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电解质的电离》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弱电解质的电离》是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中的第三章第一节内容,是《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知识的开篇,也是本章教学中的一个重点。本节是在学习了第二章化学平衡之后编排的。此部分内容既是对前一章化学平衡知识的巩固和深化,同时也是溶液中离子平衡的理论基础,弱电解质的电离理论又是联系化学平衡与溶解平衡的纽带,所以本节在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强、弱电解质的概念,掌握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判断 ②掌握弱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③理解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以及电离平衡的影响因素 过程与方法
通过运用化学平衡原理解决弱电解质的电离问题,树立平衡观和离子观的思想,提高综合运用能力。通过“活动·探究”引导学生体会综合、分析、归纳、类比等方法在解决水溶液问题的应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由弱电解质的电离、阴阳离子共存等特征,体会矛盾体双方相附相存的对立统一关系。通过介绍与电离平衡的相关应用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水溶液在化学中的重要作用,体会化学知识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对强弱电解质的理解和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教学难点: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的影响因素。 教学方法:学案导学法 实验法 归纳法 对比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知识回顾自主预习】
参考必修一第二章的内容回忆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相关知识并加以练习,同时预习本节内容完成学案中预习案的知识。 1:举例说明下列概念
电解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 非电解质: 强电解质:
弱电解质:________________ _
2:下列物质中①Cu②NaCl固体③NaOH固体④CH3COOH⑤CO2⑥NH3·H2O⑦NaCl溶液⑧H2O⑨酒精⑩K2SO4溶液⑾蔗糖
电解质______________ ,非电解质 强电解质 ,弱电解质 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_________ ______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既复习了必修一的有关电解质的知识又对本节课电解质的延伸—弱电解质的电离有所铺垫,起到了温故知新的作用。
【过渡】酸碱盐都是电解质,在水中都能电离出离子,那么不同电解质的电离程度是否有区别呢? 【学生实验】学生合作完成同浓度的盐酸与醋酸与镁反应的实验,并测其PH。
【过渡】结合实验现象以及循序渐进的三个问题(1)影响此反应的反应速率的因素是什么?(2)当
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时,溶液中的H+浓度是否相等,怎么判断?(3)为什么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盐酸和醋酸中H+浓度不同?探讨盐酸和醋酸的区别。 【新知讲解】
课堂探究一:强弱电解质
通过实验进行学生研讨,在预习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强电解质、弱电解质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并填写表格,进行对比。
设计意图:此部分讨论内容是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同时学生在电解质知识的基础上也能迅速理解和消化强弱电解质相关知识的学习,再配以如下的练习,学以致用,更能检测出对强弱电解质的理解。
练习:下列电解质中,a.HCl b. NaCl c. CH3COOH d. BaSO4 e. NaOH f. Cu(OH)2 g. NH3.H2O h. H2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强电解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弱电解质。
【过渡】初中我们就学过HCl、 NaCl等强电解质电离方程式的书写,现在又研究了弱电解质,它的电离方程式又是如何书写的呢? 课堂探究二:电解质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观察学案中四种物质电离方程式HCl == H+ + Cl-,Na2SO4 ==2 Na+ + SO42- ,CH3COOH CH3COO- +H+; NH3·H2O 巩固此部分的知识。
设计意图:运用了类比的方法,培养学生由此及彼,由个别到一般方法的运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类比的方法。 课堂练习
⒈在甲酸的下列性质中,可以证明它是弱电解质的是 ( ) A. 1mol/L的甲酸溶液中c(H+)约为1×102 mol/L
-
NH4+ + OH-,通过对比归纳强弱电解质电离方程式书写方法,并练习
B. 甲酸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
C. 1mol/L的甲酸溶液10mL恰好与10mL1mol/L的NaOH溶液完全反应 D. 在相同条件下,甲酸溶液的导电性比盐酸弱
2.下列事实可证明氨水是弱碱的是 ( )
A.氨水能跟氯化亚铁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 B.氨水不能使氢氧化铝沉淀溶解 C 0.1mol/L氨水可以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D 0.1mol/L氨水的pH小于0.1mol/L NaOH的pH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比弱电解质溶液的强 B. 氨气是弱电解质,铜是强电解质 C. 氧化钠是强电解质,醋酸是弱电解质 D. 硫酸钠是强电解质,硫酸钡是弱电解质 4.有五瓶溶液分别是①10mL0.60mol·L
-
-
1
NaOH水溶液,②20mL0.50mol·L
-
-1
H2SO4水溶液,
-1
③30mL0.40mol·L1HCl水溶液,④40 mL 0.30 mol·L1CH3COOH水溶液,⑤50 mL 0.20 mol·L水溶液。
以上各瓶溶液所含离子、分子总数的大小顺序是 ( ) A.①>②>③>④>⑤ C.②>③>④>①>⑤ 课堂小结: 本节课的知识要点 1.强、弱电解质概念
2.强弱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课后作业:
第二课时 【知识回顾】
回忆第二章化学平衡的知识,完成预习案中的内容 1.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2.哪些因素影响化学平衡的移动
3.醋酸的电离方程式: 在醋酸溶液中含有的溶质离子有
设计意图:温故知新,既对旧知识进行巩固,又对本节课的电离平衡有初步的了解。
B.②>①>③>④>⑤ D.⑤>④>③>②>①
蔗糖
过渡:即弱电解质的电离是可逆的,那可逆反应会具有什么特点呢?弱电解质的电离又是如何的? 【过渡】为了更加明确弱电解质的电离,先为学生放一段弱电解质CH3COOH在水中电离的多媒体课件,使学生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并为其讨论的有效性指明了方向。 课堂探究一: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首先针对多媒体课件的理解和醋酸的电离情况完成下列问题:
的平衡思想就可以归纳出电离平衡状态的概念、特征。
【过渡】电离平衡是化学平衡中的一种,哪些条件可以影响电离平衡的移动呢? 课堂探究二:
通过练习、学生研讨交流,归纳出电离平衡移动的影响因素 【学生归纳】
(1) 内因:电解质本身的性质。通常电解质越弱,电离程度越小。
(2) 外因:① 温度:因为电离是吸热的,因此升温(填“促进”或“抑制”)电离。电离程度将
增大。
②浓度:溶液稀释有利于电离,即电解质溶液浓度越小,电离程度越大。即稀释 (填“促进”或“抑制”)电离。
③同离子效应:加入与弱电解质具有相同离子的强电解质, 将 (填“促进”或“抑制”电离。 ④加入能与弱电解质电离产生的某种离子反应的物质时,可以使电离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即 (填“促进”或“抑制”)电离。
【过渡】既然电离平衡和化学平衡类似,因此也有表示电离平衡程度的物理量——电离平衡常数 阅读教材,完成学案中的相关内容 课堂探究三:
1.电离平衡常数: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弱电解质在溶液中达到电离平衡用 表示。如: HA 3.电离平衡常数的影响因素 4.使用电离平衡常数的注意事项:
设计意图:因为本部分知识与化学平衡联系紧密,因此大多数知识只需要通过学生们探讨在进行类推就可以得出,使学生的认知活动逐步深化,既掌握了知识,又学会化学的一种学习方法——类比法。 【课堂练习】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强弱电解质的根本区别在于电离时是否存在电离平衡
B.所有的离子化合物都是强电解质,所有的共价化合物都是弱电解质 C.强电解质的水溶液中只有离子,没有分子 D.强电解质融化状态下都能导电
2.将0 .1mol/L的氨水稀释10倍,随着氨水浓度 的降低,下列数据逐渐增大的是( )
+
-
H+ + A-
2.电离平衡常数的表达式:
A. [H] B. [OH] C. [OH] /[NH3·H2O] D. [NH4]
3.一定量的盐酸跟过量的铁粉反应时,为减缓反应速率而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向盐酸中加入适量的( )
A.NaOH(固) B.H2O C.NH4Cl(固) D.CH3COONa (固) 4.下列物质的导电性最差的是( )
A. 0.1mol/L的盐酸 B.0. 1mol/L的氢氟酸 C. 0.1mol/L的氢氰酸 D. 石墨棒
5.有H+浓度相同、体积相等的三种酸:a、盐酸 b、硫酸 c、醋酸,同时加入足量的锌,则开始反应时速率______,反应完全后生成H2的质量_________。(用 表示)
【课后小结】
【课后作业】
-+
《弱电解质的电离》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弱电解质的电离》是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中的第三章第一节内容,是《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知识的开篇,也是本章教学中的一个重点。本节是在学习了第二章化学平衡之后编排的。此部分内容既是对前一章化学平衡知识的巩固和深化,同时也是溶液中离子平衡的理论基础,弱电解质的电离理论又是联系化学平衡与溶解平衡的纽带,所以本节在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强、弱电解质的概念,掌握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判断 ②掌握弱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③理解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以及电离平衡的影响因素 过程与方法
通过运用化学平衡原理解决弱电解质的电离问题,树立平衡观和离子观的思想,提高综合运用能力。通过“活动·探究”引导学生体会综合、分析、归纳、类比等方法在解决水溶液问题的应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由弱电解质的电离、阴阳离子共存等特征,体会矛盾体双方相附相存的对立统一关系。通过介绍与电离平衡的相关应用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水溶液在化学中的重要作用,体会化学知识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对强弱电解质的理解和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教学难点: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的影响因素。 教学方法:学案导学法 实验法 归纳法 对比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知识回顾自主预习】
参考必修一第二章的内容回忆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相关知识并加以练习,同时预习本节内容完成学案中预习案的知识。 1:举例说明下列概念
电解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 非电解质: 强电解质:
弱电解质:________________ _
2:下列物质中①Cu②NaCl固体③NaOH固体④CH3COOH⑤CO2⑥NH3·H2O⑦NaCl溶液⑧H2O⑨酒精⑩K2SO4溶液⑾蔗糖
电解质______________ ,非电解质 强电解质 ,弱电解质 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_________ ______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既复习了必修一的有关电解质的知识又对本节课电解质的延伸—弱电解质的电离有所铺垫,起到了温故知新的作用。
【过渡】酸碱盐都是电解质,在水中都能电离出离子,那么不同电解质的电离程度是否有区别呢? 【学生实验】学生合作完成同浓度的盐酸与醋酸与镁反应的实验,并测其PH。
【过渡】结合实验现象以及循序渐进的三个问题(1)影响此反应的反应速率的因素是什么?(2)当
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时,溶液中的H+浓度是否相等,怎么判断?(3)为什么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盐酸和醋酸中H+浓度不同?探讨盐酸和醋酸的区别。 【新知讲解】
课堂探究一:强弱电解质
通过实验进行学生研讨,在预习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强电解质、弱电解质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并填写表格,进行对比。
设计意图:此部分讨论内容是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同时学生在电解质知识的基础上也能迅速理解和消化强弱电解质相关知识的学习,再配以如下的练习,学以致用,更能检测出对强弱电解质的理解。
练习:下列电解质中,a.HCl b. NaCl c. CH3COOH d. BaSO4 e. NaOH f. Cu(OH)2 g. NH3.H2O h. H2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强电解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弱电解质。
【过渡】初中我们就学过HCl、 NaCl等强电解质电离方程式的书写,现在又研究了弱电解质,它的电离方程式又是如何书写的呢? 课堂探究二:电解质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观察学案中四种物质电离方程式HCl == H+ + Cl-,Na2SO4 ==2 Na+ + SO42- ,CH3COOH CH3COO- +H+; NH3·H2O 巩固此部分的知识。
设计意图:运用了类比的方法,培养学生由此及彼,由个别到一般方法的运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类比的方法。 课堂练习
⒈在甲酸的下列性质中,可以证明它是弱电解质的是 ( ) A. 1mol/L的甲酸溶液中c(H+)约为1×102 mol/L
-
NH4+ + OH-,通过对比归纳强弱电解质电离方程式书写方法,并练习
B. 甲酸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
C. 1mol/L的甲酸溶液10mL恰好与10mL1mol/L的NaOH溶液完全反应 D. 在相同条件下,甲酸溶液的导电性比盐酸弱
2.下列事实可证明氨水是弱碱的是 ( )
A.氨水能跟氯化亚铁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 B.氨水不能使氢氧化铝沉淀溶解 C 0.1mol/L氨水可以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D 0.1mol/L氨水的pH小于0.1mol/L NaOH的pH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比弱电解质溶液的强 B. 氨气是弱电解质,铜是强电解质 C. 氧化钠是强电解质,醋酸是弱电解质 D. 硫酸钠是强电解质,硫酸钡是弱电解质 4.有五瓶溶液分别是①10mL0.60mol·L
-
-
1
NaOH水溶液,②20mL0.50mol·L
-
-1
H2SO4水溶液,
-1
③30mL0.40mol·L1HCl水溶液,④40 mL 0.30 mol·L1CH3COOH水溶液,⑤50 mL 0.20 mol·L水溶液。
以上各瓶溶液所含离子、分子总数的大小顺序是 ( ) A.①>②>③>④>⑤ C.②>③>④>①>⑤ 课堂小结: 本节课的知识要点 1.强、弱电解质概念
2.强弱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课后作业:
第二课时 【知识回顾】
回忆第二章化学平衡的知识,完成预习案中的内容 1.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2.哪些因素影响化学平衡的移动
3.醋酸的电离方程式: 在醋酸溶液中含有的溶质离子有
设计意图:温故知新,既对旧知识进行巩固,又对本节课的电离平衡有初步的了解。
B.②>①>③>④>⑤ D.⑤>④>③>②>①
蔗糖
过渡:即弱电解质的电离是可逆的,那可逆反应会具有什么特点呢?弱电解质的电离又是如何的? 【过渡】为了更加明确弱电解质的电离,先为学生放一段弱电解质CH3COOH在水中电离的多媒体课件,使学生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并为其讨论的有效性指明了方向。 课堂探究一: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首先针对多媒体课件的理解和醋酸的电离情况完成下列问题:
的平衡思想就可以归纳出电离平衡状态的概念、特征。
【过渡】电离平衡是化学平衡中的一种,哪些条件可以影响电离平衡的移动呢? 课堂探究二:
通过练习、学生研讨交流,归纳出电离平衡移动的影响因素 【学生归纳】
(1) 内因:电解质本身的性质。通常电解质越弱,电离程度越小。
(2) 外因:① 温度:因为电离是吸热的,因此升温(填“促进”或“抑制”)电离。电离程度将
增大。
②浓度:溶液稀释有利于电离,即电解质溶液浓度越小,电离程度越大。即稀释 (填“促进”或“抑制”)电离。
③同离子效应:加入与弱电解质具有相同离子的强电解质, 将 (填“促进”或“抑制”电离。 ④加入能与弱电解质电离产生的某种离子反应的物质时,可以使电离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即 (填“促进”或“抑制”)电离。
【过渡】既然电离平衡和化学平衡类似,因此也有表示电离平衡程度的物理量——电离平衡常数 阅读教材,完成学案中的相关内容 课堂探究三:
1.电离平衡常数: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弱电解质在溶液中达到电离平衡用 表示。如: HA 3.电离平衡常数的影响因素 4.使用电离平衡常数的注意事项:
设计意图:因为本部分知识与化学平衡联系紧密,因此大多数知识只需要通过学生们探讨在进行类推就可以得出,使学生的认知活动逐步深化,既掌握了知识,又学会化学的一种学习方法——类比法。 【课堂练习】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强弱电解质的根本区别在于电离时是否存在电离平衡
B.所有的离子化合物都是强电解质,所有的共价化合物都是弱电解质 C.强电解质的水溶液中只有离子,没有分子 D.强电解质融化状态下都能导电
2.将0 .1mol/L的氨水稀释10倍,随着氨水浓度 的降低,下列数据逐渐增大的是( )
+
-
H+ + A-
2.电离平衡常数的表达式:
A. [H] B. [OH] C. [OH] /[NH3·H2O] D. [NH4]
3.一定量的盐酸跟过量的铁粉反应时,为减缓反应速率而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向盐酸中加入适量的( )
A.NaOH(固) B.H2O C.NH4Cl(固) D.CH3COONa (固) 4.下列物质的导电性最差的是( )
A. 0.1mol/L的盐酸 B.0. 1mol/L的氢氟酸 C. 0.1mol/L的氢氰酸 D. 石墨棒
5.有H+浓度相同、体积相等的三种酸:a、盐酸 b、硫酸 c、醋酸,同时加入足量的锌,则开始反应时速率______,反应完全后生成H2的质量_________。(用 表示)
【课后小结】
【课后作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