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常见疾病的诊断及用药原则

儿童常见疾病的诊断及用药原则

中西医结合主任医师 王明陵

一、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或“感冒”,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为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的鼻咽部炎症,尤其是以病毒感染而致病的占90%以上,由于婴幼儿时期呼吸道的解剖生理特点及机体免疫功能尚未健全,因此容易患呼吸道感染。营养不良、佝偻病及缺乏体格锻炼的小儿也易患本病,而且病愈后无持久的免疫力,可多次复发。

(一)临床表现

轻重程度可相差很大。一般年长症状较轻,婴幼儿时期则重症较多。

1、轻症

极轻者只有鼻部症状,如流清鼻涕,鼻塞、打喷嚏等,也可有流泪、微咳或咽部不适等症状,可3-4天内自然痊愈。如果涉及鼻咽部,常有发热、咽痛、扁桃体炎等,有时淋巴结可稍有肿大。发热可持续2-3日至一周左右,高低不等。婴幼儿容易伴随呕吐及腹泻。因此,应有所了解。

2、重症

起病时,体温可高达39-40℃或更高,伴有恶寒、头痛、全身无力、食欲不振、睡眠不安等,不久即可见鼻炎分泌物,引起较频繁的咳嗽。有时咽部微红,发生疱疹性咽炎。有时红肿明显,波及扁桃体,出现脓性分泌物,咽痛及全身症状均加重,鼻咽部分泌物从稀薄变成

粘稠,并可出现鼻窦炎、中耳炎、颈部淋巴炎等并发症。此时称为“急性扁桃体炎”。更有严重病例,患儿可出现高热惊厥和急性腹痛,应及时送医院就医。

(二)治疗

1、中医治疗

(1)风寒感冒:多见于较大儿童感冒初期,出现恶寒、发热、无汗、流清鼻涕、头身疼痛,咳嗽有痰,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浮紧等症状及体征。治以辛温解表法,可用荆防败毒散等方剂。

(2)风热感冒:多见于婴幼儿,发病较重或虽经汗出而热不解,鼻塞、流黄涕、面赤、咽红或咳嗽有痰。舌尖稍红,舌苔薄白或黄白相间,脉浮数或滑数。治以辛凉解表、清热解毒法,方可用桑菊饮,银翘散加减。

(3)风热乳蛾:相当于急性扁桃体炎。治宜清热泻火,解毒消肿,方可用银翘散加减。

(4)中成药:风寒感冒可选用感冒解毒颗粒、风热感冒可选用双黄连颗粒,复方金银花颗粒、小儿退热灵、小儿感冒颗粒等。如合併扁桃体炎,还可选用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柴黄颗粒等。而小儿百乐片,不但可清热散风,而且具有健胃消食作用。

介绍一种儿童上呼吸道感染中成药成分的功效与主治:

感冒解毒颗粒

苏叶--祛风解表,具有散寒解表、行气宽中作用,现代医学证实,煎剂及浸剂能扩张皮肤血管,刺激汗腺分泌,有解热作用。水浸液在

体外对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

前胡-化痰止咳,用于痰多雍肺,咳嗽气促等症。

防风--适用于风寒表征及风热表症。现代医学证实,煎剂对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多种痢疾杆菌、溶血性链球菌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此外,尚能抗炎镇痛。

金银花--清热解毒,适用于外感风热、温热病初起,发热而微恶风者,或疮、痈、疖肿,咽喉肿痛,以及热毒血痢、下痢脓血等。现代医学证实,该药有较广泛的抗菌作用,能不同程度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肺炎球菌、脑膜炎双球菌等多种致病菌,并能抑制多种皮肤真菌、流感病毒、疱疹病毒等。实验证明,金银花还有抗炎和解毒作用。

麦冬--具有清热养阴,润肺养胃作用,用于肺虚有热、,干咳少痰,胃热伤阴,津少口渴等症。现代医学研究也证实,麦冬能明显提高实验性小鼠耐缺氧能力,对白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大肠杆菌及伤寒杆菌有抑制作用。此外,能升高外周白细胞、增强体液免疫,提高机体适应性。

板蓝根--具有凉血解毒、清利咽喉作用,可用于咽喉肿痛等症,近年来还用来治疗传染性肝炎。现代医学证实,板蓝根对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对A型脑膜炎球菌也有效果。

苦杏仁--具有止咳平喘作用,用于咳嗽气喘。现代实验研究证实,服用少量杏仁,其苦杏仁甙在体内慢慢分解而产生微量氢氰酸,能轻度抑制呼吸中枢而达到镇咳平喘作用。

羌活--具有祛风解表作用,用于风寒表症,并可治疗头痛。

川芎--具有祛风止痛作用,可用于感冒头痛、偏正头痛等症。现代医学研究证明,该药具有镇静、抗菌以及扩张冠状动脉、降压、抗癌等作用。

牛蒡子--具有疏散风热作用,用于风热表症,温病初起等症;利炎消肿,用于咽喉肿痛;祛痰止咳,用于痰多咳嗽;透疹,用于麻疹透发不畅;清热解毒,用于热毒疮疡。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该药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有显著抗菌作用,具有利尿解毒作用。

在以上药物的综合协调作用下,感冒解毒颗粒具有解表散寒、宣肺止咳、清热解毒功效,可治疗婴幼儿感冒、头痛、发烧、鼻塞、流鼻涕、咳嗽、咽喉肿痛、四肢酸痛等症状,是防治流感的常备药品。

2、西医治疗

抗病毒药物:可选用利巴韦林颗粒等药

抗生素:如患儿併发扁桃体炎,咳嗽略痰少,下呼吸道感染症状,以及中耳炎、淋巴结炎、副鼻窦炎等,合併细菌性感染的可能性较大。可使用抗生素类药品,如头孢克洛颗粒、强必林、依托红霉素颗粒、头孢拉定干混悬剂、阿奇霉素干混悬剂等。

3、对症治疗

如有发热、头痛、流涕、鼻塞等上呼吸道卡他症状,可酌情选用小儿解热镇痛药物,如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氨酚麻美糖浆、美林伪麻干混悬剂、复方氨酚甲麻口服液、布洛芬混悬液、酚麻美敏混悬液等进行对症治疗。

二、婴幼儿支气管炎

婴幼儿支气管炎系指支气管发生炎症,有急性支气管炎与慢性支气管炎之分。急性支气管炎在婴幼儿时期发病较多较重,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并为麻疹、百日咳、伤寒等传染病的一种临床表现。患有营养不良、佝偻病、慢性鼻炎、咽炎等均可成为本病的诱因。单纯慢性支气管炎在小儿很少见。支气管炎属中医“咳嗽”范畴。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以冬春季节或气候冷热突变时最为多见。

(一)临床表现

1、急性支气管炎:发病可急可缓,大多先有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也可忽然出现较多较深的干咳,以后逐渐有痰。婴幼儿不会咯痰,多经咽部咽下。一般症状或轻或重,轻者无明显病容,重者有38-39℃的发热,偶达40℃。大多2-3日即退烧,感觉疲劳,影响睡眠与休息。患儿食欲较差,甚至可发生呕吐、腹泻、腹痛等消化道症状。

2、慢性支气管炎:以持续性咳嗽为主,多月不愈,早晚加重,尤以夜间更明显。痰量或多或少,以咳出为快。症状夏季较轻,冬季易出现急性发作,使病情加重。反复发作者,体质多瘦弱,还可并发肺不张,肺气肿、支气管扩张等。

(二)治疗

1、中医治疗

中药治疗本病效果比较理想,根据中医辨证论治,分型治疗一般能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

(1)风寒咳嗽:以突然咳嗽,咳声较急为主,痰稀白。鼻塞、

流清鼻涕、咽喉痒或伴有头痛,恶寒或不发热。舌苔微白,脉浮,治疗宜辛温解表,散寒止咳,常用杏苏散加减。

(2)风热咳嗽:咳嗽不爽、痰黄粘稠、咽红口干、鼻塞流黄涕,或伴发热有汗。舌苔黄白,脉浮数。治疗宜辛凉解表,宣肺止咳,常用桑菊饮加减。

(3)湿热喘:除以上的症状外,患儿发热较高,咳嗽频繁,同时可有喘症,治宜宣肺化痰,降逆平喘,常用麻杏石甘汤加减。

(4)中成药:可选用小儿咳喘灵口服液、小儿清热止咳口服液、小儿清肺化痰颗粒、小儿化痰止咳颗粒、小儿肺热平胶囊、小儿肺咳颗粒、小儿止咳糖浆、小儿百部止咳糖浆、杏仁止咳糖浆、肺力咳合剂、宁咳露糖浆剂、感冒止咳糖浆等。

治疗气管炎中成药成分的功效与主治。

2、西医治疗

一般病毒性感染,可不给予抗菌素治疗,但如果发热较高,血象提示有细菌感染时需加用抗菌素。如,依托红霉素颗粒、头孢克洛颗粒、头孢拉定颗粒、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克拉霉素干混悬剂、阿奇霉素干混悬剂等。

对症止咳平喘:可选用复方福尔可定口服溶液(奥特斯),以及氨溴特罗口服液等。

三、小儿腹泻

婴儿腹泻也就是小儿肠炎。分为急性、迁延性、慢性三种,急性肠炎最常见,对小儿健康影响最大。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亚非拉地

区5岁以下患急性腹泻者有4.620亿人次,死亡约500万人,我国情况可能略好,但发病率也不低,特别是农村、山区及边远不发达地区,情况更为严重。

引起婴儿腹泻的原因有感染及非感染两大类:

(1)感染的病原主要分细菌和病毒两大类,前者多见大肠杆菌,后者多见轮状病毒。

致病性大肠杆菌是主要的细菌感染来源,发病原因常为饮食不洁、牛奶、牛奶制品或代乳品腐败变质,食前未成充分消毒,白糖在储存、运送和销售过程中均不能保证清洁,给孩子饮糖水或往奶中加糖时,事先不作处理,直接加入饮用水或奶中,造成大肠杆菌的污染。喂奶用具包括奶瓶、奶头、小勺等,如不定时消毒,也有被污染的机会。

轮状病毒是比大肠杆菌小得多的微生物,大肠杆菌在放大1000倍的显微镜下就可以观察到,而轮状病毒则需在放大几万倍的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到。目前就发病数字讲,病毒性腹泻已占首位。轮状病毒主要通过消化道直接传播,当然也可通过空气经呼吸道传播。

(2)非感染因素引起可由乳类原因所致、饮食不当或其它理化因素引起。比如饮食过量,突然改奶或加奶,增加辅食过快,吃了不易消化的食物,受凉腹泻等等。

(一)临床表现

1、轻型腹泻:大便每日数次至十余次,大便黄色或带绿色,混有少量粘液,有酸味。便前常不安,面色苍白,肠鸣音亢进;便后安

静,有轻度溢奶或呕吐,精神较好,一般不发烧,脱水轻或不明显。

2、重型腹泻:①腹泻、呕吐较严重:大便每日十余次至数十次,呈黄绿色含大量水分的稀便。呕吐重者可吐咖啡渣样物。②中毒症状:高热或不发热,精神萎靡,嗜睡或烦躁不安,昏睡乃至昏迷,偶有惊厥。③脱水:一般为中、重度。(小儿腹泻脱水按病情轻重分为轻度、中度、重度。)④酸中毒:呼吸深大且快,甚至节律不整,有酮味,口唇樱红乃至发绀,应立即送医院。

3、两种常见病原所致肠炎的临床特点:

(1)轮状病毒肠炎:多见于6月至2岁的婴儿。发病在秋季末冬初,又称秋季腹泻。潜伏期为1-3天,起病急,常伴发热和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多伴有呕吐。大便水样,无臭味,吐泻严重者多伴有脱水、酸中毒。脱水多为轻度或中度。抗生素治疗无效。预后良好,多在5-7天内自愈。

(2)大肠杆菌肠炎:多见于气候较高的季节,又称为夏季腹泻。起病急,可发生水电解质紊乱,伴高热、呕吐、腹泻、里急后重。需作大便培养,以区别于细菌性痢疾。

(二)治疗

1、中医治疗

(1)伤食型:脘腹胀痛、腹泻,泻前哭闹、泻后痛减,呕吐、不思饮食、大便恶臭、苔厚腻。可用山楂、神曲、莱箙子、陈皮、厚朴、连翘、鸡内金、甘草,水煎服。

(2)虚寒型:便稀多泡沫、肠鸣、腹痛、发热、鼻塞、小便清、

精神不好、睡时露睛。舌淡苔白、脉浮细无力。可用肉豆蔻、白术、吴茱萸、赤石脂、莲子、太子参、丁香,水煎服。

(3)实热型:发热初起,面赤颧红、口渴欲饮或身热无汗。大便稀粘,腥臭味,小便短赤。舌红苔黄或厚腻、脉弦数。可用藿香、葛根、茯苓、泽泻、木香、黄连、连翘,水煎服。

(4)中成药

可选用保和丸、藿香正气水、胃肠宁颗粒、小儿腹泻宁糖浆、婴儿健脾散、小儿腹泻宁袋泡剂、幼泻宁颗粒等等。

2、西医治疗

(1)控制感染,対侵袭性细菌性肠炎采用抗生素,如庆大霉素、新霉素、小儿泻痢停等。病毒性肠炎,以及非侵袭性细菌性肠炎因多属自限性疾病,不需应用抗生素,仅用支持疗法多可自愈。

(2)对症治疗。可适当选用蒙脱石散、妈咪爱、乳酸菌素片、消旋卡多曲颗粒等、必要时宜与口服补液盐合用。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儿童腹泻严重者,可出现脱水和酸中毒,应尽快送医院救治。

三、小儿腹泻

婴儿腹泻也就是小儿肠炎。分为急性、迁延性、慢性三种,急性肠炎最常见,对小儿健康影响最大。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亚非拉地区5岁以下患急性腹泻者有4.620亿人次,死亡约500万人,我国情况可能略好,但发病率也不低,特别是农村、山区及边远不发达地区,情况更为严重。引起婴儿腹泻的原因有感染及非感染两大类:

(1)感染的病原主要分细菌和病毒两大类,前者多见大肠杆菌,后者多见轮状病毒。

致病性大肠杆菌是主要的细菌感染来源,发病原因常为饮食不洁、牛奶、牛奶制品或代乳品腐败变质,食前未成充分消毒,白糖在储存、运送和销售过程中均不能保证清洁,给孩子饮糖水或往奶中加糖时,事先不作处理,直接加入饮用水或奶中,造成大肠杆菌的污染。喂奶用具包括奶瓶、奶头、小勺等,如不定时消毒,也有被污染的机会。

轮状病毒是比大肠杆菌小得多的微生物,大肠杆菌在放大1000倍的显微镜下就可以观察到,而轮状病毒则需在放大几万倍的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到。目前就发病数字讲,病毒性腹泻已占首位。轮状病毒主要通过消化道直接传播,当然也可通过空气经呼吸道传播。

(2)非感染因素引起可由乳类原因所致、饮食不当或其它理化因素引起。比如饮食过量,突然改奶或加奶,增加辅食过快,吃了不易消化的食物,受凉腹泻等等。

(一)临床表现

1、轻型腹泻:大便每日数次至十余次,大便黄色或带绿色,混有少量粘液,有酸味。便前常不安,面色苍白,肠鸣音亢进;便后安静,有轻度溢奶或呕吐,精神较好,一般不发烧,脱水轻或不明显。

2、重型腹泻:①腹泻、呕吐较严重:大便每日十余次至数十次,呈黄绿色含大量水分的稀便。呕吐重者可吐咖啡渣样物。②中毒症状:高热或不发热,精神萎靡,嗜睡或烦躁不安,昏睡乃至昏迷,偶有惊

厥。③脱水:一般为中、重度。(小儿腹泻脱水按病情轻重分为轻度、中度、重度。)④酸中毒:呼吸深大且快,甚至节律不整,有酮味,口唇樱红乃至发绀,应立即送医院。

3、两种常见病原所致肠炎的临床特点:

(1)轮状病毒肠炎:多见于6月至2岁的婴儿。发病在秋季末冬初,又称秋季腹泻。潜伏期为1-3天,起病急,常伴发热和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多伴有呕吐。大便水样,无臭味,吐泻严重者多伴有脱水、酸中毒。脱水多为轻度或中度。抗生素治疗无效。预后良好,多在5-7天内自愈。

(2)大肠杆菌肠炎:多见于气候较高的季节,又称为夏季腹泻。起病急,可发生水电解质紊乱,伴高热、呕吐、腹泻、里急后重。需作大便培养,以区别于细菌性痢疾。

(二)治疗

1、中医治疗

(1)伤食型:脘腹胀痛、腹泻,泻前哭闹、泻后痛减,呕吐、不思饮食、大便恶臭、苔厚腻。可用山楂、神曲、莱箙子、陈皮、厚朴、连翘、鸡内金、甘草,水煎服。

(2)虚寒型:便稀多泡沫、肠鸣、腹痛、发热、鼻塞、小便清、精神不好、睡时露睛。舌淡苔白、脉浮细无力。可用肉豆蔻、白术、吴茱萸、赤石脂、莲子、太子参、丁香,水煎服。

(3)实热型:发热初起,面赤颧红、口渴欲饮或身热无汗。大便稀粘,腥臭味,小便短赤。舌红苔黄或厚腻、脉弦数。可用藿香、

葛根、茯苓、泽泻、木香、黄连、连翘,水煎服。

(4)中成药

可选用保和丸、藿香正气水、胃肠宁颗粒、小儿腹泻宁糖浆、婴儿健脾散、小儿腹泻宁袋泡剂、幼泻宁颗粒等等。

2、西医治疗

(1)控制感染,対侵袭性细菌性肠炎采用抗生素,如庆大霉素、新霉素、小儿泻痢停等。病毒性肠炎,以及非侵袭性细菌性肠炎因多属自限性疾病,不需应用抗生素,仅用支持疗法多可自愈。

(2)对症治疗。可适当选用蒙脱石散、妈咪爱、乳酸菌素片、消旋卡多曲颗粒等、必要时宜与口服补液盐合用。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儿童腹泻严重者,可出现脱水和酸中毒,应尽快送医院救治。

儿童常见疾病的诊断及用药原则

中西医结合主任医师 王明陵

一、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或“感冒”,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为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的鼻咽部炎症,尤其是以病毒感染而致病的占90%以上,由于婴幼儿时期呼吸道的解剖生理特点及机体免疫功能尚未健全,因此容易患呼吸道感染。营养不良、佝偻病及缺乏体格锻炼的小儿也易患本病,而且病愈后无持久的免疫力,可多次复发。

(一)临床表现

轻重程度可相差很大。一般年长症状较轻,婴幼儿时期则重症较多。

1、轻症

极轻者只有鼻部症状,如流清鼻涕,鼻塞、打喷嚏等,也可有流泪、微咳或咽部不适等症状,可3-4天内自然痊愈。如果涉及鼻咽部,常有发热、咽痛、扁桃体炎等,有时淋巴结可稍有肿大。发热可持续2-3日至一周左右,高低不等。婴幼儿容易伴随呕吐及腹泻。因此,应有所了解。

2、重症

起病时,体温可高达39-40℃或更高,伴有恶寒、头痛、全身无力、食欲不振、睡眠不安等,不久即可见鼻炎分泌物,引起较频繁的咳嗽。有时咽部微红,发生疱疹性咽炎。有时红肿明显,波及扁桃体,出现脓性分泌物,咽痛及全身症状均加重,鼻咽部分泌物从稀薄变成

粘稠,并可出现鼻窦炎、中耳炎、颈部淋巴炎等并发症。此时称为“急性扁桃体炎”。更有严重病例,患儿可出现高热惊厥和急性腹痛,应及时送医院就医。

(二)治疗

1、中医治疗

(1)风寒感冒:多见于较大儿童感冒初期,出现恶寒、发热、无汗、流清鼻涕、头身疼痛,咳嗽有痰,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浮紧等症状及体征。治以辛温解表法,可用荆防败毒散等方剂。

(2)风热感冒:多见于婴幼儿,发病较重或虽经汗出而热不解,鼻塞、流黄涕、面赤、咽红或咳嗽有痰。舌尖稍红,舌苔薄白或黄白相间,脉浮数或滑数。治以辛凉解表、清热解毒法,方可用桑菊饮,银翘散加减。

(3)风热乳蛾:相当于急性扁桃体炎。治宜清热泻火,解毒消肿,方可用银翘散加减。

(4)中成药:风寒感冒可选用感冒解毒颗粒、风热感冒可选用双黄连颗粒,复方金银花颗粒、小儿退热灵、小儿感冒颗粒等。如合併扁桃体炎,还可选用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柴黄颗粒等。而小儿百乐片,不但可清热散风,而且具有健胃消食作用。

介绍一种儿童上呼吸道感染中成药成分的功效与主治:

感冒解毒颗粒

苏叶--祛风解表,具有散寒解表、行气宽中作用,现代医学证实,煎剂及浸剂能扩张皮肤血管,刺激汗腺分泌,有解热作用。水浸液在

体外对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

前胡-化痰止咳,用于痰多雍肺,咳嗽气促等症。

防风--适用于风寒表征及风热表症。现代医学证实,煎剂对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多种痢疾杆菌、溶血性链球菌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此外,尚能抗炎镇痛。

金银花--清热解毒,适用于外感风热、温热病初起,发热而微恶风者,或疮、痈、疖肿,咽喉肿痛,以及热毒血痢、下痢脓血等。现代医学证实,该药有较广泛的抗菌作用,能不同程度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肺炎球菌、脑膜炎双球菌等多种致病菌,并能抑制多种皮肤真菌、流感病毒、疱疹病毒等。实验证明,金银花还有抗炎和解毒作用。

麦冬--具有清热养阴,润肺养胃作用,用于肺虚有热、,干咳少痰,胃热伤阴,津少口渴等症。现代医学研究也证实,麦冬能明显提高实验性小鼠耐缺氧能力,对白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大肠杆菌及伤寒杆菌有抑制作用。此外,能升高外周白细胞、增强体液免疫,提高机体适应性。

板蓝根--具有凉血解毒、清利咽喉作用,可用于咽喉肿痛等症,近年来还用来治疗传染性肝炎。现代医学证实,板蓝根对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对A型脑膜炎球菌也有效果。

苦杏仁--具有止咳平喘作用,用于咳嗽气喘。现代实验研究证实,服用少量杏仁,其苦杏仁甙在体内慢慢分解而产生微量氢氰酸,能轻度抑制呼吸中枢而达到镇咳平喘作用。

羌活--具有祛风解表作用,用于风寒表症,并可治疗头痛。

川芎--具有祛风止痛作用,可用于感冒头痛、偏正头痛等症。现代医学研究证明,该药具有镇静、抗菌以及扩张冠状动脉、降压、抗癌等作用。

牛蒡子--具有疏散风热作用,用于风热表症,温病初起等症;利炎消肿,用于咽喉肿痛;祛痰止咳,用于痰多咳嗽;透疹,用于麻疹透发不畅;清热解毒,用于热毒疮疡。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该药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有显著抗菌作用,具有利尿解毒作用。

在以上药物的综合协调作用下,感冒解毒颗粒具有解表散寒、宣肺止咳、清热解毒功效,可治疗婴幼儿感冒、头痛、发烧、鼻塞、流鼻涕、咳嗽、咽喉肿痛、四肢酸痛等症状,是防治流感的常备药品。

2、西医治疗

抗病毒药物:可选用利巴韦林颗粒等药

抗生素:如患儿併发扁桃体炎,咳嗽略痰少,下呼吸道感染症状,以及中耳炎、淋巴结炎、副鼻窦炎等,合併细菌性感染的可能性较大。可使用抗生素类药品,如头孢克洛颗粒、强必林、依托红霉素颗粒、头孢拉定干混悬剂、阿奇霉素干混悬剂等。

3、对症治疗

如有发热、头痛、流涕、鼻塞等上呼吸道卡他症状,可酌情选用小儿解热镇痛药物,如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氨酚麻美糖浆、美林伪麻干混悬剂、复方氨酚甲麻口服液、布洛芬混悬液、酚麻美敏混悬液等进行对症治疗。

二、婴幼儿支气管炎

婴幼儿支气管炎系指支气管发生炎症,有急性支气管炎与慢性支气管炎之分。急性支气管炎在婴幼儿时期发病较多较重,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并为麻疹、百日咳、伤寒等传染病的一种临床表现。患有营养不良、佝偻病、慢性鼻炎、咽炎等均可成为本病的诱因。单纯慢性支气管炎在小儿很少见。支气管炎属中医“咳嗽”范畴。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以冬春季节或气候冷热突变时最为多见。

(一)临床表现

1、急性支气管炎:发病可急可缓,大多先有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也可忽然出现较多较深的干咳,以后逐渐有痰。婴幼儿不会咯痰,多经咽部咽下。一般症状或轻或重,轻者无明显病容,重者有38-39℃的发热,偶达40℃。大多2-3日即退烧,感觉疲劳,影响睡眠与休息。患儿食欲较差,甚至可发生呕吐、腹泻、腹痛等消化道症状。

2、慢性支气管炎:以持续性咳嗽为主,多月不愈,早晚加重,尤以夜间更明显。痰量或多或少,以咳出为快。症状夏季较轻,冬季易出现急性发作,使病情加重。反复发作者,体质多瘦弱,还可并发肺不张,肺气肿、支气管扩张等。

(二)治疗

1、中医治疗

中药治疗本病效果比较理想,根据中医辨证论治,分型治疗一般能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

(1)风寒咳嗽:以突然咳嗽,咳声较急为主,痰稀白。鼻塞、

流清鼻涕、咽喉痒或伴有头痛,恶寒或不发热。舌苔微白,脉浮,治疗宜辛温解表,散寒止咳,常用杏苏散加减。

(2)风热咳嗽:咳嗽不爽、痰黄粘稠、咽红口干、鼻塞流黄涕,或伴发热有汗。舌苔黄白,脉浮数。治疗宜辛凉解表,宣肺止咳,常用桑菊饮加减。

(3)湿热喘:除以上的症状外,患儿发热较高,咳嗽频繁,同时可有喘症,治宜宣肺化痰,降逆平喘,常用麻杏石甘汤加减。

(4)中成药:可选用小儿咳喘灵口服液、小儿清热止咳口服液、小儿清肺化痰颗粒、小儿化痰止咳颗粒、小儿肺热平胶囊、小儿肺咳颗粒、小儿止咳糖浆、小儿百部止咳糖浆、杏仁止咳糖浆、肺力咳合剂、宁咳露糖浆剂、感冒止咳糖浆等。

治疗气管炎中成药成分的功效与主治。

2、西医治疗

一般病毒性感染,可不给予抗菌素治疗,但如果发热较高,血象提示有细菌感染时需加用抗菌素。如,依托红霉素颗粒、头孢克洛颗粒、头孢拉定颗粒、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克拉霉素干混悬剂、阿奇霉素干混悬剂等。

对症止咳平喘:可选用复方福尔可定口服溶液(奥特斯),以及氨溴特罗口服液等。

三、小儿腹泻

婴儿腹泻也就是小儿肠炎。分为急性、迁延性、慢性三种,急性肠炎最常见,对小儿健康影响最大。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亚非拉地

区5岁以下患急性腹泻者有4.620亿人次,死亡约500万人,我国情况可能略好,但发病率也不低,特别是农村、山区及边远不发达地区,情况更为严重。

引起婴儿腹泻的原因有感染及非感染两大类:

(1)感染的病原主要分细菌和病毒两大类,前者多见大肠杆菌,后者多见轮状病毒。

致病性大肠杆菌是主要的细菌感染来源,发病原因常为饮食不洁、牛奶、牛奶制品或代乳品腐败变质,食前未成充分消毒,白糖在储存、运送和销售过程中均不能保证清洁,给孩子饮糖水或往奶中加糖时,事先不作处理,直接加入饮用水或奶中,造成大肠杆菌的污染。喂奶用具包括奶瓶、奶头、小勺等,如不定时消毒,也有被污染的机会。

轮状病毒是比大肠杆菌小得多的微生物,大肠杆菌在放大1000倍的显微镜下就可以观察到,而轮状病毒则需在放大几万倍的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到。目前就发病数字讲,病毒性腹泻已占首位。轮状病毒主要通过消化道直接传播,当然也可通过空气经呼吸道传播。

(2)非感染因素引起可由乳类原因所致、饮食不当或其它理化因素引起。比如饮食过量,突然改奶或加奶,增加辅食过快,吃了不易消化的食物,受凉腹泻等等。

(一)临床表现

1、轻型腹泻:大便每日数次至十余次,大便黄色或带绿色,混有少量粘液,有酸味。便前常不安,面色苍白,肠鸣音亢进;便后安

静,有轻度溢奶或呕吐,精神较好,一般不发烧,脱水轻或不明显。

2、重型腹泻:①腹泻、呕吐较严重:大便每日十余次至数十次,呈黄绿色含大量水分的稀便。呕吐重者可吐咖啡渣样物。②中毒症状:高热或不发热,精神萎靡,嗜睡或烦躁不安,昏睡乃至昏迷,偶有惊厥。③脱水:一般为中、重度。(小儿腹泻脱水按病情轻重分为轻度、中度、重度。)④酸中毒:呼吸深大且快,甚至节律不整,有酮味,口唇樱红乃至发绀,应立即送医院。

3、两种常见病原所致肠炎的临床特点:

(1)轮状病毒肠炎:多见于6月至2岁的婴儿。发病在秋季末冬初,又称秋季腹泻。潜伏期为1-3天,起病急,常伴发热和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多伴有呕吐。大便水样,无臭味,吐泻严重者多伴有脱水、酸中毒。脱水多为轻度或中度。抗生素治疗无效。预后良好,多在5-7天内自愈。

(2)大肠杆菌肠炎:多见于气候较高的季节,又称为夏季腹泻。起病急,可发生水电解质紊乱,伴高热、呕吐、腹泻、里急后重。需作大便培养,以区别于细菌性痢疾。

(二)治疗

1、中医治疗

(1)伤食型:脘腹胀痛、腹泻,泻前哭闹、泻后痛减,呕吐、不思饮食、大便恶臭、苔厚腻。可用山楂、神曲、莱箙子、陈皮、厚朴、连翘、鸡内金、甘草,水煎服。

(2)虚寒型:便稀多泡沫、肠鸣、腹痛、发热、鼻塞、小便清、

精神不好、睡时露睛。舌淡苔白、脉浮细无力。可用肉豆蔻、白术、吴茱萸、赤石脂、莲子、太子参、丁香,水煎服。

(3)实热型:发热初起,面赤颧红、口渴欲饮或身热无汗。大便稀粘,腥臭味,小便短赤。舌红苔黄或厚腻、脉弦数。可用藿香、葛根、茯苓、泽泻、木香、黄连、连翘,水煎服。

(4)中成药

可选用保和丸、藿香正气水、胃肠宁颗粒、小儿腹泻宁糖浆、婴儿健脾散、小儿腹泻宁袋泡剂、幼泻宁颗粒等等。

2、西医治疗

(1)控制感染,対侵袭性细菌性肠炎采用抗生素,如庆大霉素、新霉素、小儿泻痢停等。病毒性肠炎,以及非侵袭性细菌性肠炎因多属自限性疾病,不需应用抗生素,仅用支持疗法多可自愈。

(2)对症治疗。可适当选用蒙脱石散、妈咪爱、乳酸菌素片、消旋卡多曲颗粒等、必要时宜与口服补液盐合用。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儿童腹泻严重者,可出现脱水和酸中毒,应尽快送医院救治。

三、小儿腹泻

婴儿腹泻也就是小儿肠炎。分为急性、迁延性、慢性三种,急性肠炎最常见,对小儿健康影响最大。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亚非拉地区5岁以下患急性腹泻者有4.620亿人次,死亡约500万人,我国情况可能略好,但发病率也不低,特别是农村、山区及边远不发达地区,情况更为严重。引起婴儿腹泻的原因有感染及非感染两大类:

(1)感染的病原主要分细菌和病毒两大类,前者多见大肠杆菌,后者多见轮状病毒。

致病性大肠杆菌是主要的细菌感染来源,发病原因常为饮食不洁、牛奶、牛奶制品或代乳品腐败变质,食前未成充分消毒,白糖在储存、运送和销售过程中均不能保证清洁,给孩子饮糖水或往奶中加糖时,事先不作处理,直接加入饮用水或奶中,造成大肠杆菌的污染。喂奶用具包括奶瓶、奶头、小勺等,如不定时消毒,也有被污染的机会。

轮状病毒是比大肠杆菌小得多的微生物,大肠杆菌在放大1000倍的显微镜下就可以观察到,而轮状病毒则需在放大几万倍的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到。目前就发病数字讲,病毒性腹泻已占首位。轮状病毒主要通过消化道直接传播,当然也可通过空气经呼吸道传播。

(2)非感染因素引起可由乳类原因所致、饮食不当或其它理化因素引起。比如饮食过量,突然改奶或加奶,增加辅食过快,吃了不易消化的食物,受凉腹泻等等。

(一)临床表现

1、轻型腹泻:大便每日数次至十余次,大便黄色或带绿色,混有少量粘液,有酸味。便前常不安,面色苍白,肠鸣音亢进;便后安静,有轻度溢奶或呕吐,精神较好,一般不发烧,脱水轻或不明显。

2、重型腹泻:①腹泻、呕吐较严重:大便每日十余次至数十次,呈黄绿色含大量水分的稀便。呕吐重者可吐咖啡渣样物。②中毒症状:高热或不发热,精神萎靡,嗜睡或烦躁不安,昏睡乃至昏迷,偶有惊

厥。③脱水:一般为中、重度。(小儿腹泻脱水按病情轻重分为轻度、中度、重度。)④酸中毒:呼吸深大且快,甚至节律不整,有酮味,口唇樱红乃至发绀,应立即送医院。

3、两种常见病原所致肠炎的临床特点:

(1)轮状病毒肠炎:多见于6月至2岁的婴儿。发病在秋季末冬初,又称秋季腹泻。潜伏期为1-3天,起病急,常伴发热和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多伴有呕吐。大便水样,无臭味,吐泻严重者多伴有脱水、酸中毒。脱水多为轻度或中度。抗生素治疗无效。预后良好,多在5-7天内自愈。

(2)大肠杆菌肠炎:多见于气候较高的季节,又称为夏季腹泻。起病急,可发生水电解质紊乱,伴高热、呕吐、腹泻、里急后重。需作大便培养,以区别于细菌性痢疾。

(二)治疗

1、中医治疗

(1)伤食型:脘腹胀痛、腹泻,泻前哭闹、泻后痛减,呕吐、不思饮食、大便恶臭、苔厚腻。可用山楂、神曲、莱箙子、陈皮、厚朴、连翘、鸡内金、甘草,水煎服。

(2)虚寒型:便稀多泡沫、肠鸣、腹痛、发热、鼻塞、小便清、精神不好、睡时露睛。舌淡苔白、脉浮细无力。可用肉豆蔻、白术、吴茱萸、赤石脂、莲子、太子参、丁香,水煎服。

(3)实热型:发热初起,面赤颧红、口渴欲饮或身热无汗。大便稀粘,腥臭味,小便短赤。舌红苔黄或厚腻、脉弦数。可用藿香、

葛根、茯苓、泽泻、木香、黄连、连翘,水煎服。

(4)中成药

可选用保和丸、藿香正气水、胃肠宁颗粒、小儿腹泻宁糖浆、婴儿健脾散、小儿腹泻宁袋泡剂、幼泻宁颗粒等等。

2、西医治疗

(1)控制感染,対侵袭性细菌性肠炎采用抗生素,如庆大霉素、新霉素、小儿泻痢停等。病毒性肠炎,以及非侵袭性细菌性肠炎因多属自限性疾病,不需应用抗生素,仅用支持疗法多可自愈。

(2)对症治疗。可适当选用蒙脱石散、妈咪爱、乳酸菌素片、消旋卡多曲颗粒等、必要时宜与口服补液盐合用。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儿童腹泻严重者,可出现脱水和酸中毒,应尽快送医院救治。


相关文章

  • 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大纲(试行)
  • 附件2 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大纲(试行) 一.培训目标 通过培训,使学员掌握全科医学概念和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特点,能够熟练运用中医药理论与方法,开展中医药预防.养生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健康教育和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达到中医 ...查看


  • 儿科合理用药
  • 初晓艺 王雁群 第一部分 概述 合理用药(Reasonable application)即安全.有效.经济和适当地使用药物. 全世界非意外死亡人员中,1/7是死于不合理用药.在2004年3月发布的<全球合理用药大会报告>中显示, ...查看


  • 儿童用药原则
  • 儿童用药原则 儿童用药应慎重选择,不可滥用,必须在医师或药师指导下使用.药物种类不宜过多,可用可不用尽量不用,用一种能解决的就不要用两种,合并应用几种药物时应注意避免由于药物在体内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毒副反应或药效相抵消的问题:用口服剂能解决的 ...查看


  • 儿童高血压的临床诊断与药物治疗
  • 儿童高血压的临床诊断与药物治疗 赵地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 儿童高血压流行病学现状和临床特点 儿童高血压以原发性高血压为主,临床表现为轻度.中度血压升高,通常没有自我感知,没有明显的头晕.头痛及恶心等临床症状,除非定期体检或因其他疾病 ...查看


  • 重症肺炎的诊断与治疗
  • 震I用山霸}lf|蹴第23卷第6期2∞8年3月JApMc妇Pediatr.V01.23No.6.Mar.2008 重症肺炎的诊断与治疗 胡 皓夫 (河北省儿童医院ICU,石家庄050031) DiagnosisandTreatmentofS ...查看


  • 处方管理办法答疑三
  • C HIHOSPITALS 系列讲座 LECTURE SERIES <处方管理办法>答疑(三) ■ <处方管理办法>起草组 Prescription Administrative Policy Q&A/ Pr ...查看


  • 引用 婴幼儿发热的处理及用药原则
  • 2010-11-13 00:11:35| 分类: 健康保健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本文引用自lily<婴幼儿发热的处理及用药原则> 引用 lily 的 婴幼儿发热的处理及用药原则 感冒和发热往往是一对"关联词 ...查看


  • 医院处方集正文
  • 药 品 处 方 集 前 言 现代医药学迅速发展,新药不断推陈出新,如何合理选择和使用药品已是当务之急,此外由于我国医药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生产厂家和品种的频繁更新调整,使临床医师选药极为不便.为此,药械科在院药事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在各位领导 ...查看


  • 基本药物培训资料
  • 国家基本药物相关内容培训 时间:2013年4月3日 地点:医院三楼会议室 主讲人: 内容 :(一)基本药物是20世纪7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理念,并据此制订了基本药物示范目录,同时制订了临床应用指南和处方集,促进基本药物的公平可及.安全有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