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宇泉懒洋洋地背上书包,不情愿地走出家门,晃晃当当来到汽车站。看着一辆10路汽车从眼前经过,章宇泉连乘车卡都没拿出来,心想:等第三辆10路车来了,再上去!章宇泉要去新东方上英语课,现在他一点点动力都没有,可又不敢不去。因为,去新东方补习英语是自己提出来的,为此妈妈出了上万元……可现在,他不愿意去了。
新东方的英语课,是一对一教学。教章宇泉的老师是位漂亮的大姐姐。说真的老师教得不错,可章宇泉就是觉得没劲。章宇泉英语不好,原打算在初三这一年,把英语补上来,中考能考上重点高中,这是章宇泉的梦想!省重点高中就在自家门前,进不了那儿岂不可惜!其他几门功课,章宇泉的成绩都不错,英语是他的“软肋”。
章宇泉的目标是“一年内赶超班里的英语尖子”,梦想虽然有了,执行却相当困难。大姐姐的英语教得不错,可大量练习需要回家完成。每天,章宇泉写完学校老师留的作业,就累得不行了。他每每告诉自己,先休息一下再做练习……打开电脑,上上网,听听歌,在论坛上发几个帖子……时间就飞一样过去了。待困倦得难以忍耐时,章宇泉对自己说:以后再说,学英语的时间有的是……事后,他万分后悔,觉得自己没毅力,不执行计划。大道理章宇泉都懂,中考在即、时间紧迫、英语是短板,中考会把成绩拉下来……可他就是没办法进入学英语的状态,眼看着妈妈的钱流水般“逝去”,章宇泉的压力越来越大。为什么自己这样不争气呢?章宇泉想不通!在心里,他无数次地问自己:难道我就这样耗下去吗?难道我的梦想就真的实现不了吗?
实际上,章宇泉对未来是有想法、有期待的,所以,他才对目前这种“心里有梦想却不能行动”的状态感到焦虑。章宇泉怎么走入了这样一个怪圈呢?
首先,初三生的功课很紧,章宇泉在校学了一天,晚上完成作业后再去做大量的英语练习,对他来说,压力的确较大。一天的紧张学习后,人肯定会感到疲惫,学英语又是一件必须集中精力去识记、理解、背诵和消化的“苦差事”。由于章宇泉其他几门功课成绩不错,中考压力原本不大,因此,他学英语的劲头也会随之减弱,梦想便在现实中大打折扣了。所以,学校的作业一旦完成,他就不由自主地想办法“回避”不喜欢的英语练习。
其次,学习是一种群体行为,群体能给人以学习动力。一对一教学,很难形成学习氛围,这种学习模式缺乏同学间的竞争、鼓励、交流,更失去了同学间的情感支持。章宇泉要独自面对困难,没有他人作为参照,他看不到自己的进步,整天盯着的是自己的不足,他能不备感焦虑?沉湎于这样的情绪中,学英语的动力就越来越小,直至想到放弃。实际上,在群体学习中,通过和他人比较,更容易找到自己所处的位置;信息交流、情感支持、竞争因素对于一个涉世未深的中学生来说,往往会成为他们的学习动力。
第三,“一年内赶超班里的英语尖子”,是个不切合实际的目标。这个时间限制是不明智的,一年,想起来很长,实际上很短。按这个方式制订计划,很容易为自己的拖拉和不行动找到借口。再者,班里的英语尖子,他们水平如何?和自己的差距究竟有多大?赶超是否有可能实现?估计这些章宇泉想都没想,便上了新东方英语学校,结果被一对一教学弄得士气低落。
章宇泉该怎么办呢?
中考的日子一天天近了,先要保证优势学科的成绩不下滑,这是拿分的根本。章宇泉除英语之外,其他科目成绩都不错,这个优势要站稳。然后,他应该放弃一对一的补习模式,去参加有其他同学参与的英语补习班。章宇泉补习英语,不要把目标盯在“赶超班里的英语尖子”上,要从提高英语基础知识入手。也就是说,不追英语尖子,而是把基础知识掌握牢。这就好比,把木桶的那根短板一点点接长,让它慢慢向其他长板看齐。这样做的目的是:不让英语拉总成绩的后腿。
其实,很想对章宇泉和有着章宇泉类似经历的同学们说――中学生,更适合群体学习。在群体中学习,在互动中学习,才是事半功倍的最佳选择。
章宇泉懒洋洋地背上书包,不情愿地走出家门,晃晃当当来到汽车站。看着一辆10路汽车从眼前经过,章宇泉连乘车卡都没拿出来,心想:等第三辆10路车来了,再上去!章宇泉要去新东方上英语课,现在他一点点动力都没有,可又不敢不去。因为,去新东方补习英语是自己提出来的,为此妈妈出了上万元……可现在,他不愿意去了。
新东方的英语课,是一对一教学。教章宇泉的老师是位漂亮的大姐姐。说真的老师教得不错,可章宇泉就是觉得没劲。章宇泉英语不好,原打算在初三这一年,把英语补上来,中考能考上重点高中,这是章宇泉的梦想!省重点高中就在自家门前,进不了那儿岂不可惜!其他几门功课,章宇泉的成绩都不错,英语是他的“软肋”。
章宇泉的目标是“一年内赶超班里的英语尖子”,梦想虽然有了,执行却相当困难。大姐姐的英语教得不错,可大量练习需要回家完成。每天,章宇泉写完学校老师留的作业,就累得不行了。他每每告诉自己,先休息一下再做练习……打开电脑,上上网,听听歌,在论坛上发几个帖子……时间就飞一样过去了。待困倦得难以忍耐时,章宇泉对自己说:以后再说,学英语的时间有的是……事后,他万分后悔,觉得自己没毅力,不执行计划。大道理章宇泉都懂,中考在即、时间紧迫、英语是短板,中考会把成绩拉下来……可他就是没办法进入学英语的状态,眼看着妈妈的钱流水般“逝去”,章宇泉的压力越来越大。为什么自己这样不争气呢?章宇泉想不通!在心里,他无数次地问自己:难道我就这样耗下去吗?难道我的梦想就真的实现不了吗?
实际上,章宇泉对未来是有想法、有期待的,所以,他才对目前这种“心里有梦想却不能行动”的状态感到焦虑。章宇泉怎么走入了这样一个怪圈呢?
首先,初三生的功课很紧,章宇泉在校学了一天,晚上完成作业后再去做大量的英语练习,对他来说,压力的确较大。一天的紧张学习后,人肯定会感到疲惫,学英语又是一件必须集中精力去识记、理解、背诵和消化的“苦差事”。由于章宇泉其他几门功课成绩不错,中考压力原本不大,因此,他学英语的劲头也会随之减弱,梦想便在现实中大打折扣了。所以,学校的作业一旦完成,他就不由自主地想办法“回避”不喜欢的英语练习。
其次,学习是一种群体行为,群体能给人以学习动力。一对一教学,很难形成学习氛围,这种学习模式缺乏同学间的竞争、鼓励、交流,更失去了同学间的情感支持。章宇泉要独自面对困难,没有他人作为参照,他看不到自己的进步,整天盯着的是自己的不足,他能不备感焦虑?沉湎于这样的情绪中,学英语的动力就越来越小,直至想到放弃。实际上,在群体学习中,通过和他人比较,更容易找到自己所处的位置;信息交流、情感支持、竞争因素对于一个涉世未深的中学生来说,往往会成为他们的学习动力。
第三,“一年内赶超班里的英语尖子”,是个不切合实际的目标。这个时间限制是不明智的,一年,想起来很长,实际上很短。按这个方式制订计划,很容易为自己的拖拉和不行动找到借口。再者,班里的英语尖子,他们水平如何?和自己的差距究竟有多大?赶超是否有可能实现?估计这些章宇泉想都没想,便上了新东方英语学校,结果被一对一教学弄得士气低落。
章宇泉该怎么办呢?
中考的日子一天天近了,先要保证优势学科的成绩不下滑,这是拿分的根本。章宇泉除英语之外,其他科目成绩都不错,这个优势要站稳。然后,他应该放弃一对一的补习模式,去参加有其他同学参与的英语补习班。章宇泉补习英语,不要把目标盯在“赶超班里的英语尖子”上,要从提高英语基础知识入手。也就是说,不追英语尖子,而是把基础知识掌握牢。这就好比,把木桶的那根短板一点点接长,让它慢慢向其他长板看齐。这样做的目的是:不让英语拉总成绩的后腿。
其实,很想对章宇泉和有着章宇泉类似经历的同学们说――中学生,更适合群体学习。在群体中学习,在互动中学习,才是事半功倍的最佳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