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深圳市二模作文题目分析及思路点拨
深圳市南头中学 茹清平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资料介绍说,在美国,当小孩不吃饭的时候,母亲常常这样逗孩子:“赶快吃!你再不吃小心中国人都来抢光了!”的确,在中国文化和现实境况中,不少人的行动原则,就是抢先得到实际的好处和利益。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一些人时时处处都不择手段地“抢”,把我们的社会变成一个越来越崇尚“抢”的世界:在交通路口,我们看到了抢着闯红灯的行人、自行车和汽车;在凡是需要排队的地方——无论是物质领域还是精神领域,我们总能看到试图或已经“加塞儿”的人„„
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与感受,围绕“抢”这一社会现象,写一篇文章。要求:题目自拟,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题目分析
这是一篇提供材料限定范围(话题)的命意作文,贴近学生生活,人人有话可说,偏题的现象不会太多。但揣摩命卷者意图,显然不是检测考生能否描述、评判“抢”这一社会现象,而是检测考生能否围绕“抢”这一社会现象,悟出点什么,能否写出“我”真切的体验,能否挖掘出“抢”背后深层次的原因,能否立体地、辨证地看待“抢”,能否给不理智的“抢”开出一剂良方。
虽然材料所提及的“抢”是负面的,但写作要求是,围绕“抢”这一社会现象写一篇文章。(有些材料作文试题要求不偏离材料旨意来写,则要留意材料的立意指向),可见,命卷者并未将考生的立意角度囿于材料,而是给考生预留下多元的立意空间。
文章可以正向立意,指出“抢”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一种不甘示弱、奋勇争先的精神;而这种“抢”的态度和精神则是时代的需要,是促进社会进步的需要,而唯有“抢”,人生才能焕发光彩。亦可反向立意,批评我们(一个民族)特别喜欢“抢”的心态,指出这种“抢”其实反映出的是我们(民族)素养上的一种缺陷,等等,给人们(民族)下一剂猛药,唤醒一味盲目去“抢”的人们(民族)。也可辩证立意,既肯定“抢”的积极意义,同时也可指出“抢”的不足。特别要注意的是,如果一些学生谈自己对“抢”的一种富有个性色彩的感悟,如面对“抢”或在“抢”的过程中的一种迷惘,也是符合题意的。
对题意的理解,要求相对集中,不可泛泛而谈,内容不应该分散。可补充“抢”的内容,如“抢时间”等,这样理解,内容就比较明确、集中了。如果只抓住一个“抢”字展开联想,文章的内容就有可能太多、太散,因而立意就显得分散而不够集中、明确。
文体选择上,记叙性文体(记叙文、叙事性散文)和议论性文体(议论文、议论性散文)都符合题意的要求。
思路点拨
可以从关键词句的角度切入
——关键词“抢”。
从材料和工具书的意义来讲,主要指“抢夺、争夺”(将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争夺过来),“抢先、先行一步,积极主动去争”,如抢时间,抢机会,抢着干活;抢救、抢险等等。
从人生意义的角度理解,抢可以理解为一种不健康的心态,是个人(民族)素养上的一种缺陷,是一种时代焦虑。“抢”也可以理解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一种不甘示弱、奋勇争先的精神;而这种“抢”的态度和精神也是时代的召唤。“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几个关键句
1、的确,在中国文化和现实境况中,不少人的行动原则,就是抢先得到实际的好处和利益。
“不少人”是哪些人?
“不少人”可以理解为利己不损人的。如抢购让利商品,获得实惠;提前排队抢得小孩入学学位;涨价前抢先购买多套商品房,转手谋得利益;提前得知信息,抢得入职机遇;抢注“名人故里”商标,谋得商机„„
2、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一些人时时处处都不择手段地“抢”,把我们的社会变成一个越来越崇尚“抢”的世界。
“一些人”是什么人?抢的方式有哪些?
“一些人”是指自私自利,损人利己的人。如,不良文人在抢,学术造假,抢名抢利;许多奸商在抢,伪劣产品,害人夺命(地沟油、苏丹红、毒奶粉、牛肉膏、瘦肉精、等等);昏官在抢,沽名钓誉,见利忘义;贪官在抢,罔顾民生,惟利是图„„
“崇尚抢的世界”有哪些具体表现?
抢盐,抢醋,抢板蓝根,上车去抢位子;评论,要抢“沙发”。寄信,最好是特快专递。拍照,最好是立等可取。坐车,最好是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磁悬浮。坐飞机,最好是直航。做事,最好是名利双收。创业,最好是一夜暴富。
结婚,最好有现房现车。排队,最好能插队。做事情抢夺“第一”:办第一的奥运、亚运,建世界第一高塔、中国第一高楼、亚洲第一桥,各高中希望高考夺取深圳第一,广东第一„„
肯定否定角度切入
肯定积极意义的“抢”——
1、工作学习,做善事抢先一步,为他人、为社会多作奉献。
2、时不我待,机不可失。抢在别人前头,抢在时间前头,才能先于别人见到曙光。
3、抢是速度的迅捷,抢是能力的显现,抢是力量的表达。
4、“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抢赢得发展机遇,赢得成功。
„„
否定消极意义的病态的抢——
1、世界自有其规律,抢得来一时,抢不来一世。踏踏实实、本本分分才是正道。
2、现代社会是有制度、有秩序的,抢不是现代文明中应有的素质。
3、幸福是抢不来的,幸福是瓜熟蒂落,幸福是水到渠成。
„„
可以从为什么 “抢”的角度切入。
——人的本性
1、自然之理。抢是自然界亘古不变的规律,是人类社会生存的基本法则,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在生命孕育的最初,数以亿计的精子冲向卵子的时候,只有抢占了第一位的精子才有机会被赋予生命。
2、优胜劣汰,适者生存,人的一生,在“抢”与“让”的交替中渡过。 ——民族性格
1、争强好胜。在乎社会比较,胜王败寇。 宁当鸡头,不当凤尾。要当第一,要当人上人。
2、急躁,忙碌,赶时间。甘当最着急最不耐烦的地球人。
3、不顾规则的陋习。
4、跟风起哄的文化陋习。热衷于听风便是雨,缺乏理性。
——个人心理
1、自我实现需要。渴求众人瞩目、赞赏的焦点。(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2、盲目的羊群效应心理。
3、自私心理。
4、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
5、破窗效应。你抢我抢大家抢,丝毫不觉得羞愧。丧失道德地线。 ——社会环境
1、资源有限,而社会分配又不公,“抢”意味着获得更多的资源和特权。从“抢”中获得实惠。
2、政府职能缺失。民众对政府公信力信心不足,对社会缺乏信任感和安全感。
3、社会转型期人们的无助感。蒜涨,姜涨,绿豆涨,白醋涨,导致民众的恐慌。加上重复、单调、复杂、呆板、逼仄、拖延、消耗、超出理解范围、失控和不公平等经常性的情境,使中国人急不可耐,想通过“抢”时间,抢先机,抢机遇改变现状
4、国民内心充满恐惧。„„
——历史原因
中国长时间落后、挨打,好不容易赢得改革开放后的发展机会,格外珍惜,“把耽误的时间抢回来”变成了全民族的心声。
可以从怎样看待的角度切入
——根据材料顺向思维(否定,关注“抢”消极的一面,如盲目的“抢”,损人利己的“枪”,不讲规则的“抢“等等)
1、“抢”是对自然运行方式的曲解,是对人自由本性的违背,抢不如不抢。“不抢”,不是不敢抢,不是不能抢,而是不愿抢。“风流不在谈锋盛,袖手无言味最长。”
2、不抢,既不是放任自流,也不是随波逐流;而是看破得失的淡泊,看穿名利的坚定,看清事态的精明。它既是兢兢业业,也是踏踏实实,更是潇潇洒洒。
3、不抢,是一种气度。不抢,是一种胸怀。不抢,是一种境界。人生是一次旅行,路途即便坎坷曲折,有了不抢的心态和品格,就能充实、踏实、厚实地圆满进行这唯一的一次旅行。
4、有了不抢的人生境界,人生旅途更惬意。不抢,成就生命的厚重和充实,提升人的品位和境界,从容走过历史的烟云,穿过功名利禄的牵绊,从容人生!
5、人是社会性动物,没有一个人能独立存在。如果一味去“抢”,一味自我私欲膨胀,最终必然走向毁灭。
——根据材料逆向思维(肯定,关注“抢”积极的一面,如抢先一步,抢争先手等)
1、生活需要积极意义的抢,抢占时间,谋得发展;抢占先机,赢得机遇;抢夺名次,力争上游。
2、有了“抢”的意识,才有目标,才有压力,才有精神,才不敢安于现状而停滞不前。国家、民族、集体、个人都需要强有力的“抢”。
3、有“抢”的行为,抢占机遇,先人一步,才能超越自己,让自己穿越平庸。
4、从某种意义上讲,不抢,就会没有饭吃;不抢,就会低人一等;不抢,就会被历史淘汰„„在这残酷的竞争环境中,要学会在“抢”中展示自己的风采,在抢中积淀文化,实现自我,升华人生。抢,是现代社会的一种生存方式;是人生必喝的“功夫茶”。
5、“抢”,不是抢夺别人的东西来满足一己之私利,而是通过与别人的公平竞争,彰显自己人生的价值。
——辩证思维
1、“抢”是一种进取精神,“不抢”是一种豁达胸襟。
2、“抢”让人欢喜,让人忧,“抢”给人类带来痛苦,带来悲惨,带来困惑,也带来竞抢,带来进步,带来兴奋„„“抢”无法回避,“抢”既让人感到窘迫、窒息,又激励人抢先恐后,不断奋斗。
3、抢,不一定是勇敢,那也可能是一种莽撞;不抢,并非代表懦弱、胆怯。相反地,不抢,是一种策略,只有真正的勇者才敢于放弃。不抢,也是一种智慧,只有真正的智者才能坦然面对人生的蜗角虚名。不抢,更是一种风度,无论官场、商场,或是情场,它都是人性豁达的体现。
——比较分析(关注与“抢”相对的概念:让,淡泊名利等)
1、抢”与“让”是太极图中那两条首尾相接的鱼。 “抢”与“让”相共生,有“抢”必有“让”,有“让”必有“抢”。人生在世,不可没有“抢”,不“抢”个人没有进步与发展,社会也没有进步与发展。如果人类没有“抢”,也许到现在我们还住在山顶洞里茹毛饮血,披着兽皮刀耕火种。人生在世,又不可没有“让”,不“让”便没有共生与和谐。没有群体的共生与和谐,个人的生存同样会遭遇问题。如果人类没有“让”,也许我们早就把自己的同胞连骨头带肉都吃光了,也许人类早就变成只能在化石中才能见到的物种了。
2、“抢”与“让”还是一种“零和游戏”,一方的“抢”必然以另一方的“让”为前提。单位空缺了一个领导岗位,许多人都去抢,但最终只有一个人上任,就这个人而言,他“抢”上了,而另外一些人则必须把这个位置“让”给他,虽然这种“让”不是主动的、自愿的。再比如,股票市场上,人们都在“抢”,但从总体说,人们“抢”到的与“让”出的总是一样多:有多少人挣钱,就有多少人赔钱,赚钱的挣多少,赔钱的必然赔多少。
3、“抢”与“让”共同推动着世界,建设着世界。但“抢”与“让”的作用不同。“抢”的结果是发展与进步。“让”的结果是秩序与道德。 “抢”是发动机,“让”是方向盘和刹车器。没有“抢”车辆不能跑,没有“让”,则会发生事故甚至车毁人亡。
可以从怎样做的角度切入
——别人怎么做?
古人:庄子等哲人。
外国人:梭罗等名人,地震中的日本人等。
当代人:淡薄名利的钱钟书。别人抢名抢利,辞掉“国学泰斗”“道德楷模”等桂冠的季羡林等等。只争朝夕,抢分多秒研制两弹一星的元勋。
——我们该怎么做?
1、营造一种文明的社会风气。让出的是一个暂时的座位,收获的是一车人的尊重,一整天的小开心,一份好习惯的积淀。
2、从容一点,理性一点。
3、竞争的手段必须合法合理。参与者享受竞争的过程而非被竞争伤害。
4、用法律来规范,用道德来监督,驱除“抢”文化的劣根性,让庸俗变得高雅,让野蛮变得文明。
5、利益面前,荣誉面前,先人后己,是一种让;重担在前,责任当前,主动去“抢”。
6、“抢”,凭实力说话,靠自信保驾,用毅力坚持,借智慧闯关,向运气问路。
7、要懂得哪些该抢,哪些不该抢。
8、一味地抢,欲速则不达。“大多数人在追求快乐时急得上气不接下气,以至于和快乐擦肩而过。”(克尔凯郭尔语)。
当然,思路拓展的角度还有很多,如果考生在写作时能选取其中几个点进行深入开掘,就不难写出一篇较成功的考场作文了。
附:部分考场作文的拟题及立意角度
否定“抢”——
抢走的,是风度
一“抢”当先
不抢又何妨?
无与之抢,善莫大焉
春来春去不相关(禅道)
抢了也白抢
为“抢”消得人憔悴
静立于抢中
少一点浮躁,多一抹清欢
请放慢你的脚步
被抢走的国民素养?
总有一些抢不到
莫争抢,请守望
走在快车道上的中国(是谁按下中国的快进键)
愿天下无抢
肯定“抢”——
该抢时就抢
抢不到就会挨打(挨饿受冻)
抢,——无奈的选择
抢之有道
寡民必争
给我一个不抢的理由
抢的智慧
抢亦有道
辩证思考——
抢来与抢走
三思而后抢
也论“抢来主义”
抢不过你我就躲
抢得到与抢不到
中国之抢与不抢
谁抢走了我的奶酪?
抢之国
不抢之抢
“抢”字背后
“抢”的天平上
抢的手掌伸向哪?
“抢”得什么?
敢“抢”敢“拼”
有所抢,有所不抢
抢的三种境界
深圳市2011年第二次调研考试作文讲评笔记
涓涓语流
(受备课组之命,匆匆拟就 )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资料介绍说,在美国,当小孩不吃饭的时候,母亲常常这样逗孩子:“赶快吃!你再不吃小心中国人都来抢光了!”的确,在中国文化和现实境况中,不少人的行动原则,就是抢先得到实际的好处和利益。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一些人时时处处都不择手段地“抢”,把我们的社会变成一个越来越崇尚“抢”的世界:在交通路口,我们看到了抢着闯红灯的行人、自行车和汽车;在凡是需要排队的地方——无论是物质领域还是精神领域,我们总能看到试图或已经“加塞儿”的人„„
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与感受,围绕“抢”这一社会现象,写一篇文章。要求:题目自拟,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一、审题
1、筛选原材料关键信息:(抓结论性或总结性的话语)
(1)的确,在中国文化和现实境况中,不少人的行动原则,就是抢先得到实际的好处和利益。——文化背景、社会境况、行动原则、抢的目的。
(2)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一些人时时处处都不择手段地“抢”,把我们的社会变成一个越来越崇尚“抢”的世界。——出题者是带有明显贬义的,并且冒号后的所举现象都是反面的。
2、仔细审读写作要求
(1)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与感受
(2)围绕“抢”这一社会现象
(3)题目自拟,文体自选
——这里是围绕这一“社会现象”,而不是围绕原材料,所以点评一下原材料或呼应一下原材料就可以了,不必限制在原材料上。
——这里少了句自选角度,不过原则上写作都是允许自选角度的,只要在话题内进行则可。“抢”实际上可以是个中性词。
——有些原材料是已经预设了前提的,这时在立场上便只有一个态度。如2001年高考作文,“健康”、“美貌”、“诚信”、“机敏”、“才学”、“金钱”、“荣誉”七个背囊,出题者隐含了“诚信”不能丢的意图。所以写作时只有肯定诚信这一条大思路,而决不能说扔得好。这还涉及一个人生价值观的问题,作文必须体现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仔细揣摩话题“抢”的本身涵义
——抢夺、争夺(原材料中大多用此义)
——抢先、争抢(抢时间,抢机会,抢着干活;抢救、抢险、)
4、别把次要信息当成主要内容来写。
有资料介绍说,在美国,当小孩不吃饭的时候,母亲常常这样逗孩子:“赶快吃!你再不吃小心中国人都来抢光了!”有人据此来写中美关系,中美冲突,说美国尽抢别人资源,还诬陷别人抢他,这就偏离题旨了。
5、确定基本要素:
(1) 抢(2)社会现象(3)文化心理,行为法则。(4)自己的体验
二、 立意
正面立意:
——世界自有其规律,抢得来一时,抢不来一世。踏踏实实、本本分分才是正道。
——现代社会是有制度、有秩序的,哄抢不是现代文明中应有的素质。 ——幸福是抢不来的,幸福是瓜熟蒂落,幸福是水到渠成。
反面立意:
——快节奏的社会,抢先一步,才能占得先机。
——抢在别人前头,抢在时间前头,才能先于别人见到曙光。
——抢是速度的迅捷,抢是能力的显现,抢是力量的表达。
中间立意:
——人要有判断,有思考,当抢则抢,当让则让。
——抢是双刃剑,它可以赚取人生,也可以毁灭人生。
——抢需要引导,需要规范。
三、快速打开思路(寻找最适合自己的立意角度和材料角度)
——考虑作文的可写性与可发挥性
——考虑读者阅读的接受度
——选择角度由“合适”到“最佳”。
——事物的多义性决定思维的广泛性:“一树梅花万首诗”
——多角度思维:从6W入手,即何人、何时、何地、何事、为什么、怎么办。
从主体出发:谁营造了抢的背景、抢的氛围,谁在带头抢,谁在害怕不抢就会吃亏,谁在“抢”的世界中如鱼得水,谁在抢的社会里束手无策„„
从客体出发:抢了谁?抢了什么?为了谁抢?被抢的时代被剥夺的人生„„ 从时间角度:孩子的抢、青年人的抢、中年人的抢、老人的抢;过去的抢(食物),今天的抢(能源),明天的抢(空间);上班时抢升职,下班时抢打折„„
从空间角度: 校园里的抢(抢分数、抢时间),商场上的抢(抢客户、抢客源、抢市场),官场上的抢(抢位置,抢权利,抢资源),球场上的抢(抢球,抢秀,抢胜)„„
从事情角度,抢什么?
抢盐,抢学位,抢石油,抢房子,抢选票,抢职位„„
从缘由角度,为什么抢?
内心充满恐惧;社会分配不公;资源有限;强烈的目标意识;时间紧迫感;无规则意识;从众心理;„„
怎么办?
不要只冲着好处和利益;不要时时处处都不择手段;不要把我们的社会变成一个越来越崇尚“抢”、一味地抢的世界;不要违背良心、违反秩序、挑战道德底线地去抢„„
为改变“抢”字泛滥,努力为社会公平正义努力;学会平和、宁静地生活,不急不躁不抢„„
四、开头(选自考场作文):(干净,切题快,有信息量,有吸引力) 《且慢,徐行》开头:中国人很急。
《寡民必争》开头:“抢”源于中国平民长久以来对物质匮乏的恐惧;“抢”源于中国平民因现实压力而产生的不安。
五、题材和题材(选自考场作文)(新颖)
题材:谁抢走了故乡的回忆
体裁:“三抢”拍案惊奇;给“抢哥”的一封信
六、立意与拟题(选自考场作文) 否定抢:
抢走的,是风度
一“抢”当先
不抢又何妨?
无与之抢,善莫大焉(古文写作)
春来春去不相关(禅道)
抢了也白抢
为“抢”消得人憔悴
静立于抢中
少一点浮躁,多一抹清欢
请放慢你的脚步
被抢走的国民素养?
总有一些抢不到
莫争抢,请守望
走在快车道上的中国(是谁按下中国的快进键)
愿天下无抢 肯定抢:
该抢时就抢
抢不到就会挨打(挨饿受冻)
抢,——无奈的选择
抢之有道
寡民必争
给我一个不抢的理由
抢的智慧
抢亦有道 辩证:
抢来与抢走
三思而后抢
也论“抢来主义”
抢不过你我就躲
抢得到与抢不到
中国之抢与不抢
谁抢走了我的奶酪?
抢之国
不抢之抢
“抢”字背后
“抢”的天平上
抢的手掌伸向哪?
“抢”得什么?
敢“抢”敢“拼”
有所抢,有所不抢
七、结构(选自考场作文)(清晰)
1、抢,见仁见智。抢是一种心态(卓别林);抢是一种积极的行动(迪沃克);抢是一种活跃的思想(杨丽萍)。结论:积极向上的生活需要抢。
2、不争,乃大争。不争抢不是一种逃避,而是一种智慧。不争抢时间,可以收获生有所息的乐趣(一位环游世界的旅者因为争时间而失去了最美的风景);不争抢名利,赢得世人的尊重(钱钟书);不争抢物质,赢得和平友好的发展(利比亚事件)。结论:愿在不争中体会大争的智慧。
3、别抢,做一个理性的现代人。别抢了,多一份耐心,少一份焦虑(抢红灯);别抢了,多一份机智,少一份愚昧(抢盐);别抢了,多一份从容,少一份粗俗(银行排队)。结论:抢字暴露了中华儿女在世界尚未来得及穿上遮羞裤下的本性的一面,让各位国际看客们看笑话了。在物质财富以及积攒到世界第二的时候,精神财富是否也要迈开大步奋起直追呢。请在文化簿中抹去那一个“抢”字吧。
4、抢,人所难!“抢”在无力承担的无奈(争抢公租房,折射高房价的无奈);抢在公信力的缺失(抢盐);难在日渐浮躁的心理(抢镜,马诺)。结论:
抢,是社会的产物,每一种行为的背后都有其社会土壤。抢,人所难,排难靠大家了。
2011年深圳市二模作文题目分析及思路点拨
深圳市南头中学 茹清平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资料介绍说,在美国,当小孩不吃饭的时候,母亲常常这样逗孩子:“赶快吃!你再不吃小心中国人都来抢光了!”的确,在中国文化和现实境况中,不少人的行动原则,就是抢先得到实际的好处和利益。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一些人时时处处都不择手段地“抢”,把我们的社会变成一个越来越崇尚“抢”的世界:在交通路口,我们看到了抢着闯红灯的行人、自行车和汽车;在凡是需要排队的地方——无论是物质领域还是精神领域,我们总能看到试图或已经“加塞儿”的人„„
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与感受,围绕“抢”这一社会现象,写一篇文章。要求:题目自拟,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题目分析
这是一篇提供材料限定范围(话题)的命意作文,贴近学生生活,人人有话可说,偏题的现象不会太多。但揣摩命卷者意图,显然不是检测考生能否描述、评判“抢”这一社会现象,而是检测考生能否围绕“抢”这一社会现象,悟出点什么,能否写出“我”真切的体验,能否挖掘出“抢”背后深层次的原因,能否立体地、辨证地看待“抢”,能否给不理智的“抢”开出一剂良方。
虽然材料所提及的“抢”是负面的,但写作要求是,围绕“抢”这一社会现象写一篇文章。(有些材料作文试题要求不偏离材料旨意来写,则要留意材料的立意指向),可见,命卷者并未将考生的立意角度囿于材料,而是给考生预留下多元的立意空间。
文章可以正向立意,指出“抢”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一种不甘示弱、奋勇争先的精神;而这种“抢”的态度和精神则是时代的需要,是促进社会进步的需要,而唯有“抢”,人生才能焕发光彩。亦可反向立意,批评我们(一个民族)特别喜欢“抢”的心态,指出这种“抢”其实反映出的是我们(民族)素养上的一种缺陷,等等,给人们(民族)下一剂猛药,唤醒一味盲目去“抢”的人们(民族)。也可辩证立意,既肯定“抢”的积极意义,同时也可指出“抢”的不足。特别要注意的是,如果一些学生谈自己对“抢”的一种富有个性色彩的感悟,如面对“抢”或在“抢”的过程中的一种迷惘,也是符合题意的。
对题意的理解,要求相对集中,不可泛泛而谈,内容不应该分散。可补充“抢”的内容,如“抢时间”等,这样理解,内容就比较明确、集中了。如果只抓住一个“抢”字展开联想,文章的内容就有可能太多、太散,因而立意就显得分散而不够集中、明确。
文体选择上,记叙性文体(记叙文、叙事性散文)和议论性文体(议论文、议论性散文)都符合题意的要求。
思路点拨
可以从关键词句的角度切入
——关键词“抢”。
从材料和工具书的意义来讲,主要指“抢夺、争夺”(将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争夺过来),“抢先、先行一步,积极主动去争”,如抢时间,抢机会,抢着干活;抢救、抢险等等。
从人生意义的角度理解,抢可以理解为一种不健康的心态,是个人(民族)素养上的一种缺陷,是一种时代焦虑。“抢”也可以理解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一种不甘示弱、奋勇争先的精神;而这种“抢”的态度和精神也是时代的召唤。“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几个关键句
1、的确,在中国文化和现实境况中,不少人的行动原则,就是抢先得到实际的好处和利益。
“不少人”是哪些人?
“不少人”可以理解为利己不损人的。如抢购让利商品,获得实惠;提前排队抢得小孩入学学位;涨价前抢先购买多套商品房,转手谋得利益;提前得知信息,抢得入职机遇;抢注“名人故里”商标,谋得商机„„
2、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一些人时时处处都不择手段地“抢”,把我们的社会变成一个越来越崇尚“抢”的世界。
“一些人”是什么人?抢的方式有哪些?
“一些人”是指自私自利,损人利己的人。如,不良文人在抢,学术造假,抢名抢利;许多奸商在抢,伪劣产品,害人夺命(地沟油、苏丹红、毒奶粉、牛肉膏、瘦肉精、等等);昏官在抢,沽名钓誉,见利忘义;贪官在抢,罔顾民生,惟利是图„„
“崇尚抢的世界”有哪些具体表现?
抢盐,抢醋,抢板蓝根,上车去抢位子;评论,要抢“沙发”。寄信,最好是特快专递。拍照,最好是立等可取。坐车,最好是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磁悬浮。坐飞机,最好是直航。做事,最好是名利双收。创业,最好是一夜暴富。
结婚,最好有现房现车。排队,最好能插队。做事情抢夺“第一”:办第一的奥运、亚运,建世界第一高塔、中国第一高楼、亚洲第一桥,各高中希望高考夺取深圳第一,广东第一„„
肯定否定角度切入
肯定积极意义的“抢”——
1、工作学习,做善事抢先一步,为他人、为社会多作奉献。
2、时不我待,机不可失。抢在别人前头,抢在时间前头,才能先于别人见到曙光。
3、抢是速度的迅捷,抢是能力的显现,抢是力量的表达。
4、“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抢赢得发展机遇,赢得成功。
„„
否定消极意义的病态的抢——
1、世界自有其规律,抢得来一时,抢不来一世。踏踏实实、本本分分才是正道。
2、现代社会是有制度、有秩序的,抢不是现代文明中应有的素质。
3、幸福是抢不来的,幸福是瓜熟蒂落,幸福是水到渠成。
„„
可以从为什么 “抢”的角度切入。
——人的本性
1、自然之理。抢是自然界亘古不变的规律,是人类社会生存的基本法则,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在生命孕育的最初,数以亿计的精子冲向卵子的时候,只有抢占了第一位的精子才有机会被赋予生命。
2、优胜劣汰,适者生存,人的一生,在“抢”与“让”的交替中渡过。 ——民族性格
1、争强好胜。在乎社会比较,胜王败寇。 宁当鸡头,不当凤尾。要当第一,要当人上人。
2、急躁,忙碌,赶时间。甘当最着急最不耐烦的地球人。
3、不顾规则的陋习。
4、跟风起哄的文化陋习。热衷于听风便是雨,缺乏理性。
——个人心理
1、自我实现需要。渴求众人瞩目、赞赏的焦点。(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2、盲目的羊群效应心理。
3、自私心理。
4、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
5、破窗效应。你抢我抢大家抢,丝毫不觉得羞愧。丧失道德地线。 ——社会环境
1、资源有限,而社会分配又不公,“抢”意味着获得更多的资源和特权。从“抢”中获得实惠。
2、政府职能缺失。民众对政府公信力信心不足,对社会缺乏信任感和安全感。
3、社会转型期人们的无助感。蒜涨,姜涨,绿豆涨,白醋涨,导致民众的恐慌。加上重复、单调、复杂、呆板、逼仄、拖延、消耗、超出理解范围、失控和不公平等经常性的情境,使中国人急不可耐,想通过“抢”时间,抢先机,抢机遇改变现状
4、国民内心充满恐惧。„„
——历史原因
中国长时间落后、挨打,好不容易赢得改革开放后的发展机会,格外珍惜,“把耽误的时间抢回来”变成了全民族的心声。
可以从怎样看待的角度切入
——根据材料顺向思维(否定,关注“抢”消极的一面,如盲目的“抢”,损人利己的“枪”,不讲规则的“抢“等等)
1、“抢”是对自然运行方式的曲解,是对人自由本性的违背,抢不如不抢。“不抢”,不是不敢抢,不是不能抢,而是不愿抢。“风流不在谈锋盛,袖手无言味最长。”
2、不抢,既不是放任自流,也不是随波逐流;而是看破得失的淡泊,看穿名利的坚定,看清事态的精明。它既是兢兢业业,也是踏踏实实,更是潇潇洒洒。
3、不抢,是一种气度。不抢,是一种胸怀。不抢,是一种境界。人生是一次旅行,路途即便坎坷曲折,有了不抢的心态和品格,就能充实、踏实、厚实地圆满进行这唯一的一次旅行。
4、有了不抢的人生境界,人生旅途更惬意。不抢,成就生命的厚重和充实,提升人的品位和境界,从容走过历史的烟云,穿过功名利禄的牵绊,从容人生!
5、人是社会性动物,没有一个人能独立存在。如果一味去“抢”,一味自我私欲膨胀,最终必然走向毁灭。
——根据材料逆向思维(肯定,关注“抢”积极的一面,如抢先一步,抢争先手等)
1、生活需要积极意义的抢,抢占时间,谋得发展;抢占先机,赢得机遇;抢夺名次,力争上游。
2、有了“抢”的意识,才有目标,才有压力,才有精神,才不敢安于现状而停滞不前。国家、民族、集体、个人都需要强有力的“抢”。
3、有“抢”的行为,抢占机遇,先人一步,才能超越自己,让自己穿越平庸。
4、从某种意义上讲,不抢,就会没有饭吃;不抢,就会低人一等;不抢,就会被历史淘汰„„在这残酷的竞争环境中,要学会在“抢”中展示自己的风采,在抢中积淀文化,实现自我,升华人生。抢,是现代社会的一种生存方式;是人生必喝的“功夫茶”。
5、“抢”,不是抢夺别人的东西来满足一己之私利,而是通过与别人的公平竞争,彰显自己人生的价值。
——辩证思维
1、“抢”是一种进取精神,“不抢”是一种豁达胸襟。
2、“抢”让人欢喜,让人忧,“抢”给人类带来痛苦,带来悲惨,带来困惑,也带来竞抢,带来进步,带来兴奋„„“抢”无法回避,“抢”既让人感到窘迫、窒息,又激励人抢先恐后,不断奋斗。
3、抢,不一定是勇敢,那也可能是一种莽撞;不抢,并非代表懦弱、胆怯。相反地,不抢,是一种策略,只有真正的勇者才敢于放弃。不抢,也是一种智慧,只有真正的智者才能坦然面对人生的蜗角虚名。不抢,更是一种风度,无论官场、商场,或是情场,它都是人性豁达的体现。
——比较分析(关注与“抢”相对的概念:让,淡泊名利等)
1、抢”与“让”是太极图中那两条首尾相接的鱼。 “抢”与“让”相共生,有“抢”必有“让”,有“让”必有“抢”。人生在世,不可没有“抢”,不“抢”个人没有进步与发展,社会也没有进步与发展。如果人类没有“抢”,也许到现在我们还住在山顶洞里茹毛饮血,披着兽皮刀耕火种。人生在世,又不可没有“让”,不“让”便没有共生与和谐。没有群体的共生与和谐,个人的生存同样会遭遇问题。如果人类没有“让”,也许我们早就把自己的同胞连骨头带肉都吃光了,也许人类早就变成只能在化石中才能见到的物种了。
2、“抢”与“让”还是一种“零和游戏”,一方的“抢”必然以另一方的“让”为前提。单位空缺了一个领导岗位,许多人都去抢,但最终只有一个人上任,就这个人而言,他“抢”上了,而另外一些人则必须把这个位置“让”给他,虽然这种“让”不是主动的、自愿的。再比如,股票市场上,人们都在“抢”,但从总体说,人们“抢”到的与“让”出的总是一样多:有多少人挣钱,就有多少人赔钱,赚钱的挣多少,赔钱的必然赔多少。
3、“抢”与“让”共同推动着世界,建设着世界。但“抢”与“让”的作用不同。“抢”的结果是发展与进步。“让”的结果是秩序与道德。 “抢”是发动机,“让”是方向盘和刹车器。没有“抢”车辆不能跑,没有“让”,则会发生事故甚至车毁人亡。
可以从怎样做的角度切入
——别人怎么做?
古人:庄子等哲人。
外国人:梭罗等名人,地震中的日本人等。
当代人:淡薄名利的钱钟书。别人抢名抢利,辞掉“国学泰斗”“道德楷模”等桂冠的季羡林等等。只争朝夕,抢分多秒研制两弹一星的元勋。
——我们该怎么做?
1、营造一种文明的社会风气。让出的是一个暂时的座位,收获的是一车人的尊重,一整天的小开心,一份好习惯的积淀。
2、从容一点,理性一点。
3、竞争的手段必须合法合理。参与者享受竞争的过程而非被竞争伤害。
4、用法律来规范,用道德来监督,驱除“抢”文化的劣根性,让庸俗变得高雅,让野蛮变得文明。
5、利益面前,荣誉面前,先人后己,是一种让;重担在前,责任当前,主动去“抢”。
6、“抢”,凭实力说话,靠自信保驾,用毅力坚持,借智慧闯关,向运气问路。
7、要懂得哪些该抢,哪些不该抢。
8、一味地抢,欲速则不达。“大多数人在追求快乐时急得上气不接下气,以至于和快乐擦肩而过。”(克尔凯郭尔语)。
当然,思路拓展的角度还有很多,如果考生在写作时能选取其中几个点进行深入开掘,就不难写出一篇较成功的考场作文了。
附:部分考场作文的拟题及立意角度
否定“抢”——
抢走的,是风度
一“抢”当先
不抢又何妨?
无与之抢,善莫大焉
春来春去不相关(禅道)
抢了也白抢
为“抢”消得人憔悴
静立于抢中
少一点浮躁,多一抹清欢
请放慢你的脚步
被抢走的国民素养?
总有一些抢不到
莫争抢,请守望
走在快车道上的中国(是谁按下中国的快进键)
愿天下无抢
肯定“抢”——
该抢时就抢
抢不到就会挨打(挨饿受冻)
抢,——无奈的选择
抢之有道
寡民必争
给我一个不抢的理由
抢的智慧
抢亦有道
辩证思考——
抢来与抢走
三思而后抢
也论“抢来主义”
抢不过你我就躲
抢得到与抢不到
中国之抢与不抢
谁抢走了我的奶酪?
抢之国
不抢之抢
“抢”字背后
“抢”的天平上
抢的手掌伸向哪?
“抢”得什么?
敢“抢”敢“拼”
有所抢,有所不抢
抢的三种境界
深圳市2011年第二次调研考试作文讲评笔记
涓涓语流
(受备课组之命,匆匆拟就 )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资料介绍说,在美国,当小孩不吃饭的时候,母亲常常这样逗孩子:“赶快吃!你再不吃小心中国人都来抢光了!”的确,在中国文化和现实境况中,不少人的行动原则,就是抢先得到实际的好处和利益。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一些人时时处处都不择手段地“抢”,把我们的社会变成一个越来越崇尚“抢”的世界:在交通路口,我们看到了抢着闯红灯的行人、自行车和汽车;在凡是需要排队的地方——无论是物质领域还是精神领域,我们总能看到试图或已经“加塞儿”的人„„
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与感受,围绕“抢”这一社会现象,写一篇文章。要求:题目自拟,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一、审题
1、筛选原材料关键信息:(抓结论性或总结性的话语)
(1)的确,在中国文化和现实境况中,不少人的行动原则,就是抢先得到实际的好处和利益。——文化背景、社会境况、行动原则、抢的目的。
(2)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一些人时时处处都不择手段地“抢”,把我们的社会变成一个越来越崇尚“抢”的世界。——出题者是带有明显贬义的,并且冒号后的所举现象都是反面的。
2、仔细审读写作要求
(1)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与感受
(2)围绕“抢”这一社会现象
(3)题目自拟,文体自选
——这里是围绕这一“社会现象”,而不是围绕原材料,所以点评一下原材料或呼应一下原材料就可以了,不必限制在原材料上。
——这里少了句自选角度,不过原则上写作都是允许自选角度的,只要在话题内进行则可。“抢”实际上可以是个中性词。
——有些原材料是已经预设了前提的,这时在立场上便只有一个态度。如2001年高考作文,“健康”、“美貌”、“诚信”、“机敏”、“才学”、“金钱”、“荣誉”七个背囊,出题者隐含了“诚信”不能丢的意图。所以写作时只有肯定诚信这一条大思路,而决不能说扔得好。这还涉及一个人生价值观的问题,作文必须体现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仔细揣摩话题“抢”的本身涵义
——抢夺、争夺(原材料中大多用此义)
——抢先、争抢(抢时间,抢机会,抢着干活;抢救、抢险、)
4、别把次要信息当成主要内容来写。
有资料介绍说,在美国,当小孩不吃饭的时候,母亲常常这样逗孩子:“赶快吃!你再不吃小心中国人都来抢光了!”有人据此来写中美关系,中美冲突,说美国尽抢别人资源,还诬陷别人抢他,这就偏离题旨了。
5、确定基本要素:
(1) 抢(2)社会现象(3)文化心理,行为法则。(4)自己的体验
二、 立意
正面立意:
——世界自有其规律,抢得来一时,抢不来一世。踏踏实实、本本分分才是正道。
——现代社会是有制度、有秩序的,哄抢不是现代文明中应有的素质。 ——幸福是抢不来的,幸福是瓜熟蒂落,幸福是水到渠成。
反面立意:
——快节奏的社会,抢先一步,才能占得先机。
——抢在别人前头,抢在时间前头,才能先于别人见到曙光。
——抢是速度的迅捷,抢是能力的显现,抢是力量的表达。
中间立意:
——人要有判断,有思考,当抢则抢,当让则让。
——抢是双刃剑,它可以赚取人生,也可以毁灭人生。
——抢需要引导,需要规范。
三、快速打开思路(寻找最适合自己的立意角度和材料角度)
——考虑作文的可写性与可发挥性
——考虑读者阅读的接受度
——选择角度由“合适”到“最佳”。
——事物的多义性决定思维的广泛性:“一树梅花万首诗”
——多角度思维:从6W入手,即何人、何时、何地、何事、为什么、怎么办。
从主体出发:谁营造了抢的背景、抢的氛围,谁在带头抢,谁在害怕不抢就会吃亏,谁在“抢”的世界中如鱼得水,谁在抢的社会里束手无策„„
从客体出发:抢了谁?抢了什么?为了谁抢?被抢的时代被剥夺的人生„„ 从时间角度:孩子的抢、青年人的抢、中年人的抢、老人的抢;过去的抢(食物),今天的抢(能源),明天的抢(空间);上班时抢升职,下班时抢打折„„
从空间角度: 校园里的抢(抢分数、抢时间),商场上的抢(抢客户、抢客源、抢市场),官场上的抢(抢位置,抢权利,抢资源),球场上的抢(抢球,抢秀,抢胜)„„
从事情角度,抢什么?
抢盐,抢学位,抢石油,抢房子,抢选票,抢职位„„
从缘由角度,为什么抢?
内心充满恐惧;社会分配不公;资源有限;强烈的目标意识;时间紧迫感;无规则意识;从众心理;„„
怎么办?
不要只冲着好处和利益;不要时时处处都不择手段;不要把我们的社会变成一个越来越崇尚“抢”、一味地抢的世界;不要违背良心、违反秩序、挑战道德底线地去抢„„
为改变“抢”字泛滥,努力为社会公平正义努力;学会平和、宁静地生活,不急不躁不抢„„
四、开头(选自考场作文):(干净,切题快,有信息量,有吸引力) 《且慢,徐行》开头:中国人很急。
《寡民必争》开头:“抢”源于中国平民长久以来对物质匮乏的恐惧;“抢”源于中国平民因现实压力而产生的不安。
五、题材和题材(选自考场作文)(新颖)
题材:谁抢走了故乡的回忆
体裁:“三抢”拍案惊奇;给“抢哥”的一封信
六、立意与拟题(选自考场作文) 否定抢:
抢走的,是风度
一“抢”当先
不抢又何妨?
无与之抢,善莫大焉(古文写作)
春来春去不相关(禅道)
抢了也白抢
为“抢”消得人憔悴
静立于抢中
少一点浮躁,多一抹清欢
请放慢你的脚步
被抢走的国民素养?
总有一些抢不到
莫争抢,请守望
走在快车道上的中国(是谁按下中国的快进键)
愿天下无抢 肯定抢:
该抢时就抢
抢不到就会挨打(挨饿受冻)
抢,——无奈的选择
抢之有道
寡民必争
给我一个不抢的理由
抢的智慧
抢亦有道 辩证:
抢来与抢走
三思而后抢
也论“抢来主义”
抢不过你我就躲
抢得到与抢不到
中国之抢与不抢
谁抢走了我的奶酪?
抢之国
不抢之抢
“抢”字背后
“抢”的天平上
抢的手掌伸向哪?
“抢”得什么?
敢“抢”敢“拼”
有所抢,有所不抢
七、结构(选自考场作文)(清晰)
1、抢,见仁见智。抢是一种心态(卓别林);抢是一种积极的行动(迪沃克);抢是一种活跃的思想(杨丽萍)。结论:积极向上的生活需要抢。
2、不争,乃大争。不争抢不是一种逃避,而是一种智慧。不争抢时间,可以收获生有所息的乐趣(一位环游世界的旅者因为争时间而失去了最美的风景);不争抢名利,赢得世人的尊重(钱钟书);不争抢物质,赢得和平友好的发展(利比亚事件)。结论:愿在不争中体会大争的智慧。
3、别抢,做一个理性的现代人。别抢了,多一份耐心,少一份焦虑(抢红灯);别抢了,多一份机智,少一份愚昧(抢盐);别抢了,多一份从容,少一份粗俗(银行排队)。结论:抢字暴露了中华儿女在世界尚未来得及穿上遮羞裤下的本性的一面,让各位国际看客们看笑话了。在物质财富以及积攒到世界第二的时候,精神财富是否也要迈开大步奋起直追呢。请在文化簿中抹去那一个“抢”字吧。
4、抢,人所难!“抢”在无力承担的无奈(争抢公租房,折射高房价的无奈);抢在公信力的缺失(抢盐);难在日渐浮躁的心理(抢镜,马诺)。结论:
抢,是社会的产物,每一种行为的背后都有其社会土壤。抢,人所难,排难靠大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