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业与乐业解读

《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解读

一、教材分析

《敬业与乐业》这篇文章出自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1、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塑造崇高的的精神境界。

2、学习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述方法。3、了解议论文的架构安排的基本要求和常见形式。4、品味议论文语言论证有力的特点。5、在讨论中能抓住问题的焦点,能够针对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

这篇讲演针对听讲者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论题,深入地论述了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殷切地希望大家发扬敬业、乐业的精神,去过人类合理的生活。

本篇课文则体现了议论文的条理清晰的特点。文章结构严格按引论——本论——结论的顺序排列,在“本论”中,又是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从有业——敬业——乐业,一一道来,特别是有些标志性词语的运用更显条理分明。象“先要说说”“第一”“第二”就分别领起“有业”“敬业”“乐业”。在论述“乐业”时,作者在提出“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的观点后,理由也分“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分条陈述,有条有理,思路清晰。具体如下:

这篇课文共有7个自然段,开头总起全篇,然后分别论述敬业与乐业,两个分论点平行并列,最后总结全篇。

作品思路

第一部分(第1段)揭示全文论述的中心。

第二部分(第2~6段)论述敬业和乐业的重要。

第一层(第3~4段),论述敬业的重要。

第二层(第5~6段)论述乐业的重要。

第三部分(第7段)总结全文,勉励人们敬业乐业。

本文主旨鲜明,层次清晰,语言通俗,文短意长。值得我们好好研究学习。

二、课程标准对本课的要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总体目标与内容”中提出学生应“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人教版)对第四学段(7~9年级)的阅读要求: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3、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

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4、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

5、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大家知道,《敬业与乐业》这篇文章是当年梁启超先生在上海的一所职业学校给他的即将毕业的学生的一篇演讲文章。那次演讲就是为了让学生知道怎样去对待以后的生活。其实现在的学生更要懂得敬业与乐业,只不过这个业代表的就是学习。现在很多的学生就没有这种敬业乐业的精神,他们永远是在课堂上想着其它的事,而且做作业时永远觉得太累。如果他们总是这样干下去的话,那么他们的未来就已经没有希望了。因此,结合课程标准、作者的写作夙愿、我们学生的现状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2)在语境中理解、积累和掌握内涵丰富的词语,如“征引、旁骛、敬业乐群、断章取义、不二法门”等;(3)摘录并积累大量经典语句、格言;(4)初步掌握有关写作演讲稿的方法。

(二)、能力目标:(1)体会口语和书面语的差异;(2)学会“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3)明白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品味与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

(三)、情感目标:(1)让学生学会为自己制定明确的目标并为之奋斗;(2)鼓励学生选择自己所喜欢的,喜欢自己所选择的;(3)培养学生形成敬业与乐业的精神。

三、学情分析

1、文体知识掌握不牢固,对论据的分类不十分清楚,尤其是道理论据,多数学生不会找。对论证方法来说就更不清楚了。

2、阅读理解急于求成

议论文的阅读一般来说难度都比较大,但它也能有效地检测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文素质,有的学生会超越原文直接由自己的积累沉淀去理解作者的观点,急于求成,结果当然是不能对文本有准确、客观的理解。

3、断章取义

文章是作者的意识整体。各部分之间、各层次之间都是血肉相联,浑然一体的。可是,有的学生忽视文章的整体性,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断章取义,造成对文本的理解失之偏颇,谬误丛生。

4、初三的学生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他们敏于思索,善于质疑。 针对以上情况确定了学习本文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敬业、乐业的内涵。

(2) 为什么要敬业、乐业?如何敬业、乐业?

(3) 指导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安排,文章的各段分别用什么方法进行论述,各段之间是如何衔接的。

教学难点:

(1)指导学生将学习此文的收获运用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中。

(2)指导学生理解文中富含哲理、含义深刻的语句,真切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内 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和思路。

(3)掌握文章中运用到的几种写作手法。

四、教法、学法

1、教法 谈话法

谈话法又称问答法。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回答提出的问题,借以获得新知识、巩固旧知识或检查知识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较易于集中学生的注意,激发积极的思维活动,提高教学效果。

本课的难点是对“敬业与乐业”精神的真切领悟与质疑问难。教学过程中,我特别注重拓展学生的精神视野,又应尽量和学习生活体验相结合,体现在研讨探究中,我结合着课后练习向学生提问:“‘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依据作者的这一标准来衡量,你能从身边也发现一两位这样“天地间第一等人”吗?请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我们中学生该如何去做。”学生分小组探讨对于“天地间第一等人”的理解。在交流中,有的学生只谈了课文中的一些理论,而忽视了问题中结合中学生实际的要求。对此,我及时的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运用“举例子”和“讲道理”的论证方法,他们结合自身的学习生活多列举事例谈感受,从而更好的认清现在应该如何去做,如何把握自己的青春年华,从而具有积极的实际教育意义。在学生的发言中,我发现学生对新时期爱岗敬业的事迹知之甚少,那么在课后就要扩充他们对这方面的了解,以增强他们敬业乐业、敬学了学的意识。

总之,在教学中,我尽可能的让学生多读,多思,多发言,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尽量的少讲,注重对学生的评价。同时,结合着课文分析,给予学生写作的指导,并通过课后练笔进行巩固,把写作和阅读有机的结合起来。

2、学法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早就指出:“教学生学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先生拿现成的解决办法来传授给学生,而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来的手续、程序安排停当,指导他,使他以最短的时间经过相类的经验发生相类的理想,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理想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这种引导学生自己去掌握学习过程

的方式,往往是学生经历了痛苦、焦虑、喜悦和激动等感情的变化才获得的。因此学生就十分珍惜它,从中所获得的科学结论,往往不仅是作为知识来掌握,而且可能成为自己的一种信念。因此,在教学本文是我们尤其注重学法的设计。

1)、朗读法

读书方法的指导:运用“边读边想”的方法来学习课文。初读课文,尝试理解不懂的词语,如征引、不二法门等,提出问题;细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如“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进行思考理解,体会感情;最后想想学了这篇课文,在读书方法上有什么收获。

2)、圈点勾画法

要求学生速读课文,并标注段落序号,勾画难读难懂词、句,勾画文中的经典语句、格言,思考梁启超先生的讲演是从哪几方面来谈话的。

3)、以点带面法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句段,由表及里地深入领会语言文字的内在意蕴。比如抓住“敬业即是责任心,乐业即是趣味”进一步强化学生对敬业与乐业的概念的理解理解,也强化了对文本论点的理解。

4)、迁移法

比如文章第六段末尾说“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学生读到此处时,可以挖掘自己的知识储备,举例证明,另外文章中也列举了很多事例,学生也可以再类举几个事例,加深理解。

5)、合作学习法

学生在预习课文时会有很多问题,可以通过小组合作解决。预习中的新发现,迁移出的事例,互相交流,既丰富了视野,又提升了能力。

总之,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安排,既要达到让学生懂的目的,又要达到让学生自己懂的目的。

五、总体设计思路

对于本文的教学设计,共分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落实文学常识,字音字形,格言警句,敬业与乐业的概念,文章基本结构,演讲稿的基本特点等,让学生对文本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并形成阅读文本的一些基本能力。第二课时重点学习文本的论证思路,并以此为主问题展开研讨,合作,通过多种学习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文本,进而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逐步完成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六、教学流程

1、导入

以白求恩,诺贝尔的成功事例为突破口,讨论他们对工作的态度,引出课题。

设计意图:以名人的事例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的兴趣并且这

两个事例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之上的。

2、检查预习情况,落实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对作家作品的了解,对文本的初步解读。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理清结构,划分层次,概括每一部分的内容,归纳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找文章的中心论点,培养合作探究的能力,概括能力。

4、找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分析论证方法,讨论论证思路。 设计意图:学习“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

5、拓展延伸:“那些烦人做的事情,很多都忠实圆满的完成,他们都可以称为‘天地间第一等人’”,这样的例子在我们身边有很多,我们中学生怎样做才算天地间第一等人呢?学生发言交流,其余点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生活体验,深化认识。

6、达标测评

设计意图:巩固学习成果。 七、达标测评

1、《敬业与乐业》的作者是_________,字卓如,号_________,戊戌维新运动领导人之一。(知识目标1)(1分)

2、原文填空(知识目标3)(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万恶懒为首

素其位而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理解

第一要敬业。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易、直捷的法门,可惜被后来有些人说得太精微,倒变得不适实用了。惟有朱子解得最好,他说:“主一无适便是敬。”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该敬呢?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人类既不是上帝特地制来充当消化面包的机器,自然该各人因自己的地位和才力,认定一件事去做。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当大总统是一件事,拉黄包车也是一件事。事的名称,从俗人眼里看来,有高下;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只要当大总统的人,信得过我可以当大总统才去当,实实在在把总统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拉黄包车的人,信得过我可以拉黄包车才去拉,实实在在把拉车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便是人生合理的生活。这叫做职业的神圣。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惟其如此,所以我们对于各种职业,没有什么分别拣择。总之,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至

于我该做哪一种劳作呢?全看我的才能何如,境地何如。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惟一的秘诀就是忠实,忠实从心理上发出来的便是敬。《庄子》记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说道:“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冀之知。”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做的事来和他交换。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同一价值;我信得过我当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你们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同一价值。大家同是替社会做事,你不必羡慕我,我不必羡慕你。怕的是我这件事做得不妥当,便对不起这一天里头所吃的饭。所以我做这事的时候,丝毫不肯分心到事外。曾文正说:“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亵渎职业之神圣;从事实方面说,一定把事情做糟了,结果自己害自己。所以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庄子说:“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孔子说:“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我说的敬业,不外这些道理。

①、选文作者的观点是什么_______________(能力目标3)(2分) ②、为什么该敬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③、作者引用曾文正的名言属于_____论证,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 (能力目标2)(2分)

④、“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依照作者这一标准来衡量,你能从身边举一个例子吗?并加以点评。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2分)

八、注意事项

1、如何理解“业”的含义?

需要引导学生注意:“业”并不局限于狭隘的职业。正如作者所言,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的。因此,敬业与乐业并不局限于某种谋生的职业,它可以指我们生活中的任何意见有价值的事情。

2、在论证“敬业”的必要性时。有两点可质疑处:其一、为什么人必须为劳动而生活?为什么“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这两点可以引 发学生进行深入的讨论。

3、因本文时代比较久远,文中有些话语可能不被学生接受,或者理解有误差。比如“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这一句中“合理的生活”是指首先要有一份正当的职业,然后能专心去做,并生发出敬意,甚至达到“乐以忘忧”的境界。而现在的学生比较另类,行为乖张,不劳而获的思想不在少数,可怕的是他们必不以此为耻。这一点不太好解决。老师们可就这一问题讨论一下,如何利用本文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

《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解读

一、教材分析

《敬业与乐业》这篇文章出自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1、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塑造崇高的的精神境界。

2、学习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述方法。3、了解议论文的架构安排的基本要求和常见形式。4、品味议论文语言论证有力的特点。5、在讨论中能抓住问题的焦点,能够针对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

这篇讲演针对听讲者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论题,深入地论述了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殷切地希望大家发扬敬业、乐业的精神,去过人类合理的生活。

本篇课文则体现了议论文的条理清晰的特点。文章结构严格按引论——本论——结论的顺序排列,在“本论”中,又是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从有业——敬业——乐业,一一道来,特别是有些标志性词语的运用更显条理分明。象“先要说说”“第一”“第二”就分别领起“有业”“敬业”“乐业”。在论述“乐业”时,作者在提出“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的观点后,理由也分“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分条陈述,有条有理,思路清晰。具体如下:

这篇课文共有7个自然段,开头总起全篇,然后分别论述敬业与乐业,两个分论点平行并列,最后总结全篇。

作品思路

第一部分(第1段)揭示全文论述的中心。

第二部分(第2~6段)论述敬业和乐业的重要。

第一层(第3~4段),论述敬业的重要。

第二层(第5~6段)论述乐业的重要。

第三部分(第7段)总结全文,勉励人们敬业乐业。

本文主旨鲜明,层次清晰,语言通俗,文短意长。值得我们好好研究学习。

二、课程标准对本课的要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总体目标与内容”中提出学生应“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人教版)对第四学段(7~9年级)的阅读要求: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3、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

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4、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

5、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大家知道,《敬业与乐业》这篇文章是当年梁启超先生在上海的一所职业学校给他的即将毕业的学生的一篇演讲文章。那次演讲就是为了让学生知道怎样去对待以后的生活。其实现在的学生更要懂得敬业与乐业,只不过这个业代表的就是学习。现在很多的学生就没有这种敬业乐业的精神,他们永远是在课堂上想着其它的事,而且做作业时永远觉得太累。如果他们总是这样干下去的话,那么他们的未来就已经没有希望了。因此,结合课程标准、作者的写作夙愿、我们学生的现状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2)在语境中理解、积累和掌握内涵丰富的词语,如“征引、旁骛、敬业乐群、断章取义、不二法门”等;(3)摘录并积累大量经典语句、格言;(4)初步掌握有关写作演讲稿的方法。

(二)、能力目标:(1)体会口语和书面语的差异;(2)学会“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3)明白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品味与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

(三)、情感目标:(1)让学生学会为自己制定明确的目标并为之奋斗;(2)鼓励学生选择自己所喜欢的,喜欢自己所选择的;(3)培养学生形成敬业与乐业的精神。

三、学情分析

1、文体知识掌握不牢固,对论据的分类不十分清楚,尤其是道理论据,多数学生不会找。对论证方法来说就更不清楚了。

2、阅读理解急于求成

议论文的阅读一般来说难度都比较大,但它也能有效地检测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文素质,有的学生会超越原文直接由自己的积累沉淀去理解作者的观点,急于求成,结果当然是不能对文本有准确、客观的理解。

3、断章取义

文章是作者的意识整体。各部分之间、各层次之间都是血肉相联,浑然一体的。可是,有的学生忽视文章的整体性,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断章取义,造成对文本的理解失之偏颇,谬误丛生。

4、初三的学生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他们敏于思索,善于质疑。 针对以上情况确定了学习本文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敬业、乐业的内涵。

(2) 为什么要敬业、乐业?如何敬业、乐业?

(3) 指导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安排,文章的各段分别用什么方法进行论述,各段之间是如何衔接的。

教学难点:

(1)指导学生将学习此文的收获运用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中。

(2)指导学生理解文中富含哲理、含义深刻的语句,真切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内 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和思路。

(3)掌握文章中运用到的几种写作手法。

四、教法、学法

1、教法 谈话法

谈话法又称问答法。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回答提出的问题,借以获得新知识、巩固旧知识或检查知识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较易于集中学生的注意,激发积极的思维活动,提高教学效果。

本课的难点是对“敬业与乐业”精神的真切领悟与质疑问难。教学过程中,我特别注重拓展学生的精神视野,又应尽量和学习生活体验相结合,体现在研讨探究中,我结合着课后练习向学生提问:“‘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依据作者的这一标准来衡量,你能从身边也发现一两位这样“天地间第一等人”吗?请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我们中学生该如何去做。”学生分小组探讨对于“天地间第一等人”的理解。在交流中,有的学生只谈了课文中的一些理论,而忽视了问题中结合中学生实际的要求。对此,我及时的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运用“举例子”和“讲道理”的论证方法,他们结合自身的学习生活多列举事例谈感受,从而更好的认清现在应该如何去做,如何把握自己的青春年华,从而具有积极的实际教育意义。在学生的发言中,我发现学生对新时期爱岗敬业的事迹知之甚少,那么在课后就要扩充他们对这方面的了解,以增强他们敬业乐业、敬学了学的意识。

总之,在教学中,我尽可能的让学生多读,多思,多发言,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尽量的少讲,注重对学生的评价。同时,结合着课文分析,给予学生写作的指导,并通过课后练笔进行巩固,把写作和阅读有机的结合起来。

2、学法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早就指出:“教学生学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先生拿现成的解决办法来传授给学生,而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来的手续、程序安排停当,指导他,使他以最短的时间经过相类的经验发生相类的理想,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理想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这种引导学生自己去掌握学习过程

的方式,往往是学生经历了痛苦、焦虑、喜悦和激动等感情的变化才获得的。因此学生就十分珍惜它,从中所获得的科学结论,往往不仅是作为知识来掌握,而且可能成为自己的一种信念。因此,在教学本文是我们尤其注重学法的设计。

1)、朗读法

读书方法的指导:运用“边读边想”的方法来学习课文。初读课文,尝试理解不懂的词语,如征引、不二法门等,提出问题;细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如“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进行思考理解,体会感情;最后想想学了这篇课文,在读书方法上有什么收获。

2)、圈点勾画法

要求学生速读课文,并标注段落序号,勾画难读难懂词、句,勾画文中的经典语句、格言,思考梁启超先生的讲演是从哪几方面来谈话的。

3)、以点带面法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句段,由表及里地深入领会语言文字的内在意蕴。比如抓住“敬业即是责任心,乐业即是趣味”进一步强化学生对敬业与乐业的概念的理解理解,也强化了对文本论点的理解。

4)、迁移法

比如文章第六段末尾说“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学生读到此处时,可以挖掘自己的知识储备,举例证明,另外文章中也列举了很多事例,学生也可以再类举几个事例,加深理解。

5)、合作学习法

学生在预习课文时会有很多问题,可以通过小组合作解决。预习中的新发现,迁移出的事例,互相交流,既丰富了视野,又提升了能力。

总之,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安排,既要达到让学生懂的目的,又要达到让学生自己懂的目的。

五、总体设计思路

对于本文的教学设计,共分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落实文学常识,字音字形,格言警句,敬业与乐业的概念,文章基本结构,演讲稿的基本特点等,让学生对文本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并形成阅读文本的一些基本能力。第二课时重点学习文本的论证思路,并以此为主问题展开研讨,合作,通过多种学习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文本,进而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逐步完成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六、教学流程

1、导入

以白求恩,诺贝尔的成功事例为突破口,讨论他们对工作的态度,引出课题。

设计意图:以名人的事例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的兴趣并且这

两个事例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之上的。

2、检查预习情况,落实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对作家作品的了解,对文本的初步解读。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理清结构,划分层次,概括每一部分的内容,归纳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找文章的中心论点,培养合作探究的能力,概括能力。

4、找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分析论证方法,讨论论证思路。 设计意图:学习“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

5、拓展延伸:“那些烦人做的事情,很多都忠实圆满的完成,他们都可以称为‘天地间第一等人’”,这样的例子在我们身边有很多,我们中学生怎样做才算天地间第一等人呢?学生发言交流,其余点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生活体验,深化认识。

6、达标测评

设计意图:巩固学习成果。 七、达标测评

1、《敬业与乐业》的作者是_________,字卓如,号_________,戊戌维新运动领导人之一。(知识目标1)(1分)

2、原文填空(知识目标3)(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万恶懒为首

素其位而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理解

第一要敬业。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易、直捷的法门,可惜被后来有些人说得太精微,倒变得不适实用了。惟有朱子解得最好,他说:“主一无适便是敬。”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该敬呢?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人类既不是上帝特地制来充当消化面包的机器,自然该各人因自己的地位和才力,认定一件事去做。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当大总统是一件事,拉黄包车也是一件事。事的名称,从俗人眼里看来,有高下;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只要当大总统的人,信得过我可以当大总统才去当,实实在在把总统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拉黄包车的人,信得过我可以拉黄包车才去拉,实实在在把拉车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便是人生合理的生活。这叫做职业的神圣。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惟其如此,所以我们对于各种职业,没有什么分别拣择。总之,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至

于我该做哪一种劳作呢?全看我的才能何如,境地何如。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惟一的秘诀就是忠实,忠实从心理上发出来的便是敬。《庄子》记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说道:“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冀之知。”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做的事来和他交换。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同一价值;我信得过我当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你们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同一价值。大家同是替社会做事,你不必羡慕我,我不必羡慕你。怕的是我这件事做得不妥当,便对不起这一天里头所吃的饭。所以我做这事的时候,丝毫不肯分心到事外。曾文正说:“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亵渎职业之神圣;从事实方面说,一定把事情做糟了,结果自己害自己。所以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庄子说:“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孔子说:“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我说的敬业,不外这些道理。

①、选文作者的观点是什么_______________(能力目标3)(2分) ②、为什么该敬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③、作者引用曾文正的名言属于_____论证,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 (能力目标2)(2分)

④、“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依照作者这一标准来衡量,你能从身边举一个例子吗?并加以点评。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2分)

八、注意事项

1、如何理解“业”的含义?

需要引导学生注意:“业”并不局限于狭隘的职业。正如作者所言,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的。因此,敬业与乐业并不局限于某种谋生的职业,它可以指我们生活中的任何意见有价值的事情。

2、在论证“敬业”的必要性时。有两点可质疑处:其一、为什么人必须为劳动而生活?为什么“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这两点可以引 发学生进行深入的讨论。

3、因本文时代比较久远,文中有些话语可能不被学生接受,或者理解有误差。比如“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这一句中“合理的生活”是指首先要有一份正当的职业,然后能专心去做,并生发出敬意,甚至达到“乐以忘忧”的境界。而现在的学生比较另类,行为乖张,不劳而获的思想不在少数,可怕的是他们必不以此为耻。这一点不太好解决。老师们可就这一问题讨论一下,如何利用本文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


相关文章

  • 中职学校"工匠精神"文化建设探讨
  • [摘 要]本文分析中职学校"工匠精神"文化的内涵,针对"工匠精神"文化认同存在的障碍,提出从"高大上"到"接地气".从传统到现代.从第一课堂到第二课堂.从企业到 ...查看


  • [走在教育的边缘]读后感
  • <走在教育的边缘>读后感之一 <走在教育的边缘>的简介:我们研究教育,我们首先进入教育情景之中,被教育对象化.我们经由教育研究来显现我们对人世的关切,显明我们在世界存在的基本立场.我们的思考与言说虽然不足以改变教育. ...查看


  • 名人故事素材多维解读
  • 素材展示 2012年2月27日,中国建筑师王澍荣获2012年普利兹克建筑奖,此奖项堪称建筑界的"诺贝尔奖". 王澍1981年考入南京工学院建筑系,毕业前夕,导师特别叮嘱他:"切忌急功近利,要守得住寂寞,多思索, ...查看


  • 解读和谐教育的内涵及实施途径
  • 解读和谐教育的内涵及实施途径 作者:佚名 和谐,具有协调.融洽.合作等意义.和谐,作为一种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精髓.比如"和衷共济""厚德载物""和气生财""和 ...查看


  • [敬业与乐业]表格式教案
  • 课题 <敬业与乐业>(第一课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课型 综合性 学习 三 维 目 标 知识目标 1.学习这篇讲演词论证条理清晰,论据生动有力.2.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 3.摘录并积累大量经典语句.格言. 能力目标 1.引导学生 ...查看


  • 8敬业与乐业说课稿王容
  • 说 课 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敬业与乐业>,本文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结果预测等几个方面对本文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 ...查看


  • 第5课敬业与乐业的设计
  • 教学设计 法怕中学九年级语文 主备人: 学科长审核意见: 学科长签名: 备课组长:杨露生 备课成员:杨露生 朗叶黎 赵学超 邵维炳 授课时间: 课题: 一.教材内容及其分析 1.内容:本文是篇演讲辞,是梁启超七十多年对上海中华职业校学生的一 ...查看


  • 敬业与乐业(两课时)
  • <敬业与乐业>梁启超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疏通文意.2.把握中心论点,理清结构层次. 3.学习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体会其作用. 4.体会语言表达通俗浅显.准确周密.生动有力的特点. 5.积累记诵文中的经典语句.格言. 重难点 ...查看


  • [敬业与乐业]说课稿
  • <敬业与乐业>说课稿 镇东初级中学 邹蜀开 今天我要说课的课文题目是<敬业与乐业>,我准备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等几个方面来说课. 一.说教材: (一)教材简介 <敬业与乐业>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