镀铜接地安装指导书
目 录
1. 适用范围 ................................................... 2
2. 编制依据 ................................................... 2
3. 工程概况及主要工程量 ....................................... 3
4. 技术要求 ................................................... 3
5. 作业流程图 ................................................. 4
6. 施工准备及作业条件 ......................................... 4
7. 作业方法和工艺质量标准 ..................................... 5
8. 工序交接及成品保护 ......................................... 8
9. 危险点分析及安全控制措施 ................................... 9
10. 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 ....................................... 9
11. 强制性条文及质量通病防治技术措施.......................... 10
12. 质量验收签证、记录项目 .................................. 10
1. 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变电站生产综合楼镀锌扁钢接地线、裸铜绞线、镀铜绞线施工。其中根据设计提供的土壤测试报告,土壤具有很强腐蚀性,地下金属结构将受到强烈的腐蚀。为了防止接地装置的腐蚀,采用镀铜材料接地能够有效地防止接地材料腐蚀的发生。
2. 编制依据
2.1《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2006)》
2.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J50168-2006)》
2.3《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质量检验及验评规范DL/T 5161.1~5161.17-2002》
2.5《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要求及技术措施》(基建质量
[2010]19号)
2.6《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及评定规程》DL/T 5210.1-2005
2.7《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
2.8《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质量检验及评定规程》DL/T5161.17—2002;
2.9《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工艺标准库》2012版
2.20《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变电站部分)》国家电网科〔2011〕1738号
2.11《国家电网公司施工项目部标准化管理手册》2014版
2.12《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识别、评估及预控措施管理办法》国网(基建/3)176-2014
2.13《江苏省电力公司关于印发《江苏省电力公司35~110千伏电网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 苏电办〔2013〕2143号
2.14《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优质工程评定管理办法》国网(基建/3)182-2014
2.15《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标准工艺管理办法》国网(基建/3)186-2014
2.16《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电力工程部分2011版
2.17《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2013版
2.18《牺牲阳极电化学性能试验方法》(GB/T17848—1999)
2.19《电力工程地下金属构筑物防腐技术导则》(DL/T5394-2007)
3. 工程概况及主要工程量
3.1工程概况
110千伏变电站工程由北京乾华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主接地网采用以水平接地为主以垂直接地为辅。
3.2工程量
4. 技术要求
接地电阻:接地主网电阻小于0.5Ω,集中接地装置电阻10Ω。
5. 作业流程图
图4-1 施工流程图
6. 施工准备及作业条件
6.1施工准备
6.1.1技术准备:熟悉施工图纸和设计对接地网施工技术要求,熟悉接地网施工规范。
6.1.2材料准备:根据设计规格和型号,结合工程用量进行接地网用150mm ²镀铜钢绞线、185mm ²镀铜钢绞线、Φ14.2镀铜接地棒等材料准备;对到达现场材料的规格、质量、外观等进行必要的检查,同时必须具有出厂质保资料、合格证、试验报告等;焊接用的放热焊接,材料有焊药、磨具等辅助材料具有出厂合格证。
6.1.3人员组织:技术人员、焊工等技能人员、安全质量负责人。
6.1.4机具准备:切割机、接地沟开挖用机械设备或工具等。
7. 作业方法和工艺质量标准
7.1接地沟开挖
7.1.1根据主接地网的设计图纸对主接地网敷设位置、网格大小进行放线。
7.1.2按照设计要求或规范要求的接地深度进行接地沟开挖,深度按照设计或规范要求的最高标准为准,且留有一定的余度。
7.1.2接地沟宜按场地或分区域进行开挖,以便于记录完成情况,同时确保现场的文明施工。
7.2垂直接地体加工
7.2.1按照设计或规范的要求长度进行垂直接地体的加工。
7.2.2为了便于垂直接地体的安装,垂直接地体的结构应为一尖一平。
7.2.3为了避免垂直接地体安装时,上端敲击部位的损伤变形,宜在上端用小块铁板或扁钢短头加固。
7.3垂直接地体的安装
7.3.1按照设计图纸的位置、形式安装垂直接地体。
7.3.2垂直接地体上端的埋入深度必须满足设计或规范的要求。
7.4主接地网敷设
7.4.1接地体埋设深度应符合设计规定,当设计无规定时,不宜小于0.6 米。人工接地网的外缘应闭合,外缘各角应做成圆弧形,圆弧的半径不宜小于均压带间距的一半(3米);接地网内应敷设水平均压带,按等间距或不等间距布置;35KV
及以上变电站接地网边缘经常有人出入的走道处,应铺设碎石、沥青路面或在地下装设2条与接地网相连的均压带;穿过墙、地面、楼板等处应有足够坚固的机械保护措施;接地干线应在不同的两点及以上与接地网相连接;自然接地体应在不同的两点及以上与接地干线或接地网相连接。
7.4.2不得用金属体直接敲打扁钢进行调直,以免造成扁钢表面损伤、锈蚀。扁钢弯曲时,应采用机械冷弯,避免热弯损坏锌层。
7.4.3主接地网的连接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一般采用焊接(钢材采用电焊,铜排采用热熔焊),焊接必须牢固、无虚焊, 焊接位置(焊缝100mm 范围内)及锌层破损处应防腐。
7.4.3钢接地体的搭接应使用搭接焊,搭接长度和焊接方式应该符合以下规定:
1) 扁钢-扁钢:扁钢为其宽度的2 倍(且至少3 个棱边焊接);
2) 圆钢-圆钢:圆钢为其直径的6 倍(接触部位两边焊接);
3) 扁钢-圆钢:搭接长度为圆钢直径的6 倍(接触部位两边焊接);
4)扁钢与钢管、扁钢与角钢焊接时,为了连接可靠,除应在其接触部位两侧进行焊接外,并应焊以由钢带弯成的弧形(或直角形)卡子或直接由钢带本身弯成弧形(或直角形)与钢管(或角钢)焊接。
在“十”字搭接处,应采取弥补搭接面不足的措施以满足上述要求。
7.4.3' 裸铜绞线与铜排及镀铜材料接地的焊接采用热熔焊方法,热熔焊具体要求:
1) 对应焊接点的模具规格必须正确并完好,被连接的导体必须完全包在接头里,焊接点导体和焊接模具必须清洁,热剂焊(放热焊接)接头的表面应平滑,尤其是重复使用的模具焊渣必须清理干净并保证模具完好。
2) 大接头焊接应预热模具,模具内热熔剂填充密实,点火过程安全防护可靠。
3) 接头内导体应熔透,保证连接部位的金属完全熔化,连接牢固,保证有足够的导电截面。
4) 铜焊接头表面光滑、无气泡,应用钢丝刷清除焊渣并涂刷防腐清漆。 其他施工要求应参照铜绞线热熔焊接材料供应商要求实施。
7.4.4户内接地装置安装
1)户内接地体宜采用热镀锌扁钢,宜明敷。
2)接地线的安装位置应合理,便于检查,无妨碍设备检修和运行巡视,接地线的安装应美观,防止因加工方式不当造成接地线截面减小、强度减弱、容易生锈。
3)支持件间的距离,在水平直线部分应为0.5~1.5m ,垂直部分应为1.5~3m ,转弯部分宜为0.3~0.5m 。
4)接地线应水平或垂直敷设,亦可与建筑物倾斜结构平行敷设,在直线段上,不应有高低起伏及弯曲等现象。
5)接地线沿建筑物墙壁水平敷设时,离地面距离宜为250~300mm ,接地线与建筑物墙壁间的间隙宜为10~15mm 。
6)在接地线跨越建筑物伸缩缝、沉降缝时,应设置补偿器,补偿器可用接地线本身弯成弧状代替。
7)导体的全长度或区间段及每个连接部位附近的表面,应涂以15~100mm 宽度相等的绿色、黄色相间的条纹标识,当使用胶带时,应使用双色胶带。
8)在接地线引向建筑物的入口处和在检修用临时接地点处,均应刷白色底漆并标以黑色标识,其代号为“〨”,同一接地体不应出现两种不同的标识。
7.5主接地网防腐
7.5.1镀铜绞线材质的主接地网,施工过程中通常采用环氧富锌漆或水柏油防腐。具体要求如下:
1)焊接结束后,应去处焊接部位残留的焊药、表面除锈等处理。
2)镀铜材料在铜层破坏处也应进行防腐处理。
3)钢材的切断面必须进行防腐处理。
7.6隐蔽工程验收及接地沟土回填
7.6.1接地网的某一区域施工结束后,应及时进行回填土工作。在接地沟回填土前必须经过监理人员的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回填工作。同时做工作完成情况的记录和隐蔽工程的记录签证。
7.6.2回填土内不得夹有石块和建筑垃圾,外取的土壤不得有腐蚀性,回填土应分层夯实。
7.7设备接地安装
7.7.1引上接地体与设备连接应采用镀锌螺栓搭接,搭接面要求紧密,不得留有缝隙。螺栓连接时应设防松螺帽或防松垫片,螺栓连接处的接触面应按现行国家
标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母线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J149规定处理,不同材料接地体间的连接应进行处理。
7.7.2设备接地测量、预制应能使引上接地体横平竖直、工艺美观。
7.7.3敷设在设备支柱上的扁钢应紧贴设备支柱,否则应采取加装不锈钢紧固带等措施使其贴合紧密。
7.7.4户外接地线采用多股软铜线连接时应压专用线鼻子,并加装热缩套,铜与其他材质导体连接时接触面应搪锡,防止氧化腐蚀。
7.7.5要求两点接地的设备,两根引上接地体应与不同网格的接地网或接地干线相连。
7.7.6每个电气设备的接地应以单独的接地体与接地网相连,不得在一个接地引上线上串接几个电气设备。
7.7.7设备接地的高度一致,朝向应尽可能一致。
7.7.8集中接地的引上线应做一定的标识(红色倒三角),区别于主接地引上线。
7.7.9高压配电间、静止补偿装置、设备等门的绞链处应采用软铜线进行加强接地,保证接地的良好。
7.8接地标示
7.8.1全所同一类型接地体的黄绿接地漆的间隔宽度一致,顺序一致。
7.8.2黄绿色标间距宜为接地体宽度的1.5倍。
7.8.3明敷的接地在长度很长时不宜全部进行接地标识,对垂直段离地面1.5米范围内采用黄绿漆标识。
7.9其他
7.9.1站内所有爬梯应与主接地网可靠连接。
8. 工序交接及成品保护
8.1密切关注建筑专业进度,掌握好接地施工介入时间。
8.2施工时不得损坏土建所施工的墙面、地面及顶棚,保护好门窗、墙面的干净与完整。
8.3不得在土建已施工完成的墙上乱画,不用脏手套触摸墙面,保持电气盘、柜洁净,严禁油垢、尘土污染。
9. 危险点分析及安全控制措施
9.1进入施工现场的电气作业人员应掌握《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的有关规定及《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施工危险点辨识及预控措施》有关内容,并且考试合格后方可参加工作;工作前必须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并进行具体分工,使工作人员充分明确各自的工作范围和责任。施工中遇到问题要及时汇报,杜绝违反规程强行施工、野蛮施工。
9.2进入施工现场的作业人员必须戴好安全帽;严禁酒后、带病作业;施工现场严禁吸烟。
9.3现场施工和检查人员必须进行技术交底,未经交底人员不准进入现场。
9.4施工电源的布置应合理,所配置的开关应有漏电保护装置。所有电动工具应可靠接地,收工时应切断电源。
9.5进行高空作业时,施工人员必须系好安全带,不准抛掷施工用料、施工工具,不准上下同时施工,并有防滑、防高处坠落措施。
9.6主要危险点预控措施
10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
10.1文明施工 10.1.1施工现场所用的临时电源布置应得当,电线不应在地上乱拉、乱放;电动工具使用完毕应及时切断电源,清理保管好电线及工具。
10.1.2施工现场要有专人监护,必要时可设围栏,防止他人进入危险区域。 10.2环境保护
10.2.1保持施工场地的环境卫生,产生的杂物应及时清理干净。
10.2.2施工中消耗性材料废弃物,必须回收,严禁随意丢弃。
11. 强制性条文及质量通病防治技术措施
有关强制性条文及有关质量通病防治技术措施均在本作业指导书中予以体现。
12、质量验收签证、记录项目
12.1室外接地装置隐蔽前检查隐蔽签证;
12.2避雷针及接地引下线检查隐蔽签证;
12.3接地电阻测量验收签证。
镀铜接地安装指导书
目 录
1. 适用范围 ................................................... 2
2. 编制依据 ................................................... 2
3. 工程概况及主要工程量 ....................................... 3
4. 技术要求 ................................................... 3
5. 作业流程图 ................................................. 4
6. 施工准备及作业条件 ......................................... 4
7. 作业方法和工艺质量标准 ..................................... 5
8. 工序交接及成品保护 ......................................... 8
9. 危险点分析及安全控制措施 ................................... 9
10. 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 ....................................... 9
11. 强制性条文及质量通病防治技术措施.......................... 10
12. 质量验收签证、记录项目 .................................. 10
1. 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变电站生产综合楼镀锌扁钢接地线、裸铜绞线、镀铜绞线施工。其中根据设计提供的土壤测试报告,土壤具有很强腐蚀性,地下金属结构将受到强烈的腐蚀。为了防止接地装置的腐蚀,采用镀铜材料接地能够有效地防止接地材料腐蚀的发生。
2. 编制依据
2.1《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2006)》
2.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J50168-2006)》
2.3《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质量检验及验评规范DL/T 5161.1~5161.17-2002》
2.5《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要求及技术措施》(基建质量
[2010]19号)
2.6《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及评定规程》DL/T 5210.1-2005
2.7《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
2.8《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质量检验及评定规程》DL/T5161.17—2002;
2.9《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工艺标准库》2012版
2.20《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变电站部分)》国家电网科〔2011〕1738号
2.11《国家电网公司施工项目部标准化管理手册》2014版
2.12《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识别、评估及预控措施管理办法》国网(基建/3)176-2014
2.13《江苏省电力公司关于印发《江苏省电力公司35~110千伏电网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 苏电办〔2013〕2143号
2.14《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优质工程评定管理办法》国网(基建/3)182-2014
2.15《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标准工艺管理办法》国网(基建/3)186-2014
2.16《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电力工程部分2011版
2.17《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2013版
2.18《牺牲阳极电化学性能试验方法》(GB/T17848—1999)
2.19《电力工程地下金属构筑物防腐技术导则》(DL/T5394-2007)
3. 工程概况及主要工程量
3.1工程概况
110千伏变电站工程由北京乾华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主接地网采用以水平接地为主以垂直接地为辅。
3.2工程量
4. 技术要求
接地电阻:接地主网电阻小于0.5Ω,集中接地装置电阻10Ω。
5. 作业流程图
图4-1 施工流程图
6. 施工准备及作业条件
6.1施工准备
6.1.1技术准备:熟悉施工图纸和设计对接地网施工技术要求,熟悉接地网施工规范。
6.1.2材料准备:根据设计规格和型号,结合工程用量进行接地网用150mm ²镀铜钢绞线、185mm ²镀铜钢绞线、Φ14.2镀铜接地棒等材料准备;对到达现场材料的规格、质量、外观等进行必要的检查,同时必须具有出厂质保资料、合格证、试验报告等;焊接用的放热焊接,材料有焊药、磨具等辅助材料具有出厂合格证。
6.1.3人员组织:技术人员、焊工等技能人员、安全质量负责人。
6.1.4机具准备:切割机、接地沟开挖用机械设备或工具等。
7. 作业方法和工艺质量标准
7.1接地沟开挖
7.1.1根据主接地网的设计图纸对主接地网敷设位置、网格大小进行放线。
7.1.2按照设计要求或规范要求的接地深度进行接地沟开挖,深度按照设计或规范要求的最高标准为准,且留有一定的余度。
7.1.2接地沟宜按场地或分区域进行开挖,以便于记录完成情况,同时确保现场的文明施工。
7.2垂直接地体加工
7.2.1按照设计或规范的要求长度进行垂直接地体的加工。
7.2.2为了便于垂直接地体的安装,垂直接地体的结构应为一尖一平。
7.2.3为了避免垂直接地体安装时,上端敲击部位的损伤变形,宜在上端用小块铁板或扁钢短头加固。
7.3垂直接地体的安装
7.3.1按照设计图纸的位置、形式安装垂直接地体。
7.3.2垂直接地体上端的埋入深度必须满足设计或规范的要求。
7.4主接地网敷设
7.4.1接地体埋设深度应符合设计规定,当设计无规定时,不宜小于0.6 米。人工接地网的外缘应闭合,外缘各角应做成圆弧形,圆弧的半径不宜小于均压带间距的一半(3米);接地网内应敷设水平均压带,按等间距或不等间距布置;35KV
及以上变电站接地网边缘经常有人出入的走道处,应铺设碎石、沥青路面或在地下装设2条与接地网相连的均压带;穿过墙、地面、楼板等处应有足够坚固的机械保护措施;接地干线应在不同的两点及以上与接地网相连接;自然接地体应在不同的两点及以上与接地干线或接地网相连接。
7.4.2不得用金属体直接敲打扁钢进行调直,以免造成扁钢表面损伤、锈蚀。扁钢弯曲时,应采用机械冷弯,避免热弯损坏锌层。
7.4.3主接地网的连接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一般采用焊接(钢材采用电焊,铜排采用热熔焊),焊接必须牢固、无虚焊, 焊接位置(焊缝100mm 范围内)及锌层破损处应防腐。
7.4.3钢接地体的搭接应使用搭接焊,搭接长度和焊接方式应该符合以下规定:
1) 扁钢-扁钢:扁钢为其宽度的2 倍(且至少3 个棱边焊接);
2) 圆钢-圆钢:圆钢为其直径的6 倍(接触部位两边焊接);
3) 扁钢-圆钢:搭接长度为圆钢直径的6 倍(接触部位两边焊接);
4)扁钢与钢管、扁钢与角钢焊接时,为了连接可靠,除应在其接触部位两侧进行焊接外,并应焊以由钢带弯成的弧形(或直角形)卡子或直接由钢带本身弯成弧形(或直角形)与钢管(或角钢)焊接。
在“十”字搭接处,应采取弥补搭接面不足的措施以满足上述要求。
7.4.3' 裸铜绞线与铜排及镀铜材料接地的焊接采用热熔焊方法,热熔焊具体要求:
1) 对应焊接点的模具规格必须正确并完好,被连接的导体必须完全包在接头里,焊接点导体和焊接模具必须清洁,热剂焊(放热焊接)接头的表面应平滑,尤其是重复使用的模具焊渣必须清理干净并保证模具完好。
2) 大接头焊接应预热模具,模具内热熔剂填充密实,点火过程安全防护可靠。
3) 接头内导体应熔透,保证连接部位的金属完全熔化,连接牢固,保证有足够的导电截面。
4) 铜焊接头表面光滑、无气泡,应用钢丝刷清除焊渣并涂刷防腐清漆。 其他施工要求应参照铜绞线热熔焊接材料供应商要求实施。
7.4.4户内接地装置安装
1)户内接地体宜采用热镀锌扁钢,宜明敷。
2)接地线的安装位置应合理,便于检查,无妨碍设备检修和运行巡视,接地线的安装应美观,防止因加工方式不当造成接地线截面减小、强度减弱、容易生锈。
3)支持件间的距离,在水平直线部分应为0.5~1.5m ,垂直部分应为1.5~3m ,转弯部分宜为0.3~0.5m 。
4)接地线应水平或垂直敷设,亦可与建筑物倾斜结构平行敷设,在直线段上,不应有高低起伏及弯曲等现象。
5)接地线沿建筑物墙壁水平敷设时,离地面距离宜为250~300mm ,接地线与建筑物墙壁间的间隙宜为10~15mm 。
6)在接地线跨越建筑物伸缩缝、沉降缝时,应设置补偿器,补偿器可用接地线本身弯成弧状代替。
7)导体的全长度或区间段及每个连接部位附近的表面,应涂以15~100mm 宽度相等的绿色、黄色相间的条纹标识,当使用胶带时,应使用双色胶带。
8)在接地线引向建筑物的入口处和在检修用临时接地点处,均应刷白色底漆并标以黑色标识,其代号为“〨”,同一接地体不应出现两种不同的标识。
7.5主接地网防腐
7.5.1镀铜绞线材质的主接地网,施工过程中通常采用环氧富锌漆或水柏油防腐。具体要求如下:
1)焊接结束后,应去处焊接部位残留的焊药、表面除锈等处理。
2)镀铜材料在铜层破坏处也应进行防腐处理。
3)钢材的切断面必须进行防腐处理。
7.6隐蔽工程验收及接地沟土回填
7.6.1接地网的某一区域施工结束后,应及时进行回填土工作。在接地沟回填土前必须经过监理人员的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回填工作。同时做工作完成情况的记录和隐蔽工程的记录签证。
7.6.2回填土内不得夹有石块和建筑垃圾,外取的土壤不得有腐蚀性,回填土应分层夯实。
7.7设备接地安装
7.7.1引上接地体与设备连接应采用镀锌螺栓搭接,搭接面要求紧密,不得留有缝隙。螺栓连接时应设防松螺帽或防松垫片,螺栓连接处的接触面应按现行国家
标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母线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J149规定处理,不同材料接地体间的连接应进行处理。
7.7.2设备接地测量、预制应能使引上接地体横平竖直、工艺美观。
7.7.3敷设在设备支柱上的扁钢应紧贴设备支柱,否则应采取加装不锈钢紧固带等措施使其贴合紧密。
7.7.4户外接地线采用多股软铜线连接时应压专用线鼻子,并加装热缩套,铜与其他材质导体连接时接触面应搪锡,防止氧化腐蚀。
7.7.5要求两点接地的设备,两根引上接地体应与不同网格的接地网或接地干线相连。
7.7.6每个电气设备的接地应以单独的接地体与接地网相连,不得在一个接地引上线上串接几个电气设备。
7.7.7设备接地的高度一致,朝向应尽可能一致。
7.7.8集中接地的引上线应做一定的标识(红色倒三角),区别于主接地引上线。
7.7.9高压配电间、静止补偿装置、设备等门的绞链处应采用软铜线进行加强接地,保证接地的良好。
7.8接地标示
7.8.1全所同一类型接地体的黄绿接地漆的间隔宽度一致,顺序一致。
7.8.2黄绿色标间距宜为接地体宽度的1.5倍。
7.8.3明敷的接地在长度很长时不宜全部进行接地标识,对垂直段离地面1.5米范围内采用黄绿漆标识。
7.9其他
7.9.1站内所有爬梯应与主接地网可靠连接。
8. 工序交接及成品保护
8.1密切关注建筑专业进度,掌握好接地施工介入时间。
8.2施工时不得损坏土建所施工的墙面、地面及顶棚,保护好门窗、墙面的干净与完整。
8.3不得在土建已施工完成的墙上乱画,不用脏手套触摸墙面,保持电气盘、柜洁净,严禁油垢、尘土污染。
9. 危险点分析及安全控制措施
9.1进入施工现场的电气作业人员应掌握《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的有关规定及《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施工危险点辨识及预控措施》有关内容,并且考试合格后方可参加工作;工作前必须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并进行具体分工,使工作人员充分明确各自的工作范围和责任。施工中遇到问题要及时汇报,杜绝违反规程强行施工、野蛮施工。
9.2进入施工现场的作业人员必须戴好安全帽;严禁酒后、带病作业;施工现场严禁吸烟。
9.3现场施工和检查人员必须进行技术交底,未经交底人员不准进入现场。
9.4施工电源的布置应合理,所配置的开关应有漏电保护装置。所有电动工具应可靠接地,收工时应切断电源。
9.5进行高空作业时,施工人员必须系好安全带,不准抛掷施工用料、施工工具,不准上下同时施工,并有防滑、防高处坠落措施。
9.6主要危险点预控措施
10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
10.1文明施工 10.1.1施工现场所用的临时电源布置应得当,电线不应在地上乱拉、乱放;电动工具使用完毕应及时切断电源,清理保管好电线及工具。
10.1.2施工现场要有专人监护,必要时可设围栏,防止他人进入危险区域。 10.2环境保护
10.2.1保持施工场地的环境卫生,产生的杂物应及时清理干净。
10.2.2施工中消耗性材料废弃物,必须回收,严禁随意丢弃。
11. 强制性条文及质量通病防治技术措施
有关强制性条文及有关质量通病防治技术措施均在本作业指导书中予以体现。
12、质量验收签证、记录项目
12.1室外接地装置隐蔽前检查隐蔽签证;
12.2避雷针及接地引下线检查隐蔽签证;
12.3接地电阻测量验收签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