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生理期是哪几期

水稻生理期

习惯上把水稻种子萌发到新种子形成,称为水稻的一生。根据形态、生理等特点,可将水稻的一生分为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个时期(或阶段)。

营养生长期:是指从种子萌发到稻穗开始分化以前的一段生长时期;

生殖生长期:是指从稻穗开始分化到成熟收获的生长期。

根据形态、生理特点,可将营养生长期划分为秧田营养生长期和大田营养生长期(直播稻例外)。其中秧田营养生长期又可分为三个时期,即从种子萌发至不完全叶伸出的幼芽期,从不完全叶伸出至第三叶全出的幼苗期,从第4叶伸出至移栽的成苗期。

大田营养生长期可分为返青期和分蘖期。从插秧至叶色转青、新叶开始恢复正常生长这段时间,叫返青期。分蘖期可分为有效分蘖期和无效分蘖期:有效分蘖期,是指开始分蘖到全田总茎数达到与计划收获穗数相当的时期;无效分蘖期,是指从全田总茎数与计划收获穗数相当时至停止分蘖的时期。

生殖生长期又可分为幼穗发育期和开花结实期。幼穗发育期,包括从幼穗开始分化至顶叶出一小半以前的幼穗形成期和从顶叶出一小半至抽穗的孕穗期。开花结实期,可分为从稻穗开始抽出顶叶叶鞘至开花授粉完毕的出穗开花期,从授粉完毕至成熟收获的结实成熟期。 在生产实践上,也有人按栽培管理过程把水稻的大田生育期划分为前、中、后三个时期,即从插秧至有效分蘖期结束的生育前期,从有效分蘖结束至顶叶出一小半(开始孕穗)前的生育中期,从顶叶出一小半后至成熟收获的生育后期。

也有人根据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来对大田生育期进行前、中、后三期划分的。从插秧至幼穗开始分化以前叫生育前期,从幼穗开始分化至抽穗叫生育中期,从抽穗至成熟收获叫生育后期。

水稻生长简介

(一)水稻的生育过程 水稻一生,可以分为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个时期。自种子萌发到幼穗分化开始,这一时期生长根、茎、叶,称为营养生长期;幼穗分化到抽穗,这一时期幼穗茎叶同时生长,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时期;抽穗以后开花授粉和子粒灌浆、结实,称为生殖生长期;不同生育时期之间有着互相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协调好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之间的关系,是水稻高产栽培的重要原则之一。

1.水稻的生育期 水稻从出苗到成熟叫生育期。

2.水稻的生育阶段

(l)感温性 水稻每完成一个阶段的发育;需要一个最低的总热量,进行生长点发生质变所必须的生化反应和植株的生长。这种总热量以有效积温、活动积温和总积温来表示。不同类型的水稻品种,对积温都有一定的要求,并且相当稳定。不同品种要求积温不同,但生殖生长期要求的积温在品种间并无多大差异,主要是营养生长期要求的积温不同。晚熟品种,完成营养生长要求的积温多。水稻各生育时期要求的积温是稳定的,所以当温度升高时,满足所需积温时间变短,生育期缩短;当温度降低,满足所需积温时间变长,生育期延长。这便是水稻的感温性,也称感温阶段。

(2)感光性 水稻是短日照作物,对开花起诱导作用主要是长暗期的作用,必须超过某一临界暗期才能引起生长点的质变,由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光照缩短,暗期加长,完成

光周期诱导快,幼穗便提早分化。光照延长,暗期缩短,完成光周期诱导慢,幼穗分化延迟。这就是水稻的感光性,也称感光阶段。不同品种感光性不同,早熟种天数少,晚熟种天数多。

(二)水稻产量的形成 水稻产量是由单位面积上的穗数、每穗结实粒数和千粒重三个因素所构成。这三个因素,是分别在不同生育时期形成的。

1.穗数的形成 单位面积上的穗数,是由株数、单株分蘖数、分蘖成穗率三者组成的。株数决定于插秧的密度及移栽成活率,其基础是在秧田期。所以育好秧,育壮秧,才能确保插秧后返青快、分蘖早、成穗多。决定单位面积上穗数的关键时期是在分蘖期。在壮秧、合理密植的基础上,每亩穗数多少,便取决于单株分蘖数和分蘖的成穗率。-般分蘖出生越早,成穗的可能性越大。后期出生的分蘖,不容易成穗。所以积极促进前期分蘖,适当控制后期分蘖,是水稻分蘖期栽培的基本要求。

2.粒数的形成 决定每穗粒数的关键时期是在长穗期。 穗的大小,结粒多少,主要取决于幼穗分化过程中形成的小穗数目和小穗结实率。在幼穗形成过程中,如养分跟不上,常会中途停止发育,形成败育小穗,减低结实率,造成穗小粒少。长穗期栽培的基本要求是培育壮杆大穗,防止小穗败育。

3.粒重的形成 决定粒重及最后产量是在结实期。水稻粒重是由谷粒大小及成熟度所构成。子粒大小受谷壳大小的约束,成熟度取决于结实灌浆物质积累状况。子粒中物质的积累主要决定于这时期光合产物积累的多少。如水稻出现早衰或贪青徒长,以及不良气候因素的影响,就会灌浆不好,影响成熟度,造成空秕粒,降低粒重,影响产量。因此,促进粒大、粒饱,防止空秕粒,是结实期栽培的基本要求。 以上三个产量因素,在水稻生长发育过程中,有着相互制约的关系。一般每亩穗数超过一定范围,则随着穗数的增多, 每穗粒数和粒重便有下降的倾向。所以水稻高产是穗数、粒数 和粒重矛盾对立的统一。其本质是群体和个体矛盾对立的统一。

水稻缺钾的诊断与处理

据有关资料证实,我国南方的红壤地区大多数耕地都有不同程度缺钾现象,这成为了影响稻谷增产的因素之一。特别是近年来扩大杂交稻的种植以及偏施氮肥和雨量冲刷的原因,是缺钾增多的重要原因。除了土壤本身缺钾以外,还有排水不良,排水过度和降雨量多,从湿润突变干旱等等。

1、缺钾症状。稻株早期缺钾迹象多为植株矮化,叶颜色暗绿,在田间通常生长不整齐,根系氧化力降低,并变黑色、烂根等,相反,足钾植株根系呈棕褐色。而且缺钾老化早衰,重缺钾的较老的叶片叶尖失绿。褪绿部位下面,出现不整齐的褐色锈斑病变,尤其容易发生褐斑病,其病斑的大小形状与水稻的品种等表现差异。

2、处理。一般腐殖质少的沙质浅脚田类和岗旁红壤低肥田类,亩施用15公斤左右的氧化钾,较肥的田类亩施用10公斤左右。同时,要注重土配方施肥和水分、植保等管理措施配合当,一般钾的施用宜作底肥,均可使钾在本田发挥它的功能效应,最终能促进和提高作物产量等功效。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更变,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季节

日期

2月4-5日

2月18-20日

3月5-6日

3月20-21日

4月4-5日

4月20-21日

季节

日期

5月5-6日

5月18-20日

6月5-6日

6月21-22日

7月6-7日

季节

日期

8月7-8日

8月23-24日

9月8-9日

9月22-23日

10月8-9日

10月22-23日

季节

日期

11月7-8日

11月22-23日

12月7-8日

12月22-23日

1月5-6日

1月20-21日

注:节气起源黄河流域,所说环境都为北半球,日历为阳历;

"暑相连"指小暑和大暑(7月6日-7日和7月23-24日);

"春"与"秋"太阳直射赤道,昼夜相同;

"夏"与"冬"太阳分别直射北南回归线,分别为昼最长和昼最短,或夜最短和夜最长。 立春:2月4日-5日,谓春季开始之节气

雨水:2月18日-20日,此时冬去春来,气温开始回升,空气湿度不断增大,但冷空气活动仍十分频繁。

惊蛰:3月5日(6日),指的是冬天蛰伏土中的冬眠生物开始活动。惊蛰前后乍寒乍暖,气温和风的变化都较大。

春分:3月20日(或21日),阳光直照赤道,昼夜几乎等长。我国广大地区越冬作物将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清明:4月5日(或4日),气温回升,天气逐渐转暖。

谷雨:4月20日,前后,雨水增多,利于谷类生长。

立夏:5月5日或6日。万物生长,欣欣向荣。

小满:5月20日或21日,麦类等夏熟作物此时颗粒开始饱满,但未成熟。

芒种:6月6日前后,此时太阳移至黄经75度。麦类等有芒作物已经成熟,可以收藏种子。 夏至:6月22日前后,日光直射北回归线,出现"日北至,日长至,日影短至"。

小暑:7月7日前后,标志着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炎热季节。

大暑:7月23日前后,正值中伏前后。这一时期是我国广大地区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但也有反常年份,"大暑不热",雨水偏多。

立秋:8月7日或8日,草木开始结果,到了收获季节。

处暑:8月23日或24日,"处"为结束的意思,至暑气即将结束,天气将变得凉爽了。由于正值秋收之际,降水十分宝贵。

白露:9月8日前后,由于太阳直射点明显南移,各地气温下降很快,天气凉爽,晚上贴近

地面的水气在草木上结成白色露珠,由此得名"白露"。

秋分:9月22日前后,日光直射点又回到赤道,形成昼夜等长。

寒露:10月8日前后。此时太阳直射点继续南移,北半球气温继续下降,天气更冷,露水有森森寒意,故名为"寒露风"。

霜降:10月23日前后为"霜降",黄河流域初霜期一般在10月下旬,与"霜降"节令相吻合,霜对生长中的农作物危害很大。

立冬:每年11月7日前后。

小雪:11月22日前后为"小雪"节气,北方冷空气势力增强,气温迅速下降,降水出现雪花,但此时为初雪阶段,雪量小,次数不多,黄河流域多在"小雪"节气后降雪。 大雪:12月7日前后,此时太阳直射点快接近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

冬至:12月22日前后,此时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则形成了日南至、日短至、日影长至,成为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冬至以后北半球白昼渐长,气温持续下降,并进入年气温最低的"三九"。

小寒:1月5日前后,此时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1月20日前后,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1、春分指向夏至

北半球

昼长夜短。并且昼在加长夜在缩短,春分昼夜长短相等,夏至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出现极昼,并且极昼范围在扩大。

南半球

昼短夜长。并且夜在加长昼在缩短,春分昼夜长短相等,夏至夜最长昼最短。南极出现极夜,并且极夜范围在扩大。

2、夏至指向秋分

北半球

昼长夜短。并且昼在缩短夜在加长,秋分昼夜长短相等,夏至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出现极昼,并且极昼范围在缩小。

南半球

昼短夜长。并且夜在缩短昼在加长,秋分昼夜长短相等,夏至夜最长昼最短。南极出现极夜,并且极夜范围在缩小。

3、秋分指向冬至

北半球

昼短夜长。并且昼在缩短夜在加长,秋分昼夜长短相等,冬至夜最长昼最短。北极出现极夜,并且极夜范围在扩大。

南半球

昼长夜短。并且夜在缩短昼在加长,秋分昼夜长短相等,冬至昼最长昼最短。南极出现极昼,并且极夜范围在扩大。

4、冬至指向春分

北半球

昼短夜长。并且昼在加长夜在缩短,春分昼夜长短相等,冬至夜最长昼最短。北极出现极夜,并且极夜范围在缩小。

南半球

昼长夜短。并且夜在加长昼在缩短,春分昼夜长短相等,冬至昼最长昼最短。南极出现极昼,

并且极夜范围在缩小。 参考资料:原创

水稻生理期

习惯上把水稻种子萌发到新种子形成,称为水稻的一生。根据形态、生理等特点,可将水稻的一生分为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个时期(或阶段)。

营养生长期:是指从种子萌发到稻穗开始分化以前的一段生长时期;

生殖生长期:是指从稻穗开始分化到成熟收获的生长期。

根据形态、生理特点,可将营养生长期划分为秧田营养生长期和大田营养生长期(直播稻例外)。其中秧田营养生长期又可分为三个时期,即从种子萌发至不完全叶伸出的幼芽期,从不完全叶伸出至第三叶全出的幼苗期,从第4叶伸出至移栽的成苗期。

大田营养生长期可分为返青期和分蘖期。从插秧至叶色转青、新叶开始恢复正常生长这段时间,叫返青期。分蘖期可分为有效分蘖期和无效分蘖期:有效分蘖期,是指开始分蘖到全田总茎数达到与计划收获穗数相当的时期;无效分蘖期,是指从全田总茎数与计划收获穗数相当时至停止分蘖的时期。

生殖生长期又可分为幼穗发育期和开花结实期。幼穗发育期,包括从幼穗开始分化至顶叶出一小半以前的幼穗形成期和从顶叶出一小半至抽穗的孕穗期。开花结实期,可分为从稻穗开始抽出顶叶叶鞘至开花授粉完毕的出穗开花期,从授粉完毕至成熟收获的结实成熟期。 在生产实践上,也有人按栽培管理过程把水稻的大田生育期划分为前、中、后三个时期,即从插秧至有效分蘖期结束的生育前期,从有效分蘖结束至顶叶出一小半(开始孕穗)前的生育中期,从顶叶出一小半后至成熟收获的生育后期。

也有人根据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来对大田生育期进行前、中、后三期划分的。从插秧至幼穗开始分化以前叫生育前期,从幼穗开始分化至抽穗叫生育中期,从抽穗至成熟收获叫生育后期。

水稻生长简介

(一)水稻的生育过程 水稻一生,可以分为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个时期。自种子萌发到幼穗分化开始,这一时期生长根、茎、叶,称为营养生长期;幼穗分化到抽穗,这一时期幼穗茎叶同时生长,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时期;抽穗以后开花授粉和子粒灌浆、结实,称为生殖生长期;不同生育时期之间有着互相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协调好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之间的关系,是水稻高产栽培的重要原则之一。

1.水稻的生育期 水稻从出苗到成熟叫生育期。

2.水稻的生育阶段

(l)感温性 水稻每完成一个阶段的发育;需要一个最低的总热量,进行生长点发生质变所必须的生化反应和植株的生长。这种总热量以有效积温、活动积温和总积温来表示。不同类型的水稻品种,对积温都有一定的要求,并且相当稳定。不同品种要求积温不同,但生殖生长期要求的积温在品种间并无多大差异,主要是营养生长期要求的积温不同。晚熟品种,完成营养生长要求的积温多。水稻各生育时期要求的积温是稳定的,所以当温度升高时,满足所需积温时间变短,生育期缩短;当温度降低,满足所需积温时间变长,生育期延长。这便是水稻的感温性,也称感温阶段。

(2)感光性 水稻是短日照作物,对开花起诱导作用主要是长暗期的作用,必须超过某一临界暗期才能引起生长点的质变,由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光照缩短,暗期加长,完成

光周期诱导快,幼穗便提早分化。光照延长,暗期缩短,完成光周期诱导慢,幼穗分化延迟。这就是水稻的感光性,也称感光阶段。不同品种感光性不同,早熟种天数少,晚熟种天数多。

(二)水稻产量的形成 水稻产量是由单位面积上的穗数、每穗结实粒数和千粒重三个因素所构成。这三个因素,是分别在不同生育时期形成的。

1.穗数的形成 单位面积上的穗数,是由株数、单株分蘖数、分蘖成穗率三者组成的。株数决定于插秧的密度及移栽成活率,其基础是在秧田期。所以育好秧,育壮秧,才能确保插秧后返青快、分蘖早、成穗多。决定单位面积上穗数的关键时期是在分蘖期。在壮秧、合理密植的基础上,每亩穗数多少,便取决于单株分蘖数和分蘖的成穗率。-般分蘖出生越早,成穗的可能性越大。后期出生的分蘖,不容易成穗。所以积极促进前期分蘖,适当控制后期分蘖,是水稻分蘖期栽培的基本要求。

2.粒数的形成 决定每穗粒数的关键时期是在长穗期。 穗的大小,结粒多少,主要取决于幼穗分化过程中形成的小穗数目和小穗结实率。在幼穗形成过程中,如养分跟不上,常会中途停止发育,形成败育小穗,减低结实率,造成穗小粒少。长穗期栽培的基本要求是培育壮杆大穗,防止小穗败育。

3.粒重的形成 决定粒重及最后产量是在结实期。水稻粒重是由谷粒大小及成熟度所构成。子粒大小受谷壳大小的约束,成熟度取决于结实灌浆物质积累状况。子粒中物质的积累主要决定于这时期光合产物积累的多少。如水稻出现早衰或贪青徒长,以及不良气候因素的影响,就会灌浆不好,影响成熟度,造成空秕粒,降低粒重,影响产量。因此,促进粒大、粒饱,防止空秕粒,是结实期栽培的基本要求。 以上三个产量因素,在水稻生长发育过程中,有着相互制约的关系。一般每亩穗数超过一定范围,则随着穗数的增多, 每穗粒数和粒重便有下降的倾向。所以水稻高产是穗数、粒数 和粒重矛盾对立的统一。其本质是群体和个体矛盾对立的统一。

水稻缺钾的诊断与处理

据有关资料证实,我国南方的红壤地区大多数耕地都有不同程度缺钾现象,这成为了影响稻谷增产的因素之一。特别是近年来扩大杂交稻的种植以及偏施氮肥和雨量冲刷的原因,是缺钾增多的重要原因。除了土壤本身缺钾以外,还有排水不良,排水过度和降雨量多,从湿润突变干旱等等。

1、缺钾症状。稻株早期缺钾迹象多为植株矮化,叶颜色暗绿,在田间通常生长不整齐,根系氧化力降低,并变黑色、烂根等,相反,足钾植株根系呈棕褐色。而且缺钾老化早衰,重缺钾的较老的叶片叶尖失绿。褪绿部位下面,出现不整齐的褐色锈斑病变,尤其容易发生褐斑病,其病斑的大小形状与水稻的品种等表现差异。

2、处理。一般腐殖质少的沙质浅脚田类和岗旁红壤低肥田类,亩施用15公斤左右的氧化钾,较肥的田类亩施用10公斤左右。同时,要注重土配方施肥和水分、植保等管理措施配合当,一般钾的施用宜作底肥,均可使钾在本田发挥它的功能效应,最终能促进和提高作物产量等功效。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更变,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季节

日期

2月4-5日

2月18-20日

3月5-6日

3月20-21日

4月4-5日

4月20-21日

季节

日期

5月5-6日

5月18-20日

6月5-6日

6月21-22日

7月6-7日

季节

日期

8月7-8日

8月23-24日

9月8-9日

9月22-23日

10月8-9日

10月22-23日

季节

日期

11月7-8日

11月22-23日

12月7-8日

12月22-23日

1月5-6日

1月20-21日

注:节气起源黄河流域,所说环境都为北半球,日历为阳历;

"暑相连"指小暑和大暑(7月6日-7日和7月23-24日);

"春"与"秋"太阳直射赤道,昼夜相同;

"夏"与"冬"太阳分别直射北南回归线,分别为昼最长和昼最短,或夜最短和夜最长。 立春:2月4日-5日,谓春季开始之节气

雨水:2月18日-20日,此时冬去春来,气温开始回升,空气湿度不断增大,但冷空气活动仍十分频繁。

惊蛰:3月5日(6日),指的是冬天蛰伏土中的冬眠生物开始活动。惊蛰前后乍寒乍暖,气温和风的变化都较大。

春分:3月20日(或21日),阳光直照赤道,昼夜几乎等长。我国广大地区越冬作物将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清明:4月5日(或4日),气温回升,天气逐渐转暖。

谷雨:4月20日,前后,雨水增多,利于谷类生长。

立夏:5月5日或6日。万物生长,欣欣向荣。

小满:5月20日或21日,麦类等夏熟作物此时颗粒开始饱满,但未成熟。

芒种:6月6日前后,此时太阳移至黄经75度。麦类等有芒作物已经成熟,可以收藏种子。 夏至:6月22日前后,日光直射北回归线,出现"日北至,日长至,日影短至"。

小暑:7月7日前后,标志着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炎热季节。

大暑:7月23日前后,正值中伏前后。这一时期是我国广大地区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但也有反常年份,"大暑不热",雨水偏多。

立秋:8月7日或8日,草木开始结果,到了收获季节。

处暑:8月23日或24日,"处"为结束的意思,至暑气即将结束,天气将变得凉爽了。由于正值秋收之际,降水十分宝贵。

白露:9月8日前后,由于太阳直射点明显南移,各地气温下降很快,天气凉爽,晚上贴近

地面的水气在草木上结成白色露珠,由此得名"白露"。

秋分:9月22日前后,日光直射点又回到赤道,形成昼夜等长。

寒露:10月8日前后。此时太阳直射点继续南移,北半球气温继续下降,天气更冷,露水有森森寒意,故名为"寒露风"。

霜降:10月23日前后为"霜降",黄河流域初霜期一般在10月下旬,与"霜降"节令相吻合,霜对生长中的农作物危害很大。

立冬:每年11月7日前后。

小雪:11月22日前后为"小雪"节气,北方冷空气势力增强,气温迅速下降,降水出现雪花,但此时为初雪阶段,雪量小,次数不多,黄河流域多在"小雪"节气后降雪。 大雪:12月7日前后,此时太阳直射点快接近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

冬至:12月22日前后,此时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则形成了日南至、日短至、日影长至,成为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冬至以后北半球白昼渐长,气温持续下降,并进入年气温最低的"三九"。

小寒:1月5日前后,此时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1月20日前后,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1、春分指向夏至

北半球

昼长夜短。并且昼在加长夜在缩短,春分昼夜长短相等,夏至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出现极昼,并且极昼范围在扩大。

南半球

昼短夜长。并且夜在加长昼在缩短,春分昼夜长短相等,夏至夜最长昼最短。南极出现极夜,并且极夜范围在扩大。

2、夏至指向秋分

北半球

昼长夜短。并且昼在缩短夜在加长,秋分昼夜长短相等,夏至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出现极昼,并且极昼范围在缩小。

南半球

昼短夜长。并且夜在缩短昼在加长,秋分昼夜长短相等,夏至夜最长昼最短。南极出现极夜,并且极夜范围在缩小。

3、秋分指向冬至

北半球

昼短夜长。并且昼在缩短夜在加长,秋分昼夜长短相等,冬至夜最长昼最短。北极出现极夜,并且极夜范围在扩大。

南半球

昼长夜短。并且夜在缩短昼在加长,秋分昼夜长短相等,冬至昼最长昼最短。南极出现极昼,并且极夜范围在扩大。

4、冬至指向春分

北半球

昼短夜长。并且昼在加长夜在缩短,春分昼夜长短相等,冬至夜最长昼最短。北极出现极夜,并且极夜范围在缩小。

南半球

昼长夜短。并且夜在加长昼在缩短,春分昼夜长短相等,冬至昼最长昼最短。南极出现极昼,

并且极夜范围在缩小。 参考资料:原创


相关文章

  • 农学[作物栽培学]教学大纲
  • <作物栽培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S1011101 适用专业:适用于农学专业 课程性质:专业课 开课学期:第六学期 总 学 时:116学时 教学时数:理论课学时数100学时,实验课学时16学时,实践课学时120学时 一.编写说明 ...查看


  • 水稻立枯病的具体防治措施
  • 作者:杨晓丽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2011年07期 水稻立枯病对旱育秧田危害十分严重,特别是遇到持续低温或气温忽高忽低时发病尤重,可造成秧苗大量死亡. 1 病原与症状 水稻立枯病可分为生理性立枯病和病理性立枯病两种.生理性立枯病是在不良环境条 ...查看


  • 氮.磷.钾对水稻的生理作用
  • 者:作阳市枣业局农 王 珂夕 章文来:湖北源枣省阳农业市 局 点 数击7:72 更新时间: 201/181/ 11 氮.水对的生理作稻用在各种:营元素中,养素对水稻生长发氮育和量的影产响最.水大稻不同生育在时,各器官期氮素的量含不是的.一同 ...查看


  • 第一章 水稻种植的基础知识
  • 第一章 水稻种植的基础知识 第一节 概术 第二节 栽培稻的起源及品种类型 第三节 水稻作物的生物学特点 第一节 概述 一.水稻生产在我国粮食生产中的地位 二.我国水稻生产概况 三.我国的水稻分区 四.我国稻作科学的发展 一.水稻生产在我国粮 ...查看


  • 作物栽培学试题库
  • 一.名词解释 1.安全齐穗期:生产中常将秋季连续2天或3天低于20-23℃的始日定为安全齐花期,向前推5天为安全齐穗期. 2.拔节:水稻基部节间开始显著伸长,株高开始迅速增加的现象. 3.拔节长穗期: 长穗期从穗分化开始到抽穗止,一般需要3 ...查看


  • 水稻二化螟发生规律及其防治技术
  • 水稻二化螟发生规律及其防治技术 水稻二化螟俗称钻心虫,该虫主要危害水稻,同时也危害茭白.玉米等作物,是一种杂食性害虫,以发生时间长.防治难度大.产量损失重而成为夺取水稻丰收的主要障碍. 一. 发生危害规律 二化螟在稻桩.稻草和其它田间禾本科 ...查看


  • 作物栽培学试卷A及答案
  • 装订线 装订线 装订线 装订线 注:装订线内禁止答题,装订线外禁止有姓名和其他标记. 东北农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考试题签 作物栽培学(A)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1.感光性: 2.离乳期: 3.晒田: 4.无效分蘖: 5.垩 ...查看


  • 第三篇 光呼吸突变体的研究进展
  • 光呼吸突变体的研究进展 摘 要 植物的光呼吸是光照条件下在光合细胞的叶绿体.过氧化物体和线粒体三种细胞器中完成的吸收02并将磷酸乙醇酸转变为磷酸甘油酸和C02的过程.C3植物的光呼吸显著高于C4植物和景天酸代谢(CAM)植物.此外,光呼吸的 ...查看


  • 水稻苗期立枯病.绵腐病.生理性烂秧三种病害的区别和防治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 农 家 医院 ・ 锤 缈 簋 譬魇 质 随 着 农 业 水 平 的 提 高 , 肥 的 应 用 也 越 来 越 广 微 泛 , 肥种 类 的不 同 效果 自然存 在 着 差 异.为 更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