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摧毁了社会的良心?

3日上午,88岁的李大爷在离家不到100米的菜场门口迎面摔倒并造成了鼻子出血,事发后围观者很多,却无人敢上前扶他一把。最终,李大爷面朝下躺了一个多小时后,因鼻血堵塞呼吸道窒息死亡。(9月4日成都晚报)

看到这则报道,我想到到“议程设置功能”这个词。“议程设置功能”,是美国传播学家麦库姆斯和D.L.肖在《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功能》论文中提出的一个概念。其研究的是大众传播的效果和影响问题。着眼于传播过程的最初阶段,即认知层面上的效果。它暗示了这样一种媒介观,即媒介是从事“环境再构成作业”的机构。

毫无疑问,在现代社会里,大众传播对人的行为和社会实践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然而要理解这种影响力,首先需要考察大众传播对人的行为的特殊作用机制。人的行为是在特定的环境中进行的,从实质上说,人的行为就是调节自身与环境的关系的活动。人与环境的关系包含着四个基本要素:一是客观境本身,二是人对环境的认识,三是人的行为,四是人的行为对客观环境的反馈或影响。人的行为决策是建立在环境认知的基础上的,这是毋庸置疑的。在生产和社会交往十分有限的传统社会里,环境认知的范围小且简单,人们对环境的认知和把握基本上建立在“第一手信息”的基础之上。如今大工业和交往手段的发达使人类的环境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复杂。人们对环境的认知已经从原来的感性经验范围扩展到需要借助一种新的大型媒介系统才能去把握它。

早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著名新闻学工作者李普曼在他的《自由与新闻》、《舆论》等论著中就提出了“现代人与客观信息隔绝”的的问题。他提出了“拟态环境”的概念,即我们所说的信息环境,它并不是现实环境的“镜子”式的再现,而是大众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然而,由于这种加工是在人们看不到的媒介内部进行的,所以人们往往意识不到这一点,而通常把“拟态环境”作为客观环境本身来对待。他说:“由于这种拟态环境,它所造成的后果并不是针对拟态环境本身,而是作用于行为实际发生的现实环境。”这样一种机制,使得现代环境越来越信息化,而且信息环境也越来越环境化。

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一些原本让我们十分疑惑的社会现象,

我国的大众传媒是社会主义媒介,向来旗帜鲜明地把引导舆论作为自己的一项基本任务。而几天前的武汉,八旬老人跌在家门口不远处,挣扎着爬不起身, “广大人民群众”却静静地“瞻仰”,无一人上前。

这实在令我们感到很费解!一个有着五千年“尊老爱幼”的传统的中华民族优秀品德,难道真的就被这三十余年的“改革开放、社会转型期、一切向钱看”等词席卷一空了吗?

我向来是以我们的礼仪之邦骄傲的。可这些年,耳濡目染的新闻事件,“哪里出了恶性案件、哪里高考集体舞弊、哪里跌倒老人被救后反诬陷好心人”等等,诸如此类,不绝于于耳。我们有的媒体对一些负面事件总是表现的劲头十足,扛着“社会监督”的大旗,不敢说招摇撞骗吧,至少不赚足噱头不撒手。06年的彭宇案、09年的许云鹤案、还有南通司机救人遭诬陷案,这些充斥于视野的新闻,叫我们的广大受众看了以后哪里还敢做好事呢?是我们的群众道德滑坡就那么大吗?真的到了看见一个老人跌在地上连扶一下的勇气都没有的份上了吗?我想,完全没有!我们绝大多数的群众还是善良的,有着一颗助人为乐的心。只是听的看的被讹人的事情多了,也就变得瞻前顾后起来。还有那些讹人的,原本或许老实巴交的老人,怎么就会想到去讹上救他的好心人呢?这与我们媒体“无微不至”的报道不能没有关系吧。怎么不见“救了老人获的真心感谢”的新闻呢?社会上没有?或许我们的媒体觉得那不叫新闻吧。

我是向来主张言论自由的,尤其是媒体,畅所欲言,履行社会监督职能,对一个个贪腐官员的下马劳苦功高。然而媒体,尤其是大众传播还是具有社会控制功能的信息系统,对于我们的社会风气、美好的传统,如果不加辨别、不能传达社会主流声音,而是一位追求收视率,不能善用这种控制力量,其产生的负面影响也将是难以低估的。

一个饱经沧桑的国家,一个苦难中前行的民族,一个走向复兴大业的世纪,在这条路上,需要我们的媒体来凝结力量,万众一心,而不是把国民搅得一盘散沙,麻木不仁。

这是值得所有媒体注意的!

3日上午,88岁的李大爷在离家不到100米的菜场门口迎面摔倒并造成了鼻子出血,事发后围观者很多,却无人敢上前扶他一把。最终,李大爷面朝下躺了一个多小时后,因鼻血堵塞呼吸道窒息死亡。(9月4日成都晚报)

看到这则报道,我想到到“议程设置功能”这个词。“议程设置功能”,是美国传播学家麦库姆斯和D.L.肖在《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功能》论文中提出的一个概念。其研究的是大众传播的效果和影响问题。着眼于传播过程的最初阶段,即认知层面上的效果。它暗示了这样一种媒介观,即媒介是从事“环境再构成作业”的机构。

毫无疑问,在现代社会里,大众传播对人的行为和社会实践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然而要理解这种影响力,首先需要考察大众传播对人的行为的特殊作用机制。人的行为是在特定的环境中进行的,从实质上说,人的行为就是调节自身与环境的关系的活动。人与环境的关系包含着四个基本要素:一是客观境本身,二是人对环境的认识,三是人的行为,四是人的行为对客观环境的反馈或影响。人的行为决策是建立在环境认知的基础上的,这是毋庸置疑的。在生产和社会交往十分有限的传统社会里,环境认知的范围小且简单,人们对环境的认知和把握基本上建立在“第一手信息”的基础之上。如今大工业和交往手段的发达使人类的环境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复杂。人们对环境的认知已经从原来的感性经验范围扩展到需要借助一种新的大型媒介系统才能去把握它。

早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著名新闻学工作者李普曼在他的《自由与新闻》、《舆论》等论著中就提出了“现代人与客观信息隔绝”的的问题。他提出了“拟态环境”的概念,即我们所说的信息环境,它并不是现实环境的“镜子”式的再现,而是大众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然而,由于这种加工是在人们看不到的媒介内部进行的,所以人们往往意识不到这一点,而通常把“拟态环境”作为客观环境本身来对待。他说:“由于这种拟态环境,它所造成的后果并不是针对拟态环境本身,而是作用于行为实际发生的现实环境。”这样一种机制,使得现代环境越来越信息化,而且信息环境也越来越环境化。

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一些原本让我们十分疑惑的社会现象,

我国的大众传媒是社会主义媒介,向来旗帜鲜明地把引导舆论作为自己的一项基本任务。而几天前的武汉,八旬老人跌在家门口不远处,挣扎着爬不起身, “广大人民群众”却静静地“瞻仰”,无一人上前。

这实在令我们感到很费解!一个有着五千年“尊老爱幼”的传统的中华民族优秀品德,难道真的就被这三十余年的“改革开放、社会转型期、一切向钱看”等词席卷一空了吗?

我向来是以我们的礼仪之邦骄傲的。可这些年,耳濡目染的新闻事件,“哪里出了恶性案件、哪里高考集体舞弊、哪里跌倒老人被救后反诬陷好心人”等等,诸如此类,不绝于于耳。我们有的媒体对一些负面事件总是表现的劲头十足,扛着“社会监督”的大旗,不敢说招摇撞骗吧,至少不赚足噱头不撒手。06年的彭宇案、09年的许云鹤案、还有南通司机救人遭诬陷案,这些充斥于视野的新闻,叫我们的广大受众看了以后哪里还敢做好事呢?是我们的群众道德滑坡就那么大吗?真的到了看见一个老人跌在地上连扶一下的勇气都没有的份上了吗?我想,完全没有!我们绝大多数的群众还是善良的,有着一颗助人为乐的心。只是听的看的被讹人的事情多了,也就变得瞻前顾后起来。还有那些讹人的,原本或许老实巴交的老人,怎么就会想到去讹上救他的好心人呢?这与我们媒体“无微不至”的报道不能没有关系吧。怎么不见“救了老人获的真心感谢”的新闻呢?社会上没有?或许我们的媒体觉得那不叫新闻吧。

我是向来主张言论自由的,尤其是媒体,畅所欲言,履行社会监督职能,对一个个贪腐官员的下马劳苦功高。然而媒体,尤其是大众传播还是具有社会控制功能的信息系统,对于我们的社会风气、美好的传统,如果不加辨别、不能传达社会主流声音,而是一位追求收视率,不能善用这种控制力量,其产生的负面影响也将是难以低估的。

一个饱经沧桑的国家,一个苦难中前行的民族,一个走向复兴大业的世纪,在这条路上,需要我们的媒体来凝结力量,万众一心,而不是把国民搅得一盘散沙,麻木不仁。

这是值得所有媒体注意的!


相关文章

  • 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分析和对策
  • 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分析和对策 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 摘要:在对食品安全的现状进行客观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表现:提出了加速推进食品安全的若干对策. 关键词:食品安全:问题分析:对策 食品安全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查看


  • 论道德冷漠
  • [基础理论研究] 论道德冷漠 刘曙辉 [摘要] 道德冷漠作为一种善的缺乏, .道德冷漠是一种"平庸的恶", , .道德冷漠本质上是一个如何看待他者的问题. [关键词] 道德冷漠 他者 [中图分类号]100721539(2 ...查看


  • 我看科技工作者的良心
  • 我看科技工作者的良心 科学技术是人类进步的产物,它从产生之日起,就以特有的力量为人类大量谋取福利.它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使人类愈益依赖高新科技来满足自己发展的需要,就它的积极意义来说,它确实为人类带来了福祉.然而现代科技并 ...查看


  • 社会问题论文--食品安全
  • 当今的中国社会在一个巨大的社会变革时期,社会中的各种问题犹如雨后春笋般都在冒头.自杀问题.婚姻问题.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毒品问题.等等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是我们现在需要去面对和解决的. 社会问题(social problem),是社会学研究的重要 ...查看


  • "罗一笑"事件:警惕"好故事"欺骗满满善意
  • 一篇名为<罗一笑,你给我站住>的文章数日前刷爆微信朋友圈.女儿不幸患白血病,父亲"卖文筹款"--事件经发酵后被指是营销炒作.对于在深圳和东莞有3套房�募捐的疑问,罗父称深圳的房子是要留给儿子的,东莞其中一套是 ...查看


  • 善与不善的问卷
  • 摧毁一个文明最尖刻的武器,是让其人民不再相信自身善的力量. 我有时想想就发誓要向所有美好的东西背过身去,因为人――渺小的.解剖学上没有任何意义的.流星一般消失的.揪着头发等待灾难的生物,像永动机一样,不可抑制地要追回他的原始状态. 记得那是 ...查看


  • 京城法律专家认为:隐私是不能被拍卖的
  • 北京5月26日专电 (驻京记者江胜信)"我认为这件事情非常不妥."102岁的杨绛先生针对"钱锺书杨绛手稿首次大规模面世并将于6月21日拍卖"一事的态度,通过本报独家专访<"通信是私人之 ...查看


  • 庄严的距离
  • 庄严的距离 新华社图片高级编辑陈小波 摄影者大多能把卡帕的名言放在心上:"拍的不够好是因为离得不够近." 但当我看到一群摄影师的相机几乎抵到匍匐前行的朝圣者的鼻子时,当我看到少年和他的母亲为自己的房子与亲人被洪水冲走而痛 ...查看


  • 崔永元离职央视坚守的是媒体良心
  • --关于崔永元与方舟子转基因论争问题的再思考 最近一段时间,崔永元与方舟子关于转基因产品的微博论争,颇受媒体关注.一个是央视著名主持人,一个是网络打假英雄,这两个人掐起架.斗起嘴,肯定有不少看头.故而聚焦眼球,围观众多. 两人掐架的结局已经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