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0 匡颖婕
对伏盖公寓的描写:
这间屋子有股说不出的味道,应当叫做公寓味道。那是一种闭塞的、霉烂的、酸腐的气味,叫人发冷,吸在鼻子里潮腻腻的,直往衣服里钻;那是刚吃过饭的饭厅的气味、酒菜和碗盏的气味、救济院的气味,老老少少的房客特有的气味,跟他们伤风的气味合凑成的令人作呕的成份。
简评:
首先,个人认为“公寓味道”这个词很好,让我一下子联想到了那点混杂着的潮湿发霉而刺鼻的气味。接下来作用尽力描述了这种“说不出的味道”,用尽可能详细而生动的叙述让我们着实体会了这种“令人作呕”的气味。当然,环境描写总还是要为主题服务的,而这里用几笔勾勒出的伏盖公寓就已经在我们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面发生在这里的一系列事件总让我不由自主想到这个可怕的地方。
对阿娜斯大齐···特·雷斯多伯爵夫人的描写:
她生得端庄、高大,被称为巴黎身腰最好看的美人之一。一对漆黑的大眼睛、美丽的手,举动之间流露出热情的火焰,是一匹纯血种的马。泼辣的气息并没影响她的美,身腰丰满圆浑而并不肥胖。
简评:
“纯血种的马”让人一下子想到她的样子,高贵、优雅、美丽而端庄。我喜欢本段描写中真实而自然的感觉。
“哦!是的,她漂亮得了不得,”欧也纳回答高老头,高老头不胜艳羡的望着他。“要是没有特·鲍赛昂太太,那位神仙般的伯爵夫人可以算全场的王后了;年轻人的眼睛只盯住她一个,我在她的登记表上已经是第十二名,没有一次四组舞没有她,旁的女人都气坏了。昨天她的确是最得意的人。常言道:“天下之美,莫过于满帆的巨舶、飞奔的骏马、婆娑起舞的美女,真是一点不错”。
“昨天在爵府的高堂上,今儿早晨在债主的脚底下,这便是巴黎女人的本相”伏脱冷说,“丈夫供不起她们挥霍,她们就出卖自己。要不就破开母亲的肚子,搜搜刮刮的拿去摆架子,总而言之,她们什么千奇百怪的事都做得出。唉,有的是,有的是!”
高老头听了大学生的话,眉飞色舞,像晴天的太阳,听到伏脱冷刻毒的议论,立刻沉下了脸。
简评:
首先,欧也纳的回答应该是发自内心的赞美,“旁的女人都气坏了”很生动,能让人一下子想象出雷斯多夫人光鲜照人的美艳样子是绝非众人能比的。而将她与“满帆的巨舶”、“飞奔的骏马”相比,也显出了她的独特高雅的气质。但我认为最值得注意的是这里不仅赞美了夫人,同时字字句句中也可窥见欧也纳对所谓上流社会的极度渴望,他已经无法招架来自所谓上流社会的极大诱惑。
而伏脱冷的话却指出了巴黎上流妇女们光鲜亮丽的衣裙下的本质,正是这种畸形的金钱观、权利观及攀比欲望才造成了高老头最后的悲惨结局。
最后,作者对高老头的神态描写虽简略,但极生动,寥寥数笔勾勒出他对女儿毫无原则的至纯的爱——但,是溺爱。
欧也纳把睡熟的老人望了一眼,回答说:“朋友,既然你能克制欲望,就走你平凡的路吧。我入地狱,而且得留在地上,不管人家把上流社会说得怎么坏,你相信就是!没有一个讽刺作家能写尽隐藏在金银珠宝底下的丑恶。”
(高老头说):“就算太爱她们是我的罪过,我受的刑罚也够补赎了。我对她们的慈爱,她们都狠狠的报复了,像刽子手一般把我上过毒刑了。唉!做老子的多蠢!我太爱她们了,每次都回头去迁就她们,好像赌棍离不开赌场。我的嗜好,我的情妇,我的一切,便是两个女儿,她们俩想要一点儿装饰品什么的,老妈子告诉了我,我就去买来送给她们,巴望得到些好款待!可是她们看了我在人前的态度,照样来一番教训。而且等不到第二天!她们为着我脸红了。”
┈┈
拉斯蒂涅跟着伯爵走进伯爵夫人平时起坐的客厅。她泪人儿似的埋在沙发里,那副痛不欲生的模样叫他看了可怜。她不敢望拉斯蒂涅,先怯生生的瞧了瞧丈夫,眼睛的神气表示她精神肉体都被专横的丈人压倒了。伯爵侧了侧脑袋,她才敢开口,“先生,我都听到了。告诉我父亲,他要知道我现在处境,一定会原谅。我想不到要受这种刑罚,简直受不了。可是我要反抗到底。“她对她的丈夫说:“我也有儿女。请你对父亲说,不管表面上怎么样,在父亲面前我并没有错。”她无可奈何对欧也纳说。
简评:
这几段摘自书较靠后的部分,高老头愤怒的控诉字字句句都敲打着我的心,他说的话并不是一时的想法,应该是埋在心底很久很久了,但他每次有这种想法时,都会一次又一次抱着侥幸心理来欺骗自己,也欺骗女儿,所以女儿们永远也不会醒悟。于是,父亲要在她们面前巴望得到好的款待,换来的却是一番教训,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她们为着我脸红了。但这对于高老头来说却早已成为习惯,他也只能选择漠然的接受,久而久之,甚至连伤心、痛心的感觉都已经麻木了。他是一个悲剧。而他的女儿却是演绎了悲剧的另一种形式,她们是泪人儿,是痛不欲生的模样,是精神和肉体都被装横的丈夫压倒的可怜虫,对于她们来说,或许也只有父亲才是她们永远的避难所,会对她们永远宽容的敞开怀抱,所以,无论她们的道德已沦丧到什么地步,她们仍然可以理直气壮地对父亲说:“不管表面上怎么说,在父亲面前我并没有错。”她也同样有她的“无可奈何”,有着属于她自己的不可名状的痛楚与悲哀,而父亲是永远的家。
这件很小的小事,忽然使拉斯蒂涅大为伤心。白日将尽,潮湿的黄昏使他心里乱糟糟的,他瞧着墓穴,埋葬了他青年人的最后一滴眼泪,神圣的感情在一颗纯洁的心中逼出来的眼泪,从它坠落的地下立刻回到天上的眼泪。他抱着手臂,凝神瞧着天空的云。
┈┈
他一个人在公墓内向高处走了几步,远眺巴黎,只见巴黎蜿蜒曲折的躺在塞纳河两岸,慢慢的亮起灯火。他的欲火炎炎的眼睛停在王杜姆广场和安伐里特宫的穹窿之间,那便是他不胜向往的上流社会的区域。面对这个热闹的蜂房,他射了一眼,好恨不得把其中的甘蜜一口吸尽。同时他气概非凡地说了句:“在咱们俩来挤一挤吧!”然后拉斯蒂涅为了向社会挑战,到特·纽沁根太太家吃饭去了。
简评:
本段是这部小说的尾声。看似平常的字句,有着许多不平凡的深意。“小事”让他“大为伤心”,说明他还有些许残存的良知。我认为很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本部分的环境描写。“环境描写都是为表现主题而服务的。”这一点真是一点都没错。“白日将尽”倒不如说是“光明将尽”、“最后残存的良知将尽”。墓穴——不仅埋葬了老人也埋葬了他的最后一滴眼泪,埋葬了他思想最后的神圣以及心情最后的纯洁。能“逼”出这滴泪已经很不容易了,这滴泪可以算是告别的眼泪,与良知告别,与光明告别,与心灵的神圣纯洁告别。我认为写得最好的一句话是对眼泪的描写,说明它生命之短暂,也说明那个时代的黑暗无法抗拒。
最后的结局是很让人心痛的。我一直在心里隐隐企盼文章会出现些许亮色,但最终还是失望了。
不过,或许,“悲剧更容易使人铭记”。
【附】读后感
从悲剧中看人性
——读《高老头》有感
本来,读《高老头》这部书,理由很单纯,三点而已:
一, 它是名著,虽然说名著给我的印象不都是让我读后从心底慨叹“高,实在是高!”但99%的名著,毕竟总能给人醍醐灌顶的感觉;
二, 寒假作业,不得不做;
三, 作者是大名鼎鼎的巴尔扎克。自从我6年级时看过他的传记以后,就对这位在极度穷困潦倒时还能写出如此不朽巨著的神奇人物钦佩不已。
理由就是以上简简单单三条,但是,令我不曾想到的是,这部书,我竟然是一口气读完的,并且又在3天之内反反复复看了5,6遍,每看一次,就觉得心又一次被狠狠震了一下。
我曾经尝试用很多种方式来写读后感,这也并非是件难事,因为对于一部好的作品,解读总应该是多层次多角度的。这一次,我想稍稍借助自己略有研究的心理学知识,来谈谈从这部悲剧中所看到的人性的种种。
一.关于逃避
欧也纳从物质享乐的逐步增加,到人格的逐渐堕落,这些其实都是他的逃避。他性格最懦弱的地方恐怕就是逃避。拼命想跻身上流社会是因为想逃避现实学业的繁重,在人性堕落之时又不想做得太绝,想得到泰伊番先生的巨额遗产,但又不想泰伊番小姐的哥哥无缘无故丧命,他在这样的矛盾中挣扎,残存的良知也是因为他想要逃避良心的谴责,逃避道德的拷问和自我灵魂的不安。而高老头的两个女儿,也是因为逃避照顾父亲的责任,逃避从小受的苦,拼命逼自己在所谓的上流社会中辗转,却没有收获到真正的幸福。她们到最后还认为,无论怎样,无论出什么事,无论她们做什么,父亲总会包容她们,因此她们总是有理由的,她们认为父亲会永远包容她们,宽恕她们,她们在父亲面前只要撒撒娇就永远是不曾犯错的可爱的小天使。她们逃避的是责任,是爱的付出,是苦难,但,从而,也逃避了幸福,让自己成为内心最最孤独的人,人生也从此不幸福。其实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些自己不愿意去面对的东西,但是也只有正视它们,勇敢地面对它们,勇敢地挑战苦难,心脏才能清醒有力地搏动。
二.关于亲情和家庭教育
再谈谈面条商,他是整部小说中一个悲剧的人物,但我们在同情他,谴责他女儿的不孝的同时,也应该想想,他并不是一个仅仅值得我们去同情的可怜的人。可以说,他最后悲惨的结局很大一方面原因是他亲手造成的。他爱女儿,但他对女儿们的教育并不恰当。她不想让女儿们再受自己受过的苦,于是百般宠爱女儿,或者说是溺爱,而女儿们长大后,他又千方百计让她们嫁入豪门,却不关注她们是否快乐,是否得到了真正的幸福。不过不管怎么说,亲情总是伟大的,读这部书时,我几次落泪,都是因为被高老头超乎寻常的爱所震撼,所感动,我相信没有一个人能不为之动容的。尤其是读到他因为不想让女儿丢面子,用所剩无几的积蓄去为女儿做漂亮的衣服,心里还因此充满了幸福,但他的生命却也因此走到了尽头。虽然说他在临终时有些许愤怒的控诉,但他一定不是针对心爱的女儿,而是对自己悲剧一生的慨叹,临终,他还说如果女儿们可以来看看他,抱抱他,亲亲他,他的痛苦马上就会烟消云散。看到这里,无声的泪水早已经淌满了我的脸颊。我是一个又理性又感性的人。所以我被他伟大的父爱所深深感动,同时理性告诉我,我们应该从他失败的家庭教育中学到什么。他对女儿们进行的挫折教育太少了,应该明白的是,溺爱不是爱,而是害啊!
三.关于人性的堕落
欧也纳堕落了,高老头的两个女儿堕落了,很多人堕落了,一群又一群的人也堕落了......
我们哀其不幸,又怒其不争,除此,我们就不能做些别的了吗?
不!绝不!我们能做的还有很多,人堕落了,是因为当时社会的不公平与压榨,让人堕落,但这不是原因,因为社会毕竟是人的集合体。从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属于那个时代的许多肮脏与丑陋,但仍然可以看到许多永恒的真善美的东西,比如父爱,比如每个人灵魂的挣扎,比如每个人残存的良知。掉下深渊的人,或许真的没有一个人是自愿的,大家都是无奈,都是被逼,都是为了自己能够生存,也是为了自己能生存得更好一点。但是,我想说的是,就算是被逼,我们也绝对要以强大的内心和不屈地精神,抗争下去,因为,被逼在边缘的人,除了掉下深渊,当然还有另一种选择,就是展翅翱翔。
读罢这部书,想了很多,却一言难尽。感谢这部书,感谢在一贫如洗穷困潦倒中写出如此震撼人心灵作品的巴尔扎克,让我在慨叹属于那个时代的不幸时,又对我们的现在和未来更加充满光明的希望。
0910 匡颖婕
对伏盖公寓的描写:
这间屋子有股说不出的味道,应当叫做公寓味道。那是一种闭塞的、霉烂的、酸腐的气味,叫人发冷,吸在鼻子里潮腻腻的,直往衣服里钻;那是刚吃过饭的饭厅的气味、酒菜和碗盏的气味、救济院的气味,老老少少的房客特有的气味,跟他们伤风的气味合凑成的令人作呕的成份。
简评:
首先,个人认为“公寓味道”这个词很好,让我一下子联想到了那点混杂着的潮湿发霉而刺鼻的气味。接下来作用尽力描述了这种“说不出的味道”,用尽可能详细而生动的叙述让我们着实体会了这种“令人作呕”的气味。当然,环境描写总还是要为主题服务的,而这里用几笔勾勒出的伏盖公寓就已经在我们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面发生在这里的一系列事件总让我不由自主想到这个可怕的地方。
对阿娜斯大齐···特·雷斯多伯爵夫人的描写:
她生得端庄、高大,被称为巴黎身腰最好看的美人之一。一对漆黑的大眼睛、美丽的手,举动之间流露出热情的火焰,是一匹纯血种的马。泼辣的气息并没影响她的美,身腰丰满圆浑而并不肥胖。
简评:
“纯血种的马”让人一下子想到她的样子,高贵、优雅、美丽而端庄。我喜欢本段描写中真实而自然的感觉。
“哦!是的,她漂亮得了不得,”欧也纳回答高老头,高老头不胜艳羡的望着他。“要是没有特·鲍赛昂太太,那位神仙般的伯爵夫人可以算全场的王后了;年轻人的眼睛只盯住她一个,我在她的登记表上已经是第十二名,没有一次四组舞没有她,旁的女人都气坏了。昨天她的确是最得意的人。常言道:“天下之美,莫过于满帆的巨舶、飞奔的骏马、婆娑起舞的美女,真是一点不错”。
“昨天在爵府的高堂上,今儿早晨在债主的脚底下,这便是巴黎女人的本相”伏脱冷说,“丈夫供不起她们挥霍,她们就出卖自己。要不就破开母亲的肚子,搜搜刮刮的拿去摆架子,总而言之,她们什么千奇百怪的事都做得出。唉,有的是,有的是!”
高老头听了大学生的话,眉飞色舞,像晴天的太阳,听到伏脱冷刻毒的议论,立刻沉下了脸。
简评:
首先,欧也纳的回答应该是发自内心的赞美,“旁的女人都气坏了”很生动,能让人一下子想象出雷斯多夫人光鲜照人的美艳样子是绝非众人能比的。而将她与“满帆的巨舶”、“飞奔的骏马”相比,也显出了她的独特高雅的气质。但我认为最值得注意的是这里不仅赞美了夫人,同时字字句句中也可窥见欧也纳对所谓上流社会的极度渴望,他已经无法招架来自所谓上流社会的极大诱惑。
而伏脱冷的话却指出了巴黎上流妇女们光鲜亮丽的衣裙下的本质,正是这种畸形的金钱观、权利观及攀比欲望才造成了高老头最后的悲惨结局。
最后,作者对高老头的神态描写虽简略,但极生动,寥寥数笔勾勒出他对女儿毫无原则的至纯的爱——但,是溺爱。
欧也纳把睡熟的老人望了一眼,回答说:“朋友,既然你能克制欲望,就走你平凡的路吧。我入地狱,而且得留在地上,不管人家把上流社会说得怎么坏,你相信就是!没有一个讽刺作家能写尽隐藏在金银珠宝底下的丑恶。”
(高老头说):“就算太爱她们是我的罪过,我受的刑罚也够补赎了。我对她们的慈爱,她们都狠狠的报复了,像刽子手一般把我上过毒刑了。唉!做老子的多蠢!我太爱她们了,每次都回头去迁就她们,好像赌棍离不开赌场。我的嗜好,我的情妇,我的一切,便是两个女儿,她们俩想要一点儿装饰品什么的,老妈子告诉了我,我就去买来送给她们,巴望得到些好款待!可是她们看了我在人前的态度,照样来一番教训。而且等不到第二天!她们为着我脸红了。”
┈┈
拉斯蒂涅跟着伯爵走进伯爵夫人平时起坐的客厅。她泪人儿似的埋在沙发里,那副痛不欲生的模样叫他看了可怜。她不敢望拉斯蒂涅,先怯生生的瞧了瞧丈夫,眼睛的神气表示她精神肉体都被专横的丈人压倒了。伯爵侧了侧脑袋,她才敢开口,“先生,我都听到了。告诉我父亲,他要知道我现在处境,一定会原谅。我想不到要受这种刑罚,简直受不了。可是我要反抗到底。“她对她的丈夫说:“我也有儿女。请你对父亲说,不管表面上怎么样,在父亲面前我并没有错。”她无可奈何对欧也纳说。
简评:
这几段摘自书较靠后的部分,高老头愤怒的控诉字字句句都敲打着我的心,他说的话并不是一时的想法,应该是埋在心底很久很久了,但他每次有这种想法时,都会一次又一次抱着侥幸心理来欺骗自己,也欺骗女儿,所以女儿们永远也不会醒悟。于是,父亲要在她们面前巴望得到好的款待,换来的却是一番教训,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她们为着我脸红了。但这对于高老头来说却早已成为习惯,他也只能选择漠然的接受,久而久之,甚至连伤心、痛心的感觉都已经麻木了。他是一个悲剧。而他的女儿却是演绎了悲剧的另一种形式,她们是泪人儿,是痛不欲生的模样,是精神和肉体都被装横的丈夫压倒的可怜虫,对于她们来说,或许也只有父亲才是她们永远的避难所,会对她们永远宽容的敞开怀抱,所以,无论她们的道德已沦丧到什么地步,她们仍然可以理直气壮地对父亲说:“不管表面上怎么说,在父亲面前我并没有错。”她也同样有她的“无可奈何”,有着属于她自己的不可名状的痛楚与悲哀,而父亲是永远的家。
这件很小的小事,忽然使拉斯蒂涅大为伤心。白日将尽,潮湿的黄昏使他心里乱糟糟的,他瞧着墓穴,埋葬了他青年人的最后一滴眼泪,神圣的感情在一颗纯洁的心中逼出来的眼泪,从它坠落的地下立刻回到天上的眼泪。他抱着手臂,凝神瞧着天空的云。
┈┈
他一个人在公墓内向高处走了几步,远眺巴黎,只见巴黎蜿蜒曲折的躺在塞纳河两岸,慢慢的亮起灯火。他的欲火炎炎的眼睛停在王杜姆广场和安伐里特宫的穹窿之间,那便是他不胜向往的上流社会的区域。面对这个热闹的蜂房,他射了一眼,好恨不得把其中的甘蜜一口吸尽。同时他气概非凡地说了句:“在咱们俩来挤一挤吧!”然后拉斯蒂涅为了向社会挑战,到特·纽沁根太太家吃饭去了。
简评:
本段是这部小说的尾声。看似平常的字句,有着许多不平凡的深意。“小事”让他“大为伤心”,说明他还有些许残存的良知。我认为很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本部分的环境描写。“环境描写都是为表现主题而服务的。”这一点真是一点都没错。“白日将尽”倒不如说是“光明将尽”、“最后残存的良知将尽”。墓穴——不仅埋葬了老人也埋葬了他的最后一滴眼泪,埋葬了他思想最后的神圣以及心情最后的纯洁。能“逼”出这滴泪已经很不容易了,这滴泪可以算是告别的眼泪,与良知告别,与光明告别,与心灵的神圣纯洁告别。我认为写得最好的一句话是对眼泪的描写,说明它生命之短暂,也说明那个时代的黑暗无法抗拒。
最后的结局是很让人心痛的。我一直在心里隐隐企盼文章会出现些许亮色,但最终还是失望了。
不过,或许,“悲剧更容易使人铭记”。
【附】读后感
从悲剧中看人性
——读《高老头》有感
本来,读《高老头》这部书,理由很单纯,三点而已:
一, 它是名著,虽然说名著给我的印象不都是让我读后从心底慨叹“高,实在是高!”但99%的名著,毕竟总能给人醍醐灌顶的感觉;
二, 寒假作业,不得不做;
三, 作者是大名鼎鼎的巴尔扎克。自从我6年级时看过他的传记以后,就对这位在极度穷困潦倒时还能写出如此不朽巨著的神奇人物钦佩不已。
理由就是以上简简单单三条,但是,令我不曾想到的是,这部书,我竟然是一口气读完的,并且又在3天之内反反复复看了5,6遍,每看一次,就觉得心又一次被狠狠震了一下。
我曾经尝试用很多种方式来写读后感,这也并非是件难事,因为对于一部好的作品,解读总应该是多层次多角度的。这一次,我想稍稍借助自己略有研究的心理学知识,来谈谈从这部悲剧中所看到的人性的种种。
一.关于逃避
欧也纳从物质享乐的逐步增加,到人格的逐渐堕落,这些其实都是他的逃避。他性格最懦弱的地方恐怕就是逃避。拼命想跻身上流社会是因为想逃避现实学业的繁重,在人性堕落之时又不想做得太绝,想得到泰伊番先生的巨额遗产,但又不想泰伊番小姐的哥哥无缘无故丧命,他在这样的矛盾中挣扎,残存的良知也是因为他想要逃避良心的谴责,逃避道德的拷问和自我灵魂的不安。而高老头的两个女儿,也是因为逃避照顾父亲的责任,逃避从小受的苦,拼命逼自己在所谓的上流社会中辗转,却没有收获到真正的幸福。她们到最后还认为,无论怎样,无论出什么事,无论她们做什么,父亲总会包容她们,因此她们总是有理由的,她们认为父亲会永远包容她们,宽恕她们,她们在父亲面前只要撒撒娇就永远是不曾犯错的可爱的小天使。她们逃避的是责任,是爱的付出,是苦难,但,从而,也逃避了幸福,让自己成为内心最最孤独的人,人生也从此不幸福。其实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些自己不愿意去面对的东西,但是也只有正视它们,勇敢地面对它们,勇敢地挑战苦难,心脏才能清醒有力地搏动。
二.关于亲情和家庭教育
再谈谈面条商,他是整部小说中一个悲剧的人物,但我们在同情他,谴责他女儿的不孝的同时,也应该想想,他并不是一个仅仅值得我们去同情的可怜的人。可以说,他最后悲惨的结局很大一方面原因是他亲手造成的。他爱女儿,但他对女儿们的教育并不恰当。她不想让女儿们再受自己受过的苦,于是百般宠爱女儿,或者说是溺爱,而女儿们长大后,他又千方百计让她们嫁入豪门,却不关注她们是否快乐,是否得到了真正的幸福。不过不管怎么说,亲情总是伟大的,读这部书时,我几次落泪,都是因为被高老头超乎寻常的爱所震撼,所感动,我相信没有一个人能不为之动容的。尤其是读到他因为不想让女儿丢面子,用所剩无几的积蓄去为女儿做漂亮的衣服,心里还因此充满了幸福,但他的生命却也因此走到了尽头。虽然说他在临终时有些许愤怒的控诉,但他一定不是针对心爱的女儿,而是对自己悲剧一生的慨叹,临终,他还说如果女儿们可以来看看他,抱抱他,亲亲他,他的痛苦马上就会烟消云散。看到这里,无声的泪水早已经淌满了我的脸颊。我是一个又理性又感性的人。所以我被他伟大的父爱所深深感动,同时理性告诉我,我们应该从他失败的家庭教育中学到什么。他对女儿们进行的挫折教育太少了,应该明白的是,溺爱不是爱,而是害啊!
三.关于人性的堕落
欧也纳堕落了,高老头的两个女儿堕落了,很多人堕落了,一群又一群的人也堕落了......
我们哀其不幸,又怒其不争,除此,我们就不能做些别的了吗?
不!绝不!我们能做的还有很多,人堕落了,是因为当时社会的不公平与压榨,让人堕落,但这不是原因,因为社会毕竟是人的集合体。从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属于那个时代的许多肮脏与丑陋,但仍然可以看到许多永恒的真善美的东西,比如父爱,比如每个人灵魂的挣扎,比如每个人残存的良知。掉下深渊的人,或许真的没有一个人是自愿的,大家都是无奈,都是被逼,都是为了自己能够生存,也是为了自己能生存得更好一点。但是,我想说的是,就算是被逼,我们也绝对要以强大的内心和不屈地精神,抗争下去,因为,被逼在边缘的人,除了掉下深渊,当然还有另一种选择,就是展翅翱翔。
读罢这部书,想了很多,却一言难尽。感谢这部书,感谢在一贫如洗穷困潦倒中写出如此震撼人心灵作品的巴尔扎克,让我在慨叹属于那个时代的不幸时,又对我们的现在和未来更加充满光明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