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鸿年教授谈童声合唱训练

摘抄一:杨鸿年教授谈童声合唱训练

杨鸿年教授谈童声合唱训练

问:童声合唱队的各个声部应是什么比例?

杨:如果是四个声部的话,基本比例是1:1:1:1。然后高音部再加10%,低音部减10%。如40个孩子的合唱队,高音部加4个,低音部减4个。这样的声部是最平衡的。

问:如何给孩子确定声部?

杨:确定孩子的声部一是依裾他的音色,再考虑他的能力,而且这也不是固定不变的。有的孩子刚进来时唱一声部,年龄大了点,声音有变化,改唱二声部,后来唱三声部。有些家长和孩子有错误的概念,以为唱一声部是最好的。其实在合唱队里,唱二声部、三声部得到的音乐修养会更深,因为它们更难。 问:刚组建的合唱队应先练什么?

杨:该先练呼吸。歌唱艺术由四部分构成:气、声、字、腔。呼吸是歌唱的原动力。有的歌唱大师说:“歌唱的艺术就是呼吸的艺术”。这话很对,但不要以为气吸得越多越好。吸气要适中,该多就多,该少就少,最好不要用过量的气息演唱很长的句子。对孩子们最好不要讲什么“胸式呼吸”、“腹式呼吸”、“胸腹联合”等抽象的概念。要让孩子具体地感觉到,吸气象闻花,就是很好的比喻,吐气象是血压水银柱慢慢下降,急吐气,象秤砣掉下来。

问“具体用什么办法?

杨:开始用“S”练吐气,分匀吐、急吐、停顿等。这个练习可以让孩子找到保持气息的感觉。而且,有一个人气不稳,就会出现“咝咝”声,便于纠正。 问:练呼吸是否应提肩扩胸?

杨:这是错误的。在放松的基础上,肩不动才是好的,因为这样气肯定是往下吸的。

问:呼吸练习应该练多长时间?

杨:这也要因人而异。训练开始也不光是呼吸,也结合起声,但即使合唱队的水平已经提高了,这个呼吸练习也是经常练的。不管合唱队什么水平,最好在起声之前,都练练呼吸。

问:童声合唱训练的第二步是什么?

杨:是起声练习。起声练习有两种,一种是结合音乐进行,一种是不结合音乐进行。我主张两种同时进行。

问:什么是无音乐的起声练习?

杨:例如哼鸣“ng”,象回答人的话,不保持一定的音高。这种练习好处是它打开声音而不受声音高低的限制。再是,找到气息有比例地通过声带发音的感觉。如同拉提琴弓子碰弦,弓压着弦,声音难听,只沾一点弓毛,声音又太飘。只有通过这个练习,才可以找到正确的比例。

问:怎样做这种练习?

杨:开始时,一切都要中等。力度、音高、气息、不强不弱、不高不低、自然地开始。经过一段时间,孩子们找到最自然的感觉后,在无乐音哼鸣保持的气息状态时,他张口的有乐音的声音比例就对了(一个合唱队在演出以前,也应该作这个练习)。

问:这时就可以进行音乐的起声训练了吗?

杨:是的。我们一般是由哼鸣到母音“吗、呜、衣”进行训练的。刚唱哼鸣时,要让孩子不断地找,找到一个最好的地方,延长它,让他记着这个感觉。当哼鸣很好的时候,改唱母音“吗”。这个音张开时,有个标准,下牙别看到就是对的,这时声音就全打开了。起声练完后,可唱各种练习曲,但不要把它当成例行公事。 问:怎样给孩子一个好听的音色呢?

杨:首先我要纠正,这好听的音色不是我教出来的,是孩子们自己寻找出来的。因为我不会唱歌。好象不少合唱指挥都没有漂亮的音色。这一方面指挥的选材很重要,再有音色模仿也是很要紧的。孩子们心中有一个美好的声音,在合唱队里又听到合于心中的声音,逐渐去靠,这样就形成一个统一优美的音色。当然,这是在正确的呼吸起声的前提下进行的。

问:有不少合唱队,都非常害怕唱变化音,您是怎么训练的呢?

杨:首先要树立一个概念,不要把自然音看成是容易唱的,变化音是难唱的,应该都一样。不能按照乐理书上那样干,先学自然音体系,再学变化音体系。和声也不可能是这样,因为孩子一生下来听音乐,早接触各种变化音了。如果按乐理书上的训练,先教有调号,然后一个升号,一个降号。我们这个合唱团办了七八年,现在还唱不完。孩子在开始接受音乐时,并没有一个谱子、调号的概念。类似地,让孩子们找和声的感觉,也要让孩子树立这样的概念:协和和弦与不协和和弦没有好听与不好听之分,美丑之分。任何和弦,只要用得恰当,表达了音乐应有的内容,就都是好听的。第二,唱变化音要有拐杖,把自然音体系做为骨干,练习变化音不要脱离合唱的感觉,按合唱的感觉找变化音,把每一个变化音都当

作不协和和弦让孩子去感觉,这样就唱对了。我们一般是从D大调开始练变化音。一般来讲,唱半音时,不是绝对的1/2,而是唱升号时略高些,唱降号时略低些,这样就有倾向了,就好听了。

问:您认为一个好的合唱团,它的标准是什么?

杨:是演唱作品风格、演唱技巧、演唱形式的多样性。怎么做到这几点呢?有这样几个条件:

1、正确的演唱姿式和统一的发声状态。这就是松弛、自然。把不该紧张的部位全部放松,该紧张的部位要支撑住。

2、要有正确的母音唱法。“阿、衣、埃、欧、乌”是非常重要的母音,因为你的音色,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母音的唱法。

3、不管声部有多少,都需要圆润、丰满的共鸣位置,特别是上部的共鸣位置。

4、做到相应力度变化的幅度。我们这个合唱团不是凭声大取胜,而是靠变化。

5、要有调配各种音色的能力。“阿”母音是一种音色,“衣” 母音是一种音色,“乌” 母音是另外一种音色,要随着字的变化而变化音色。

6、有清晰音乐化的语言。在歌曲中的语言,是不能离开音乐的。音乐有时要求语言夸张,有时缩小,有时虚,有时实,让它具有语言的色彩的旋律线条,这样的语言才是有价值的。

7、良好的音准和节奏。我主张合唱的最基本训练要从无伴奏合唱开始,从多声部开始,从感觉入手。

摘抄(二):论快乐的音乐教学

快乐可以促进我们更好地学习和工作,学习让人懂得真正的快乐。也许你会说,音乐课你还不快乐啊?天天唱唱跳跳,多开心!开心不就是快乐吗?我说:“不!”正如钱钟书先生说的:“发现了快乐由精神来决定,人类的文化又进了一步。”开心只是一种心情,而快乐是一种精神。精神是人类最高追求境界。例如你看完一个搞笑的影视节目,你不会说,好快乐啊,你只会说好开心,因为这种愉悦感只是很短暂的,稍纵即逝。但如果你在学习和工作中遇到了困难,你历尽艰难,终于得以解决,你会觉得无比的快乐,所经历的艰难与你得到的快乐成正比,成功的愉悦感会让你下次再去品尝困难从而得到更大的快乐。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快乐地学习,但并不等同于“无忧无虑,没有负担”的学习。

既然我们要快乐地学习,又不可以无忧无虑、没有负担地学习,又不可以不要教科书,想学什么就学什么,那我们怎么才可以真正快乐地学习呢?

首先,我们为人师者要学会“自我定位”。

如何让学子快乐?如何把自己满腹才学传授给自己的学生呢?所以我认为把老师定位为一个指挥官的角色更合适。只有在课堂上精于调配,善于指挥,才能让学生去思考,让学生去碰到困难,然后得到知识和快乐。别让学生还没开始学习已经害怕甚至厌倦了学习。国家总督学柳斌说过:教育是最需要科学的领域,传授科学的过程不科学,学习科学的人就只能收获痛苦。所以,我们要想让学生爱学习,快乐地学习,我们首先要给自己一个定位,是做一名快乐地指挥官还是做一只会燃尽的蜡烛呢?教改给了我们一个选择的机会。老师是课堂教学中教的主体,学生是课堂教学中学习的主体,这是两个互不干扰却又互相联系的主体。为什么说互不干扰呢,因为老师是为了教,学生是为了学,把学习的主动权让给学生。这两个主体如果互相干扰是什么都做不成,只有互相联系,互相配合才能成功地学习,从而体验学习的快乐和授人以渔的快乐。那么,低年级的小学生在音乐课中,我们该如何去指挥他们快乐地学习呢?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加德纳在八十年代就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类的智能结构是多元的,至少具有语言、逻辑—数学、视觉空间、音乐、运动、交际、自省和认识自然等多种基本智能,其形成既有先天的基础,又有赖于后天的开发。音乐课的学习占据了许多项,而每个学生的智能发展倾向都不同,要把不同的学生聚到一起学一样的东西不是件容易的事,解决问题的办法只有从易到难,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一年级的学生刚上小学,很多基本的教学常规都还不是很懂,正如一张白纸,我们画什么他们就会出现什么。我通常在教学中,侧重对学生的节奏训练,因为节奏出现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用他们看得到、听得着的音乐节奏来训练他们对音乐的感觉,用节奏去调配他们,把孩子的东西拿来,加上我需要的音乐元素,让孩子们和我在教学相长中去玩音乐,在玩中学。

音乐是时间艺术,节奏是音乐的骨骼。根据课程节奏的重难点精心设计律动训练,不但可强化学生的音乐节奏感,而且可减缓教学难度,我在教授 《彝家娃娃真幸福》时,先引导学生从生活语言中寻找节奏,再通过朗读、视谱和拍手拍腿、跺脚、捻指等动作学习,使学生印象深刻,记得牢,饶有兴趣地获得了本课具有舞蹈性的节奏,为新课的传授增加情趣,带来了快乐。

第二要大胆利用各种教材,优化教学。

俗话说:不管黑猫白猫,捉到老鼠都是好猫。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我们的实际教学工作。要做这只好猫,音乐老师要做很多的准备,音乐教材是在我们的教学工作中占有最重要的地位,但教材是死的,人是活的。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至少普遍用过三种教材版本,不论使用哪个版本,我都会在开学时通读教材,把可一起利用的教材放在一起,不论课题先后,不管哪个版本,甚至有时我还会加入流行音乐。例如在一年级第一学期第一课,我在正常课题学习前加学了《上学歌》,通过歌曲学习同学们知道了自己上小学和幼儿园的不同意义,每次我都表扬能做到的学生,哪怕是一点闪光点,很快学生就进入教学常规。

通常教材配套的音乐素材具有局限性,甚至有些地方性太强了,学生较难把握的,我会作些添加。例如《打花巴掌》,地方特色很浓,我干脆让学生按歌曲节奏念熟歌词,让学生自己找首合适的童谣套用进去,进行了无意识的二度创作。所幸音乐课教学相比其它科目有很多自身的优势,我们甚至还可以利用语文课本里的诗,数学里的数字,大自然中的风、雨等等,总之一切为我所用,达到快乐的教学目的。再如,在教学中,我将课堂作为舞台,每次竖笛课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吹奏表演。但总有一些在学习上比较弱势的学生,给学生排练竖笛齐奏、轮奏,借助小组合作表演的形式,让孩子们轮流上台表演。使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不仅有机会为集体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而且还能体会到友谊和合作的美妙,冲淡其心中深藏的自卑,在表演中得到锻炼,从而获得宝贵的自信,增强其自信心和对音乐的兴趣。

其三,巧用多媒体平台,营造快乐氛围

德国著名音乐教育家——卡乐·奥乐夫创建的奥乐夫音乐教学体系是世界公认的成熟的一种音乐教学体系,它以音乐节奏为学习起点,它有严密的逻辑性,科学的发展观,可以引领任何一个阶层的人们快乐地学习音乐,八十年代引入中国已二十几年,近几年更是深入地发展到了各省市音乐教育第一线。把这“洋物”为我所用需要一个过程,缩短这个过程最快的方式就是巧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平台是我们音乐课堂教学中最有力的武器。但不要滥用,不要为了好看而用,要做指挥官,有时找到的教学素材有很多,要为了用而用,可用可不用时尽量不用,让多媒体成为我们的教辅工具,而不是我们的主人。多媒体可为我们提供不间断的音乐,让我们在玩音乐游戏时更有趣;多媒体可以为我们提供完美的画面,在低年级音乐教学中尤为重要。孩子还小,需要视觉提醒,我和孩子们一起玩音乐节奏的时候,会先让他们通过画面想象这画面会出现什么声音,再联想到动作,让他们去说、去想、去动,我们只要引导他们,这也是奥乐夫教学法的精髓所在,而不是把知识僵硬地注入。多媒体可以让他们更加注意听音乐。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敏锐度,因为只有会听才会唱。

钱钟书先生说过:“矛盾是智慧的代价。”所以只有智慧才会发现矛盾所在,而矛盾的解决会让我们产生无比的快乐,无论教者还是学者。就让我们多多发现矛盾,从而获得更多的快乐。

摘抄一:杨鸿年教授谈童声合唱训练

杨鸿年教授谈童声合唱训练

问:童声合唱队的各个声部应是什么比例?

杨:如果是四个声部的话,基本比例是1:1:1:1。然后高音部再加10%,低音部减10%。如40个孩子的合唱队,高音部加4个,低音部减4个。这样的声部是最平衡的。

问:如何给孩子确定声部?

杨:确定孩子的声部一是依裾他的音色,再考虑他的能力,而且这也不是固定不变的。有的孩子刚进来时唱一声部,年龄大了点,声音有变化,改唱二声部,后来唱三声部。有些家长和孩子有错误的概念,以为唱一声部是最好的。其实在合唱队里,唱二声部、三声部得到的音乐修养会更深,因为它们更难。 问:刚组建的合唱队应先练什么?

杨:该先练呼吸。歌唱艺术由四部分构成:气、声、字、腔。呼吸是歌唱的原动力。有的歌唱大师说:“歌唱的艺术就是呼吸的艺术”。这话很对,但不要以为气吸得越多越好。吸气要适中,该多就多,该少就少,最好不要用过量的气息演唱很长的句子。对孩子们最好不要讲什么“胸式呼吸”、“腹式呼吸”、“胸腹联合”等抽象的概念。要让孩子具体地感觉到,吸气象闻花,就是很好的比喻,吐气象是血压水银柱慢慢下降,急吐气,象秤砣掉下来。

问“具体用什么办法?

杨:开始用“S”练吐气,分匀吐、急吐、停顿等。这个练习可以让孩子找到保持气息的感觉。而且,有一个人气不稳,就会出现“咝咝”声,便于纠正。 问:练呼吸是否应提肩扩胸?

杨:这是错误的。在放松的基础上,肩不动才是好的,因为这样气肯定是往下吸的。

问:呼吸练习应该练多长时间?

杨:这也要因人而异。训练开始也不光是呼吸,也结合起声,但即使合唱队的水平已经提高了,这个呼吸练习也是经常练的。不管合唱队什么水平,最好在起声之前,都练练呼吸。

问:童声合唱训练的第二步是什么?

杨:是起声练习。起声练习有两种,一种是结合音乐进行,一种是不结合音乐进行。我主张两种同时进行。

问:什么是无音乐的起声练习?

杨:例如哼鸣“ng”,象回答人的话,不保持一定的音高。这种练习好处是它打开声音而不受声音高低的限制。再是,找到气息有比例地通过声带发音的感觉。如同拉提琴弓子碰弦,弓压着弦,声音难听,只沾一点弓毛,声音又太飘。只有通过这个练习,才可以找到正确的比例。

问:怎样做这种练习?

杨:开始时,一切都要中等。力度、音高、气息、不强不弱、不高不低、自然地开始。经过一段时间,孩子们找到最自然的感觉后,在无乐音哼鸣保持的气息状态时,他张口的有乐音的声音比例就对了(一个合唱队在演出以前,也应该作这个练习)。

问:这时就可以进行音乐的起声训练了吗?

杨:是的。我们一般是由哼鸣到母音“吗、呜、衣”进行训练的。刚唱哼鸣时,要让孩子不断地找,找到一个最好的地方,延长它,让他记着这个感觉。当哼鸣很好的时候,改唱母音“吗”。这个音张开时,有个标准,下牙别看到就是对的,这时声音就全打开了。起声练完后,可唱各种练习曲,但不要把它当成例行公事。 问:怎样给孩子一个好听的音色呢?

杨:首先我要纠正,这好听的音色不是我教出来的,是孩子们自己寻找出来的。因为我不会唱歌。好象不少合唱指挥都没有漂亮的音色。这一方面指挥的选材很重要,再有音色模仿也是很要紧的。孩子们心中有一个美好的声音,在合唱队里又听到合于心中的声音,逐渐去靠,这样就形成一个统一优美的音色。当然,这是在正确的呼吸起声的前提下进行的。

问:有不少合唱队,都非常害怕唱变化音,您是怎么训练的呢?

杨:首先要树立一个概念,不要把自然音看成是容易唱的,变化音是难唱的,应该都一样。不能按照乐理书上那样干,先学自然音体系,再学变化音体系。和声也不可能是这样,因为孩子一生下来听音乐,早接触各种变化音了。如果按乐理书上的训练,先教有调号,然后一个升号,一个降号。我们这个合唱团办了七八年,现在还唱不完。孩子在开始接受音乐时,并没有一个谱子、调号的概念。类似地,让孩子们找和声的感觉,也要让孩子树立这样的概念:协和和弦与不协和和弦没有好听与不好听之分,美丑之分。任何和弦,只要用得恰当,表达了音乐应有的内容,就都是好听的。第二,唱变化音要有拐杖,把自然音体系做为骨干,练习变化音不要脱离合唱的感觉,按合唱的感觉找变化音,把每一个变化音都当

作不协和和弦让孩子去感觉,这样就唱对了。我们一般是从D大调开始练变化音。一般来讲,唱半音时,不是绝对的1/2,而是唱升号时略高些,唱降号时略低些,这样就有倾向了,就好听了。

问:您认为一个好的合唱团,它的标准是什么?

杨:是演唱作品风格、演唱技巧、演唱形式的多样性。怎么做到这几点呢?有这样几个条件:

1、正确的演唱姿式和统一的发声状态。这就是松弛、自然。把不该紧张的部位全部放松,该紧张的部位要支撑住。

2、要有正确的母音唱法。“阿、衣、埃、欧、乌”是非常重要的母音,因为你的音色,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母音的唱法。

3、不管声部有多少,都需要圆润、丰满的共鸣位置,特别是上部的共鸣位置。

4、做到相应力度变化的幅度。我们这个合唱团不是凭声大取胜,而是靠变化。

5、要有调配各种音色的能力。“阿”母音是一种音色,“衣” 母音是一种音色,“乌” 母音是另外一种音色,要随着字的变化而变化音色。

6、有清晰音乐化的语言。在歌曲中的语言,是不能离开音乐的。音乐有时要求语言夸张,有时缩小,有时虚,有时实,让它具有语言的色彩的旋律线条,这样的语言才是有价值的。

7、良好的音准和节奏。我主张合唱的最基本训练要从无伴奏合唱开始,从多声部开始,从感觉入手。

摘抄(二):论快乐的音乐教学

快乐可以促进我们更好地学习和工作,学习让人懂得真正的快乐。也许你会说,音乐课你还不快乐啊?天天唱唱跳跳,多开心!开心不就是快乐吗?我说:“不!”正如钱钟书先生说的:“发现了快乐由精神来决定,人类的文化又进了一步。”开心只是一种心情,而快乐是一种精神。精神是人类最高追求境界。例如你看完一个搞笑的影视节目,你不会说,好快乐啊,你只会说好开心,因为这种愉悦感只是很短暂的,稍纵即逝。但如果你在学习和工作中遇到了困难,你历尽艰难,终于得以解决,你会觉得无比的快乐,所经历的艰难与你得到的快乐成正比,成功的愉悦感会让你下次再去品尝困难从而得到更大的快乐。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快乐地学习,但并不等同于“无忧无虑,没有负担”的学习。

既然我们要快乐地学习,又不可以无忧无虑、没有负担地学习,又不可以不要教科书,想学什么就学什么,那我们怎么才可以真正快乐地学习呢?

首先,我们为人师者要学会“自我定位”。

如何让学子快乐?如何把自己满腹才学传授给自己的学生呢?所以我认为把老师定位为一个指挥官的角色更合适。只有在课堂上精于调配,善于指挥,才能让学生去思考,让学生去碰到困难,然后得到知识和快乐。别让学生还没开始学习已经害怕甚至厌倦了学习。国家总督学柳斌说过:教育是最需要科学的领域,传授科学的过程不科学,学习科学的人就只能收获痛苦。所以,我们要想让学生爱学习,快乐地学习,我们首先要给自己一个定位,是做一名快乐地指挥官还是做一只会燃尽的蜡烛呢?教改给了我们一个选择的机会。老师是课堂教学中教的主体,学生是课堂教学中学习的主体,这是两个互不干扰却又互相联系的主体。为什么说互不干扰呢,因为老师是为了教,学生是为了学,把学习的主动权让给学生。这两个主体如果互相干扰是什么都做不成,只有互相联系,互相配合才能成功地学习,从而体验学习的快乐和授人以渔的快乐。那么,低年级的小学生在音乐课中,我们该如何去指挥他们快乐地学习呢?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加德纳在八十年代就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类的智能结构是多元的,至少具有语言、逻辑—数学、视觉空间、音乐、运动、交际、自省和认识自然等多种基本智能,其形成既有先天的基础,又有赖于后天的开发。音乐课的学习占据了许多项,而每个学生的智能发展倾向都不同,要把不同的学生聚到一起学一样的东西不是件容易的事,解决问题的办法只有从易到难,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一年级的学生刚上小学,很多基本的教学常规都还不是很懂,正如一张白纸,我们画什么他们就会出现什么。我通常在教学中,侧重对学生的节奏训练,因为节奏出现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用他们看得到、听得着的音乐节奏来训练他们对音乐的感觉,用节奏去调配他们,把孩子的东西拿来,加上我需要的音乐元素,让孩子们和我在教学相长中去玩音乐,在玩中学。

音乐是时间艺术,节奏是音乐的骨骼。根据课程节奏的重难点精心设计律动训练,不但可强化学生的音乐节奏感,而且可减缓教学难度,我在教授 《彝家娃娃真幸福》时,先引导学生从生活语言中寻找节奏,再通过朗读、视谱和拍手拍腿、跺脚、捻指等动作学习,使学生印象深刻,记得牢,饶有兴趣地获得了本课具有舞蹈性的节奏,为新课的传授增加情趣,带来了快乐。

第二要大胆利用各种教材,优化教学。

俗话说:不管黑猫白猫,捉到老鼠都是好猫。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我们的实际教学工作。要做这只好猫,音乐老师要做很多的准备,音乐教材是在我们的教学工作中占有最重要的地位,但教材是死的,人是活的。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至少普遍用过三种教材版本,不论使用哪个版本,我都会在开学时通读教材,把可一起利用的教材放在一起,不论课题先后,不管哪个版本,甚至有时我还会加入流行音乐。例如在一年级第一学期第一课,我在正常课题学习前加学了《上学歌》,通过歌曲学习同学们知道了自己上小学和幼儿园的不同意义,每次我都表扬能做到的学生,哪怕是一点闪光点,很快学生就进入教学常规。

通常教材配套的音乐素材具有局限性,甚至有些地方性太强了,学生较难把握的,我会作些添加。例如《打花巴掌》,地方特色很浓,我干脆让学生按歌曲节奏念熟歌词,让学生自己找首合适的童谣套用进去,进行了无意识的二度创作。所幸音乐课教学相比其它科目有很多自身的优势,我们甚至还可以利用语文课本里的诗,数学里的数字,大自然中的风、雨等等,总之一切为我所用,达到快乐的教学目的。再如,在教学中,我将课堂作为舞台,每次竖笛课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吹奏表演。但总有一些在学习上比较弱势的学生,给学生排练竖笛齐奏、轮奏,借助小组合作表演的形式,让孩子们轮流上台表演。使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不仅有机会为集体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而且还能体会到友谊和合作的美妙,冲淡其心中深藏的自卑,在表演中得到锻炼,从而获得宝贵的自信,增强其自信心和对音乐的兴趣。

其三,巧用多媒体平台,营造快乐氛围

德国著名音乐教育家——卡乐·奥乐夫创建的奥乐夫音乐教学体系是世界公认的成熟的一种音乐教学体系,它以音乐节奏为学习起点,它有严密的逻辑性,科学的发展观,可以引领任何一个阶层的人们快乐地学习音乐,八十年代引入中国已二十几年,近几年更是深入地发展到了各省市音乐教育第一线。把这“洋物”为我所用需要一个过程,缩短这个过程最快的方式就是巧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平台是我们音乐课堂教学中最有力的武器。但不要滥用,不要为了好看而用,要做指挥官,有时找到的教学素材有很多,要为了用而用,可用可不用时尽量不用,让多媒体成为我们的教辅工具,而不是我们的主人。多媒体可为我们提供不间断的音乐,让我们在玩音乐游戏时更有趣;多媒体可以为我们提供完美的画面,在低年级音乐教学中尤为重要。孩子还小,需要视觉提醒,我和孩子们一起玩音乐节奏的时候,会先让他们通过画面想象这画面会出现什么声音,再联想到动作,让他们去说、去想、去动,我们只要引导他们,这也是奥乐夫教学法的精髓所在,而不是把知识僵硬地注入。多媒体可以让他们更加注意听音乐。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敏锐度,因为只有会听才会唱。

钱钟书先生说过:“矛盾是智慧的代价。”所以只有智慧才会发现矛盾所在,而矛盾的解决会让我们产生无比的快乐,无论教者还是学者。就让我们多多发现矛盾,从而获得更多的快乐。


相关文章

  • 合唱指挥培训心得体会
  • 参加合唱指挥培训心得体会 12月上旬我有幸在省会石家庄参加了为期五天的合唱指挥培训,自己感到收获颇深.受 益匪浅.这次培训不仅让我充实了更多的理论知识,更让我领略了大师级的风采,开阔了全 新的视野.加之与来自河北省不同市县的同仁们聚集一堂, ...查看


  • 儿童合唱歌曲的训练技巧
  • 儿童合唱歌曲的训练技巧 合唱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音乐表现形式,他要达到表现音乐内容.树立音乐形象.传递思想情感,最终还得走向舞台,面对听众,完成合唱作品与听众交流的桥梁作用.日本广岛大学教授村幸治说:"合唱之所以叫合唱,因为它是以集 ...查看


  • 童声合唱训练计划
  • 童声合唱训练计划一:童声合唱队的组织与训练 演唱优秀的童声合唱曲,对于孩子们道德的培养,性格情操的熏陶,形象思维的丰富,艺术修养的形成,音乐视野的扩大,聪明才智的发展,起着巨大的影响.在艺术教育蓬勃发展的今天,童声合唱这种艺术形式更受到师生 ...查看


  • 创办童声合唱团计划
  • 创 办 童 声 合 唱 团 计 划 创办人:任杰 一.创办动机 (一)童声合唱的魅力 世界上人与人沟通最好的语言是音乐,世界上最纯净.最美妙的声音是孩子们的歌声.而合唱正是一门训练人声的综合艺术,童声合唱是所有合唱中最接近天籁的. (二)参 ...查看


  • 再探童声合唱训练方法与技巧
  • 再探童声合唱训练方法与技巧 作者:王典红 来源:<新课程·小学>2013年第03期 摘 要:在十几年前,一篇关于童声合唱训练的论文,梳理了从教几年后关于小学生合唱训练的一些技巧与方法.通过长时间.多方面的学习和实践,在合唱训练的 ...查看


  • 维也纳童声合唱团
  • 维也纳童声合唱团 维也纳童声合唱团是由一群身穿蓝色水手服的男孩所组成的,这项特殊的打扮也成为了他们的标记.该团中的男童女高音(boy soprano)和男童女中音(boy alto)以优雅而又轻盈无比的男童声高音与男童声中音,演唱着各式各样 ...查看


  • 浅谈童声合唱教学
  • 浅谈童声合唱教学 童声合唱是一种高雅的音乐艺术表演形式,是对孩子们进行审美教育的一种极为重要而富有成效的手段,是培养孩子喜欢音乐,提高对音乐的鉴赏能力,激发.振奋孩子们的乐观精神,丰富其形象思维的能力,促进其智商的发展,时刻调整着融洽的合作 ...查看


  • 小学生合唱队基础训练训教案
  • 合唱队基础训练教案 教学目标:学会歌唱的发音.状态.气息运用,使学生懂得在合唱集体里所发挥的作用及如何有效地运用自己的嗓音在集体的合唱队中能协调和控制并达到统一的共性. 第一课时:合唱队的组织 一.挑选队员.划分声部 考虑到合唱对学生的要求 ...查看


  • 小学合唱团训练计划
  • 小学合唱团训练计划 一.活动目的: 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演唱技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集体观念,开阔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素质不断提高. 二.具体措施: 1.教育学生严格遵守训练纪律,保证训练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