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事业经营管理

新闻事业经营管理

第一章

1、媒介产业至少在以下几个方面对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起着积极作用:

(1)改善社会消费结构和劳动力素质。媒介产业从精神角度为国家建设生产出素质更高和精力充沛的劳动力。

(2)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经济建设。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科教兴国战略是我国的一项重大国策,也是实现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媒介产业的发展虽不能代替教育和科技本身,但大众传播媒介传递的主要是大众文化。

(3)促进社会整体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媒介产业属于第三产业,是为提高受众科文化水平好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它的增长将使文化产业和物质产业保持合理的比例,有利于改变目前文化产业相对滞后于物质产业的态势,而且,媒介产业的发展必然促进媒介产品和劳务的不断进步,引起物质产业自身结构的变化。

2、根据各类文化活动的特征和同质性,可将全部文化产业活动划分为三个层次和九大类别:

1新闻服务;○2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3广播、电视、电影服 (1)文化产业核心层:○

4文化艺术服务 务;○

1网络文化服务;○2文化休闲娱乐服务;○3其他文化服务 (2)文化产业外围层:○

1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2文化用品、设备 (3)文化产业相关层:○

及相关文化产品的销售

(注:核心层和外围层是文化产业的主导部分,称为“文化服务”,相关层是文化产业的延伸,称为“相关文化服务”)

3、新闻媒体与企业的不同之处是:

(1)新闻事业所从事的活动并不全部都是经济活动。我国的新闻事业是我们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既要高度重视采编播等编辑工作,又要积极组织和开展经济活动。

(2)新闻事业往往不能独立承担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法律责任和市场风险,而且最终的盈亏仍然要由上级主管部门负责,因而不能算是营利性的经济组织。

(3)新闻事业同时要实现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要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坚决反对精神产品商品化。

4、经营管理观念与新闻宣传观念的协调统一主要表现在:

(1)树立市场经济观念

新闻传媒不必再讳言市场和市场经济,视之为资本主义式的洪水猛兽,而是要抓住市场的变化,勇于迎接市场变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要不断增强风险意识和应变能力,讲求经营策略,深入研究媒介市场和媒介产品的市场营销,在竞争中占领市场,壮大自身的经济实力。

(2)树立“两个轮子一齐转”即“两手抓”的思想

新闻媒介要以办报办台为中心,同时抓好编舞工作和经营管理工作。

(3)树立企业化管理的思想

要按照企业的模式实现严格的从上到下的全美管理,充分发挥管理的计划职能、组织职能、控制职能、激励职能和领导职能,坚决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讲究管理艺术。

(4)树立自主经营的思想

对国家和当地政府提供的资金、设备等物质条件要力争做到不等、不靠甚至不要,自力更生,自主经营。

5、资本主义新闻事业的主要特征是自由竞争和垄断经营。

6、新闻事业的基本特征是:

(1)新闻舆论性

事业新闻机构和新闻媒介都把传播新闻与信息、引导舆论视为己任,新闻始终是最主要的传播内容,但同时,新闻机构历来被视为舆论机关,是社会舆论的中心和集散地,它的这一功能是不容置疑的。

(2)倾向性

新闻事业主要想社会提供保障、杂志、广播电视节目等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具有意识形态属性,必然带有鲜明的思想倾向。

(3)社会性

新闻事业所属的新闻机构和媒介,都面向社会生活,面向广大受众,强调为广大读者、听众和电视观众服务。

(4)经济实体性

在资本主义国家,近代新闻事业的主体为资产阶级所控制,一切传媒早已成为赚钱的工具,并逐步演变为报业集团、媒介集团等跨行业、跨国性的媒介集团组织。我国新闻事业虽然强调社会效益,但并不否定经济效益。

7、新闻事业形成和发展的一般规律

(1)新闻事业的形成和发展受社会经济水平的制约

经济落后的奴隶社会,只有新闻活动而没有新闻事业,封建社会是自给自足的个体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社会分工简单,商品生产很不发达。近代新闻事业正是在人力、物力、财力充裕的经济条件支持下,才迅猛发展起来的。

(2)物质科技手段直接促进新闻事业的发展

电报的发明,加快了新闻的传递速度,使通讯社的业务迅速扩大。广播、电视等电子传播媒介技术的出现和应用,使新闻传媒的品种更加齐全,令受众耳目一新。

(3)社会政治生活的状况对新闻事业的盛衰有重大影响

当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不彻底,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报业发展缓慢。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虽然比较彻底,但反复多,政局不稳,新闻事业的变化起伏也比较明显。美国资产阶级革命比较顺利,反复少,政局比较稳定,新闻事业的发展也就最为迅速。

(4)新闻事业自身总是朝着不断增强新闻性,扩大信息量,加快传递速度,重视经营管理和产业化的程度,使形式和功能日益多样化,并于广大受众更加贴近的这一方向发展

第二章

1、17至18世纪英、美、法三国资产阶级革命后,三国报业出现了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都进入了政党报纸时期。

2、20世纪80年代以来报业经营管理观念的转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从计划经济观念到市场经济观念

如果缺乏市场经济观念,缺乏应变能力,就只能长期在及其困难的条件下维持生计。报界人士认为,市场经济观念包括竞争意识、创新意识、风险意识和超前意识等。

(2)从“单兵作战”到“两个轮子一齐转”

过去报社注重采编、轻视经营管理,好比是单兵作战。现在坚决实现两手抓,既要把采编工作抓得有声有色,又要把经营管理工作抓得成效显著。

(3)从机关管理模式到企业化管理模式

机关管理模式是封闭式管理,不能使管理工作面向市场,实现企业化管理后,为同时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报社就要加强对人、财、物及技术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努力做到人尽其才,财尽其值,物尽其用。

(4)从“等、靠、要”到自主经营的思想(跟上面提到过的一样)

3、我国新闻事业经营管理的原则(P41太长,自己看书吧)

(1)“双效”统一的原则

(2)整体互动的原则

(3)市场决胜的原则

(4)优势互补的原则

4、决策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和最基本的职能。

第三章

1、作为媒介产业,一般都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媒介组织理应以服务于公众利益为宗旨。另一方面,媒介产业是信息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也要在市场上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参与竞争,接受市场机制的调节。

2、媒介产品可分为两种:商品性产品和公共产品。商品性产品只能供拥有者或消费者享有,公共产品则不收取任何费用,支出由国家或媒介组织负担。

3、从受众对媒介产品与劳务的需求来看,一般可分为三种类型:新闻型、知识型和娱乐型

4、媒介内容的可替代性表现为受众对各类媒介的选择替代性。

5、媒体资源整合:

是媒体根据各种资源的内在联系,按照完整性和有序性的原则,对资源进行调整、组合、配置、共享。需要指出的是,这种整合并不是各种资源在结构、形式、功能、意义上的简单集合,而是通过集聚、重构、优化,使媒介系统内各种资源发挥最大效益。

6、现代战略营销核心:媒介组织理应从市场细分入手,确定目标市场,然后再进行市场定位。即STP 营销。

STP 营销:包括细分市场(Segmenting )、选择目标市场(Targeting )、产品定位(Positioning )

7、媒介市场细分的要求是:

(1)可衡量性。各细分市场要有明显的区别,各自有着容易识别的消费者群体,他们有共同的特征,类似的消费行为。

(2)可进入性。媒介组织的人力、财力、物力和营销整合,必须足以运作于所选中的细分市场。

(3)实效性。这是指目标市场的容量和获利性值得进行开发的程度。一个细分市场是否

具有经济效益的营销目标,取决于这个市场的人数和购买力。

(4)稳定性。细分市场必须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相对稳定,便于媒介组织制定和逐步落实中期和长期的市场营销策略,有效地开拓和占领目标市场,获得预期的效益。

8、媒介组织的定位,首先要明确自身的特性和由此而带来的优势。

其次,要根据受众和广告客户对产品需求的特点进行定位。 再次。要根据自身拥有的各种资源进行定位。

9、价格决策是媒介组织唯一不增加成本的营销决策,也是市场营销组合中的一个关键因素。

10、产品差异化,是媒介组织为了使产品有别于竞争对手的产品而突出产品的某些特征,以巩固其市场地位和避免价格竞争的一种策略。

11、媒介组织要突出自己的产品与竞争对手的差异性,主要通过下面四种途径去实现。

(1)产品。媒介产品差异化的因素主要是产品的特征、公信力、可信度、内容策划和形式新颖等,特征是指除产品的基本功能外所补充的一些特点。

(2)服务。一般产品都很重视售后服务,媒介产品也有加强售后服务的必要。

(3)人事。媒介组织的员工与受众、采访对象、顾客等有着密切的联系,会直接影响到媒介产品的营销和竞争优势的树立。

(4)形象。媒介组织及其产品的形象不同,受众的反应也就不同。

12、广播电视业经营的主要项目是节目、广告和网络经营,这也是它们的“主业”。

13、三网合一的好处:

一是信息资源丰富,它可挟互联网的“海量”信息、电讯网“携带”信息速度快捷、电视网表现形式多样和观众相对固定等特色。

二是普及率高,电视观众=网民=电讯用户,几乎考研囊括我国所有消费者总体。 三是带宽更加拓宽,视频、音频讯号和传输速度都可以解决得更好。

第四章

1、结合我国新闻媒介的世纪,我们认为广告对媒介的重要作用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支柱

对于绝大多数新闻媒介而言,广告不仅仅是其承载的传播内容,而且更是其最重要的经济支柱。广告收入一般占媒介总收入的40%~80%,商业性的无线电台、电视台的广告收入则几乎是其全部收入。广告主是报刊、广播、电视以及网络等大众传媒日常运营最主要的出资者。美国学者戴维·波特写到:“大众媒介作为商业所具有的偿付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广告,而广告主又深深依赖大众媒介作为自己的传播工具。如果没有广告业,美国的大众媒介是不可设想的,因为它们是一起发展起来的,互相依赖。”

(2)信息服务

广告是媒介发布的重要信息内容之一。广告信息是媒介发布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包括有生产消费性信息、政府公告和公益公告信息。这些信息往往具有新闻价值,能给人以新知,从而吸引了大量的受众。现在有些人简单地抱怨媒介发布的广告量太大,这一看法有一定的片面性。殊不知这些生产消费性信息,对于引导人们的消费心理,改变人们的消

费行为和习惯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相信随着市场经济的发育成熟,广告信息也必将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伴侣”。

(3)市场中介

广告实际上是一种社会服务的形式,它是沟通社会间各种关系的桥梁和纽带。报纸的经营必然涉及两种不同的产品的生产和沟通:第一种产品是报纸内容的信息,即把每日的新闻信息和广告信息集中起来卖给读者;第二种“产品”是读者,即用广告信息吸引和获得读者,再将这些潜在的商品购买者“卖给”广告客户。

因此,广告经营是现代媒介的生命线,新闻媒介的信息服务和内容价值的补偿机制,主要通过广告环节来实现。

2、我国媒介广告经营的现状:

(1)从思想观念上看,彻底改变了过去计划经济时代漠视广告的情况,而是高度重视广告的经营管理

报刊社、电台、电视台纷纷把最得力的人派去主持广告部的工作,媒介广告量剧增以及广告经营手段不断更新。

(2)从经营方式上看,广告部门的运作较为灵活

一般媒介都把广告版面和时间“统”起来,集中经营,统筹安排,无论如何“搞活”、“放权”,但广告这一块始终不放出去。另外,《广告法》、《广告管理条例》中,对广告价格没有明文规定,因而各个媒介的广告价格均根据自身的各种综合条件,按发行量、收听收视率、权威性、受众定位等因素自行定价,基本上接受市场调节,比较灵活。

(3)媒介发布的广告量所占空间和时间的比重越来越大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我国报业的发展进入了以规模竞争为特点的市场扩容阶段,扩版增张成为报业竞争的一种常规手段。扩版增张除了增加新闻和副刊版面外,还极大地拓展了广告业务发展的空间。目前报纸版面的内容及编排,正呈现出所谓的“三三三制”:即1/3是新闻,1/3是副刊,1/3是广告。至于正张之外的“增刊”则基本上都是广告。

扩版增张操作方法如下:

一是抓住重大事件、重大历史时刻推出纪念性特刊。

二是大作“假日经济”文章,出版服务性特辑,为广大市民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三是开拓周末市场,推出“服务性周末版”,率先使周末版成为厚报。

(4)媒介广告的经营效益和规模呈现出明显的非均衡发展的态势:

1城市报的广告经营好于非城市报,市报好于省报 ○

2晚报的广告经营总的来看好于日报。 ○

3报纸的广告收入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报纸规模呈正比。 ○

4从广播电视来看,有线台的广告好于无线台,○“上星”台好于非“上星”台。

综上所述,我国媒介广告经营发展的不平衡仍在继续,差距越来越大。

第五章

1、采编合一:有时也称部版合一。

采编分离:是工业化生产的要求,也是专业化分工的要求,在实行采编分离的报社,常见

做法是实施责编制,建立“分管总编—责任编辑—记者、编辑”三级业务管理

与指挥体制。

采编合一与采编分离的比较:

各有优缺点,采编合一属于富有活力的“任务管理”模式,它对团队素质要求很

高,且需要有严格的监控机制相匹配。弊端:一是容易形成“版面承包制”或个人包版制,有时会出现版面质量的下滑。二是编辑会顾及记者的要求和面子,从而导致编辑作为记者之后的“把关人”作用不突出,也不利于编辑人员自身素质的提高。三是采编合一较为适宜周期长、时效慢的周报的运作。

编辑而言,采编分离是正规的“角色管理”模式,特点是严密、科学,但也会因角色感过强而失于僵化。这一方式的关键在于:角色是规定好了的,完成角色的任务就将被认可。各司其职,各行其“事”,各负其责。七夕的流水线操作方式,严格的规章制度,明确的职责,可保证作为一个现代化报业的高效运作。

两种运行机制很难说孰优孰劣,但采编分离在报社中更为主流一些。

2、电视经营中的“中心制”是以专业化分工为标准,按电视的不同专业设立新闻、节目、广告、技术、财务等职能中心,并以此为战略单元,相对来说有较多集权的经营模式。

3、节目制作多元化、社会化,是优化电视台资源配置的一种手段。节目制作社会化也被称为“独立制片人制”。

4、“众包”模式的 生产:充分利用互联网的蓝海资源,鼓励和吸纳用户提供的内容,使之成为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的源泉和组成部分。

第八章

1、无形资产:是指企业价值中除去资金、土地、建筑物和设备等各种有形资产外的那一部分企业价值。

无线资产可分为两部分:一是可确指的部分,二是不可确指的部分

2、视觉识别(Visual Identity,简称VI ),它属于静态的符号识别体系。

符号大体上可分为三大类:类像符号、标志符号和象征符号。

3、媒介无形资产的保护可通过以下三种方法进行:

(1)注册保护。我国商标法明确规定,未经注册的商标,不受法律的保护。因此,媒介必须积极主动地把自己的名称、标识、名牌栏目、名牌版面等具有巨大市场价值的无形资产及时申请商标注册,以防他人抢注、仿冒,这是无形资产得到法律保护的先决条件。

(2)法律保护。主要指对媒介所拥有的人力资源等不能注册的无形资产的保护。媒介要防止人力资源类无形资产的流失,需要运用合同法、劳动法等有关法律、法规通过签订合同的办法进行保护。

(3)制度保护。指媒介努力构建无形资产管理制度,以完善的制度保护无形资产。设立无形资产管理机构并建章立制,对无形资产进行综合、全面、系统的保护和管理。

第十章

1、媒介实施知识管理的意义:

(1)高度个人化的隐性知识需要转化成显性知识。

媒介的核心资源就是知识体系,而媒介中的隐性知识是高度个人化的,如果不能充分挖掘利用,就会造成知识浪费,实施知识管理,考研吧媒介拥有的知识资本有效地管理和

运营起来,从而进一步提高制作效率和质量,进一步增强内容产品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2)知识碎片散落在个人的头脑或案头,需要有效管理。

在媒介内部,知识常常是分散存在的。电视台对知识资本的管理、开发和利用是比较薄弱的,对于节目的声、像、文稿资料整理保存的工作大家都不够重视。一些分散在记者、编辑手上有价值的声、像和文稿资料,会被无序地囤积起来供个人使用。有时还因相关人员调离电视台,由该员工暂时储存的声像资料也可能会被带走。

知识碎片在部分程度上也会导致媒介运作机能的失调。例如,一个新闻事件发生而在报社没有明确归口关系时,可能会有好几个部门的记者都赶到了现场,造成资源浪费。

(3)知识管理与媒介核心能力建设密切相关。

新闻媒介的采编播等业务化解中贯穿的知识流是核心能力的基础,形成媒介核心能力的知识体系不是短期内形成的,而是靠经营过程中长时期的积累,是媒介内部富有个性化技能和经验知识的体现。

知识管理强调,要把知识作为与人、生产资料同等重要甚至更胜一筹的一种生产要素来积累、共享和交流。知识管理的关键在于发掘自己核心能力所涉及的战略知识信息,优化这些知识,使之成为媒介的关键资产。

从市场竞争的角度看,知识管理就是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应变和创新能力,为媒介机构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共享提供新的途径。

从战略管理的角度看,媒介知识管理的作用在于:确立、调整并发展媒介的总体竞争战略,然后在总体竞争战略的指导下,集合并优化媒介的知识资产,使之与媒介其他战略资产想协调,并最终实现媒介的总体竞争战略。

对于媒介机构来说,知识管理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即机构内部知识的管理和外部知识的管理。

在媒介运营过程中,知识管理要求媒介首先要在机构内部实现知识的共享,运用

集体的智慧提高应变和创新能力,使企业能够对外部需求做出快速反应,并利用所掌握的知识资源,预测外部市场的发展方向及其变化。

在知识经济的条件下,媒介企业有比较发达的外部知识网络。这些网络关系中存

在着大量的知识,加强对网络中知识的管理,最大限度地吸纳和利用外部知识,可以被媒介充分开发利用,转化为企业的综合效益。

第十一章

1、 媒介主业:是指以内容信息服务为核心而展开的业务活动的总称。媒介经营必须围绕主

业经济做文章。

媒介主业的经营:(1)建立服务主导型的资源补偿机制

(2)优化配置媒介内外资源(信息资源、版面资源、网络资源、技术

资源、其他资源)

(3)推进内容产品和服务的创新

1节目类型和品种的创新 ○

2生产过程的创新 ○

3服务的创新 ○

2、 就报业跨区域经营而言,我国已形成了多种经营模式。

(1)多版本模式 (2)合作办报模式 (3)异地创办新报模式

3、 新闻网站的营利模式

(1) 信息有偿服务。新闻网站可以向其他用户,如门户网站提供信息有偿服务。现

在我国其他商业网站无权原创网络新闻,只能向新闻网站和传统媒体购买转载。不过,这一部分的业务量通常不大。

(2) 网络广告。新闻网站的主流模式是广告模式,即“流量换广告”。网站流量的上

升并不会必然换来广告营收的增长,免费内容的易得性注定了用户对该内容投入的关注并没有有偿内容高,因而网络广告价格也就得不到保障。比较而言,目前面对持续高速增长的互联网广告市场,以及不太明朗甚至被看淡的互联网收费订阅市场,选择流量换广告的免费内容浏览模式,至少在国内比较有说服力。

(3) 电子商务。新闻网站可以将多年积累的用户转换为有价值的客户资源。根据客

户的特殊要求提供需要的服务,拓展有附加值的收费服务。

(4) 其他增值服务。新闻网站,可以通过出售网络时段和版面给客户,或者通过策

划商业活动,或者提供相关技术,以及其他一些增值服务来获取利润。

第十二章

1、 组建报业集团的条件:

(1) 媒介实力。必须包括拥有5个以上的媒介机构。

(2) 经济实力。根据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沿海地区报社年税利在5000万元以

上,中西部地区报社年税利在3000万元以上。

(3) 人才实力。必须有一点比例的中高级专业人才。报社在职采编人员,具有副高

级以上新闻职称者,占总数20%以上;经营管理和技术人员中,有各类中级职称以上者,占总数15%以上,并要有高级职称者。

(4) 发行实力。有一定的发行量和覆盖面,并有自己组织发行的能力。主报及子报

期发行总量在60万份以上,或在本地区每150人拥有一份报纸。

(5) 技术实力。拥有独立的印刷厂,拥有现代化的照排、胶印设备,具备彩色胶印

能力。除保证本报社所属报刊正常印刷装订外,能承接一定数量的代印业务,每日总印刷能力在对开200万份以上。

2、探索报业集团建设的多种途径:

(1)事业和企业两大系列、多元化发展,可称为“一团两业”,即报业集团中的报刊本身仍然实行事业性质,其他产业则是企业。例:1992年北京日报社

(2)构建现代企业式联合体,以一张主报为中心,加上其他子报子刊和经济实体,构成了现代企业式联合体。例:1996年广州日报报业集团

(3)“强强联合”,例:1998年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

3、媒介集团的经营风险:

(1) 政策风险。在我国,媒介产业的政策风险集中体现在社会资本对媒介产业的进

入方面。民营资本由于政策的现在被迫退出的例子不少,媒介发展壮大后的产权认定也有一定的政策要求。

1市场风险;○2盈利周(2) 经营风险。例如媒介集团上市后面临众多经营性风险:○

3营利模式单一的风险 期风险;○

(3) 经营者道德风险。一些媒介企业或集团领导权力过大,缺少监督约束机构等

新闻事业经营管理

第一章

1、媒介产业至少在以下几个方面对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起着积极作用:

(1)改善社会消费结构和劳动力素质。媒介产业从精神角度为国家建设生产出素质更高和精力充沛的劳动力。

(2)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经济建设。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科教兴国战略是我国的一项重大国策,也是实现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媒介产业的发展虽不能代替教育和科技本身,但大众传播媒介传递的主要是大众文化。

(3)促进社会整体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媒介产业属于第三产业,是为提高受众科文化水平好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它的增长将使文化产业和物质产业保持合理的比例,有利于改变目前文化产业相对滞后于物质产业的态势,而且,媒介产业的发展必然促进媒介产品和劳务的不断进步,引起物质产业自身结构的变化。

2、根据各类文化活动的特征和同质性,可将全部文化产业活动划分为三个层次和九大类别:

1新闻服务;○2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3广播、电视、电影服 (1)文化产业核心层:○

4文化艺术服务 务;○

1网络文化服务;○2文化休闲娱乐服务;○3其他文化服务 (2)文化产业外围层:○

1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2文化用品、设备 (3)文化产业相关层:○

及相关文化产品的销售

(注:核心层和外围层是文化产业的主导部分,称为“文化服务”,相关层是文化产业的延伸,称为“相关文化服务”)

3、新闻媒体与企业的不同之处是:

(1)新闻事业所从事的活动并不全部都是经济活动。我国的新闻事业是我们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既要高度重视采编播等编辑工作,又要积极组织和开展经济活动。

(2)新闻事业往往不能独立承担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法律责任和市场风险,而且最终的盈亏仍然要由上级主管部门负责,因而不能算是营利性的经济组织。

(3)新闻事业同时要实现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要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坚决反对精神产品商品化。

4、经营管理观念与新闻宣传观念的协调统一主要表现在:

(1)树立市场经济观念

新闻传媒不必再讳言市场和市场经济,视之为资本主义式的洪水猛兽,而是要抓住市场的变化,勇于迎接市场变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要不断增强风险意识和应变能力,讲求经营策略,深入研究媒介市场和媒介产品的市场营销,在竞争中占领市场,壮大自身的经济实力。

(2)树立“两个轮子一齐转”即“两手抓”的思想

新闻媒介要以办报办台为中心,同时抓好编舞工作和经营管理工作。

(3)树立企业化管理的思想

要按照企业的模式实现严格的从上到下的全美管理,充分发挥管理的计划职能、组织职能、控制职能、激励职能和领导职能,坚决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讲究管理艺术。

(4)树立自主经营的思想

对国家和当地政府提供的资金、设备等物质条件要力争做到不等、不靠甚至不要,自力更生,自主经营。

5、资本主义新闻事业的主要特征是自由竞争和垄断经营。

6、新闻事业的基本特征是:

(1)新闻舆论性

事业新闻机构和新闻媒介都把传播新闻与信息、引导舆论视为己任,新闻始终是最主要的传播内容,但同时,新闻机构历来被视为舆论机关,是社会舆论的中心和集散地,它的这一功能是不容置疑的。

(2)倾向性

新闻事业主要想社会提供保障、杂志、广播电视节目等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具有意识形态属性,必然带有鲜明的思想倾向。

(3)社会性

新闻事业所属的新闻机构和媒介,都面向社会生活,面向广大受众,强调为广大读者、听众和电视观众服务。

(4)经济实体性

在资本主义国家,近代新闻事业的主体为资产阶级所控制,一切传媒早已成为赚钱的工具,并逐步演变为报业集团、媒介集团等跨行业、跨国性的媒介集团组织。我国新闻事业虽然强调社会效益,但并不否定经济效益。

7、新闻事业形成和发展的一般规律

(1)新闻事业的形成和发展受社会经济水平的制约

经济落后的奴隶社会,只有新闻活动而没有新闻事业,封建社会是自给自足的个体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社会分工简单,商品生产很不发达。近代新闻事业正是在人力、物力、财力充裕的经济条件支持下,才迅猛发展起来的。

(2)物质科技手段直接促进新闻事业的发展

电报的发明,加快了新闻的传递速度,使通讯社的业务迅速扩大。广播、电视等电子传播媒介技术的出现和应用,使新闻传媒的品种更加齐全,令受众耳目一新。

(3)社会政治生活的状况对新闻事业的盛衰有重大影响

当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不彻底,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报业发展缓慢。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虽然比较彻底,但反复多,政局不稳,新闻事业的变化起伏也比较明显。美国资产阶级革命比较顺利,反复少,政局比较稳定,新闻事业的发展也就最为迅速。

(4)新闻事业自身总是朝着不断增强新闻性,扩大信息量,加快传递速度,重视经营管理和产业化的程度,使形式和功能日益多样化,并于广大受众更加贴近的这一方向发展

第二章

1、17至18世纪英、美、法三国资产阶级革命后,三国报业出现了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都进入了政党报纸时期。

2、20世纪80年代以来报业经营管理观念的转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从计划经济观念到市场经济观念

如果缺乏市场经济观念,缺乏应变能力,就只能长期在及其困难的条件下维持生计。报界人士认为,市场经济观念包括竞争意识、创新意识、风险意识和超前意识等。

(2)从“单兵作战”到“两个轮子一齐转”

过去报社注重采编、轻视经营管理,好比是单兵作战。现在坚决实现两手抓,既要把采编工作抓得有声有色,又要把经营管理工作抓得成效显著。

(3)从机关管理模式到企业化管理模式

机关管理模式是封闭式管理,不能使管理工作面向市场,实现企业化管理后,为同时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报社就要加强对人、财、物及技术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努力做到人尽其才,财尽其值,物尽其用。

(4)从“等、靠、要”到自主经营的思想(跟上面提到过的一样)

3、我国新闻事业经营管理的原则(P41太长,自己看书吧)

(1)“双效”统一的原则

(2)整体互动的原则

(3)市场决胜的原则

(4)优势互补的原则

4、决策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和最基本的职能。

第三章

1、作为媒介产业,一般都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媒介组织理应以服务于公众利益为宗旨。另一方面,媒介产业是信息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也要在市场上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参与竞争,接受市场机制的调节。

2、媒介产品可分为两种:商品性产品和公共产品。商品性产品只能供拥有者或消费者享有,公共产品则不收取任何费用,支出由国家或媒介组织负担。

3、从受众对媒介产品与劳务的需求来看,一般可分为三种类型:新闻型、知识型和娱乐型

4、媒介内容的可替代性表现为受众对各类媒介的选择替代性。

5、媒体资源整合:

是媒体根据各种资源的内在联系,按照完整性和有序性的原则,对资源进行调整、组合、配置、共享。需要指出的是,这种整合并不是各种资源在结构、形式、功能、意义上的简单集合,而是通过集聚、重构、优化,使媒介系统内各种资源发挥最大效益。

6、现代战略营销核心:媒介组织理应从市场细分入手,确定目标市场,然后再进行市场定位。即STP 营销。

STP 营销:包括细分市场(Segmenting )、选择目标市场(Targeting )、产品定位(Positioning )

7、媒介市场细分的要求是:

(1)可衡量性。各细分市场要有明显的区别,各自有着容易识别的消费者群体,他们有共同的特征,类似的消费行为。

(2)可进入性。媒介组织的人力、财力、物力和营销整合,必须足以运作于所选中的细分市场。

(3)实效性。这是指目标市场的容量和获利性值得进行开发的程度。一个细分市场是否

具有经济效益的营销目标,取决于这个市场的人数和购买力。

(4)稳定性。细分市场必须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相对稳定,便于媒介组织制定和逐步落实中期和长期的市场营销策略,有效地开拓和占领目标市场,获得预期的效益。

8、媒介组织的定位,首先要明确自身的特性和由此而带来的优势。

其次,要根据受众和广告客户对产品需求的特点进行定位。 再次。要根据自身拥有的各种资源进行定位。

9、价格决策是媒介组织唯一不增加成本的营销决策,也是市场营销组合中的一个关键因素。

10、产品差异化,是媒介组织为了使产品有别于竞争对手的产品而突出产品的某些特征,以巩固其市场地位和避免价格竞争的一种策略。

11、媒介组织要突出自己的产品与竞争对手的差异性,主要通过下面四种途径去实现。

(1)产品。媒介产品差异化的因素主要是产品的特征、公信力、可信度、内容策划和形式新颖等,特征是指除产品的基本功能外所补充的一些特点。

(2)服务。一般产品都很重视售后服务,媒介产品也有加强售后服务的必要。

(3)人事。媒介组织的员工与受众、采访对象、顾客等有着密切的联系,会直接影响到媒介产品的营销和竞争优势的树立。

(4)形象。媒介组织及其产品的形象不同,受众的反应也就不同。

12、广播电视业经营的主要项目是节目、广告和网络经营,这也是它们的“主业”。

13、三网合一的好处:

一是信息资源丰富,它可挟互联网的“海量”信息、电讯网“携带”信息速度快捷、电视网表现形式多样和观众相对固定等特色。

二是普及率高,电视观众=网民=电讯用户,几乎考研囊括我国所有消费者总体。 三是带宽更加拓宽,视频、音频讯号和传输速度都可以解决得更好。

第四章

1、结合我国新闻媒介的世纪,我们认为广告对媒介的重要作用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支柱

对于绝大多数新闻媒介而言,广告不仅仅是其承载的传播内容,而且更是其最重要的经济支柱。广告收入一般占媒介总收入的40%~80%,商业性的无线电台、电视台的广告收入则几乎是其全部收入。广告主是报刊、广播、电视以及网络等大众传媒日常运营最主要的出资者。美国学者戴维·波特写到:“大众媒介作为商业所具有的偿付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广告,而广告主又深深依赖大众媒介作为自己的传播工具。如果没有广告业,美国的大众媒介是不可设想的,因为它们是一起发展起来的,互相依赖。”

(2)信息服务

广告是媒介发布的重要信息内容之一。广告信息是媒介发布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包括有生产消费性信息、政府公告和公益公告信息。这些信息往往具有新闻价值,能给人以新知,从而吸引了大量的受众。现在有些人简单地抱怨媒介发布的广告量太大,这一看法有一定的片面性。殊不知这些生产消费性信息,对于引导人们的消费心理,改变人们的消

费行为和习惯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相信随着市场经济的发育成熟,广告信息也必将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伴侣”。

(3)市场中介

广告实际上是一种社会服务的形式,它是沟通社会间各种关系的桥梁和纽带。报纸的经营必然涉及两种不同的产品的生产和沟通:第一种产品是报纸内容的信息,即把每日的新闻信息和广告信息集中起来卖给读者;第二种“产品”是读者,即用广告信息吸引和获得读者,再将这些潜在的商品购买者“卖给”广告客户。

因此,广告经营是现代媒介的生命线,新闻媒介的信息服务和内容价值的补偿机制,主要通过广告环节来实现。

2、我国媒介广告经营的现状:

(1)从思想观念上看,彻底改变了过去计划经济时代漠视广告的情况,而是高度重视广告的经营管理

报刊社、电台、电视台纷纷把最得力的人派去主持广告部的工作,媒介广告量剧增以及广告经营手段不断更新。

(2)从经营方式上看,广告部门的运作较为灵活

一般媒介都把广告版面和时间“统”起来,集中经营,统筹安排,无论如何“搞活”、“放权”,但广告这一块始终不放出去。另外,《广告法》、《广告管理条例》中,对广告价格没有明文规定,因而各个媒介的广告价格均根据自身的各种综合条件,按发行量、收听收视率、权威性、受众定位等因素自行定价,基本上接受市场调节,比较灵活。

(3)媒介发布的广告量所占空间和时间的比重越来越大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我国报业的发展进入了以规模竞争为特点的市场扩容阶段,扩版增张成为报业竞争的一种常规手段。扩版增张除了增加新闻和副刊版面外,还极大地拓展了广告业务发展的空间。目前报纸版面的内容及编排,正呈现出所谓的“三三三制”:即1/3是新闻,1/3是副刊,1/3是广告。至于正张之外的“增刊”则基本上都是广告。

扩版增张操作方法如下:

一是抓住重大事件、重大历史时刻推出纪念性特刊。

二是大作“假日经济”文章,出版服务性特辑,为广大市民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三是开拓周末市场,推出“服务性周末版”,率先使周末版成为厚报。

(4)媒介广告的经营效益和规模呈现出明显的非均衡发展的态势:

1城市报的广告经营好于非城市报,市报好于省报 ○

2晚报的广告经营总的来看好于日报。 ○

3报纸的广告收入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报纸规模呈正比。 ○

4从广播电视来看,有线台的广告好于无线台,○“上星”台好于非“上星”台。

综上所述,我国媒介广告经营发展的不平衡仍在继续,差距越来越大。

第五章

1、采编合一:有时也称部版合一。

采编分离:是工业化生产的要求,也是专业化分工的要求,在实行采编分离的报社,常见

做法是实施责编制,建立“分管总编—责任编辑—记者、编辑”三级业务管理

与指挥体制。

采编合一与采编分离的比较:

各有优缺点,采编合一属于富有活力的“任务管理”模式,它对团队素质要求很

高,且需要有严格的监控机制相匹配。弊端:一是容易形成“版面承包制”或个人包版制,有时会出现版面质量的下滑。二是编辑会顾及记者的要求和面子,从而导致编辑作为记者之后的“把关人”作用不突出,也不利于编辑人员自身素质的提高。三是采编合一较为适宜周期长、时效慢的周报的运作。

编辑而言,采编分离是正规的“角色管理”模式,特点是严密、科学,但也会因角色感过强而失于僵化。这一方式的关键在于:角色是规定好了的,完成角色的任务就将被认可。各司其职,各行其“事”,各负其责。七夕的流水线操作方式,严格的规章制度,明确的职责,可保证作为一个现代化报业的高效运作。

两种运行机制很难说孰优孰劣,但采编分离在报社中更为主流一些。

2、电视经营中的“中心制”是以专业化分工为标准,按电视的不同专业设立新闻、节目、广告、技术、财务等职能中心,并以此为战略单元,相对来说有较多集权的经营模式。

3、节目制作多元化、社会化,是优化电视台资源配置的一种手段。节目制作社会化也被称为“独立制片人制”。

4、“众包”模式的 生产:充分利用互联网的蓝海资源,鼓励和吸纳用户提供的内容,使之成为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的源泉和组成部分。

第八章

1、无形资产:是指企业价值中除去资金、土地、建筑物和设备等各种有形资产外的那一部分企业价值。

无线资产可分为两部分:一是可确指的部分,二是不可确指的部分

2、视觉识别(Visual Identity,简称VI ),它属于静态的符号识别体系。

符号大体上可分为三大类:类像符号、标志符号和象征符号。

3、媒介无形资产的保护可通过以下三种方法进行:

(1)注册保护。我国商标法明确规定,未经注册的商标,不受法律的保护。因此,媒介必须积极主动地把自己的名称、标识、名牌栏目、名牌版面等具有巨大市场价值的无形资产及时申请商标注册,以防他人抢注、仿冒,这是无形资产得到法律保护的先决条件。

(2)法律保护。主要指对媒介所拥有的人力资源等不能注册的无形资产的保护。媒介要防止人力资源类无形资产的流失,需要运用合同法、劳动法等有关法律、法规通过签订合同的办法进行保护。

(3)制度保护。指媒介努力构建无形资产管理制度,以完善的制度保护无形资产。设立无形资产管理机构并建章立制,对无形资产进行综合、全面、系统的保护和管理。

第十章

1、媒介实施知识管理的意义:

(1)高度个人化的隐性知识需要转化成显性知识。

媒介的核心资源就是知识体系,而媒介中的隐性知识是高度个人化的,如果不能充分挖掘利用,就会造成知识浪费,实施知识管理,考研吧媒介拥有的知识资本有效地管理和

运营起来,从而进一步提高制作效率和质量,进一步增强内容产品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2)知识碎片散落在个人的头脑或案头,需要有效管理。

在媒介内部,知识常常是分散存在的。电视台对知识资本的管理、开发和利用是比较薄弱的,对于节目的声、像、文稿资料整理保存的工作大家都不够重视。一些分散在记者、编辑手上有价值的声、像和文稿资料,会被无序地囤积起来供个人使用。有时还因相关人员调离电视台,由该员工暂时储存的声像资料也可能会被带走。

知识碎片在部分程度上也会导致媒介运作机能的失调。例如,一个新闻事件发生而在报社没有明确归口关系时,可能会有好几个部门的记者都赶到了现场,造成资源浪费。

(3)知识管理与媒介核心能力建设密切相关。

新闻媒介的采编播等业务化解中贯穿的知识流是核心能力的基础,形成媒介核心能力的知识体系不是短期内形成的,而是靠经营过程中长时期的积累,是媒介内部富有个性化技能和经验知识的体现。

知识管理强调,要把知识作为与人、生产资料同等重要甚至更胜一筹的一种生产要素来积累、共享和交流。知识管理的关键在于发掘自己核心能力所涉及的战略知识信息,优化这些知识,使之成为媒介的关键资产。

从市场竞争的角度看,知识管理就是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应变和创新能力,为媒介机构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共享提供新的途径。

从战略管理的角度看,媒介知识管理的作用在于:确立、调整并发展媒介的总体竞争战略,然后在总体竞争战略的指导下,集合并优化媒介的知识资产,使之与媒介其他战略资产想协调,并最终实现媒介的总体竞争战略。

对于媒介机构来说,知识管理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即机构内部知识的管理和外部知识的管理。

在媒介运营过程中,知识管理要求媒介首先要在机构内部实现知识的共享,运用

集体的智慧提高应变和创新能力,使企业能够对外部需求做出快速反应,并利用所掌握的知识资源,预测外部市场的发展方向及其变化。

在知识经济的条件下,媒介企业有比较发达的外部知识网络。这些网络关系中存

在着大量的知识,加强对网络中知识的管理,最大限度地吸纳和利用外部知识,可以被媒介充分开发利用,转化为企业的综合效益。

第十一章

1、 媒介主业:是指以内容信息服务为核心而展开的业务活动的总称。媒介经营必须围绕主

业经济做文章。

媒介主业的经营:(1)建立服务主导型的资源补偿机制

(2)优化配置媒介内外资源(信息资源、版面资源、网络资源、技术

资源、其他资源)

(3)推进内容产品和服务的创新

1节目类型和品种的创新 ○

2生产过程的创新 ○

3服务的创新 ○

2、 就报业跨区域经营而言,我国已形成了多种经营模式。

(1)多版本模式 (2)合作办报模式 (3)异地创办新报模式

3、 新闻网站的营利模式

(1) 信息有偿服务。新闻网站可以向其他用户,如门户网站提供信息有偿服务。现

在我国其他商业网站无权原创网络新闻,只能向新闻网站和传统媒体购买转载。不过,这一部分的业务量通常不大。

(2) 网络广告。新闻网站的主流模式是广告模式,即“流量换广告”。网站流量的上

升并不会必然换来广告营收的增长,免费内容的易得性注定了用户对该内容投入的关注并没有有偿内容高,因而网络广告价格也就得不到保障。比较而言,目前面对持续高速增长的互联网广告市场,以及不太明朗甚至被看淡的互联网收费订阅市场,选择流量换广告的免费内容浏览模式,至少在国内比较有说服力。

(3) 电子商务。新闻网站可以将多年积累的用户转换为有价值的客户资源。根据客

户的特殊要求提供需要的服务,拓展有附加值的收费服务。

(4) 其他增值服务。新闻网站,可以通过出售网络时段和版面给客户,或者通过策

划商业活动,或者提供相关技术,以及其他一些增值服务来获取利润。

第十二章

1、 组建报业集团的条件:

(1) 媒介实力。必须包括拥有5个以上的媒介机构。

(2) 经济实力。根据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沿海地区报社年税利在5000万元以

上,中西部地区报社年税利在3000万元以上。

(3) 人才实力。必须有一点比例的中高级专业人才。报社在职采编人员,具有副高

级以上新闻职称者,占总数20%以上;经营管理和技术人员中,有各类中级职称以上者,占总数15%以上,并要有高级职称者。

(4) 发行实力。有一定的发行量和覆盖面,并有自己组织发行的能力。主报及子报

期发行总量在60万份以上,或在本地区每150人拥有一份报纸。

(5) 技术实力。拥有独立的印刷厂,拥有现代化的照排、胶印设备,具备彩色胶印

能力。除保证本报社所属报刊正常印刷装订外,能承接一定数量的代印业务,每日总印刷能力在对开200万份以上。

2、探索报业集团建设的多种途径:

(1)事业和企业两大系列、多元化发展,可称为“一团两业”,即报业集团中的报刊本身仍然实行事业性质,其他产业则是企业。例:1992年北京日报社

(2)构建现代企业式联合体,以一张主报为中心,加上其他子报子刊和经济实体,构成了现代企业式联合体。例:1996年广州日报报业集团

(3)“强强联合”,例:1998年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

3、媒介集团的经营风险:

(1) 政策风险。在我国,媒介产业的政策风险集中体现在社会资本对媒介产业的进

入方面。民营资本由于政策的现在被迫退出的例子不少,媒介发展壮大后的产权认定也有一定的政策要求。

1市场风险;○2盈利周(2) 经营风险。例如媒介集团上市后面临众多经营性风险:○

3营利模式单一的风险 期风险;○

(3) 经营者道德风险。一些媒介企业或集团领导权力过大,缺少监督约束机构等


相关文章

  • 新闻传播学笔记___蔡铭泽
  • 蔡铭泽<新闻传播学>笔记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新闻传播事业的广泛影响 新闻传播活动自古就有,真正的新闻传播事业则是于16-17世纪,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充分发展以后产生的. 新闻传播事业的性质:新闻传播事业既是社会上层建筑的一部分 ...查看


  • 新闻学概论(笔记)
  • <新闻学概论>笔记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的内容: 1.新闻媒体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是党和国家重要的思想文化阵地和舆论阵地,具有鲜明阶级性和意识形态属性. 2.党性原则是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根本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 ...查看


  • 第七章 新闻媒介的性质
  • 第七章 新闻媒介的性质 教学目的和要求: 要求学生把握新闻事业的共性.个性和特性,尤其要重点掌握新闻媒介的双重属性,中国新闻事业的基本性质和特点,以加深对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性质和特点的认识. 内容提要: 本章涉及新闻事业的共性.个性.特性,新 ...查看


  • 第四章新闻事业的性质
  • 第四章新闻事业的性质 一. 新闻媒介的双重属性 1. 上层建筑--事业属性 从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观点看, 社会发展有一个基本的运行规律, 即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这一组矛盾.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包括 ...查看


  • 新闻采编人员资格培训资料
  • 新闻采编人员资格培训 一.填空 1.新闻的主要功能是:信息功能 此外,还有 宣传.教育.服务 的功能 2.新闻传播事业的社会功能有:报道新闻.引导舆论.服务社会.传授知识.提供娱乐.刊载广告 3.面对日益发展的新闻传播业,我们应树立四种观念 ...查看


  • 新闻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 绪论: 1. 世界各国新闻学主导性理论 1)自由主义报刊理论 2)社会责任论 3)发展新闻学 4)党报理论 2. 1918年,蔡元培创立中国第一个新闻学研究团体: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 3. 1919年,徐宝璜出版中国人写的第一本完整的新闻 ...查看


  • 新闻学概论_李良荣第四版_考研笔记
  • <新闻学概论>笔记 绪论 一.名词解释: 1.新闻学:是以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现象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它研究的重点是新闻事业和人类社会的关系,探索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和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研究的内容是新闻理论.新闻史 ...查看


  • 新闻学专业常用知识点整理
  • 1. 简述新闻战线"走.转.改"活动. 是"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简称,2011年8月,由中宣部联合其他四部门提出,目的为推动新闻工作者切实将群众观点.群众路线体现在新闻宣传实践中,促进新闻单位深 ...查看


  • 新闻伦理论文
  • 2012级新闻班 魏滨 学号:[1**********]4 有偿新闻的危害及治理措施初探 摘要:有偿新闻事件在我国时有发生,是一种屡禁不止的现象.有偿新闻已经对我国的新闻事业和社会法律道德产生了恶劣影响.而有偿新闻现象的存在和屡禁不止也是由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