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

第一章 走进物理世界

一、知识结构图

走进物理世界

测量工具:刻度尺 国际单位:米(m ) 其它单位:千米(k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μm )、纳米(nm ) 刻度尺的使用规则:“选、看、放、读、记”

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的差异,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长度的特殊测量:累积法、以直代曲法、重叠法、滚轮法、辅助工具法等

测量工具:钟表 国际单位:秒(s ) 其它单位:时(h )、分(min )、毫秒(ms )、微秒(μs )、纳秒(ns ) 秒(停)表的使用规则:“小圈”对应分钟,“大圈”对应秒钟

科学探究过程: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

长度测量

时间测量

科学探究

二、知识点

1.1希望你喜欢物理

1

2与实验,也离不开理性思考。

1.2测量长度和时间

3

4国间的科技、文化交流,国际上规定了一套统一的单位,叫做国际单位制,简称SI 。 5、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符号是。长度的其它单位还有:千米(km )、分米(dm )、厘米

7 8、(常见的有:米尺、毫米刻度尺、三角板、皮尺、卷尺等,精密的有: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

9、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的基本方法有: (1)“选”——根据测量实际,选择合适量程和分度值的刻度尺(量程决定了一次测量能测的长度,分度值决定了测量的精确程度,分度值越小,精确度越高) (2)“看”——看清刻度尺的“零刻度”、“量程”和“分度值” (3)“放”——刻度尺要紧贴被测长度且与被测长度平齐,零刻度线对准被测长度的起点,零刻度线磨损

的,要用某一整数刻度线对准起点 (4)“读”——视线要正对刻度线(视线与刻度尺垂直),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刚好到整数刻度线的,估读部分用“0”代替(称为零估读) (5)“记”——记录测量结果时,既要记录准确值,又要记录估计值,还要注明单位。(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10、例如:刻度尺的量程是:,分度值是:。

铅笔的长度是:5.25cm (5.23~5.27cm都行),其中准确值是:5.2cm ,估计值是:0.05cm (正常估读) 物体的长度是:3.80cm ,其中准确值是:3.8cm ,估计值是:0.00cm (零估读)

11的减小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其它方法还有:采用精密的测量工具,采用科学合理的测量方法等。 12、求平均值时,,再将剩下的数据求平均值,无论是否除得尽,平均值的小数点位数都应该与原始数据的小数点位数相同,且采用四舍五入法进行保留。

13、在国际单位制中,符号是。时间的其它单位还有:时(h )、分(min )、毫秒(ms )、微秒(μs )、纳秒(ns )。这些单位与秒的换算关系是:

14、时间单位从大到小排序以及相邻两个单位的进率为:

15、测量时间的工具有:钟表和秒表(也叫停表)。秒表的小表盘一般对应分(min ),大表盘一般对应秒(s ),读取时间时不用估读。以下停表的读数分别是:10s ;250s (或4min10s );126s (或2min6s )

1.3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应用

16 (1)累积法举例1:测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

步骤:将课本中同样的纸压紧(封面和封底除外),用毫米刻度尺测出总的厚度为L ,再数出纸的张数为n 张,则一张纸的厚度为

L

。 n

累积法举例2:测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

用秒表测出1min 内脉搏跳动的次数为n 次,则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为

60

n

s 。

累积法举例3:测细铜丝的直径

步骤:将细铜丝紧密排绕在圆铅笔上,用刻度尺测出线圈的总长度为L ,数出线圈的圈数为n ,则细铜丝的直径为

L 。 n

(2)以直代曲法举例:测量一段曲线的长度

步骤:将圆规张开,用刻度尺测量圆规两脚间的距离为L ,再用圆规在曲线上进行度量并记数,记下次数为n ,则曲线的长度为nL 。

(3)滚轮法举例:测量一段曲线的长度

步骤:用一枚壹分硬币沿曲线滚动,记下滚动的圈数为n ,用刻度尺测量硬币滚动一周的长为L ,则曲线的长度为nL 。

(4)重叠法举例:测量地图上一段曲线的长度

步骤:将一段没有弹性的棉线与地图上的曲线重合,用笔在起点和终点作记号,拉直棉线,用刻度尺测出起点与终点间的距离为L ,则地图上曲线的长度就是L 。

(5)辅助工具法举例:测硬币的直径

步骤:用两块直角三角板和一把直尺夹住硬币,如右图所示,则两块直角三角板所夹的长度为硬币的直径。图中硬币的直径为2.50cm 。

以下也属于辅助工具法的正确测法:

171ml=1cm3,1L (升)=1000ml(毫升)。观察量筒中的液面时,视线要与液面的底部相平,测固体的体积时,可以采用“排水法”测体积,如图小石头的体积为:V 石=V2-V 1=30ml-20ml=10ml=10cm3

1.4尝试科学探究

18、科学探究的七个环节是:①提出问题;②猜想与假设;③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④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⑤分析与论证;⑥评估;⑦交流与合作

19、进行探究实验常用的研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20长,摆得越慢;摆线越短,摆动一次的时间越短,摆得越快。

三、重要公式——无 四、重要实验——无 五、难点

1、只要是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就一定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钟表读数时,不用估读,采用就近读数的方法。

3、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时,要采用四舍五入法,使小数点的位数相同。

六、应用

1、用皮卷尺测长度时,如果用力拉皮卷尺,测量出来的结果将偏小,如果皮尺没有拉直,测量出来的结果将偏大。

2、由于热胀冷缩,温度高时测量结果偏小,温度低时测量结果偏大。 3、读数时如果视线发生倾斜,也会造成测量结果偏大或偏小。

4、用排水法测固体体积时,如果先读总体积,再取出固体后读水的体积,则计算出的固体体积偏大,因为固体上沾有水。

第一章 走进物理世界

一、知识结构图

走进物理世界

测量工具:刻度尺 国际单位:米(m ) 其它单位:千米(k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μm )、纳米(nm ) 刻度尺的使用规则:“选、看、放、读、记”

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的差异,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长度的特殊测量:累积法、以直代曲法、重叠法、滚轮法、辅助工具法等

测量工具:钟表 国际单位:秒(s ) 其它单位:时(h )、分(min )、毫秒(ms )、微秒(μs )、纳秒(ns ) 秒(停)表的使用规则:“小圈”对应分钟,“大圈”对应秒钟

科学探究过程: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

长度测量

时间测量

科学探究

二、知识点

1.1希望你喜欢物理

1

2与实验,也离不开理性思考。

1.2测量长度和时间

3

4国间的科技、文化交流,国际上规定了一套统一的单位,叫做国际单位制,简称SI 。 5、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符号是。长度的其它单位还有:千米(km )、分米(dm )、厘米

7 8、(常见的有:米尺、毫米刻度尺、三角板、皮尺、卷尺等,精密的有: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

9、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的基本方法有: (1)“选”——根据测量实际,选择合适量程和分度值的刻度尺(量程决定了一次测量能测的长度,分度值决定了测量的精确程度,分度值越小,精确度越高) (2)“看”——看清刻度尺的“零刻度”、“量程”和“分度值” (3)“放”——刻度尺要紧贴被测长度且与被测长度平齐,零刻度线对准被测长度的起点,零刻度线磨损

的,要用某一整数刻度线对准起点 (4)“读”——视线要正对刻度线(视线与刻度尺垂直),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刚好到整数刻度线的,估读部分用“0”代替(称为零估读) (5)“记”——记录测量结果时,既要记录准确值,又要记录估计值,还要注明单位。(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10、例如:刻度尺的量程是:,分度值是:。

铅笔的长度是:5.25cm (5.23~5.27cm都行),其中准确值是:5.2cm ,估计值是:0.05cm (正常估读) 物体的长度是:3.80cm ,其中准确值是:3.8cm ,估计值是:0.00cm (零估读)

11的减小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其它方法还有:采用精密的测量工具,采用科学合理的测量方法等。 12、求平均值时,,再将剩下的数据求平均值,无论是否除得尽,平均值的小数点位数都应该与原始数据的小数点位数相同,且采用四舍五入法进行保留。

13、在国际单位制中,符号是。时间的其它单位还有:时(h )、分(min )、毫秒(ms )、微秒(μs )、纳秒(ns )。这些单位与秒的换算关系是:

14、时间单位从大到小排序以及相邻两个单位的进率为:

15、测量时间的工具有:钟表和秒表(也叫停表)。秒表的小表盘一般对应分(min ),大表盘一般对应秒(s ),读取时间时不用估读。以下停表的读数分别是:10s ;250s (或4min10s );126s (或2min6s )

1.3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应用

16 (1)累积法举例1:测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

步骤:将课本中同样的纸压紧(封面和封底除外),用毫米刻度尺测出总的厚度为L ,再数出纸的张数为n 张,则一张纸的厚度为

L

。 n

累积法举例2:测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

用秒表测出1min 内脉搏跳动的次数为n 次,则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为

60

n

s 。

累积法举例3:测细铜丝的直径

步骤:将细铜丝紧密排绕在圆铅笔上,用刻度尺测出线圈的总长度为L ,数出线圈的圈数为n ,则细铜丝的直径为

L 。 n

(2)以直代曲法举例:测量一段曲线的长度

步骤:将圆规张开,用刻度尺测量圆规两脚间的距离为L ,再用圆规在曲线上进行度量并记数,记下次数为n ,则曲线的长度为nL 。

(3)滚轮法举例:测量一段曲线的长度

步骤:用一枚壹分硬币沿曲线滚动,记下滚动的圈数为n ,用刻度尺测量硬币滚动一周的长为L ,则曲线的长度为nL 。

(4)重叠法举例:测量地图上一段曲线的长度

步骤:将一段没有弹性的棉线与地图上的曲线重合,用笔在起点和终点作记号,拉直棉线,用刻度尺测出起点与终点间的距离为L ,则地图上曲线的长度就是L 。

(5)辅助工具法举例:测硬币的直径

步骤:用两块直角三角板和一把直尺夹住硬币,如右图所示,则两块直角三角板所夹的长度为硬币的直径。图中硬币的直径为2.50cm 。

以下也属于辅助工具法的正确测法:

171ml=1cm3,1L (升)=1000ml(毫升)。观察量筒中的液面时,视线要与液面的底部相平,测固体的体积时,可以采用“排水法”测体积,如图小石头的体积为:V 石=V2-V 1=30ml-20ml=10ml=10cm3

1.4尝试科学探究

18、科学探究的七个环节是:①提出问题;②猜想与假设;③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④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⑤分析与论证;⑥评估;⑦交流与合作

19、进行探究实验常用的研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20长,摆得越慢;摆线越短,摆动一次的时间越短,摆得越快。

三、重要公式——无 四、重要实验——无 五、难点

1、只要是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就一定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钟表读数时,不用估读,采用就近读数的方法。

3、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时,要采用四舍五入法,使小数点的位数相同。

六、应用

1、用皮卷尺测长度时,如果用力拉皮卷尺,测量出来的结果将偏小,如果皮尺没有拉直,测量出来的结果将偏大。

2、由于热胀冷缩,温度高时测量结果偏小,温度低时测量结果偏大。 3、读数时如果视线发生倾斜,也会造成测量结果偏大或偏小。

4、用排水法测固体体积时,如果先读总体积,再取出固体后读水的体积,则计算出的固体体积偏大,因为固体上沾有水。


相关文章

  • 第一二章[走进物理世界]课堂练习
  • 1.4 尝试科学探究 1. 科学探究的过程是由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与收 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 集数据 . 分析与论证 .评估与交流七个要素组成,其中 交流 是贯穿整个过程 1.1希望你喜爱物 ...查看


  •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十章第一节 走进微观教案
  • 第一节 走进微观 教学目标: 1. 能简单的说明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2. 了解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并认识到这种探索将不断深入. 3. 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数量 ...查看


  • 走进分子世界教学案例1
  • "走进分子世界"教学案例 泰兴市大生初级中学 蒋勇 [设计思路] 分子仅凭肉眼看不见.摸不着,学生感到陌生和抽象.物质的微观性质可以通过宏观现象反映出来.本节课按照科学家研究物质的过程与方法来展开教学内容,即:根据观察到 ...查看


  • 走进物理世界_
  • 第一章 走进物理世界 测试题 姓名 一:填空.选择题 1是不能绝对消除的,常用减小误差的方法是 . 2.长度的基本单位是. 3.停表是用来计时的工具,若停表的示数如图2所示,则该停表所示的时间为_____min _____s. 若停表的示数 ...查看


  • 八年级上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复习学案(有答案)
  • <走进物理世界>复习课教学案(1课时) 一.教学目标--我知道 1.了解一些有趣的物理现象,认识物理学是研究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科学. 2.能通过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会选用适当的工具和方法测量长度:会用量 筒或量杯 ...查看


  •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人教版化学)
  • 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温故知新] 1.化学不仅使人类认识了自然界已经存在的物质及其变化,还根据需要制得了对人类生存具有 实用价值的产品.请用你已有的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下列各种物质中,属于自然界天然存在的是 (填序号,下 ...查看


  • 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测试题
  •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测试题(人教版) 一.选择题 1. (07济宁)下列成语所描述的变化与对该变化的判断,不符合的是 ... A. 沙里淘金----------------物理变化 B. 滴水穿石----------------物理变 ...查看


  •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1
  •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一.核心考点 化学的概念.实验室必备知识 二.解题能力大突破 三.应试必备知识精解 考点一 化学的概念 (一) 1 2.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在化学 变化中分子会破裂, ...查看


  • 教科版初中物理目录
  • 八年级上 第一章 走进实验室 第1节 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 第2节 测量: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 第3节 降落伞比赛 第二章 运动与能量 第1节 认识运动 第2节 运动的描述 第3节 运动的速度 第4节 能量 第三章 声 第1节 什么是声音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