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乡土美术对中小学美术教育的作用
摘 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美术教育面临着许多挑战,对美术教育课题的开发研究为目前教育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因美术教育事业迅速发展,各地方又因实际情况补充了乡土教材。教材中的乡土美术,既联系生活实际,又为审美教育提供素材,丰富了课内外教学,同时为中小学美术教育带来新的发展契机。也对中国民间乡土美术的现实意义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乡土美术;美术教育;发展契机;现实意义
On the local art on the role of art education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art education is facing many challenges, the development of art education topics of research for the present education the focus of the study subject. Due to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art education, because the actual local situation to add local materials. Teaching materials in local art, real life is linked, for the aesthetic education material, enriched the class and outside of teaching, primary and secondary art education at the same time bring new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Native to China folk art of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the study.
Key words: Local art and art education,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practical significance
目 录
引 言.............................................................. 1
文献综述............................................................ 1
研究方法............................................................ 1
讨论与分析.......................................................... 2
一、乡土美术的内涵.................................................. 2
1. 乡土美术的概念.................................................... 2
2. 乡土美术的内容.................................................... 2
二、乡土美术的基本特征.............................................. 2
1. 历史集成性........................................................ 3
2. 现实感召力........................................................ 3
3. 文化象征性........................................................ 4
三、乡土美术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的现状及解决方案...................... 4
1. 当前乡土美术教育现状分析.......................................... 4
2. 解决方案.......................................................... 5
四、乡土美术为农村美术教育的发展带来新契机.......................... 5
五、研究中国民间乡土美术的现实意义.................................. 6
结 论.............................................................. 7
参考文献............................................................ 8
引 言
乡土美术作品深深植根于民间社会,创造这些作品的都是以乡村民众为主体的普罗大众。乡土美术是我国各族人民在生产劳动中创造的,是经过世代传承和不断创造的智慧结晶。它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反映了劳动人民的审美情趣,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是我国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乡土美术因学校教育而焕发新生机,并不断发展;[1]学校美术教育因乡土美术增加新潜力,增加了直观的生活性材料和乡土美术中所蕴涵的人文思想、传统艺术观念。中国优秀传统艺术资源,而农村社会的变革相对迟缓,反而使这些艺术形式得以传承。并且在美术的发展史上具有深远的意义,将不被人们所忽视。
文献综述
纵观我国近百年的中小学美术教育,从清末的“几何作图画”,教会学生一些“实用之技能”,到民国时期强调美术教育“养其美感”和“涵养美感”的审美作用,到解放后很长一段时期把美术教育局限在陕隘的为政治服务的范围,以及20世纪80年代后的从技能型转变为审美型的美术教育,直至现在把美术教育作为人文学科,改变单纯以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课程,强调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它所涵盖的内容起了很大的变化,即美术学习除绘画、工艺、欣赏外,设计、摄影、摄像、电脑绘画等也作为美术学习的内容了。美术课学习内容的拓宽是世界美术教育的发展趋势,其目的是试图通过美术教育把学生的各种感知能力充分地激发、调动起来,使学生能得到真正的全面发展。在今后的中小学美术教育中乡土美术也将得到更宽的发展,逐步显示其重要作用及研究价值。
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讨论与分析
一、乡土美术的内涵
1. 乡土美术的概念
“乡土美术”中的“乡土”是一个地域概念,指人们出生或少年时代生活的地方,由于长期的居住和生活,人们对该地方产生了特别深厚的感情并受其影响。“乡土”的概念范围通常会随环境、情况的变化而变化,比如对于长沙人来说,长沙是其乡土,此人到了外省,则湖南可算是其乡土,有一天他走出国门,则整个中国都可算是其乡土。但是,一般意义上的乡土的范围最小可具体到乡镇,最大不超出省的范围。因此,“乡土美术”指的是本乡本土的美术,即所居住生活的地方的美术,主要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民间美术与通俗美术,既具有实用功能又具有审美价值。
2. 乡土美术的内容
乡土美术的内容极为广泛。首先,它包括当地的自然景观。大自然本身就是美的存在,是最广泛的审美对象。其次,当地群众创造的具有乡土特色的美术形式与作品是构成乡土美术的主要内容。这包括生活中的用具如陶瓷器皿、竹木器皿;用于装饰建筑物的图案、彩绘、木石雕刻;用于衣饰的印染花纹、刺绣;用来装饰生活空间的剪纸、织锦、绘画、儿童玩具如泥塑、面塑和娱乐戏曲中的皮影、木偶等;在各种民俗节庆活动如元宵、清明出现的花灯、风筝,婚丧嫁娶中用来渲染气氛的物品等;用于宗教信仰中的各种神的雕像如财神、观音和各种门神版画等。[2]
二、乡土美术的基本特征
审美权威在现实的乡土美术活动中往往处于审美信息中心的地位, 能够映射出乡土文化中丰富多彩的美术生活。虽然从现在时态上看, 民间审美权威是一个静态的坐标, 然而透过他们在活动中的生成过程, 却可以触摸到乡土美术文化历史发展的轨迹和其审美权威轮换的真实图景. 三由此, 我们根据乡土美术活动的历史意义与现实作用, 又可将这种审美权威的基本特征归结为如下三点:
1. 历史集成性
由于这种审美权威是一种应对各种乡土美术活动、承受乡土文化重压的人, 所以在他们身上集中反映了当代各种审美势力矛盾又统一的复杂情态。每当乡土美术活动的内容与形式“移风移俗”时, 他们往往会以其智慧、经验、胆识、魅力、威望等, 调解矛盾、引导态势、控制局面, 从而抓住历史变化的契机, 总结、继承、创用前人的经验, 并在这种变化中成功地发挥自身积累的美术知识与经验、审美能力与智慧, 充分利用各种有利因素, 成为驾驭这一乡土文化变更的人, 成为民间历史的见证人。也就是说, 这种审美权威的形成是一个历史的过程, 在血缘与地缘关系维系紧密的空间中, 在无数个乡土美术活动如土神庙的建造、居室陈设的装修以及服饰穿戴的变更等发展中, 其审美的权威性显示出超众的才华, 从而成为民众推崇的偶像并突出于民众的生活之中。同时, 他本身也构成了一个乡土美术活动的文化事相, 或牵头起事, 或排解纠纷, 或安排活动等, 其审美权威如无冕之王, 为民众所服膺。这也正像马克思所说的 :“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伟
[4]大人物, 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 它就要创造出这样的人物来。”因此, 这种审美权威
并非神助天赋的奇才, 而是乡土美术运动和民俗文化实践的集成者与见证人, 也即这种审美权威的个体与乡土美术活动的集体(民众) 是始终融为一体的。
2. 现实感召力
这种审美权威的非凡才能与出众品质, 对广大民众的乡土情结具有广泛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他们宛如情感世界的救世主为众人簇拥和追随, 其审美权威的感召力并不以权力的强制为主导。尽管他们在乡土美术活动中, 特别是在其“移风移俗”地创建新秩序时常常会伴以权力和制度的化身, 但他们的优异品质和人格魅力会使他们的才能更充分地显现为一种情感的感染力量, 使民众在一种心悦诚服的心境中接受他们的意志, 而较少感到权力或说教的力量。在这种现实生活里, 乡土美术活动中的感召力也是民间审美权威最突出的特点。它相对于现代理性制度、秩序权威(如政府官员等) 的严密理性和缺少人情味, 表现出乡土文化中血缘和地缘关系笼罩下的亲情感召基础。
民间审美权威的感召力取决于他们对社会历史、乡土文化的判断、继承与创新。由于这种审美权威的出众才能和人格魅力是在长期的乡土美术活动中培育出来的, 他们往往汲取了前人优秀的审美品质, 借鉴了前人大量的美术经验, 并创造
性地丰富和发展了它们, 所以才能建立起乡土美术活动与其审美关系的新秩序。
3. 文化象征性
乡土美术活动中的艺术形象常不同于现实生活中的原型个例, 它具有艺术符号的象征功能, 是在一种独特文化语境中生成的, 具有能指与所指、物象与意象丰富意蕴的象征符号。它是民众审美理想与创作灵感对现实印象进行提炼、加工, 创造出的具有虚拟性质的美术形象或语义符号, 因而具有符号的编排关系和符号所指的语义延伸性。它使美术形象表现出既与现实物象相联系, 又与审美意义世界密不可分的艺术象征性。比如流传于湖南、贵州等地的傩戏、傩舞及其面具, 我们不仅可以通过其原始、粗犷、稚拙、夸张乃至怪诞的形象来复现它们所具体呈现的特定社会关系, 而且能够通过它们所暗示的意义的拓展指向, 联想到其所代表的特定时代或历史的丰富的文化意蕴, 因而使这一独特的乡土美术造型具有了巫文化的审美典型性或象征性以及原始初民的“原创”代码意义或符号性。[5]这也正是民间审美权威的一种权威性, “物化”或“物态化”的乡土美术形象与形式及其文化象征性的“演绎”。
三、乡土美术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的现状及解决方案
1. 当前乡土美术教育现状分析
A 、美术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体系中的地位
在我省美术教育中,乡土美术是广州市美术教育的一个特色,突出了地域性的特点。但目前美术教育在乡村学校却非常欠缺,在乡村一直以来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深远,美术课程在老师、家长、学生的眼中无足轻重,认为美术学多学少问题不大。这些偏见和现象直接干扰着美术教育工作的正常进行。
B 、乡村美术教育对乡土美术的利用情况
目前在学校美术教育中,对乡土美术的利用只是局限于乡土美术这份教材,对于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学校外的美术活动和与乡土美术有关的活动则是少之少。更谈不上去美术馆参观美术展览、美术作品。
C 、未能充分利用的原因
主要是我们的艺术教育一直以来往往更注重技能的传授,急功近利,以成人的标准要求孩子,却不重视孩子发自内心对美的感受和表现。而乡村的学校教育
中似乎并没有去挖掘一些有关美术方面的知识,没有教育学生去发现身边的美。虽然近年来提倡素质教育,美术课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但在乡村很多课程受条件的限制依然无法利用实施。
2. 解决方案
A 、运用拍摄录像、照片搜集和整理人文景观中的乡土美术,结合乡土美术教材,通过放映录像、图片展示、多媒体电脑图形设计,文字资料介绍等方式向学生介绍乡土美术。
B 、组织学生以生态游的方式,开展乡土美术教育。把美术课堂移到野外,在游玩中,观察感受人文景观、自然风光之美。要求学生在实地搜集美术资料,写生和记日记,把亲身体会写下来。以培养学生考察研究乡土美术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C 、把乡土美术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开展形式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进行全面的素质教育。《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的艺术教育指导思想指出:要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把乡土美术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开展各种展览活动,如“乡土景观风景写生作品展”,“摄影作品展”,“家乡美书画展”等,还可以与其他学科联系共同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如与历史地理科结合,实地考察采集资料,然后进行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等活动。使学科横向联系,从而全面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素质。
四、乡土美术为农村美术教育的发展带来新契机
城市的学生,伴随他们长大的往往是一些工业化生产的玩具,或者也有由父母带着去博物馆参观一些艺术作品的机会,但这些是与生活相隔离的,他们缺乏与自然广泛接触的机会。而乡土美术带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与乡土气息,是与自然和生活融为一体的,因此能增加城市的学生对朴素自然的美感的认识与体验,同时也是回归自然、认同乡土的途径,是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生活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的好教材。
《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2010年)提出的指导思想之一是“普及和发展农村学校艺术教育为重点”,这说明农村美术教育的提高和改善是我们当前的一个重要任务,而充分发挥和利用农村的艺术教育资源,因地制宜地开展美术教学,是改善和提高农村美术教育的途径。由于我国大量的优秀传统艺术根
植于民间尤其是广大农村,因此农村社会蕴藏着丰富的乡土美术资源,农村社会的变革速度相对缓慢,因而这些艺术形式得以传承和保留下来。同时,农村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作为艺术创作的原材料可以就地取材,造价低廉,有利于开展丰富多彩的乡土美术教学活动:如一些俯拾即是的泥块、木料、竹子等都可用来作为泥塑、木刻、竹雕、竹编等创作活动的材料。而且,农村社会仍然保留了一些传统习俗,如在岁时节令和人生礼仪如诞生、结婚等时候举行重大的庆祝活动,都会有各种各样的美术形式出现,来渲染喜庆的气氛或祈祝吉祥如意,这些都是农村美术教育的资源优势,是发展农村美术教育的有利条件。以乡土美术作为农村美术教育的突破口,开发和利用好当地的社会艺术教育资源,必定会给农村美术教育开辟一条地方特色与民族特色相结合的新的发展道路。
五、研究中国民间乡土美术的现实意义
在长期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社会等级森严,劳动群众毫无地位可言,历代统治者根本不重视甚至蔑视劳动群众的艺术创造,因此,民间艺术自然也是没有地位的。以纸、草、泥、布等材料所制作的各种形式的民间美术品比较起精雕细琢、珠光宝气的贵族享用品来,自然被视为粗鄙、简陋,难登大雅之堂了。遗憾的是,在当代,有一些专业人员也看不起民间美术,认为其“俗气”、“低级”,属于雕虫小技,不能称为艺术,应该听任其自生自灭,没有必要去抢救和保护。他们追逐西方现代艺术思潮,以西方现代艺术理论作为判断一切艺术的标准。殊不知,西方现代派绘画大师毕加索在见到非洲黑人艺术后兴奋不已,惊异于他们大胆而夸张的造型,并从中理解到黑人艺术的寓意功能,感受到生命的永恒,并由此创立了“立体派”绘画。海归派画家王庆祥说:“不同是美,大不同是大美,没有不同就谈不上美。”由此,则说明了乡土美术与常规美术的不同之处,诸如:选题、选材、表现手法等。
美国著名人类学家罗杰. 基辛告诫人们:“文化的歧异多端是一项极其重要的人类资源。一旦去除了文化间的差异,出现了一个一致的世界文化——虽然若干政治整合的问题得以解决——就可能会剥夺了人类一切智慧与理想的源泉,以及充满分歧与选择的各种可能性。演化性适应的重要秘诀之一就是多样性,这不仅是指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多样性,也是指地域族群与地域族群之间的多样性。去除了人类的多样性可能到最后会付出持续不断的意想不到的代价。”鲁迅先生说:
“民间美术当作一种供研究的材料,它对民俗学、艺术史等学科,都拥有轻视不得的重要价值。”
张道一先生说:“每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特点,它是在不同的历史和环境中形成的。在这一特点中,它包含着本民族的喜文乐见,积累着民族智慧的诸多因素,反映出不同社会结构影响下所产生的不同的民族精神。世界是在殊风异俗中发展的,唯其发扬每个民族的文化特点,才形成人类文化的丰富多彩。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作为构成中华民族文化重要部门的工艺美术同样是在发扬民族文化特征的基础上,才得如此灿烂多姿。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这个灿烂多姿的最丰富和最有血有肉的基础是民间美术。”
在当前传统文化遭轻视和民族文化精神缺失的现实条件下,尤其需要推进传统文化和民族乡土文化艺术教育,学习和了解民族民间乡土文化艺术,积极传承属于全人类共同文化成果的中国优秀的民间艺术。在当今这样的信息时代,必须确立和坚持生态文化的观念,维护世界的文化生态平衡,才会有各种文化的共同发展。
结 论
本文主要阐述了乡土美术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并且提出了在今后的发展趋势。在美术教材中的地位也将被人们越来越关注,对美术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中国美术教育网
[2]方湘侠. 民间美术全集 [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1999:25.
[3]朱涛. “建构”的许诺与虚设[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48.
[4]马克思. 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 ].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450.
[5]左中汉. 中国民间美术造型[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2:108.
论乡土美术对中小学美术教育的作用
摘 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美术教育面临着许多挑战,对美术教育课题的开发研究为目前教育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因美术教育事业迅速发展,各地方又因实际情况补充了乡土教材。教材中的乡土美术,既联系生活实际,又为审美教育提供素材,丰富了课内外教学,同时为中小学美术教育带来新的发展契机。也对中国民间乡土美术的现实意义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乡土美术;美术教育;发展契机;现实意义
On the local art on the role of art education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art education is facing many challenges, the development of art education topics of research for the present education the focus of the study subject. Due to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art education, because the actual local situation to add local materials. Teaching materials in local art, real life is linked, for the aesthetic education material, enriched the class and outside of teaching, primary and secondary art education at the same time bring new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Native to China folk art of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the study.
Key words: Local art and art education,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practical significance
目 录
引 言.............................................................. 1
文献综述............................................................ 1
研究方法............................................................ 1
讨论与分析.......................................................... 2
一、乡土美术的内涵.................................................. 2
1. 乡土美术的概念.................................................... 2
2. 乡土美术的内容.................................................... 2
二、乡土美术的基本特征.............................................. 2
1. 历史集成性........................................................ 3
2. 现实感召力........................................................ 3
3. 文化象征性........................................................ 4
三、乡土美术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的现状及解决方案...................... 4
1. 当前乡土美术教育现状分析.......................................... 4
2. 解决方案.......................................................... 5
四、乡土美术为农村美术教育的发展带来新契机.......................... 5
五、研究中国民间乡土美术的现实意义.................................. 6
结 论.............................................................. 7
参考文献............................................................ 8
引 言
乡土美术作品深深植根于民间社会,创造这些作品的都是以乡村民众为主体的普罗大众。乡土美术是我国各族人民在生产劳动中创造的,是经过世代传承和不断创造的智慧结晶。它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反映了劳动人民的审美情趣,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是我国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乡土美术因学校教育而焕发新生机,并不断发展;[1]学校美术教育因乡土美术增加新潜力,增加了直观的生活性材料和乡土美术中所蕴涵的人文思想、传统艺术观念。中国优秀传统艺术资源,而农村社会的变革相对迟缓,反而使这些艺术形式得以传承。并且在美术的发展史上具有深远的意义,将不被人们所忽视。
文献综述
纵观我国近百年的中小学美术教育,从清末的“几何作图画”,教会学生一些“实用之技能”,到民国时期强调美术教育“养其美感”和“涵养美感”的审美作用,到解放后很长一段时期把美术教育局限在陕隘的为政治服务的范围,以及20世纪80年代后的从技能型转变为审美型的美术教育,直至现在把美术教育作为人文学科,改变单纯以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课程,强调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它所涵盖的内容起了很大的变化,即美术学习除绘画、工艺、欣赏外,设计、摄影、摄像、电脑绘画等也作为美术学习的内容了。美术课学习内容的拓宽是世界美术教育的发展趋势,其目的是试图通过美术教育把学生的各种感知能力充分地激发、调动起来,使学生能得到真正的全面发展。在今后的中小学美术教育中乡土美术也将得到更宽的发展,逐步显示其重要作用及研究价值。
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讨论与分析
一、乡土美术的内涵
1. 乡土美术的概念
“乡土美术”中的“乡土”是一个地域概念,指人们出生或少年时代生活的地方,由于长期的居住和生活,人们对该地方产生了特别深厚的感情并受其影响。“乡土”的概念范围通常会随环境、情况的变化而变化,比如对于长沙人来说,长沙是其乡土,此人到了外省,则湖南可算是其乡土,有一天他走出国门,则整个中国都可算是其乡土。但是,一般意义上的乡土的范围最小可具体到乡镇,最大不超出省的范围。因此,“乡土美术”指的是本乡本土的美术,即所居住生活的地方的美术,主要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民间美术与通俗美术,既具有实用功能又具有审美价值。
2. 乡土美术的内容
乡土美术的内容极为广泛。首先,它包括当地的自然景观。大自然本身就是美的存在,是最广泛的审美对象。其次,当地群众创造的具有乡土特色的美术形式与作品是构成乡土美术的主要内容。这包括生活中的用具如陶瓷器皿、竹木器皿;用于装饰建筑物的图案、彩绘、木石雕刻;用于衣饰的印染花纹、刺绣;用来装饰生活空间的剪纸、织锦、绘画、儿童玩具如泥塑、面塑和娱乐戏曲中的皮影、木偶等;在各种民俗节庆活动如元宵、清明出现的花灯、风筝,婚丧嫁娶中用来渲染气氛的物品等;用于宗教信仰中的各种神的雕像如财神、观音和各种门神版画等。[2]
二、乡土美术的基本特征
审美权威在现实的乡土美术活动中往往处于审美信息中心的地位, 能够映射出乡土文化中丰富多彩的美术生活。虽然从现在时态上看, 民间审美权威是一个静态的坐标, 然而透过他们在活动中的生成过程, 却可以触摸到乡土美术文化历史发展的轨迹和其审美权威轮换的真实图景. 三由此, 我们根据乡土美术活动的历史意义与现实作用, 又可将这种审美权威的基本特征归结为如下三点:
1. 历史集成性
由于这种审美权威是一种应对各种乡土美术活动、承受乡土文化重压的人, 所以在他们身上集中反映了当代各种审美势力矛盾又统一的复杂情态。每当乡土美术活动的内容与形式“移风移俗”时, 他们往往会以其智慧、经验、胆识、魅力、威望等, 调解矛盾、引导态势、控制局面, 从而抓住历史变化的契机, 总结、继承、创用前人的经验, 并在这种变化中成功地发挥自身积累的美术知识与经验、审美能力与智慧, 充分利用各种有利因素, 成为驾驭这一乡土文化变更的人, 成为民间历史的见证人。也就是说, 这种审美权威的形成是一个历史的过程, 在血缘与地缘关系维系紧密的空间中, 在无数个乡土美术活动如土神庙的建造、居室陈设的装修以及服饰穿戴的变更等发展中, 其审美的权威性显示出超众的才华, 从而成为民众推崇的偶像并突出于民众的生活之中。同时, 他本身也构成了一个乡土美术活动的文化事相, 或牵头起事, 或排解纠纷, 或安排活动等, 其审美权威如无冕之王, 为民众所服膺。这也正像马克思所说的 :“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伟
[4]大人物, 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 它就要创造出这样的人物来。”因此, 这种审美权威
并非神助天赋的奇才, 而是乡土美术运动和民俗文化实践的集成者与见证人, 也即这种审美权威的个体与乡土美术活动的集体(民众) 是始终融为一体的。
2. 现实感召力
这种审美权威的非凡才能与出众品质, 对广大民众的乡土情结具有广泛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他们宛如情感世界的救世主为众人簇拥和追随, 其审美权威的感召力并不以权力的强制为主导。尽管他们在乡土美术活动中, 特别是在其“移风移俗”地创建新秩序时常常会伴以权力和制度的化身, 但他们的优异品质和人格魅力会使他们的才能更充分地显现为一种情感的感染力量, 使民众在一种心悦诚服的心境中接受他们的意志, 而较少感到权力或说教的力量。在这种现实生活里, 乡土美术活动中的感召力也是民间审美权威最突出的特点。它相对于现代理性制度、秩序权威(如政府官员等) 的严密理性和缺少人情味, 表现出乡土文化中血缘和地缘关系笼罩下的亲情感召基础。
民间审美权威的感召力取决于他们对社会历史、乡土文化的判断、继承与创新。由于这种审美权威的出众才能和人格魅力是在长期的乡土美术活动中培育出来的, 他们往往汲取了前人优秀的审美品质, 借鉴了前人大量的美术经验, 并创造
性地丰富和发展了它们, 所以才能建立起乡土美术活动与其审美关系的新秩序。
3. 文化象征性
乡土美术活动中的艺术形象常不同于现实生活中的原型个例, 它具有艺术符号的象征功能, 是在一种独特文化语境中生成的, 具有能指与所指、物象与意象丰富意蕴的象征符号。它是民众审美理想与创作灵感对现实印象进行提炼、加工, 创造出的具有虚拟性质的美术形象或语义符号, 因而具有符号的编排关系和符号所指的语义延伸性。它使美术形象表现出既与现实物象相联系, 又与审美意义世界密不可分的艺术象征性。比如流传于湖南、贵州等地的傩戏、傩舞及其面具, 我们不仅可以通过其原始、粗犷、稚拙、夸张乃至怪诞的形象来复现它们所具体呈现的特定社会关系, 而且能够通过它们所暗示的意义的拓展指向, 联想到其所代表的特定时代或历史的丰富的文化意蕴, 因而使这一独特的乡土美术造型具有了巫文化的审美典型性或象征性以及原始初民的“原创”代码意义或符号性。[5]这也正是民间审美权威的一种权威性, “物化”或“物态化”的乡土美术形象与形式及其文化象征性的“演绎”。
三、乡土美术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的现状及解决方案
1. 当前乡土美术教育现状分析
A 、美术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体系中的地位
在我省美术教育中,乡土美术是广州市美术教育的一个特色,突出了地域性的特点。但目前美术教育在乡村学校却非常欠缺,在乡村一直以来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深远,美术课程在老师、家长、学生的眼中无足轻重,认为美术学多学少问题不大。这些偏见和现象直接干扰着美术教育工作的正常进行。
B 、乡村美术教育对乡土美术的利用情况
目前在学校美术教育中,对乡土美术的利用只是局限于乡土美术这份教材,对于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学校外的美术活动和与乡土美术有关的活动则是少之少。更谈不上去美术馆参观美术展览、美术作品。
C 、未能充分利用的原因
主要是我们的艺术教育一直以来往往更注重技能的传授,急功近利,以成人的标准要求孩子,却不重视孩子发自内心对美的感受和表现。而乡村的学校教育
中似乎并没有去挖掘一些有关美术方面的知识,没有教育学生去发现身边的美。虽然近年来提倡素质教育,美术课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但在乡村很多课程受条件的限制依然无法利用实施。
2. 解决方案
A 、运用拍摄录像、照片搜集和整理人文景观中的乡土美术,结合乡土美术教材,通过放映录像、图片展示、多媒体电脑图形设计,文字资料介绍等方式向学生介绍乡土美术。
B 、组织学生以生态游的方式,开展乡土美术教育。把美术课堂移到野外,在游玩中,观察感受人文景观、自然风光之美。要求学生在实地搜集美术资料,写生和记日记,把亲身体会写下来。以培养学生考察研究乡土美术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C 、把乡土美术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开展形式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进行全面的素质教育。《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的艺术教育指导思想指出:要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把乡土美术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开展各种展览活动,如“乡土景观风景写生作品展”,“摄影作品展”,“家乡美书画展”等,还可以与其他学科联系共同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如与历史地理科结合,实地考察采集资料,然后进行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等活动。使学科横向联系,从而全面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素质。
四、乡土美术为农村美术教育的发展带来新契机
城市的学生,伴随他们长大的往往是一些工业化生产的玩具,或者也有由父母带着去博物馆参观一些艺术作品的机会,但这些是与生活相隔离的,他们缺乏与自然广泛接触的机会。而乡土美术带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与乡土气息,是与自然和生活融为一体的,因此能增加城市的学生对朴素自然的美感的认识与体验,同时也是回归自然、认同乡土的途径,是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生活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的好教材。
《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2010年)提出的指导思想之一是“普及和发展农村学校艺术教育为重点”,这说明农村美术教育的提高和改善是我们当前的一个重要任务,而充分发挥和利用农村的艺术教育资源,因地制宜地开展美术教学,是改善和提高农村美术教育的途径。由于我国大量的优秀传统艺术根
植于民间尤其是广大农村,因此农村社会蕴藏着丰富的乡土美术资源,农村社会的变革速度相对缓慢,因而这些艺术形式得以传承和保留下来。同时,农村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作为艺术创作的原材料可以就地取材,造价低廉,有利于开展丰富多彩的乡土美术教学活动:如一些俯拾即是的泥块、木料、竹子等都可用来作为泥塑、木刻、竹雕、竹编等创作活动的材料。而且,农村社会仍然保留了一些传统习俗,如在岁时节令和人生礼仪如诞生、结婚等时候举行重大的庆祝活动,都会有各种各样的美术形式出现,来渲染喜庆的气氛或祈祝吉祥如意,这些都是农村美术教育的资源优势,是发展农村美术教育的有利条件。以乡土美术作为农村美术教育的突破口,开发和利用好当地的社会艺术教育资源,必定会给农村美术教育开辟一条地方特色与民族特色相结合的新的发展道路。
五、研究中国民间乡土美术的现实意义
在长期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社会等级森严,劳动群众毫无地位可言,历代统治者根本不重视甚至蔑视劳动群众的艺术创造,因此,民间艺术自然也是没有地位的。以纸、草、泥、布等材料所制作的各种形式的民间美术品比较起精雕细琢、珠光宝气的贵族享用品来,自然被视为粗鄙、简陋,难登大雅之堂了。遗憾的是,在当代,有一些专业人员也看不起民间美术,认为其“俗气”、“低级”,属于雕虫小技,不能称为艺术,应该听任其自生自灭,没有必要去抢救和保护。他们追逐西方现代艺术思潮,以西方现代艺术理论作为判断一切艺术的标准。殊不知,西方现代派绘画大师毕加索在见到非洲黑人艺术后兴奋不已,惊异于他们大胆而夸张的造型,并从中理解到黑人艺术的寓意功能,感受到生命的永恒,并由此创立了“立体派”绘画。海归派画家王庆祥说:“不同是美,大不同是大美,没有不同就谈不上美。”由此,则说明了乡土美术与常规美术的不同之处,诸如:选题、选材、表现手法等。
美国著名人类学家罗杰. 基辛告诫人们:“文化的歧异多端是一项极其重要的人类资源。一旦去除了文化间的差异,出现了一个一致的世界文化——虽然若干政治整合的问题得以解决——就可能会剥夺了人类一切智慧与理想的源泉,以及充满分歧与选择的各种可能性。演化性适应的重要秘诀之一就是多样性,这不仅是指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多样性,也是指地域族群与地域族群之间的多样性。去除了人类的多样性可能到最后会付出持续不断的意想不到的代价。”鲁迅先生说:
“民间美术当作一种供研究的材料,它对民俗学、艺术史等学科,都拥有轻视不得的重要价值。”
张道一先生说:“每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特点,它是在不同的历史和环境中形成的。在这一特点中,它包含着本民族的喜文乐见,积累着民族智慧的诸多因素,反映出不同社会结构影响下所产生的不同的民族精神。世界是在殊风异俗中发展的,唯其发扬每个民族的文化特点,才形成人类文化的丰富多彩。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作为构成中华民族文化重要部门的工艺美术同样是在发扬民族文化特征的基础上,才得如此灿烂多姿。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这个灿烂多姿的最丰富和最有血有肉的基础是民间美术。”
在当前传统文化遭轻视和民族文化精神缺失的现实条件下,尤其需要推进传统文化和民族乡土文化艺术教育,学习和了解民族民间乡土文化艺术,积极传承属于全人类共同文化成果的中国优秀的民间艺术。在当今这样的信息时代,必须确立和坚持生态文化的观念,维护世界的文化生态平衡,才会有各种文化的共同发展。
结 论
本文主要阐述了乡土美术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并且提出了在今后的发展趋势。在美术教材中的地位也将被人们越来越关注,对美术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中国美术教育网
[2]方湘侠. 民间美术全集 [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1999:25.
[3]朱涛. “建构”的许诺与虚设[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48.
[4]马克思. 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 ].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450.
[5]左中汉. 中国民间美术造型[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2: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