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的布拉格冰雪初融,微微的寒,浅浅的暖。如今的布拉格已经成为浪漫的童话城市,城中的每一处都藏匿着些许温暖,浪漫也是如此丝丝入扣。但是68年前的4月,同样是在这个城市,伏契克被捕了。伏契克在狱中用铅笔头和碎纸片完成了《绞刑架下的报告》这本充满激情和热血,完美诠释了木偶与雕像的本质差别的不朽著作。 这本书所讲述的并不仅仅是一群革命烈士的宁死不屈的精神,还挖掘出了每个国民身上的爱国情怀和捷克民族的革命精神。 伏契克在布拉格庞克拉茨纳粹德国盖世太保监狱里被监禁了411天,这四百多天完全就是与地狱相邻。遍体鳞伤的伏契克从噩梦中一次又一次醒来,敌人带来他的爱妻跟他“对质”,妄图找到蛛丝马迹;当着他的面毒打他的战友,折磨他的意志;带他去“逛”他所热爱的金色布拉格,企图让他的信念动摇。这一切都是那么的残酷,但是伏契克从来就不开口供述任何情报,他面对这些不为所动,他对人民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心,活一天就同敌人斗争一天。 伏契克和他的战友们受到敌人严苛的摧残,他们看似只能任人摆布,如同木偶一般没有一点主动权。但是他们的精神却凌驾于肉体之上,他们的精神如他们的民族一样坚定不朽。他们是一群看似像木偶的雕像,并且比任何人更能体现雕像的含义。而像叛徒米列克,这个用出卖组织、同志以及自己的恋人得以苟且于所谓的“保护伞”下的人,难道不更像是个木偶么?他只能匍匐在罪恶的脚下,勉强维持着他的奄奄一息,没有尊严,没有灵魂,空有一副皮囊,在黎明到来的时刻连同罪恶一同灰飞烟灭。 伏契克在《绞刑架下的报告》中狠狠地批判了这些把灵魂出卖给魔鬼的人,他们丑恶的嘴脸和卑鄙的手段没有让人不寒而栗,只会让人唾弃。他们都是没有思想没有意志的木偶,受到纳粹和一些反动势力摆布的木偶,整日游荡于世间却没有存在的意义。正是这些木偶支撑起了纳粹反动统治,带着黑暗的心,企图与世间的光明作战。结果定是惨败。 当读到伏契克被押赴刑场时,他那激昂洪亮的歌声让我的心情也激动了。伴着高昂的歌声,我仿佛看到了那些英勇就义的革命者们那高大伟岸的雕塑形象。他们神情的镇定自若,他们动作的干脆利落,他们内心的嫉恶如仇让我感受到了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顽强坚定的革命气节。但歌声结束的那一刹那,木偶的黑影闪过眼帘。 伏契克用生命最后的气息发出死亡的呐喊:“人们,我是爱你们的!你们可要警惕啊!”对民族的留恋,对革命的憧憬,对后人的警示,都融在这一句呐喊之中。革命者的鲜血点亮一盏又一盏革命道路上的指路明灯。 纵使是看完书后很久,每每想起这些,心中还是会再起波澜。我们也许无法拥有革命者对革命事业的澎湃热情,却能效仿他们对生命的热爱,对民族的眷恋,对个人价值的深刻思考。善与恶只在一念之间,木偶与雕像也只是一线之隔,但是他们的结果却是天壤之别。 看似木偶的雕像,却比自以为伟大的人更有价值,我想这是每一个人都应该深思的。我们需要的更多的是精神追求而并非物质享受,对于自我价值的体现不能只停留在表面,灵魂的清澈是必须重视的。 王艳红 本文以“木偶与雕像”对比的视角写出了两个阵营的灵魂与精神的对照。紧扣作者及战友在狱中的表现,以自己的感触写出了震撼人心的自我价值实现问题,指出本书年代虽久,但是让当代人反思的警示却是永不褪色的。
4月的布拉格冰雪初融,微微的寒,浅浅的暖。如今的布拉格已经成为浪漫的童话城市,城中的每一处都藏匿着些许温暖,浪漫也是如此丝丝入扣。但是68年前的4月,同样是在这个城市,伏契克被捕了。伏契克在狱中用铅笔头和碎纸片完成了《绞刑架下的报告》这本充满激情和热血,完美诠释了木偶与雕像的本质差别的不朽著作。 这本书所讲述的并不仅仅是一群革命烈士的宁死不屈的精神,还挖掘出了每个国民身上的爱国情怀和捷克民族的革命精神。 伏契克在布拉格庞克拉茨纳粹德国盖世太保监狱里被监禁了411天,这四百多天完全就是与地狱相邻。遍体鳞伤的伏契克从噩梦中一次又一次醒来,敌人带来他的爱妻跟他“对质”,妄图找到蛛丝马迹;当着他的面毒打他的战友,折磨他的意志;带他去“逛”他所热爱的金色布拉格,企图让他的信念动摇。这一切都是那么的残酷,但是伏契克从来就不开口供述任何情报,他面对这些不为所动,他对人民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心,活一天就同敌人斗争一天。 伏契克和他的战友们受到敌人严苛的摧残,他们看似只能任人摆布,如同木偶一般没有一点主动权。但是他们的精神却凌驾于肉体之上,他们的精神如他们的民族一样坚定不朽。他们是一群看似像木偶的雕像,并且比任何人更能体现雕像的含义。而像叛徒米列克,这个用出卖组织、同志以及自己的恋人得以苟且于所谓的“保护伞”下的人,难道不更像是个木偶么?他只能匍匐在罪恶的脚下,勉强维持着他的奄奄一息,没有尊严,没有灵魂,空有一副皮囊,在黎明到来的时刻连同罪恶一同灰飞烟灭。 伏契克在《绞刑架下的报告》中狠狠地批判了这些把灵魂出卖给魔鬼的人,他们丑恶的嘴脸和卑鄙的手段没有让人不寒而栗,只会让人唾弃。他们都是没有思想没有意志的木偶,受到纳粹和一些反动势力摆布的木偶,整日游荡于世间却没有存在的意义。正是这些木偶支撑起了纳粹反动统治,带着黑暗的心,企图与世间的光明作战。结果定是惨败。 当读到伏契克被押赴刑场时,他那激昂洪亮的歌声让我的心情也激动了。伴着高昂的歌声,我仿佛看到了那些英勇就义的革命者们那高大伟岸的雕塑形象。他们神情的镇定自若,他们动作的干脆利落,他们内心的嫉恶如仇让我感受到了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顽强坚定的革命气节。但歌声结束的那一刹那,木偶的黑影闪过眼帘。 伏契克用生命最后的气息发出死亡的呐喊:“人们,我是爱你们的!你们可要警惕啊!”对民族的留恋,对革命的憧憬,对后人的警示,都融在这一句呐喊之中。革命者的鲜血点亮一盏又一盏革命道路上的指路明灯。 纵使是看完书后很久,每每想起这些,心中还是会再起波澜。我们也许无法拥有革命者对革命事业的澎湃热情,却能效仿他们对生命的热爱,对民族的眷恋,对个人价值的深刻思考。善与恶只在一念之间,木偶与雕像也只是一线之隔,但是他们的结果却是天壤之别。 看似木偶的雕像,却比自以为伟大的人更有价值,我想这是每一个人都应该深思的。我们需要的更多的是精神追求而并非物质享受,对于自我价值的体现不能只停留在表面,灵魂的清澈是必须重视的。 王艳红 本文以“木偶与雕像”对比的视角写出了两个阵营的灵魂与精神的对照。紧扣作者及战友在狱中的表现,以自己的感触写出了震撼人心的自我价值实现问题,指出本书年代虽久,但是让当代人反思的警示却是永不褪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