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战争潜力流失要有忧患意识

高粱是我很熟悉的朋友,他1985年进入国家体改委研究所,曾参与多项有关经济改革和开放政策的研究。现任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国有资产研究中心主任。著有《挺起中国的脊梁——全球化的冲击和中国的战略产业》一书。高粱常常以国家安全的视角审视中国产业的发展与结构,实际上就是中国的战争潜力。最近,高粱先生在接受《凤凰周刊》记者采访演习时,表现出了对中国战争潜力流失的高度关注。我选取两段放在这里让大家分享。

《凤凰周刊》记者:国家加强了对外资并购的管理,徐工、洛轴等并购案于去年8月被叫停。凯雷并购徐工案至今没有最后结果,所引发的争论却持续不断。你认为这件事的意义是什么?

高梁:徐工并购案之所以吸引无数眼球,在于它的标志性意义,涉及开放政策的把握、产业安全和国有企业改革问题。外资并购一度被鼓励作为大型国企改革的重要途径。徐工改制上了电视,但在画面上,工人发表意见,只说好不说坏,显然有诱导性。

徐工集团(徐州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1989年由徐州市整合数家工程机械制造公司形成。在工程机械行业中的销售额连续多年居行业第一位。总资产70亿元,主营收入100亿元,出口1.2亿美元。2005年利润4亿多元,2006年的指标是5亿。根据并购方案,凯雷以2.55亿美元,收购徐工85%的股权。

舆论对徐工改制有很多批评,主要因为三个问题:第一,违反国家产业政策。徐工是汽车整车和专用汽车生产企业,中方股份比例不得低于50%。第二,低估资产,涉嫌贱卖。85%的股权只卖20亿元人民币。徐工员工说,“20亿元就卖了中国工程机械的半壁江山。”第三,涉及不规范操作,说明交易缺乏有效监管,为国有资产流失打开了方便之门。

徐工并购案的要害是产业安全问题。有人说,根据WTO,只要不是军工企业都可以卖给外资,“徐工肯定和安全扯不上边”。还有人说,在中国注册的企业,就是中国企业。这都是非常危险的论调。什么叫军工企业?什么叫非军工企业?徐工今天是一个非军工企业,一旦到战时,只要它是国有企业或者国有参股企业,国家就可以对它发布动员令,转而加工军品。如果被外资控股,变成了外国人的企业,国家凭什么调动它?任何国家都要保持这种动员能力,因为谁也不可能在和平时期维持庞大的专业军工体系准备打仗,美国也不例外。所谓国力的概念,就包含了国家工业和科技基础的平战转换能力和国家动员能力,工业体系在这个意义上才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基础。一国的国防科技工业必须植根于全国的科技和工业,与之融为一体。

任何国家都不可能仅靠少数“军工企业”来支持国防。例如多数材料、零部件必须依靠民用企业来生产和研发,亦军亦民。军民结合得越好,国家竞争力就越强,反之就会出问题。经济学界很多人机械地把“军工”和民用工业分开,甚至有人主张“国家只要控制军工,其他企业放手让外国人并购”,这是极端错误的。如果国家工业的民用部分统统变成了外国人的企业,“军工”也就失去了土壤,不仅会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国力也大大地打了折扣。所以,任何国家对自己工业的骨干部分,都不会轻易出让。有人拿“波音公司的设计生产在全球发包”说事,这是外行话。谁听说过波音的型号总体设计和总装是让外人干的?俄罗斯垮到今天,基本的骨干制造业都没丢掉,尽管那么困难它都不丢。普京签署命令,1000个国有大中型企业不许卖,因为那是他的命根子。中国今天从上到下,有人急着要把自己综合国力的命根子让给外国人,实在匪夷所思。

国有企业改革中,有些企业多年陷入困境,惨淡经营,做不下去了,出卖、破产,是出于不得已。可徐工是个好企业呀,为什么要卖?这里有个国企改革的基本理念问题,值得认真反省:改革国企是为了使我们的国有经济更加强壮,更具竞争力,还是说只要把它灭掉就达到了目的?这两种改革理念是根本对立的,是关乎国家前途命运的尖锐问题。我坚决反对后一种主张。

徐工并购案的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了一个企业的范围。当前,外资乘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机会,积极并购各主要行业的骨干企业,以图控制这些行业的主导权,在获取高额利润的同时,对我们的制造业垄断市场、控制产业,威胁我国产业安全,损害我们经济发展的长远利益。一个具有巨大成长潜力行业的排头兵企业,如果就这样被贱卖,被外资控股,这是任何国家都不能允许的。美国有那么大的技术经济优势,对中国企业收购它的企业却十分敏感和严厉,连IBM和尤尼科这种无足轻重的并购案都被它的政府叫停。凯雷并购徐工,竟有美国政府高官来华游说,可见其中的政治意图。而我们的一些学者,却以“市场决定”为说辞,鼓吹“不要怕徐工被外资并购”。这是在帮谁说话?

《凤凰周刊》记者:歼10问世是中国军工产业的新成就,坚定国人在改革开放中走自主创新道路的信心。对于今后的国企改革和对外开放,你有什么具体的想法和建议?

高梁:歼10的成功是件可喜可贺的事情。18年搞成,研制的过程就是我们的技术和制造水平不断升级的过程。美国按照现在的能力,研制一架新型战机可能用10年左右,我们还没有这样的能力。能力和国家的科技和工业基础关系太大了。但是至少我们自己在做,在干的过程中就提高了能力。如果我们没有这样的国防实力,在今天世界上无法生存。试想,俄罗斯当年如果没有那么强大的军工基础,苏联一解体,本土不知会分裂成多少块,早就不是今天这样了。恰恰是它保持着一个强大的武装力量、强大的科技能力,没有人敢轻易动它。今天有人说,我们国家这么大,没有谁敢欺负我们。这是短视,是无视历史常识,自欺欺人。国家虽大,人家在琢磨把你变成7块,你连自己的国防基础都不要了?没有了强大的国防,中国将会是什么样子?13亿老百姓怎么办?真到出大问题时,台湾、南海等地就都独立了。

有人说,国有企业搞军工,都是权势集团、利益集团,是为了骗国家的钱谋自己的利益。我们不否认有这种因素,拿了国家的钱,自己花着方便。必须通过体制机制改革提高国企包括军工企业的效率。但是如果取消军工企业,取消国有企业,我们更没好。私人占有大油田,占有航空、港口、铁路,油价涨到天上去,交通费用涨到天上去,对老百姓是福还是祸?不要以为国家对某些自然垄断行业的控制是绝对的坏事,它可能恰恰是提供全民福利的必要条件。

对于今后的国企改革和对外开放,我认为,首先必须以产业安全作为底线。我们必须正面应对高度开放条件下国家的经济安全面临的挑战。经济不发展,安全固然得不到保证,但在今天高度开放条件下,决不能回避经济安全受到威胁的事实。

第二,国企改革的思路必须调整。要完善政府监管功能,加强产业政策指导,严格企业管理,稳步推进改革。

国企改革改到今天,实际上只剩下国有大企业了。其中主要部分是基础产业、战略产业,这是国力的根基,其主体还得是国有企业。国家的改革指导文件一再强调,国有经济要有进有退,改革不是国有资本简单地“退出竞争性产业”。改革的重要任务是完成市场经济体制下国家产业的战略布局和整合,这是一个全局性和长期性的战略问题,战略问题是不容许犯错误的。例如矿产、电力、石化等是工业的上游,属于“技术推动型”行业。它们和下游的消费品工业不同,对技术进步的要求大于对市场需求变动的适应性的要求,产权制度对这类企业不是第一位的问题。而装备工业面临强大的外国竞争对手,国家必须支持和给以有限保护。这两类企业的改革必须以保证在国家控制下有效运行发展作为底线,绝不能“一卖了之”。很多地方规定期限完成国企产权改制,甚至对这类企业也搞“MBO”,是极其错误的,必须制止或追究。

应当坚决扭转“鼓励外国战略投资者参与国企产权改革”的思路。有人说“国有大企业私人买不起,只好卖给外资”。这是将“私有化万能论”延伸到“送给外国人有理”的极其荒谬的“改革思路”。企业经营的好坏,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其中企业领导人的能力和品质具有决定作用。以为只要一搞私有化,就能解决现代巨型工业企业的问题,这是无知。鲁能私有化,国资委都不知道,胆子太大了。所以,当务之急是纠正非理性的改革思路,加强国有资产的监管,加强企业管理,整顿领导班子,端正作风,惩治腐败。

第三,要从政策和法律上规范外资并购行为,完善监管的机制。对本国大企业的产权保护,是国际惯例:西方发达国家大多具有完善的产业安全和经济安全管理机制,对外资并购国内制造业实行行政与法律干预。美国一方面指责我们限制外资并购是“放慢开放”,其实,美国自己对中国企业在美投资是非常严格的。美国国会专设外国投资委员会,功能就是审查外资并购,并授权总统可以以妨害国家安全的名义,否决敏感的外资并购案。中海油并购尤尼科失败,就是受到这个机构的反对。俄罗斯早在2004年就公布了1000多家企业的名录,规定这些企业的私有化(还不仅是外资并购),必须经总统批准。而我们直到今天,还没有拿出一个针对外资并购的可操作的办法,一些部门实际上还没有经济安全的意识。

我建议,国家尽快制定企业保护名录,上了名录的企业不准外资控股;全国人大设立外国投资委员会,代表国家对大宗外资并购进行审查,并授予否决权。要加强对国企改制和产权交易的监管,特别要制定针对外资并购的管理制度,严格纪律,加大惩治腐败力度。

高粱是我很熟悉的朋友,他1985年进入国家体改委研究所,曾参与多项有关经济改革和开放政策的研究。现任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国有资产研究中心主任。著有《挺起中国的脊梁——全球化的冲击和中国的战略产业》一书。高粱常常以国家安全的视角审视中国产业的发展与结构,实际上就是中国的战争潜力。最近,高粱先生在接受《凤凰周刊》记者采访演习时,表现出了对中国战争潜力流失的高度关注。我选取两段放在这里让大家分享。

《凤凰周刊》记者:国家加强了对外资并购的管理,徐工、洛轴等并购案于去年8月被叫停。凯雷并购徐工案至今没有最后结果,所引发的争论却持续不断。你认为这件事的意义是什么?

高梁:徐工并购案之所以吸引无数眼球,在于它的标志性意义,涉及开放政策的把握、产业安全和国有企业改革问题。外资并购一度被鼓励作为大型国企改革的重要途径。徐工改制上了电视,但在画面上,工人发表意见,只说好不说坏,显然有诱导性。

徐工集团(徐州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1989年由徐州市整合数家工程机械制造公司形成。在工程机械行业中的销售额连续多年居行业第一位。总资产70亿元,主营收入100亿元,出口1.2亿美元。2005年利润4亿多元,2006年的指标是5亿。根据并购方案,凯雷以2.55亿美元,收购徐工85%的股权。

舆论对徐工改制有很多批评,主要因为三个问题:第一,违反国家产业政策。徐工是汽车整车和专用汽车生产企业,中方股份比例不得低于50%。第二,低估资产,涉嫌贱卖。85%的股权只卖20亿元人民币。徐工员工说,“20亿元就卖了中国工程机械的半壁江山。”第三,涉及不规范操作,说明交易缺乏有效监管,为国有资产流失打开了方便之门。

徐工并购案的要害是产业安全问题。有人说,根据WTO,只要不是军工企业都可以卖给外资,“徐工肯定和安全扯不上边”。还有人说,在中国注册的企业,就是中国企业。这都是非常危险的论调。什么叫军工企业?什么叫非军工企业?徐工今天是一个非军工企业,一旦到战时,只要它是国有企业或者国有参股企业,国家就可以对它发布动员令,转而加工军品。如果被外资控股,变成了外国人的企业,国家凭什么调动它?任何国家都要保持这种动员能力,因为谁也不可能在和平时期维持庞大的专业军工体系准备打仗,美国也不例外。所谓国力的概念,就包含了国家工业和科技基础的平战转换能力和国家动员能力,工业体系在这个意义上才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基础。一国的国防科技工业必须植根于全国的科技和工业,与之融为一体。

任何国家都不可能仅靠少数“军工企业”来支持国防。例如多数材料、零部件必须依靠民用企业来生产和研发,亦军亦民。军民结合得越好,国家竞争力就越强,反之就会出问题。经济学界很多人机械地把“军工”和民用工业分开,甚至有人主张“国家只要控制军工,其他企业放手让外国人并购”,这是极端错误的。如果国家工业的民用部分统统变成了外国人的企业,“军工”也就失去了土壤,不仅会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国力也大大地打了折扣。所以,任何国家对自己工业的骨干部分,都不会轻易出让。有人拿“波音公司的设计生产在全球发包”说事,这是外行话。谁听说过波音的型号总体设计和总装是让外人干的?俄罗斯垮到今天,基本的骨干制造业都没丢掉,尽管那么困难它都不丢。普京签署命令,1000个国有大中型企业不许卖,因为那是他的命根子。中国今天从上到下,有人急着要把自己综合国力的命根子让给外国人,实在匪夷所思。

国有企业改革中,有些企业多年陷入困境,惨淡经营,做不下去了,出卖、破产,是出于不得已。可徐工是个好企业呀,为什么要卖?这里有个国企改革的基本理念问题,值得认真反省:改革国企是为了使我们的国有经济更加强壮,更具竞争力,还是说只要把它灭掉就达到了目的?这两种改革理念是根本对立的,是关乎国家前途命运的尖锐问题。我坚决反对后一种主张。

徐工并购案的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了一个企业的范围。当前,外资乘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机会,积极并购各主要行业的骨干企业,以图控制这些行业的主导权,在获取高额利润的同时,对我们的制造业垄断市场、控制产业,威胁我国产业安全,损害我们经济发展的长远利益。一个具有巨大成长潜力行业的排头兵企业,如果就这样被贱卖,被外资控股,这是任何国家都不能允许的。美国有那么大的技术经济优势,对中国企业收购它的企业却十分敏感和严厉,连IBM和尤尼科这种无足轻重的并购案都被它的政府叫停。凯雷并购徐工,竟有美国政府高官来华游说,可见其中的政治意图。而我们的一些学者,却以“市场决定”为说辞,鼓吹“不要怕徐工被外资并购”。这是在帮谁说话?

《凤凰周刊》记者:歼10问世是中国军工产业的新成就,坚定国人在改革开放中走自主创新道路的信心。对于今后的国企改革和对外开放,你有什么具体的想法和建议?

高梁:歼10的成功是件可喜可贺的事情。18年搞成,研制的过程就是我们的技术和制造水平不断升级的过程。美国按照现在的能力,研制一架新型战机可能用10年左右,我们还没有这样的能力。能力和国家的科技和工业基础关系太大了。但是至少我们自己在做,在干的过程中就提高了能力。如果我们没有这样的国防实力,在今天世界上无法生存。试想,俄罗斯当年如果没有那么强大的军工基础,苏联一解体,本土不知会分裂成多少块,早就不是今天这样了。恰恰是它保持着一个强大的武装力量、强大的科技能力,没有人敢轻易动它。今天有人说,我们国家这么大,没有谁敢欺负我们。这是短视,是无视历史常识,自欺欺人。国家虽大,人家在琢磨把你变成7块,你连自己的国防基础都不要了?没有了强大的国防,中国将会是什么样子?13亿老百姓怎么办?真到出大问题时,台湾、南海等地就都独立了。

有人说,国有企业搞军工,都是权势集团、利益集团,是为了骗国家的钱谋自己的利益。我们不否认有这种因素,拿了国家的钱,自己花着方便。必须通过体制机制改革提高国企包括军工企业的效率。但是如果取消军工企业,取消国有企业,我们更没好。私人占有大油田,占有航空、港口、铁路,油价涨到天上去,交通费用涨到天上去,对老百姓是福还是祸?不要以为国家对某些自然垄断行业的控制是绝对的坏事,它可能恰恰是提供全民福利的必要条件。

对于今后的国企改革和对外开放,我认为,首先必须以产业安全作为底线。我们必须正面应对高度开放条件下国家的经济安全面临的挑战。经济不发展,安全固然得不到保证,但在今天高度开放条件下,决不能回避经济安全受到威胁的事实。

第二,国企改革的思路必须调整。要完善政府监管功能,加强产业政策指导,严格企业管理,稳步推进改革。

国企改革改到今天,实际上只剩下国有大企业了。其中主要部分是基础产业、战略产业,这是国力的根基,其主体还得是国有企业。国家的改革指导文件一再强调,国有经济要有进有退,改革不是国有资本简单地“退出竞争性产业”。改革的重要任务是完成市场经济体制下国家产业的战略布局和整合,这是一个全局性和长期性的战略问题,战略问题是不容许犯错误的。例如矿产、电力、石化等是工业的上游,属于“技术推动型”行业。它们和下游的消费品工业不同,对技术进步的要求大于对市场需求变动的适应性的要求,产权制度对这类企业不是第一位的问题。而装备工业面临强大的外国竞争对手,国家必须支持和给以有限保护。这两类企业的改革必须以保证在国家控制下有效运行发展作为底线,绝不能“一卖了之”。很多地方规定期限完成国企产权改制,甚至对这类企业也搞“MBO”,是极其错误的,必须制止或追究。

应当坚决扭转“鼓励外国战略投资者参与国企产权改革”的思路。有人说“国有大企业私人买不起,只好卖给外资”。这是将“私有化万能论”延伸到“送给外国人有理”的极其荒谬的“改革思路”。企业经营的好坏,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其中企业领导人的能力和品质具有决定作用。以为只要一搞私有化,就能解决现代巨型工业企业的问题,这是无知。鲁能私有化,国资委都不知道,胆子太大了。所以,当务之急是纠正非理性的改革思路,加强国有资产的监管,加强企业管理,整顿领导班子,端正作风,惩治腐败。

第三,要从政策和法律上规范外资并购行为,完善监管的机制。对本国大企业的产权保护,是国际惯例:西方发达国家大多具有完善的产业安全和经济安全管理机制,对外资并购国内制造业实行行政与法律干预。美国一方面指责我们限制外资并购是“放慢开放”,其实,美国自己对中国企业在美投资是非常严格的。美国国会专设外国投资委员会,功能就是审查外资并购,并授权总统可以以妨害国家安全的名义,否决敏感的外资并购案。中海油并购尤尼科失败,就是受到这个机构的反对。俄罗斯早在2004年就公布了1000多家企业的名录,规定这些企业的私有化(还不仅是外资并购),必须经总统批准。而我们直到今天,还没有拿出一个针对外资并购的可操作的办法,一些部门实际上还没有经济安全的意识。

我建议,国家尽快制定企业保护名录,上了名录的企业不准外资控股;全国人大设立外国投资委员会,代表国家对大宗外资并购进行审查,并授予否决权。要加强对国企改制和产权交易的监管,特别要制定针对外资并购的管理制度,严格纪律,加大惩治腐败力度。


相关文章

  • 国防教育手抄报:国防意识
  • 国防意识是一种自觉维护民族和国家利益的集中展示,是民族精神和国民素质的全面体现.战斗精神是国防意识的最高表现形式.战斗精神是军队特有的一种精神状态和气质特征,是军人素质和觉悟的集中展示.战斗精神对全民国防意识具有极强的导向功能.长期的和平环 ...查看


  • 关于国防-军事论文
  • 关于国防 国防意识是一种自觉维护民族和国家利益的集中展示,是民族精神和国民素质的全面体现.战斗精神是国防意识的最高表现形式.战斗精神是军队特有的一种精神状态和气质特征,是军人素质和觉悟的集中展示.战斗精神对全民国防意识具有极强的导向功能.长 ...查看


  • 加强耕地保护工作的若干思考
  • 目 录 内容摘要和关键词 ............................................................................... I 正文 ...................... ...查看


  • 居安思危课题
  • 一.文综课堂中"居安思危"教育渗透的作用 民族危机意识,是任何时代的人们都应有的一种意识.建国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虽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经济持续.快速.稳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社会秩序也相 ...查看


  • 走向世界的中国
  • 第11课 走向世界的中国 第一节 在旋转的世界舞台上 [内容标准] 本课依据<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的三.4.7了解当今世界发展趋势,知道我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作用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增强忧患意识,树立全球观念,维护世界和平. ...查看


  • 中学国防教育课教案
  • 中学国防教育课教案 [此教案和课件中全部引用信息(特别是我军装备图片.性能和军事严重危机态势新闻等)均引用自对外公开的腾讯等相对很正规的.有信誉的大网站或<参考消息>等全国家性报刊的新闻.评论等,我都能提供具体出处.网址等,绝对 ...查看


  • 善于总结历史经验,提高党的领导水平
  • 摘要: 学习贯彻四中全会精神,努力把握党的领导和执政规律,有必要回顾党在历史上是如何善于总结来自困难和成绩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以利于党领导人民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善于总结历史经验不断前进 我党的历史,可以 ...查看


  • 魏源思想对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启示
  • 作者:刘放鸣 求索 2005年04期 魏源,中国近代史上杰出的思想家,他呕心沥血,殚精竭虑,创造出无愧于自己时代的精湛的思想体系,回答了自己所处的时代面临或即将面临的重大问题,不仅对当时的社会发生了巨大作用,而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思想 ...查看


  • 提升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的策略研究
  • 提升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的策略研究 作者:张杰 刘湘宁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2年第23期 摘 要:作为国家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大学生,其国家安全意识的强弱,对国家安全有着直接的影响.探讨提升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的策略,对大学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