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若虚[滹南诗话]阅读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10分)

19.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6分)

古之诗人虽趣尚不同体制不一要皆出于自得至其辞达理顺皆足以名家何尝有以句法绳人者!鲁直开口论句法,此便是不及古人处。而门徒亲党,以衣钵相传,号称“法嗣”,岂诗之真理也哉!

(选自王若虚《滹南诗话》)

20.请写出文中“鲁直”的姓名,他是宋代哪个文学流派的创始人?(2分)

21.请用自己的话概括王若虚诗歌创作的主要观点。(2分)

参考答案:

19. 古之诗人 / 虽趣尚不同 / 体制不一 / 要皆出于自得 / 至其辞达理顺 / 皆足以名家/何尝有以句法绳人者(6分,共6处,每多断、误断一处扣1分,扣满6分为止。)

20.黄庭坚 江西诗派 (2分,各1分)

21.作诗要出自真情实感,不应受句法约束。(2分,只抄录原文语句不给分。)

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10分)

19.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6分)

古之诗人虽趣尚不同体制不一要皆出于自得至其辞达理顺皆足以名家何尝有以句法绳人者!鲁直开口论句法,此便是不及古人处。而门徒亲党,以衣钵相传,号称“法嗣”,岂诗之真理也哉!

(选自王若虚《滹南诗话》)

20.请写出文中“鲁直”的姓名,他是宋代哪个文学流派的创始人?(2分)

21.请用自己的话概括王若虚诗歌创作的主要观点。(2分)

参考答案:

19. 古之诗人 / 虽趣尚不同 / 体制不一 / 要皆出于自得 / 至其辞达理顺 / 皆足以名家/何尝有以句法绳人者(6分,共6处,每多断、误断一处扣1分,扣满6分为止。)

20.黄庭坚 江西诗派 (2分,各1分)

21.作诗要出自真情实感,不应受句法约束。(2分,只抄录原文语句不给分。)


相关文章

  • 清代闺秀诗话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清代闺秀诗话 王英志 中国女性文学创作,自先秦<诗经>中的女性作者开始,代不乏人.到了明清特别是清代,随着对程朱理学的批评,女性的主体意识也渐觉醒,女性诗词创作得以发展,女性诗人猛增. 清代女性诗歌创作 ...查看


  • 滹南诗话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题目.(10分) 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6分) 近岁诸公以作诗自名者甚众,然往往持论太高,开口辄以<三百篇><十九首>为准,六朝而下,渐 ...查看


  • 别舍弟宗一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题. 别舍弟宗一 柳宗元 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1.作者心情黯然的原因有哪些? 2.颈联中两处比喻各有何 ...查看


  • 文艺批评学
  • 1.第1题 为新批评提供方法论基础的是 A.瑞恰兹 B.艾略特 C.克罗齐 D.柏格森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2.第2题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空前繁荣的时期是 A.先秦时期 B.两汉时期 C.魏晋时期 D.唐宋时期 ...查看


  • [诗歌的神韵]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
  • 诗歌的神韵 ①神韵说是中国古代的一种诗歌创作理论,为清初王士祯所倡导,在清代前期统治诗坛达百年之久. ②王士祯之前,虽有许多人谈到过神韵,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神韵的概念并没有固定的.明确的说法,只是大体上用来指和形似相对立的神似.气韵. ...查看


  • [培根随笔]阅读题及答案
  • <培根随笔>阅读题 一.填空题 1.<培根随笔>为( 英国 ) 十七世纪著名( 思想家 ) ,( 政治家 ) 和经验主义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所著. 2, 本书分为: <论求知>,<论美>, ...查看


  • 2012年4月00422唐诗研究自考试题及答案
  • 浙江省2012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唐诗研究试题 课程代码:0042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查看


  • [春夜闻笛][采桑子]比较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的诗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7分) 春夜闻笛1 唐 李益 寒山2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采桑子 南宋 朱敦儒3 扁舟去作江南客,旅雁孤云.万里烟尘,回首中原泪满巾. 碧山相映汀洲冷,枫叶芦根. ...查看


  • 宿济州西门外旅馆(晁端友)阅读答案
  • 宿济州西门外旅馆 晁端友 寒林残日欲栖乌,壁里青灯乍有无. 小雨愔愔人假寐,卧听疲马啮残刍. 注:①乌:乌鸦.②愔愔:寂静无声 ⑴诗中的"乌"和"马"两个意象有何作用?请简要说明.(4分) ⑵诗的三.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