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的精神故乡

尤 今

每回在报上读及某某或某某“衣锦还乡”,心里总有无限感动。照片里,村民夹道欢迎,“衣锦还乡”的那个人,灿烂的笑意由心坎深处一直、一直泛滥到眉眼鼻唇处,一张脸,亮得像阳光。

离乡的这个人,在外面经过多年奋苦的挣扎、磨练、跌倒,流血、流泪,之后,苦尽甘来,崭露头角,在政治界、艺术界或其他领域绽放光芒,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尽管处处都是喝彩声,可是,他内心深处最渴望得到的,还是乡人的掌声,因为呵,乡情,从广义上来看,实际上就是另一种“血脉”,也是另一种形式的“胎记”,是和我们的一生紧紧密密地相连的,也是我们至死也无法摆脱的!

“衣锦还乡”,按照字典的解释是:“古时指做官以后,穿了锦绣的衣服,回到故乡向亲友夸耀,也说‘衣锦荣归’”。

近读台湾著名作家席慕蓉新著《宁静的巨大》,在“对照集”一文里,她引用了她的老师齐邦媛的话,对“衣锦还乡”这句话作了深一层的解释:

“故乡可以是一片土地,但更应该是那一群人,那些在你年少时爱过你,对你有所期许的人。锦衣,是穿给这些人看的,是你要向他们说,你不曾辜负这些期许。锦衣不是炫耀,而是真诚的展示。还乡,是为了重新面对他们,向他们证明,你已经努力去达成他们为你所设定的目标,实现了他们在你年少时就为你绘出的美梦。”

是的,“衣锦还乡”实际上就是“努力的明证”,是具体的“成绩单”,然而,齐邦媛老师真正震撼我的,是她为“衣锦还乡”一词所赋予的新意。

齐邦媛老师表示:她在几十年前教过的学生,多年后千里寻访而来,为的就是要在老师面前又谦卑又骄傲地展示那一袭锦衣,这其实也是一种还乡,在精神上,老师就是他们青春时期的还乡。这几十年时间所构筑而成的讯息上的空白,在此刻,却恰恰是一种富足。

上述这一番话,我一遍又一遍地读着,一回又一回地咀嚼,一次又一次地感动。

啊,老师就是学生精神上的故乡。

一点儿也没错呵!

老师与学生之间,也有着像“胎记”般的关系,“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嘛!

在求学时,如果他是个循规蹈矩的学生,那么,他对某种学科狂热的兴趣,也许就发轫于曾经对他循循善诱的老师;而他终生努力不辍的推动力,或者就源于老师对他无时或辍的鼓励。在他寒窗苦读的日子里、在他埋头奋斗的年月里,老师,始终是他心里长亮的一盏灯。

在学校里,倘若他曾经是个惹是生非的学生呢,那么,老师醍醐灌顶的话,或许就是他大彻大悟的当头棒喝;老师锲而不舍的关心,也许就是浪子回头的主要因素。在他痛改前非的艰辛过程里、在他脱胎换骨的奋斗岁月中,老师,始终是他心里的万灵药。他们都在等待“衣锦还乡”的日子早点到来;他们也都在期盼能够“在老师面前又谦卑又骄傲地展示那一袭锦衣”。

那一袭“锦衣”,是以“感恩”的丝线织成的。

“老师,就是学生精神上的故乡。”

愿以这一句掷地有声的话与所有已执教鞭或有志成为“孺子牛”的朋友共勉。(摘自《联合早报》2008年10月15日)

尤 今

每回在报上读及某某或某某“衣锦还乡”,心里总有无限感动。照片里,村民夹道欢迎,“衣锦还乡”的那个人,灿烂的笑意由心坎深处一直、一直泛滥到眉眼鼻唇处,一张脸,亮得像阳光。

离乡的这个人,在外面经过多年奋苦的挣扎、磨练、跌倒,流血、流泪,之后,苦尽甘来,崭露头角,在政治界、艺术界或其他领域绽放光芒,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尽管处处都是喝彩声,可是,他内心深处最渴望得到的,还是乡人的掌声,因为呵,乡情,从广义上来看,实际上就是另一种“血脉”,也是另一种形式的“胎记”,是和我们的一生紧紧密密地相连的,也是我们至死也无法摆脱的!

“衣锦还乡”,按照字典的解释是:“古时指做官以后,穿了锦绣的衣服,回到故乡向亲友夸耀,也说‘衣锦荣归’”。

近读台湾著名作家席慕蓉新著《宁静的巨大》,在“对照集”一文里,她引用了她的老师齐邦媛的话,对“衣锦还乡”这句话作了深一层的解释:

“故乡可以是一片土地,但更应该是那一群人,那些在你年少时爱过你,对你有所期许的人。锦衣,是穿给这些人看的,是你要向他们说,你不曾辜负这些期许。锦衣不是炫耀,而是真诚的展示。还乡,是为了重新面对他们,向他们证明,你已经努力去达成他们为你所设定的目标,实现了他们在你年少时就为你绘出的美梦。”

是的,“衣锦还乡”实际上就是“努力的明证”,是具体的“成绩单”,然而,齐邦媛老师真正震撼我的,是她为“衣锦还乡”一词所赋予的新意。

齐邦媛老师表示:她在几十年前教过的学生,多年后千里寻访而来,为的就是要在老师面前又谦卑又骄傲地展示那一袭锦衣,这其实也是一种还乡,在精神上,老师就是他们青春时期的还乡。这几十年时间所构筑而成的讯息上的空白,在此刻,却恰恰是一种富足。

上述这一番话,我一遍又一遍地读着,一回又一回地咀嚼,一次又一次地感动。

啊,老师就是学生精神上的故乡。

一点儿也没错呵!

老师与学生之间,也有着像“胎记”般的关系,“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嘛!

在求学时,如果他是个循规蹈矩的学生,那么,他对某种学科狂热的兴趣,也许就发轫于曾经对他循循善诱的老师;而他终生努力不辍的推动力,或者就源于老师对他无时或辍的鼓励。在他寒窗苦读的日子里、在他埋头奋斗的年月里,老师,始终是他心里长亮的一盏灯。

在学校里,倘若他曾经是个惹是生非的学生呢,那么,老师醍醐灌顶的话,或许就是他大彻大悟的当头棒喝;老师锲而不舍的关心,也许就是浪子回头的主要因素。在他痛改前非的艰辛过程里、在他脱胎换骨的奋斗岁月中,老师,始终是他心里的万灵药。他们都在等待“衣锦还乡”的日子早点到来;他们也都在期盼能够“在老师面前又谦卑又骄傲地展示那一袭锦衣”。

那一袭“锦衣”,是以“感恩”的丝线织成的。

“老师,就是学生精神上的故乡。”

愿以这一句掷地有声的话与所有已执教鞭或有志成为“孺子牛”的朋友共勉。(摘自《联合早报》2008年10月15日)


相关文章

  • 故乡教案设计
  • <故乡>教案 主备 李 超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学习小说人物描写的方法: 2. 学习小说采用对比表现主题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具体的人物形象.今昔故乡的环境.和完整的故事情节的分析,使学生领悟造成辛亥革命后 ...查看


  • 故乡2(课堂实录)
  •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师:上课前先问同学们一个问题:大家喜欢不喜欢读小说呀? 生(齐):喜欢. 师:能告诉老师,你们是怎样读小说的吗? (学生纷纷举手) 生:每读完一篇小说,我都会不由自觉地回忆小说的故事情节,并把小说中有趣的故事讲给同学 ...查看


  • [今生今世的证据]
  • <今生今世的证据>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研习本文,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深刻体会作者的"今生今世的证据"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评点的方法阅读文本,与作者展开对话,培养独立阅读.独立思 ...查看


  • 山东省继续教育观课报告[故乡]
  • 小说阅读<故乡>观课报告 博山区石马镇中心学校李学忠 仔细观看学习了北师大附中刘帆老师的小说<故乡>的第三课时讲课,我收获颇丰,详述如下. 时鲜的语言运用有助于吸引学生的兴趣 刘帆老师很注意使用现在中学生生活中的时鲜 ...查看


  • 分析鲁迅小说[故乡]浓重的归乡情结
  • 墼 宣 No. 6 T I ME EDUCAT I ON , J une 分析鲁迅小说< 故 乡> 浓重 的归 乡情 结 高 敏 摘要: 鲁迅是 中国现代 文学 中首开 乡土小说风 气的作 家, 归 乡情结一直贯 穿在他 小说 ...查看


  • 9故乡教案鲁迅
  • 9故乡教案鲁迅 教学目的 1 通过小说人物的分析探讨主题. 2.把握文章对比的写法. 3.理解小说的细节描写. 4.把握小说中议论的作用. 重点难点 1.重点: (1)通过人物的分析探讨主题. (2)把握文章对比的写法. 2.难点: (1) ...查看


  • 在大熊猫的故乡
  • ●郎振忠 教时 第一教时 课业内容 16.在大熊猫的故乡 班级 目标 1.自学课文,学习生字和生字组成的词语.2.按课后练习2的小标题理清文章思路,并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课前准备 教具 图片.小黑板(流水涓涓.栖息.幽静.缕缕.踪迹.悠闲) ...查看


  • [故乡]教学的多种思路
  • <故乡>教学的多种思路 先看于漪老师的分析思路:少年闰土是怎样一个人?中年闰土又是怎样一个人?从他们的前后变化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①读有关部分.②少年闰土:生气勃勃,少年英雄.③中年闰土:自卑.衰老.迷信,像个木偶人.④反映怎 ...查看


  • [故乡]教学的多种思路_2918
  • <故乡>教学的多种思路 山东傅丽霞 小说是通过对人物.情节和环境的具体描写,以反映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怎样引导学生潜心 地理解课文呢?我们以鲁迅的<故乡>为例,来看一下于漪老师.钱梦龙老师和蔡澄清老师三位语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