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览诗名词解释_名词解释大全

《御览诗》:唐人选唐诗类书。唐宪宗李纯爱好诗歌,元和年间命翰林学士守中书舍人令狐楚编录近代及当代名家诗进呈以供御览,即此书也。此书不分卷,选大历至元和诗人三十家,诗二百八十九首。所选之诗,皆近体五、七言律诗及歌行,无古诗。由此可见,此一时期,近体七言诗正在盛行,古诗不为世重。

《御览诗》影印件唐宪宗李纯爱好诗歌,元和年间命翰林学士守中书舍人令狐楚编录近代及当代名家诗进呈以供御览,即此书也。此书不分卷,选大历至元和诗人三十家,诗二百八十九首。所选之诗,皆近体五、七言律诗及歌行,无古诗。由此可见,此一时期,近体七言诗正在盛行,古诗不为世重。

别名:一名《唐歌诗》,一名《选进集》,一名《元和御览》;也称做《唐御览诗》。

作者:令狐楚(唐),宜州华原人。

令狐楚(唐)。楚字悫(què)士,宜州华原人,贞元七年登进士第,桂管观察使王拱辟入幕,後历辟太原节度判官,召授右拾遗,官至吏部尚书,检校尚书左仆射,出为山南西道节度使,卒於官,事迹具《唐书》本传。

此书乃宪宗时奉敕编进,其结衔题“翰林学士、朝议郎、守中书舍人”,考楚本传,称皇甫钅与楚厚善,荐为翰林学士,进中书舍人,元和十二年,裴度以宰相领彰义节度使,楚草制,其词有所不合,停楚学士,但为中书舍人,则此书之进在元和十二年以前也。陆游《渭南文集》有是书《跋》曰:“右《唐御览诗》一卷,凡三十人,二百八十九首,元和学士令狐楚所集也。”按:卢纶《墓碑》云:“元和中章武皇帝命侍臣采诗,第名家得三百十一篇,公之章句奏御者居十之一。”

今《御览》所载纶诗三十二篇,正所谓居十之一者也。据此,则《御览》为唐旧本不疑。然碑云“三百十一篇”,而此才二百八十九首,盖散佚多矣,云云。此本人数、诗数均与游所《跋》相合,盖犹古本,所录惟韦应物为天宝旧人,其馀李端、司空曙等皆大历以下人;张籍、杨巨源并及於同时之人,去取凡例,不甚可解。其诗惟取近体,无一古体,即《巫山高》等,之用乐府题者,亦皆律诗。盖中唐以後,世务以声病谐婉相尚,其奋起而追古调者,不过韩愈等数人。楚亦限於风气,不能自异也。本传称楚於笺奏制令、尤善,每一篇成,人皆传讽,《旧唐书李商隐传》亦称楚能章奏,以其道授商隐,均不称其诗。《刘禹锡集》和《楚诗》,虽有“风情不似四登坛”句,而今所传诗一卷,惟《宫中乐》五首,《从军词》五首,《年少行》四首,差为可观,气格色泽,皆与此集相同。盖取其性之所近,其他如《郡斋咏怀诗》之“何时阊阖”,《九日言怀诗》之“二九即重阳”,《立秋日悲怀诗》之“泉终闭不开”,《秋怀寄钱侍郎诗》之“燕鸿一声叫”,《和严司空落帽台宴诗》之“马奔流电妓奔车”,《郡斋栽竹诗》之“退公闲坐对婵娟”,《青云千吕诗》之“瑞容惊不散”,《讥刘白赏春不及》之“下马贪趋广运门”,皆时作鄙句;而《赠毛仙翁》一首,尤为拙钝,盖不甚避俚俗者。故此集所录如卢纶《送道士诗》,《驸马花烛诗》,《郑邯郸侠少年诗》,《杨凌阁前双槿诗》,皆颇涉俗格,亦其素习然也。然大致雍容谐雅,不失风格,上比《箧中集》则不足,下方《才调集》则有馀,亦不以一二疵累,弃其全书矣。

《御览诗》:唐人选唐诗类书。唐宪宗李纯爱好诗歌,元和年间命翰林学士守中书舍人令狐楚编录近代及当代名家诗进呈以供御览,即此书也。此书不分卷,选大历至元和诗人三十家,诗二百八十九首。所选之诗,皆近体五、七言律诗及歌行,无古诗。由此可见,此一时期,近体七言诗正在盛行,古诗不为世重。

《御览诗》影印件唐宪宗李纯爱好诗歌,元和年间命翰林学士守中书舍人令狐楚编录近代及当代名家诗进呈以供御览,即此书也。此书不分卷,选大历至元和诗人三十家,诗二百八十九首。所选之诗,皆近体五、七言律诗及歌行,无古诗。由此可见,此一时期,近体七言诗正在盛行,古诗不为世重。

别名:一名《唐歌诗》,一名《选进集》,一名《元和御览》;也称做《唐御览诗》。

作者:令狐楚(唐),宜州华原人。

令狐楚(唐)。楚字悫(què)士,宜州华原人,贞元七年登进士第,桂管观察使王拱辟入幕,後历辟太原节度判官,召授右拾遗,官至吏部尚书,检校尚书左仆射,出为山南西道节度使,卒於官,事迹具《唐书》本传。

此书乃宪宗时奉敕编进,其结衔题“翰林学士、朝议郎、守中书舍人”,考楚本传,称皇甫钅与楚厚善,荐为翰林学士,进中书舍人,元和十二年,裴度以宰相领彰义节度使,楚草制,其词有所不合,停楚学士,但为中书舍人,则此书之进在元和十二年以前也。陆游《渭南文集》有是书《跋》曰:“右《唐御览诗》一卷,凡三十人,二百八十九首,元和学士令狐楚所集也。”按:卢纶《墓碑》云:“元和中章武皇帝命侍臣采诗,第名家得三百十一篇,公之章句奏御者居十之一。”

今《御览》所载纶诗三十二篇,正所谓居十之一者也。据此,则《御览》为唐旧本不疑。然碑云“三百十一篇”,而此才二百八十九首,盖散佚多矣,云云。此本人数、诗数均与游所《跋》相合,盖犹古本,所录惟韦应物为天宝旧人,其馀李端、司空曙等皆大历以下人;张籍、杨巨源并及於同时之人,去取凡例,不甚可解。其诗惟取近体,无一古体,即《巫山高》等,之用乐府题者,亦皆律诗。盖中唐以後,世务以声病谐婉相尚,其奋起而追古调者,不过韩愈等数人。楚亦限於风气,不能自异也。本传称楚於笺奏制令、尤善,每一篇成,人皆传讽,《旧唐书李商隐传》亦称楚能章奏,以其道授商隐,均不称其诗。《刘禹锡集》和《楚诗》,虽有“风情不似四登坛”句,而今所传诗一卷,惟《宫中乐》五首,《从军词》五首,《年少行》四首,差为可观,气格色泽,皆与此集相同。盖取其性之所近,其他如《郡斋咏怀诗》之“何时阊阖”,《九日言怀诗》之“二九即重阳”,《立秋日悲怀诗》之“泉终闭不开”,《秋怀寄钱侍郎诗》之“燕鸿一声叫”,《和严司空落帽台宴诗》之“马奔流电妓奔车”,《郡斋栽竹诗》之“退公闲坐对婵娟”,《青云千吕诗》之“瑞容惊不散”,《讥刘白赏春不及》之“下马贪趋广运门”,皆时作鄙句;而《赠毛仙翁》一首,尤为拙钝,盖不甚避俚俗者。故此集所录如卢纶《送道士诗》,《驸马花烛诗》,《郑邯郸侠少年诗》,《杨凌阁前双槿诗》,皆颇涉俗格,亦其素习然也。然大致雍容谐雅,不失风格,上比《箧中集》则不足,下方《才调集》则有馀,亦不以一二疵累,弃其全书矣。


相关文章

  • 陶渊明论文定稿
  • 陶渊明<桃花源记>二题 黄荣煌 内容提要: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笔者本文探讨与之有关的两个问题,一是"问今是何世"中"世"的解释,二是关于文中"其中 ...查看


  • 描写夏天的成语:关于夏天炎热的成语及解释
  • 暑气熏蒸 赤日炎炎 烈日炎炎 烈日杲杲 烈日中天 炎阳似火 骄阳似火火日炙人 艳阳高照 倾盆大雨 大雨滂沱 雷是交加 火轮高吐火云如烧 海天云蒸 夏日可畏 夏阳酷暑 夏山如碧 夏树苍翠夏水汤汤 沉李浮瓜 赫赫炎炎 热气腾腾 铄石流金 烁石流 ...查看


  • 米谷[神农本草经]
  • 安装[中医宝典]到手机 >>> 腐婢 味辛平. 主痎疟,寒热,邪气,泄利,阴不起,病酒,头痛.生汉中. <吴普>曰:小豆花,一名腐婢(旧作付月,误),神农甘毒,七月采,阴干,四十日,治头痛止渴(<御览&g ...查看


  • 古诗复习题
  • 1.历代诗人赞美祖国壮丽山河的诗作很多,如李白在<望天门山>中写到:( ).登楼远眺,视野更为开阔,你会想到王之涣在< >中的诗句:( ).坐在顺水疾驶的船中,两岸景色一晃而过,不由令人想起李白在<早发白帝城& ...查看


  • 春秋决狱新评
  • 摘 要:"春秋决狱"一词最早是用作书名而提出的,一般认为,其源于西汉初期,至汉武帝时,董仲舒首开"引经决狱"之风,盛行西汉几百年,承其余风,至魏晋南北朝仍有颇大影响,最终于隋唐终止.而对"春 ...查看


  • 描写夏天的成语:描写夏天的成语
  • 1.五黄六月 解释:指阴历五.六月间天气最炎热的时候.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十二七回:"只为五黄六月,无人使唤,父母又年老,所以亲身来送." 2.绿树成荫 解释:树木枝叶茂密,遮蔽了阳光.描写夏天树木 ...查看


  • 原上草阅读答案
  • 课外文言文(8分)顾况戏白居易乐天初举,名未振,以歌诗投顾况.况戏之曰:"长安物贵,居大不易."及读至<原上草>,云:"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曰:"有句如此,居亦何难?老夫前 ...查看


  • 工具书的查找和利用方法
  • 一.工具书的基本知识 工具书是根据一定的社会需要,以特定的编排形式和检索方法,为人们迅速提供某方面的基本知识或资料线索,专供查阅的特定类型的图书.工具书具有知识性.资料性和检索性的特点.工具书按内容分有综合性的.专科性的:按文种分有中文的. ...查看


  • 阳春白雪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开元中诗人,王昌龄.高适.王之涣齐名.时风尘未偶①,而游处略同. 一日,天寒微雪.三诗人共诣旗亭,贳酒小饮.忽有梨园伶官十数人,登楼会讌.三诗人因避席隈映②,拥炉火以观焉.俄有妙妓四辈,寻续而至,奢华艳曵,都冶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