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对于邮币卡领域存在二种声音,首先邮币卡电子盘必须要肯定,它激活了沉寂近20年的邮币卡实体市场,但是近期它的虚炒,又透支了未来可能20年的价值。所以成也萧何败萧何。什么是投资,什么是没有风险的投资?小编告诉你没有这样的投资。邮币卡在2015年左右有一批投资者和现货商获利颇丰,目前处在调整期具有一定风险。文章不代表本站任何观点,仅作为不同角度的行业思考。
如果一个价值不到一毛钱的东西,向你要价十元,你接单么?而且要你一次买入一千份,你要不要?可能绝大多数的人都会说:傻子才要。然而,我国的投资界,永远是傻子太多,骗子不够用。----上百万人正在进行这样的赔本生意!还有一大波币卡粉在赶来的路上!
往往,毫无市场价值的东西,被一批又一批的投资者追逐、竞买、争夺;厮杀过后,留下斑斑血泪。
继现货贵金属、现货原油之后,邮币卡逐渐成为各大交易场所的新宠。
北京某邮币卡交易场所,其2015年的成交量已突破526亿元人民币。
某州某邮币卡交易场所,其公开的会员数量已超过五万人。
某交易场所发行的邮币卡套票,一次发行五个交易商品,其单个商品的挂牌总量均在20万枚以上,最高达34.8万枚;其申购价格最低为4.6元。其中签分配方式采用商品申购总量的50%按持仓市值分配,另50%按申购资金分配,单个交易账户还设置中签上限。
数以万计的投资者,在网络上或电话营销中的“分析师”的连环圈套下,提交了身份证、银行卡后便稀里糊涂的到交易场所开设了交易账户,等待发售的那一刻。
喧闹过后,挂牌在电子盘中的商品可能曾经上涨过,但总体上价格一跌再跌,投资者们并未找到下一个接盘侠,“指导老师”从网上消失了,再也无法联系。
本想赚钱发大财,怎料本钱都捞不回?——当初你买的时候,为什么就没有想过,挂牌在电子盘里的那枚币卡,到底值不值5元呢?“物以稀为贵”是经济学中亘古不变的真理,为什么这么快就忘记了呢?一次发行量在上百万枚的币卡,其历史价值、艺术价值、收藏价值从何而来?网络上、电话那头的业务员吹得天花乱坠了,你却连看都没有看一眼就相信了,你说你傻不傻?交智商税了吧!
亏钱了咋办?法律上有救吗?
或曰:某一商品价值几何,是一个经济问题,并非法律问题。收藏品的价格,随行就市,愿买愿卖,全凭个人意志,与交易平台何干?你亏钱了,是你市场判断失误,不能怪政府。投资有风险,入行需谨慎哦!
确实是个难题。是啊,邮币卡交易里,交易场所库存足备,任何一张卡都能到仓库里找到一一对应编码的实物,因此交易场所谓之曰:现货挂牌。交易中无杠杆,只能买涨不可做空;平台只赚手续费等等,上述机制均与坐市商模式的贵金属或原油交易迥异。
那么,邮币卡电子盘交易合法吗?——当然不合法。(注:部分邮币卡平台还是有一定的创新之处,原文作者有一定的偏颇)
第一,邮币卡电子盘交易在价格上具有极大的欺诈性。投资者所中签时的商品,其申购价值就远远大于正常市场价值的千百倍,与该币卡相对应的实物,卖方仅仅支付了印刷成本。其次,交易市场无法保证价格机制来源的公开、公正和透明。国内多数交易场所采用某某安泰公司生产的邮币卡交易软件,该公司软件中存在后门已被央视等多家媒体曝光。一旦价格被操控,交易场所或其合作方利用虚拟资金注入电子盘进行搅局,制造市场繁荣的假象,真实投资者立马成为鱼肉。
第二,交易机制属于连续竞价或集合竞价机制,违反国务院禁令,损害了金融秩序。《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2〕37号明确指出: 不得采取集中交易方式进行交易。本意见所称的“集中交易方式”包括集合竞价、连续竞价、电子撮合、匿名交易、做市商等交易方式,但协议转让、依法进行的拍卖不在此列。2016年3月2日,中国证监会明确指出:一些文化类交易场所开展邮币卡交易,采用连续竞价等集中交易方式,是违反国发〔2011〕38号和国办发〔2012〕37号文件规定的。这些交易场所吸引大量自然人投资者参与,甚至通过恶意炒作、操纵市场等违规行为获取不正当收益,严重损害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一旦这些交易出现崩盘现象,可能导致投资者血本无归,风险很大。
针对该类型的交易骗局,个别省份的政府部门已明令禁止交易场所开展邮币卡电子盘交易。例如,贵州省商务厅在年初给新设立的交易中心的批复文件中,明确规定:“严禁从事黄金、原油、成品油、油币卡等国家法律法规不能经营的产品经营”。而一些省市的商务和金融主管部门却采取放任或纵容的态度,令数以万计的投资者上当受骗。
第三,该类型的交易破坏了真正的收藏市场,使得邮币卡市场演变为打着“互联网 ”旗号进行炒作的电子符号。
作者:王德怡律师(北京寻真律师事务所)
(来源:网络投稿 文章不代表本站任何观点,仅作为不同角度的行业思考)
编者:对于邮币卡领域存在二种声音,首先邮币卡电子盘必须要肯定,它激活了沉寂近20年的邮币卡实体市场,但是近期它的虚炒,又透支了未来可能20年的价值。所以成也萧何败萧何。什么是投资,什么是没有风险的投资?小编告诉你没有这样的投资。邮币卡在2015年左右有一批投资者和现货商获利颇丰,目前处在调整期具有一定风险。文章不代表本站任何观点,仅作为不同角度的行业思考。
如果一个价值不到一毛钱的东西,向你要价十元,你接单么?而且要你一次买入一千份,你要不要?可能绝大多数的人都会说:傻子才要。然而,我国的投资界,永远是傻子太多,骗子不够用。----上百万人正在进行这样的赔本生意!还有一大波币卡粉在赶来的路上!
往往,毫无市场价值的东西,被一批又一批的投资者追逐、竞买、争夺;厮杀过后,留下斑斑血泪。
继现货贵金属、现货原油之后,邮币卡逐渐成为各大交易场所的新宠。
北京某邮币卡交易场所,其2015年的成交量已突破526亿元人民币。
某州某邮币卡交易场所,其公开的会员数量已超过五万人。
某交易场所发行的邮币卡套票,一次发行五个交易商品,其单个商品的挂牌总量均在20万枚以上,最高达34.8万枚;其申购价格最低为4.6元。其中签分配方式采用商品申购总量的50%按持仓市值分配,另50%按申购资金分配,单个交易账户还设置中签上限。
数以万计的投资者,在网络上或电话营销中的“分析师”的连环圈套下,提交了身份证、银行卡后便稀里糊涂的到交易场所开设了交易账户,等待发售的那一刻。
喧闹过后,挂牌在电子盘中的商品可能曾经上涨过,但总体上价格一跌再跌,投资者们并未找到下一个接盘侠,“指导老师”从网上消失了,再也无法联系。
本想赚钱发大财,怎料本钱都捞不回?——当初你买的时候,为什么就没有想过,挂牌在电子盘里的那枚币卡,到底值不值5元呢?“物以稀为贵”是经济学中亘古不变的真理,为什么这么快就忘记了呢?一次发行量在上百万枚的币卡,其历史价值、艺术价值、收藏价值从何而来?网络上、电话那头的业务员吹得天花乱坠了,你却连看都没有看一眼就相信了,你说你傻不傻?交智商税了吧!
亏钱了咋办?法律上有救吗?
或曰:某一商品价值几何,是一个经济问题,并非法律问题。收藏品的价格,随行就市,愿买愿卖,全凭个人意志,与交易平台何干?你亏钱了,是你市场判断失误,不能怪政府。投资有风险,入行需谨慎哦!
确实是个难题。是啊,邮币卡交易里,交易场所库存足备,任何一张卡都能到仓库里找到一一对应编码的实物,因此交易场所谓之曰:现货挂牌。交易中无杠杆,只能买涨不可做空;平台只赚手续费等等,上述机制均与坐市商模式的贵金属或原油交易迥异。
那么,邮币卡电子盘交易合法吗?——当然不合法。(注:部分邮币卡平台还是有一定的创新之处,原文作者有一定的偏颇)
第一,邮币卡电子盘交易在价格上具有极大的欺诈性。投资者所中签时的商品,其申购价值就远远大于正常市场价值的千百倍,与该币卡相对应的实物,卖方仅仅支付了印刷成本。其次,交易市场无法保证价格机制来源的公开、公正和透明。国内多数交易场所采用某某安泰公司生产的邮币卡交易软件,该公司软件中存在后门已被央视等多家媒体曝光。一旦价格被操控,交易场所或其合作方利用虚拟资金注入电子盘进行搅局,制造市场繁荣的假象,真实投资者立马成为鱼肉。
第二,交易机制属于连续竞价或集合竞价机制,违反国务院禁令,损害了金融秩序。《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2〕37号明确指出: 不得采取集中交易方式进行交易。本意见所称的“集中交易方式”包括集合竞价、连续竞价、电子撮合、匿名交易、做市商等交易方式,但协议转让、依法进行的拍卖不在此列。2016年3月2日,中国证监会明确指出:一些文化类交易场所开展邮币卡交易,采用连续竞价等集中交易方式,是违反国发〔2011〕38号和国办发〔2012〕37号文件规定的。这些交易场所吸引大量自然人投资者参与,甚至通过恶意炒作、操纵市场等违规行为获取不正当收益,严重损害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一旦这些交易出现崩盘现象,可能导致投资者血本无归,风险很大。
针对该类型的交易骗局,个别省份的政府部门已明令禁止交易场所开展邮币卡电子盘交易。例如,贵州省商务厅在年初给新设立的交易中心的批复文件中,明确规定:“严禁从事黄金、原油、成品油、油币卡等国家法律法规不能经营的产品经营”。而一些省市的商务和金融主管部门却采取放任或纵容的态度,令数以万计的投资者上当受骗。
第三,该类型的交易破坏了真正的收藏市场,使得邮币卡市场演变为打着“互联网 ”旗号进行炒作的电子符号。
作者:王德怡律师(北京寻真律师事务所)
(来源:网络投稿 文章不代表本站任何观点,仅作为不同角度的行业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