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指导学生自主修改作文

如何指导学生自主修改作文

【摘要】“千金难买回头看,文章不厌百遍改”, 一篇好文章一般都是经过反复修改而成的。那么为什么老师天天强调修改作文的好处,而学生却没有养成自己修改作文的习惯呢?笔者认为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原因:一是学生对作文要求不甚理解而匆匆下笔,写作文没能结合现实生活,对事物观察不够细致,或者想修改又不知从何改起。二是学生只知道修改作文的好处,却未能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和技巧。本文笔者将针对此问题谈谈自己在教学工作中的一些浅见与同仁共勉。

【关键词】初中生 作文教学 指导修改

作文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学生自己的写作过程,老师评讲指导的过程和学生自主修改作文的过程。可长期以来,作文批改一直是压在语文老师肩上的沉重负担之一,为批改学生的作文,教师可谓费心费力,付出的实在太多,而学生并不一定认真琢磨老师的批改、评语等,有的甚至只看一下分数就合上作文本。笔者认为要改变这种情况,就要让学生参与作文的批改,并养成习惯。学生写的多,修改的多,便会从中摸索出一些规律,克服自己经常犯的毛病,从而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那么,如何提高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并使之形成习惯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 教给学生发现自己作文中的问题

修改,是学生的认识不断深入的一个过程,也是写作活动由初级阶段通向高级阶段的阶梯,好的作品都是反复修改,斟酌推敲,多次加工的结果。发现自己作文中的问题,是修改好自己作文的前提,只有发现了自己存在的问题,才能对症下药,正确修改。那么,怎样做才能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呢?

1. 多看几遍。

鲁迅说过:“文章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删去,毫不可惜。”那么至多呢?毛泽东指出:“我看重要的文章不妨看它十多遍,认真地加以删改,然后发表。”初中学生的作文虽然不是为了发表,但必须反复地看,一看语句有没有毛病;二看前后有无矛盾的地方;三看有无细微之处需推敲。

2. 再读几遍。

光看还不全面,还要多读,一读就能发现有的地方拗口别扭,发现少词缺字或词不达意的毛病,随时加以修改。

3. 请人批评。

作文草稿写好后,请同学或家长看,听取他们的意见和批评,这样可以发现自己不易发现的问题。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常常把自己写的诗读给并不识字的老婆婆听,然后再去修改。他们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所以老师要善于鼓励学生敢于把文章拿给别人看,虚心征求意见,借助别人发现自己作文中的问题,只有这样才会修改出好的文章来。

4. 进行比较。

有比较,才有鉴别,同一道作文题,全班同学都写,由于水平不一样,不妨看看写得比较好的同学的作文,再和自己写的进行比较,从中可以得到启发,发现自己作文的问题何在,再进行修改。

二、 将修改作文的权利下放给学生

叶圣陶先生早在1978年发表的《大力研究语文教学,尽快改进语文教学》一文中就曾指出:“改”的优先权应属于作者本人。当然,学生的知识、能力有限,对作文的批改难免会出现一些毛病错误,教师对学生的作文不但要放宽要求,而且对作文的修改也要适当的权利下放,给予必要的指导如下: (1)看作文所表达的思想是否健康,内容是否真实具体;

(2)看文章的选材,包括三点:是否围绕中心,是否符合生活实际,是否具有典型性。

(3)看文章结构。包括三点:层次段落是否清晰,过渡是否自然,开头和结尾是否照应。

(4)看条理是否清楚、明白,句子是否通顺,用词是否恰当,有无错别字,标点符号使用情况如何;

(5)看格式是否规范,字迹是否清楚,工整。分段是否合理,卷面是否整洁看文章的中心是否鲜明、集中。

(7)看感情是否真挚,看是否够字数。

(8)看作文结构是否合理,中心是否突出;

让学生明白常用的修改技巧后,参与修改,积极训练,这样既能使学生领悟修改的要领,知道修改的必要性,又能激发他们的写作、修改的兴趣,从而提高作文水平。

三、 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

针对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们应指导学生学习修改文章的基本方法和要领,学会修改作文,提高修改能力。

1. 教师粗批不改。

教师一般先不作具体的修改,而是将学生的作文大致浏览一遍,或将错误之处用规范的修改符号标记,并加一些眉批和总批,引导学生用修改作文中常见毛病的常识对自己的文章进行自主修改。

例:十月一放长假,爸爸戴我去爬山,我一点儿都不想去,因为爬山太累了,可是爸爸坚持要戴我去,反抗不得,我只好无奈地跟着,走到山脚我就已经走不动了,在爸爸的催促下,我迈开步伐走在爸爸身后,好不容易来到半山腰,两腿酸软,大汉直冒。

让学生朗读该片段,然后指出错误,教师修改。①标点符号:在“带我去爬山”后面“,”应改为“。”在“无奈地跟着”后面“,”应改为“。”已经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了,不能一“逗”到底。②错别字:“大汉”的“汉”应改为“汗水”的“汗”。“戴我”的“戴”应改为“带领”的“带”。③准确用词:“迈开步伐走”应改为“拖着脚步跟”,以突出我“不想去”的心理、“走不动”的样子。

再如:游完竹林,我们便来到了颇负盛名的一线天。从远处看,这山与山之间只有一条缝隙,走到近处看,宽一点的地方可容两个人过,窄一点的地方仅容一个人靠着岩壁慢慢地走过去。我走在一线天中,抬头仰望着天空,蓝蓝的天空成了一条细线。两旁峭壁上长满了清苔。突出的山石和斜着身子的树木,看了让人害怕。好不容易走出一线天,顿时感到心情豁然开朗。

学生边读边指出错误,进行修改、润色,促使作文符合要求,逐步完美起来。①标点符号:“只有一条缝隙”的后面“,”应改为“;”,因为整个句子从远处和近处两个方面写一线天的特点,两者之间是并列关系。②错别字:“清苔”的“清”不能表示颜色,应改为“青”。③删除多余词语:“抬头仰望着天空”把“着天空”删去,因为它与后面的“蓝蓝的天空”重复,读起来不顺口。④添:最后一句缺少主语,应加上“我”或“我们”。⑤“宽一点的地方可容两个人过”,这句话的本意是想表达一线天的窄小,但表达不够清晰,可以添上“迎面擦肩而”,这样句子表达具体了,一读就明白了。⑥“窄一点的地方仅容一个人侧身靠着岩壁慢慢地走过去”,句中的“靠”和“走”基本把表达一线天的窄的特征写了出来,但不够生动传神,如果把“靠”改成

“贴”,“走”改成“挤”,一线天的窄就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了。⑦ “突出的山石和斜着身子的树木,看了让人害怕。”句中害怕的原因和程度不具体,可以改成“就像栽倒下来似的,让人心惊胆寒。”

范例修改,让学生明晰修改什么,怎样去改。通过以上几处修改,文章生动形象了,有了灵气,具体耐读了。

2. 筛选不同质量层次的本班学生作文,集体评议。

我在浏览全班学生作文的过程中,根据浏览的总体印象对学生的作文进行分类,并按类选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作文,或利用投影仪展出,或当堂朗读,

评议者可以提出评改意见,小作者可叙述自己的立意、思路,予以交流、讨论。

学生批改之前,老师先大致看几篇文章,在进行批改指导时,又简介两篇好的文章,再举两篇中心不突出,不集中的例文,学生从老师列举的正反两方面的例文中,举一反三,就能批得符合实际。

在学生批改时,老师还可以及时指点,如将文章的中心是否集中、新颖、深刻、准确等写入尾批等,让学生边改边写,提高学生的辨析、评价能力。

实践证明,修改文章,需要有耐心,有毅力,需要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态度。修改作文不能以完成一次作业为目的,而应以提高自己的认识和写作水平为最终目的。作文反复修改的过程,也是学生一次次重新认识自我的过程。作文修改不能只求遍数,更要求修改的质量。

学生互批作文的积极性高,对同学批语的关注程度远远超过老师的批语,而且同学之间能够交流信息,体会写作技巧,还可以从中找出不足,吸取经验教训,互相促进提高。

如果真能长期坚持训练,不仅能让学生的作文水平提高快,而且能让学生在学习中逐渐养成一丝不苟,严肃认真的习惯。既利于学生自我修改作文习惯

的养成,又利于教师从繁重的作文批改中解脱出来,一举三得,何乐而不为呢?

如何指导学生自主修改作文

【摘要】“千金难买回头看,文章不厌百遍改”, 一篇好文章一般都是经过反复修改而成的。那么为什么老师天天强调修改作文的好处,而学生却没有养成自己修改作文的习惯呢?笔者认为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原因:一是学生对作文要求不甚理解而匆匆下笔,写作文没能结合现实生活,对事物观察不够细致,或者想修改又不知从何改起。二是学生只知道修改作文的好处,却未能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和技巧。本文笔者将针对此问题谈谈自己在教学工作中的一些浅见与同仁共勉。

【关键词】初中生 作文教学 指导修改

作文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学生自己的写作过程,老师评讲指导的过程和学生自主修改作文的过程。可长期以来,作文批改一直是压在语文老师肩上的沉重负担之一,为批改学生的作文,教师可谓费心费力,付出的实在太多,而学生并不一定认真琢磨老师的批改、评语等,有的甚至只看一下分数就合上作文本。笔者认为要改变这种情况,就要让学生参与作文的批改,并养成习惯。学生写的多,修改的多,便会从中摸索出一些规律,克服自己经常犯的毛病,从而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那么,如何提高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并使之形成习惯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 教给学生发现自己作文中的问题

修改,是学生的认识不断深入的一个过程,也是写作活动由初级阶段通向高级阶段的阶梯,好的作品都是反复修改,斟酌推敲,多次加工的结果。发现自己作文中的问题,是修改好自己作文的前提,只有发现了自己存在的问题,才能对症下药,正确修改。那么,怎样做才能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呢?

1. 多看几遍。

鲁迅说过:“文章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删去,毫不可惜。”那么至多呢?毛泽东指出:“我看重要的文章不妨看它十多遍,认真地加以删改,然后发表。”初中学生的作文虽然不是为了发表,但必须反复地看,一看语句有没有毛病;二看前后有无矛盾的地方;三看有无细微之处需推敲。

2. 再读几遍。

光看还不全面,还要多读,一读就能发现有的地方拗口别扭,发现少词缺字或词不达意的毛病,随时加以修改。

3. 请人批评。

作文草稿写好后,请同学或家长看,听取他们的意见和批评,这样可以发现自己不易发现的问题。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常常把自己写的诗读给并不识字的老婆婆听,然后再去修改。他们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所以老师要善于鼓励学生敢于把文章拿给别人看,虚心征求意见,借助别人发现自己作文中的问题,只有这样才会修改出好的文章来。

4. 进行比较。

有比较,才有鉴别,同一道作文题,全班同学都写,由于水平不一样,不妨看看写得比较好的同学的作文,再和自己写的进行比较,从中可以得到启发,发现自己作文的问题何在,再进行修改。

二、 将修改作文的权利下放给学生

叶圣陶先生早在1978年发表的《大力研究语文教学,尽快改进语文教学》一文中就曾指出:“改”的优先权应属于作者本人。当然,学生的知识、能力有限,对作文的批改难免会出现一些毛病错误,教师对学生的作文不但要放宽要求,而且对作文的修改也要适当的权利下放,给予必要的指导如下: (1)看作文所表达的思想是否健康,内容是否真实具体;

(2)看文章的选材,包括三点:是否围绕中心,是否符合生活实际,是否具有典型性。

(3)看文章结构。包括三点:层次段落是否清晰,过渡是否自然,开头和结尾是否照应。

(4)看条理是否清楚、明白,句子是否通顺,用词是否恰当,有无错别字,标点符号使用情况如何;

(5)看格式是否规范,字迹是否清楚,工整。分段是否合理,卷面是否整洁看文章的中心是否鲜明、集中。

(7)看感情是否真挚,看是否够字数。

(8)看作文结构是否合理,中心是否突出;

让学生明白常用的修改技巧后,参与修改,积极训练,这样既能使学生领悟修改的要领,知道修改的必要性,又能激发他们的写作、修改的兴趣,从而提高作文水平。

三、 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

针对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们应指导学生学习修改文章的基本方法和要领,学会修改作文,提高修改能力。

1. 教师粗批不改。

教师一般先不作具体的修改,而是将学生的作文大致浏览一遍,或将错误之处用规范的修改符号标记,并加一些眉批和总批,引导学生用修改作文中常见毛病的常识对自己的文章进行自主修改。

例:十月一放长假,爸爸戴我去爬山,我一点儿都不想去,因为爬山太累了,可是爸爸坚持要戴我去,反抗不得,我只好无奈地跟着,走到山脚我就已经走不动了,在爸爸的催促下,我迈开步伐走在爸爸身后,好不容易来到半山腰,两腿酸软,大汉直冒。

让学生朗读该片段,然后指出错误,教师修改。①标点符号:在“带我去爬山”后面“,”应改为“。”在“无奈地跟着”后面“,”应改为“。”已经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了,不能一“逗”到底。②错别字:“大汉”的“汉”应改为“汗水”的“汗”。“戴我”的“戴”应改为“带领”的“带”。③准确用词:“迈开步伐走”应改为“拖着脚步跟”,以突出我“不想去”的心理、“走不动”的样子。

再如:游完竹林,我们便来到了颇负盛名的一线天。从远处看,这山与山之间只有一条缝隙,走到近处看,宽一点的地方可容两个人过,窄一点的地方仅容一个人靠着岩壁慢慢地走过去。我走在一线天中,抬头仰望着天空,蓝蓝的天空成了一条细线。两旁峭壁上长满了清苔。突出的山石和斜着身子的树木,看了让人害怕。好不容易走出一线天,顿时感到心情豁然开朗。

学生边读边指出错误,进行修改、润色,促使作文符合要求,逐步完美起来。①标点符号:“只有一条缝隙”的后面“,”应改为“;”,因为整个句子从远处和近处两个方面写一线天的特点,两者之间是并列关系。②错别字:“清苔”的“清”不能表示颜色,应改为“青”。③删除多余词语:“抬头仰望着天空”把“着天空”删去,因为它与后面的“蓝蓝的天空”重复,读起来不顺口。④添:最后一句缺少主语,应加上“我”或“我们”。⑤“宽一点的地方可容两个人过”,这句话的本意是想表达一线天的窄小,但表达不够清晰,可以添上“迎面擦肩而”,这样句子表达具体了,一读就明白了。⑥“窄一点的地方仅容一个人侧身靠着岩壁慢慢地走过去”,句中的“靠”和“走”基本把表达一线天的窄的特征写了出来,但不够生动传神,如果把“靠”改成

“贴”,“走”改成“挤”,一线天的窄就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了。⑦ “突出的山石和斜着身子的树木,看了让人害怕。”句中害怕的原因和程度不具体,可以改成“就像栽倒下来似的,让人心惊胆寒。”

范例修改,让学生明晰修改什么,怎样去改。通过以上几处修改,文章生动形象了,有了灵气,具体耐读了。

2. 筛选不同质量层次的本班学生作文,集体评议。

我在浏览全班学生作文的过程中,根据浏览的总体印象对学生的作文进行分类,并按类选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作文,或利用投影仪展出,或当堂朗读,

评议者可以提出评改意见,小作者可叙述自己的立意、思路,予以交流、讨论。

学生批改之前,老师先大致看几篇文章,在进行批改指导时,又简介两篇好的文章,再举两篇中心不突出,不集中的例文,学生从老师列举的正反两方面的例文中,举一反三,就能批得符合实际。

在学生批改时,老师还可以及时指点,如将文章的中心是否集中、新颖、深刻、准确等写入尾批等,让学生边改边写,提高学生的辨析、评价能力。

实践证明,修改文章,需要有耐心,有毅力,需要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态度。修改作文不能以完成一次作业为目的,而应以提高自己的认识和写作水平为最终目的。作文反复修改的过程,也是学生一次次重新认识自我的过程。作文修改不能只求遍数,更要求修改的质量。

学生互批作文的积极性高,对同学批语的关注程度远远超过老师的批语,而且同学之间能够交流信息,体会写作技巧,还可以从中找出不足,吸取经验教训,互相促进提高。

如果真能长期坚持训练,不仅能让学生的作文水平提高快,而且能让学生在学习中逐渐养成一丝不苟,严肃认真的习惯。既利于学生自我修改作文习惯

的养成,又利于教师从繁重的作文批改中解脱出来,一举三得,何乐而不为呢?


相关文章

  • 六年级,提高学生作文能力方法的研究
  • 如何提高小学高段学生作文水平的研究已取得的研究成果 大部分的写作成功的学生都有类似的经历:读一篇好文章,他们咀嚼的好词的语录摘录下来,熟悉的圣歌.小心使用时的老师写的结果是大加赞赏,成功的让他们读,在不知不觉中积累水平的写作众所周知,读帖式 ...查看


  • 作文修改案例
  • [摘要]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凡教师都会努力培养.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愿写.乐写.可写出来的文章词不达意,没有条理,更无中心可言,修改的必要性就毋庸置疑了. [关键词] 作文 自主 修改 方法 能力 常言道: ...查看


  • 作文教学研究
  • <小学作文评改课教学模式研究> 课题阶段实施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语文 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引领使孩子们在自主 交流.合作探究的氛围中学会评改自己和他人的习作提 ...查看


  • 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 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要对学生进行认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综合训练主要体现在作文教学.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事物 ...查看


  • 小学作文教学课题实施方案
  • "让作文教学成为自主学习.提升自我的过程" 课 题 研 究 方 案 --宜宾市南溪区长兴镇中心校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思想和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偏重于"满堂灌"教学,"保 ...查看


  • 如何提高五年级学生的作文能力
  • 如何提高五年级学生的作文能力 要提高五年级学生的作文能力不是件很容易的事,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平时要加强阅读,上好每一堂课.对课文内容及表达技巧要深刻理解,还要大量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作品,从中汲取知识的营养和学习写作的技巧:多看,留心观察周围 ...查看


  •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总复习教案及板书设计
  • 官仓镇小关小学教师备课教案课 题 复习拼音.生字 第 1 课时 拼音.生字 1.熟练掌握声母.韵母.拼音.声调.整体认读音节和一些拼写 课 型 新授累计 课时教学内容教 学 目 的规则,能正确地拼读.拼写音节: 2.能按顺序背诵.默写字母表 ...查看


  • 基于电子书包互评互改的作文教学
  • 摘要:本文通过实践,对在信息时代如何利用电子书包进行作文教学进行了探讨,包括其具体的实施步骤和最终结果,使学生从传统的脱离生活的写作中解放出来,为利用新技术进行作文教学提供一种新方式. 关键词:电子书包:互评互改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 ...查看


  • 如何指导学生写好三年级起步作文
  • 东禅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资料 --------小学生起步作文教学策略 -------- 刘廷军 小学三年级是作文教学的起步阶段,对小学高年级的作文教学,乃至初中.高中的作文教学都有着奠定基础的作用.三年级起步作文是在一.二年级看图写话基础上的作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