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六韬谋伐
【姜尚的军事权谋,是对中国早已失传的黄帝军事智慧的继承,也是春秋战国一批著名军事家的祖宗,内容博大精深,逻辑缜密严谨,思想精邃富瞻,为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从帝辛五十一年开始,纣王的生命就进入到了商朝覆灭前的最后三年倒计时,但纣王帝辛不可能知道,因为无论是军事力量还是经济实力,周国都不是殷商王室的对手。
从军事力量对比上看,周国不是殷商对手。纣王虽然暴虐,却并非无所作为,如果不是“成王败寇”之故,是不可能将其南征北战之功一笔抹去的。《淮南子·泰族训》记:“纣之地,左东海,右流沙,前交趾,后幽都,师起容关,至浦水,士亿有余万。”纣王的商朝地域国土,东部到达到今东海,西部到达到青藏高原的流沙河,南部到达今越南北部的交趾,北部到达今内蒙呼和浩特之外的幽都。殷商士卒达多达十余万,军队可以从“容关”布防到“浦水”。如果不是被周武王所灭,商纣王保住和扩大中华版图的功劳,彪炳史册,谁也抹杀不掉。
从经济力量对比上看,周国也不是殷商对手。殷商王室正处于奴隶社会鼎盛期,纣王所抓获的战俘成千上万,可提供大量奴隶劳动力。殷商国家官僚机构完善、法规成熟、军队庞大,纣王凭借这些而大肆向方国诸侯加重赋税。《逸周书·卷四·克殷》记载,鹿台是纣王的国家钱库,巨桥是纣王的国家粮仓。而且,殷商手工业全部官营,分工细、规模巨、产量大、种类多、工艺水平高,尤其青铜器铸造技术的水平之高,世界罕见。殷商手工业的进步又促进了商品交换的发展,到商朝末期,朝歌出现专门从事各种交易的商贩,姜尚曾为其中之一。殷商国库丰厚、经济发达,享有天下之财,周国却只是殷商众多方国之一,尽管周国邦富民强,实力却与殷商王室没法比。
周国几代人以弱对强,敬谨慎行,之所以敢于野心勃勃地叫板殷商王室,既凭九州诸侯人心所向,也凭周国君臣万众一心,而且周国拥有以姜尚为首的一大批出色人才。据《汉书·艺文志》载,姜尚著有《太公》二百三十七篇权谋之文,存于今世的《鬼谷子·六韬》仅剩下六十篇,分为“文韬、武韬、龙韬、虎韬、豹韬、犬韬”等六韬,成语“文韬武略”便来自于姜尚。《六韬》中的十五篇是姜尚为周文王讲解国家政治,其余四十五篇,全都是姜尚给周武王讲解军事谋略。
姜尚手把手地教导周武王如何打仗,以《文韬·兵道》为例。周武王问太公姜尚:“兵道如何?”
姜尚回答:凡用兵之道,没有比统一指挥更重要。指挥统一,军队就能独往独来、所向无敌。黄帝说,统一指挥,符合用兵最基本的规律,几乎可以达到神妙莫测的用兵境界。
接下来,姜尚讲解统一指挥的好处:“用之在于机,显之在于势,成之在于君。”把握战机、显示力量、君主成功都在于统一指挥。
姜尚说,古代圣王把战争称之为凶器,只有在不得已时才使用它。并不是周国一定要使用战争凶器,而是现在殷纣只知国家存在,不知殷商面临灭亡;只知纵情享乐,而不知面临灾祸。国家能否长存,不在于眼下是否存在,而在于能否做到居安思危;君主能否享乐,不在于眼前是否享乐,而在于能否做到乐不忘忧。姜尚问:“今王已虑其源,岂忧其流乎?”既然周王已思虑到周国安危存亡的源头,对河流源头之后的水流问题,还有什么好忧虑的呢?
其实,周武王的疑惑,不是要不要使用战争凶器的问题,而是怎样使用战争凶器?他问:“两军相遇,彼不可来,此不可往,各设固备,未敢先发,我欲袭之,不得其利,为之奈何?”两军相遇,敌人不能来进攻我,我也不能去攻打敌人。双方都设置了坚固的防备工事,谁都不敢率先发起攻击。在这样的情况下,我想袭击敌人,又没有有利的条件,应该怎么办呢?周武王讲的是周国与殷商的军事现状,互相不敢征伐,但是周武王在“不得其利”的情况下,还是想攻伐殷商,怎么办?
姜尚要求周武王全力做到军事隐蔽:“外乱而内整,示饥而实饱,内精而外钝。”要外表佯装混乱而实际内部严整,外表佯装缺粮而实际储备充足,外表佯装战斗力衰弱而实际战斗力强大。还要“一合一离,一聚一散”,使军队或合或离、或聚或散,以迷惑敌人。
姜尚说:“阴其谋,密其机,高其垒,伏其锐士,寂若无声,敌不知我所备,欲其西,袭其东。”要隐匿自己计谋,对自己的意图极其保密,加高和巩固壁垒,埋伏下精锐部队,隐蔽的时候悄然无声,使敌人无从知道我方的兵力部署。出兵的时候要声东击西,如果想要从西边发起攻击,就要先从东边进行佯攻。
周武王又问:“敌知我情,通我谋,为之奈何?”如果敌人已经知道我军情况,了解到了我方的计谋,那该怎么办?
姜尚回答:“兵胜之术,密察敌人之机,而速乘其利,复疾击其不意。”作战取胜的方法,在于周密地察明敌情,迅速抓住有利战机,再出其不意地给予迅猛打击。
姜尚传授周武王兵道,其核心除了军队统一指挥之外,就在于料敌虚实,明察战机,紧紧把握住稍纵即逝的战机。这几点在后来覆灭纣王的牧野之战中,都显得特别关键和重要。
姜尚不仅给周武王讲述了兵道,还讲解了顺启、王翼、论将、选将、立将、将威、励军、阴符、阴书、军势、奇兵、五音、兵征、农器、军用、三陈、疾战、必出、军略、临境、动静、金鼓、绝道、略地、火战、垒虚、林战、突战、敌强、 敌武、鸟云山兵、鸟云泽兵、少众、分险、分兵、武锋、练士、教战、均兵、武车士、武骑士、战车、战骑、战步等四十五种兵法,有关战争方方面面的问题,几乎都涉及到了,其中最精彩的部分是战略和战术。
姜尚文韬武略俱全,如果没有《六韬》,周武王难以弱胜强、打败殷纣。姜尚的政治军事权谋,是对中国早已失传的黄帝军事智慧的继承,也是庞涓、孙膑、吴起、孙子等春秋战国著名军事家的祖宗,内容博大精深,逻辑缜密严谨,思想精邃富瞻,为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主要参考文献:《古本竹书纪年辑校今本竹书纪年疏证》、《逸周书汇校集注》、《尚书今古文注疏》、《史记》、《汉书》、《太平御览》、《吕氏春秋》、《淮南子》、《尸子译注》、《诗经楚辞鉴赏辞典》、《国语》、《左传全译》、《易经入门》、《康熙字典》、《六韬鬼谷子》】
2016-9-12
(一)六韬谋伐
【姜尚的军事权谋,是对中国早已失传的黄帝军事智慧的继承,也是春秋战国一批著名军事家的祖宗,内容博大精深,逻辑缜密严谨,思想精邃富瞻,为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从帝辛五十一年开始,纣王的生命就进入到了商朝覆灭前的最后三年倒计时,但纣王帝辛不可能知道,因为无论是军事力量还是经济实力,周国都不是殷商王室的对手。
从军事力量对比上看,周国不是殷商对手。纣王虽然暴虐,却并非无所作为,如果不是“成王败寇”之故,是不可能将其南征北战之功一笔抹去的。《淮南子·泰族训》记:“纣之地,左东海,右流沙,前交趾,后幽都,师起容关,至浦水,士亿有余万。”纣王的商朝地域国土,东部到达到今东海,西部到达到青藏高原的流沙河,南部到达今越南北部的交趾,北部到达今内蒙呼和浩特之外的幽都。殷商士卒达多达十余万,军队可以从“容关”布防到“浦水”。如果不是被周武王所灭,商纣王保住和扩大中华版图的功劳,彪炳史册,谁也抹杀不掉。
从经济力量对比上看,周国也不是殷商对手。殷商王室正处于奴隶社会鼎盛期,纣王所抓获的战俘成千上万,可提供大量奴隶劳动力。殷商国家官僚机构完善、法规成熟、军队庞大,纣王凭借这些而大肆向方国诸侯加重赋税。《逸周书·卷四·克殷》记载,鹿台是纣王的国家钱库,巨桥是纣王的国家粮仓。而且,殷商手工业全部官营,分工细、规模巨、产量大、种类多、工艺水平高,尤其青铜器铸造技术的水平之高,世界罕见。殷商手工业的进步又促进了商品交换的发展,到商朝末期,朝歌出现专门从事各种交易的商贩,姜尚曾为其中之一。殷商国库丰厚、经济发达,享有天下之财,周国却只是殷商众多方国之一,尽管周国邦富民强,实力却与殷商王室没法比。
周国几代人以弱对强,敬谨慎行,之所以敢于野心勃勃地叫板殷商王室,既凭九州诸侯人心所向,也凭周国君臣万众一心,而且周国拥有以姜尚为首的一大批出色人才。据《汉书·艺文志》载,姜尚著有《太公》二百三十七篇权谋之文,存于今世的《鬼谷子·六韬》仅剩下六十篇,分为“文韬、武韬、龙韬、虎韬、豹韬、犬韬”等六韬,成语“文韬武略”便来自于姜尚。《六韬》中的十五篇是姜尚为周文王讲解国家政治,其余四十五篇,全都是姜尚给周武王讲解军事谋略。
姜尚手把手地教导周武王如何打仗,以《文韬·兵道》为例。周武王问太公姜尚:“兵道如何?”
姜尚回答:凡用兵之道,没有比统一指挥更重要。指挥统一,军队就能独往独来、所向无敌。黄帝说,统一指挥,符合用兵最基本的规律,几乎可以达到神妙莫测的用兵境界。
接下来,姜尚讲解统一指挥的好处:“用之在于机,显之在于势,成之在于君。”把握战机、显示力量、君主成功都在于统一指挥。
姜尚说,古代圣王把战争称之为凶器,只有在不得已时才使用它。并不是周国一定要使用战争凶器,而是现在殷纣只知国家存在,不知殷商面临灭亡;只知纵情享乐,而不知面临灾祸。国家能否长存,不在于眼下是否存在,而在于能否做到居安思危;君主能否享乐,不在于眼前是否享乐,而在于能否做到乐不忘忧。姜尚问:“今王已虑其源,岂忧其流乎?”既然周王已思虑到周国安危存亡的源头,对河流源头之后的水流问题,还有什么好忧虑的呢?
其实,周武王的疑惑,不是要不要使用战争凶器的问题,而是怎样使用战争凶器?他问:“两军相遇,彼不可来,此不可往,各设固备,未敢先发,我欲袭之,不得其利,为之奈何?”两军相遇,敌人不能来进攻我,我也不能去攻打敌人。双方都设置了坚固的防备工事,谁都不敢率先发起攻击。在这样的情况下,我想袭击敌人,又没有有利的条件,应该怎么办呢?周武王讲的是周国与殷商的军事现状,互相不敢征伐,但是周武王在“不得其利”的情况下,还是想攻伐殷商,怎么办?
姜尚要求周武王全力做到军事隐蔽:“外乱而内整,示饥而实饱,内精而外钝。”要外表佯装混乱而实际内部严整,外表佯装缺粮而实际储备充足,外表佯装战斗力衰弱而实际战斗力强大。还要“一合一离,一聚一散”,使军队或合或离、或聚或散,以迷惑敌人。
姜尚说:“阴其谋,密其机,高其垒,伏其锐士,寂若无声,敌不知我所备,欲其西,袭其东。”要隐匿自己计谋,对自己的意图极其保密,加高和巩固壁垒,埋伏下精锐部队,隐蔽的时候悄然无声,使敌人无从知道我方的兵力部署。出兵的时候要声东击西,如果想要从西边发起攻击,就要先从东边进行佯攻。
周武王又问:“敌知我情,通我谋,为之奈何?”如果敌人已经知道我军情况,了解到了我方的计谋,那该怎么办?
姜尚回答:“兵胜之术,密察敌人之机,而速乘其利,复疾击其不意。”作战取胜的方法,在于周密地察明敌情,迅速抓住有利战机,再出其不意地给予迅猛打击。
姜尚传授周武王兵道,其核心除了军队统一指挥之外,就在于料敌虚实,明察战机,紧紧把握住稍纵即逝的战机。这几点在后来覆灭纣王的牧野之战中,都显得特别关键和重要。
姜尚不仅给周武王讲述了兵道,还讲解了顺启、王翼、论将、选将、立将、将威、励军、阴符、阴书、军势、奇兵、五音、兵征、农器、军用、三陈、疾战、必出、军略、临境、动静、金鼓、绝道、略地、火战、垒虚、林战、突战、敌强、 敌武、鸟云山兵、鸟云泽兵、少众、分险、分兵、武锋、练士、教战、均兵、武车士、武骑士、战车、战骑、战步等四十五种兵法,有关战争方方面面的问题,几乎都涉及到了,其中最精彩的部分是战略和战术。
姜尚文韬武略俱全,如果没有《六韬》,周武王难以弱胜强、打败殷纣。姜尚的政治军事权谋,是对中国早已失传的黄帝军事智慧的继承,也是庞涓、孙膑、吴起、孙子等春秋战国著名军事家的祖宗,内容博大精深,逻辑缜密严谨,思想精邃富瞻,为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主要参考文献:《古本竹书纪年辑校今本竹书纪年疏证》、《逸周书汇校集注》、《尚书今古文注疏》、《史记》、《汉书》、《太平御览》、《吕氏春秋》、《淮南子》、《尸子译注》、《诗经楚辞鉴赏辞典》、《国语》、《左传全译》、《易经入门》、《康熙字典》、《六韬鬼谷子》】
2016-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