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挖隧道二次衬砌变形缝施工工艺标准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暗挖隧道二次衬砌变形缝的施工。
2. 施工准备
2.1 材料
2.1.1 橡胶止水带
2.1.1.1 橡胶止水带应有出厂合格证和性能检测报告,其尺寸偏差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2.1.1.2 止水带的物理性能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2.1.1.3 止水带表面不允许有开裂、缺胶、海绵壮等影响使用的缺陷,表面允许有深度不大于2mm、面积不大于16mm2的凹痕、气泡、杂质、明疤等缺陷不超过4处。中心孔偏心不允许超过管状断面厚度的1/3。
2.1.2 填缝材料:应选用浸透沥青油的松木板等作为填缝材料,按变形缝的形状加工成型。
2.1.3 嵌缝材料:嵌缝材料宜选用聚硫橡胶类、聚氨脂类等柔性密封材料,最大伸长强度不应小于0.2MPa,最大伸长率应大于300%。拉伸—压缩循环性能的级别不应小于8020。
2.2 机具设备
接头热压焊工具、嵌缝工具、手推车、剪刀、刷子等。
2.3 作业条件
外层柔性防水结构验收完毕,二衬钢筋绑扎已在变形缝设计位置进行施工。
2.4 技术准备
2.4.1 熟悉施工图纸,编制变形缝施工方案,并已进行施工技术交底。
2.4.2 橡胶止水带现场抽样试验合格。
3. 操作工艺
3.1 工艺流程
3.2
操作方法
3.2.1 测量放线:根据设计要求,准确放出变形缝的位置。止水带安装位置应准确,结构顶、底板位置应安设成盆状,并妥善固定。见下图。
3.2.2 安装钢筋骨架
3.2.2.1 制作固定止水带的钢筋骨架。安装止水带的钢筋骨架可预先分段制作成型,见上图。制作时固定用钢筋之间应留置合适的缝隙宽度,确保能压紧止水带。
3.2.2.2 钢筋骨架的连接宜采用连接板和螺栓,不宜进行现场焊接。
3.2.3 安装止水带和填充材料
3.2.3.1 止水带宜根据结构变形缝的长度定制成环的止水带,尽量不设接缝;当止水带有接缝时,应设在边墙较高的位置上,不得设在结构转角处,接头宜采用热压焊。
3.2.3.2 止水带中心线应和变形缝中心线重合,不得穿孔或用铁钉固定,损坏处应及时进行修补。
3.2.3.3 变形缝先施工一侧混凝土时,应先固定该侧止水带,再安装填缝材料,填缝材料应根据二衬结构的截面尺寸进行准确下料、安装并固定好。
3.2.3.4 止水带和填缝材料安装完毕后应及时进行隐蔽验收,合格后方可合模。
3.2.4 安装模板:端模支立时应支撑牢固,严防漏浆,安装完毕后应进行预检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混凝土浇筑。
3.2.5 混凝土浇筑:拱顶和边墙变形缝两侧混凝土振捣应采用附着式振捣器振捣,确保混凝土密实。变形缝两侧拱顶位置的注浆孔可作为排气孔,混凝土浇筑饱满时排气孔应出现溢浆。底板混凝土振捣时,严禁振捣棒接触止水带,防止止水带出现位置偏移。
3.2.6 嵌缝施工:变形缝两侧二衬结构拆模后即可清理变形缝,缝内两侧应平整、清洁、无渗漏水。变形缝清理后,应先在缝底部嵌填嵌缝材料,嵌填应密实,与两侧粘结牢固,然后涂刷与嵌缝材料相容的基层处理剂;最后涂刷嵌缝材料。
4. 质量标准
4.1 主控项目
4.1.1 止水带的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检查出厂合格证、性能检验报告和现场抽样试验报告。
现场抽样试验要求:同月生产的同标记的止水带为一批抽样。外观质量检验项目包括尺寸公差、开裂、缺胶;中心孔偏心;凹痕、气泡、杂质、明疤等。物理性能试验项目包括拉伸强度、扯断伸长率、撕裂强度。
4.1.2 变形缝的做法必须符合设计要求,严禁有泄漏。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4.1.3 变形缝处混凝土结构的厚度不应小于300mm。
检验方法:用尺量和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4.2 一般项目
4.2.1 中埋式止水带中心线应与变形缝中心线重合,止水带应固定牢靠、平直,不得有扭曲现象。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4.2.2 变形缝处混凝土表面应密实、洁净、干燥;嵌缝材料应粘结牢固,不得有开裂、鼓泡等现象。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5. 成品保护
5.1 变形缝止水带安装验收后应进行保护,防止在模板支立、拆除时或混凝土浇筑时造成止水带破损、移位或扭曲。
5.2 变形缝两侧混凝土在拆模时和拆模后应注意保护,防止破坏。
6.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6.1 施工时应选择简单可靠、易于施工的止水带固定方法,确保止水带位置准确、安装牢固;支立模板和混凝土浇筑前应对止水带进行检查,并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密切观察,发现位移应立即处理,防止出现变形缝质量问题。
6.2 二衬混凝土浇筑至变形缝处时,应特别注意加强止水带两侧的振捣,防止因混凝土不密实而造成变形缝处出现渗漏水。
6.3 止水带接头连接时,应确保其连接牢固、严密,防止因接头连接质量出现渗漏水现象。
7. 质量记录
7.1 原材料的出厂合格证、质量检验报告。
7.2 原材料的现场抽样检验记录、试验报告。
7.3 隐蔽工程检查记录。
7.4 工程质量评定记录。
8. 安全措施
8.1 止水带属于易燃物,进场后应放在通风的仓库内,仓库及施工现场均应严禁烟火,且需备有消防器材,防止发生意外。
8.2 高处作业时,爬梯和施工平台应安全可靠。
暗挖隧道二次衬砌变形缝施工工艺标准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暗挖隧道二次衬砌变形缝的施工。
2. 施工准备
2.1 材料
2.1.1 橡胶止水带
2.1.1.1 橡胶止水带应有出厂合格证和性能检测报告,其尺寸偏差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2.1.1.2 止水带的物理性能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2.1.1.3 止水带表面不允许有开裂、缺胶、海绵壮等影响使用的缺陷,表面允许有深度不大于2mm、面积不大于16mm2的凹痕、气泡、杂质、明疤等缺陷不超过4处。中心孔偏心不允许超过管状断面厚度的1/3。
2.1.2 填缝材料:应选用浸透沥青油的松木板等作为填缝材料,按变形缝的形状加工成型。
2.1.3 嵌缝材料:嵌缝材料宜选用聚硫橡胶类、聚氨脂类等柔性密封材料,最大伸长强度不应小于0.2MPa,最大伸长率应大于300%。拉伸—压缩循环性能的级别不应小于8020。
2.2 机具设备
接头热压焊工具、嵌缝工具、手推车、剪刀、刷子等。
2.3 作业条件
外层柔性防水结构验收完毕,二衬钢筋绑扎已在变形缝设计位置进行施工。
2.4 技术准备
2.4.1 熟悉施工图纸,编制变形缝施工方案,并已进行施工技术交底。
2.4.2 橡胶止水带现场抽样试验合格。
3. 操作工艺
3.1 工艺流程
3.2
操作方法
3.2.1 测量放线:根据设计要求,准确放出变形缝的位置。止水带安装位置应准确,结构顶、底板位置应安设成盆状,并妥善固定。见下图。
3.2.2 安装钢筋骨架
3.2.2.1 制作固定止水带的钢筋骨架。安装止水带的钢筋骨架可预先分段制作成型,见上图。制作时固定用钢筋之间应留置合适的缝隙宽度,确保能压紧止水带。
3.2.2.2 钢筋骨架的连接宜采用连接板和螺栓,不宜进行现场焊接。
3.2.3 安装止水带和填充材料
3.2.3.1 止水带宜根据结构变形缝的长度定制成环的止水带,尽量不设接缝;当止水带有接缝时,应设在边墙较高的位置上,不得设在结构转角处,接头宜采用热压焊。
3.2.3.2 止水带中心线应和变形缝中心线重合,不得穿孔或用铁钉固定,损坏处应及时进行修补。
3.2.3.3 变形缝先施工一侧混凝土时,应先固定该侧止水带,再安装填缝材料,填缝材料应根据二衬结构的截面尺寸进行准确下料、安装并固定好。
3.2.3.4 止水带和填缝材料安装完毕后应及时进行隐蔽验收,合格后方可合模。
3.2.4 安装模板:端模支立时应支撑牢固,严防漏浆,安装完毕后应进行预检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混凝土浇筑。
3.2.5 混凝土浇筑:拱顶和边墙变形缝两侧混凝土振捣应采用附着式振捣器振捣,确保混凝土密实。变形缝两侧拱顶位置的注浆孔可作为排气孔,混凝土浇筑饱满时排气孔应出现溢浆。底板混凝土振捣时,严禁振捣棒接触止水带,防止止水带出现位置偏移。
3.2.6 嵌缝施工:变形缝两侧二衬结构拆模后即可清理变形缝,缝内两侧应平整、清洁、无渗漏水。变形缝清理后,应先在缝底部嵌填嵌缝材料,嵌填应密实,与两侧粘结牢固,然后涂刷与嵌缝材料相容的基层处理剂;最后涂刷嵌缝材料。
4. 质量标准
4.1 主控项目
4.1.1 止水带的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检查出厂合格证、性能检验报告和现场抽样试验报告。
现场抽样试验要求:同月生产的同标记的止水带为一批抽样。外观质量检验项目包括尺寸公差、开裂、缺胶;中心孔偏心;凹痕、气泡、杂质、明疤等。物理性能试验项目包括拉伸强度、扯断伸长率、撕裂强度。
4.1.2 变形缝的做法必须符合设计要求,严禁有泄漏。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4.1.3 变形缝处混凝土结构的厚度不应小于300mm。
检验方法:用尺量和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4.2 一般项目
4.2.1 中埋式止水带中心线应与变形缝中心线重合,止水带应固定牢靠、平直,不得有扭曲现象。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4.2.2 变形缝处混凝土表面应密实、洁净、干燥;嵌缝材料应粘结牢固,不得有开裂、鼓泡等现象。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5. 成品保护
5.1 变形缝止水带安装验收后应进行保护,防止在模板支立、拆除时或混凝土浇筑时造成止水带破损、移位或扭曲。
5.2 变形缝两侧混凝土在拆模时和拆模后应注意保护,防止破坏。
6.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6.1 施工时应选择简单可靠、易于施工的止水带固定方法,确保止水带位置准确、安装牢固;支立模板和混凝土浇筑前应对止水带进行检查,并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密切观察,发现位移应立即处理,防止出现变形缝质量问题。
6.2 二衬混凝土浇筑至变形缝处时,应特别注意加强止水带两侧的振捣,防止因混凝土不密实而造成变形缝处出现渗漏水。
6.3 止水带接头连接时,应确保其连接牢固、严密,防止因接头连接质量出现渗漏水现象。
7. 质量记录
7.1 原材料的出厂合格证、质量检验报告。
7.2 原材料的现场抽样检验记录、试验报告。
7.3 隐蔽工程检查记录。
7.4 工程质量评定记录。
8. 安全措施
8.1 止水带属于易燃物,进场后应放在通风的仓库内,仓库及施工现场均应严禁烟火,且需备有消防器材,防止发生意外。
8.2 高处作业时,爬梯和施工平台应安全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