《祁黄羊》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结合具体语境,对比体会“举荐和推荐”“慎重和郑重”的意义和区别;联系上下文理解“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和“出以公心”等词语的意思,试着复述故事。
2.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文中对话,重点揣摩体会两次对话,领悟祁黄羊一心为公的高贵品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对比体会“举荐和推荐”、“慎重和郑重”的意义和区别;通过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特别是两次对话的揣摩体会,领悟祁黄羊一心为公的高贵品质。
难点:以两次对话为例,领会剧本及对话的特点。根据课后题要求,发挥想象,写两个对话,达到会写各种形式的对话之目的。
三、前置性学习活动
学生:1. 利用晨读时间自主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2.通过查阅资料, 了解祁黄羊的生平事迹。
教师:制作教学课件。
四、教学课时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认识——自主阅读,整体把握
(一)谈话导入课题
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产生了许多伟大的人物,他们的名字至今被人们传诵。如虎门销烟的林则徐,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位伟大的历史人物,是2000多年前春秋时期晋国的中军尉,他的名字叫“祁黄羊”。(师板书课题)。让我们一起来认识 一下他。齐读课题。
(二)默读课文, 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快速朗读课文,
1.简单交流:说说课文叙述了祁黄羊的什么故事?祁黄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要素。 人物:? 时间:? 地点:? 事件:?如果我们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你就能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清楚,别人才能明白。
环节二、实践——重点突破,语意兼得 (三)走进文本,感受中军尉职务重要,为下文打好铺垫
指名读第一、二自然段,思考:祈黄羊想辞去的是中军尉的职务。中军尉是什么职务?这个职务重要吗?哪儿看出它的重要?
(1)中军尉是“负责训练军队”的,古代的中军尉相当于现在的军训部部长。当时几个大国君为了争夺地位血战沙场,不顾一切代价,不择手段。强烈的欲望使他们失去了理性,失去了人性。在这么一个战乱纷纷的年代里,晋国的军事力量比较强大,说明什么?(祁黄羊英勇善战,指挥能力很大。)
(2)春秋战国是多事之秋,弱肉强食,军事力量关系着国家的兴衰存亡,中军尉这个职位相当重要。中军尉的职责如此重要,祁黄羊为什么要请求辞职呢?从中你又感受到什么?(指导学生回答:因为祁黄羊为了国家常年征战而腿脚落下毛病,所以为了国家的安危而请求辞职。他时刻惦挂的是国家的安危,一心为国、一心为公。)
(3)齐读这一部分,读出赞扬之情。
(四)对比体会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一心为公的高贵品质
1.外举解狐。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3—7自然段,思考:辞掉中军尉的职位后,祁黄羊是怎样向悼公举荐解狐的?划出有关句子和重点词语,读一读,想一想,看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1)引导交流:自由发言。(经过反复比较,深思熟虑)
(2)出示祁黄羊的话:
祁黄羊首选了解狐,从哪个词可以看出他是经过再三考虑的?祁黄羊“郑重地说”,“郑重”是什么意思?(慎重、认真、严肃„„)
此时,祁黄羊会想些什么呢?组织学生全班交流。
(预设:哎呀,中军尉这个职是太重要了,我得认真考虑考虑。现在的人选嘛,到有四、五个,但是最有才能的、最合适应该是谁呢? )
(3)是的,祈黄羊是经过深思熟虑后,才举荐解狐的,我们一块儿郑重地读好这段话。
(4)听了祈黄羊的举荐,悼公的表现是——“深感意外”,“意外”是没有想到的意思,悼公为什么“深感意外”呢?(组织学生全班交流)
(5)请你也用很意外的语气读好悼公的这段话。(指名读:课件出示这段文字。)
(6)太让人感到意外了,居然会推荐自己的杀父仇人来担当这么重要的职务,祁黄羊的亲朋好友听到这一消息,可能会纷纷找上门了,猜猜他们会说些什么?解狐听到祁黄羊的举荐,他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 (7)是啊,祁黄羊推荐的可是杀父仇人啊,这可是一个爆炸性的新闻,很多人都不理解他,难道真的没有人懂他的心吗?你懂吗?说说看。
2.内举祁午。当解狐病逝,这时祁黄羊向悼公推荐了自己的儿子祁午,他又是怎样举荐的,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第8—11自然段,划出有关段落和词语,读一读,看能读懂些什么。
(1)学生交流。(相机出示句子)(从“只有”、“想了想、郑重”中可以看出祁黄羊举荐自己的儿子是无奈而又慎重的决定)。
(2)指名朗读这段话。
(3)悼公听了会如何?(感到惊讶。)集体读,惊讶,怎么读?指名读。
(4)解狐去世后,祁黄羊有推荐了自己的儿子担当中军尉的职务,消息一传出后,肯定有人会不满意了,他们会说些什么呢?
(5)举荐仇人解狐,举荐儿子祁午,都会招致他人的不满,可他为什么还要举荐他们呢?请学生读第11小节,读后谈谈自己的看法。
(6)指导读好第十一自然段(读出平静的语气,映射着他一颗爱国的心)。
3.感动悼公。祁黄羊把国家安危放在第一位,因此把悼公也感动了,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1)学生谈谈对悼公话的理解。
(2)你还能想到哪些词来形容祁黄羊?(胸怀宽广、不计前嫌等)
(五)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再次感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含义。
1.练习分角色朗读祁黄羊与悼公的两次对话(提醒注意说话者当时的语气与神态)。
2.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师生评价。
3.读后展开讨论:祁黄羊为什么不先举荐自己的儿子祁午来接替他,而是先举荐他的仇人解狐来担任中军尉?从而让学生悟出祁黄羊从大局出发,考虑到的是为国家出力的能人,在祁黄羊的心目中,解狐比祁午更合适。重点揣摩体会两次对话,领悟祁黄羊一心为公的高贵品质。
4.小结: 同学们,一个强盛的民族,一个进步的国家,一刻也不能没有祁黄羊这样大公无私的人。回去把这则感人的故事讲给家人听,让更多的人记住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内
举不避亲”的故事,让更多的人受到感动。 环节三、总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六) 复述课文、实践活动、写作训练
1.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复述故事情节,先进行逐段复述,然后连贯复述课文,将课文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2.组织一次选举,重建班委会。可推荐别人也可自我推荐,但要讲明推荐理由。通过活动,使学生从中明白,推荐谁当班干部,标准只有一个:他有没有一颗为班级服务的心,他有没有能力管理好班级。
3.拓展小练笔: 尝试用一段话写一个具体事例来体现一个人的特点,要通过人物对话体现人物特点。
六、板书设计
9. 祁黄羊
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
出以公心
《祁黄羊》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结合具体语境,对比体会“举荐和推荐”“慎重和郑重”的意义和区别;联系上下文理解“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和“出以公心”等词语的意思,试着复述故事。
2.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文中对话,重点揣摩体会两次对话,领悟祁黄羊一心为公的高贵品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对比体会“举荐和推荐”、“慎重和郑重”的意义和区别;通过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特别是两次对话的揣摩体会,领悟祁黄羊一心为公的高贵品质。
难点:以两次对话为例,领会剧本及对话的特点。根据课后题要求,发挥想象,写两个对话,达到会写各种形式的对话之目的。
三、前置性学习活动
学生:1. 利用晨读时间自主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2.通过查阅资料, 了解祁黄羊的生平事迹。
教师:制作教学课件。
四、教学课时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认识——自主阅读,整体把握
(一)谈话导入课题
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产生了许多伟大的人物,他们的名字至今被人们传诵。如虎门销烟的林则徐,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位伟大的历史人物,是2000多年前春秋时期晋国的中军尉,他的名字叫“祁黄羊”。(师板书课题)。让我们一起来认识 一下他。齐读课题。
(二)默读课文, 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快速朗读课文,
1.简单交流:说说课文叙述了祁黄羊的什么故事?祁黄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要素。 人物:? 时间:? 地点:? 事件:?如果我们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你就能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清楚,别人才能明白。
环节二、实践——重点突破,语意兼得 (三)走进文本,感受中军尉职务重要,为下文打好铺垫
指名读第一、二自然段,思考:祈黄羊想辞去的是中军尉的职务。中军尉是什么职务?这个职务重要吗?哪儿看出它的重要?
(1)中军尉是“负责训练军队”的,古代的中军尉相当于现在的军训部部长。当时几个大国君为了争夺地位血战沙场,不顾一切代价,不择手段。强烈的欲望使他们失去了理性,失去了人性。在这么一个战乱纷纷的年代里,晋国的军事力量比较强大,说明什么?(祁黄羊英勇善战,指挥能力很大。)
(2)春秋战国是多事之秋,弱肉强食,军事力量关系着国家的兴衰存亡,中军尉这个职位相当重要。中军尉的职责如此重要,祁黄羊为什么要请求辞职呢?从中你又感受到什么?(指导学生回答:因为祁黄羊为了国家常年征战而腿脚落下毛病,所以为了国家的安危而请求辞职。他时刻惦挂的是国家的安危,一心为国、一心为公。)
(3)齐读这一部分,读出赞扬之情。
(四)对比体会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一心为公的高贵品质
1.外举解狐。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3—7自然段,思考:辞掉中军尉的职位后,祁黄羊是怎样向悼公举荐解狐的?划出有关句子和重点词语,读一读,想一想,看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1)引导交流:自由发言。(经过反复比较,深思熟虑)
(2)出示祁黄羊的话:
祁黄羊首选了解狐,从哪个词可以看出他是经过再三考虑的?祁黄羊“郑重地说”,“郑重”是什么意思?(慎重、认真、严肃„„)
此时,祁黄羊会想些什么呢?组织学生全班交流。
(预设:哎呀,中军尉这个职是太重要了,我得认真考虑考虑。现在的人选嘛,到有四、五个,但是最有才能的、最合适应该是谁呢? )
(3)是的,祈黄羊是经过深思熟虑后,才举荐解狐的,我们一块儿郑重地读好这段话。
(4)听了祈黄羊的举荐,悼公的表现是——“深感意外”,“意外”是没有想到的意思,悼公为什么“深感意外”呢?(组织学生全班交流)
(5)请你也用很意外的语气读好悼公的这段话。(指名读:课件出示这段文字。)
(6)太让人感到意外了,居然会推荐自己的杀父仇人来担当这么重要的职务,祁黄羊的亲朋好友听到这一消息,可能会纷纷找上门了,猜猜他们会说些什么?解狐听到祁黄羊的举荐,他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 (7)是啊,祁黄羊推荐的可是杀父仇人啊,这可是一个爆炸性的新闻,很多人都不理解他,难道真的没有人懂他的心吗?你懂吗?说说看。
2.内举祁午。当解狐病逝,这时祁黄羊向悼公推荐了自己的儿子祁午,他又是怎样举荐的,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第8—11自然段,划出有关段落和词语,读一读,看能读懂些什么。
(1)学生交流。(相机出示句子)(从“只有”、“想了想、郑重”中可以看出祁黄羊举荐自己的儿子是无奈而又慎重的决定)。
(2)指名朗读这段话。
(3)悼公听了会如何?(感到惊讶。)集体读,惊讶,怎么读?指名读。
(4)解狐去世后,祁黄羊有推荐了自己的儿子担当中军尉的职务,消息一传出后,肯定有人会不满意了,他们会说些什么呢?
(5)举荐仇人解狐,举荐儿子祁午,都会招致他人的不满,可他为什么还要举荐他们呢?请学生读第11小节,读后谈谈自己的看法。
(6)指导读好第十一自然段(读出平静的语气,映射着他一颗爱国的心)。
3.感动悼公。祁黄羊把国家安危放在第一位,因此把悼公也感动了,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1)学生谈谈对悼公话的理解。
(2)你还能想到哪些词来形容祁黄羊?(胸怀宽广、不计前嫌等)
(五)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再次感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含义。
1.练习分角色朗读祁黄羊与悼公的两次对话(提醒注意说话者当时的语气与神态)。
2.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师生评价。
3.读后展开讨论:祁黄羊为什么不先举荐自己的儿子祁午来接替他,而是先举荐他的仇人解狐来担任中军尉?从而让学生悟出祁黄羊从大局出发,考虑到的是为国家出力的能人,在祁黄羊的心目中,解狐比祁午更合适。重点揣摩体会两次对话,领悟祁黄羊一心为公的高贵品质。
4.小结: 同学们,一个强盛的民族,一个进步的国家,一刻也不能没有祁黄羊这样大公无私的人。回去把这则感人的故事讲给家人听,让更多的人记住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内
举不避亲”的故事,让更多的人受到感动。 环节三、总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六) 复述课文、实践活动、写作训练
1.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复述故事情节,先进行逐段复述,然后连贯复述课文,将课文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2.组织一次选举,重建班委会。可推荐别人也可自我推荐,但要讲明推荐理由。通过活动,使学生从中明白,推荐谁当班干部,标准只有一个:他有没有一颗为班级服务的心,他有没有能力管理好班级。
3.拓展小练笔: 尝试用一段话写一个具体事例来体现一个人的特点,要通过人物对话体现人物特点。
六、板书设计
9. 祁黄羊
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
出以公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