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大人的小孩

朱自强   秦文君是目前中国儿童文学界的一位重量级作家。站在《十六岁少女》、《男生贾里》、《女生贾梅》等大量长短篇作品的背后的,是一个竭力洞察并揭示儿童心灵世界隐秘的作家,其执著、真诚的精神令人感动。   《一个女孩的心灵史》以第一人称视角,描述了名叫莘莘的女孩从出生到小学毕业这12年间的生活经历,以莘莘的生活事件为经线,以莘莘母亲“我”的思考、议论、抒情为纬线结构作品,具有比较突出的“手记”特征。从读它的第一章起,我就时而联想到卢梭的《爱弥儿》。可以看出秦文君在创作这部作品时,具有重新发现和阐释“儿童”的强烈意识。“大自然不需要早熟的果子,因为那是生涩的、不甜美;人类需要渐渐长大的儿童,揣着童心的儿童样子的儿童,那才是长久的、健康的、醇美无比的。”众多的这类议论,从观念到语体,都不难看到《爱弥儿》的影响。   近几年,对儿童教育的批判潮落又潮起,作为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家,秦文君通过展示个体儿童的心灵成长、变化的历史,从文学的立场探究着儿童心性与教育的本质问题。   对今天儿童与学校之间的关系,挪威的音乐学教授布约克沃尔德说出了一个惊世骇俗的观点:“我认为,问题的焦点在于,在充满缪斯天性的儿童文化和毫无缪斯情趣的学校文化之间,存在着强烈的冲突。学校是一种从事系统地压抑儿童天性活动的机构。”莘莘的小学生活仿佛在印证着这位挪威教授的说法:“学校生活对于怀揣美妙遐想的莘莘是迎头一棒。”“一进入小学,莘莘那鲜活的个性就神秘地消失掉大半。”“渐渐地,所有她心灵中有关学习是美丽的想法都中断了。”面对繁重而又枯燥的课业,束手无策的莘莘怨恨地问“我”:“妈妈,为什么要那样?”“为什么一定要那样?”"我心里纠缠着莘莘稚嫩发甜的小声音。小孩是我们的至爱、至亲,而我们却不能将她往幸福之路上领,而是推着她的小身体,强行走另一条路,她还能找到回来的路么?”母亲与女儿之间的生命交流与互动,向读者传达了畸形的学校教育给儿童以及关爱儿童的人们造成的切肤之痛。与众多的理性批判相比,《一个女孩的心灵史》对教育弊端的感性化揭露,显然具有别一种撼动人心、发人深省的力量。   除了揭示应试教育必然带来的课业压迫,《一个女孩的心灵史》还思考着直接关系到儿童的心灵能否健全成长的学校的教育观念和教师的素质问题。“教师是不能由普通人来担当的,因为除了良知、道德、智慧、学养,他们还得有历史的使命感,他们手下有整整一代人,一代人的灵魂出处。”这段灼人的话,让人难以判断是“我”的诉说,还是作家自己的思想,激发着人们对教育问题的深入思考。   《一个女孩的心灵史》是中国八九十年代的儿童心灵生活的一个写照,只需看一眼“小孩累不死的吧?”这种章节标题,就知道它是属于我们身处的这个时代的。这是一个发人深思和应该记取的时代。秦文君以儿童文学作家特有的敏感,重新诠释“儿童”的概念,预言“小孩拯救大人”“每个人都是不可替代的奇迹”,如果这一预言能够成为所有关怀儿童的人们的共识,我们就有理由对人类的前途寄予莫大的希望。

朱自强   秦文君是目前中国儿童文学界的一位重量级作家。站在《十六岁少女》、《男生贾里》、《女生贾梅》等大量长短篇作品的背后的,是一个竭力洞察并揭示儿童心灵世界隐秘的作家,其执著、真诚的精神令人感动。   《一个女孩的心灵史》以第一人称视角,描述了名叫莘莘的女孩从出生到小学毕业这12年间的生活经历,以莘莘的生活事件为经线,以莘莘母亲“我”的思考、议论、抒情为纬线结构作品,具有比较突出的“手记”特征。从读它的第一章起,我就时而联想到卢梭的《爱弥儿》。可以看出秦文君在创作这部作品时,具有重新发现和阐释“儿童”的强烈意识。“大自然不需要早熟的果子,因为那是生涩的、不甜美;人类需要渐渐长大的儿童,揣着童心的儿童样子的儿童,那才是长久的、健康的、醇美无比的。”众多的这类议论,从观念到语体,都不难看到《爱弥儿》的影响。   近几年,对儿童教育的批判潮落又潮起,作为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家,秦文君通过展示个体儿童的心灵成长、变化的历史,从文学的立场探究着儿童心性与教育的本质问题。   对今天儿童与学校之间的关系,挪威的音乐学教授布约克沃尔德说出了一个惊世骇俗的观点:“我认为,问题的焦点在于,在充满缪斯天性的儿童文化和毫无缪斯情趣的学校文化之间,存在着强烈的冲突。学校是一种从事系统地压抑儿童天性活动的机构。”莘莘的小学生活仿佛在印证着这位挪威教授的说法:“学校生活对于怀揣美妙遐想的莘莘是迎头一棒。”“一进入小学,莘莘那鲜活的个性就神秘地消失掉大半。”“渐渐地,所有她心灵中有关学习是美丽的想法都中断了。”面对繁重而又枯燥的课业,束手无策的莘莘怨恨地问“我”:“妈妈,为什么要那样?”“为什么一定要那样?”"我心里纠缠着莘莘稚嫩发甜的小声音。小孩是我们的至爱、至亲,而我们却不能将她往幸福之路上领,而是推着她的小身体,强行走另一条路,她还能找到回来的路么?”母亲与女儿之间的生命交流与互动,向读者传达了畸形的学校教育给儿童以及关爱儿童的人们造成的切肤之痛。与众多的理性批判相比,《一个女孩的心灵史》对教育弊端的感性化揭露,显然具有别一种撼动人心、发人深省的力量。   除了揭示应试教育必然带来的课业压迫,《一个女孩的心灵史》还思考着直接关系到儿童的心灵能否健全成长的学校的教育观念和教师的素质问题。“教师是不能由普通人来担当的,因为除了良知、道德、智慧、学养,他们还得有历史的使命感,他们手下有整整一代人,一代人的灵魂出处。”这段灼人的话,让人难以判断是“我”的诉说,还是作家自己的思想,激发着人们对教育问题的深入思考。   《一个女孩的心灵史》是中国八九十年代的儿童心灵生活的一个写照,只需看一眼“小孩累不死的吧?”这种章节标题,就知道它是属于我们身处的这个时代的。这是一个发人深思和应该记取的时代。秦文君以儿童文学作家特有的敏感,重新诠释“儿童”的概念,预言“小孩拯救大人”“每个人都是不可替代的奇迹”,如果这一预言能够成为所有关怀儿童的人们的共识,我们就有理由对人类的前途寄予莫大的希望。


相关文章

  • 三岁决定孩子的一生
  • <三岁决定孩子的一生> 如果父母不理解孩子喜欢动手的真正原因,那他就无法体会到孩子劳累之后满足而又愉悦的心情.这种快乐比 吃美食更要有效.为了满足孩子成长的需要,成人就必须做出牺牲,抛弃他的谨慎心理.即使孩子在拿东西过程中 真的 ...查看


  • [屋顶上的小孩]读后感1000字
  • 三月,我阅读了<屋顶上的小孩>,虽然故事很短,但是含义却很多. 主人公薇拉是个十一岁的女孩子,她的妈妈因为刚出生的妹妹宝宝夭折后,伤心到底了,她的姨妈派蒂决定趁着假期,把两个孩子(薇拉和小妹)接到她家去住,好让她们的妈妈在家里好 ...查看


  • 圣埃克苏佩里和[小王子]
  • 圣埃克苏佩里和<小王子> 圣埃克苏佩里(1900-1944)称自己首先是飞行员.他为飞机而生,为飞机而死.法国把他看作是作家.民族英雄,在他逝世五十周年之际,把他的肖像印在五十法郎的票面上,在法国纸币史上,获这项殊荣的文化名人不 ...查看


  • 刘川诗歌的表现方法
  • 内容摘要:从<拯救火车>来看,刘川诗人对社会丑恶现象深恶痛绝,但当他表现这种感情时,基调却是冷静的,内敛的,嘲讽的,揶揄的.他喜欢将自己强烈的感情隐藏,出之于含蓄的形式,结实的形式."看上去散漫,实际上却用心很深.&q ...查看


  • 海豚湾观后感
  • 海豚湾观后感 我们无可否认日本的经济是发达的,他们民族确实也有许多过人之处,但怎么说呢,那种掠夺的劣根性还是深深植根于日本民族.且不提他们曾怎样掠夺中国,他们可恨的是曾那么残忍的进行活体实验,还将隐患深深埋藏在中国地底,那带来的伤害是无可估 ...查看


  • 二年级读后感:读中国民间故事有感600字
  • 二年级读后感:读中国民间故事有感600字 如今,越多越多的人去阅读欣赏外国名著,小说,散文,而渐渐忘记了属于咱们中国自己的语言艺术,民族艺术,为了再次感受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我阅读了<中国民间故事精选>这本书. 一开始,我并不了 ...查看


  • 我看[血玲珑]
  • 读毕淑敏<血玲珑> 毕淑敏这位女性作家作品的是我最近经常读书,之前一直没有读过有关她的任何一本小说.散文.然而最近去图书馆借书总是特意的找她的书看,特别是长篇小说.最近我刚看完她的<血玲珑>,读这本书时,心里很是纠结 ...查看


  • 辛亥革命读书笔记
  • 最近看的<辛亥风云>一书由任光椿先生著,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1年8月第一版. 时间进入2012年,这是辛亥革命胜利一百周年.赶在这个时间段上,有电影.电视.纪录片等相继问世,这部书也应时而出.当然,作者并不全是为了应景,同时出 ...查看


  • 小学生之友读后感500字
  • 读了<小学生之友>有感_500字 从我踏入小学的第一天起,到现在上了六年级时,算一算,已经有两千多天了,在这两千多天里,有一本书它整整陪伴了我六年,使我从一个懵懂无知的少儿成为一个知书达理的少年,它就是我们小学生的良师益友--小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