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古筝演奏是一种感知、传情的艺术,古筝的演奏需要娴熟的技法、真挚的情感和独特的风格相结合。本文主要从技法、情感、风格三个方面来论述古筝演奏的方法。
关键词:古筝 情感 风格
中图分类号:63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11(b)-0000-00
筝是我国传统的弹拨乐器之一,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司马迁在《史记・李斯谏逐客书》中用“夫击瓮叩击,弹筝博牌,而歌呼呜呜快耳目者也”描绘了以筝等乐器共同配合为歌唱伴奏时的情景,通常被俗称为“古筝”,筝的音色优美,演奏出的乐曲风格哀婉、缠绵,通过演奏过程中乐曲的丰富变化形成多层次的表达音乐内涵的审美感受。近年来,古筝教育迅速发展,古筝演奏也逐渐向前发展,相对而言也逐渐提高了古筝演奏对音乐表现力、感染力和生命力的要求。要提高古筝的音乐表现力、感染力和生命力,我们必须认识到娴熟的技法、深厚丰富的情感内核和独特的演奏风格是古筝演奏的缺一不可的重要因素。
1 娴熟的技法是古筝演奏的基础
1.1 娴熟的指法运用
古筝作为一种传统弹拨乐器,要想很好的完成演奏,在演奏中每个手指之间的组合运动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因此演奏的指法也就成了古筝演奏中的一个首要问题。古筝的演奏手法主要分为右手技法和左手技法。左手技法是指左手主要以按弦为主,通过用食指、中指或中指、无名指按抑筝弦,来控制古筝音高和弦音的变化,进而表现出不同的音律节奏。左手的基本任务是润饰,即润美音色,装饰旋律,形成筝曲“以润补声”的旋律特点。在筝曲中,要想表现出的细腻、委婉的韵味,与左手技法的巧妙运用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左手指法可分为左手吟按指法和左手拨弹指法。左手吟按指法,是古筝最富有特色的指法。古代弹筝有只用吟按指法,而不用左手拨弹指法。左手吟按指法的基本要求,左手在筝码左侧弦段上润饰、美化和改变右手拨弦音的指法。使用吟按指法时,首先用左手的食、中二指或食中名三指自然并拢,手指略自然弯曲,以手指的顶端触弦,随着右手拨弦音进行。右手技法是指右手的基本作用是取音,是古筝发音的动力源,是用右手大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四指弹弦以发声,从而来控制弹奏节奏和音调的强弱变化。右手拨弦的手形是“名指扎桩四指悬”,通俗的说,有人比喻倒垂的花朵,也有人比喻鸡爪形。在演奏中一般大指与中指保持五个弦距的宽度,手掌的位置保持大指与中指拨弦重心的平衡,手不要太过僵硬的垂直,应略偏向右侧,在筝曲演奏中,主旋律的拨奏主要靠大指来负担。
每一种乐器演奏都离不开要两手配合,古筝演奏技法的基本定位,是左手以润饰为主,取音为辅;右手以取音为主,润饰为辅。左右手技法相辅相成,这种“音”“韵”结合的技法,使古筝演奏出了筝曲美妙动听的音色,音韵流畅的旋律和高山流水的意境。
在筝乐演奏的手型排列中,食指负责中间的几根弦。在演奏中,演奏者要对各个手指做固定的分工,我们在选择指法进行演奏的时候应遵循两个重要的原则。
第一,弹奏中要变换手指,尽量避免不重指。在古筝演奏过程中,在进行快节奏时,总是重复使用同一个手指就会降低手指的工作效率,所以应该最大限度的降低单个手指的重复使用率。在曲调旋律较缓的情况下,有时为了强调某种音色效果,可以采取同一个手指重复使用。
第二,弹奏中要注意手指运动,尽量避免绕指。由于古筝的琴弦排列很有特点,是以从低音到高音由离演奏者正前方较由远到近的方式排列的,这就要求演奏者在演奏中要尽量使自己的手指运动遵循琴弦排列的规律。比如在弹奏如“1 2 3 5”这样的曲调时,如果选用传统的对称弹奏方式就用“抹托抹托”的指法,就得大拇指和食指需要互相绕过对方才能进行弹下一个音符。如果遇到绕指的两个音符的间距较远时,就会影响演奏的节奏和准确。其实前面“1 2 3 5”的音型我们还可以选择“打勾抹托”的指法来完成,要尽量避免绕指。
1.2 恰当的力度运用
随着古筝艺术的发展,演奏者对各种风格和形式的乐曲进行不懈的试验和探索,使筝曲的力度表现力更为鲜明,需要说明的是力度的层次与音乐的精神内涵是相关联的的,作曲家用各种音符将自己对力度的要求传达在琴谱上,演奏者则是根据自己的理解感悟实现力度的表现,从而将乐曲的美传达出来。
“力度”这个术语的基本含义是音乐中音响逐渐弱和突出强的变化。在任何弹拨乐器演奏中都要注意力度运用的平衡,古筝演奏中力度的掌握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一个优秀的演奏者是可以演奏从最细微的弱音到最强音的,掌握好演奏的力度是可以自如地演奏出生动优美的乐曲。在古筝的演奏和训练过程中,力度的把握不是一个人的天资问题,而是后天科学弹奏方法的问题,力度的掌握是完全可以通过日常训练来改进和完善的。鲜明的力度对比,对演奏的旋律肯定会产生影响,在演奏中对力度的处理愈是敏锐、细腻,古筝的声音和表情的发展就愈会出现多姿多彩的审美效果。古筝的力度问题是一个由里及表的过程,要想恰当的表达古筝的力度,必须立足于对乐曲内涵和情感内核的深入理解。
在力度掌握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是要处理好力度和速度的关系。在古筝演奏中,力度和速度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如果演奏力度强,肌键用力大,那么演奏动作幅度也要加大,弹奏速度自然会减慢。反过来如果演奏速度较快的乐段,力度一定要相应减弱,只有的手指的动作幅度小、速度快,才能灵活地演奏,达到力度和速度的要求。当演奏者演奏强音的时候,手指的爆发力一定要强,击弦的速度也一定要快。演奏弱音的时候,手指弹奏的动作幅度和力度都要相应地减弱。还要引起注意的是演奏中力度的自然变化规律,如上行音阶,上行旋律力度要自然地加强;下行音阶,下行旋律的力度要自然地减弱。
2 情感表达是古筝演奏的内核
每一部作品的产生都是有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和文化背景的,因此每一首乐曲都是有其独特的意境和韵味的,都反映的作曲者某种思想感情的真实流露。在古筝演奏中,娴熟的技巧指法固然重要,但技巧仅仅是一种表现手段,如果演奏者只是单纯的技巧演奏,而没有演奏者感情的抒发表达,很难引人入胜,很难将乐曲的韵味和意境传达出来。 不同的演奏者由于人生经历、文化修养的不同,对乐曲的情感体验也是不同的,但是我们通过观察可以发现的,演奏者满怀深情地演奏效果一定会比单纯机械地演奏音符效果好,更能感染读者,更能将读者带入到旋律的意境中。
2.1 音色在情感表达中的作用
在古筝演奏中,音色是一个重要因素,音色的重要性就好比绘画中色彩的重要性,音色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个演奏的好坏,音色是演奏中最为动人、最能引起欣赏者共鸣的部分,更是情感表达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每个演奏者都努力追求的。与其他乐器相比,古筝的音色是十分独特的。首先,古筝的音色很丰富,可以分为高、中、低三个音区,高音区音色明亮清脆,中音区音色柔和圆润、低音区音色深沉厚重,而且古筝的弦数量多,音域广。其次,古筝的音色厚实响亮的原因是古筝的共鸣箱非常大,而且筝弦很长。再次,古筝的琴码高,这样不仅声音响亮而且许多左手技法为古筝演奏提供了音色变化,这些都是很多其他乐器无法匹敌的。在弹奏过程中,要根据情绪和情感的需要来选择适合曲风的音色演奏筝曲,来增强乐曲的表现力,来塑造形象,渲染气氛,表达感情,如欢快的乐曲就需要明亮的音色,悲伤哀婉的乐曲就需要黯淡的音色等等。
总的来说,古筝演奏中对音色的把握,需要演奏者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深入地去领会和把握,随着时间和经验的积累不断提高自己对音色的领悟能力,只有拥有的良好的音色,乐曲的情感表达才会生动形象。
2.2 理解和创造力对情感表达的作用
我们可以知道,每一位演奏者在进行演奏前,必须对自己所演奏的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深入了解。只有深入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才能对乐曲中的情感表达和变化有更深入的理解。因为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是影响演奏的重要因素,只有了解作品的思想,才能很好地分析乐曲的曲式结构,把曲子按照引子、开头、展开部、高潮、结束来划分,再对每一部分的变化过程进行分析。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演奏者应该在脑中对乐曲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一种真实的情感体验。不管是语言、旋律还是韵味,都是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需要表现的内容。在这个演奏过程中演奏者要学会把演奏技巧和作品情感结合到一起,所谓的“演奏者给予作品第二次生命”,也就是二度创作,在演奏过程中,除了较好地传达作品本身的情感,演奏者自身的情感表达更是不可或缺的。因为一首曲子一旦定稿之后,对于演奏者来说,这个已经定型的曲谱仅仅是演奏表演的依据, 演奏者本人可以通过这个依据加以发挥创造,用自己的满腔热情和丰富的想象力在准确传达作品内涵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这个作品的深层内涵,通过对乐曲的个人理解,演奏出具有鲜明个性、情感丰富的筝乐。
2.3 演奏者的全面投入对情感表达的作用
在客观理性地研究乐曲的同时,对于古筝演奏者的情感要求是在演奏之前和演奏之中都要全面投入情感,要“以情带声”、“声情并茂”,将乐曲与自身的创造个性结合起来,在演奏中注入自己的思想感情,这样才能给音符赋予生命,才能圆满的完成演奏。
在古筝演奏过程中,一定要在乐曲中注入演奏者自己的内心情感,才能丰满生动地表现乐曲,否则,再纯熟的技巧也只会演奏出呆板的音符堆砌,只有充沛的情感表达,才能演奏出完美的艺术作品。以乐曲《林冲夜奔》为例,这是一首根据《宝剑记》中的折子戏《夜奔》为题材改编创作而成的筝曲,描写了林冲被奸佞残害、满腔怒火、顶峰踏雪、夜赴梁山的壮举。在演奏时应传达出一种落难英雄的内心的愤慨与无奈的复杂情感。再如乐曲《临安遗恨》,是一首依据历史史实为创作表演作品,首先必须了解到这首曲子的核心音调是源自于我国传统乐曲《满江红》,演奏这首乐曲,就需要了解民族英雄岳飞的故事,演奏时要悲壮激愤情绪的音调开始,这样充满戏剧张力,演奏时采用饱满结实的双音、和弦及大量的长摇和左手大幅度的刮奏,以强烈的音响刻画出岳飞铁骨铮铮的民族气概。演奏者演奏中要把内心的郁闷、痛苦宣泄出来,才能将音乐的如泣如诉的韵味表达淋漓尽致。
3 独特的风格是古筝演奏的重要组成
筝曲的风格主要包含乐曲的风格和演奏者的风格两个方面,演奏风格是演奏者与众不同的独特个性,在筝曲演奏中是不可或缺的。自古以来,古筝从我国西北地区流传开来,遍布神州大地,并与当地的戏曲、民间说唱和山歌小调相融合,形成各有特色的地方流派。例如河南筝的内在深沉,慷慨激昂;山东筝的刚健有力,淳朴古雅;潮州筝风格旖旎,妩媚动人;客家筝的文静含蓄,古朴优美等地方特色。这些流派之所以各具特色,既与这些乐曲的地方风格有关,也与演奏者在演奏中的采用不同技法处理有关。“构成演奏者个人风格特点的因素除了每个人的文化修养、审美情趣更各有差异,“以韵补声”是古筝演奏家非常注重的一个观念,在古筝演奏技法上则主要是个人对“以韵补声”动态变化的独到运用而显示出来的”。由于各地的风俗习惯、审美取向、欣赏习惯的不同,在演奏同一曲目时,不同的演奏者在按、颤、揉、推等技法处理上肯定会有力度等一些细微的差异,这样就会在旋律上产生细微的变化,从而形成不同的演奏风格。“天才的摹仿者或许可以做到惟妙惟肖的程度,但永远没有自己创造的东西,充其量只能继承流派却无法创造流派。”要想在古筝演奏中与众不同,一定要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在古筝演奏中要想培养自己的风格,弹奏者首先要对曲子的内涵有深刻把握,在这基础上对乐谱进行分析研究,在演奏中将节奏与弹奏技法巧妙结合起来,使演奏节奏明确、段落分明、音乐平衡,在细节处理上形成自己的独特之处,进而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如客家筝著名演奏家罗九香大师,他的演奏风格细腻飘逸、韵味隽永,他的独特技巧就是滑音技巧,一按即颤的按颤功夫,变幻莫测,令人钦佩之极,形成了古朴、典雅、韵味隽永的独特风格。
随着我国对民族音乐和民族乐器的重视,古筝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的欢迎,这也就对我们的演奏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演奏者要在现有的基础上不断将理论和实践联系起来,从而达到古筝演奏的完美的表演形式和深刻的内涵和谐统一,让古筝演奏艺术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得到丰富和发展,让古筝演奏这个传统的表演项目,散发出更加迷人的魅力。
参考文献
[1] 周耕.古筝音乐[M].湖南文艺出版社,2000.
[2] 何宝泉、孙文研.中国古筝教程(上下)[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3] 赵毅.古筝创作曲精选[M].湖南文艺出版社,2003.
摘 要:古筝演奏是一种感知、传情的艺术,古筝的演奏需要娴熟的技法、真挚的情感和独特的风格相结合。本文主要从技法、情感、风格三个方面来论述古筝演奏的方法。
关键词:古筝 情感 风格
中图分类号:63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11(b)-0000-00
筝是我国传统的弹拨乐器之一,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司马迁在《史记・李斯谏逐客书》中用“夫击瓮叩击,弹筝博牌,而歌呼呜呜快耳目者也”描绘了以筝等乐器共同配合为歌唱伴奏时的情景,通常被俗称为“古筝”,筝的音色优美,演奏出的乐曲风格哀婉、缠绵,通过演奏过程中乐曲的丰富变化形成多层次的表达音乐内涵的审美感受。近年来,古筝教育迅速发展,古筝演奏也逐渐向前发展,相对而言也逐渐提高了古筝演奏对音乐表现力、感染力和生命力的要求。要提高古筝的音乐表现力、感染力和生命力,我们必须认识到娴熟的技法、深厚丰富的情感内核和独特的演奏风格是古筝演奏的缺一不可的重要因素。
1 娴熟的技法是古筝演奏的基础
1.1 娴熟的指法运用
古筝作为一种传统弹拨乐器,要想很好的完成演奏,在演奏中每个手指之间的组合运动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因此演奏的指法也就成了古筝演奏中的一个首要问题。古筝的演奏手法主要分为右手技法和左手技法。左手技法是指左手主要以按弦为主,通过用食指、中指或中指、无名指按抑筝弦,来控制古筝音高和弦音的变化,进而表现出不同的音律节奏。左手的基本任务是润饰,即润美音色,装饰旋律,形成筝曲“以润补声”的旋律特点。在筝曲中,要想表现出的细腻、委婉的韵味,与左手技法的巧妙运用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左手指法可分为左手吟按指法和左手拨弹指法。左手吟按指法,是古筝最富有特色的指法。古代弹筝有只用吟按指法,而不用左手拨弹指法。左手吟按指法的基本要求,左手在筝码左侧弦段上润饰、美化和改变右手拨弦音的指法。使用吟按指法时,首先用左手的食、中二指或食中名三指自然并拢,手指略自然弯曲,以手指的顶端触弦,随着右手拨弦音进行。右手技法是指右手的基本作用是取音,是古筝发音的动力源,是用右手大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四指弹弦以发声,从而来控制弹奏节奏和音调的强弱变化。右手拨弦的手形是“名指扎桩四指悬”,通俗的说,有人比喻倒垂的花朵,也有人比喻鸡爪形。在演奏中一般大指与中指保持五个弦距的宽度,手掌的位置保持大指与中指拨弦重心的平衡,手不要太过僵硬的垂直,应略偏向右侧,在筝曲演奏中,主旋律的拨奏主要靠大指来负担。
每一种乐器演奏都离不开要两手配合,古筝演奏技法的基本定位,是左手以润饰为主,取音为辅;右手以取音为主,润饰为辅。左右手技法相辅相成,这种“音”“韵”结合的技法,使古筝演奏出了筝曲美妙动听的音色,音韵流畅的旋律和高山流水的意境。
在筝乐演奏的手型排列中,食指负责中间的几根弦。在演奏中,演奏者要对各个手指做固定的分工,我们在选择指法进行演奏的时候应遵循两个重要的原则。
第一,弹奏中要变换手指,尽量避免不重指。在古筝演奏过程中,在进行快节奏时,总是重复使用同一个手指就会降低手指的工作效率,所以应该最大限度的降低单个手指的重复使用率。在曲调旋律较缓的情况下,有时为了强调某种音色效果,可以采取同一个手指重复使用。
第二,弹奏中要注意手指运动,尽量避免绕指。由于古筝的琴弦排列很有特点,是以从低音到高音由离演奏者正前方较由远到近的方式排列的,这就要求演奏者在演奏中要尽量使自己的手指运动遵循琴弦排列的规律。比如在弹奏如“1 2 3 5”这样的曲调时,如果选用传统的对称弹奏方式就用“抹托抹托”的指法,就得大拇指和食指需要互相绕过对方才能进行弹下一个音符。如果遇到绕指的两个音符的间距较远时,就会影响演奏的节奏和准确。其实前面“1 2 3 5”的音型我们还可以选择“打勾抹托”的指法来完成,要尽量避免绕指。
1.2 恰当的力度运用
随着古筝艺术的发展,演奏者对各种风格和形式的乐曲进行不懈的试验和探索,使筝曲的力度表现力更为鲜明,需要说明的是力度的层次与音乐的精神内涵是相关联的的,作曲家用各种音符将自己对力度的要求传达在琴谱上,演奏者则是根据自己的理解感悟实现力度的表现,从而将乐曲的美传达出来。
“力度”这个术语的基本含义是音乐中音响逐渐弱和突出强的变化。在任何弹拨乐器演奏中都要注意力度运用的平衡,古筝演奏中力度的掌握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一个优秀的演奏者是可以演奏从最细微的弱音到最强音的,掌握好演奏的力度是可以自如地演奏出生动优美的乐曲。在古筝的演奏和训练过程中,力度的把握不是一个人的天资问题,而是后天科学弹奏方法的问题,力度的掌握是完全可以通过日常训练来改进和完善的。鲜明的力度对比,对演奏的旋律肯定会产生影响,在演奏中对力度的处理愈是敏锐、细腻,古筝的声音和表情的发展就愈会出现多姿多彩的审美效果。古筝的力度问题是一个由里及表的过程,要想恰当的表达古筝的力度,必须立足于对乐曲内涵和情感内核的深入理解。
在力度掌握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是要处理好力度和速度的关系。在古筝演奏中,力度和速度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如果演奏力度强,肌键用力大,那么演奏动作幅度也要加大,弹奏速度自然会减慢。反过来如果演奏速度较快的乐段,力度一定要相应减弱,只有的手指的动作幅度小、速度快,才能灵活地演奏,达到力度和速度的要求。当演奏者演奏强音的时候,手指的爆发力一定要强,击弦的速度也一定要快。演奏弱音的时候,手指弹奏的动作幅度和力度都要相应地减弱。还要引起注意的是演奏中力度的自然变化规律,如上行音阶,上行旋律力度要自然地加强;下行音阶,下行旋律的力度要自然地减弱。
2 情感表达是古筝演奏的内核
每一部作品的产生都是有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和文化背景的,因此每一首乐曲都是有其独特的意境和韵味的,都反映的作曲者某种思想感情的真实流露。在古筝演奏中,娴熟的技巧指法固然重要,但技巧仅仅是一种表现手段,如果演奏者只是单纯的技巧演奏,而没有演奏者感情的抒发表达,很难引人入胜,很难将乐曲的韵味和意境传达出来。 不同的演奏者由于人生经历、文化修养的不同,对乐曲的情感体验也是不同的,但是我们通过观察可以发现的,演奏者满怀深情地演奏效果一定会比单纯机械地演奏音符效果好,更能感染读者,更能将读者带入到旋律的意境中。
2.1 音色在情感表达中的作用
在古筝演奏中,音色是一个重要因素,音色的重要性就好比绘画中色彩的重要性,音色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个演奏的好坏,音色是演奏中最为动人、最能引起欣赏者共鸣的部分,更是情感表达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每个演奏者都努力追求的。与其他乐器相比,古筝的音色是十分独特的。首先,古筝的音色很丰富,可以分为高、中、低三个音区,高音区音色明亮清脆,中音区音色柔和圆润、低音区音色深沉厚重,而且古筝的弦数量多,音域广。其次,古筝的音色厚实响亮的原因是古筝的共鸣箱非常大,而且筝弦很长。再次,古筝的琴码高,这样不仅声音响亮而且许多左手技法为古筝演奏提供了音色变化,这些都是很多其他乐器无法匹敌的。在弹奏过程中,要根据情绪和情感的需要来选择适合曲风的音色演奏筝曲,来增强乐曲的表现力,来塑造形象,渲染气氛,表达感情,如欢快的乐曲就需要明亮的音色,悲伤哀婉的乐曲就需要黯淡的音色等等。
总的来说,古筝演奏中对音色的把握,需要演奏者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深入地去领会和把握,随着时间和经验的积累不断提高自己对音色的领悟能力,只有拥有的良好的音色,乐曲的情感表达才会生动形象。
2.2 理解和创造力对情感表达的作用
我们可以知道,每一位演奏者在进行演奏前,必须对自己所演奏的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深入了解。只有深入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才能对乐曲中的情感表达和变化有更深入的理解。因为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是影响演奏的重要因素,只有了解作品的思想,才能很好地分析乐曲的曲式结构,把曲子按照引子、开头、展开部、高潮、结束来划分,再对每一部分的变化过程进行分析。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演奏者应该在脑中对乐曲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一种真实的情感体验。不管是语言、旋律还是韵味,都是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需要表现的内容。在这个演奏过程中演奏者要学会把演奏技巧和作品情感结合到一起,所谓的“演奏者给予作品第二次生命”,也就是二度创作,在演奏过程中,除了较好地传达作品本身的情感,演奏者自身的情感表达更是不可或缺的。因为一首曲子一旦定稿之后,对于演奏者来说,这个已经定型的曲谱仅仅是演奏表演的依据, 演奏者本人可以通过这个依据加以发挥创造,用自己的满腔热情和丰富的想象力在准确传达作品内涵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这个作品的深层内涵,通过对乐曲的个人理解,演奏出具有鲜明个性、情感丰富的筝乐。
2.3 演奏者的全面投入对情感表达的作用
在客观理性地研究乐曲的同时,对于古筝演奏者的情感要求是在演奏之前和演奏之中都要全面投入情感,要“以情带声”、“声情并茂”,将乐曲与自身的创造个性结合起来,在演奏中注入自己的思想感情,这样才能给音符赋予生命,才能圆满的完成演奏。
在古筝演奏过程中,一定要在乐曲中注入演奏者自己的内心情感,才能丰满生动地表现乐曲,否则,再纯熟的技巧也只会演奏出呆板的音符堆砌,只有充沛的情感表达,才能演奏出完美的艺术作品。以乐曲《林冲夜奔》为例,这是一首根据《宝剑记》中的折子戏《夜奔》为题材改编创作而成的筝曲,描写了林冲被奸佞残害、满腔怒火、顶峰踏雪、夜赴梁山的壮举。在演奏时应传达出一种落难英雄的内心的愤慨与无奈的复杂情感。再如乐曲《临安遗恨》,是一首依据历史史实为创作表演作品,首先必须了解到这首曲子的核心音调是源自于我国传统乐曲《满江红》,演奏这首乐曲,就需要了解民族英雄岳飞的故事,演奏时要悲壮激愤情绪的音调开始,这样充满戏剧张力,演奏时采用饱满结实的双音、和弦及大量的长摇和左手大幅度的刮奏,以强烈的音响刻画出岳飞铁骨铮铮的民族气概。演奏者演奏中要把内心的郁闷、痛苦宣泄出来,才能将音乐的如泣如诉的韵味表达淋漓尽致。
3 独特的风格是古筝演奏的重要组成
筝曲的风格主要包含乐曲的风格和演奏者的风格两个方面,演奏风格是演奏者与众不同的独特个性,在筝曲演奏中是不可或缺的。自古以来,古筝从我国西北地区流传开来,遍布神州大地,并与当地的戏曲、民间说唱和山歌小调相融合,形成各有特色的地方流派。例如河南筝的内在深沉,慷慨激昂;山东筝的刚健有力,淳朴古雅;潮州筝风格旖旎,妩媚动人;客家筝的文静含蓄,古朴优美等地方特色。这些流派之所以各具特色,既与这些乐曲的地方风格有关,也与演奏者在演奏中的采用不同技法处理有关。“构成演奏者个人风格特点的因素除了每个人的文化修养、审美情趣更各有差异,“以韵补声”是古筝演奏家非常注重的一个观念,在古筝演奏技法上则主要是个人对“以韵补声”动态变化的独到运用而显示出来的”。由于各地的风俗习惯、审美取向、欣赏习惯的不同,在演奏同一曲目时,不同的演奏者在按、颤、揉、推等技法处理上肯定会有力度等一些细微的差异,这样就会在旋律上产生细微的变化,从而形成不同的演奏风格。“天才的摹仿者或许可以做到惟妙惟肖的程度,但永远没有自己创造的东西,充其量只能继承流派却无法创造流派。”要想在古筝演奏中与众不同,一定要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在古筝演奏中要想培养自己的风格,弹奏者首先要对曲子的内涵有深刻把握,在这基础上对乐谱进行分析研究,在演奏中将节奏与弹奏技法巧妙结合起来,使演奏节奏明确、段落分明、音乐平衡,在细节处理上形成自己的独特之处,进而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如客家筝著名演奏家罗九香大师,他的演奏风格细腻飘逸、韵味隽永,他的独特技巧就是滑音技巧,一按即颤的按颤功夫,变幻莫测,令人钦佩之极,形成了古朴、典雅、韵味隽永的独特风格。
随着我国对民族音乐和民族乐器的重视,古筝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的欢迎,这也就对我们的演奏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演奏者要在现有的基础上不断将理论和实践联系起来,从而达到古筝演奏的完美的表演形式和深刻的内涵和谐统一,让古筝演奏艺术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得到丰富和发展,让古筝演奏这个传统的表演项目,散发出更加迷人的魅力。
参考文献
[1] 周耕.古筝音乐[M].湖南文艺出版社,2000.
[2] 何宝泉、孙文研.中国古筝教程(上下)[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3] 赵毅.古筝创作曲精选[M].湖南文艺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