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我们党对正确处理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的精辟论述,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也是我们党的根本领导作风和工作方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以县处级以上领导机关、领导班子、领导干部为重点;要着眼于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以“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为总要求;强调要聚焦作风建设,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四风”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所指的“四风”问题并不是仅仅专指需要“治病”的少数人,而是全体党员干部都要在活动中摆问题、找差距、明方向,正党性修养、理党员义务、守党纪国法。解决“四风”问题,换个角度,也就是要树正“作风”、树“新风”。我认为党员领导干部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应重点把握以下几个要求。 基础:夯实学风建设 “学习是前进的基础”。毛泽东同志早在延安时期就告诫全党,学风问题是第一重要的问题。党的学风是领导机关、全体党员干部的思想方法问题。学风外显的是“风气”,包括学习自觉性、主动性高不高,学习态度是否认真、情绪是否高涨饱满、行动是否踏实。这些学习上的精神表现一旦蔚然成风,形成具有一定群体性、一贯性、稳定性的良好风气,就会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学有所得、得有所用、用有所获。这就关乎学风内蕴的“思想方法”:一方面要“学以致用”,通过学习能够有助于更好地指导实践;一方面要“学以修身”,学习是提高自身素质的基本条件,通过提升思想政治、科学文化、道德行为素质等方面,为养成好的作风夯实基础。领导干部要端正学风,关键是要树立学习意识,真正让学习成为工作、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以学益智、以学立德。在学习方法上,不能关起门来做学问,也不能搞文山会海,要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开展调查研究,只有对世情、国情以及自己所工作的地方或部门的实际了解得清清楚楚,才能从实践中抽象出新的理论和方法,才能更好地改造主客观世界。 核心:增强宗旨意识 我们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和践行党的根本宗旨,是我们党获得广大人民群众拥护和支持的执政基础,是衡量每个党员干部政治品德和人格魅力的重要标准。作为领导干部,首先要有基本的“民本”情怀。“民本”思想在中国源远流长,商周时就有“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表述;之后管子的“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总结出了“民本”思想的精义。当然,古代所倡的“民”是臣民,是“驭民”、“治民”的统治策略的一部分,具有封建的局限性。但它教育并告诫为官的人,要对百姓有敬畏之心。现在我们党的极少数领导干部缺少对群众的“敬畏”,把干群关系简单地演变为领导和被领导关系,甚至不自觉地站到了人民的对立面。究其原因,就是这些党员干部仍然存在封建特权思想,突出体现在对人民主体地位的淡化和淡出,背离服务人民的宗旨,出现“权力异化”现象。党的宗旨意识的缺失,是产生官僚主义等“四风”问题的根源。在党和人民之间“树墙”,就会使我们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 增强宗旨意识,关键是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这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体现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始终依靠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是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全部工作的最高标准。一是问政于民。我们的政权是人民的政权,每一位党员干部都是人民的公仆,必须认识到手中的权力是人民给予的,是实现人民意志的工具。所以,党员干部务必把人民群众的选择作为行使权力的第一选择,行使权力要充分尊重人民的意愿,踏踏实实为群众办事。二是问需于民。把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放在工作的首位;把执政为民变成一种真诚的思想和自觉的实际行动。做到凡事想着群众,把为群众排忧解难时刻放在心上、落到实处。三是问计于民。要尊重群众力量,真诚与群众沟通交流,广开门路,从谏如流,实现与群众的顺畅交流和紧密沟通。只有集思广益、凝聚民智,才能使各项重大决策更切合实际,更加科学,从而把党和政府追求的目标与人民群众的期盼统一起来,形成强大合力,取得最好效果。 落实:弘扬实干精神 实干是最过硬的领导能力和最好的领导方法。领导能力来自于实干,又见之于实干。群众评价一个干部的能力,往往是不看宣言看行动,不看怎么说的,而看怎么做的。干出来的干部,人民信得过,自己立得起,一路走得稳。心系百姓,为民干事,人民就会选择你;与时俱进,创新干事,时代就会选择你;敢于担当,扎实干事,历史就会选择你。反之,那些跑出来、混上来的干部,群众信不过,工作拿不起,路也走不远。实干首先要肯干。要摒弃“多干多错,少干少错,不干不错”的消极心态,破除“干得好不等于领导印象好、干得少不等于提拔机会少,干得差不等于组织评价差”的功利思想,破除“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以讲话贯彻讲话”的官僚主义作派。以实为先,少说多干,以干为贵。实干要敢干。应敢于直面矛盾、正视困难、接受挑战,脚踏实地,雷厉风行。以开放的视野实干,必须立足“两个市场”,利用两种资源;以改革的办法实干,把握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发展形势,坚定改革信念,凝聚改革共识;以创新的思维实干,善于从不同侧面来化解矛盾,从不同层面来争取支持,从不同角度来搞好帮扶。实干还要会干。党员领导干部要摸实情,深入基层,深入项目,深入群众。真正把身子沉下去,情况摸上来,问题解决好;把政策送下去,把发展抓上来。在实干中深化对形势的判断,对问题的思考,对规律的认识,做到科学实干。实干要求实效。把科学态度与实干精神结合起来,把尊重规律与积极作为结合起来,把上级精神与本地实际结合起来,把着眼长远与抓好当前结合起来,真抓实干,务求实效。作为党员干部,要倍加珍惜干事创业的工作舞台,锤炼实干品质,弘扬实干精神,崇尚实干作风,在实干中展现岗位追求,在实干中实现人生价值。 保障:坚守艰苦奋斗 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是共产党人的做人之本;洁身自好、克己奉公,是领导干部的从政之基。极少数领导干部走上领导岗位后,开始不思进取,享乐奢华思想滋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泛滥,甚至把勤俭节约视为“吝啬”,把艰苦朴素视为“寒酸”,把挥霍浪费视为“大方”,这种黑白颠倒的价值取向,是非常危险的,最终必将滑向腐化堕落的深渊。 恪守清正廉洁,最根本的就是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当前,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大量的事情要做,必须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将艰苦奋斗贯穿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做到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思想艰苦,保持旺盛的斗志,在困难和压力面前,永远坚守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保持不畏艰难、坚忍不拔的精神状态和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的道德情操,坚定破解难题的决心和信心。二是工作艰苦,把克服困难、科学创新、不事声张当作一种工作自觉,形成少说多干、埋头苦干、科学巧干、真抓实干的良好作风,在工作中不断迎难而上、破解难题、创造业绩。三是生活艰苦,厉行节约,艰苦朴素,把自我监督、自我约束、自我警醒覆盖到工作圈、生活圈、社交圈,做到自省、自警、自励,慎小、慎独、慎初,自觉抵制拜金享乐主义的诱惑,自觉端正人民公仆的态度。 (作者为国家开发银行直属机关党委常务副书记)
党的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我们党对正确处理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的精辟论述,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也是我们党的根本领导作风和工作方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以县处级以上领导机关、领导班子、领导干部为重点;要着眼于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以“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为总要求;强调要聚焦作风建设,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四风”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所指的“四风”问题并不是仅仅专指需要“治病”的少数人,而是全体党员干部都要在活动中摆问题、找差距、明方向,正党性修养、理党员义务、守党纪国法。解决“四风”问题,换个角度,也就是要树正“作风”、树“新风”。我认为党员领导干部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应重点把握以下几个要求。 基础:夯实学风建设 “学习是前进的基础”。毛泽东同志早在延安时期就告诫全党,学风问题是第一重要的问题。党的学风是领导机关、全体党员干部的思想方法问题。学风外显的是“风气”,包括学习自觉性、主动性高不高,学习态度是否认真、情绪是否高涨饱满、行动是否踏实。这些学习上的精神表现一旦蔚然成风,形成具有一定群体性、一贯性、稳定性的良好风气,就会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学有所得、得有所用、用有所获。这就关乎学风内蕴的“思想方法”:一方面要“学以致用”,通过学习能够有助于更好地指导实践;一方面要“学以修身”,学习是提高自身素质的基本条件,通过提升思想政治、科学文化、道德行为素质等方面,为养成好的作风夯实基础。领导干部要端正学风,关键是要树立学习意识,真正让学习成为工作、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以学益智、以学立德。在学习方法上,不能关起门来做学问,也不能搞文山会海,要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开展调查研究,只有对世情、国情以及自己所工作的地方或部门的实际了解得清清楚楚,才能从实践中抽象出新的理论和方法,才能更好地改造主客观世界。 核心:增强宗旨意识 我们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和践行党的根本宗旨,是我们党获得广大人民群众拥护和支持的执政基础,是衡量每个党员干部政治品德和人格魅力的重要标准。作为领导干部,首先要有基本的“民本”情怀。“民本”思想在中国源远流长,商周时就有“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表述;之后管子的“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总结出了“民本”思想的精义。当然,古代所倡的“民”是臣民,是“驭民”、“治民”的统治策略的一部分,具有封建的局限性。但它教育并告诫为官的人,要对百姓有敬畏之心。现在我们党的极少数领导干部缺少对群众的“敬畏”,把干群关系简单地演变为领导和被领导关系,甚至不自觉地站到了人民的对立面。究其原因,就是这些党员干部仍然存在封建特权思想,突出体现在对人民主体地位的淡化和淡出,背离服务人民的宗旨,出现“权力异化”现象。党的宗旨意识的缺失,是产生官僚主义等“四风”问题的根源。在党和人民之间“树墙”,就会使我们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 增强宗旨意识,关键是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这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体现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始终依靠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是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全部工作的最高标准。一是问政于民。我们的政权是人民的政权,每一位党员干部都是人民的公仆,必须认识到手中的权力是人民给予的,是实现人民意志的工具。所以,党员干部务必把人民群众的选择作为行使权力的第一选择,行使权力要充分尊重人民的意愿,踏踏实实为群众办事。二是问需于民。把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放在工作的首位;把执政为民变成一种真诚的思想和自觉的实际行动。做到凡事想着群众,把为群众排忧解难时刻放在心上、落到实处。三是问计于民。要尊重群众力量,真诚与群众沟通交流,广开门路,从谏如流,实现与群众的顺畅交流和紧密沟通。只有集思广益、凝聚民智,才能使各项重大决策更切合实际,更加科学,从而把党和政府追求的目标与人民群众的期盼统一起来,形成强大合力,取得最好效果。 落实:弘扬实干精神 实干是最过硬的领导能力和最好的领导方法。领导能力来自于实干,又见之于实干。群众评价一个干部的能力,往往是不看宣言看行动,不看怎么说的,而看怎么做的。干出来的干部,人民信得过,自己立得起,一路走得稳。心系百姓,为民干事,人民就会选择你;与时俱进,创新干事,时代就会选择你;敢于担当,扎实干事,历史就会选择你。反之,那些跑出来、混上来的干部,群众信不过,工作拿不起,路也走不远。实干首先要肯干。要摒弃“多干多错,少干少错,不干不错”的消极心态,破除“干得好不等于领导印象好、干得少不等于提拔机会少,干得差不等于组织评价差”的功利思想,破除“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以讲话贯彻讲话”的官僚主义作派。以实为先,少说多干,以干为贵。实干要敢干。应敢于直面矛盾、正视困难、接受挑战,脚踏实地,雷厉风行。以开放的视野实干,必须立足“两个市场”,利用两种资源;以改革的办法实干,把握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发展形势,坚定改革信念,凝聚改革共识;以创新的思维实干,善于从不同侧面来化解矛盾,从不同层面来争取支持,从不同角度来搞好帮扶。实干还要会干。党员领导干部要摸实情,深入基层,深入项目,深入群众。真正把身子沉下去,情况摸上来,问题解决好;把政策送下去,把发展抓上来。在实干中深化对形势的判断,对问题的思考,对规律的认识,做到科学实干。实干要求实效。把科学态度与实干精神结合起来,把尊重规律与积极作为结合起来,把上级精神与本地实际结合起来,把着眼长远与抓好当前结合起来,真抓实干,务求实效。作为党员干部,要倍加珍惜干事创业的工作舞台,锤炼实干品质,弘扬实干精神,崇尚实干作风,在实干中展现岗位追求,在实干中实现人生价值。 保障:坚守艰苦奋斗 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是共产党人的做人之本;洁身自好、克己奉公,是领导干部的从政之基。极少数领导干部走上领导岗位后,开始不思进取,享乐奢华思想滋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泛滥,甚至把勤俭节约视为“吝啬”,把艰苦朴素视为“寒酸”,把挥霍浪费视为“大方”,这种黑白颠倒的价值取向,是非常危险的,最终必将滑向腐化堕落的深渊。 恪守清正廉洁,最根本的就是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当前,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大量的事情要做,必须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将艰苦奋斗贯穿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做到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思想艰苦,保持旺盛的斗志,在困难和压力面前,永远坚守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保持不畏艰难、坚忍不拔的精神状态和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的道德情操,坚定破解难题的决心和信心。二是工作艰苦,把克服困难、科学创新、不事声张当作一种工作自觉,形成少说多干、埋头苦干、科学巧干、真抓实干的良好作风,在工作中不断迎难而上、破解难题、创造业绩。三是生活艰苦,厉行节约,艰苦朴素,把自我监督、自我约束、自我警醒覆盖到工作圈、生活圈、社交圈,做到自省、自警、自励,慎小、慎独、慎初,自觉抵制拜金享乐主义的诱惑,自觉端正人民公仆的态度。 (作者为国家开发银行直属机关党委常务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