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探究一从"驱除鞑虏"到"五族共和"

综合探究一从“驱除鞑虏”到“五族共和”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中华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了解中国古代各民族相互融合的历史;感受中华民族“从多元走向一体”的历史过程。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分析材料,了解“驱除鞑虏”出现的历史背景和社会背景,明白清末严重的民族危机激发了民族意识的觉醒。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道“五族共和”取代“驱除鞑虏”的历史背景,明确民族观念的转变与中华民族形成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驱除鞑虏”走向“五族共和”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1、上节课讲的“悄然转变的社会生活”有哪些变化?

2、如何体会社会生活的变化?学生畅所欲言,然后转入新课。

从“驱除鞑虏”到“五族共和”

(一)感受“多元一体”

1、民族交融

你知道我们学过的少数民族有哪些? 他们有什么变化?

鲜卑:孝文帝改革以后,逐渐融入其他民族。

匈奴:一部分被汉族消灭,部分融入各民族中,部分逃至欧洲,与马扎尔人融合,构成今天的匈牙利人。

契丹:主体被女真族和汉族同化 氐:匈奴一部分,后被汉族融化

2、归纳:多元走向一体

(二)、探究“驱除鞑虏”

甲午战争(1894-1895)(民族危机空前,亡国灭种)

保国保种(1898) 康有为在1898年成立了保国会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1905) 孙中山创立的同盟会

要求学生看书P24 20世纪初列强在中国边疆地区的侵略扩张然后回答:

(1)、想一想:面对列强的侵略扩张,中国人民应该怎样做才能避免国家被分裂的危险, (全民族人民力量团结在一起,才能抵御外敌入侵) (2)回顾一下,同盟会的纲领是什么?它的诞生有着怎样的历史背景

(列强瓜分中国,民族危机严重,但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 (3)、当时,有人将同盟会革命纲领中的“恢复中华”理解为在汉族聚居的18个省范围内恢复建立汉族国家。对此,你是如何认识的?

(三)、走向“五族共和”

从康有为、梁启超到孙中山他们的民族观念有什么转变? 要求学生看书P25资料1和资料2

(阐释何谓小民族主义,何谓大民族主义,提倡后者)

(明确区分“种族革命”与“民族革命”,表达了“五族共和”的转变,强调中华民族一体。) 归纳:“驱除鞑虏”——“五族共和”

教学小结:

综合探究一从“驱除鞑虏”到“五族共和”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中华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了解中国古代各民族相互融合的历史;感受中华民族“从多元走向一体”的历史过程。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分析材料,了解“驱除鞑虏”出现的历史背景和社会背景,明白清末严重的民族危机激发了民族意识的觉醒。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道“五族共和”取代“驱除鞑虏”的历史背景,明确民族观念的转变与中华民族形成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驱除鞑虏”走向“五族共和”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1、上节课讲的“悄然转变的社会生活”有哪些变化?

2、如何体会社会生活的变化?学生畅所欲言,然后转入新课。

从“驱除鞑虏”到“五族共和”

(一)感受“多元一体”

1、民族交融

你知道我们学过的少数民族有哪些? 他们有什么变化?

鲜卑:孝文帝改革以后,逐渐融入其他民族。

匈奴:一部分被汉族消灭,部分融入各民族中,部分逃至欧洲,与马扎尔人融合,构成今天的匈牙利人。

契丹:主体被女真族和汉族同化 氐:匈奴一部分,后被汉族融化

2、归纳:多元走向一体

(二)、探究“驱除鞑虏”

甲午战争(1894-1895)(民族危机空前,亡国灭种)

保国保种(1898) 康有为在1898年成立了保国会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1905) 孙中山创立的同盟会

要求学生看书P24 20世纪初列强在中国边疆地区的侵略扩张然后回答:

(1)、想一想:面对列强的侵略扩张,中国人民应该怎样做才能避免国家被分裂的危险, (全民族人民力量团结在一起,才能抵御外敌入侵) (2)回顾一下,同盟会的纲领是什么?它的诞生有着怎样的历史背景

(列强瓜分中国,民族危机严重,但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 (3)、当时,有人将同盟会革命纲领中的“恢复中华”理解为在汉族聚居的18个省范围内恢复建立汉族国家。对此,你是如何认识的?

(三)、走向“五族共和”

从康有为、梁启超到孙中山他们的民族观念有什么转变? 要求学生看书P25资料1和资料2

(阐释何谓小民族主义,何谓大民族主义,提倡后者)

(明确区分“种族革命”与“民族革命”,表达了“五族共和”的转变,强调中华民族一体。) 归纳:“驱除鞑虏”——“五族共和”

教学小结:


相关文章

  • 第二单元开辟新的发展道路
  • 第一单元20初的世界与中国 第一课世界的格局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1.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 ①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走上对外扩张之路(德国) ②世界殖民体系的确立→到20世纪初世界基本被列强瓜分完毕 ③军备竞赛 ④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影响) 2. ...查看


  • 3.2_辛亥革命_教案(人民版必修1)_
  •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3.2 辛亥革命 教案(人民版必修1) 一.教学目标 (一) 知识目标 1. 帮助学生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有关孙中山创建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武昌起义等历史基础知识. 2. 掌握<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 ...查看


  • 历史八上第8课人教版
  • 八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 第8课 辛亥革命 [设计人]:马晨 胡方正 [学习重点] 中国同盟会和三民主义(∨); 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建立(∨);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学习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学习方法] 1.指仔细观察课文中 ...查看


  •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各位评委.老师们,你们好! 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框题是: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我将从教材.学情学法.教法.教学程序.板书设计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一)在教材中的地位及作用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g ...查看


  • 人教必修一历史第13课辛亥革命
  •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孙中山创建兴中会和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武昌 起义等历史基础知识: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独 立思考和学会搜集资料并能从有关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通过本课的 ...查看


  •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族概念的形成和演变
  •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族"概念的形成和演变 胡岩 "民族"一词来到中国,不过100多年.但是中国多民族国家的长期存在,却是一个历史事实 "民族"作为一个外来词译介到中国,已经有了百多年 ...查看


  • 近代中华民族凝聚力与孙中山的民族主义
  • .近代中华民族凝聚力与孙中山的民族主义 1903年8月出版的<江苏>第5期发表了<国民新灵魂>一文,首先指出:"吾中国之民族,伟大之民族也:--今者世暗奴欺,时衰鬼弄,真魂失性,灵性改常."文章认 ...查看


  • 2016新课标创新人教历史必修3 第六单元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学习目标] 1.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2.分析三民主义的提出是如何体现孙中山救国主张的. 3.探究新三民主义对旧三民主义的发展,比较其与中共民主纲领的异同 ...查看


  • 辛亥革命练习题
  • 必修一专题三第二节 辛亥革命同步练习 班级 姓名 1.中国同盟会 A .1894年成立于檀香山 B .第一次提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 C .是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D .是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2.武昌起义敲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