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案(石丽)

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款庄马街小学 石 丽

课文分析: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是一篇以物喻人的精美散文。文章具体描写了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以及它具有拒虫的香气且能永久保持的高贵之处。既表达出作者对这两棵樟树的赞美之情,又在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宋庆龄的深深怀念之情。整篇文章层次清楚,语言简洁,重点突出。教学时我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领悟文章内涵,挖掘文章情感,一方面通过阅读感受揣摩文本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积极为学生建构与文本,与作者对话的时空,在第一课时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借助语言文字,学生可以体会到作者笔下的两棵樟树蓬勃旺盛的生命力以及拒虫和香气永久保持的可贵之处;一方面借助课外资料体会品味宋庆龄崇高的人格风范和高贵的精神品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无论„„总是„„”和“只要„„就„„”造句。

3、抓住课文的重点段落(第4、5自然段)精读品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樟树的外在美和内在美。

过程与方法目标:

注重学生的语文实践,坚持“以读为主”的学习方法,通过朗读、交流、讨论等学习方法体会句子的含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注意学习兴趣的培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之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2、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体会宋庆龄的伟大人格,激发学生对宋庆龄女士的热爱和崇敬之情。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3、知道人们为什么总爱在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 教学难点: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感知“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体会宋庆龄女士的品格。

教学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明确学习目标

1、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宋庆龄故居的樟树》,齐读课题2遍,课文题目告诉我们什么?

2、导入:你了解宋庆龄吗?(简介宋庆龄)。你见过樟树吗?(简介樟树)那么上海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又有什么特点呢?我们一起来看课文。

二、品悟重点,体会樟树特点

1、过渡谈话: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具体描写樟树的?

2、品读第四自然段,体会樟树的外形美。

①指名朗读。思考:共几句话?分别写了樟树的什么特点?你最喜欢那一句,为什么?

②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③全班交流,抓住重点句体会。

A:樟树不高,但它的枝干粗壮,而且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 (写出了樟树的什么特点?你能联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吗?)

B.樟树四季常青,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 (写出樟树的什么特点?“蓬蓬勃勃”是什么意思?)

(抓住“无论„„总是„„”进行填空练习:无论是 还是 , 总是 。一是体会樟树一直生机勃勃的特点,二是引导学生练习造句。)

④齐读第四自然段。

⑤小结:读了这一段你还能想起那些词语呢?(生机勃勃、郁郁葱葱、枝繁叶茂、绿树成荫青翠欲滴根深叶茂高大挺直)

3.品读第五自然段,体会樟树的内在美。

①过渡:同学们用这么多的词语来形容樟树的外在美,真了不起呀!那么樟树的内质是不是也和它的外在一样美呢?请阅读第五自然段。 ②默读思考:这一段写出了樟树的什么特点?那一句话最能概括这一特点?

③出示:而樟树本身却有一种香气,而且这种香气能永久保持。 (抓住关键词体会:“本身”说明什么?“永久保持”是什么意思?文中那几句话具体写出“永久保持”,找出来读一读。)

④“而”和“而且”意思一样吗?为什用上“而”这个表示转折的词语呢?

(因为前面写了石榴树)

石榴树与樟树相比又有什么不同呢?写石榴树有什么作用呢? ⑤朗读这一段并小结。

4.结合板书小结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三、升华情感,激发崇敬之情

1、过渡:同学们,宋庆龄女士离开我们三十多年了,但是她房前的两棵樟树依旧生机勃勃。人们来瞻仰宋庆龄故居时,都要在这两颗樟树前留影。让我们一起朗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2、思考:说说人们为什么总爱在这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呢? ①小组内交流讨论。

②指名说说交流后的理解和感受。

(因为樟树不仅长势蓬蓬勃勃,具有拒虫的香气;而且更因为宋庆龄也像樟树那样,一身正气,令敌人畏惧,人们为了表达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之情,总爱在樟树下留影纪念)

③课件出示宋庆龄的资料,说说你读后的感受。

④教师总结:宋庆龄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她生前亲手在自己的房前种下的两棵樟树,就是自己的一生的写照。樟树粗壮、富有生机,樟

树自身香气永久保持。宋庆龄不也是这样吗?她不仅端庄秀丽,更重要的是她具有一颗勇敢顽强、坚定不拔的革命意志!作者写樟树就是在赞美宋庆龄的伟大人格,游人瞻仰樟树就是在怀念宋庆龄呀!同学们,面对这样的樟树,你是不是也会油然而生崇敬之情呢?让我们一起怀着对宋庆龄女士的思念和崇敬之情再次朗读第四、五自然段吧!

四、拓展延伸,感受写作方法

1、谈话讲解:课文表面写樟树,其实是在写人,这种写作方法叫做“借物喻人”,即借樟树赞扬宋庆龄。像这样的例子很多:比如陈毅的诗《青松》,又如陶渊明笔下的菊花,于谦写的《石灰吟》„„

2、自主选择,完成课堂练习

学了这篇课文后,安排两项作业,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兴趣,自己选择。

(1)、搜集关于宋庆龄的资料,与同学交流,以“我崇敬的宋奶奶”或“我心中的宋奶奶”为主题举办一次故事会。

(2)、小练笔:写一篇关于“借物喻人”的小作文。

板书设计: 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外形美 枝粗叶茂 四季常青 蓬蓬勃勃 (借物 樟树{内在美 永保香气 拒绝虫子 ↓ ↓ ↓

喻人) 宋庆龄 高贵品质 一身正气 精神蓬蓬勃勃

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款庄马街小学 石 丽

课文分析: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是一篇以物喻人的精美散文。文章具体描写了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以及它具有拒虫的香气且能永久保持的高贵之处。既表达出作者对这两棵樟树的赞美之情,又在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宋庆龄的深深怀念之情。整篇文章层次清楚,语言简洁,重点突出。教学时我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领悟文章内涵,挖掘文章情感,一方面通过阅读感受揣摩文本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积极为学生建构与文本,与作者对话的时空,在第一课时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借助语言文字,学生可以体会到作者笔下的两棵樟树蓬勃旺盛的生命力以及拒虫和香气永久保持的可贵之处;一方面借助课外资料体会品味宋庆龄崇高的人格风范和高贵的精神品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无论„„总是„„”和“只要„„就„„”造句。

3、抓住课文的重点段落(第4、5自然段)精读品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樟树的外在美和内在美。

过程与方法目标:

注重学生的语文实践,坚持“以读为主”的学习方法,通过朗读、交流、讨论等学习方法体会句子的含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注意学习兴趣的培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之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2、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体会宋庆龄的伟大人格,激发学生对宋庆龄女士的热爱和崇敬之情。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3、知道人们为什么总爱在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 教学难点: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感知“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体会宋庆龄女士的品格。

教学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明确学习目标

1、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宋庆龄故居的樟树》,齐读课题2遍,课文题目告诉我们什么?

2、导入:你了解宋庆龄吗?(简介宋庆龄)。你见过樟树吗?(简介樟树)那么上海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又有什么特点呢?我们一起来看课文。

二、品悟重点,体会樟树特点

1、过渡谈话: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具体描写樟树的?

2、品读第四自然段,体会樟树的外形美。

①指名朗读。思考:共几句话?分别写了樟树的什么特点?你最喜欢那一句,为什么?

②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③全班交流,抓住重点句体会。

A:樟树不高,但它的枝干粗壮,而且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 (写出了樟树的什么特点?你能联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吗?)

B.樟树四季常青,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 (写出樟树的什么特点?“蓬蓬勃勃”是什么意思?)

(抓住“无论„„总是„„”进行填空练习:无论是 还是 , 总是 。一是体会樟树一直生机勃勃的特点,二是引导学生练习造句。)

④齐读第四自然段。

⑤小结:读了这一段你还能想起那些词语呢?(生机勃勃、郁郁葱葱、枝繁叶茂、绿树成荫青翠欲滴根深叶茂高大挺直)

3.品读第五自然段,体会樟树的内在美。

①过渡:同学们用这么多的词语来形容樟树的外在美,真了不起呀!那么樟树的内质是不是也和它的外在一样美呢?请阅读第五自然段。 ②默读思考:这一段写出了樟树的什么特点?那一句话最能概括这一特点?

③出示:而樟树本身却有一种香气,而且这种香气能永久保持。 (抓住关键词体会:“本身”说明什么?“永久保持”是什么意思?文中那几句话具体写出“永久保持”,找出来读一读。)

④“而”和“而且”意思一样吗?为什用上“而”这个表示转折的词语呢?

(因为前面写了石榴树)

石榴树与樟树相比又有什么不同呢?写石榴树有什么作用呢? ⑤朗读这一段并小结。

4.结合板书小结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三、升华情感,激发崇敬之情

1、过渡:同学们,宋庆龄女士离开我们三十多年了,但是她房前的两棵樟树依旧生机勃勃。人们来瞻仰宋庆龄故居时,都要在这两颗樟树前留影。让我们一起朗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2、思考:说说人们为什么总爱在这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呢? ①小组内交流讨论。

②指名说说交流后的理解和感受。

(因为樟树不仅长势蓬蓬勃勃,具有拒虫的香气;而且更因为宋庆龄也像樟树那样,一身正气,令敌人畏惧,人们为了表达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之情,总爱在樟树下留影纪念)

③课件出示宋庆龄的资料,说说你读后的感受。

④教师总结:宋庆龄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她生前亲手在自己的房前种下的两棵樟树,就是自己的一生的写照。樟树粗壮、富有生机,樟

树自身香气永久保持。宋庆龄不也是这样吗?她不仅端庄秀丽,更重要的是她具有一颗勇敢顽强、坚定不拔的革命意志!作者写樟树就是在赞美宋庆龄的伟大人格,游人瞻仰樟树就是在怀念宋庆龄呀!同学们,面对这样的樟树,你是不是也会油然而生崇敬之情呢?让我们一起怀着对宋庆龄女士的思念和崇敬之情再次朗读第四、五自然段吧!

四、拓展延伸,感受写作方法

1、谈话讲解:课文表面写樟树,其实是在写人,这种写作方法叫做“借物喻人”,即借樟树赞扬宋庆龄。像这样的例子很多:比如陈毅的诗《青松》,又如陶渊明笔下的菊花,于谦写的《石灰吟》„„

2、自主选择,完成课堂练习

学了这篇课文后,安排两项作业,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兴趣,自己选择。

(1)、搜集关于宋庆龄的资料,与同学交流,以“我崇敬的宋奶奶”或“我心中的宋奶奶”为主题举办一次故事会。

(2)、小练笔:写一篇关于“借物喻人”的小作文。

板书设计: 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外形美 枝粗叶茂 四季常青 蓬蓬勃勃 (借物 樟树{内在美 永保香气 拒绝虫子 ↓ ↓ ↓

喻人) 宋庆龄 高贵品质 一身正气 精神蓬蓬勃勃


相关文章

  •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案
  •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设计理念]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教学应着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语文教学又通常是建立在一篇篇课文教学的基础上进行的,而每一篇课文又承载着一定的主题或中心思想.因此,笔者以为,语文教学应引 ...查看


  •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3
  •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渲染,切题导入 1.上课前,媒体介入,播放宋庆龄的影集. 2.上课伊始,出现宋庆龄故居的图片画面,并同时播放舒缓的音乐. 3.今天让我们继续学习第22课,齐读课题. 4.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 ...查看


  •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1.出示词语 谁来当小老师领大家读? 2.复述课文主要内容.谁能尽量用上书上的词语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二.学习四.五小节 出示:宋庆龄奶奶为什么舍不得这两棵 ...查看


  •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资料
  •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一.导航台 课文主要内容及全文思路导读 "故居"是指一个人从前曾经居住过的房子.宋庆龄是中国近代史上伟大的民主主义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夫人,也是一位杰出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战士.她的故 ...查看


  • 苏教四下课文内容填空参考答案
  • 苏教版四下语文总复习(课文要点) *这学期,我们又养成了两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坚持写日记 . 爱护图书 . 1.A <走,我们去植树>这首诗中把树.森林比作绿色工厂 和 绿色宝库,把枝叶比作 快乐的音符 .其中3.4.5小节着重 ...查看


  • 三年级听读训练阅读题
  • 三年级语文听读训练 校对:毕淑萍 班级: 姓名: (一) 人类可真有办法.人看见蝙蝠能在夜间飞行,就发明了雷达.看见鸟儿在高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就发明了飞机.海豚(tún)是游泳能手,潜水艇就是照它的模样造的.鸽子的眼睛能分(辩.辨)飞来的 ...查看


  •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教学设计三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齐读课题) 2.通过上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小骆驼在小溪边照"镜子",小红马看见了,就喷着响 ...查看


  • 课文内容填空及答案
  • 苏教版四下语文总复习(课文要点) 姓名:张袁希 *这学期,我们又养成了两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 . 1.<走,我们去植树>这首诗中把树.森林比作 和 ,把枝叶比作 .其中3.4.5小节着重讲了的作用和意义. 2.<第一朵杏 ...查看


  • 苏教版四下语文总复习
  • 苏教版四下语文总复习(课文要点) * 这学期,我们又养成了两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 . 1.<走,我们去植树>这首诗中把树.森林比作,把枝叶比作其中3.4.5小节着重讲了 的作用和意义. 2.<第一朵杏花>讲的是帮&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