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政要?贪鄙阅读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第小题。

人有明珠,莫不贵重,若以弹雀,岂非可惜?况人之性命甚于明珠,见金钱财帛不惧刑网,径即受纳,乃是不惜性命。明珠是身外之物,尚不可弹雀,何况性命之重,乃以博财物耶?群臣若能备尽忠直,益国利人,则官爵立至。皆不能以此道求荣,遂妄受财物,赃贿既露,其身亦殒,实为可笑。

贪人不解爱财也,至如内外官五品以上,禄秩优厚,一年所得,其数自多。若受人财贿,不过数万,一朝彰露,禄秩削夺,此岂是解爱财物?规小得而大失者也。昔公仪休性嗜鱼,而不受人鱼,其鱼长存。且为主贪,必丧其国;为臣贪,必亡其身。《诗》云:“大风有隧,贪人败类。”固非谬言也。昔秦惠王欲伐蜀,不知其迳,乃刻五石牛,置金其后。蜀人见之,以为牛能便金,蜀王使五丁力士拖牛入蜀,道成,秦师随而伐之,蜀国遂亡。汉大司农田延年赃贿三千万,事觉自死。如此之流,何可胜记!

若能小心奉法,常如朕畏天地,非但百姓安宁,自身常得欢乐。古人云:“贤者多财损其志,愚者多财生其过。”此言可为深诫。若徇私贪浊非止坏公法损百姓纵事未发闻中心岂不常惧?恐惧既多,亦有因而致死。大丈夫岂得苟贪财物,以害及身命,使子孙每怀愧耻耶?

古人云:“鸟栖于林,犹恐其不高,复巢于木末;鱼藏於水,犹恐其不深,复穴于窟下。然而为人所获者,皆由贪饵故也。” 今人臣受任,居高位,食厚禄,当须履忠正,蹈公清,则无灾害,长守富贵矣。古人云:“祸福无门,惟人所召。”然陷其身者,皆为贪冒财利,与夫鱼鸟何以异哉?

(节选自《贞观政要?贪鄙》)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乃以博财物耶    博:增加

B.禄秩优厚      秩:品级

C.规小得而大失者也  规:谋求

D.事觉自死      觉:败露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贪鄙”的恶果的一组是(   )

①遂妄受财物,赃贿既露,其身亦殒

②一朝彰露,禄秩削夺

③用这种受贿的手段求取荣华富贵,随便就收受财物

④愚者多财生其过

⑤使子孙每怀愧耻耶

⑥祸福无门,惟人所召

A.①③④

B.①②⑤

C.②③⑥

D.④⑤⑥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明珠弹雀为喻,说明人不能“见金钱财帛不惧刑网”,贪图身外之物,而招来杀身之祸。

B.文章用“公仪休不受人鱼”和“秦惠王刻石牛置金伐蜀”正反两方面的事例,说明不可“规小得而大失”。

C.为主为臣的,如果能做到“小心奉法,常畏天地”,不仅能使百姓安宁,自身常获欢乐,还能使子孙后代感到荣耀。

D.文章最后以鸟贪高、鱼贪深而被获为警戒,要求“居高位,食厚禄”的官员们做到“履忠正,蹈公清”,这样才能避免灾害、长保富贵。

4.用斜线(/)给阅读材料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并把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徇私贪浊非止坏公法损百姓纵事未发闻中心岂不常惧?

(2)翻译。

①且为主贪,必丧其国;为臣贪,必亡其身。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然陷其身者,皆为贪冒财利,与夫鱼鸟何以异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答案:

【答案】

1.A

2.B

3.D

4.(1)若徇私贪浊/非止坏公法/损百姓/纵事未发闻/中心岂不常惧?

(2)①况且作为国君,如果贪婪,一定会使他的国家灭亡;作为臣子,如果贪婪,一定会使他自身丧命。

②然而使自身陷于灾祸的,都是因为贪图财利,和那鱼鸟有什么区别呢?

【解析】

1.试题分析:博是取得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不能用这种受贿的手段求取荣华富贵,随便就收受财物。

考点: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推断文言实词的意义,可采用联想推断法,更多为联系上下句推断其逻辑关系,即代入原文是否合理。

2.试题分析:用这种受贿的手段求取荣华富贵,随便就收受财物,这不是结果而是手段。愚者多财生其过,说的现象。

考点: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答此类题读题时关键,在明晰题意的基础上,一项一项的排除即可。

3.试题分析:这样才能避免灾害、长保富贵不正确,没有此层意思。

考点:本题考查对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

点评:本题比较难。此类题有的是对原文的理解,有的是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答此类试题阅读是基础,排除是手段。抓住设置的“人物”不对号,侧重点有所偏移、张冠李戴等常见设误类型,一一与原文进行对照排除。

4.试题分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注意断句要根据句子中的重要虚词和大意来断。且是况且的意思,前后是并列的意思。

考点: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式

点评:本题比较难。翻译时要注意三点:一要以直译为主,关键词一定要翻译准确,二是切记要把翻译的句子与原文结合在一起理解,莫断章取义。第三,照应文言句式和语气。

阅读下文,完成第小题。

人有明珠,莫不贵重,若以弹雀,岂非可惜?况人之性命甚于明珠,见金钱财帛不惧刑网,径即受纳,乃是不惜性命。明珠是身外之物,尚不可弹雀,何况性命之重,乃以博财物耶?群臣若能备尽忠直,益国利人,则官爵立至。皆不能以此道求荣,遂妄受财物,赃贿既露,其身亦殒,实为可笑。

贪人不解爱财也,至如内外官五品以上,禄秩优厚,一年所得,其数自多。若受人财贿,不过数万,一朝彰露,禄秩削夺,此岂是解爱财物?规小得而大失者也。昔公仪休性嗜鱼,而不受人鱼,其鱼长存。且为主贪,必丧其国;为臣贪,必亡其身。《诗》云:“大风有隧,贪人败类。”固非谬言也。昔秦惠王欲伐蜀,不知其迳,乃刻五石牛,置金其后。蜀人见之,以为牛能便金,蜀王使五丁力士拖牛入蜀,道成,秦师随而伐之,蜀国遂亡。汉大司农田延年赃贿三千万,事觉自死。如此之流,何可胜记!

若能小心奉法,常如朕畏天地,非但百姓安宁,自身常得欢乐。古人云:“贤者多财损其志,愚者多财生其过。”此言可为深诫。若徇私贪浊非止坏公法损百姓纵事未发闻中心岂不常惧?恐惧既多,亦有因而致死。大丈夫岂得苟贪财物,以害及身命,使子孙每怀愧耻耶?

古人云:“鸟栖于林,犹恐其不高,复巢于木末;鱼藏於水,犹恐其不深,复穴于窟下。然而为人所获者,皆由贪饵故也。” 今人臣受任,居高位,食厚禄,当须履忠正,蹈公清,则无灾害,长守富贵矣。古人云:“祸福无门,惟人所召。”然陷其身者,皆为贪冒财利,与夫鱼鸟何以异哉?

(节选自《贞观政要?贪鄙》)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乃以博财物耶    博:增加

B.禄秩优厚      秩:品级

C.规小得而大失者也  规:谋求

D.事觉自死      觉:败露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贪鄙”的恶果的一组是(   )

①遂妄受财物,赃贿既露,其身亦殒

②一朝彰露,禄秩削夺

③用这种受贿的手段求取荣华富贵,随便就收受财物

④愚者多财生其过

⑤使子孙每怀愧耻耶

⑥祸福无门,惟人所召

A.①③④

B.①②⑤

C.②③⑥

D.④⑤⑥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明珠弹雀为喻,说明人不能“见金钱财帛不惧刑网”,贪图身外之物,而招来杀身之祸。

B.文章用“公仪休不受人鱼”和“秦惠王刻石牛置金伐蜀”正反两方面的事例,说明不可“规小得而大失”。

C.为主为臣的,如果能做到“小心奉法,常畏天地”,不仅能使百姓安宁,自身常获欢乐,还能使子孙后代感到荣耀。

D.文章最后以鸟贪高、鱼贪深而被获为警戒,要求“居高位,食厚禄”的官员们做到“履忠正,蹈公清”,这样才能避免灾害、长保富贵。

4.用斜线(/)给阅读材料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并把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徇私贪浊非止坏公法损百姓纵事未发闻中心岂不常惧?

(2)翻译。

①且为主贪,必丧其国;为臣贪,必亡其身。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然陷其身者,皆为贪冒财利,与夫鱼鸟何以异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答案:

【答案】

1.A

2.B

3.D

4.(1)若徇私贪浊/非止坏公法/损百姓/纵事未发闻/中心岂不常惧?

(2)①况且作为国君,如果贪婪,一定会使他的国家灭亡;作为臣子,如果贪婪,一定会使他自身丧命。

②然而使自身陷于灾祸的,都是因为贪图财利,和那鱼鸟有什么区别呢?

【解析】

1.试题分析:博是取得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不能用这种受贿的手段求取荣华富贵,随便就收受财物。

考点: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推断文言实词的意义,可采用联想推断法,更多为联系上下句推断其逻辑关系,即代入原文是否合理。

2.试题分析:用这种受贿的手段求取荣华富贵,随便就收受财物,这不是结果而是手段。愚者多财生其过,说的现象。

考点: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答此类题读题时关键,在明晰题意的基础上,一项一项的排除即可。

3.试题分析:这样才能避免灾害、长保富贵不正确,没有此层意思。

考点:本题考查对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

点评:本题比较难。此类题有的是对原文的理解,有的是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答此类试题阅读是基础,排除是手段。抓住设置的“人物”不对号,侧重点有所偏移、张冠李戴等常见设误类型,一一与原文进行对照排除。

4.试题分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注意断句要根据句子中的重要虚词和大意来断。且是况且的意思,前后是并列的意思。

考点: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式

点评:本题比较难。翻译时要注意三点:一要以直译为主,关键词一定要翻译准确,二是切记要把翻译的句子与原文结合在一起理解,莫断章取义。第三,照应文言句式和语气。


相关文章

  • [贞观政要·贪鄙]阅读答案
  • (09年重庆卷)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 人有明珠,莫不贵重,若以弹雀.岂非可惜?况人之性命甚于明珠,见金钱财帛不惧 刑网,径即受纳,乃是不惜性命.明珠是身外之物,尚不可弹雀,何况性命之重,乃以博财 物耶?群臣若能备尽忠直,益国利人,则 ...查看


  • [贞观政要]卷六 贪鄙第二十六 凡六章
  • 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人有明珠,莫不贵重,若以弹雀,岂非可惜?况人之性命甚於明珠,见金钱财帛不惧刑网,径即受纳,乃是不惜性命.明珠是身外之物,尚不可弹雀,何况性命之重,乃以博财物耶?群臣若能备尽忠直,益国利人,则官爵立至.皆不能 ...查看


  • [贞观政要·论俭约]阅读答案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1题. 贞观元年,太宗谓侍臣曰:"自古帝王凡有兴造,必须贵顺物情.昔大禹凿九山,通九江,用人力极广,而无怨讟(dú)者,物情所欲,而众所共有故也.秦始皇营建宫室,而人多谤议者,为徇其私欲,不与众共故也. ...查看


  • 贞观政要·论纳谏第五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贞观十一年,太宗谓魏征曰:"比来所行得失政化,何如往前?"对曰:"若恩威所加,远夷朝贡,比于贞观之始,不可等级而言.若德义潜通,民心悦服,比于贞观之初,相去又甚远." ...查看


  • 古诗文比较阅读:曹操[观沧海][出师表][贞观政要?诚信](
  • 比较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24-----28题.(18分) (甲)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曹 ...查看


  • 2017届上海市青浦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 青浦区2016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末学业质量调研测试 语 文 试 卷(2016.12) 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 ...查看


  • 2015年高考第一轮复习检测卷---文言文阅读4
  • 2015年高考第一轮复习检测卷---文言文阅读4 高三 2015-09-29 22:27 2015年高考第一轮复习检测卷---文言文阅读4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天下不可一日而无政教,故学不可一日而亡于天下.古者井天下之田, ...查看


  • 文言文论慎终(节选)阅读附答案
  • 论慎终 (节选)贞观五年,太宗谓侍臣曰:"自古帝王亦不能常化,假令内安,必有外扰.当今远夷 率服,百谷丰稔,盗贼不作,内外宁静.此非朕一人之力,实由公等共相匡辅.然安不忘危, 治不忘乱,虽知今日无事,亦须思其终始.常得如此,始是可 ...查看


  • 廉政文化格言警句
  • 廉政文化格言警句 ★ 廉洁奉公,家事国事皆为心头事:贪污受贿,风声雨声都是警笛声. ★ 失去监督的权力是祸害,失去控制的私欲是灾难. ★ 法律无情人有情,执法为民献真心. ★ 天平称公正,廉洁生威仪. ★ 道路条条似彩虹,征稽筹资铸丰碑.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