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亲情的事例两则
一.射击小将杜丽背后的亲情故事
燃情八月的雅典已恢复了往日的平静,但为奥运痴迷的国人心中却还涌动着光荣与豪迈。中国队以32金17银14铜的骄人战绩不但向世人证明了自己的实力,也使我们看到了一种崇高的精神。让我们看看在那一块块金牌背后隐藏着多少感人至深的故事吧。 杜丽:回眸一笑,金牌背后亲情无价
射击小将杜丽的最后神勇一枪,为中国代表团夺得首枚金牌。大家忘不了,夺冠后杜丽的回眸一笑是多么动人,凤凰卫视的名嘴窦文涛更是用“倾国倾城”来形容这位美丽的姑娘。可有谁知道,这动人的微笑背后有着多少汗水与泪水。
1994年冬,才12岁的杜丽刚去沂源县历山中学读初一不久,就被周士兵老师慧眼识珠,将她选拔到县业余体校射击队当上了一名射击运动员。
“天上没有掉馅饼的好事”,这是父亲杜兆祥经常和杜丽说的一句话。这位军人出身的老公安,当女儿面时说话不多,但他的公安作风、不向困难低头的精神,深深地影响着杜丽。刚起步练习举枪时,体校里枪少人多,往往大半天摸不到枪。为此,杜丽就常在家里举砖头练臂力,动作单调又乏味。每每看到女儿那疲惫的眼神,杜兆祥心软了,可口气不软,因为他深知每一点成功都需要汗水的浸泡。这一练,使杜丽在1996年进入淄博市竞技体校。市体校射击队的训练条件不是很好,酷暑天没有空调,又不能开风扇。队员们穿着厚厚的服
装,每次训练完,背上起满了痱子,花露水一用就是大半瓶,但教练和队友从没听杜丽叫过苦。
进入体校时杜丽须交近7000元的学费,而她每月的生活费又要300多元,外出观摩比赛还要自己掏钱。这对母亲下岗,父亲每月600多元工资的家庭来说,无疑是一笔巨大的开支。可为了女儿的前途,杜兆祥夫妻俩不惜东凑西借,省吃俭用从嘴里攒,就这样那年家里仍欠债6000多元。由于生活拮据,杜丽的妈妈打过草绳、卖过煎饼,好几年夫妻俩没买过新衣服。在市竞技体校训练时,杜兆祥每隔半个月就来看她一次,为省几个车钱,他都是从汽车站步行到学校。杜丽进了省队后,老杜去看女儿仍是从长途汽车站步行5里多地去看她。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生活的境遇和亲人的关怀让杜丽早早地成熟了。
1999年,杜丽走进省射击队,2002年2月又跨入国家队门槛,而且成绩直线上升。她曾获得世界杯上海站10米气步枪铜牌和美国站3×20米运动步枪铜牌、釜山亚运会3枚金牌,直至荣获雅典奥运会首枚女子10米气步枪金牌。
二.王义夫:“六朝枪王”,打造射场不老传奇
举枪、瞄准、射击,然后再举枪,当你将这些乏味的动作连续做上20年,不论你能否站上领奖台,你都已经成为一个无愧的王者。 44岁的王义夫在职业生涯中经历了太多磨难,疾病更是在1992年之后折磨他长达12年。面对疾病的纠缠,他回报的却是一枚枚沉甸甸
的奖牌。6次出击奥运,拿到5枚奖牌,这在世界奥运史上都是个奇迹。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夺冠后,王义夫的静脉血管萎缩使得他大脑供血的血管只有正常人的三分之一粗。脑部供血严重不足的他经常出现头晕、迷糊的症状,而且一旦换环境休息不好的话,就会发烧、脸肿。8年前坐着轮椅前往亚特兰大、昏倒在赛场的那一幕,只是王义夫12年来一直与病痛做斗争的一个片段。在4000多个日日夜夜里,这位六朝“老枪”无时无刻不经受着头晕、肩痛、腰痛的折磨,视力从0.3一直下降到现在的不足0.1!可他还笑言:“我可能都够残奥会的标准了。”在雅典,命运女神终于将最宝贵的礼物送给了他,王义夫的坚持得到了回报。
王义夫、张秋萍夫妇无疑是运动场上显眼的一对。作为国家射击队的队友,1986年他俩组成了家庭,但他们仍然住在宿舍里,吃运动灶,只有周末的时候才能团聚。虽然在北京生活了多年,王义夫还是不改一口地道的东北方言和豪爽的性情。妻子张秋萍则是典型的湘妹子,沉静而又温婉。他们的结合形成了一种互补。王义夫脾气急,张秋萍就温言细语地劝慰他,时间一长,王义夫也一改大大咧咧的急性子,学着做起了细心的好丈夫。赛后王义夫动情地说:“她不仅是我的妻子,还是我的教练。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妻子管着我——生活上有她照顾,技术上有她指点,因此这块金牌不是一人一半,而应该全部献给她。”
重病缠身的王义夫也许早就老了,可是当无数期待的目光投向他
时,王义夫又扛起了这份厚重的希望。夺冠后,王义夫更是面带微笑地告诉记者:“如果需要,我会继续打下去。”
有关亲情的事例两则
一.射击小将杜丽背后的亲情故事
燃情八月的雅典已恢复了往日的平静,但为奥运痴迷的国人心中却还涌动着光荣与豪迈。中国队以32金17银14铜的骄人战绩不但向世人证明了自己的实力,也使我们看到了一种崇高的精神。让我们看看在那一块块金牌背后隐藏着多少感人至深的故事吧。 杜丽:回眸一笑,金牌背后亲情无价
射击小将杜丽的最后神勇一枪,为中国代表团夺得首枚金牌。大家忘不了,夺冠后杜丽的回眸一笑是多么动人,凤凰卫视的名嘴窦文涛更是用“倾国倾城”来形容这位美丽的姑娘。可有谁知道,这动人的微笑背后有着多少汗水与泪水。
1994年冬,才12岁的杜丽刚去沂源县历山中学读初一不久,就被周士兵老师慧眼识珠,将她选拔到县业余体校射击队当上了一名射击运动员。
“天上没有掉馅饼的好事”,这是父亲杜兆祥经常和杜丽说的一句话。这位军人出身的老公安,当女儿面时说话不多,但他的公安作风、不向困难低头的精神,深深地影响着杜丽。刚起步练习举枪时,体校里枪少人多,往往大半天摸不到枪。为此,杜丽就常在家里举砖头练臂力,动作单调又乏味。每每看到女儿那疲惫的眼神,杜兆祥心软了,可口气不软,因为他深知每一点成功都需要汗水的浸泡。这一练,使杜丽在1996年进入淄博市竞技体校。市体校射击队的训练条件不是很好,酷暑天没有空调,又不能开风扇。队员们穿着厚厚的服
装,每次训练完,背上起满了痱子,花露水一用就是大半瓶,但教练和队友从没听杜丽叫过苦。
进入体校时杜丽须交近7000元的学费,而她每月的生活费又要300多元,外出观摩比赛还要自己掏钱。这对母亲下岗,父亲每月600多元工资的家庭来说,无疑是一笔巨大的开支。可为了女儿的前途,杜兆祥夫妻俩不惜东凑西借,省吃俭用从嘴里攒,就这样那年家里仍欠债6000多元。由于生活拮据,杜丽的妈妈打过草绳、卖过煎饼,好几年夫妻俩没买过新衣服。在市竞技体校训练时,杜兆祥每隔半个月就来看她一次,为省几个车钱,他都是从汽车站步行到学校。杜丽进了省队后,老杜去看女儿仍是从长途汽车站步行5里多地去看她。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生活的境遇和亲人的关怀让杜丽早早地成熟了。
1999年,杜丽走进省射击队,2002年2月又跨入国家队门槛,而且成绩直线上升。她曾获得世界杯上海站10米气步枪铜牌和美国站3×20米运动步枪铜牌、釜山亚运会3枚金牌,直至荣获雅典奥运会首枚女子10米气步枪金牌。
二.王义夫:“六朝枪王”,打造射场不老传奇
举枪、瞄准、射击,然后再举枪,当你将这些乏味的动作连续做上20年,不论你能否站上领奖台,你都已经成为一个无愧的王者。 44岁的王义夫在职业生涯中经历了太多磨难,疾病更是在1992年之后折磨他长达12年。面对疾病的纠缠,他回报的却是一枚枚沉甸甸
的奖牌。6次出击奥运,拿到5枚奖牌,这在世界奥运史上都是个奇迹。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夺冠后,王义夫的静脉血管萎缩使得他大脑供血的血管只有正常人的三分之一粗。脑部供血严重不足的他经常出现头晕、迷糊的症状,而且一旦换环境休息不好的话,就会发烧、脸肿。8年前坐着轮椅前往亚特兰大、昏倒在赛场的那一幕,只是王义夫12年来一直与病痛做斗争的一个片段。在4000多个日日夜夜里,这位六朝“老枪”无时无刻不经受着头晕、肩痛、腰痛的折磨,视力从0.3一直下降到现在的不足0.1!可他还笑言:“我可能都够残奥会的标准了。”在雅典,命运女神终于将最宝贵的礼物送给了他,王义夫的坚持得到了回报。
王义夫、张秋萍夫妇无疑是运动场上显眼的一对。作为国家射击队的队友,1986年他俩组成了家庭,但他们仍然住在宿舍里,吃运动灶,只有周末的时候才能团聚。虽然在北京生活了多年,王义夫还是不改一口地道的东北方言和豪爽的性情。妻子张秋萍则是典型的湘妹子,沉静而又温婉。他们的结合形成了一种互补。王义夫脾气急,张秋萍就温言细语地劝慰他,时间一长,王义夫也一改大大咧咧的急性子,学着做起了细心的好丈夫。赛后王义夫动情地说:“她不仅是我的妻子,还是我的教练。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妻子管着我——生活上有她照顾,技术上有她指点,因此这块金牌不是一人一半,而应该全部献给她。”
重病缠身的王义夫也许早就老了,可是当无数期待的目光投向他
时,王义夫又扛起了这份厚重的希望。夺冠后,王义夫更是面带微笑地告诉记者:“如果需要,我会继续打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