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用户的回答(100票)】:
谢邀。
就投资范围来说,由于监管的问题,银行理财产品的可投资范围是最小的,券商资管的投资范围较大,信托可投的最广。
就投资门槛来说,银行理财产品门槛最低,资管次之,信托最高,尤其单一信托,一般都不是个人投资者玩的。
就安全性来说,银行理财最安全,但收益最低;券商资管风险较大,信托风险最高;
就收益率来说,与产品的安全性成反比。
具体的说:
银行理财产品的申购起点最低5万(稳健型以上的10万),产品投向包括储蓄、国债、金融债、货基、银行票据(保本、稳健型);高评级地方债或企业债、股基、商业票据(平衡型);股票、贵金属、外汇、期货、金融衍生品等(进取、激进型)。目前,市场上常见的银行理财产品以稳健型或平衡型为主,收益率在4-6左右浮动,基本刚性兑付。(以上投资范围仅指常见产品,实际情况太复杂无法尽述,风险分类也可能有所不同,下同)
信托分为单一信托和集合信托两类。集合信托的起点较低(最低是5万,但一般都在20万上下,100万的也常见),单一信托的起点一般都是千万元等级。产品投向除银行的那几类外,还包括各类股权、债权、收益权类的金融资产,以及高档酒、艺术品、房地产等实物资产。除了法律不允许做的,基本上都能投。根据风险程度不同,收益率起伏很大,低的与银行产品差不多,高的上不封顶(但可能血本无归)。兑付情况的话,目前市场上基本是隐性的刚性兑付(有其他资金渠道垫底),但也已经出现过多起信托违约的案例。
券商资管的最低起点也是5万(限定性产品),但一般常见的是10万以上的非限定性产品。限定性产品的投资范围介于稳健和平衡型的银行产品之间,非限定产品的投资范围则类似信托。收益率方面,一般在5-10左右,高的能达到两位数,低的也有亏损的。兑付情况,一般都能按约兑付,但是市场上也不时会有某个资管出现兑付压力的传言。
至于银行资管试点,短期影响的主要是通道业务(参见我的另一个回答:通道业务是什么业务?怎么做到为银行做资产从表内到表外的流动性搬运?),个人理财影响不大,顶多是为银行打通了高收益产品渠道。
最后,理财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
这个答案出来后,有不少信托业的知友提出反对意见,认为我说信托的风险高于资管,不够客观,不懂装懂,甚至怀疑我是资管的利益相关者。在此,我一并做下解释:
首先,我对于三者的风险程度排序,是基于个人对于历史数据的考量作出,也许不一定准确,但不是盲目的。我所查到的资料是,截止三季度,在售资管的平均收益率5.45%,在售信托平均收益率8.78%;在售一年期资管最高收益率10.5%,在售一年期信托最高收益率11.5%。(以上数据来源于Wind、同花顺、用益信托网)。在做整体比较的时候,我更信赖统计学的结论。
其次,由于考量的是历史数据,显然是有局限性的,就是随着监管对信托的不断严卡,大量高风险项目已经从信托走向了资管通道,也许在不远的将来,资管项目的问题将会集中爆发(就如同一年前的信托)。事实上,我认为由于产品设计和风控要素的类似,信托和资管的理论风险差别不大,这点我在回答正文里面没说清楚,请信托业的朋友见谅。
第三,很多信托的朋友都提到了刚性兑付的问题。我的观点是,如果项目本身不能够产生足够的现金流,而必须依靠其他渠道资金(无论是自有的还是外融的)来实现所谓的“刚性”兑付的话,这个项目已经是失败的。这种“刚性兑付”,只是为了保住招牌饮鸩止渴,一旦成为常态,将给投资者一种虚拟的安全感,这对于行业的整体发展是不利的,万一哪天谁扛不住了,没准将会成为第一块倒下的多米诺骨牌。
最后,再次声明,我的所有回答,除了做引用标注的外,都是个人观点,欢迎大家一起探讨。作为一个学法律出身的人,我信奉言论自由,也能接受一切有理有据的反驳意见,但请勿乱扣帽子,更不要做人身攻击,谢谢。
2013年12月11日
【王璐的回答(27票)】:
上面赞同最高的我实在是忍不住了。看来您除了对银行理财比较懂之外,其他的可以说一点都不懂。我先承认我是信托的从业者,但是我不会夸大什么东西。
先看门槛,银行理财一般是5万起,集合信托一般是100万起,100万以下的信托也不是没有。但是大多数是资金池项目,资管一般也是100万起。后两者的正常项目的100万以下的投资者也不是说没有,但是要开合格投资者证明,包括银行流水、资产证明等等,所以很麻烦,我们的正常项目都是100万起的,而且还有限额,信托项目300万以下的投资者不超过50人(自然人),资管不超过200人。
再看收益和风险,银行理财按风险程度分几种,保本保息型,这种项目现在出的越来越少了。保本浮动收益型,一般是在3%-5%左右。非保本浮动收益型,大概5%-6%比较多一些,年底会有7%左右的,有些外资行的理财会有10%以上的(例如星展),但是主要挂钩某个指数,风险会稍微大一些。目前来看,由于银行是极度的风险厌恶型,所以银行理财的安全性应该在这3个里面是最高的。
信托的类型比较多,现在来看房地产类收益最高,一年期10%左右,两年期最高到11%左右。其他的一年期信托项目一般在7%-9%左右。那么信托类的风险呢,现在来看信托行业的刚性兑付和牌照红利还在,没有哪家敢出现问题。但是确实有很多信托项目出现兑付问题,除了极个别延期之外,大部分出现问题的信托项目都是信托公司自行消化的,先行兑付给投资者然后再和融资方处理。所以信托行业目前的风险性应该是在第二位左右。
资管项目按目前我接触到的,一般都是12%-15%左右,房地产居多。能承受这么高的利息的基本都是房地产企业了。因为银行贷款目前比较困难,而房地产信托的话要求比较多(4321的要求,具体百度,银监会监管比较厉害),所以都集中到资管项目中。因为资管目前的时间比较少,而且还没有兑付的案例(没到时间),所以判断不出来现在有没有问题。但是根据证券和基金子公司的注册资本来看,同时结合兑付历史(因为没有刚性兑付的案例),资管的风险性应该是这三者里面最高。
所以说风险和收益是成正比的。我在吐槽下许先生,不懂不是你的错,不懂装懂才是。如果您自己都做不到客观,就不要要求别人客观了。谢谢。
【尹小二的回答(8票)】:
我是一个帮银行管理理财产品的人。是银行的乙方,信托、资管和基金的甲方,算比较中立吧。
实践中三者的投资范围是一样的。因为银行理财、基金专户和券商资管都可以直接投资于信托,也就绕开了法规上的投资范围限制。
至于产品风险,我部分同意排名第一的回答。直接买信托产品的风险最高,但券商资管的风险其实一样的,没区别。银行理财一直有刚兑,这个的确风险低很多。
【rampent的回答(4票)】:
抛砖引玉。大家有兴趣我就详细写写。
【东尼大木的回答(3票)】:
理财多授信
资管多通道
信托多地产
【岳磊的回答(3票)】:
我也是个信托从业者,我不是自卖自夸。从现有数据上看,信托是最安全的。集合信托目前总量大概不到3w亿吧,已知出事未能达到预期收益的只有中诚那笔30亿的,即使这样也达到了7%的年化(吉林信托贷给联盛的即将出事,但现在还未发生)。这么辉煌的数据现有的银行理财产品肯定望尘莫及。信托不同于银行,银行展期就是一句话的事,出现坏账了也只是在报表上记一笔,没人在乎。信托如果兑付出问题了。媒体,唱空中国的经济学家可就热闹了。所以现在为了不上头条,信托的项目的审核,贷后管理,抵押物估值等绝对不比银行差。而找信托借钱的企业都是资质不太好,银行看不上的。信托守着一帮银行吃剩下的,贷着15%的高利贷能达到这么低坏账率充分地体现了信托行业的谨慎和负责。
至于许先生说的单一信托的安全性。我可以十分负责的说,因为大部分单一信托的项目和资金都是委托人的,如果出事了信托公司是不承担责任的。而绝大部分的单一信托的委托人就是银行,资金来源就是银行的理财产品。
【fantasy的回答(0票)】:
()投资范围的差异,可参考下图:
(2)银行理财资管计划试点之后并无大的变化,与理财资管计划同时推出的理财债券类直接融资工具只是允许银行将部分的非标资产包装成理财直接融资工具,对银行理财产品的资产投向没啥影响。倒是最近发文,银行理财可以投资优先股。(2)银行理财资管计划试点之后并无大的变化,与理财资管计划同时推出的理财债券类直接融资工具只是允许银行将部分的非标资产包装成理财直接融资工具,对银行理财产品的资产投向没啥影响。倒是最近发文,银行理财可以投资优先股。
【知乎用户的回答(0票)】:
年化7%以上的理财产品哪都一样 别以为银行卖的就更安全 工行代销的中诚信托违约这事就是最好的例子
【知乎用户的回答(0票)】:
请问许先生哪能买到5万或者20w起的信托,赐教!信托资金池都没见过这地的门槛,您是在书上看的么?您都是从别处摘抄的数据么?来点现实的吧,太理想化了!从资管产开始的时候收益都比信托高一点,用意网统计的数据包含有其他的资管类产品,不能混同。至于风险问题,区别对待!不过有一点单一信托风险确实比集合信托高,没曝光,都还在走程序!
【江羽的回答(0票)】:
(⊙_⊙)
【古茶马道的回答(0票)】:
王璐说的很对,我也是信托行业从业人员。
【杨晓鹤的回答(1票)】:
许先杰先生的回答有些偏差。
1'现在券商的资管收益是比信托高的。具体项目我就不找了,随便找个什么信托理财网,上面的同类型项目对比一下就能知道。
所以如果按照所谓高收益伴随高风险的定律,券商资管的风险肯定是要比信托高的。
2'许先生说信托公司违约的案例,我迫切的想要知道,望透露一二。倒是有不少信托公司刚兑本息的案例随便在网上能找到。
3'我还迫切地想要知道哪能买到5万起点的纯信托和纯资管。100万小额看到好信托进不去的大概不是常态。
4'单一信托,单一信托的风险不会比集合信托高,信托公司对接银行的单一信托是很多国有的信托公司的大份额盈利项目。
5,这就是不负责任的直观感觉,诛心的推断了,这大概是个券商资管的相关利益者。
原文地址:知乎
【知乎用户的回答(100票)】:
谢邀。
就投资范围来说,由于监管的问题,银行理财产品的可投资范围是最小的,券商资管的投资范围较大,信托可投的最广。
就投资门槛来说,银行理财产品门槛最低,资管次之,信托最高,尤其单一信托,一般都不是个人投资者玩的。
就安全性来说,银行理财最安全,但收益最低;券商资管风险较大,信托风险最高;
就收益率来说,与产品的安全性成反比。
具体的说:
银行理财产品的申购起点最低5万(稳健型以上的10万),产品投向包括储蓄、国债、金融债、货基、银行票据(保本、稳健型);高评级地方债或企业债、股基、商业票据(平衡型);股票、贵金属、外汇、期货、金融衍生品等(进取、激进型)。目前,市场上常见的银行理财产品以稳健型或平衡型为主,收益率在4-6左右浮动,基本刚性兑付。(以上投资范围仅指常见产品,实际情况太复杂无法尽述,风险分类也可能有所不同,下同)
信托分为单一信托和集合信托两类。集合信托的起点较低(最低是5万,但一般都在20万上下,100万的也常见),单一信托的起点一般都是千万元等级。产品投向除银行的那几类外,还包括各类股权、债权、收益权类的金融资产,以及高档酒、艺术品、房地产等实物资产。除了法律不允许做的,基本上都能投。根据风险程度不同,收益率起伏很大,低的与银行产品差不多,高的上不封顶(但可能血本无归)。兑付情况的话,目前市场上基本是隐性的刚性兑付(有其他资金渠道垫底),但也已经出现过多起信托违约的案例。
券商资管的最低起点也是5万(限定性产品),但一般常见的是10万以上的非限定性产品。限定性产品的投资范围介于稳健和平衡型的银行产品之间,非限定产品的投资范围则类似信托。收益率方面,一般在5-10左右,高的能达到两位数,低的也有亏损的。兑付情况,一般都能按约兑付,但是市场上也不时会有某个资管出现兑付压力的传言。
至于银行资管试点,短期影响的主要是通道业务(参见我的另一个回答:通道业务是什么业务?怎么做到为银行做资产从表内到表外的流动性搬运?),个人理财影响不大,顶多是为银行打通了高收益产品渠道。
最后,理财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
这个答案出来后,有不少信托业的知友提出反对意见,认为我说信托的风险高于资管,不够客观,不懂装懂,甚至怀疑我是资管的利益相关者。在此,我一并做下解释:
首先,我对于三者的风险程度排序,是基于个人对于历史数据的考量作出,也许不一定准确,但不是盲目的。我所查到的资料是,截止三季度,在售资管的平均收益率5.45%,在售信托平均收益率8.78%;在售一年期资管最高收益率10.5%,在售一年期信托最高收益率11.5%。(以上数据来源于Wind、同花顺、用益信托网)。在做整体比较的时候,我更信赖统计学的结论。
其次,由于考量的是历史数据,显然是有局限性的,就是随着监管对信托的不断严卡,大量高风险项目已经从信托走向了资管通道,也许在不远的将来,资管项目的问题将会集中爆发(就如同一年前的信托)。事实上,我认为由于产品设计和风控要素的类似,信托和资管的理论风险差别不大,这点我在回答正文里面没说清楚,请信托业的朋友见谅。
第三,很多信托的朋友都提到了刚性兑付的问题。我的观点是,如果项目本身不能够产生足够的现金流,而必须依靠其他渠道资金(无论是自有的还是外融的)来实现所谓的“刚性”兑付的话,这个项目已经是失败的。这种“刚性兑付”,只是为了保住招牌饮鸩止渴,一旦成为常态,将给投资者一种虚拟的安全感,这对于行业的整体发展是不利的,万一哪天谁扛不住了,没准将会成为第一块倒下的多米诺骨牌。
最后,再次声明,我的所有回答,除了做引用标注的外,都是个人观点,欢迎大家一起探讨。作为一个学法律出身的人,我信奉言论自由,也能接受一切有理有据的反驳意见,但请勿乱扣帽子,更不要做人身攻击,谢谢。
2013年12月11日
【王璐的回答(27票)】:
上面赞同最高的我实在是忍不住了。看来您除了对银行理财比较懂之外,其他的可以说一点都不懂。我先承认我是信托的从业者,但是我不会夸大什么东西。
先看门槛,银行理财一般是5万起,集合信托一般是100万起,100万以下的信托也不是没有。但是大多数是资金池项目,资管一般也是100万起。后两者的正常项目的100万以下的投资者也不是说没有,但是要开合格投资者证明,包括银行流水、资产证明等等,所以很麻烦,我们的正常项目都是100万起的,而且还有限额,信托项目300万以下的投资者不超过50人(自然人),资管不超过200人。
再看收益和风险,银行理财按风险程度分几种,保本保息型,这种项目现在出的越来越少了。保本浮动收益型,一般是在3%-5%左右。非保本浮动收益型,大概5%-6%比较多一些,年底会有7%左右的,有些外资行的理财会有10%以上的(例如星展),但是主要挂钩某个指数,风险会稍微大一些。目前来看,由于银行是极度的风险厌恶型,所以银行理财的安全性应该在这3个里面是最高的。
信托的类型比较多,现在来看房地产类收益最高,一年期10%左右,两年期最高到11%左右。其他的一年期信托项目一般在7%-9%左右。那么信托类的风险呢,现在来看信托行业的刚性兑付和牌照红利还在,没有哪家敢出现问题。但是确实有很多信托项目出现兑付问题,除了极个别延期之外,大部分出现问题的信托项目都是信托公司自行消化的,先行兑付给投资者然后再和融资方处理。所以信托行业目前的风险性应该是在第二位左右。
资管项目按目前我接触到的,一般都是12%-15%左右,房地产居多。能承受这么高的利息的基本都是房地产企业了。因为银行贷款目前比较困难,而房地产信托的话要求比较多(4321的要求,具体百度,银监会监管比较厉害),所以都集中到资管项目中。因为资管目前的时间比较少,而且还没有兑付的案例(没到时间),所以判断不出来现在有没有问题。但是根据证券和基金子公司的注册资本来看,同时结合兑付历史(因为没有刚性兑付的案例),资管的风险性应该是这三者里面最高。
所以说风险和收益是成正比的。我在吐槽下许先生,不懂不是你的错,不懂装懂才是。如果您自己都做不到客观,就不要要求别人客观了。谢谢。
【尹小二的回答(8票)】:
我是一个帮银行管理理财产品的人。是银行的乙方,信托、资管和基金的甲方,算比较中立吧。
实践中三者的投资范围是一样的。因为银行理财、基金专户和券商资管都可以直接投资于信托,也就绕开了法规上的投资范围限制。
至于产品风险,我部分同意排名第一的回答。直接买信托产品的风险最高,但券商资管的风险其实一样的,没区别。银行理财一直有刚兑,这个的确风险低很多。
【rampent的回答(4票)】:
抛砖引玉。大家有兴趣我就详细写写。
【东尼大木的回答(3票)】:
理财多授信
资管多通道
信托多地产
【岳磊的回答(3票)】:
我也是个信托从业者,我不是自卖自夸。从现有数据上看,信托是最安全的。集合信托目前总量大概不到3w亿吧,已知出事未能达到预期收益的只有中诚那笔30亿的,即使这样也达到了7%的年化(吉林信托贷给联盛的即将出事,但现在还未发生)。这么辉煌的数据现有的银行理财产品肯定望尘莫及。信托不同于银行,银行展期就是一句话的事,出现坏账了也只是在报表上记一笔,没人在乎。信托如果兑付出问题了。媒体,唱空中国的经济学家可就热闹了。所以现在为了不上头条,信托的项目的审核,贷后管理,抵押物估值等绝对不比银行差。而找信托借钱的企业都是资质不太好,银行看不上的。信托守着一帮银行吃剩下的,贷着15%的高利贷能达到这么低坏账率充分地体现了信托行业的谨慎和负责。
至于许先生说的单一信托的安全性。我可以十分负责的说,因为大部分单一信托的项目和资金都是委托人的,如果出事了信托公司是不承担责任的。而绝大部分的单一信托的委托人就是银行,资金来源就是银行的理财产品。
【fantasy的回答(0票)】:
()投资范围的差异,可参考下图:
(2)银行理财资管计划试点之后并无大的变化,与理财资管计划同时推出的理财债券类直接融资工具只是允许银行将部分的非标资产包装成理财直接融资工具,对银行理财产品的资产投向没啥影响。倒是最近发文,银行理财可以投资优先股。(2)银行理财资管计划试点之后并无大的变化,与理财资管计划同时推出的理财债券类直接融资工具只是允许银行将部分的非标资产包装成理财直接融资工具,对银行理财产品的资产投向没啥影响。倒是最近发文,银行理财可以投资优先股。
【知乎用户的回答(0票)】:
年化7%以上的理财产品哪都一样 别以为银行卖的就更安全 工行代销的中诚信托违约这事就是最好的例子
【知乎用户的回答(0票)】:
请问许先生哪能买到5万或者20w起的信托,赐教!信托资金池都没见过这地的门槛,您是在书上看的么?您都是从别处摘抄的数据么?来点现实的吧,太理想化了!从资管产开始的时候收益都比信托高一点,用意网统计的数据包含有其他的资管类产品,不能混同。至于风险问题,区别对待!不过有一点单一信托风险确实比集合信托高,没曝光,都还在走程序!
【江羽的回答(0票)】:
(⊙_⊙)
【古茶马道的回答(0票)】:
王璐说的很对,我也是信托行业从业人员。
【杨晓鹤的回答(1票)】:
许先杰先生的回答有些偏差。
1'现在券商的资管收益是比信托高的。具体项目我就不找了,随便找个什么信托理财网,上面的同类型项目对比一下就能知道。
所以如果按照所谓高收益伴随高风险的定律,券商资管的风险肯定是要比信托高的。
2'许先生说信托公司违约的案例,我迫切的想要知道,望透露一二。倒是有不少信托公司刚兑本息的案例随便在网上能找到。
3'我还迫切地想要知道哪能买到5万起点的纯信托和纯资管。100万小额看到好信托进不去的大概不是常态。
4'单一信托,单一信托的风险不会比集合信托高,信托公司对接银行的单一信托是很多国有的信托公司的大份额盈利项目。
5,这就是不负责任的直观感觉,诛心的推断了,这大概是个券商资管的相关利益者。
原文地址:知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