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中对]对比阅读

《隆中对》专题训练

一、课内阅读训练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羽、飞乃止。

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以弱为强者 贤能为之用 B、曹操比于袁绍 信义著于四海 ....

C、此用武之国 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

D、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⑴ 此诚不可与争锋 争锋: ⑵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资: ...

⑶ 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殷: ⑷ 总揽英雄 揽: ..

3、诺葛亮在隆中对策中是如何“三分天下”的?请根据文段内容简要概括。

4、下面各组句中加点的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此诚不可与争锋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B、国险而民附 益州险塞 ....

C、利尽南海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D、将军岂有意乎 将军岂愿见之乎 ....

5、下面语句用现代汉语表达,不准确的一项是( )

A、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不仅是时机有利,而且也是人的谋划得当。

B、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这方面可把他结为外援,而不可谋取他。

C、此殆天所以资将军——这完全是上天拿它来资助将军的。

D、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百姓谁能不用箪盛饭,用壶装酒来迎接您呢?

6、对选段理解或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选段隆中对策,层次清晰。先论“不可争”与“不可图”,次论“可争”与“可图”,最

后写“争”与“图”的步骤和规划,层层阐述自己的见解。

B、谈到建立“霸业”根基,诸葛亮先集中论述了占据荆州、益州的必要性,再紧承论述占

据两州的可能性,条分缕析,论证严密。

C、作为人物传记,选文是对主人公的正面描写,与隆中对前、隆中对后的侧面烘托相得益

彰,人物形象丰满突出。

D、选段语言“言简而意丰,文省而深刻”,具有鲜明的史书特点。

7、在诸葛亮的对策里,对不同的对象所采取的对策不同。说说对下列对象所采取的对策分

别是什么?用精炼的语言加以概括。

①曹操: ②孙权:

③荆州、益州: ④诸戎、夷越:

8、“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结合选段内容,说说隆中对策中哪

些策略对治国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简要概括三点即可。

9、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因屏人曰 屏 (2)欲信大义于天下 信 ..

(3)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日 (4)愿诸君勿复言 愿 ..

10、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犹鱼之有水也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

B、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曹刿论战》) ..

C、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唐雎不辱使命》) ..

D、曹操比于袁绍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 ..

11、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翻译:

(2)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翻译:

12、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

B.、诸葛亮以高祖刘邦在益州成就帝业为例提示刘备可以将益州作为建立蜀汉大业的基地。

C、 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既论及地理、经济、军事等因素,又提到了恤民和用贤的重要。

D、文章通过隆中对策这一核心事件,突出展示了诸葛亮作为政治家和军事家的远见卓识。

二、对比阅读训练

(一)

【甲】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

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

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

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选自晋朝•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隆中对》)

【乙】赵将马服君赵奢之妻,赵括之母也。秦攻赵,孝成王使括代廉颇为将。将行,括母

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王曰:“何以?”曰:“始妾事其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

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大王及宗室所赐币帛,尽以与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

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尽藏之;乃日视

便利田宅可买者。王以为若其父乎?父子不同,执心各异。愿勿遣!”王曰:“母置之,吾

计已决矣。”括母曰:“王终遣之,即有不称,妾得无随乎?”王曰:“不也。”

括既行,代廉颇三十余日,赵兵果败,括死军覆。王以母先言,故卒不加诛。

(选自西汉•刘向《烈女传•赵将括母》)

1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将军宜枉驾顾之 顾: (2)欲信大义于天下 信: ..

(3)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 用: (4)乃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 日: ..

14.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王以母先言,故卒不加诛。

1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凡三往,乃见”、“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两句中的“乃”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王

以为若其父乎”、“徐公不若君之美也”两句中的“若”的意义和用法也不同。

B、刘备善于听从他人意见,以诚心求得人才,终成就三国鼎立之势;而孝成王不听从他人

意见,最终兵败。

C、两段选文在塑造人物时都采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甲文徐庶极力向刘备推荐诸葛亮,侧

面表现了诸葛亮的谋略与才干,乙文第一段写括母分析赵括父子是侧面表现括母仁智。

D、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两件事“三顾茅庐”和“长平之战”在两段选文中仅以“凡三往”“代

廉颇三十余日,赵兵果败”就概括了,这是因为这两件事本身与突出两篇传记的主人公的

性格关系不大,这也告诉了我们写文章时与中心关系不大的事件要略写。

(二)

【甲】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

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乙】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

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

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16、甲乙两段文字都是两篇传记的开头,都写到传主少时的事情,试比较他们生活经历中

的异同点。

17、他们少时的大志几乎都不能为一般人所认同和赞赏,甲文是“当时莫之许也”,乙文是

怎样的?请将原文抄录在下面。

18、《史记》《三国志》另加前后《汉书》,号为“四史”,是中国史书的经典。同为经典,

你认为这段文字的表达有何特色?你更欣赏哪种表达方式?请把理由说出来。

(三)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臣不胜受恩感激。

【乙】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19、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先帝不以臣卑鄙 ( ) 将军宜枉驾顾之( ) ...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 由是先主遂诣亮( ) ...

20、甲文中带线句子“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

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

汉室,还于旧都。”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是

21、甲文中与乙文所叙的事情相关的句子是

22、将下边两个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②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23、阅读成都武侯祠内的一副对联,回答后边的问题。

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

对联中“两表”指的是 ,“一对”指的是 。

24、回答下列问题。

(1)甲文段着重记叙了刘备和诸葛亮的哪两件事?表明作者高洁志趣的句子是哪句?

(2)乙文段在写作上的主要特色是什么?请作简要说明。

(四)

【甲】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乙】班超字仲升,扶风①平陵②人,徐③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辫,而涉猎书传。永平④五年,兄固⑤被召诣校书郎⑥,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他志略,扰当效傅介子⑦、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

【注释】①扶风:汉朝郡名。②平陵:汉朝县名。③徐:徐县.汉朝县名。④永平:汉明帝年号。⑤固:班超的哥哥班固,《汉书》的作者。⑥校书郎:官名.⑦傅介子:西汉冒险家,以计斩楼兰王闻名于世。

25、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具体含义。①由是先主遂诣亮( ) ②不耻劳辱( ) ..

26、将乙文中画线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27、下面的句子中有一个通假字,试推测是哪一个字并写出本字。

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

通假字是,本字是___。

28、刻画人物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比较两文在这方面有何异同,试结合原文加以分析。

《隆中对》答案

1、D 2、(1)争强、争胜(2)资助 (3)富裕 (4)招致

3、对曹操“不可与争锋”;对孙权“可以为援而不可图”;劝刘备先取荆、益二州,等待机会,然后进取中原

4、C 5、C 6、B

7、此诚不可与争锋 可以为援 夺取、占领 和、抚

8、示例:运用贤能 体恤百姓 加强民族团结 改善睦邻关系 对内革新政治等9、屏:命人退避 信:(通

10、A (A项均为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B项分别为并列关系、修饰关系的连词。C项分别译为

11、(1)这个人值得到他那里去拜访,不能委屈他,召他上门来,将军您应当屈尊亲自去拜访他。

(2)将军亲自统率益州大军从秦川出击,百姓谁敢不用竹筐盛着饭食用壶装着酒水来迎接将军您呢?

12、A(应是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13、(1) 拜访 (2)通“伸”,伸张(须写出本字和解释。) (3)因此 (4)每天

14、孝成王因为赵括的母亲有言在先,因此最终没有加罪于她。15. C

译文:赵国的大将、封为马服君的赵奢的妻子,是赵括的母亲。这一年秦国攻打赵国,赵孝成王命令赵括代替廉颇为大将。将要出征,赵括的母亲呈上书信向赵王诉说道:“赵括不可以被任命大将。”赵王问道:“这是为什么呢?”赵括的母亲说:“原先我事奉赵括的父亲时,孩子的父亲当时身为大将。他用自己的奉禄供养的食客要以„十‟这个数目来计算;他所结交的朋友要以„百‟这个数目来计算;国王和王室贵族赐赠的钱财丝绸,他统统都把它们分给军吏、士大夫;从接受出征命令的日子起,就不再过问家中私事。现在赵括一日作了大将,面向东接受军吏的拜见,军吏中没有敢于抬头亲近地看他的人;赵王所赐赠的金钱丝绸,他回家后也统统收藏起来;况且每天寻找可买的合宜的田地房屋,总想扩充自己的私有。国王您认为他象他的父亲吗?父亲、儿子不同,居心有着差异。我希望国王不要派遣赵括为大将领兵出征了吧!”赵王说:“作为赵括的母亲,你还是放下这事不要管了吧,我的计划已经决定了。”赵括的母亲说:“国王您最终要派遣他为将,那么如果有了不称大将职责的情况发生,我这个老妇人能够不随着受处罚吗?”赵王说:“不会连累你的。”

赵括既已领兵出征,代替廉颇才三十多天,赵军果然大败,赵括战死而赵军倾覆。赵王因赵括的母亲有言在先,所以终于没有加罪于她。

16、同:出身低微,自食其力;皆有远大抱负,却不为人所接受。

异:抒情显志,诸葛亮雅致含蓄,重功业,陈胜直露粗豪,重利禄;陈胜地位更低,诸葛亮有好友理解。

17、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18、甲文严谨朴实,简练叙说;乙文多样描写,生动形象。欣赏理由,不求统一,有理即可。19、卑鄙:低微鄙陋 顾:拜访 以:把 由是:因此 (2分,正确一处0.5分)

20、效忠刘氏父子的一片赤胆忠心。

21、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22、①我本来是个平民,亲自在南阳耕地,只想在乱世中苟且保全自己,不想在诸侯中扬名做官。 ②(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同管仲、乐毅相比,当时的人都不认同他。

23、《出师表》、《后出师表》

24、(1)三顾茅庐、临危受命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如正面写诸葛亮隐居时的不平抱负,侧面写徐庶的推荐

25、①去拜访 ②以……为耻辱(认为……是耻辱)

26、家中贫寒,常作为受官府雇佣的抄书人来谋生(供养家庭)。

或:家中贫寒,常被官府雇佣抄书来谋生(供养家庭)

27、通假字:研 本字:砚

28、相同之处:两文都有对人物的正而描写和侧面描写,如甲文开头的话和乙文的大部分文字都属正面描写。甲文除开头的正面描写外,均为侧面描写;乙文的“左右皆笑之”,也是侧而描写。

不同之处:甲文以侧面描写为主;乙文以正面描写为主。

《隆中对》专题训练

一、课内阅读训练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羽、飞乃止。

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以弱为强者 贤能为之用 B、曹操比于袁绍 信义著于四海 ....

C、此用武之国 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

D、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⑴ 此诚不可与争锋 争锋: ⑵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资: ...

⑶ 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殷: ⑷ 总揽英雄 揽: ..

3、诺葛亮在隆中对策中是如何“三分天下”的?请根据文段内容简要概括。

4、下面各组句中加点的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此诚不可与争锋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B、国险而民附 益州险塞 ....

C、利尽南海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D、将军岂有意乎 将军岂愿见之乎 ....

5、下面语句用现代汉语表达,不准确的一项是( )

A、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不仅是时机有利,而且也是人的谋划得当。

B、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这方面可把他结为外援,而不可谋取他。

C、此殆天所以资将军——这完全是上天拿它来资助将军的。

D、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百姓谁能不用箪盛饭,用壶装酒来迎接您呢?

6、对选段理解或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选段隆中对策,层次清晰。先论“不可争”与“不可图”,次论“可争”与“可图”,最

后写“争”与“图”的步骤和规划,层层阐述自己的见解。

B、谈到建立“霸业”根基,诸葛亮先集中论述了占据荆州、益州的必要性,再紧承论述占

据两州的可能性,条分缕析,论证严密。

C、作为人物传记,选文是对主人公的正面描写,与隆中对前、隆中对后的侧面烘托相得益

彰,人物形象丰满突出。

D、选段语言“言简而意丰,文省而深刻”,具有鲜明的史书特点。

7、在诸葛亮的对策里,对不同的对象所采取的对策不同。说说对下列对象所采取的对策分

别是什么?用精炼的语言加以概括。

①曹操: ②孙权:

③荆州、益州: ④诸戎、夷越:

8、“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结合选段内容,说说隆中对策中哪

些策略对治国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简要概括三点即可。

9、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因屏人曰 屏 (2)欲信大义于天下 信 ..

(3)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日 (4)愿诸君勿复言 愿 ..

10、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犹鱼之有水也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

B、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曹刿论战》) ..

C、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唐雎不辱使命》) ..

D、曹操比于袁绍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 ..

11、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翻译:

(2)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翻译:

12、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

B.、诸葛亮以高祖刘邦在益州成就帝业为例提示刘备可以将益州作为建立蜀汉大业的基地。

C、 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既论及地理、经济、军事等因素,又提到了恤民和用贤的重要。

D、文章通过隆中对策这一核心事件,突出展示了诸葛亮作为政治家和军事家的远见卓识。

二、对比阅读训练

(一)

【甲】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

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

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

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选自晋朝•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隆中对》)

【乙】赵将马服君赵奢之妻,赵括之母也。秦攻赵,孝成王使括代廉颇为将。将行,括母

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王曰:“何以?”曰:“始妾事其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

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大王及宗室所赐币帛,尽以与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

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尽藏之;乃日视

便利田宅可买者。王以为若其父乎?父子不同,执心各异。愿勿遣!”王曰:“母置之,吾

计已决矣。”括母曰:“王终遣之,即有不称,妾得无随乎?”王曰:“不也。”

括既行,代廉颇三十余日,赵兵果败,括死军覆。王以母先言,故卒不加诛。

(选自西汉•刘向《烈女传•赵将括母》)

1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将军宜枉驾顾之 顾: (2)欲信大义于天下 信: ..

(3)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 用: (4)乃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 日: ..

14.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王以母先言,故卒不加诛。

1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凡三往,乃见”、“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两句中的“乃”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王

以为若其父乎”、“徐公不若君之美也”两句中的“若”的意义和用法也不同。

B、刘备善于听从他人意见,以诚心求得人才,终成就三国鼎立之势;而孝成王不听从他人

意见,最终兵败。

C、两段选文在塑造人物时都采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甲文徐庶极力向刘备推荐诸葛亮,侧

面表现了诸葛亮的谋略与才干,乙文第一段写括母分析赵括父子是侧面表现括母仁智。

D、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两件事“三顾茅庐”和“长平之战”在两段选文中仅以“凡三往”“代

廉颇三十余日,赵兵果败”就概括了,这是因为这两件事本身与突出两篇传记的主人公的

性格关系不大,这也告诉了我们写文章时与中心关系不大的事件要略写。

(二)

【甲】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

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乙】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

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

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16、甲乙两段文字都是两篇传记的开头,都写到传主少时的事情,试比较他们生活经历中

的异同点。

17、他们少时的大志几乎都不能为一般人所认同和赞赏,甲文是“当时莫之许也”,乙文是

怎样的?请将原文抄录在下面。

18、《史记》《三国志》另加前后《汉书》,号为“四史”,是中国史书的经典。同为经典,

你认为这段文字的表达有何特色?你更欣赏哪种表达方式?请把理由说出来。

(三)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臣不胜受恩感激。

【乙】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19、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先帝不以臣卑鄙 ( ) 将军宜枉驾顾之( ) ...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 由是先主遂诣亮( ) ...

20、甲文中带线句子“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

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

汉室,还于旧都。”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是

21、甲文中与乙文所叙的事情相关的句子是

22、将下边两个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②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23、阅读成都武侯祠内的一副对联,回答后边的问题。

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

对联中“两表”指的是 ,“一对”指的是 。

24、回答下列问题。

(1)甲文段着重记叙了刘备和诸葛亮的哪两件事?表明作者高洁志趣的句子是哪句?

(2)乙文段在写作上的主要特色是什么?请作简要说明。

(四)

【甲】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乙】班超字仲升,扶风①平陵②人,徐③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辫,而涉猎书传。永平④五年,兄固⑤被召诣校书郎⑥,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他志略,扰当效傅介子⑦、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

【注释】①扶风:汉朝郡名。②平陵:汉朝县名。③徐:徐县.汉朝县名。④永平:汉明帝年号。⑤固:班超的哥哥班固,《汉书》的作者。⑥校书郎:官名.⑦傅介子:西汉冒险家,以计斩楼兰王闻名于世。

25、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具体含义。①由是先主遂诣亮( ) ②不耻劳辱( ) ..

26、将乙文中画线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27、下面的句子中有一个通假字,试推测是哪一个字并写出本字。

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

通假字是,本字是___。

28、刻画人物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比较两文在这方面有何异同,试结合原文加以分析。

《隆中对》答案

1、D 2、(1)争强、争胜(2)资助 (3)富裕 (4)招致

3、对曹操“不可与争锋”;对孙权“可以为援而不可图”;劝刘备先取荆、益二州,等待机会,然后进取中原

4、C 5、C 6、B

7、此诚不可与争锋 可以为援 夺取、占领 和、抚

8、示例:运用贤能 体恤百姓 加强民族团结 改善睦邻关系 对内革新政治等9、屏:命人退避 信:(通

10、A (A项均为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B项分别为并列关系、修饰关系的连词。C项分别译为

11、(1)这个人值得到他那里去拜访,不能委屈他,召他上门来,将军您应当屈尊亲自去拜访他。

(2)将军亲自统率益州大军从秦川出击,百姓谁敢不用竹筐盛着饭食用壶装着酒水来迎接将军您呢?

12、A(应是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13、(1) 拜访 (2)通“伸”,伸张(须写出本字和解释。) (3)因此 (4)每天

14、孝成王因为赵括的母亲有言在先,因此最终没有加罪于她。15. C

译文:赵国的大将、封为马服君的赵奢的妻子,是赵括的母亲。这一年秦国攻打赵国,赵孝成王命令赵括代替廉颇为大将。将要出征,赵括的母亲呈上书信向赵王诉说道:“赵括不可以被任命大将。”赵王问道:“这是为什么呢?”赵括的母亲说:“原先我事奉赵括的父亲时,孩子的父亲当时身为大将。他用自己的奉禄供养的食客要以„十‟这个数目来计算;他所结交的朋友要以„百‟这个数目来计算;国王和王室贵族赐赠的钱财丝绸,他统统都把它们分给军吏、士大夫;从接受出征命令的日子起,就不再过问家中私事。现在赵括一日作了大将,面向东接受军吏的拜见,军吏中没有敢于抬头亲近地看他的人;赵王所赐赠的金钱丝绸,他回家后也统统收藏起来;况且每天寻找可买的合宜的田地房屋,总想扩充自己的私有。国王您认为他象他的父亲吗?父亲、儿子不同,居心有着差异。我希望国王不要派遣赵括为大将领兵出征了吧!”赵王说:“作为赵括的母亲,你还是放下这事不要管了吧,我的计划已经决定了。”赵括的母亲说:“国王您最终要派遣他为将,那么如果有了不称大将职责的情况发生,我这个老妇人能够不随着受处罚吗?”赵王说:“不会连累你的。”

赵括既已领兵出征,代替廉颇才三十多天,赵军果然大败,赵括战死而赵军倾覆。赵王因赵括的母亲有言在先,所以终于没有加罪于她。

16、同:出身低微,自食其力;皆有远大抱负,却不为人所接受。

异:抒情显志,诸葛亮雅致含蓄,重功业,陈胜直露粗豪,重利禄;陈胜地位更低,诸葛亮有好友理解。

17、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18、甲文严谨朴实,简练叙说;乙文多样描写,生动形象。欣赏理由,不求统一,有理即可。19、卑鄙:低微鄙陋 顾:拜访 以:把 由是:因此 (2分,正确一处0.5分)

20、效忠刘氏父子的一片赤胆忠心。

21、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22、①我本来是个平民,亲自在南阳耕地,只想在乱世中苟且保全自己,不想在诸侯中扬名做官。 ②(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同管仲、乐毅相比,当时的人都不认同他。

23、《出师表》、《后出师表》

24、(1)三顾茅庐、临危受命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如正面写诸葛亮隐居时的不平抱负,侧面写徐庶的推荐

25、①去拜访 ②以……为耻辱(认为……是耻辱)

26、家中贫寒,常作为受官府雇佣的抄书人来谋生(供养家庭)。

或:家中贫寒,常被官府雇佣抄书来谋生(供养家庭)

27、通假字:研 本字:砚

28、相同之处:两文都有对人物的正而描写和侧面描写,如甲文开头的话和乙文的大部分文字都属正面描写。甲文除开头的正面描写外,均为侧面描写;乙文的“左右皆笑之”,也是侧而描写。

不同之处:甲文以侧面描写为主;乙文以正面描写为主。


相关文章

  • 隆中对试题
  • 隆中对 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 ...查看


  • 隆中对出师表 1
  • <隆中对>(一课一练) 班级: 姓名: 一.基础识记 1.为下列加点字注音 好<梁父吟>( ) 因屏人( ) 猖蹶( )( ) 屯新野先( ) ..... 主遂诣亮( ) 倾颓( ) 陇亩( ) 不可胜数( ) .. ...查看


  •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与反思
  • 教材分析: 课文根据罗贯中的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第三十七会"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茅庐"的内容改编而成.课文写刘备三次亲自到隆中拜访诸葛亮,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文章重点表现 ...查看


  • 初三周练五语文试卷(含答案)
  • 来苏中学2017秋初三语文周练(五) (总分:100分 时间:70分钟 ) 一.文言文重点实词.(20分) 1. 苟富贵 2.若为佣耕 .. 3. 会天大雨 4.度已失期 .. 5. 今亡亦死 6.等死,死国可乎 .. 7. 狐鸣呼曰 8. ...查看


  • [三顾茅庐]教案(5)
  •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斥责""谒见""恭恭敬敬"等词的意思. 2.能有感情地读刘备三顾茅庐时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的语句,体会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 ...查看


  • 烟雨古隆中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题. 烟雨古隆中 古隆中很小,小到如同故乡相望相守的一片山丘:古隆中很大,大到历经千百年后,依然牵引着无数仰慕的目光. 在一派烟雨迷蒙中,我穿行于留下先贤遗迹的这片再平常不过的山丘间,吟诵着罗贯中先生"山不 ...查看


  • 品读经典,丰富人生
  • 品读经典,丰富人生 教学目标 ①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理解刘备三请诸葛亮求贤若渴的心情,体会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②品读张飞的语句,理解对比反衬的写法,并对张飞形象进行多角度认识.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①能有感 ...查看


  • 刘备的野心和诸葛亮的浪漫_续_读_隆中对_
  • ·课文新解· YUWEN JIANSHE2009.11 ·孙绍振解读经典· 刘备的野心和诸葛亮的浪漫(续) --读<隆中对> 铺垫已经做得差不多了,又来了一句"因屏人曰",这说明,这个"隆中对&qu ...查看


  • 2013年10月九年级上语文第一次月考及答案
  • 2013-2014学年九(上)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说明: ①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共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②设附加题10分,学生可做可不做,得分计入总分,总分不得超过120分. ③答案必须按要求填写在答题卷规定的区域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