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专业基础与实务(中级)》考试大纲
前 言
根据原北京市人事局《北京市人事局关于工程技术等系列中、初级职称试行专业技术资格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京人发 [2005]26号)及《关于北京市中、初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评审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京人发[2005]34号)文件的要求,从2005年起,我市新闻系列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试行考评结合的评价方式。为了做好考试工作,我们编写了本大纲。本大纲既是申报人参加考试的复习备考依据,也是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命题的依据。
在考试知识体系及知识点的知晓程度上,本大纲从对新闻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资格人员应具备的学识和技能要求出发,提出了“掌握”、“熟悉”和“了解”共3个层次的要求,这3个层次的涵义为:掌握系指在理解准确、透彻的基础上,能熟练自如地运用并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熟悉系指能说明其要点,并解决实际问题;了解系指概略知道其原理及应用范畴。
在考试内容的安排上,本大纲从对新闻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资格人员的工作需要和综合素质要求出发,主要考核申报人的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理论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命题内容在本大纲所规定的范围内。考试采取笔试、闭卷的方式。考试题型分为客观题和主观题。
《新闻专业基础与实务(中级)》
考试大纲编写组
二○一○年一月
第一部分 专业基础知识
一、新闻传播的起源、过程
(一)新闻传播的起源
1. 人类新闻传播活动出现的社会历史条件是什么?
人类新闻传播活动的出现起因于人类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在原始社会,原始人掌握工具的程度还很低,生产力水平低下,为了维持生存,人们往往群居在一起,进行狩猎、采集、捕鱼等生产活动。随着互相协作机会的增多,人们之间交流的需要,于是他们便由手势语进步到不完善的语言,再进步到音节清晰的语言,最后作为人类标志的语言形成了。语言的形成为真正具有新闻意义的信息传播提供了媒介。这以后,人类逐渐把自己获得的新闻事实概括成语言信息传递给对方,受者也能经过语言载体而获得新闻信息,新闻口头传播的条件已经形成。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传播技术的提高,媒介又经历了文字传播、电子传播、网络传播的一系列发展。
1、了解新闻传播活动
新闻传播活动:
人们之间交流新情况, 新信息的社会活动
(1)新闻传播活动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
(2)新闻传播活动是人类求生存图发展的需要
人类为什么需要新闻传播活动
人类求生存图发展的需要
客观世界的变动关系到人类生存
社会性生产和社会性活动的必然结果
了解客观世界的变动
(3)新闻传播活动的渠道
人们如何进行新闻传播
1, 亲身传播
2, 大众传播
3, 群体传播
2、新闻传播的本源
(1)掌握事实──新闻传播的惟一本源
(2)了解用事实说话——新闻的原则
用事实说话:即指记者把思想观点, 藏在精心准备的某个事实中, 让受众通过这一事实, 自己来悟出某种道理。它用事实来表达意见,不是通过议论而是通过选择、对比衬托、借人之口、描绘细节等运用具体事实的方法来表现新闻主题或表达作者的观点和倾向。
(3)掌握坚持新闻传播起源和本源问题上的唯物史观
陆定一在《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一问中明确指出:“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新闻是事实的报道,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事实在先,新闻(报道)在后。这是唯物论者的观点。”为什么一定要坚持事实在先,新闻在后的基本观点呢?这是因为客体是不以主体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事实是不以报道者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承认事实是新闻的本源,坚持事实在先,新闻在后的基本原理,具有丰富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又事实才有新闻,没有事实就没有新闻,事实的存在决定新闻的存在,不能无中生有。二是有什么样的事实些什么样的新闻,要按事实的本来面目描述世界,不能按主观愿望改变和制造新闻事实。三是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实才能成为新闻,尚未变成现实的猜想和设想不是新闻。
3、了解新闻的定义
(1)新闻的种种界定(报道说、事实说、信息说)
(一)报道说(也称“活动说”)
将新闻视作一种报道或传播的活动。属于传者本位型。
“新闻是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情的报道。”约斯特(美)
“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陆定一
“新闻是新近变动的事实的报道。”王中
这种观点有它存在的正确性。首先,它们坚持了唯物主义立场,明确事实是新闻的本源和实体;其次,后面的两种观点突出了“新近发生(变动)”这一新闻的主要特性;还有,也指出了新闻不同于其他的机密性文件。
但是它也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并没有很全面的概括新闻的所有特性。首先,这种对事实的报道显得有点泛化而且它忽视了受众的地位,这种定义只注重了事实的时新性,忽略了受众是否未知,即知新性;注重对新近事实的及时报道,忽略了事实是否重要,受众是否需要知道。其次,新闻并不等于报道,新闻是客观的,而报道则带有人的主观意识和倾向。故,这种观点不能很好的阐释究竟什么是新闻。
(二)事实说
将新闻看作是一种事实。属于受者本位型。
“新闻者,乃多数阅者所注意之最近事实也。”徐宝璜
新闻就是最多数人所注意而感兴趣的最新事实。”黄天鹏
“新闻就是广大群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重大事实。”范长江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能引人兴味的事实。”白来耶(美)
这种观点在很大程度上补充了报道说的不足,它突出了新闻对受众所具有的需知性,强调了新闻对受众的未知性即知新性,指出新闻不是一般的事实,而是新近发生的能引人兴趣的事实。
但是它却忽略了传者的地位。我们研究和定义新闻,是本源于事实又经由传播者获取并报道出去的新闻;没有传播者的报道,新闻事实是传不到广大受众那里去的。所以,
“新闻不等于报道,但新闻必经报道,报道是新闻成为新闻的条件。
(三)信息说
认为新闻是一种信息,即信息本位型。
“新闻是经报道的新近事实的信息。”宁树藩
“新闻是新近传播的受众欲知未知变动的事实信息。”徐培汀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为受众关注的信息。”李卓钧
这种观点体现了新闻与信息的关系。信息是对人们不确定性的消除,具有可提取性,新鲜性,中介性及共享性和不灭性。信息是事物本身存在和特征的显现和表征。从新闻的起源,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不断了解外界变动的情况。所谓外界变动的情况就是我们所讲的信息。人类早期的这种信息传播活动称为早期的新闻传播活动,而传播活动中传递的信息就成为最早的新闻。这样看来,新闻是一种独特的信息。这样的观点具有了现代科学的依据。但是好像又忽视了新闻中传播的作用。
综上所述,报道说和事实说都不够全面,它们要么只注重传者,要么只注重受众;手段说虽然比较独特,但却把新闻看作是一种工具,忽视了新闻的客观性;而只有信息说最为科学和全面,新闻定义一旦落脚在信息上,就意味着新闻天然具有一般信息的共性,如受众的需知和未知等。而且信息是事物本身存在和特征的显现和表征,也表明了新闻和信息的客观性。在信息之前加上新近发生和受众所关注,就表明了新闻是一种独特的信息。虽然我们知道一个事实信息成为新闻并非因为报道,而且只要一个事实信息是新近发生且为受众所关注,它就一定会被传播。但是这种定义对传播的作用还是稍显忽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在定义中强调一下传播的作用我认为更好。所以我认为最为全面和科学的对新闻定义的诠释是徐培汀老师的“新闻是新近传播的受众欲知未知变动的事实信息。”
(2)熟悉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陆定一
尽管新闻定义的说法很多,但在我国新闻界还是有一种说法影响较大,为大家所公认,就是陆定一的说法。他的定义,简洁明了,揭示了新闻的本质特征:
其一,是新近发生的,不是几天前甚至十天半个月以前发生的;
其二,是事实,不能虚构,不能编造;
其三,必须报道出去,不报道出去,大家不知道,也不叫新闻。
(二)熟悉新闻传播的过程
●新闻传播过程:由传播者通过新闻媒介向受众发送新闻信息的过程。
传播过程的4个基本要件:1、传播者;2、传播内容;3、传播媒介;4、传播对象。在这4个要件中,传播者和传播对象都是具有能动性的人,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双向互动的关系。
从认识关系来看,受众是认识主体,新闻是认识客体,传播者是新闻内容的认识主体。受众主体和新闻客体的矛盾,是新闻传播过程中的根本矛盾。
受众主体应有三重含义:
⑴受众是新闻传播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⑵受众具有认识和实践的能动性;
⑶受众是新闻价值所依附的实体。
2、从实践关系看,传播者是实践的主体,受众是实践的客体。
3、从价值关系看,新闻传播活动的主体除了传播者和受众外,还应包括社会。
1、新闻传播的动态观察
制约传播者主体地位的因素
主管部门或老板的调控,政府、企业主对传播方针的影响
传播过程是一个永无止境的无穷的传播过程
受传者有特定的选取媒介的阅听习惯,同时也影响媒介间的运作、发展和竞争 传播活动的双向流动,传播作用的多方面,使得传播者和受传者角色可以互换运作
2、新闻传播的静态分析
(一)事实 新闻的本源、起源、根据
是在新闻传播过程中是最重要,最基本的一个环节
只要它为人们所关注,它就会被人们千方百计地报道和传播
隐瞒或歪曲事实真相,最终要受到事实的惩罚
(二)新闻传播者 新闻传播的主体、中介
在新闻传播过程中起着积极能动的桥梁和纽带的中介作用
带有主观评价,不仅是新闻价值,还是宣传价值和审美价值的中介
事实求是,如实地反映事实的真相,全面深刻地解释事实本质
(三)新闻受传者 一次性单项传播的终端,第二行为主体,传播过程终结的决定性环节
鉴别选择新闻,评价判断传播者,反馈看法意见,创造双向传播过程
既是新闻的受传者,又是舆论的主体,人民的信任是新闻业生存的基础
3、单向传播与双向传播
单向传播说法A :大众传播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职业传播者利用机械广泛、迅速、连续不断地发出讯息,目的是使人数众多、成分复杂的受众分享传播者要表达的含义,并试图以各种方式影响他们。也就是说,传播过程是意义分享的过程,传播目的在于使受众领会和使用传播内容。然而,传受双方所共享的信息是有限的。在大众传播中,传受双方的角色是分化和固化了的,信息被定期传向难以捉摸的受众,受众的反映和意愿难以及时反馈给传播者。这就形成了单性传播。
单向传播说法B :单向传递 A到B 的直线传播 命令等
基本要素: 传播者(信息源)——信息——受传者(接受源)
具体程序: 消息观念 编码 传送 接受 译码 反应行动
干扰
人与人之间的单向传递特点
主要通过语言(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进行
不限于消息的传递,还包括情感、思想、态度、观点等的传递
传播动机、目的、态度等心理因素有重要意义,传播结果为的是改变受传者的行为 直线式传递,传播速度快,但准确性较差
可能出现特殊的沟通障碍,即人特有的心理障碍,不同人对同一信息会有不同反应 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难以实现真正沟通,可能引起受传者的抗拒心理
双向传递
在传播活动中传播者与受传者角色的互换,双方相互传递信息,进行交流与沟通的过程
消息观念 编码 传送 接受 译码 反应行动
干 扰
反 馈
传播者————信息————受传者
受传者————反馈————传播者
特点
主要通过语言(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进行
不限于消息的传递,还包括情感、思想、态度、观点等的传递
传播动机、目的、态度等心理因素有重要意义,传播结果为的是改变双方的行为 增加了反馈程序,因而速度慢,但准确性明显增强
心理障碍减少,使得新一轮传播效果得以改进
受传者有反馈意见的机会,有参与感,有利于建立双方的信任与感情,调动受传者兴趣
传播着心理压力大,能增强责任心和提升传播能力
二、新闻传播的要求、选择
(一)新闻传播的要求
1、了解新闻传播的真实要求
(1)真实性的科学含义
新闻真实性指的是在新闻报道中的每一个具体事实必须合乎客观实际。即表现在新闻报道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原因和经过都经得起核对。
新闻真实是事实性真实
新闻真实是事实性真实,强调与客观事实的符合性,落到新闻传播活动的实处,就是指每一具体的新闻报道与其报道对象的符合性,一定“全体”报道与相应时空范围内整体事实对象的符合性。马克思所说的“根据事实来描写事实”的新闻原则②,强调的正是新闻的事实性真实,新闻必须完全立足事实、引用事实,并以事实为根据进行判断,得出的结论仍然是明显的事实③。由于新闻是对真实存在的事实的报道,这就决定了事
实性真实是新闻真实最重要、最突出的特性。
新闻真实是过程性真实
新闻传播的过程性决定了新闻真实是一种过程性的真实,表现为这样几个实际与逻辑相统一的环节。
新闻事实是客观存在的真实,是一种“本真真实”。这种真实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是自在的、外在的真实,并且成为人们衡量对它所作的各种报道的真实性的唯一标准和根据,它限定了真实的范围和程度。
对事实的反映和再现产生了“再现真实”的问题,这是新闻真实性的核心环节。
新闻真实是有限度的真实
作为一种理想追求,新闻传播的目标应该达到这样的境界,即新闻报道与对象的本来面目绝对符合。然而,绝对真实观是不符合新闻传播实际的,实际的情况是:新闻传播达到的真实性是有限度的。在探索新闻真实性的过程中,以往的探讨比较重视真实绝对性的一面,但对新闻真实性的限度关注不多。
(2)虚假新闻的成因及防治 http://www.hljdaily.com.cn/by_xwcb/system/2007/12/18/010099915.shtml http://news.66wz.com/system/2010/01/04/101609984.shtml
成因说法A (一)新闻提供者 品质不良
(二)新闻采编者 品质、知识、作风等方面原因
(三)新闻把关人 因私利或小团体利益,走形式主义,造成严重社会影响
成因说法B :1. 舍本求末,媒体单纯追求经济效益
2. 道德滑坡,个别从业人员为追逐名利铤而走险
3. 内部管理疏漏,虚假新闻畅行
4. 无序竞争,“假不责众”的心理推波助澜
5. 追究责任温和软弱,现行章法不具威慑力
防治说法A 从思想上认识新闻失实的危害性严重性,重视并克服新闻失实
从制度建设入手,建立健全严密的防治失实报道出笼、严惩造假的规章制度 做好新闻报道队伍的清理整顿工作,剔除品质不良、弄虚作假者
推动新闻立法,运用法律武器,同以假新闻谋私的不良现象作斗争,制裁造假者 整顿党风、淳化民风,领导带头,提倡真实新闻,反对虚假报道
防治说法B : 1. 加强和完善行政监督和行业监督,切实落实相关规章制度,是防治虚假新闻的重要保障
2. 尽快成立新闻评议会等对新闻媒体的社会监督组织,是当前防治虚假新闻的有效途径
2、了解新闻传播的客观要求
(1)客观性的科学含义
包括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因此界定客观性的含义,也就包括内容方面与形式方面。
就内容而言,新闻传播的事实,必须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或客观上正在发生与发展的事实。就形式而言,新闻的客观性要求通过新闻事实额客观叙述等手段,运用事实的自身逻辑力量显现新闻传播的倾向性,即作者的立场观点不是通过作者自己的直接讲话,而是依靠事实的客观陈述表达出来的。报道者应善于寓褒贬于客观叙述之中,而不随意加以主观的解释。
(2)客观报道和客观主义
客观报道是一种新闻报道的方式, 形成于19世纪50年代。它的特点是:
一、要求新闻实录事实。
二、不得造成直接或间接指挥受众的印象。
三、倾向的流露隐蔽、自然。我国新闻研究界经常用恩格斯的一段话解释这一报道方式, 即“完全立足于事实, 只引用事实和直接以事实为根据的判断, ——由这样的判断进一步得出的结论本身仍然是明显的事实。”
?客观主义(Objectivism )是俄裔美国哲学家和作家艾茵·兰德提出的哲学系统,包含形而上学、知识论、政治和美学等方面的立场。
、简而言之,客观主义哲学相信有独立于精神的现实存在,个人藉知觉的感觉能力与这种现实联系,他们利用理性或“非矛盾识别”(non-contradictory identification )处理所感觉的资讯,以此获得知识,而一个人生命中适当的道德目的便是追求自身的幸福或曰" 合理的自利" ,而唯一与该道德观吻合的社会系统便是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制度。
客观报道和客观主义的区别。
(1)就内涵来说:客观报道指的运用客观叙述的方式表达意见的一种新闻写作方法,它要求新闻必须真实、全面、客观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不以记者的主观判断代替客观的新闻事实;客观主义指的是新闻必须是对事物“纯客观”地进行描述,“不党不私”、“不偏不倚”。
(2)就外延来说:客观报道虽最先由西方新闻界提出,却因其符合新闻规律,是任何国家、任何阶级新闻报道必须严格遵循的基本准则;客观主义则只是某些资产阶级报人所标榜的原则。
(3)就方法论来说:客观报道强调“用事实说话”,即通过对事实的选择和客观叙述,在内容上贯彻一种无形的意见,因此并不排除倾向性;客观主义强调对事实现象的罗列,并不通过对这些事实的叙述形成观点,否认新闻报道具有倾向性。
(4)就其对新闻规律的反映来说:新闻的基本特征之一在于真实,这是新闻最为本质最为核心的规律,客观报道是对这一规律必然的和正确的反映;客观主义所追求的只是对事物现象的单纯罗列,并不能如实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因此不符合新闻规律,其标榜的“纯客观报道”必然是行不通的。
(5)就其结果来说,客观报道具有较高的说服力和可信度;客观主义属于资产阶级新闻思想,其本质是抹杀和掩盖其阶级属性,通过对事物表象的简单罗列掩盖或歪曲事物的本质,势必给读者以错误的导向。
因此,我们要坚持客观报道原则,并警惕将客观报道和客观主义混淆起来。
3、了解新闻传播的公正要求
(1)公正性的含义
公正性:即公平原则,或平等原则。指新闻媒介为争议双方提供平等利用媒介的机会
新闻传播公正性的含义, 主要包括三方面要求:
(1)新闻传播者不以一己之立场, 片面的报道事实, 只提供自己赞成一方的意见, 却压制, 不报道或歪曲另一方的事实或意见.
(2)传播者不以一己之立场与观点选择, 报道与评价, 解释事实, 并且通过这种选择与解释误导受众, 造成对部分不同意见者的压力与损伤.
(3)新闻传播者不以一己之立场, 剥夺部分人利用媒介传播自己赞同的事实与意见的权利与机会, 使媒介的性质由" 社会公器" 蜕变为" 个人私器". 这三者也可换一种正面的叙述, 即新闻传播公正性的含义是:传播工作者负有社会责任与职业道德, 保障公民享有平等地从媒介获得资讯, 发表意见, 进行申辩和反对他人观点的权利与机会, 传播工作者不享有创波自己个人意见与片面事实, 并以个人意见与片面事实压制他人意见与其他事实公开传播的特权与自由.
(2)公正性和倾向性的关系
公正:媒介与传播者取信于民、立足社会的基础
是倾向性借以存在的基础,发挥社会效应的前提
不公正的倾向性是乏力与缺乏权威的
新闻的倾向性是新闻媒介或明或暗地表现出的特点的政治立场。
新闻客观性与倾向性的关系
我们认为,新闻的客观性与它的倾向性是矛盾的统一。
不同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不同的社会存在决定着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也必然不相同。
无论是无产阶级的新闻还是资产阶级的新闻都主张进行客观性报道。无产阶级主张客观性报道,也就是主张站在无产阶级立场并以严格的科学态度去分析、研究社会现象,写出客观性与倾向性辩证统一的报道。资产阶级所提倡的客观主义报道,他们标榜在认识社会现象,分析问题时,不搀杂主观见解。这种“纯客观”的新闻是不存在的,在前面的论述中,笔者已经提到这是不可能的。在此已不在加以详细论述。它的实质是用现象掩盖本质,其目的是给人们造成思想上的混乱,模糊人们前进的正确方向,其实,这也是表现了资产阶级的倾向性。
通过上述篇幅的论述,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新闻的倾向性与客观性是密不可分的,难以彻底分开的。
4、了解新闻传播的全面要求 http://bbs.kaoyan.com/t1970006p1
(1)全面性的科学含义
新闻报道的全面性是指新闻报道要提供各方面的事实、情况、意见,不片面报道和隐匿事实。
(2)选择与全面、典型与综合的统一
选择在全面把握事实的基础上进行;正确的选择,是与提供较多的较全面的报道并性的
不因全面性损害选择性而模糊新闻的倾向与立场;也不因选择性损害全面性而影响声誉形象
抓典型是传统工作方法之一,是中国新闻传播的特色,是正确处理选择与全面的关系
典型报道对于重点贯彻党和国家的宣传意图、鼓舞与激励民众的进取精神有重要意义
典型报道与全面把握整体情况,反复细致地比较分析各方面事实不可分开
重视典型与综合报道都不可或缺
5、了解新闻传播的快捷要求
(1)新闻传播必须迅速及时
时间性:新闻发布与新闻事实发生之间的时距,时距越小传播效果越好,新闻传播越有价值
时效性:事实发生与作为新闻事实予以报道的时距,同新闻面世后激起的社会效果的相关量
新闻产生应有社会效果的时距限度
含义更丰富,不限于快捷,但基本精神仍是快捷,及时传播时新闻致效的根本保证 原因:新闻报道的是瞬间的变动的事实,不及时的报道不仅没有新闻价值,还可能失实
新闻事实层出不穷,追求更新的事实,是传播工作者的天职
受众要求及时获知外界刚刚发生的变动,以尽快地认识和适应甚至利用这种变动 传播快捷是新闻竞争的一个重要方面
(2)抢新闻和报道时机
抢新闻:指传播工作者要尽快地发现新事实,报道新近发生的变动
报道时机:指现实生活中潜存着的有利于某项报道获得良好效果的机会
选择时机应注意发表环境与背景,读者兴趣和注意的变化,实际生活和重大政策 要求:站得高看得远,能够全面从政治上把握事实
懂得正确运用战略与策略,该会即快该压即压
(二)新闻传播的选择http://www.100xwcb.com/Detail.aspx?id=579601
1、熟悉新闻传播选择的定义
“新闻选择”,是指新闻传播者按照一定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对自然界和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实、现象和事件进行鉴别、衡量和取舍,从中筛选出值得自己传播的内容,通过新闻媒介加以报道的过程。
2、掌握新闻传播选择的标准 (1)新闻定义
(2)新闻价值 新闻价值是事实信息适应和满足公众兴趣与需要的各种信息素质的总
和。素质的级数越高,新闻价值越大。
(3)宣传价值
(4)新闻法规
三、新闻事业的性质和功能
(一)了解新闻事业的性质
1、新闻事业是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的构成部分
2、新闻事业的阶级性和社会性
新闻事业性质
1、二重性:新闻事业的本质属性既具有社会性,在阶级社会中又具有阶级性,是社会性和阶级性的统一。
2、社会性:(1)新闻事业的社会性,是指新闻事业要面向整个社会,为各个阶级的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2)新闻事业的社会性由下列因素决定:第一,新闻传播公开面向全社会,接受者是社会上的不特定的大众;第二,新闻传播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反映的是社会各阶级各阶层各政党各集团的共同利益和共同生活。第三,不管哪一阶级哪一集团的新闻传媒都会追求社会公众的广泛认同。
3、阶级性:(1)新闻事业的阶级性,是指在阶级社会中,新闻机构及新闻工作者在新闻传播过程中表现出的立场和观点,代表一定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为一定阶级服务。
(2)新闻事业的阶级性由下列因素决定:第一,新闻事业的行为主体,包括传播主体和接受主体,都能反映和代表一定阶级的利益和要求。第二,新闻事业在一定的国家和社会制度下所受到的控制,能反映和代表一定阶级的利益和要求。第三,新闻事业的性质由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反映和代表一定阶级利益的经济基础,决定了新闻事业要反映和代表一定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二)熟悉新闻事业的功能
详情见:http://www.lxgdj.com/dianshizhinan/1/2009-08-31/6945.html
1、传播新闻,沟通情况
2、反映和引导舆论
3、倡导科学,介绍知识
4、提供娱乐,丰富生活
5、刊播广告,服务经济
四、中国新闻事业的工作原则
(一)新闻事业的真实性
1、了解新闻真实性的含义和要求
新闻真实性指的是在新闻报道中的每一个具体事实必须合乎客观实际。即表现在新闻报道中的时间(when )、地 点(where )、人 物(who )、事情(what )、原因(why )和经过(how )都经得起核对这个要求,在实际工作中显得很复杂。原因就在于:任何新闻报道都是经过选择的。这种选择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新闻工作者必须从每时每刻变化着的世界中选择极其有限的事件,用以公开传播;二是对选中的每一个事件,还
得再选择其中的部分事实公开传播,这里有个主次、重轻、缓急的选择。在这样的选择过程中,必定会有不同的认识,不同的价值取向。
2、掌握坚持新闻真实性的重要性
1、 坚持真实,才有助于党和人民正确认识客观世界,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 2、 只有坚持真实,才能坚持真理,我们的报道才会有力量。 3、 只有坚持真实,才能加强党和人民的联系,才能使人民和党心连心。 4、 只有坚持真实,新闻事业才能取信于民,才能赢得人民的尊敬和信任。
(二)新闻事业的指导性
1、了解新闻指导性的含义和具体表现
新闻指导性就是通过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来宣传一定的观点,影响受众的思想,把受众引导到既定的目标上去。
对我国的新闻事业来说,新闻的指导性就是新闻工作者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用党的方针、政策来影响、指导受众的思想和行动,帮助受众明白形势,明辨是非,明确利弊,引导人民群众同心同德,共图改革开放大业。
?2、熟悉新闻指导性与新闻特点的关系
(三)新闻事业的群众性
1、了解 “全党办报、群众办报”——我国新闻工作路线
1、各级党委重视党报工作,加强对党报的领导;2、办好党报是新闻事业的关键,要自觉主动接受党的领导;3、组织广大党员、群众为新闻媒介提供情况、材料和稿件;
4、倾听群众意见,改进报纸工作。
2、掌握正确坚持新闻事业的群众性原则
(四)新闻事业的监督性
1、了解运用新闻媒介开展舆论监督的重要作用
1、新闻的舆论监督能够产生强大的威慑力;2、新闻的舆论监督能够把党和政府的各项工作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3、新闻的舆论监督有利于加强党和人民的关系,密切干群关系。4、新闻的舆论监督是衡量新闻事业党性的一个尺度。
2、熟悉我国新闻媒介开展舆论监督的性质、特点
3、掌握开展新闻舆论监督的基本原则
1、从有利于党和人民的利益出发,坚持正确的揭露批评;2、实事求是是保证揭露批评报道成功的基础;3、适时、适量、适宜是批评报道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一环;4、保护批评者的合法权利,保留批评者的申诉权利;5、独立负责同时,又要自觉接受党的领导,争取各级党委组织的支持和帮助。
(五)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
http://www.taihainet.com/news/media/cmzlk/2006-07-06/14014.shtml
1、了解党性原则——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精髓
新闻事业的党性,是指政党主办或领导的新闻事业在新闻活动中对本阶级意志的贯彻和体现。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就是指无产阶级政党和社会主义国家对新闻事业的地位、性质、任务、作用等总的看法和纲领性意见,是无产阶级党性在新闻事业中的体现,它要求无产阶级政党领导或主办的新闻舆论工具在新闻实践中贯彻和表达无产阶级的利益和意志。
2、了解党性原则的具体表现(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
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思想上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3、掌握坚持党性原则的重要性
组织上坚持和服从党的领导,贯彻民主集中制,遵守党的纪律。
五、中国新闻传播史
(一)了解早期官报的性质和内容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9c29000100ecg9.html
中国的报纸开始出现于唐,最早的报纸是在封建官僚机构内部发行的政府官报。唐代官报的孕育和发展是从唐中期开始的,是和唐的藩镇制度紧密联系的。随着藩镇势力的日益发展,各节度使纷纷在长安设立办事机构,开始称邸,后改称上都留后院,又改称上都进奏院,简称进奏院。进奏院负责人称的进奏官,由地方派遣,因此只对派遣他们的藩镇长官负责,不受进行的管辖。经由进奏官传发给各藩镇,用来介绍进行政事动态和各项消息的书面报告,就是最早的官报雏形,其性质接近于后来的邸报。唐代的报状是从记文书中游离出来的传播媒体,是一种和后来的邸报相类似的新闻传播工具。以传报来自朝廷的信息为主要内容
(二)了解邸报、京报的产生、发展及其特点
答案A :12、评述宋代邸报(朝报)、小报的内容、性质和作用。
宋代的邸报内容日益丰富,并趋于规范化,基本内容是:皇帝谕旨及起居动态,臣僚章奏官吏任免开降奖惩、战报等。它是为了巩固皇权和维护封建统治秩序而发行的官客观上满足了官吏和士子们对信息的需求。
13、评述京报的内容、性质与作用。
京报的内容基本上是宫门抄、皇帝谕旨和臣僚章奏三大部分。它是由北京的民间报房各自抄录、刊印的邸报抄。公开发行的京报,可以满足人们的新闻需求,能够起到一些“解渴”作用。同时也为其他近代报刊提供
答案B :邸报:到了宋代,开始出现了在政府中枢部门统一管理下统一发布的正式官报:邸报。负责邸报发布工作的是都进奏院。在都进奏院的管辖下,负责信息采集和传报工作的是进奏官,经由进奏官传发出去的封建政府官报,就是邸报。与唐代进奏院状的不同:首先,是在封建中枢部门统一管理下,向地方官员会报朝廷信息的中央一级官报;其次,完全从官文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种官方的新闻传播工具;再次,由不定期转为定期发行,信息量增大,时效性也有所增强。邸报发出后,允许传抄和复制,并允许这
些复制件以朝报或邸报的名义在社会上公开发售。其读者主要是政府官员和一般士大夫知识分子。
明代的官报由封建中央政府统一安排发布和抄传等事宜,发自首都的官报,仍被习惯地称为邸报。明代的邸报和唐宋时一样有很多别名,主要原因是因为邸报并没有固定的报头。邸抄、朝报、除目、京报等等。邸报的内容:有皇帝的谕旨;皇帝的起居;官吏的任免、臣僚的章奏、军事信息、科举方面的最新消息等。明代的邸报基本上每日发行。明中叶以后,部分邸报开始使用印刷,在明朝,邸报手电筒手段始终都是多元的,有抄定的也有印刷的。
京报解释A :北京民间报房出版的报纸通称京报,这些报房也被称作京报房。同治以后,京报普遍加上的封面,普遍有了报头,报头通常是“京报”两个字。自乾隆后,基本都是印刷。京报的内容基本上的宫门抄、皇帝谕旨和臣僚章奏三大部分。同宫报内部相似。京报的全部稿件来自内阁和科抄,没有报房自己采写的新闻,也没有任何的评论。各家报房的内容稍有不同。报房出版京报,旨在赢利,报费是他们的主要进项。读者也主要是朝野的官绅和士大夫知识分子,市井小民中订阅京报的只是少数。
京报解释B :京报:是北京民间报房所出的报纸的通称。其基本内容是宫门抄、皇帝喻旨和臣僚章奏三大部分。京报的稿件是从宫廷有关部门抄出来,滑报房自己采写的新闻也没有任何评论。京报是中国古代报纸发展最成熟的形态。
(三)了解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与初步发展情况
(四) 了解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以及抗日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情况
(五)了解建国以来的新闻事业发展概况
(六)熟悉改革开放以来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状况
六、外国新闻传播史
(一)新闻传播活动的历史发展轨迹
1、了解口语传播和文字传播
(1)语言的产生对口头传播意义
(2)文字的产生与文字传播
(3)《每日纪闻》与新闻信
(4)威尼斯手抄小报的兴起
2、熟悉印刷传播与通讯社
(1)印刷传播的产生
(2)四大通讯社的创立、发展与变化
(3)世界通讯事业的现状
3、熟悉电子传播
(1)广播的产生与发展
(2)电视的产生与发展
(3)广播电视的发展现状
4、熟悉国际互联网传播
(1)互联网的产生和发展
(2)互联网传播的特点及其对新闻传播活动的影响
(3)互联网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二)世界主要国家的新闻传播事业发展概况及主要新闻媒体
1、了解英国的新闻传播事业发展概况及主要新闻媒体
2、熟悉美国的新闻传播事业发展概况及主要新闻媒体
3、了解俄国的新闻传播事业发展概况及主要新闻媒体
第二部分 专业理论与业务
一、新闻采访的基本知识
(一)新闻采访
1、了解采访——写作的前提
2、熟悉新闻采访是一种特殊的调查研究工作
(二)新闻价值
1、熟悉新闻价值——事实构成诸因素的客观存在,记者判断事实能否成为新闻的尺度
2、掌握新闻价值五要素
(1)时新性(2)重要性(3)显著性(4)接近性(5)趣味性
(三)新闻政策
1、熟悉新闻政策的定义
2、掌握新闻政策与新闻法规
3、掌握新闻价值与新闻政策的关系
(四)熟悉新闻采访的基本要求
1、坚持真实性
2、坚持思想性
3、坚持时间性
4、坚持用事实说话
二、采访技艺
(一)关于采访的提问
1、了解提问的基本要求
(1)问得自然(2)问得明白(3)问得简洁(4)问得有特色
2、熟悉开放式与闭合式
(1)开放式的定义及其特点
(2)闭合式的定义及其特点
3、掌握提问的技巧
(1)看对象
(2)由近及远、由易到难、由表及里、由此及彼
(3)抓住要害,提出对方不得不回答的问题
(4)提问具体
(5)两面问
(6)提问方式要灵活多样
(二)熟悉采访的方式与方法
1、熟悉采访的方式
(1)直面采访(2)视觉采访(3)书面采访(4)体验式采访
(5)电话采访(6)网上采访
2、熟悉采访的方法
(1)上下结合(2)点面结合(3)交叉采访与跨行业采访
(4)易地采访(5)抽样调查
三、 新闻报道体裁
(一) 了解新闻报道体裁的概念
(二) 熟悉新闻报道体裁的主要类型
1、消息
2、通讯
3、新闻特写
4、深度报道
5、新闻评论
6、图片报道
四、 新闻主题与材料
(一)新闻主题
1、了解新闻主题的含义与特性
(1)新闻主题——新闻报道的灵魂
(2)新闻主题的宽泛性
(3)新闻主题是客观性与观念性的辩证统一
(4)新闻主题基于事实、高于事实
(5)新闻主题既有丰富性,又有集约性
2、熟悉选择和确定新闻主题的原则
(1)真实而有意义
(2)正确并有针对性
(3)集中、鲜明、深刻
3、掌握深化和提炼新闻主题的方法
(1)追根究源法——从认识事实入手
(2)对比联系法——在比较中鉴别
(3)上下结合法
(4)主题角度的选择
(二) 新闻材料
1、了解新闻材料的含义
(1)新闻材料的定义
(2)新闻事实与新闻材料
(3)新闻素材与新闻题材
2、熟悉如何鉴别新闻材料
(1)查证材料来源
(2)弄清材料性质
(3)核实材料形成的时间
(4)了解材料产生的原因与条件
(5)比较、分析不同材料,鉴别材料真伪
3、掌握选择新闻材料的原则与要求
(1)要围绕主题,说明主题
(2)要真实,符合事实的本来面目
(3)要选择典型材料,区分主次,反映实质
(4)要处理好新闻价值与宣传价值的关系
(5)要选择新颖、生动、有特色的材料
五、新闻语言
(一)新闻语言的概念与基本特征
1、了解什么是新闻语言
2、掌握新闻语言的基本特征——准确、简洁、鲜明、生动
(二)熟悉语言规范与时代气息
1、新闻工作者要遵守祖国语言规范
2、新闻语言要有时代感
六、新闻结构
(一)了解新闻结构及其构成成分
1、什么是新闻结构
2、新闻结构的内部构成成分
(二)常见的新闻结构形式
1、掌握倒金字塔式结构
2、熟悉时间顺序式结构
3、熟悉悬念式结构
4、熟悉并列式结构
5、熟悉自由式结构
(三)掌握新闻结构的一般规律
1、要利于表现主题
2、要反映事实的内在联系
3、要适应受众的心理
4、要紧凑而富于变化
5、要符合新闻体裁的特点
七、新闻要素与新闻背景
一、了解新闻要素
1、新闻要素的定义
2、明确新闻要素的意义
(1)有助于记者迅速弄清事实要点
(2)有助于记者迅速抓住新闻重点
(二)新闻背景
1、了解什么是新闻背景
(1)广义的新闻背景
(2)狭义的新闻背景
2、熟悉新闻背景材料的类型和作用
(1)衬托对比性材料及其作用
(2)注释说明性材料及其作用
(3)分析解释性材料及其作用
3、掌握如何运用新闻背景材料
(1)要有针对性
(2)要防止喧宾夺主
(3)要灵活穿插
八、各类新闻的写作(消息、通讯、评论)
(一)消息的写作
1、了解消息的作用及分类
2、掌握消息的基本构成要素及写作要求
(1)新闻标题的特点、种类和写作要求
(2)消息头的种类和写作要求
(3)新闻导语的作用、种类和写作要求
(4)新闻躯干的写作要求
(5)新闻背景的写作要求
(6)新闻结尾的种类和写作要求
3、掌握四大类消息的特点及写作要领
(1)动态消息的特点及写作要领
(2)经验性消息的特点及写作要领
(3)综合消息的特点及写作要领
(4)述评性消息的特点及写作要领
(二)通讯的写作
1、了解通讯的特性与分类
2、熟悉通讯的主题和结构
(1)提炼通讯主题的方法和要求
(2)通讯的结构类型和结构方法
3、掌握通讯的写作方法与技巧
(1)情节与细节
(2)结构和层次
(3)表现角度与报道思想
(4)矛盾的抓取与表现
4、掌握通讯的表达方式
(1)通讯的叙述方法
(2)通讯的描写方法
(3)通讯的议论与抒情方法
(4)对艺术表现技巧的借鉴
(三)新闻评论的写作
1、了解新闻评论的特性和功能
2、掌握新闻评论的种类和特点
(1)社论、评论员文章
(2)短评、编者按语
(3)专栏评论的特点和分类
(4)新闻述评的特点和类型
3、新闻评论的写作方法与语言特点
(1)掌握新闻评论的写作方法
①论点要正确、新颖,有的放矢
②论据要真实、典型、生动新鲜
③论证要科学、严密,无懈可击
④夹叙夹议,事理交融
⑤做到思想性、针对性和艺术性的和谐统一
(2)熟悉新闻评论的语言特点
①针对性 ②准确、简明性 ③逻辑性 ④生动性
九、报道的策划与组织
(一)熟悉报道策划的原则
1、集思原则
2、立异原则
3、应变原则
⑤指导性
(1)取信原则
(2)前瞻原则
(二)了解报道策划的类型
1、专题性报道策划
2、阶段性报道策划
3、即时性报道策划
(三)掌握报道策划的方法
1、参照方法
2、系统方法
3、逆向方法
(四)报道时机与报道方式
1、熟悉报道时机
(1)报道时间的把握
(2)环境与背景的把握
(3)客观条件的把握
(4)受众心理的把握
2、掌握报道方式
(1)集中报道、连续报道、系统报道和组合报道
(2)直陈式和转述式
(3)单向式、回应式和相向式
十、稿件的选择
(一)稿件选择的意义和程序
1、熟悉选择新闻稿的意义
2、掌握选择新闻稿的程序
(二)掌握稿件选择的标准
1、社会评价
(1)社会评价的标准及其把握
(2)社会效果的考察
2、新闻评价
(1)真实性评价
(2)新闻价值评价
(3)新闻的适用性评价
(4)新闻表现评价
十一、稿件的修改
(一)事实的订正
1、熟悉订正事实的要求
(1)真实 (2)准确 (3)科学 (4)统一 5)清楚6)鲜活( (
2、了解发现事实差错的方法
(1)分析法 (2)核对法 (3)调查法
(二)思想政治差错的校正
1、掌握校正的原则
(1)坚定地宣传、贯彻马克思主义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2)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3)重大政治性、政策性问题与党中央的决定相一致
2、熟悉消除差错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1)掌握界限,分清事物的性质
(2)注意社会效果,防止客观主义地描述消极的东西
(3)严守党和国家的秘密
(4)坚持全面的观点,防止片面性
(三)掌握辞章修改的基本方法
1、校正、压缩
2、增补、改写
3、分篇、综合
十二、稿件的配置与版面设计
(一)了解稿件配置的意义和特点
1、稿件配置的意义
2、稿件配置的特点
(二)稿件的组织
1、同题集中
(1)了解什么是同题集中
(2)熟悉同题集中常见的结构关系
2、集纳性专栏
(1)熟悉集纳性专栏的特点和优势
(2)掌握集纳性专栏的编辑要领
3、集纳
(1)熟悉集纳的特点
(2)掌握集纳的编辑要领
(三)稿件的配合
1、熟悉配评论
(1)评论要依托报道
(2)评论要深化报道
2、熟悉加按语
(1)评论性按语 (2)说明性按语 (3)解释性按语
3、掌握配资料
(1)新闻人物(2)新闻背景(3)科学知识(4)词语解释(5)新闻地理
4、掌握配图片
(1)常用图片的种类(照片、漫画、图示、图饰)
(2)图片的选择标准
(3)图片的采用方式
(四)版面设计
1、熟悉版面的编排思想
(1)编排思想是版面的灵魂
(2)树立正确的编排思想
2、熟悉版面的类型
3、熟悉版面空间
(1)区域 (2)面积 (3)距离 (4)形状
4、熟悉编排手段
(1)字符 (2)图像 (3)线条 (4)色彩
5、掌握版面的布局结构
(1)技术层面的 ①题文关系 ②转接关系
(2)意义层面的 ①主次 ②组合 ③分立
6、掌握版面美化
(1)体裁的变化 (2)栏的变化 (3)标题的变化
(4)空间和布局结构的变化 (5)色彩的变化
第三部分 新闻行业职业道德与相关法律法规
一、 新闻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原则
(一)了解新闻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
1、职业理念
2、职业态度
3、职业纪律
4、职业责任
(二) 熟悉新闻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1、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自觉遵守宪法、法律和纪律
2、维护新闻的真实性,注重报道的客观公正
3、保持清正廉洁的作风
4、提倡公平竞争,加强团结协作
二、 新闻行业相关法律法规
(一)熟悉中国新闻法制的六个层次
(二)熟悉“一法四条例”
(三)了解《外国记者和外国常驻新闻机构管理条例》(1990年)
(四)了解《广播电视管理条例》。(1997年)
(五)了解《新闻出版保密规定》(1992年)
(六)了解《记者守则》(试行草案)(中宣部,1981年)
(七)了解《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1991年)
(八)熟悉《中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职业道德准则》(国家广电总局,2004年)
三、知识产权相关知识
(一)了解知识产权的基本概念
(二)了解知识产权的分类
(三)了解知识产权法
(四)了解专利权的定义与分类
(五)了解商标的定义
(六)了解著作权与版权的定义
(七)了解专利权和商标的申报程序
(八)了解专利权和商标保护的时效
《新闻专业基础与实务(中级)》考试大纲
前 言
根据原北京市人事局《北京市人事局关于工程技术等系列中、初级职称试行专业技术资格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京人发 [2005]26号)及《关于北京市中、初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评审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京人发[2005]34号)文件的要求,从2005年起,我市新闻系列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试行考评结合的评价方式。为了做好考试工作,我们编写了本大纲。本大纲既是申报人参加考试的复习备考依据,也是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命题的依据。
在考试知识体系及知识点的知晓程度上,本大纲从对新闻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资格人员应具备的学识和技能要求出发,提出了“掌握”、“熟悉”和“了解”共3个层次的要求,这3个层次的涵义为:掌握系指在理解准确、透彻的基础上,能熟练自如地运用并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熟悉系指能说明其要点,并解决实际问题;了解系指概略知道其原理及应用范畴。
在考试内容的安排上,本大纲从对新闻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资格人员的工作需要和综合素质要求出发,主要考核申报人的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理论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命题内容在本大纲所规定的范围内。考试采取笔试、闭卷的方式。考试题型分为客观题和主观题。
《新闻专业基础与实务(中级)》
考试大纲编写组
二○一○年一月
第一部分 专业基础知识
一、新闻传播的起源、过程
(一)新闻传播的起源
1. 人类新闻传播活动出现的社会历史条件是什么?
人类新闻传播活动的出现起因于人类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在原始社会,原始人掌握工具的程度还很低,生产力水平低下,为了维持生存,人们往往群居在一起,进行狩猎、采集、捕鱼等生产活动。随着互相协作机会的增多,人们之间交流的需要,于是他们便由手势语进步到不完善的语言,再进步到音节清晰的语言,最后作为人类标志的语言形成了。语言的形成为真正具有新闻意义的信息传播提供了媒介。这以后,人类逐渐把自己获得的新闻事实概括成语言信息传递给对方,受者也能经过语言载体而获得新闻信息,新闻口头传播的条件已经形成。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传播技术的提高,媒介又经历了文字传播、电子传播、网络传播的一系列发展。
1、了解新闻传播活动
新闻传播活动:
人们之间交流新情况, 新信息的社会活动
(1)新闻传播活动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
(2)新闻传播活动是人类求生存图发展的需要
人类为什么需要新闻传播活动
人类求生存图发展的需要
客观世界的变动关系到人类生存
社会性生产和社会性活动的必然结果
了解客观世界的变动
(3)新闻传播活动的渠道
人们如何进行新闻传播
1, 亲身传播
2, 大众传播
3, 群体传播
2、新闻传播的本源
(1)掌握事实──新闻传播的惟一本源
(2)了解用事实说话——新闻的原则
用事实说话:即指记者把思想观点, 藏在精心准备的某个事实中, 让受众通过这一事实, 自己来悟出某种道理。它用事实来表达意见,不是通过议论而是通过选择、对比衬托、借人之口、描绘细节等运用具体事实的方法来表现新闻主题或表达作者的观点和倾向。
(3)掌握坚持新闻传播起源和本源问题上的唯物史观
陆定一在《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一问中明确指出:“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新闻是事实的报道,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事实在先,新闻(报道)在后。这是唯物论者的观点。”为什么一定要坚持事实在先,新闻在后的基本观点呢?这是因为客体是不以主体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事实是不以报道者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承认事实是新闻的本源,坚持事实在先,新闻在后的基本原理,具有丰富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又事实才有新闻,没有事实就没有新闻,事实的存在决定新闻的存在,不能无中生有。二是有什么样的事实些什么样的新闻,要按事实的本来面目描述世界,不能按主观愿望改变和制造新闻事实。三是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实才能成为新闻,尚未变成现实的猜想和设想不是新闻。
3、了解新闻的定义
(1)新闻的种种界定(报道说、事实说、信息说)
(一)报道说(也称“活动说”)
将新闻视作一种报道或传播的活动。属于传者本位型。
“新闻是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情的报道。”约斯特(美)
“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陆定一
“新闻是新近变动的事实的报道。”王中
这种观点有它存在的正确性。首先,它们坚持了唯物主义立场,明确事实是新闻的本源和实体;其次,后面的两种观点突出了“新近发生(变动)”这一新闻的主要特性;还有,也指出了新闻不同于其他的机密性文件。
但是它也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并没有很全面的概括新闻的所有特性。首先,这种对事实的报道显得有点泛化而且它忽视了受众的地位,这种定义只注重了事实的时新性,忽略了受众是否未知,即知新性;注重对新近事实的及时报道,忽略了事实是否重要,受众是否需要知道。其次,新闻并不等于报道,新闻是客观的,而报道则带有人的主观意识和倾向。故,这种观点不能很好的阐释究竟什么是新闻。
(二)事实说
将新闻看作是一种事实。属于受者本位型。
“新闻者,乃多数阅者所注意之最近事实也。”徐宝璜
新闻就是最多数人所注意而感兴趣的最新事实。”黄天鹏
“新闻就是广大群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重大事实。”范长江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能引人兴味的事实。”白来耶(美)
这种观点在很大程度上补充了报道说的不足,它突出了新闻对受众所具有的需知性,强调了新闻对受众的未知性即知新性,指出新闻不是一般的事实,而是新近发生的能引人兴趣的事实。
但是它却忽略了传者的地位。我们研究和定义新闻,是本源于事实又经由传播者获取并报道出去的新闻;没有传播者的报道,新闻事实是传不到广大受众那里去的。所以,
“新闻不等于报道,但新闻必经报道,报道是新闻成为新闻的条件。
(三)信息说
认为新闻是一种信息,即信息本位型。
“新闻是经报道的新近事实的信息。”宁树藩
“新闻是新近传播的受众欲知未知变动的事实信息。”徐培汀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为受众关注的信息。”李卓钧
这种观点体现了新闻与信息的关系。信息是对人们不确定性的消除,具有可提取性,新鲜性,中介性及共享性和不灭性。信息是事物本身存在和特征的显现和表征。从新闻的起源,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不断了解外界变动的情况。所谓外界变动的情况就是我们所讲的信息。人类早期的这种信息传播活动称为早期的新闻传播活动,而传播活动中传递的信息就成为最早的新闻。这样看来,新闻是一种独特的信息。这样的观点具有了现代科学的依据。但是好像又忽视了新闻中传播的作用。
综上所述,报道说和事实说都不够全面,它们要么只注重传者,要么只注重受众;手段说虽然比较独特,但却把新闻看作是一种工具,忽视了新闻的客观性;而只有信息说最为科学和全面,新闻定义一旦落脚在信息上,就意味着新闻天然具有一般信息的共性,如受众的需知和未知等。而且信息是事物本身存在和特征的显现和表征,也表明了新闻和信息的客观性。在信息之前加上新近发生和受众所关注,就表明了新闻是一种独特的信息。虽然我们知道一个事实信息成为新闻并非因为报道,而且只要一个事实信息是新近发生且为受众所关注,它就一定会被传播。但是这种定义对传播的作用还是稍显忽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在定义中强调一下传播的作用我认为更好。所以我认为最为全面和科学的对新闻定义的诠释是徐培汀老师的“新闻是新近传播的受众欲知未知变动的事实信息。”
(2)熟悉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陆定一
尽管新闻定义的说法很多,但在我国新闻界还是有一种说法影响较大,为大家所公认,就是陆定一的说法。他的定义,简洁明了,揭示了新闻的本质特征:
其一,是新近发生的,不是几天前甚至十天半个月以前发生的;
其二,是事实,不能虚构,不能编造;
其三,必须报道出去,不报道出去,大家不知道,也不叫新闻。
(二)熟悉新闻传播的过程
●新闻传播过程:由传播者通过新闻媒介向受众发送新闻信息的过程。
传播过程的4个基本要件:1、传播者;2、传播内容;3、传播媒介;4、传播对象。在这4个要件中,传播者和传播对象都是具有能动性的人,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双向互动的关系。
从认识关系来看,受众是认识主体,新闻是认识客体,传播者是新闻内容的认识主体。受众主体和新闻客体的矛盾,是新闻传播过程中的根本矛盾。
受众主体应有三重含义:
⑴受众是新闻传播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⑵受众具有认识和实践的能动性;
⑶受众是新闻价值所依附的实体。
2、从实践关系看,传播者是实践的主体,受众是实践的客体。
3、从价值关系看,新闻传播活动的主体除了传播者和受众外,还应包括社会。
1、新闻传播的动态观察
制约传播者主体地位的因素
主管部门或老板的调控,政府、企业主对传播方针的影响
传播过程是一个永无止境的无穷的传播过程
受传者有特定的选取媒介的阅听习惯,同时也影响媒介间的运作、发展和竞争 传播活动的双向流动,传播作用的多方面,使得传播者和受传者角色可以互换运作
2、新闻传播的静态分析
(一)事实 新闻的本源、起源、根据
是在新闻传播过程中是最重要,最基本的一个环节
只要它为人们所关注,它就会被人们千方百计地报道和传播
隐瞒或歪曲事实真相,最终要受到事实的惩罚
(二)新闻传播者 新闻传播的主体、中介
在新闻传播过程中起着积极能动的桥梁和纽带的中介作用
带有主观评价,不仅是新闻价值,还是宣传价值和审美价值的中介
事实求是,如实地反映事实的真相,全面深刻地解释事实本质
(三)新闻受传者 一次性单项传播的终端,第二行为主体,传播过程终结的决定性环节
鉴别选择新闻,评价判断传播者,反馈看法意见,创造双向传播过程
既是新闻的受传者,又是舆论的主体,人民的信任是新闻业生存的基础
3、单向传播与双向传播
单向传播说法A :大众传播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职业传播者利用机械广泛、迅速、连续不断地发出讯息,目的是使人数众多、成分复杂的受众分享传播者要表达的含义,并试图以各种方式影响他们。也就是说,传播过程是意义分享的过程,传播目的在于使受众领会和使用传播内容。然而,传受双方所共享的信息是有限的。在大众传播中,传受双方的角色是分化和固化了的,信息被定期传向难以捉摸的受众,受众的反映和意愿难以及时反馈给传播者。这就形成了单性传播。
单向传播说法B :单向传递 A到B 的直线传播 命令等
基本要素: 传播者(信息源)——信息——受传者(接受源)
具体程序: 消息观念 编码 传送 接受 译码 反应行动
干扰
人与人之间的单向传递特点
主要通过语言(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进行
不限于消息的传递,还包括情感、思想、态度、观点等的传递
传播动机、目的、态度等心理因素有重要意义,传播结果为的是改变受传者的行为 直线式传递,传播速度快,但准确性较差
可能出现特殊的沟通障碍,即人特有的心理障碍,不同人对同一信息会有不同反应 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难以实现真正沟通,可能引起受传者的抗拒心理
双向传递
在传播活动中传播者与受传者角色的互换,双方相互传递信息,进行交流与沟通的过程
消息观念 编码 传送 接受 译码 反应行动
干 扰
反 馈
传播者————信息————受传者
受传者————反馈————传播者
特点
主要通过语言(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进行
不限于消息的传递,还包括情感、思想、态度、观点等的传递
传播动机、目的、态度等心理因素有重要意义,传播结果为的是改变双方的行为 增加了反馈程序,因而速度慢,但准确性明显增强
心理障碍减少,使得新一轮传播效果得以改进
受传者有反馈意见的机会,有参与感,有利于建立双方的信任与感情,调动受传者兴趣
传播着心理压力大,能增强责任心和提升传播能力
二、新闻传播的要求、选择
(一)新闻传播的要求
1、了解新闻传播的真实要求
(1)真实性的科学含义
新闻真实性指的是在新闻报道中的每一个具体事实必须合乎客观实际。即表现在新闻报道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原因和经过都经得起核对。
新闻真实是事实性真实
新闻真实是事实性真实,强调与客观事实的符合性,落到新闻传播活动的实处,就是指每一具体的新闻报道与其报道对象的符合性,一定“全体”报道与相应时空范围内整体事实对象的符合性。马克思所说的“根据事实来描写事实”的新闻原则②,强调的正是新闻的事实性真实,新闻必须完全立足事实、引用事实,并以事实为根据进行判断,得出的结论仍然是明显的事实③。由于新闻是对真实存在的事实的报道,这就决定了事
实性真实是新闻真实最重要、最突出的特性。
新闻真实是过程性真实
新闻传播的过程性决定了新闻真实是一种过程性的真实,表现为这样几个实际与逻辑相统一的环节。
新闻事实是客观存在的真实,是一种“本真真实”。这种真实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是自在的、外在的真实,并且成为人们衡量对它所作的各种报道的真实性的唯一标准和根据,它限定了真实的范围和程度。
对事实的反映和再现产生了“再现真实”的问题,这是新闻真实性的核心环节。
新闻真实是有限度的真实
作为一种理想追求,新闻传播的目标应该达到这样的境界,即新闻报道与对象的本来面目绝对符合。然而,绝对真实观是不符合新闻传播实际的,实际的情况是:新闻传播达到的真实性是有限度的。在探索新闻真实性的过程中,以往的探讨比较重视真实绝对性的一面,但对新闻真实性的限度关注不多。
(2)虚假新闻的成因及防治 http://www.hljdaily.com.cn/by_xwcb/system/2007/12/18/010099915.shtml http://news.66wz.com/system/2010/01/04/101609984.shtml
成因说法A (一)新闻提供者 品质不良
(二)新闻采编者 品质、知识、作风等方面原因
(三)新闻把关人 因私利或小团体利益,走形式主义,造成严重社会影响
成因说法B :1. 舍本求末,媒体单纯追求经济效益
2. 道德滑坡,个别从业人员为追逐名利铤而走险
3. 内部管理疏漏,虚假新闻畅行
4. 无序竞争,“假不责众”的心理推波助澜
5. 追究责任温和软弱,现行章法不具威慑力
防治说法A 从思想上认识新闻失实的危害性严重性,重视并克服新闻失实
从制度建设入手,建立健全严密的防治失实报道出笼、严惩造假的规章制度 做好新闻报道队伍的清理整顿工作,剔除品质不良、弄虚作假者
推动新闻立法,运用法律武器,同以假新闻谋私的不良现象作斗争,制裁造假者 整顿党风、淳化民风,领导带头,提倡真实新闻,反对虚假报道
防治说法B : 1. 加强和完善行政监督和行业监督,切实落实相关规章制度,是防治虚假新闻的重要保障
2. 尽快成立新闻评议会等对新闻媒体的社会监督组织,是当前防治虚假新闻的有效途径
2、了解新闻传播的客观要求
(1)客观性的科学含义
包括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因此界定客观性的含义,也就包括内容方面与形式方面。
就内容而言,新闻传播的事实,必须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或客观上正在发生与发展的事实。就形式而言,新闻的客观性要求通过新闻事实额客观叙述等手段,运用事实的自身逻辑力量显现新闻传播的倾向性,即作者的立场观点不是通过作者自己的直接讲话,而是依靠事实的客观陈述表达出来的。报道者应善于寓褒贬于客观叙述之中,而不随意加以主观的解释。
(2)客观报道和客观主义
客观报道是一种新闻报道的方式, 形成于19世纪50年代。它的特点是:
一、要求新闻实录事实。
二、不得造成直接或间接指挥受众的印象。
三、倾向的流露隐蔽、自然。我国新闻研究界经常用恩格斯的一段话解释这一报道方式, 即“完全立足于事实, 只引用事实和直接以事实为根据的判断, ——由这样的判断进一步得出的结论本身仍然是明显的事实。”
?客观主义(Objectivism )是俄裔美国哲学家和作家艾茵·兰德提出的哲学系统,包含形而上学、知识论、政治和美学等方面的立场。
、简而言之,客观主义哲学相信有独立于精神的现实存在,个人藉知觉的感觉能力与这种现实联系,他们利用理性或“非矛盾识别”(non-contradictory identification )处理所感觉的资讯,以此获得知识,而一个人生命中适当的道德目的便是追求自身的幸福或曰" 合理的自利" ,而唯一与该道德观吻合的社会系统便是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制度。
客观报道和客观主义的区别。
(1)就内涵来说:客观报道指的运用客观叙述的方式表达意见的一种新闻写作方法,它要求新闻必须真实、全面、客观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不以记者的主观判断代替客观的新闻事实;客观主义指的是新闻必须是对事物“纯客观”地进行描述,“不党不私”、“不偏不倚”。
(2)就外延来说:客观报道虽最先由西方新闻界提出,却因其符合新闻规律,是任何国家、任何阶级新闻报道必须严格遵循的基本准则;客观主义则只是某些资产阶级报人所标榜的原则。
(3)就方法论来说:客观报道强调“用事实说话”,即通过对事实的选择和客观叙述,在内容上贯彻一种无形的意见,因此并不排除倾向性;客观主义强调对事实现象的罗列,并不通过对这些事实的叙述形成观点,否认新闻报道具有倾向性。
(4)就其对新闻规律的反映来说:新闻的基本特征之一在于真实,这是新闻最为本质最为核心的规律,客观报道是对这一规律必然的和正确的反映;客观主义所追求的只是对事物现象的单纯罗列,并不能如实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因此不符合新闻规律,其标榜的“纯客观报道”必然是行不通的。
(5)就其结果来说,客观报道具有较高的说服力和可信度;客观主义属于资产阶级新闻思想,其本质是抹杀和掩盖其阶级属性,通过对事物表象的简单罗列掩盖或歪曲事物的本质,势必给读者以错误的导向。
因此,我们要坚持客观报道原则,并警惕将客观报道和客观主义混淆起来。
3、了解新闻传播的公正要求
(1)公正性的含义
公正性:即公平原则,或平等原则。指新闻媒介为争议双方提供平等利用媒介的机会
新闻传播公正性的含义, 主要包括三方面要求:
(1)新闻传播者不以一己之立场, 片面的报道事实, 只提供自己赞成一方的意见, 却压制, 不报道或歪曲另一方的事实或意见.
(2)传播者不以一己之立场与观点选择, 报道与评价, 解释事实, 并且通过这种选择与解释误导受众, 造成对部分不同意见者的压力与损伤.
(3)新闻传播者不以一己之立场, 剥夺部分人利用媒介传播自己赞同的事实与意见的权利与机会, 使媒介的性质由" 社会公器" 蜕变为" 个人私器". 这三者也可换一种正面的叙述, 即新闻传播公正性的含义是:传播工作者负有社会责任与职业道德, 保障公民享有平等地从媒介获得资讯, 发表意见, 进行申辩和反对他人观点的权利与机会, 传播工作者不享有创波自己个人意见与片面事实, 并以个人意见与片面事实压制他人意见与其他事实公开传播的特权与自由.
(2)公正性和倾向性的关系
公正:媒介与传播者取信于民、立足社会的基础
是倾向性借以存在的基础,发挥社会效应的前提
不公正的倾向性是乏力与缺乏权威的
新闻的倾向性是新闻媒介或明或暗地表现出的特点的政治立场。
新闻客观性与倾向性的关系
我们认为,新闻的客观性与它的倾向性是矛盾的统一。
不同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不同的社会存在决定着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也必然不相同。
无论是无产阶级的新闻还是资产阶级的新闻都主张进行客观性报道。无产阶级主张客观性报道,也就是主张站在无产阶级立场并以严格的科学态度去分析、研究社会现象,写出客观性与倾向性辩证统一的报道。资产阶级所提倡的客观主义报道,他们标榜在认识社会现象,分析问题时,不搀杂主观见解。这种“纯客观”的新闻是不存在的,在前面的论述中,笔者已经提到这是不可能的。在此已不在加以详细论述。它的实质是用现象掩盖本质,其目的是给人们造成思想上的混乱,模糊人们前进的正确方向,其实,这也是表现了资产阶级的倾向性。
通过上述篇幅的论述,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新闻的倾向性与客观性是密不可分的,难以彻底分开的。
4、了解新闻传播的全面要求 http://bbs.kaoyan.com/t1970006p1
(1)全面性的科学含义
新闻报道的全面性是指新闻报道要提供各方面的事实、情况、意见,不片面报道和隐匿事实。
(2)选择与全面、典型与综合的统一
选择在全面把握事实的基础上进行;正确的选择,是与提供较多的较全面的报道并性的
不因全面性损害选择性而模糊新闻的倾向与立场;也不因选择性损害全面性而影响声誉形象
抓典型是传统工作方法之一,是中国新闻传播的特色,是正确处理选择与全面的关系
典型报道对于重点贯彻党和国家的宣传意图、鼓舞与激励民众的进取精神有重要意义
典型报道与全面把握整体情况,反复细致地比较分析各方面事实不可分开
重视典型与综合报道都不可或缺
5、了解新闻传播的快捷要求
(1)新闻传播必须迅速及时
时间性:新闻发布与新闻事实发生之间的时距,时距越小传播效果越好,新闻传播越有价值
时效性:事实发生与作为新闻事实予以报道的时距,同新闻面世后激起的社会效果的相关量
新闻产生应有社会效果的时距限度
含义更丰富,不限于快捷,但基本精神仍是快捷,及时传播时新闻致效的根本保证 原因:新闻报道的是瞬间的变动的事实,不及时的报道不仅没有新闻价值,还可能失实
新闻事实层出不穷,追求更新的事实,是传播工作者的天职
受众要求及时获知外界刚刚发生的变动,以尽快地认识和适应甚至利用这种变动 传播快捷是新闻竞争的一个重要方面
(2)抢新闻和报道时机
抢新闻:指传播工作者要尽快地发现新事实,报道新近发生的变动
报道时机:指现实生活中潜存着的有利于某项报道获得良好效果的机会
选择时机应注意发表环境与背景,读者兴趣和注意的变化,实际生活和重大政策 要求:站得高看得远,能够全面从政治上把握事实
懂得正确运用战略与策略,该会即快该压即压
(二)新闻传播的选择http://www.100xwcb.com/Detail.aspx?id=579601
1、熟悉新闻传播选择的定义
“新闻选择”,是指新闻传播者按照一定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对自然界和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实、现象和事件进行鉴别、衡量和取舍,从中筛选出值得自己传播的内容,通过新闻媒介加以报道的过程。
2、掌握新闻传播选择的标准 (1)新闻定义
(2)新闻价值 新闻价值是事实信息适应和满足公众兴趣与需要的各种信息素质的总
和。素质的级数越高,新闻价值越大。
(3)宣传价值
(4)新闻法规
三、新闻事业的性质和功能
(一)了解新闻事业的性质
1、新闻事业是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的构成部分
2、新闻事业的阶级性和社会性
新闻事业性质
1、二重性:新闻事业的本质属性既具有社会性,在阶级社会中又具有阶级性,是社会性和阶级性的统一。
2、社会性:(1)新闻事业的社会性,是指新闻事业要面向整个社会,为各个阶级的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2)新闻事业的社会性由下列因素决定:第一,新闻传播公开面向全社会,接受者是社会上的不特定的大众;第二,新闻传播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反映的是社会各阶级各阶层各政党各集团的共同利益和共同生活。第三,不管哪一阶级哪一集团的新闻传媒都会追求社会公众的广泛认同。
3、阶级性:(1)新闻事业的阶级性,是指在阶级社会中,新闻机构及新闻工作者在新闻传播过程中表现出的立场和观点,代表一定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为一定阶级服务。
(2)新闻事业的阶级性由下列因素决定:第一,新闻事业的行为主体,包括传播主体和接受主体,都能反映和代表一定阶级的利益和要求。第二,新闻事业在一定的国家和社会制度下所受到的控制,能反映和代表一定阶级的利益和要求。第三,新闻事业的性质由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反映和代表一定阶级利益的经济基础,决定了新闻事业要反映和代表一定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二)熟悉新闻事业的功能
详情见:http://www.lxgdj.com/dianshizhinan/1/2009-08-31/6945.html
1、传播新闻,沟通情况
2、反映和引导舆论
3、倡导科学,介绍知识
4、提供娱乐,丰富生活
5、刊播广告,服务经济
四、中国新闻事业的工作原则
(一)新闻事业的真实性
1、了解新闻真实性的含义和要求
新闻真实性指的是在新闻报道中的每一个具体事实必须合乎客观实际。即表现在新闻报道中的时间(when )、地 点(where )、人 物(who )、事情(what )、原因(why )和经过(how )都经得起核对这个要求,在实际工作中显得很复杂。原因就在于:任何新闻报道都是经过选择的。这种选择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新闻工作者必须从每时每刻变化着的世界中选择极其有限的事件,用以公开传播;二是对选中的每一个事件,还
得再选择其中的部分事实公开传播,这里有个主次、重轻、缓急的选择。在这样的选择过程中,必定会有不同的认识,不同的价值取向。
2、掌握坚持新闻真实性的重要性
1、 坚持真实,才有助于党和人民正确认识客观世界,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 2、 只有坚持真实,才能坚持真理,我们的报道才会有力量。 3、 只有坚持真实,才能加强党和人民的联系,才能使人民和党心连心。 4、 只有坚持真实,新闻事业才能取信于民,才能赢得人民的尊敬和信任。
(二)新闻事业的指导性
1、了解新闻指导性的含义和具体表现
新闻指导性就是通过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来宣传一定的观点,影响受众的思想,把受众引导到既定的目标上去。
对我国的新闻事业来说,新闻的指导性就是新闻工作者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用党的方针、政策来影响、指导受众的思想和行动,帮助受众明白形势,明辨是非,明确利弊,引导人民群众同心同德,共图改革开放大业。
?2、熟悉新闻指导性与新闻特点的关系
(三)新闻事业的群众性
1、了解 “全党办报、群众办报”——我国新闻工作路线
1、各级党委重视党报工作,加强对党报的领导;2、办好党报是新闻事业的关键,要自觉主动接受党的领导;3、组织广大党员、群众为新闻媒介提供情况、材料和稿件;
4、倾听群众意见,改进报纸工作。
2、掌握正确坚持新闻事业的群众性原则
(四)新闻事业的监督性
1、了解运用新闻媒介开展舆论监督的重要作用
1、新闻的舆论监督能够产生强大的威慑力;2、新闻的舆论监督能够把党和政府的各项工作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3、新闻的舆论监督有利于加强党和人民的关系,密切干群关系。4、新闻的舆论监督是衡量新闻事业党性的一个尺度。
2、熟悉我国新闻媒介开展舆论监督的性质、特点
3、掌握开展新闻舆论监督的基本原则
1、从有利于党和人民的利益出发,坚持正确的揭露批评;2、实事求是是保证揭露批评报道成功的基础;3、适时、适量、适宜是批评报道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一环;4、保护批评者的合法权利,保留批评者的申诉权利;5、独立负责同时,又要自觉接受党的领导,争取各级党委组织的支持和帮助。
(五)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
http://www.taihainet.com/news/media/cmzlk/2006-07-06/14014.shtml
1、了解党性原则——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精髓
新闻事业的党性,是指政党主办或领导的新闻事业在新闻活动中对本阶级意志的贯彻和体现。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就是指无产阶级政党和社会主义国家对新闻事业的地位、性质、任务、作用等总的看法和纲领性意见,是无产阶级党性在新闻事业中的体现,它要求无产阶级政党领导或主办的新闻舆论工具在新闻实践中贯彻和表达无产阶级的利益和意志。
2、了解党性原则的具体表现(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
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思想上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3、掌握坚持党性原则的重要性
组织上坚持和服从党的领导,贯彻民主集中制,遵守党的纪律。
五、中国新闻传播史
(一)了解早期官报的性质和内容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9c29000100ecg9.html
中国的报纸开始出现于唐,最早的报纸是在封建官僚机构内部发行的政府官报。唐代官报的孕育和发展是从唐中期开始的,是和唐的藩镇制度紧密联系的。随着藩镇势力的日益发展,各节度使纷纷在长安设立办事机构,开始称邸,后改称上都留后院,又改称上都进奏院,简称进奏院。进奏院负责人称的进奏官,由地方派遣,因此只对派遣他们的藩镇长官负责,不受进行的管辖。经由进奏官传发给各藩镇,用来介绍进行政事动态和各项消息的书面报告,就是最早的官报雏形,其性质接近于后来的邸报。唐代的报状是从记文书中游离出来的传播媒体,是一种和后来的邸报相类似的新闻传播工具。以传报来自朝廷的信息为主要内容
(二)了解邸报、京报的产生、发展及其特点
答案A :12、评述宋代邸报(朝报)、小报的内容、性质和作用。
宋代的邸报内容日益丰富,并趋于规范化,基本内容是:皇帝谕旨及起居动态,臣僚章奏官吏任免开降奖惩、战报等。它是为了巩固皇权和维护封建统治秩序而发行的官客观上满足了官吏和士子们对信息的需求。
13、评述京报的内容、性质与作用。
京报的内容基本上是宫门抄、皇帝谕旨和臣僚章奏三大部分。它是由北京的民间报房各自抄录、刊印的邸报抄。公开发行的京报,可以满足人们的新闻需求,能够起到一些“解渴”作用。同时也为其他近代报刊提供
答案B :邸报:到了宋代,开始出现了在政府中枢部门统一管理下统一发布的正式官报:邸报。负责邸报发布工作的是都进奏院。在都进奏院的管辖下,负责信息采集和传报工作的是进奏官,经由进奏官传发出去的封建政府官报,就是邸报。与唐代进奏院状的不同:首先,是在封建中枢部门统一管理下,向地方官员会报朝廷信息的中央一级官报;其次,完全从官文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种官方的新闻传播工具;再次,由不定期转为定期发行,信息量增大,时效性也有所增强。邸报发出后,允许传抄和复制,并允许这
些复制件以朝报或邸报的名义在社会上公开发售。其读者主要是政府官员和一般士大夫知识分子。
明代的官报由封建中央政府统一安排发布和抄传等事宜,发自首都的官报,仍被习惯地称为邸报。明代的邸报和唐宋时一样有很多别名,主要原因是因为邸报并没有固定的报头。邸抄、朝报、除目、京报等等。邸报的内容:有皇帝的谕旨;皇帝的起居;官吏的任免、臣僚的章奏、军事信息、科举方面的最新消息等。明代的邸报基本上每日发行。明中叶以后,部分邸报开始使用印刷,在明朝,邸报手电筒手段始终都是多元的,有抄定的也有印刷的。
京报解释A :北京民间报房出版的报纸通称京报,这些报房也被称作京报房。同治以后,京报普遍加上的封面,普遍有了报头,报头通常是“京报”两个字。自乾隆后,基本都是印刷。京报的内容基本上的宫门抄、皇帝谕旨和臣僚章奏三大部分。同宫报内部相似。京报的全部稿件来自内阁和科抄,没有报房自己采写的新闻,也没有任何的评论。各家报房的内容稍有不同。报房出版京报,旨在赢利,报费是他们的主要进项。读者也主要是朝野的官绅和士大夫知识分子,市井小民中订阅京报的只是少数。
京报解释B :京报:是北京民间报房所出的报纸的通称。其基本内容是宫门抄、皇帝喻旨和臣僚章奏三大部分。京报的稿件是从宫廷有关部门抄出来,滑报房自己采写的新闻也没有任何评论。京报是中国古代报纸发展最成熟的形态。
(三)了解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与初步发展情况
(四) 了解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以及抗日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情况
(五)了解建国以来的新闻事业发展概况
(六)熟悉改革开放以来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状况
六、外国新闻传播史
(一)新闻传播活动的历史发展轨迹
1、了解口语传播和文字传播
(1)语言的产生对口头传播意义
(2)文字的产生与文字传播
(3)《每日纪闻》与新闻信
(4)威尼斯手抄小报的兴起
2、熟悉印刷传播与通讯社
(1)印刷传播的产生
(2)四大通讯社的创立、发展与变化
(3)世界通讯事业的现状
3、熟悉电子传播
(1)广播的产生与发展
(2)电视的产生与发展
(3)广播电视的发展现状
4、熟悉国际互联网传播
(1)互联网的产生和发展
(2)互联网传播的特点及其对新闻传播活动的影响
(3)互联网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二)世界主要国家的新闻传播事业发展概况及主要新闻媒体
1、了解英国的新闻传播事业发展概况及主要新闻媒体
2、熟悉美国的新闻传播事业发展概况及主要新闻媒体
3、了解俄国的新闻传播事业发展概况及主要新闻媒体
第二部分 专业理论与业务
一、新闻采访的基本知识
(一)新闻采访
1、了解采访——写作的前提
2、熟悉新闻采访是一种特殊的调查研究工作
(二)新闻价值
1、熟悉新闻价值——事实构成诸因素的客观存在,记者判断事实能否成为新闻的尺度
2、掌握新闻价值五要素
(1)时新性(2)重要性(3)显著性(4)接近性(5)趣味性
(三)新闻政策
1、熟悉新闻政策的定义
2、掌握新闻政策与新闻法规
3、掌握新闻价值与新闻政策的关系
(四)熟悉新闻采访的基本要求
1、坚持真实性
2、坚持思想性
3、坚持时间性
4、坚持用事实说话
二、采访技艺
(一)关于采访的提问
1、了解提问的基本要求
(1)问得自然(2)问得明白(3)问得简洁(4)问得有特色
2、熟悉开放式与闭合式
(1)开放式的定义及其特点
(2)闭合式的定义及其特点
3、掌握提问的技巧
(1)看对象
(2)由近及远、由易到难、由表及里、由此及彼
(3)抓住要害,提出对方不得不回答的问题
(4)提问具体
(5)两面问
(6)提问方式要灵活多样
(二)熟悉采访的方式与方法
1、熟悉采访的方式
(1)直面采访(2)视觉采访(3)书面采访(4)体验式采访
(5)电话采访(6)网上采访
2、熟悉采访的方法
(1)上下结合(2)点面结合(3)交叉采访与跨行业采访
(4)易地采访(5)抽样调查
三、 新闻报道体裁
(一) 了解新闻报道体裁的概念
(二) 熟悉新闻报道体裁的主要类型
1、消息
2、通讯
3、新闻特写
4、深度报道
5、新闻评论
6、图片报道
四、 新闻主题与材料
(一)新闻主题
1、了解新闻主题的含义与特性
(1)新闻主题——新闻报道的灵魂
(2)新闻主题的宽泛性
(3)新闻主题是客观性与观念性的辩证统一
(4)新闻主题基于事实、高于事实
(5)新闻主题既有丰富性,又有集约性
2、熟悉选择和确定新闻主题的原则
(1)真实而有意义
(2)正确并有针对性
(3)集中、鲜明、深刻
3、掌握深化和提炼新闻主题的方法
(1)追根究源法——从认识事实入手
(2)对比联系法——在比较中鉴别
(3)上下结合法
(4)主题角度的选择
(二) 新闻材料
1、了解新闻材料的含义
(1)新闻材料的定义
(2)新闻事实与新闻材料
(3)新闻素材与新闻题材
2、熟悉如何鉴别新闻材料
(1)查证材料来源
(2)弄清材料性质
(3)核实材料形成的时间
(4)了解材料产生的原因与条件
(5)比较、分析不同材料,鉴别材料真伪
3、掌握选择新闻材料的原则与要求
(1)要围绕主题,说明主题
(2)要真实,符合事实的本来面目
(3)要选择典型材料,区分主次,反映实质
(4)要处理好新闻价值与宣传价值的关系
(5)要选择新颖、生动、有特色的材料
五、新闻语言
(一)新闻语言的概念与基本特征
1、了解什么是新闻语言
2、掌握新闻语言的基本特征——准确、简洁、鲜明、生动
(二)熟悉语言规范与时代气息
1、新闻工作者要遵守祖国语言规范
2、新闻语言要有时代感
六、新闻结构
(一)了解新闻结构及其构成成分
1、什么是新闻结构
2、新闻结构的内部构成成分
(二)常见的新闻结构形式
1、掌握倒金字塔式结构
2、熟悉时间顺序式结构
3、熟悉悬念式结构
4、熟悉并列式结构
5、熟悉自由式结构
(三)掌握新闻结构的一般规律
1、要利于表现主题
2、要反映事实的内在联系
3、要适应受众的心理
4、要紧凑而富于变化
5、要符合新闻体裁的特点
七、新闻要素与新闻背景
一、了解新闻要素
1、新闻要素的定义
2、明确新闻要素的意义
(1)有助于记者迅速弄清事实要点
(2)有助于记者迅速抓住新闻重点
(二)新闻背景
1、了解什么是新闻背景
(1)广义的新闻背景
(2)狭义的新闻背景
2、熟悉新闻背景材料的类型和作用
(1)衬托对比性材料及其作用
(2)注释说明性材料及其作用
(3)分析解释性材料及其作用
3、掌握如何运用新闻背景材料
(1)要有针对性
(2)要防止喧宾夺主
(3)要灵活穿插
八、各类新闻的写作(消息、通讯、评论)
(一)消息的写作
1、了解消息的作用及分类
2、掌握消息的基本构成要素及写作要求
(1)新闻标题的特点、种类和写作要求
(2)消息头的种类和写作要求
(3)新闻导语的作用、种类和写作要求
(4)新闻躯干的写作要求
(5)新闻背景的写作要求
(6)新闻结尾的种类和写作要求
3、掌握四大类消息的特点及写作要领
(1)动态消息的特点及写作要领
(2)经验性消息的特点及写作要领
(3)综合消息的特点及写作要领
(4)述评性消息的特点及写作要领
(二)通讯的写作
1、了解通讯的特性与分类
2、熟悉通讯的主题和结构
(1)提炼通讯主题的方法和要求
(2)通讯的结构类型和结构方法
3、掌握通讯的写作方法与技巧
(1)情节与细节
(2)结构和层次
(3)表现角度与报道思想
(4)矛盾的抓取与表现
4、掌握通讯的表达方式
(1)通讯的叙述方法
(2)通讯的描写方法
(3)通讯的议论与抒情方法
(4)对艺术表现技巧的借鉴
(三)新闻评论的写作
1、了解新闻评论的特性和功能
2、掌握新闻评论的种类和特点
(1)社论、评论员文章
(2)短评、编者按语
(3)专栏评论的特点和分类
(4)新闻述评的特点和类型
3、新闻评论的写作方法与语言特点
(1)掌握新闻评论的写作方法
①论点要正确、新颖,有的放矢
②论据要真实、典型、生动新鲜
③论证要科学、严密,无懈可击
④夹叙夹议,事理交融
⑤做到思想性、针对性和艺术性的和谐统一
(2)熟悉新闻评论的语言特点
①针对性 ②准确、简明性 ③逻辑性 ④生动性
九、报道的策划与组织
(一)熟悉报道策划的原则
1、集思原则
2、立异原则
3、应变原则
⑤指导性
(1)取信原则
(2)前瞻原则
(二)了解报道策划的类型
1、专题性报道策划
2、阶段性报道策划
3、即时性报道策划
(三)掌握报道策划的方法
1、参照方法
2、系统方法
3、逆向方法
(四)报道时机与报道方式
1、熟悉报道时机
(1)报道时间的把握
(2)环境与背景的把握
(3)客观条件的把握
(4)受众心理的把握
2、掌握报道方式
(1)集中报道、连续报道、系统报道和组合报道
(2)直陈式和转述式
(3)单向式、回应式和相向式
十、稿件的选择
(一)稿件选择的意义和程序
1、熟悉选择新闻稿的意义
2、掌握选择新闻稿的程序
(二)掌握稿件选择的标准
1、社会评价
(1)社会评价的标准及其把握
(2)社会效果的考察
2、新闻评价
(1)真实性评价
(2)新闻价值评价
(3)新闻的适用性评价
(4)新闻表现评价
十一、稿件的修改
(一)事实的订正
1、熟悉订正事实的要求
(1)真实 (2)准确 (3)科学 (4)统一 5)清楚6)鲜活( (
2、了解发现事实差错的方法
(1)分析法 (2)核对法 (3)调查法
(二)思想政治差错的校正
1、掌握校正的原则
(1)坚定地宣传、贯彻马克思主义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2)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3)重大政治性、政策性问题与党中央的决定相一致
2、熟悉消除差错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1)掌握界限,分清事物的性质
(2)注意社会效果,防止客观主义地描述消极的东西
(3)严守党和国家的秘密
(4)坚持全面的观点,防止片面性
(三)掌握辞章修改的基本方法
1、校正、压缩
2、增补、改写
3、分篇、综合
十二、稿件的配置与版面设计
(一)了解稿件配置的意义和特点
1、稿件配置的意义
2、稿件配置的特点
(二)稿件的组织
1、同题集中
(1)了解什么是同题集中
(2)熟悉同题集中常见的结构关系
2、集纳性专栏
(1)熟悉集纳性专栏的特点和优势
(2)掌握集纳性专栏的编辑要领
3、集纳
(1)熟悉集纳的特点
(2)掌握集纳的编辑要领
(三)稿件的配合
1、熟悉配评论
(1)评论要依托报道
(2)评论要深化报道
2、熟悉加按语
(1)评论性按语 (2)说明性按语 (3)解释性按语
3、掌握配资料
(1)新闻人物(2)新闻背景(3)科学知识(4)词语解释(5)新闻地理
4、掌握配图片
(1)常用图片的种类(照片、漫画、图示、图饰)
(2)图片的选择标准
(3)图片的采用方式
(四)版面设计
1、熟悉版面的编排思想
(1)编排思想是版面的灵魂
(2)树立正确的编排思想
2、熟悉版面的类型
3、熟悉版面空间
(1)区域 (2)面积 (3)距离 (4)形状
4、熟悉编排手段
(1)字符 (2)图像 (3)线条 (4)色彩
5、掌握版面的布局结构
(1)技术层面的 ①题文关系 ②转接关系
(2)意义层面的 ①主次 ②组合 ③分立
6、掌握版面美化
(1)体裁的变化 (2)栏的变化 (3)标题的变化
(4)空间和布局结构的变化 (5)色彩的变化
第三部分 新闻行业职业道德与相关法律法规
一、 新闻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原则
(一)了解新闻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
1、职业理念
2、职业态度
3、职业纪律
4、职业责任
(二) 熟悉新闻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1、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自觉遵守宪法、法律和纪律
2、维护新闻的真实性,注重报道的客观公正
3、保持清正廉洁的作风
4、提倡公平竞争,加强团结协作
二、 新闻行业相关法律法规
(一)熟悉中国新闻法制的六个层次
(二)熟悉“一法四条例”
(三)了解《外国记者和外国常驻新闻机构管理条例》(1990年)
(四)了解《广播电视管理条例》。(1997年)
(五)了解《新闻出版保密规定》(1992年)
(六)了解《记者守则》(试行草案)(中宣部,1981年)
(七)了解《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1991年)
(八)熟悉《中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职业道德准则》(国家广电总局,2004年)
三、知识产权相关知识
(一)了解知识产权的基本概念
(二)了解知识产权的分类
(三)了解知识产权法
(四)了解专利权的定义与分类
(五)了解商标的定义
(六)了解著作权与版权的定义
(七)了解专利权和商标的申报程序
(八)了解专利权和商标保护的时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