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意义评课稿

听了陈雪芬老师执教的《分数的意义》很有收获,下面就这节课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和体会。

分数的意义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怎样让学生理解单位“1”的含义?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从具体的实例中逐步抽象、归纳出分数的意义是本节课所要解决的两个重点问题。其中学生对于单位“1”的理解是一个难点,陈老师大胆放手让学生通过举例来理解,在归纳后概括出单位“1”这个概念强调表示的是一个整体,所以加上“”。为了让学生能更加深刻地理解这一概念,陈老师通过图让学生体会、感悟,认识单位“1”,着重体会单位“1”表示一个整体的情况。整个过程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帮助学生实现思维的“加速”。陈老师的这节课在设计上淡化形式,注重实质,注意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以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为核心,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中体会、领悟单位“1”的含义、进而逐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①理念新颖②练习层次分明③开放环节设计精致。

①理念新颖。老师能打破传统的教学惯性,摒弃了以往“小步子”教学模式,大胆而科学地对教材重新组织,设计了较为开放的问题,提供了必需的学习材料,解放了学生探索的时空。通过师生问答活动,引出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的情况,从而为抽象单位“1”做好了准备。

②练习层次分明。本节课的练习设计做到了“百里挑一、以一当百”,由易到难,由浅入深。体现了层次性、针对性、实效性。特别是相关的变式练习,对学生分数意义的建构起到了催化作用。

③开放环节设计精致。本节课是课例研究课,其研究主题是《分数的意义》一课如何运用和开发开放性习题。因此,本节课多次设计了开放性问题及环节,如:你们能不能利用8个苹果表示1/4?然后组内交流。2、组织学生利用三角形图探究它的1/3。3、组织学生探讨( )/( )的意义。4、你已经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想问吗?等等。其中,你们能不能利用8个苹果表示1/4?这一环节是教材中的开放习题,教师加以了运用。其他环节是教师自己开放的开放性习题和问题。通过新老知识的比较引导学生说出“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本节课设计的这些开放性练习题,可以使学生主动学习的空间得以扩展,给不同层次的同学展示的机会,使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这节课给我总的感受是课堂气氛活跃,师生配合默契,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整节课轻松、愉快、流畅, 尤其是学生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体现的较为突出。

“分数的意义”评课材料

李芳

听完杨博老师执教的《分数的意义》一课,我感受颇多:

一、教师认真研究教材,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确定哪些知识要引导,要点拨,要研讨,哪些知识适于自学阅读,灵活机动地开展教学活动,真正做到了重视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如分数的意义并不是教师直接告诉学生的,而是通过层层设疑、分层递进、逐步深入,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得出来的,教师能用准确的语言加以引导,教学效果很好。

二、本节课教师注意以兴趣引路,通过情境创设,层层巧妙设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适时安排讨论,议辩探究,突出重点,化解难点。通过集体讨论,为学生提供充分参与的机会,使差生也敢想敢说,在议辩中体验成功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通过参与讨论,也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巧妙设置问题情境和富裕悬念的导言,挖掘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大胆提问,扩展其思维广度。通过观察、思考、交流,训练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形成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吧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统一起来,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此处不失时机得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三、杨老师能打破传统的教学惯性,摒弃了以往“小步子”教学模式,大胆而科学地对教材重新组织,设计了较为开放的问题,提供了必需的学习材料,解放了学生探索的时空。通过学生小组操作活动,引出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的情况,从而为抽象单位“1”做好了准备。

四、本节课以有趣的猜谜导入激起学生兴趣,继而在学生原有知识和课前预习的基础上建构新知识,使学生的潜能得到了最大的发挥。学生自己动手创造了一个个的分数,并且完整地表述出了分数的意义,使所学的知识得到了很好的应用提升。本课杨老师紧紧抓住分数的意义设计安排,灵活地运用教材,并大胆地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目标明确,

探究积极主动,尤其是学生对于单位“1”的理解是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前提下,顺理成章地得出概念,并且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当堂检测和总结评价。

五、学习数学实质上就是“做数学”。老师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料,让学生采用不同形式和方法“做分数1/4、2/3”,很自然地使学生体验、感受分数形成的过程。分数意义的探索完全在学生自己实践、合作、思考下获得。学生“学习的主人”色彩体现的淋漓尽致。让学生充分的交流,适时的抽象、归纳、概括、引导、总结,在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同时,教师很恰当地体现了自己指导者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师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深刻的理解和掌握了抽象的分数的意义。体现了“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的现代思想。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杨老师的教学节奏紧凑,教学内容环环相扣, 教学语言简洁明了。

抓住数学本质 理解概念含义——“分数的意义”评课稿

分数的意义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很难理解,好多学生一直学到小学毕业,也没能真正理解分数的意义。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早在三、四年级就认识了分数,但他们只是认识了分数的表现形式,根本不理解分数的意义。怎样让学生理解单位“1”的含义?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从具体的实例中逐步抽象、归纳出分数的意义是本节课所要重点解决的两个问题。袁老师这节课上得很成功。给人耳目一新。无论是指导思想、课的设计都充分体现了新的理念,体现了数学学科的本质,体现了高效课堂。

这节课在设计上淡化形式,注重实质,注意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以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为核心,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中、体会、领悟由整体到单位“1”的含义,进而逐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可以用十二个字来概括:①理念新、②做中学、③练中精、④重开放。

理念新:老师能打破传统的教学的教学惯例,大胆而科学地对教材重新组织,设计了较为开放的问题,提供了必要的学习材料,解放了学生探索的时空。通过学生自主思考和小组操作的活动,引出把一个物体、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从而为抽象单位“1”做好准备。 做中学:学生学习数学的实质就是“做数学”,老师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料(如小棒、棋子等),让学生采用不同的形式和方法“做出不同的分数”,如让学生用小棒做出 ,用棋子做出自己想做的分数等。很自然地使学生体验、感受分数形成的过程,使对分数的探索完全在学生自己实践、合作、思考下获得,让学生“学习的主人”色彩体现得淋漓尽致。学生的充分交流,适时的抽象、归纳、概括、引导、总结,在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同时,教师很恰当地体现了指导者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师生互动,使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了抽象的分数的意义,体现了“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的现代思想。

练习精:本节课的练习设计做到了“百里挑一,以一当百”。由易到难,由浅入深,体现了层次性、针对性、实效性。特别是相当的变

式练习。对学生分数意义的建构起了催化的作用。

重开放:在本节课中,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分数的意义,本节课老师多次设计了开放性问题及环节,如:1、你们能不能利用8根小棒表示 ;2、选择桌上的材料表示 、 ,然后小组交流;3、组织学生利用所给的材料探究它的 ;4、组织学生探讨 的意义,等等。其中,你们能不能利用“8根小棒表示 ?”这一环节是教材中的开放习题,教师加以了运用。其他环节是教师设计的开放性习题和问题。这些习题和问题,可以使学生主动学习的空间得以扩展,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展示的机会,使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收到良了好的教学效果。

这节课给我的感受是:课堂气氛活跃,师生配合默契,学生学起来轻松、愉快、效果很好。让我觉得:课就应该这样上。谢谢大家! 概念教学的新视觉——《分数的意义》评课稿

雨飘 发表于 2009-12-31 9:13:00

推荐

听了西塘小学蒋国康老师执教的《分数的意义》很有收获,下面就这节课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和体会。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蒋老师在教学《分数的意义》这一概念时,就是从学生学情出发,幽默的一句:生活中什么可以用“1”表示? 唤起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找到了新知与旧知的链接点。

建构主义教学论认为:学生的知识建构不是教师传授与输出的结果,而是通过亲历,通过与学习环境间的交互作用来实现的。如果说以往的概念教学,教师

侧重于直观演示、通过举例让学生来理解定义,那么,新课程中,课堂活动发生了变化,教师的课堂角色也发生了变化。《分数的意义》一课中,学生对于单位“1”的理解是一个难点,但蒋老师的导入非常的好,从学生对“1”可以表示一个苹果,到引导到学生理解“1”也可以表示一堆苹果,或者一堆什么,一堆什么,然后制作了课件,出示3个苹果,用一个圈圈起来,问学生能看成“1”吗?然后又出示两堆,都是3个圈在一起。学生马上理解了是2个1,就是2。在归纳后概括出单位“1”这个概念强调表示的是一个整体,所以加上“”。为了让学生能更加深刻地理解这一概念,蒋老师通过图让学生体会、感悟,认识单位“1”,着重体会单位“1”表示一个整体的情况。整个过程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先自己找生活中的,再归纳,帮助学生实现思维的“加速”。

数学概念是“生活的具像”,又是具体形象事物的抽象与“升华”, 针对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蒋老师没有把书本上现成的分数的意义告诉学生,这一环节的教学,当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探索欲望后,教师就及时设计了一系列的操作活动,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来参与概念学习,引导学生猜一猜,想一想,动手折一折,涂一涂,画一画,亲身体验,合作交流,向学生提供了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意义”,“让学生在做中学”。整堂课,学生兴趣盎然,就在不经意间,学生建立了数感,理解了 “分数的意义”,这充分说明蒋老师的数学课堂是一个充满灵性的课堂,从引导学生“起跑“到“加速”,最后“冲刺”,水道渠成,她使每个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这节轻松的数学课,无疑为我们打开了“概念教学”的新“天窗”!这节课给我总的感受是课堂气氛活跃,师生配合默契,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整节课轻松、愉快、流畅, 尤其是学生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体现的较为突出。通过新老知识的比较引导学生说出“把单位1平均分成( )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 )份的数叫做分数”。

听了陈雪芬老师执教的《分数的意义》很有收获,下面就这节课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和体会。

分数的意义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怎样让学生理解单位“1”的含义?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从具体的实例中逐步抽象、归纳出分数的意义是本节课所要解决的两个重点问题。其中学生对于单位“1”的理解是一个难点,陈老师大胆放手让学生通过举例来理解,在归纳后概括出单位“1”这个概念强调表示的是一个整体,所以加上“”。为了让学生能更加深刻地理解这一概念,陈老师通过图让学生体会、感悟,认识单位“1”,着重体会单位“1”表示一个整体的情况。整个过程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帮助学生实现思维的“加速”。陈老师的这节课在设计上淡化形式,注重实质,注意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以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为核心,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中体会、领悟单位“1”的含义、进而逐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①理念新颖②练习层次分明③开放环节设计精致。

①理念新颖。老师能打破传统的教学惯性,摒弃了以往“小步子”教学模式,大胆而科学地对教材重新组织,设计了较为开放的问题,提供了必需的学习材料,解放了学生探索的时空。通过师生问答活动,引出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的情况,从而为抽象单位“1”做好了准备。

②练习层次分明。本节课的练习设计做到了“百里挑一、以一当百”,由易到难,由浅入深。体现了层次性、针对性、实效性。特别是相关的变式练习,对学生分数意义的建构起到了催化作用。

③开放环节设计精致。本节课是课例研究课,其研究主题是《分数的意义》一课如何运用和开发开放性习题。因此,本节课多次设计了开放性问题及环节,如:你们能不能利用8个苹果表示1/4?然后组内交流。2、组织学生利用三角形图探究它的1/3。3、组织学生探讨( )/( )的意义。4、你已经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想问吗?等等。其中,你们能不能利用8个苹果表示1/4?这一环节是教材中的开放习题,教师加以了运用。其他环节是教师自己开放的开放性习题和问题。通过新老知识的比较引导学生说出“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本节课设计的这些开放性练习题,可以使学生主动学习的空间得以扩展,给不同层次的同学展示的机会,使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这节课给我总的感受是课堂气氛活跃,师生配合默契,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整节课轻松、愉快、流畅, 尤其是学生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体现的较为突出。

“分数的意义”评课材料

李芳

听完杨博老师执教的《分数的意义》一课,我感受颇多:

一、教师认真研究教材,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确定哪些知识要引导,要点拨,要研讨,哪些知识适于自学阅读,灵活机动地开展教学活动,真正做到了重视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如分数的意义并不是教师直接告诉学生的,而是通过层层设疑、分层递进、逐步深入,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得出来的,教师能用准确的语言加以引导,教学效果很好。

二、本节课教师注意以兴趣引路,通过情境创设,层层巧妙设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适时安排讨论,议辩探究,突出重点,化解难点。通过集体讨论,为学生提供充分参与的机会,使差生也敢想敢说,在议辩中体验成功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通过参与讨论,也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巧妙设置问题情境和富裕悬念的导言,挖掘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大胆提问,扩展其思维广度。通过观察、思考、交流,训练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形成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吧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统一起来,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此处不失时机得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三、杨老师能打破传统的教学惯性,摒弃了以往“小步子”教学模式,大胆而科学地对教材重新组织,设计了较为开放的问题,提供了必需的学习材料,解放了学生探索的时空。通过学生小组操作活动,引出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的情况,从而为抽象单位“1”做好了准备。

四、本节课以有趣的猜谜导入激起学生兴趣,继而在学生原有知识和课前预习的基础上建构新知识,使学生的潜能得到了最大的发挥。学生自己动手创造了一个个的分数,并且完整地表述出了分数的意义,使所学的知识得到了很好的应用提升。本课杨老师紧紧抓住分数的意义设计安排,灵活地运用教材,并大胆地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目标明确,

探究积极主动,尤其是学生对于单位“1”的理解是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前提下,顺理成章地得出概念,并且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当堂检测和总结评价。

五、学习数学实质上就是“做数学”。老师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料,让学生采用不同形式和方法“做分数1/4、2/3”,很自然地使学生体验、感受分数形成的过程。分数意义的探索完全在学生自己实践、合作、思考下获得。学生“学习的主人”色彩体现的淋漓尽致。让学生充分的交流,适时的抽象、归纳、概括、引导、总结,在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同时,教师很恰当地体现了自己指导者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师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深刻的理解和掌握了抽象的分数的意义。体现了“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的现代思想。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杨老师的教学节奏紧凑,教学内容环环相扣, 教学语言简洁明了。

抓住数学本质 理解概念含义——“分数的意义”评课稿

分数的意义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很难理解,好多学生一直学到小学毕业,也没能真正理解分数的意义。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早在三、四年级就认识了分数,但他们只是认识了分数的表现形式,根本不理解分数的意义。怎样让学生理解单位“1”的含义?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从具体的实例中逐步抽象、归纳出分数的意义是本节课所要重点解决的两个问题。袁老师这节课上得很成功。给人耳目一新。无论是指导思想、课的设计都充分体现了新的理念,体现了数学学科的本质,体现了高效课堂。

这节课在设计上淡化形式,注重实质,注意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以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为核心,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中、体会、领悟由整体到单位“1”的含义,进而逐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可以用十二个字来概括:①理念新、②做中学、③练中精、④重开放。

理念新:老师能打破传统的教学的教学惯例,大胆而科学地对教材重新组织,设计了较为开放的问题,提供了必要的学习材料,解放了学生探索的时空。通过学生自主思考和小组操作的活动,引出把一个物体、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从而为抽象单位“1”做好准备。 做中学:学生学习数学的实质就是“做数学”,老师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料(如小棒、棋子等),让学生采用不同的形式和方法“做出不同的分数”,如让学生用小棒做出 ,用棋子做出自己想做的分数等。很自然地使学生体验、感受分数形成的过程,使对分数的探索完全在学生自己实践、合作、思考下获得,让学生“学习的主人”色彩体现得淋漓尽致。学生的充分交流,适时的抽象、归纳、概括、引导、总结,在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同时,教师很恰当地体现了指导者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师生互动,使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了抽象的分数的意义,体现了“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的现代思想。

练习精:本节课的练习设计做到了“百里挑一,以一当百”。由易到难,由浅入深,体现了层次性、针对性、实效性。特别是相当的变

式练习。对学生分数意义的建构起了催化的作用。

重开放:在本节课中,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分数的意义,本节课老师多次设计了开放性问题及环节,如:1、你们能不能利用8根小棒表示 ;2、选择桌上的材料表示 、 ,然后小组交流;3、组织学生利用所给的材料探究它的 ;4、组织学生探讨 的意义,等等。其中,你们能不能利用“8根小棒表示 ?”这一环节是教材中的开放习题,教师加以了运用。其他环节是教师设计的开放性习题和问题。这些习题和问题,可以使学生主动学习的空间得以扩展,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展示的机会,使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收到良了好的教学效果。

这节课给我的感受是:课堂气氛活跃,师生配合默契,学生学起来轻松、愉快、效果很好。让我觉得:课就应该这样上。谢谢大家! 概念教学的新视觉——《分数的意义》评课稿

雨飘 发表于 2009-12-31 9:13:00

推荐

听了西塘小学蒋国康老师执教的《分数的意义》很有收获,下面就这节课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和体会。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蒋老师在教学《分数的意义》这一概念时,就是从学生学情出发,幽默的一句:生活中什么可以用“1”表示? 唤起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找到了新知与旧知的链接点。

建构主义教学论认为:学生的知识建构不是教师传授与输出的结果,而是通过亲历,通过与学习环境间的交互作用来实现的。如果说以往的概念教学,教师

侧重于直观演示、通过举例让学生来理解定义,那么,新课程中,课堂活动发生了变化,教师的课堂角色也发生了变化。《分数的意义》一课中,学生对于单位“1”的理解是一个难点,但蒋老师的导入非常的好,从学生对“1”可以表示一个苹果,到引导到学生理解“1”也可以表示一堆苹果,或者一堆什么,一堆什么,然后制作了课件,出示3个苹果,用一个圈圈起来,问学生能看成“1”吗?然后又出示两堆,都是3个圈在一起。学生马上理解了是2个1,就是2。在归纳后概括出单位“1”这个概念强调表示的是一个整体,所以加上“”。为了让学生能更加深刻地理解这一概念,蒋老师通过图让学生体会、感悟,认识单位“1”,着重体会单位“1”表示一个整体的情况。整个过程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先自己找生活中的,再归纳,帮助学生实现思维的“加速”。

数学概念是“生活的具像”,又是具体形象事物的抽象与“升华”, 针对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蒋老师没有把书本上现成的分数的意义告诉学生,这一环节的教学,当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探索欲望后,教师就及时设计了一系列的操作活动,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来参与概念学习,引导学生猜一猜,想一想,动手折一折,涂一涂,画一画,亲身体验,合作交流,向学生提供了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意义”,“让学生在做中学”。整堂课,学生兴趣盎然,就在不经意间,学生建立了数感,理解了 “分数的意义”,这充分说明蒋老师的数学课堂是一个充满灵性的课堂,从引导学生“起跑“到“加速”,最后“冲刺”,水道渠成,她使每个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这节轻松的数学课,无疑为我们打开了“概念教学”的新“天窗”!这节课给我总的感受是课堂气氛活跃,师生配合默契,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整节课轻松、愉快、流畅, 尤其是学生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体现的较为突出。通过新老知识的比较引导学生说出“把单位1平均分成( )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 )份的数叫做分数”。


相关文章

  • 2015年苏教版五下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 数学教学设计 主备人: 组别: 五年级数学教研组 执教者: 苏教版五年级下<分数的意义>说课稿 各位评委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分数的意义>. 首先我将对教材进行一些简要的分析: <分数的意义>是苏教版 ...查看


  •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材分析 1
  •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分数的意义.真分数和假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通分).分数和小数的互化.其中分数的意义和分数的基本性质是整个单元的重点,"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和后面&quo ...查看


  •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材分析
  •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材分析 浙江省诸暨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 陈菊娣(初稿) 浙江省诸暨市教育局教研室 汤 骥(统稿)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分数的意义.真分数和假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通分).分数和小数的互化.其中分数的意义 ...查看


  • 分数乘整数说课稿(共10篇)
  • 篇一:六年级上册<分数乘法第一课时>说课稿 (鞠躬) 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 我是1号选手,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分数乘法 ), 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 过程.说板书设计这四个阶段来完成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 分数乘 ...查看


  • 分数的意义说课稿
  • <分数的意义>说课稿 庾岭镇中心小学 吴德胜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分数的意义>. 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分数的意义"一课是人教版新教材五年级下册的内容,是对小学生数概念的一次重要扩展.与旧教 ...查看


  • 年级_分数的产生和意义.ppt (2.37MB)
  • <真分数和假分数>说课稿 一.说教材:<真分数和假分数>是人教版大刚教材小学数学第十册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这一课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比较分数的大小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老教材,新思路是我设 ...查看


  • 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说课稿
  • 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说课稿 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说课稿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时<分数的意义>,属于"数与代数"领域 ...查看


  •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整数乘法运算法则
  •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整数乘法运算法则教学目标:1.理解整数的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应.2.能灵活掌握分数简便计算的方法.3.能正确计算. 单元知识结构图分数乘以整数(求几个几是多少)分数意义一个数乘以分数(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分数 ...查看


  • 教案[百分数的意义]及反思
  • <百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及反思 赖加发 [教学内容]: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初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地读.写百分数. 2.使学生经历百分数意义的探索过程,体会百分数与分数.比的联系和区别 ...查看


  • 百分数的意义说课稿 1
  • <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法>说课稿 微山县鲁桥中心小学 胡思明 一. 说教材: 1.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法> 2.教材简析:百分数是在学生学过整数.小数特别是分数的基础上教学的,百分数实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