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吆喝]教学案

18《吆喝》教学案

学科:语文 年级:初二

教学目的

1.学习作者用真正的北京口语(京白)介绍回荡在京城胡同小巷中的叫卖声。

2.结合课文介绍的北京吆喝声,引导学生感受京城特色的民风民俗。 教学重点、难点

1.生动幽默的语言。

2.结构安排独特。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招徕( ) 铁铉( ) 囿于( ) 隔阂( ) 饽饽( ) 秫秸( )

商贩( ) 吹嘘( ) 吆喝( ) 小钹( ) 荸荠( )

2.解释下列词语。

招徕: 饽饽: 秫秸: 随机应变: 合辙押韵: 油嘴滑舌:

囿于: 隔阂: 吹嘘:

吆喝:

二、导入

如果时光倒流几十年,在旧北京城的大街小巷,人们经常可以听到商贩叫卖的各种吆喝声。如今,这些清脆的叫卖声大多已经淹没在都市的喧嚣中,但听一听萧乾的,依旧能引发我们无尽的遐思。

教师让学生学学一些街头叫卖的吆喝声,增加学生的听觉、视觉方面对“吆喝”的了解。

作者简介:

萧乾(1910~1999)原名萧丙乾,蒙古族。北京人。作家、记者、翻译家。早年毕业于燕京大学。曾任《大公报》编辑、记者,伦敦大学讲师,《大公报》驻英特派员。1946年回国后,历任复旦大学教授、《人民中国》(英文)副总编辑,《文艺报》副总编辑、中央文史馆馆长。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作者围绕北京的吆喝声介绍了什么?他对北京的吆喝声怀有怎样的感情?

(二)理清文章思路。

明确:

全文共14自然段。可分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至3段),总写

第二部分(第4至10段),具体从 个方面入手写“吆喝”:一是 ,一是

第三部分(第11至14段),介绍了

四、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一部分。

学生朗读课文第1至3段。

提问:文章开头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重点写什么内容?

(二)学习第二部分。

学生默读课文,这里从两个方面入手写“吆喝”,想想这两个层次如何划分?作者又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提问:

作者写从早到晚的吆喝声,具体写了哪些叫卖声?重点又写了什么?

五、小结

主要理解北京胡同里小贩们在夜晚发出的各种吆喝,感受京城民俗风情。

六、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二。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

听写词语:招徕、隔阂、吆喝、吹嘘、随机应变、油嘴滑舌。

二、继续学习课文

(一)阅读文章第十自然段。思考:这一段结构有何特点?找出本段的中心句。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本段的中心句“四季叫卖的货色自然都不同”,本段的结构可以说是总分式。这一段写吆喝声按从春到冬的顺序展开。春天一到,万物复萌,小贩们走街串巷卖春鲜儿。夏天卖西瓜和雪花糕,秋天卖“喝了蜜的大柿子”。到了冬天,热乎乎的烤白薯和一串串糖葫芦,经小贩们一叫卖,也颇为诱人。

(二)阅读课文第三部分。

提问:这一部分所写内容与前文有何不同?试具体说说。

三、品味语言 .

提问:本文是用地道的京白(北京口语)来写的,特别是描写吆喝的语句,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试找出几例,仔细读一读,体会其中的意味。

四、探究活动

1.让有特长的学生模仿课文中的叫卖声,学生从中体验吆喝的民俗内涵。

2.吆喝其实是一种广告,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类广告在逐渐消失。但作为一种文化遗产,自有其独特的魅力,应该注意抢救。你不妨把家乡的吆喝,或者类似吆喝的口头文化遗产记录下来,为抢救工作做点贡献。 学生讨论,交流自己所熟悉的吆喝,谈自己的体会。教师引导学生更多地关注民俗,了解民生和民间文化。

五、小结

本文以平易而又不乏生动幽默的语言介绍了旧北京街市上动人的一景,缓缓的追忆语调中流露出的是愉悦和怀想,让人不由自主地品味到生活中蕴涵的浓郁的情趣。此外,文章在结构的安排上也颇有独到之处。

六、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三。 .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18《吆喝》教学案

学科:语文 年级:初二

教学目的

1.学习作者用真正的北京口语(京白)介绍回荡在京城胡同小巷中的叫卖声。

2.结合课文介绍的北京吆喝声,引导学生感受京城特色的民风民俗。 教学重点、难点

1.生动幽默的语言。

2.结构安排独特。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招徕( ) 铁铉( ) 囿于( ) 隔阂( ) 饽饽( ) 秫秸( )

商贩( ) 吹嘘( ) 吆喝( ) 小钹( ) 荸荠( )

2.解释下列词语。

招徕: 饽饽: 秫秸: 随机应变: 合辙押韵: 油嘴滑舌:

囿于: 隔阂: 吹嘘:

吆喝:

二、导入

如果时光倒流几十年,在旧北京城的大街小巷,人们经常可以听到商贩叫卖的各种吆喝声。如今,这些清脆的叫卖声大多已经淹没在都市的喧嚣中,但听一听萧乾的,依旧能引发我们无尽的遐思。

教师让学生学学一些街头叫卖的吆喝声,增加学生的听觉、视觉方面对“吆喝”的了解。

作者简介:

萧乾(1910~1999)原名萧丙乾,蒙古族。北京人。作家、记者、翻译家。早年毕业于燕京大学。曾任《大公报》编辑、记者,伦敦大学讲师,《大公报》驻英特派员。1946年回国后,历任复旦大学教授、《人民中国》(英文)副总编辑,《文艺报》副总编辑、中央文史馆馆长。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作者围绕北京的吆喝声介绍了什么?他对北京的吆喝声怀有怎样的感情?

(二)理清文章思路。

明确:

全文共14自然段。可分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至3段),总写

第二部分(第4至10段),具体从 个方面入手写“吆喝”:一是 ,一是

第三部分(第11至14段),介绍了

四、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一部分。

学生朗读课文第1至3段。

提问:文章开头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重点写什么内容?

(二)学习第二部分。

学生默读课文,这里从两个方面入手写“吆喝”,想想这两个层次如何划分?作者又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提问:

作者写从早到晚的吆喝声,具体写了哪些叫卖声?重点又写了什么?

五、小结

主要理解北京胡同里小贩们在夜晚发出的各种吆喝,感受京城民俗风情。

六、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二。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

听写词语:招徕、隔阂、吆喝、吹嘘、随机应变、油嘴滑舌。

二、继续学习课文

(一)阅读文章第十自然段。思考:这一段结构有何特点?找出本段的中心句。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本段的中心句“四季叫卖的货色自然都不同”,本段的结构可以说是总分式。这一段写吆喝声按从春到冬的顺序展开。春天一到,万物复萌,小贩们走街串巷卖春鲜儿。夏天卖西瓜和雪花糕,秋天卖“喝了蜜的大柿子”。到了冬天,热乎乎的烤白薯和一串串糖葫芦,经小贩们一叫卖,也颇为诱人。

(二)阅读课文第三部分。

提问:这一部分所写内容与前文有何不同?试具体说说。

三、品味语言 .

提问:本文是用地道的京白(北京口语)来写的,特别是描写吆喝的语句,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试找出几例,仔细读一读,体会其中的意味。

四、探究活动

1.让有特长的学生模仿课文中的叫卖声,学生从中体验吆喝的民俗内涵。

2.吆喝其实是一种广告,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类广告在逐渐消失。但作为一种文化遗产,自有其独特的魅力,应该注意抢救。你不妨把家乡的吆喝,或者类似吆喝的口头文化遗产记录下来,为抢救工作做点贡献。 学生讨论,交流自己所熟悉的吆喝,谈自己的体会。教师引导学生更多地关注民俗,了解民生和民间文化。

五、小结

本文以平易而又不乏生动幽默的语言介绍了旧北京街市上动人的一景,缓缓的追忆语调中流露出的是愉悦和怀想,让人不由自主地品味到生活中蕴涵的浓郁的情趣。此外,文章在结构的安排上也颇有独到之处。

六、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三。 .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相关文章

  • 18.吆喝教学设计
  • 18.吆喝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了解旧北京有关吆喝的民俗知识,学习民俗类散文的语言和写法. 2.过程与方法: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揣摩语言,感受京城特色的民风民俗. 3.情感与态度:感受京城特色的民风民俗:体验中国地方文化 ...查看


  • [吆喝]教学设计
  • <吆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 通过品味吆喝词,分析总结吆喝技巧. 2. 学习吆喝技巧进行吆喝词的创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吆喝人的精神品质及作者内在的情感. 2.培养学生热爱本土民俗文化的情感. ...查看


  • 吆喝教案设计.
  • 吆喝教案设计 教学目的 1.学习作者用真正的北京口语(京白)介绍回荡在京城胡同小巷中的叫卖声. 2.结合课文介绍的北京吆喝声,引导学生感受京城特色的民风民俗. 教学重点.难点 1.生动幽默的语言. 2.结构安排独特.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 ...查看


  • 汪曾祺[职业]教学参考
  • 汪曾祺<职业>教学参考 课文研讨 整体把握 文章以"文林街一年四季,从早到晚,有各种吆喝叫卖的声音"领起下文,然后分别写了收旧衣烂衫的吆喝声,卖贵州遵义板桥的化风丹的吆喝声,苍老.悲凉的卖壁虱.虼蚤药的吆喝声 ...查看


  • 18[吆喝]导学案2
  • 18.<吆喝>导学案 班级: 姓名 : 预习情况 : 完成情况 :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把握文意. 2.揣摩语言,体会吆喝声的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魅力,理解作者写"吆喝"时的内在情 ...查看


  • [傻二哥]教学设计
  • <傻二哥>教学设计之一 第一课时: 一. 简介作者,导入新课. 1. 我国现当代有一位著名的评剧演员--新凤霞,她不仅戏演得好,还写得一手好文章.叶圣陶先生称赞她的文章"不加虚饰,不落俗套".今天我们就一起学 ...查看


  • 矛与盾教学设计
  • <矛与盾>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矛与盾>是北师大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下册第五单元的一则寓言,它通过简洁的语言讲述了一个有趣的寓言故事,告诉我们说话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能自相矛盾的道理.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养成 ...查看


  • 五年级月下桨声教案
  • 语文(S)教学设计 教 材:语文(S)五年级上册 课 文:18* 月下桨声 板 块:教学设计-教案 设计思路: 运用精读课文学到的阅读方法,自主阅读略读课文.即"自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了解主要内容--抓住描写人物神态.外貌.动作 ...查看


  • 交互式电子白板用户培训手册59p
  • 经典资料,WORD 文档,可编辑修改,欢迎下载交流. 分享一个苹果,各得一个苹果,分享一种思想,各得两种思想.分享是件快乐的事件,乐于分享的人,事业更容易成功. 经典资料,WORD 文档,可编辑修改,欢迎下载交流. 第一节 运行白板系统软件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