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抚育间伐技术(修改)

第4单位 抚育间伐技术

本单元教学目标:

了解抚育间伐检查验收的意义;熟悉抚育间伐的管理程序及检查验收内容;掌握抚育

间伐的一般技术;学会本地常见树种抚育间伐施工技术。

第1节 抚育间伐程序

理论知识部分

一、设计资格审报

抚育间伐设计资格必须按《森林法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进行审报和设计。抚育作业的

设计由获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资格的单位承担或由县林业主管部门及其授权的基层林业工

作站承担。如一些省份的县(市)林业部门设立林业调查设计中心,负责本地的主伐及抚育

间伐设计任务。这些部门都是有上级部门授权的具有设计资质,并有正式的授权文件。

二、设计呈报书的审批

(一)审批部门

根据抚育间伐单位的不同隶属关系,由下列有关部门审批。

1.没有商品材产出的抚育间伐设计由林业经营单位所在县(市、旗)林业主管部门审批,

地(市、州)林业主管部门备案。

2. 有商品材产出的抚育间伐设计由县(市、旗)林业主管部门审核,地(市、州)林

业管理局的林 业主管部门审批,省林业主管部门备案。省、部属林场的这类抚育间伐设计

由其上级主管单位审批。

3.非林业系统的森林抚育设计由其上级主管部门审批,报当地林业主管部门备案。

4.对特发大面积火灾及其他自然灾害急需实行卫生伐的林分需由省(区、直辖市、计划

单列市)林业主管部门或由其委托有关单位现场鉴定,签发证书,凭证设计施工。

(二)审批手续

1.林业局、国有林场,间伐国有林或采伐集体林时,要提前做好调查设计,提出采伐设

计文件。同时,提交年度采伐生产计划,上年度伐区作业质量合格验收证明,按规定上报林

业主管部门审批。

2.其他国有企业、事业和部队单位,间伐本单位经营的森林要提交简易的采伐设计文件、

年度生产计划、上年度伐区作业质量合格验收证明,按规定上报给林业主管部门审批。

3.集体单位间伐集体所有林,个人间伐自留山、承包山森林,要提交包括间伐地点、面

积、树种、蓄积、株数等内容的文件,提前向县林业主管部门,或授权的区、乡、镇林业工

作站或设计中心审批。

4.审批单位接到申请后,要尽快办理完毕(一般在一个月内)。但遇到违反有关规定的

(如无证、超证间伐,作业质量达不到标准等),要在弄清情况后根据有关规定,处理完后

再发给间伐许可证。

(三)审批所需材料

抚育间伐调查设计说明书、抚育间伐设计表、抚育间伐设计图等。

三、抚育间伐检查验收

(一)检查验收程序

1.检查验收目的

林业主管部门招集技术人员等组成检查小组,对照规程要求和生产合同,对审批的抚育

设计及其施工质量,抽样检查组织验收。其目的是监督检查抚育间伐单位是否按每年下达的

生产任务及抚育间伐设计规程进行设计,是否按审批的文件进行施工,以提高施工质量,对

不足之处及采取措施补救。

2.检查项目和方法

抚育间伐进行检查的主要项目是:作业设计质量;作业施工质量。

(1)作业设计质量检查

检查验收工作在生产单位自查的基础上,由各县(市、区)林业主管部门组织抽查。有

审批文件的作业小班中,抽取作业区个数的10%,审阅调查设计资料,检查设计是否合理,

项目是否齐全,资料是否完整,计算有无错误。调查设计质量检查的抽样比为原测量标准地

数的5%—10%,小班面积的1%—5%。通过现地实际调查,核实小班区划是否合理、外业取得

的测树因子和立地条件因子是否准确,内业计算、抚育强度、种类和方法是否正确。其检查

方法是:

①小班区划:在作业区内把立地条件、林分因子基本一致,采取的经营措施相同的地段

区划成一个小班。小班最小面积0.1—0.5公顷,一般不超过10公顷。并进行编号。

②小班面积测量:利用森林罗盘仪进行闭合导线测量,测量精度1/200。

③小班调查及其计算:小班调查的内容应包括每木调查、砍伐木调查。调查因子有小班

树种组成、平均高、平均直径、平均年龄、郁闭度、公顷株数、起源、植被、土壤、更新等

项目。

④间伐木的调查: 间伐木调查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

a.砍伐木的确定原则:要掌握“四看四留”的原则。一看树冠,二看树干,三看树种,

四看株距;砍劣留优,砍弯留直,砍密留稀,砍病腐留健壮。

b.砍伐木的检尺和挂号:凡选定的砍伐木桉树种检尺,检尺的砍伐木于胸径处挂号或涂

铅油作标志。检尺后,通过计算达到规定强度,超过者应现地抹号,直至符合要求为止。

⑤确定抚育种类和方法:根据对林分的调查资料,对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和不同林分,应

采取不同的抚育措施。

a.对人工林透光抚育,一般在10—15年以前凡目的树种受到压抑和排挤时,均需进行

透光抚育;依培育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和所处林层,按规程中规定的透光方法选择适宜的透光

措施。

b.人工林生长抚育,一般从Ⅱ龄级开始,即林分胸径已达5—6厘米,单位面积上的株

数已超过经营密度表;抚育方法多为下层疏伐。

c.天然林的透光、生长抚育,透光起始期、方法与人工林透光方法相同;生长抚育实生

林从Ⅲ龄级开始,萌生林从Ⅱ龄级开始,胸径达到6厘米,林分密度超过经营密度表的。如

培育木分布于各林层中,可采取综合抚育法,如分布于林层下,采用上层疏伐法。

⑥调查设计强度的计算:按规程要求的经营密度确定,其公式如下:

抚育强度(p)=n×100% N

n—现时林分单位面积株数减去经营密度表应保留的株数之差。

N—现时林分单位面积的株数。

根据调查设计质量检查情况,填写“抚育间伐作业设计质量检查卡”(见下表4-1),并

以县为单位,编写检查情况报告。

表4-1 中幼林抚育间伐作业设计质量检查卡

乡(镇、场) 村(工区) 地名

抚育间伐申请单位 二类调查林班号 作业区林班、

大班、小班号 差

1 作业区区划 ±10% 10

2 林分郁闭度 ±0.1 10

23 林分密度(株/hm) ±5% 10

4 林分平均胸径 ±10% 10

(cm)

5 林分平均树高(m) ±5% 10

6 间伐木平均胸径 ±10% 10

(cm)

间伐木平均树高 ±5% 10

(m)

8 间伐株数 ±5% 10

39 间伐出材量(m) ±10% 10

10 综合得分

作业设计综合评价及等级评定:

检查验收组(签章): 调查设计人员(签章)

检查验收时间:

(2)作业质量检查验收

检查验收工作在县(市、区)林业主管部门组织自查基础上,由省林业主管部门统一组织

核查。以县为单位,抽查间伐施工总面积的4%,每个县抽取1/3以上乡(镇、场),对于抽中的乡(镇、场)选取一个村(工区)进行全查。检查时,分别作业设计小班,不同抚育类型利用1:10000或1:25000地形图、实测图逐个核实面积。选设标准地,采取图上定点,现地取样的方法。林分因子采用机械抽样法,实测样地的最小面积不得小于0.02ha。每小班的实测样地数3块以上,在小班内顺山设置标准地,面积为20×50平方米,标准地面积不小于小班面积的1%。南方一些省份有的采用3.26样园随机抽样。检查内容有:

①天窗:保留木与保留木营养面积之外出现25平方米的林间空地叫天窗。抚育时不准

出现人为天窗,无目的树种可保留非目的树种。

②清林:抚育作业后的地面清理,包括抚育砍伐剩余物和割灌:按调查设计要求进行。

合格率=7 合格清割面积×100% 标准地面积

③丢件子:即作业小号遗弃材。在标准地内凡小头直径6厘米,材长2米以上的件子视

为丢弃材。其公式:

标准地丢弃木材合计m3

2每公顷丢弃材=×10000(m) 2标准地面积m

④伐根:森林抚育作业伐根高度不超过10厘米为合格。

伐根合格率=合格伐根数×100% 伐根总数

⑤应伐木:包括秃头、站杆、病腐木、霸王树、砸伤木,以及无培育前途的有害木。每

公顷应砍伐而未伐的计算公式如下:

标准地应株伐木未伐数蓄积株) 应伐木未伐(/公顷=×100% (蓄积)标准地面积

抚育强度=⑥抚育间伐强度:指实际砍伐林木数量占原林分数量的百分比。 实采株数蓄积×100% 采前实有株数蓄积规程中规定抚育强度不准超过设计强度的±5%为准。

⑦伐木:要合理砍伐,严格按选木挂号的林木砍伐。

⑧打枝、造材:树倒后,从根部往稍部打,不准逆砍或用斧背砸,应贴树干砍,打出白

眼圈。上锯前要量好树干总长度,然后桉树干形状特点根据木材规格、材质标准进行造材,做到长材不短造、优材不劣造。

⑨通道、吊卯:指开设集材支、岔道交接处是人字形,不能有硬弯。畜力集材不能有迎

门树、马耳楂子、门坎子、偏脸子。同时注意保护好幼苗、幼树。即把零散的木材集中到一起。吊卯时木材大头朝集出方向,楞木要粗些,机械集材时卯底要畅通。

⑩清林:不妨碍保留木生长和作业为准,尽量堆放在伐根处。

根据施工质量检查验收情况,填写“抚育间伐施工质量检查卡”(见下表4-2),并以县

为单位,编写检查情况报告。

表4-2 中幼林抚育间伐施工质量检查卡

乡(镇、场) 村(工区) 林班号 作业区

小班号 地名 ;山权所有者 ;林权所

有者 作业面积 ±10% 10

间伐方法 无误 15 间伐强度

郁闭度 >0.6 20

间伐出材量 ±10% 15

伐根高度

林地清理 合理 10

综合得分

施工质量综合评价及等级评定:

检查验收组(签章): 施工负责人(签章): 检查验收时间:

3.检查综合评分

抚育间伐检查验收标准综合评分见表4—3。

表4—3 森林抚育间伐质量检查验收标准

标准 项目 评分标准 得分

伐区分类:总分95分以上为一等伐区;90—94分为二等伐区。85总分数 100 分以上为合格伐区,84分以下为不合格伐区。

按规程要求的抚育间伐设计材料填写完整并有平面图的得满

一、调查设计 30 分,缺一项不得分。

材料完整 5 按规程要求,抚育种类、方法、强度设计合理的得满分,一项设计合格 10 不合格不得分。

选木标号 10 应伐木全部挂号,而且准确率达到98%以上的得满分,97%以下,审批手续 5 每低1%扣2分,不计负分。

按规定上级正式文件审批得满分,否则不得分。

不超过设计指定经营密度的±5%得满分,每差1%扣4分,不计

负分。 二、作业质量 50 按规定得满分,每公顷有2株应留未留木扣1分,超过10株不间伐强度 20 得分。 保 留 木 20 无漏伐应伐木得满分,人工林每公顷有10株漏伐木扣1分,超漏 伐 木 5 过50株不得分。天然林每公顷漏伐木材积0.2立方米扣1分,漏伐天 窗 5 木达1.0立方米不得分。

出现天窗不得分。

按规程规定清理得满分,清理面积合格率低于85%不得分,高三、林地清理 10 于85%者按比例得分。 迹地清理 5 按规程规定割灌得满分,未达到规定标准的不得分,应注意保割 灌 5 留有经济价值的有益于改良土壤的灌木。

无丢弃木材得满分,每公顷丢弃0.1立方米扣1分。检尺从小四、资源利用 10 头直径4厘米、长2米计算。 丢弃木材 5 合格率达85%以上得满分,低于85%者得分为标准分乘以合格伐 根 5 率。

检查合格的单位要发给检查合格证书。检验不合格的单位要限期返工,直到合格方能发

证。无合格的单位不能继续施工。检查验收的实施细则及奖惩制度由林业部门另行制订。

(二)抚育间伐技术档案

国有林场、林业采育场、乡(镇)林业站必须建立以作业区(或经营小班)为单位的抚

育间伐技术档案,建立档案管理制度,搞好档案管理工作。技术档案的主要内容有:抚育间伐总体规划、作业设计文件、图表、林业部门审批文件、施工报告单和检查验收报告等资料。

技能训练部分

技能训练题目: 抚育间伐管理程序摸拟训练

1.实训目标:了解抚育间伐管理程序,熟悉设计呈报书有关内容;掌握抚育间伐设计书编制。

2.实训场所:实验室。

3.实训形式:每人根据教师所提供的外业资料,独立完成各种成果的编制工作。

4.实训备品与材料:各种表格、计算器、报呈批件、技术规程等。

5.实训内容与方法;

(1)熟悉抚育间伐林分基本情况:搜集或现场调查抚育间伐林分基本情况、技术资料、文件等。

(2)整理统计:对有关的外业资料及数据整理、分析、统计等。

(3)编制有关成果:编写设计说明书,编制各种上报表,绘制设计图及完成其他上报材料等。

6.注意事项:严格按照技术规程及核定的指标进行编制。

7.实训成果要求:每人提供一份完整的设计呈报书,要求字迹工整、内容填写准确,图面绘制清楚美观。

第2节 抚育间伐施工

理论知识部分

一、施工前准备工作

准备工作内容如下:

(一)学习抚育采伐文件和作业设计

应该组织间伐生产人员学习有关森林抚育间伐的政策、技术文件、设计原则。要求明确任务和技术要求,掌握作业区的情况,做到标准统一,质量达标。

(二)组织专业队

要组成专业队,通过培训才能从事间伐施工生产。打号员由技术员担任。在大规模生产中,培训技术骨干是保证间伐质量的重要方法。伐木、打枝、造材、归楞等专业人员,落实质量、任务承包。

(三)工具、物资准备

根据生产任务,做好生产工具、生活物品、医务、后勤方面的准备工作。生产作业开始前,完成工棚、房舍的维修和重建。

(四)安全教育

职工、专业队都要进行劳动保护教育,生产安全教育,制定安全公约和奖惩制度,严格执行,保证生产任务完成。

二、采伐木确定

(一)采伐木确定原则

选定采伐木是否得当,它决定着林分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速度,对整个抚育间伐的质量和效果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只有正确选定采伐木,才能保证达到抚育间伐的预期目的。

1.淘汰低价值的树种

天然混交林中,首先应该淘汰低价值的非目的树种,保留经济价值高的目的树种。但有符合下列条件者应酌情保留非目的树种:

(1)如果生长不好的主要树种或实生树和生长好的非目的树种或萌芽树两株距离较近彼此影响发育,则应伐去前者,而保留后者;

(2)如伐去非目的树种,而造成林间空地,引起禾本科杂草的滋生和土壤干燥,导致

育间伐技术档案,建立档案管理制度,搞好档案管理工作。技术档案的主要内容有:抚育间伐总体规划、作业设计文件、图表、林业部门审批文件、施工报告单和检查验收报告等资料。

技能训练部分

技能训练题目: 抚育间伐管理程序摸拟训练

1.实训目标:了解抚育间伐管理程序,熟悉设计呈报书有关内容;掌握抚育间伐设计书编制。

2.实训场所:实验室。

3.实训形式:每人根据教师所提供的外业资料,独立完成各种成果的编制工作。

4.实训备品与材料:各种表格、计算器、报呈批件、技术规程等。

5.实训内容与方法;

(1)熟悉抚育间伐林分基本情况:搜集或现场调查抚育间伐林分基本情况、技术资料、文件等。

(2)整理统计:对有关的外业资料及数据整理、分析、统计等。

(3)编制有关成果:编写设计说明书,编制各种上报表,绘制设计图及完成其他上报材料等。

6.注意事项:严格按照技术规程及核定的指标进行编制。

7.实训成果要求:每人提供一份完整的设计呈报书,要求字迹工整、内容填写准确,图面绘制清楚美观。

第2节 抚育间伐施工

理论知识部分

一、施工前准备工作

准备工作内容如下:

(一)学习抚育采伐文件和作业设计

应该组织间伐生产人员学习有关森林抚育间伐的政策、技术文件、设计原则。要求明确任务和技术要求,掌握作业区的情况,做到标准统一,质量达标。

(二)组织专业队

要组成专业队,通过培训才能从事间伐施工生产。打号员由技术员担任。在大规模生产中,培训技术骨干是保证间伐质量的重要方法。伐木、打枝、造材、归楞等专业人员,落实质量、任务承包。

(三)工具、物资准备

根据生产任务,做好生产工具、生活物品、医务、后勤方面的准备工作。生产作业开始前,完成工棚、房舍的维修和重建。

(四)安全教育

职工、专业队都要进行劳动保护教育,生产安全教育,制定安全公约和奖惩制度,严格执行,保证生产任务完成。

二、采伐木确定

(一)采伐木确定原则

选定采伐木是否得当,它决定着林分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速度,对整个抚育间伐的质量和效果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只有正确选定采伐木,才能保证达到抚育间伐的预期目的。

1.淘汰低价值的树种

天然混交林中,首先应该淘汰低价值的非目的树种,保留经济价值高的目的树种。但有符合下列条件者应酌情保留非目的树种:

(1)如果生长不好的主要树种或实生树和生长好的非目的树种或萌芽树两株距离较近彼此影响发育,则应伐去前者,而保留后者;

(2)如伐去非目的树种,而造成林间空地,引起禾本科杂草的滋生和土壤干燥,导致

林地生产力降低时,应适当保留;

(3)为了改良土壤,立地条件较差的纯林中的阔叶,应该保留,力求维持混交林状态;

(4)对促进培育木干形生长有利的辅助木,应保留,如橡林中的槭、榆等混生树种。

2.砍去品质低劣和生长落后的林木

保留生长快、高大、圆满通直、无节或少节、树冠发育好的林木,而应砍去双杈木、多梢木、大肚木、老狼木,以及弯曲、多节、尖削度大、生长弱、偏冠等品质低劣和生长势弱的林木,提高森林生产率和改善林木品质。

3.改善森林卫生环境

将已感染病虫害的林木尽快除去。枯梢或凋落、树干表面有羽化孔及因病虫害而引起树皮表面有异常的植株,也应酌情砍掉。如果林分受病虫害危害较重,一次采伐的强度应控制在郁闭度不低于0.6。

4.维护森林生态系统的平衡

为了给在森林中生活的益鸟和益兽的饲料基地和栖息繁殖场所创造有利的条件,应该保留一些有洞穴但没有感染病害的林木,以及筑有巢穴的林木。对于林下的下木也应尽量保留,为鸟兽提供丰富的饲料来源和栖息的场所。

5.根据不同林种,实现培育目的

林种不同选木对象不同。例如,为了增加林分的多样化和美化,奇形树木,双叉木、弯曲木、偏冠木等应加以保留。防护林中,主要是清除枯立木、病腐木。兼顾抚育间伐的经济利益

(二)选木的方法、步骤

1. 用材林树种选木

不同用材林树种选木的具体标准不同。

(1)落叶松林的间伐选木

具体选木标准:通过抚育间伐应尽量增加阔叶树种的比例,形成落叶松为主的针阔混交林。

①砍伐落叶Ⅳ、Ⅴ级木;

②砍伐雪压、雪折的弯弓、折损木(不管什么树种);

③砍伐密集处的白桦次要树种;

④砍伐分叉、折顶的落叶松;

⑤看强度是否达到,如未达到,还可砍去部分落叶松Ⅲ级木。

(2)杉木林的选木

选择砍伐木的标准和顺序是:

①砍去Ⅴ级木和Ⅳ级木;

②砍去感染了病虫害的立木;

③砍去干形不良和受各种损害的立木;

④受强度的要求砍去部分Ⅲ级木。

2.其他林种的选木

(1)农田防护林的选木

①上、中、下层都选砍伐木,但多砍些中、下层林木;

②砍伐木包括下层灌木,创造半透风结构的合理透风系数;

③“保优去劣”仍然适用在防护林的选木中;

④以砍小留大为主,病害木、风害木、雪害木等最先伐除;

⑤不同树种有砍伐争议时,砍伐寿命短和更新力弱的树种;

⑥护牧林的结构紧密一些为好,所以中、下层应少砍伐。

(2)水土保持林的选木

①最先砍伐出现在各层的枯立木,维持林冠郁闭度不减小;

②砍伐出现在各层的病害木、虫害木、风害和雪害木;

③砍伐过密处的Ⅳ、Ⅴ级木和落后木,不能产生林窗;

④对分叉木、弯曲木以及低价值树种,只在不降低郁闭度时才能砍伐。

(3)薪炭林的选木

①根据需要的小径材规格决定砍伐对象,如用于农具;

②根据需要的小径材径级决定砍伐数量、砍伐次数;

③属于无性起源的树种,在伐椿上定株时,砍伐上部萌条。

④讲究平茬技术,保护更新能力,一般只砍伐1—3次。

3.不同抚育间伐种类的选木

(1)透光伐的选木

①砍伐对象首先是杂灌木和高草类;

②其次砍伐次要树种和遮光林木,但要控制郁闭度;

③往往不是单株砍伐,以带状、块状、穴状割除;

④非目的树种有时全部伐除(压抑下层目的树种时)。

(2)疏伐、生长伐的选木

①砍伐木只限定在乔木层,多用于用材林;

②只在经过竞争分化后的林分进行,要利用有益竞争;

③注意干形培育,讲究疏伐方法和林木分级;

④追求林木高产,控制郁闭度严格,砍伐次数多。

(3)特种抚育间伐的选木

特种抚育间伐包括卫生伐和解放伐。卫生伐已如前述。解放伐是除伐性质的抚育间伐,它与除伐的区别仅在于;解放伐的林分不受林龄的限制,凡砍伐非目的树种,解救下层目的树种的抚育间伐,就属于解放伐。

4.不同抚育间伐方法的选木

(1)下层疏伐的选木

①人工林中多用克拉夫特林木分级,砍伐Ⅳ、Ⅴ级木为主;

②天然林中多用生长分级分为三级,砍伐Ⅲ级木为主;

③“砍小留大”是下层疏伐中的重要标准,不能变动;

④阔叶林中的下层疏伐,采用什瓦帕哈的林木分级法为好,也是砍弱、小木;

⑤砍伐枯立木、病害木、虫害木、风害木和雪害木;

⑥纯林中,尤其在针叶纯林中,不砍混生(混交)树种。

(2)上层疏伐的选木

①将林木分为优良木、有益木和有害木三类,砍伐对象主要是有害木;

②砍伐站杆、病害木、风害木、雪压、雪折木;

③砍伐次要树种,下层为进展种时,多砍衰退种;

④砍伐散生木、残留母树(可分几次砍伐);

⑤砍伐霸王木,这类林分多为外力干扰下形成的,往往有残留霸王木;

⑥在郁闭度的控制下,砍伐分叉木、弯曲木、折顶木等。

(3)综合疏伐的选木

①先把林分分为植生组,在植生组内再分为优良木、有益木、有害木;

②砍伐对象、砍伐顺序近似上层疏伐,只是砍伐木均匀分布在各层;

③在纯林中,尤其针叶纯林中采用综合疏伐时,不要砍除阔叶散生树。

(4)机械疏伐的选木

机械疏伐是隔行或隔株机械地砍除林木,是机械选木,实质上没有选木问题。

三、采伐木标定

标定采伐木是施工前完成的技术性工作,不允许不打号采伐,不允许非打号员打号。这项工作是以标准地采伐中确定下来的采伐木标准,由确定的间伐强度,在生产作业区全面进行的。生产作业中属临时打号,用色笔、粉笔、砍号、号印都可以。砍号只能刮破树皮,不能砍伤木质部

四、采伐作业

(一)伐木

采伐前先选好树倒方向,除掉被伐木基部妨碍作业的灌木,打出安全道。打号林木按预定的方向伐倒,不要伤害保留木。

伐木时,端平锯,先锯下口,后锯上口,尽量降低伐根,以不高于基径的1/3为原则。

(二)打枝

树干基端向梢头打枝。人站在树左侧打右面的枝,站在右侧打左面的枝。打枝要贴近树

干,打出平滑的“白眼圈”。不允许逆砍和用斧背砸。

(三)造材

坚持合理造材,节约木材,增加出材量。下锯前量出长度、看好弯曲、分叉处,按材种规格造材。这项工作由造材员进行。

(四)集材、归楞

间伐生产中我国多用人力、畜力集材;集材平车是南方林区常用的集材工具;山区坡陡,间伐中有时人力集材造短材背下山,

归楞要分别树种、材种,将大小头分开整齐堆放,为检尺、装车创造方便。

五、间伐场地清理

抚育间伐以后,对留在伐区上的枝桠、梢头、树皮以及病腐木等所有剩余物,加以清理的工作称为伐区清理。采伐剩余物如果不及时清除而留在伐区上,时间长了,会引起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并且给伐区周围的林分也带来严重危害。同时,这些采伐剩余物干燥后,又增加了森林火灾的危险。所以及时清理伐区,可以改善迹地的卫生状况,减免火险性,同时通过伐区清理的一些措施,还可以改善土壤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清理方法主要有运出利用法和腐烂法。大量的采伐剩余物,在有条件的地区,运出林外加以利用,是提高森林资源利用率和节约木材的重要途径之一。除作薪炭材、交手架、小木椿和各种原料外,用机械压碎、干燥、压缩和物理化学综合加工等方法造成块状燃料,不仅发热力高,而且体积小,便于运输并节省运费。

腐烂法是将采伐剩余物截成段置于林地任其腐烂。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可改善土壤结构和提高土壤肥力;减弱林地土壤水分的蒸发和阻拦地表迳流。具体操作有堆腐法、平铺法、带腐法等。

以上介绍几种方法各有优缺点。为了把迹地清理这一工作搞好,清理工人就应固定下来,使其专业化,以便熟中生巧,既省钱又达到较好效果。假定清理工人不能全部固定,也应做到小组长固定或主力队员固定。

技能训练部分

技能训练题目: 采伐木确定、标志

1.实训目标:熟悉采伐木确定原则;掌握下层疏伐确定采伐木的方法。

2.实训场所:抚育间伐同龄林分。

3.实训形式:以3人为一小组,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林分因子调查及采伐木确定、标志。

4.实训备品与材料:每组配备:皮尺、围尺、测高器、应用图表、彩粉笔等。

5.实训内容与方法:

2(1)标准地设置:在林分中有代表性地设置20×20m样地。

(2)林分各因子调查:量测样地内各株树木的胸径、树高。量测方法正确。

(3)林木分级:根据克拉夫特林木分级法,对标准地内的林木进行分级。要求分级合理。

(4)确定下层疏伐法的采伐木对象:根据确定采伐木的原则及设计强度现场确定采伐木并用彩粉笔标志。

6.注意事项:正确进行量测;进行安全生产。

7.实训成果要求:每人完成一份实训报告,要求调查方法准确,分级合理,确定采伐木正确。

第3节 抚育间伐实例

理论知识部分

一、杉木抚育间伐技术

(一)树种特性

杉木是我国亚热带地区特有的珍贵用材树种,材质好,用途广,生长快,产量高;它喜温、喜湿,怕风、怕旱;在深厚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上生长良好。杉木中性偏阳,对光照要求比较敏感,幼树稍耐庇荫,壮林速生阶段要求有充足的光照,主干发达、顶端优势明显,分枝细小,树冠呈尖塔形。浅根性,萌芽力强,在杉木采伐后,伐根处能萌发大量新条,形成萌芽林,萌芽更新可以持续几代。杉木高生长旺盛期在4-10年,胸径生长旺盛期在5-15年;二者的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一般在8-15年相交,此后逐年下降,一般30年以后,生长逐渐平稳,达到木材利用工艺成熟,生产上多在此期进行主伐。在生产上,根据杉木生长特性,采用抚育间伐措施,以达到林木速生丰产的目的。

(二)抚育间伐实施

1.确定适宜的抚育间伐技术要素

(1)开始期。杉木在不同立地条件及造林密度下,林分郁闭早晚、郁闭强度有一定的差异。一般在造林后2-4年进入速生阶段,树冠、树高和直径都急剧增加,造林密度较大的林分(每公顷4500株左右)至3-5年生时林分开始郁闭。5-7年生时树冠充分郁闭,其郁闭度达0.8-0.9,此时处于群体生活阶段,树冠发育受阻,下部枝条枯死,直径生长下降,枝下高为树高1/3左右,被压木占林木总株数20%-30%,此时应开始第一次间伐。造林密度较小的林分(每公顷2505株以下)大约在10-11年进行首次抚育间伐。

(2)间伐强度。间伐强度的确定以适量为原则,一般在立地条件中、上等,造林密度在每公顷4500株左右的林分,常伐去总株数的30%-50%或蓄积量的15%-30%为宜。造林密度在每公顷2505株数左右的林分,可伐去总株数的20%-30%或蓄积量的10%-20%。抚育间伐后保留木应控制在郁闭度0.6和疏密度0.7。

表4-4杉木间伐后保留株数参考表

地区

山区 立地条件 第一次间伐后每公顷保留株数 I 类 1800-2250 Ⅱ 类

Ⅲ 类

较好 2250-2700 3000-3300 2250-2700 第二次间伐后每公顷保留株数 1200-1800 1800-2250 2250-2700 1800-2250 丘陵

一般 3000-3600 2250-3000

第一次间伐后的4—6年,当林木出现互相挤压时可进行第二次间伐。如立地条件好的,造林密度在每公顷3000株以下的,间伐可一次完成,留下主伐株数。

(3)间隔期。不同的密度、立地条件及抚育间伐强度其间隔期也不同。弱度抚育间伐的间隔期为2年,中度抚育间伐的间隔期为3-4年,强度抚育间伐的间隔期为4-6年。间伐次数可达2-3次。

间隔期总的趋势是:低密度种植,少次数间伐。如初植密度为1111株/hm2-1667株/hm2,间伐次数1-2次。而初植密度为3000株/hm2,间伐2一3次是技术和经济指标都较高的方案。

(4)选木原则。杉木多纯林,纯林多用克拉夫特法给林木分级,因此砍伐木为Ⅳ、Ⅴ级木。并保持一定的均匀度,在过密的地方,就是没有Ⅳ、Ⅴ时,可以适当砍去少量Ⅲ级木;过稀的地方,可以保留部分Ⅳ级木。在混交林中有时用上层疏伐或综合疏伐,具体砍伐木由混交树种的经济价值决定。混交林中要在划分植生组以后再决定砍伐木。

(5)抚育间伐季节。杉木林生长休眠期为最佳抚育间伐季节,即11月至翌年2月。

2.采取正确的抚育间伐方法

杉木为单轴分枝,树干通直,分枝纤弱,树冠匀称,自然整枝良好,根据杉木生长特性,使用抚育间伐的方法有:

(1)下层疏伐法。此法特点是基本遵循林木自然稀疏进程,砍伐时以抚为主,并结合

小径材利用,将杉木林内生长落后、被压、生长级低的枯死木、被压木、病虫害木、断梢木、弯曲木、双杈木以及部分正常生长的过密林木伐除。实施时,依据克拉夫特生长分级来确定砍留标准和间伐强度。杉木多采用此法进行间伐。

(2)上层疏伐。主要伐除居于上层林冠的林木,即位于杉木林上层的干形不良、多分叉、多节、树冠过于庞大及有病虫害等经济价值低的林木。保留中、下层优良木、有益木。此法多适用混交林,对杉木纯林不适用。其技术要求高、不容易掌握,同时间伐后1-2年易受风灾雪压等自然灾害。

(3)综合疏伐。具有下层疏伐与上层疏伐的特点,在选择杉木林分的砍伐木时,既从林冠上层选,又从林冠下层选。在实施间伐时,可将林木分为三类:第一类为优良木,第二类为辅佐木(有益木);第三类为有害木。一般是保留优良木和辅佐木,砍除有害木。此法多用于混交林,在杉木纯林间伐尚未采用此法。

但有人对杉木进行不同抚育间伐方法效果研究认为,机械疏伐法的生产量、蓄积量最高,效果最好,林分结构也较合理,下层疏伐法其次,综合疏伐和上层疏伐效果最差(福建林学院学报,2000年20卷2期)。

杉木生长最快时期为5-15年,以后生长逐渐减慢,经几次间伐后可停止间伐。一般主伐前一个龄级(即主伐前5年)为抚育间伐的终止年限。 二、落叶松林的抚育间伐 (一)树种特性

落叶松为落叶乔木,是优良速生树种。它耐寒,分布于寒温带及温带,喜光,强阳性,树冠稀疏,透光度较大,自然稀疏和天然整枝迅速。落叶松林自然稀疏进程比较快,如表4-5。

表4-5 落叶松林自然稀疏进程表

年 龄

2

Ⅰ地位级(株数/hm)

Ⅱ地位级 Ⅲ地位级 年 龄

2

Ⅰ地位级(株数/hm)

Ⅱ地位级 Ⅲ地位级 20 30 40 6476 3896 2525 8510 5190 3 424 10000 5766 5083 120 130 140 486 454 429 605 560 523 789 717 659 50 60 70 80 90 100

1752 1283 1006 819 676 589 2417 1716 1346 1082 892 761 3077 2338 1833 1477 1230 1045 150 160 170 180 190 200 408 391 376 365 365 347 497 473 455 440 426 414 611 576 550 527 503 489 110 528 670 903 210 339 405 477

11

据上表,天然落叶松林自然稀疏最强烈的时期是20-40年之问,40年后自然稀疏进程趋于和缓。根据落叶松的林学特性和自然稀疏规律,抚育间伐应当按落叶松纯林和混交林分别对待。

(二)抚育间伐实施

落叶松在我国分布广、种类多,是我国北方的主要造林树种,有大面积人工林、天然林和混交林。落叶松的间伐可根据纯林和混交林分别进行。

1. 落叶松纯林抚育间伐

(1)人工落叶松林的抚育间伐技术

①抚育间伐开始期。当林分中优势木的冠高比处于快接近1/3左右时,连年生长量(胸径、断面积或材积)明显下降时即说明生长受到抑制,即应开始间伐。

②抚育间伐强度。通常间伐强度按株数计算以30%为宜。40年则可作间伐终止期,因其自然稀疏在40年后趋于平缓,最终每公顷保留株数在1800-2200株/公顷之间。

常用的有利用胸径控制经营密度编制《径阶-经营密度度》法,见表4-6。

表4-6 落叶松人工林经营密度管理指标表

胸径 最大密度(cm(1.0)(株/) 公顷)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3940 3392 2980 2670 2404 2195 2020 1873 1746 1636

经营密

(0.7-0.8)

株/公顷

2758-3152 2374-2714 2086-2384 1869-2136 1683-1923 1537-1756 1414-1616 1311-1498 1222-1397 1145-1309

最大密度经营密度

胸径

(1.0) (0.7-0.8)

(cm)

(株/公顷) 株/公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1540 1456 1380 1311 1252 1198 1148 1102 1060 1022

1078-1232 1019-1165 966-1104 901-1050 876-1002 839-958 804-918 771-882 742-848 715-818

利用此表,能够确定林分平均胸径所要求的合理密度,能够控制间伐强度和间隔期,为

合理经营密度提供依据。

在人工落叶松林间伐方面,各地多年来取得不少经验,如日本落叶松,在造林密度3300-4400株/公顷的林分内,首次抚育间伐在13-14年,间伐株数强度为20%-30%,间隔期5-7年;第二次间伐保留株数在1500株/公顷左右;第三次间伐保留株数不得少于1200株/公顷。东北落叶松由于初植密度不同,各林分生长量下降期不同,因此首次间伐的时期也不同。如初植密度为:

2500-3000株/公顷,首次间伐在14年左右。 3000-4800株/公顷,首次间伐应在13年。

4800-6600株/公顷,首次间伐应在12年。 6600~8400株/公顷,首次间伐应在11年

8400-10200株/公顷,首次间伐在10年左右。

③抚育间伐方法。人工落叶松主要采用下层疏伐法。此法是以克拉夫特的生长分级法为选木基础的。采伐强度因要求不同而异,决定于砍伐林木的级别。一般下层抚育的强度可分成三种。

弱度间伐—伐去Ⅴ级木;中度间伐—伐去Ⅴ级木和Ⅳ级木;强度间伐—伐去全部的Ⅴ级木、Ⅳ级木和少量Ⅲ级木。在进行下层疏伐时还适当地伐去一些树冠庞大、干形不良的优势

木或亚优势木。这不但在经济上,而且在生物学上也有着较好的效果。 (2)天然落叶松林抚育间伐技术

根据天然落叶松林自然稀疏规律,稀疏最强烈时期是20-40年,所以一般抚育间伐开始期在15-25年,间隔期5-10年,间伐强度控制在20%-40%之间。40年生使每公顷保留2500-3500 株,40年后,为培育大径材可每10-15年进行一次疏伐。

2.落叶松混交林抚育间伐技术

①天然落叶松、桦树混交林抚育间伐。如在较密的混交林内,部分先期更新起来的桦树比落叶松生长更迅速,使落叶松常处于桦树的树冠之下,生长显著受阻,且桦树枝条对落叶松下部嫩枝发育有明显的机械损伤,因此,在这类林分内应早期进行透光伐,伐除有害于落叶松生长的桦树,而处于下层的其他阔叶树应按情况保留,促进落叶松自然整枝,并不使林地空旷而滋生杂草。

②云、冷杉、落叶松混交林,因云、冷杉生长较落叶松缓慢,林分结构稳定并且比较合理。这类混交林间伐技术要素和间伐种类要有别于其它林分。如开始期要晚,间隔期要长,多采用综合疏伐法抚育。有时由于这类林分卫生状况不良,应间伐处于上层的落叶松和已染病、虫害的云、冷杉,以便更好地培育云、冷杉,促进林分趋于稳定。

三、混交林的抚育间伐

(一)杉木、马尾松的抚育间伐 1.混交林树种特性

马尾松、杉木混交林是我国南方省份常见的混交林。有人工栽培,也有杉木林下马尾松天然更新下种或在马尾松天然更新幼林中人工补种杉木而形成的半人工混交林。马尾松是强阳性、深根性树种,对立地条件要求不严,耐干旱贫瘠,天然更新能力强。树冠开展,较稀疏,高大林木常居林冠上层。杉木幼年耐庇阴,浅根性树种,幼林阶段常在马尾松树冠下生长,种间关系比较缓和,混交效果好。

2.抚育间伐实施

在杉木、马尾松混交林中,初期杉木较耐庇阴,不会出现较大的竞争,但在密度较大的林分中,仍需要进行及时的透光伐,特别对于在杉木林下天然下种形成的分布不均、疏密不一的马尾松幼林,应进行短间隔期的透光伐,以增加林内的光照,促进杉木、马尾松的正常生长。以后,随着杉木、马尾松需光量的增加,根据林分生长状况,进行下层疏伐法(人工营造混交林)和综合疏伐法(半人工混交林)。对上层生长过于高大严重影响周围杉木生长的马尾松“霸王树”必须及时砍除。下层疏伐法应根据立地条件好坏确定保留木的合理比例,立地中等以上,杉木比例大些;立地差些马尾松比例大些。间伐强度(下层疏伐)可采用30%(按株数计),间伐后林分保留郁闭度在0.6-0.7之间。抚育间伐间隔期一般在5年左右,经过2-3次抚育间伐,即可主伐利用。

(二)杨、桦林的抚育间伐 1.混交林树种特性

杨树、桦树是我国速生树种,特别是杨树,分布极广,生长迅速,成材快。杨、桦树是强阳性树种,萌芽力强,无性繁殖林多,一般寿命短,疏密不均匀,工艺成熟早,约30-50年。天然更新能力也强,常能成为先锋树种在采伐迹地、火烧迹地上发育成林。在原始林区,常混有云杉、冷杉、落叶松等。在次生林中常混有硬阔叶树种,因此抚育间伐工作较复杂。 2.抚育间伐实施

(1)人工杨、桦林混交林。在密林条件下,分化明显,一般实行下层疏伐。如小叶杨,造林5-7年林木郁闭后,进行首次间伐,根据各林分不同情况确定间伐强度,一般间伐后保留株数每公顷1250-1666株。间隔5-6年后进行第二次间伐,间伐后保留株数每公顷625-835株。间伐原则是:砍劣留优、砍小留大、砍密留稀。密度大,生长好的人工林,可实行隔行隔株间伐,伐后林分郁闭度宜在0.7左右。其他生长快的杨树,如加杨,3-4年进行第一次间伐、6-7年进行第二次间伐。

(2)在天然杨、桦林和针叶树种混交林内。间伐分别情况进行:①在白桦、落叶松混交林内,实行综合疏伐,以培育落叶松,使落叶松成为优势树种。有人研究间伐后使桦树、落叶松树种组成以1.5:8.5为最好。②杨、桦混交林内进行间伐也宜采用综合疏伐。其间伐原则是,砍除已成熟的杨、桦树的大径木和没有培育前途的濒死的、弯曲木和小径木,而保留生长旺盛的中径木和其他经济价值大的树种及天然更新的针叶树种。

(三)松、桦林的抚育间伐 1.混交林树种特性

松、桦混交林是常见的次生林之一。此类林分中,桦树生长快,树冠较大,天然更新良好,根株萌芽力强;松属树种多是喜光树种,能天然更新,在环境条件好的林分中能较好地生长。桦树多居上层,在林层下、林中空地多有松属不同树龄的林木。这类混交林呈群团状分布,应根据其生长发育特点进行抚育间伐。

2.抚育间伐实施

在松、桦混交林中,由于桦树生长迅速且成熟早,寿命短,常居林冠之上,在林分较密的情况下应及早进行透光伐,且间隔期要短,以后应以综合疏伐为主。伐除成熟上层木,使保留木充分得到光照.快速生长。进行间伐时应选好保留木,保留木必须是目的树种和经济价值较高、有培育前途的林木,并且要林木分布均匀,生长健壮,材质优良。根据林分生长发育特征,在间伐时对松、桦树种的保留木比例要以松类为主,经过人为措施使林分逐渐稳定。经过间伐,林分中保留一定比例的桦树,对提高土壤肥力有促进作用。 (四)云、冷杉林的抚育间伐 1.混交林树种特性

大多数云、冷杉是耐荫树种,对气候要求不太严格,在适宜的范围内可更替阳性树种。冷杉较云杉更耐寒,云杉较冷杉能耐较高的相对湿度。天然云、冷杉林常是多世代的复层异龄林,以中、小径木株数占优势,异龄性大的林分,抚育间伐可与择伐相结合进行异龄林作业法。

2.抚育间伐实施

云、冷杉混交林在不同的年龄、不同的阶段,林分生长状况差别较大,应采取不同的抚育间伐技术。

(1)在自然稀疏最强烈时期,20-40年,在较密的云、冷杉林内进行间伐,约为株数的25%-30%,在高地位级土壤上采伐强度可大些。首次间伐从出现Ⅳ级木开始,在混有阔叶树的云、冷杉林内,为保证云、冷杉的绝对优势。伐除一些生长迅速,抑制云、冷杉生长的阔叶树(如桦、杨树),发挥云、冷杉初期生长潜力,锻炼其抗风能力。在云、冷杉、落叶松混交林内,上层为落叶松过熟木,应及早伐除落叶松。对密度大土壤具永冻层的谷地冷杉林,应结合林地抚育措施,同时适当间伐清除径级小、年龄小的小老树。

(2)在进行了第一期疏伐的林分内进行二期疏伐,间伐强度(株数计)可为20%-30%。间伐应根据林木间组成关系选定采伐木。对谷地天然云、冷杉林应从林分具体生态条件及植生组关系入手,确定间伐强度,才能达到目的。在云、冷杉占优势并混有阔叶树的复层混交林内,抚育间伐可在云冷杉优势林龄处于Ⅱ、Ⅲ级时期进行,砍伐强度以30%-40%为宜。

(3)40年以后,云、冷杉林自然稀疏逐渐缓慢,特别是经过系统间伐的林分,林木间的矛盾有所缓和,这时的间伐,主要是培育大径材,可采用较大强度。

四、竹林的抚育间伐 (一)竹子特性

竹林是由地下茎繁殖而成,竹类的地下茎在土中蔓延生长,发笋长竹,形成竹林。竹连鞭,鞭生笋,笋生竹,竹又养鞭,使竹、鞭形成了竹林生长繁殖的完整群体,它具有单子叶植物的发育特点,因而竹林抚育间伐不同于一般森林,它应与竹林培育、护笋养竹,钩梢整枝、采伐利用等交错配合进行。

(二)抚育间伐实施 1.采伐方式 竹林是异龄林,一般除个别老竹需填空而保留和个别新竹因生长不良或受病虫害危害急需砍伐外,原则上只选择达到工艺成熟年龄的竹子采伐,所以竹林的采伐既是成熟竹的采伐利用,又是抚育间伐。

2.采伐年龄

根据竹类发育规律,出笋成竹后,竹杆体积不再变化,但材质变化还在进行,即竹材容积重、力学强度还在增加和变化。竹子材质变化可分为幼龄竹阶段、壮龄竹阶段、中龄竹阶段、老龄竹阶段。其中中龄竹阶段是材质达到最好的阶段,间伐应该在此时进行。不同竹种达到材质成熟的年龄不同。所以,竹子间伐年龄根据不同竹子特性和用途来决定,如大径竹种(毛竹)比小径竹种(刚竹等),间伐年龄应大,杆用竹比篾用竹间伐年龄宜大。

(1)毛竹采伐年龄。毛竹间伐年龄应该是四度以上时期,即三度以下留养,四度抽砍,五度填空,七度以上老竹不应保留,即所谓“存三去四莫留七”的原则。具体说,笋用、两用林定在7年生(或6年生),材用林定在6年生。但有些地方为了造纸,加工子篾需提前采伐。

(2)以生产竹柄和竹杆为目的的竹种,如刚竹、淡竹、挂竹、茶杆竹等。采伐年龄应在三、四年以上;生产竹篾的淡竹、水竹等应在三年左右采伐。

3.采伐强度

竹子采伐一般只采已达到成熟的竹子。通过合理采伐,调整竹林密度,一般竹林保留株数如下:

(1)毛竹林间伐后每公顷保留2250-2700株为好,最好一、二、三、四度竹各占25%。

(2)刚竹、淡竹等中、小型竹林每公顷保留15000-25000株。

(3)茶杆竹、苦竹,每公顷保留22500--37500株。总之,间伐后,使竹林郁闭度为0.7-0.8,并使砍伐量不超过生长量。

4.采伐季节和方法

伐竹季节,对竹林生长和材质影响极大,一般砍伐季节是在出笋当年的晚秋至冬季(即10、11、12、翌年1月份)。因为,此时采伐竹子处于休眠阶段,对周围竹影响小,不会造成大量伤流,且竹材性质好,不易虫蛀。而在生长季节采伐,会引起大量流伤,使退笋增加、新竹矮小,影响竹林生长,且采伐的竹材易腐烂、虫咬、材质差。

砍伐时应本着砍伐量不超过生长量的原则,砍成熟的、受病虫危害的、过密的和老竹,使整个竹林分布均匀,形成合理的群体结构。砍伐技术应做到齐地采,向山倒,伐后竹蔸打洞(大径竹如毛竹,可促进竹头腐烂)。

技能训练部分

技能训练题目: 杉木抚育间伐施工

1.实训目标;熟悉杉木抚育间伐技术规程;掌握杉木林抚育间伐施工技术

2.实训场所:杉木纯林。

3.实训形式:以组为单位,在教师指导下完成杉木林的抚育间伐全过程。

4.实训备品与材料:4-5人一组,每组配备:皮尺、围尺手锯或打枝机、斧子等。

5.实训内容与方法:

(1)准备工具材料:学生自已准备调查及采伐施工所需的工具及材料。

(2)采伐作业:在教师或采伐技术人员指导下,学生独立完成伐木、打枝等工作。

(3)伐后清理:伐后采用正确方法清理采伐迹地的各种剩余物。

6.注意事项:要求作业规范,并做到安全生产。北方地区可用落叶松等。

7.实训成果要求:每人提供一份操作工序报告。

阅读练习篇

一、综述

抚育间伐施工管理新模式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在林业生产中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可大大地提高生产效率,节省生产成本。在抚育间伐施工中采用合理的管理机制,并加强过程管理力度和质量跟综是有效的管理模式。

在全面规划、掌握抚育间伐数量及地块、面积的基础上,可采用以下管理模式:

1.公开招标

(1)制定标书。抚育间伐单位在林业主管部门指导下制定出符合要求和规范的标书,标书明确规定投标的具体条件、要求及各方的权、责、利;

(2)竞标方接到标书后在一定时间内参加竞标,进行公开招标。

(3)确定。抚育间伐单位及林业主管部门根据竞标方所具备的条件和标的进行择优选聘。

(4)签订合同。为了保证质量,使各项技术指标达到要求,确定后的专业队与抚育间伐单位签订间伐承包合同,双方严格按照合同办事。整个招标投标工作在抚育间伐单位和林业部门及招标管理部门监督和参与下进行,保证招投标工作的公开、公正和公平。

2.进行业务培训

抚育间伐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专业队施工前必须进行现场培训,通过从理论到实践的详细讲解和操作示范,让施工人员全面掌握技术要领和操作方法。同时进行安全生产教育。

3.全过程管理和监督

为使抚育间伐工作规范有序进行,保证间伐质量,须建立一套严格的监管机制,实行抚育间伐单位、林业站、林业局三级负责制。选出代表随时检查施工质量,防止出现乱伐和多伐现象;督促施工人员按标准和按正确的操作方法实施间伐;对间伐范围、间伐林分和间伐总量进行监控。

4.竣工验收

间伐工作完成后,由承包方向抚育间伐单位提出竣工验收口头申请,并请林业局、林业站有关技术人员进行实地验收。要求各项指标达到要求,承包方、抚育间伐单位和林业主管部门三方签字认可,验收方为通过。

通过以上抚育间伐施工管理模式,取得了明显有效果:提高了间伐效率,加快了抚育间伐进程;确保了间伐质量,林木生长环境得到优化;节省间伐成本,增加经济效益。

因此,在新的市场经济制度下,抚育间伐施工应进行有效的组织管理形式。主要表现在既能使间伐工作规范、有序,既保证间伐质量,又能达到规定的技术标准和要求。而采用招标方式招聘专业队承包间伐收到了显著成效,既提高了间伐质量又加快了间伐速度。

二、课外阅读文献题录

1.书籍类

(1)David M.Smith著 翟明普译 1990.实用育林学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 李国猷等 1992. 北方次生林经营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3) 黄盛林等 2004.竹资源开发利用技术与竹产业发展策略.北京:银声间像出版社

2.期刊类

(1) 周新年等 我国开展森林认证面临问题与对策 .林业资源管理,2003,6:4-8

(2)景林等 森林采伐运输网络系统模型.福建林学院学报》,2004,24(1):8-11

3.技术标准类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技能鉴定规范 抚育采伐工 ISBN7-5047-1380-5 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劳动部1997-05-08发布

4.法规类

(1) 森林采伐更新管理办法及说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 1987-09-10发布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 2000年1月29日国务院令第278号发布

三、思考与练习

(一)名词解释

天窗;伐根;间伐木。

(二)选择题

1、杉木人工林间伐多用:( )

A植生组 B五级分级法

C寺的林木分级 D三级分级法

2、伐木的安全距离一般是:( )

A 200米 B 一倍树高

C 300米 D 二倍树高

3、抚育间伐后林木的活枝下高:( )

A 降低一些 B 升高一些

C 不变 D 升高很多

4、防风林间伐强度和选木决定于:( )

A 林带宽度 B 透风系数

C 林木高度 D 灌木多少

5.抚育间伐设计书审批期限是: ( )

A 半个月内 B 1个月内

C 2个月内 D 3个月内

6.有商品材产出的抚育间伐设计审批部门是: ( )

A 县(市)林业主管部门 B地(市)林业主管部门

C省级林业主管部门 D本单位

7.规程中规定抚育间伐强度不准超过设计强度的±5%,如某林分设计强度为20%,则允许实际砍伐强度是: ( )

A、18%-20% B、19%-21%

C、15%-25% D、20%-25%

8.杉木首次间伐期确定是以林分郁闭度达到:( )

A、0.7以上 B、0.8以上

C、0.8-0.9 D、0.9以上

9.目前杉木较常采用的抚育间伐方法是: ( )

A、下层疏伐 B、上层疏伐

C、综合疏伐 D、机械疏伐

(三)判断正误(对的在括号内打“√”,错的在括号内打“×”)

1.造林密度大,间伐的次数可少些。 ( )

2.比较速生的树种,抚育间伐间隔期可长些。 ( )

3.云杉、落叶松混交林采用多采用综合疏伐法。 ( )

4.竹林抚育间伐方法宜采用下层疏伐法。 ( )

5.毛竹林抚育间伐木的年龄即为竹子工艺成熟龄。 ( )

6. 杉木、马尾松混交林是我国东北地区常见的林分。 ( )

(四)填空题

1.抚育间伐检查的主要项目是( )、( )。

2.杉木抚育间伐间隔期一般为( )。

3.天然落叶松自然稀疏最强列时期是( )。

4.人工落叶松抚育间伐强度一般为( )。

5.竹林抚育间伐季节一般宜在( )。

6.抚育间伐场地清理主要方法有( )、( )。

(五)简答题

1.竹林的抚育间伐要点是什么?

2.落叶松的抚育间伐要点是什么?

3.杉木的抚育间伐采用何种分级法?

4.检查验收的程序是什么?

5.各检查项目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6.采伐木如何标定?由谁标定?

7.间伐生产为什么要依据间伐设计进行?

8.抚育间伐选木的原则是什么?

本单元主要参考文献:

1.于汝元主编.1996.抚育采伐工.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

2.沈国舫主编.2001.森林培育学.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3.黄云鹏主编.2001.森林培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4.刘进社、姚方主编.2005.抚育间伐工.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5.雷加富主编.2001.全国森林培育实技术指南.北京:中国环境出版社

第4单位 抚育间伐技术

本单元教学目标:

了解抚育间伐检查验收的意义;熟悉抚育间伐的管理程序及检查验收内容;掌握抚育

间伐的一般技术;学会本地常见树种抚育间伐施工技术。

第1节 抚育间伐程序

理论知识部分

一、设计资格审报

抚育间伐设计资格必须按《森林法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进行审报和设计。抚育作业的

设计由获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资格的单位承担或由县林业主管部门及其授权的基层林业工

作站承担。如一些省份的县(市)林业部门设立林业调查设计中心,负责本地的主伐及抚育

间伐设计任务。这些部门都是有上级部门授权的具有设计资质,并有正式的授权文件。

二、设计呈报书的审批

(一)审批部门

根据抚育间伐单位的不同隶属关系,由下列有关部门审批。

1.没有商品材产出的抚育间伐设计由林业经营单位所在县(市、旗)林业主管部门审批,

地(市、州)林业主管部门备案。

2. 有商品材产出的抚育间伐设计由县(市、旗)林业主管部门审核,地(市、州)林

业管理局的林 业主管部门审批,省林业主管部门备案。省、部属林场的这类抚育间伐设计

由其上级主管单位审批。

3.非林业系统的森林抚育设计由其上级主管部门审批,报当地林业主管部门备案。

4.对特发大面积火灾及其他自然灾害急需实行卫生伐的林分需由省(区、直辖市、计划

单列市)林业主管部门或由其委托有关单位现场鉴定,签发证书,凭证设计施工。

(二)审批手续

1.林业局、国有林场,间伐国有林或采伐集体林时,要提前做好调查设计,提出采伐设

计文件。同时,提交年度采伐生产计划,上年度伐区作业质量合格验收证明,按规定上报林

业主管部门审批。

2.其他国有企业、事业和部队单位,间伐本单位经营的森林要提交简易的采伐设计文件、

年度生产计划、上年度伐区作业质量合格验收证明,按规定上报给林业主管部门审批。

3.集体单位间伐集体所有林,个人间伐自留山、承包山森林,要提交包括间伐地点、面

积、树种、蓄积、株数等内容的文件,提前向县林业主管部门,或授权的区、乡、镇林业工

作站或设计中心审批。

4.审批单位接到申请后,要尽快办理完毕(一般在一个月内)。但遇到违反有关规定的

(如无证、超证间伐,作业质量达不到标准等),要在弄清情况后根据有关规定,处理完后

再发给间伐许可证。

(三)审批所需材料

抚育间伐调查设计说明书、抚育间伐设计表、抚育间伐设计图等。

三、抚育间伐检查验收

(一)检查验收程序

1.检查验收目的

林业主管部门招集技术人员等组成检查小组,对照规程要求和生产合同,对审批的抚育

设计及其施工质量,抽样检查组织验收。其目的是监督检查抚育间伐单位是否按每年下达的

生产任务及抚育间伐设计规程进行设计,是否按审批的文件进行施工,以提高施工质量,对

不足之处及采取措施补救。

2.检查项目和方法

抚育间伐进行检查的主要项目是:作业设计质量;作业施工质量。

(1)作业设计质量检查

检查验收工作在生产单位自查的基础上,由各县(市、区)林业主管部门组织抽查。有

审批文件的作业小班中,抽取作业区个数的10%,审阅调查设计资料,检查设计是否合理,

项目是否齐全,资料是否完整,计算有无错误。调查设计质量检查的抽样比为原测量标准地

数的5%—10%,小班面积的1%—5%。通过现地实际调查,核实小班区划是否合理、外业取得

的测树因子和立地条件因子是否准确,内业计算、抚育强度、种类和方法是否正确。其检查

方法是:

①小班区划:在作业区内把立地条件、林分因子基本一致,采取的经营措施相同的地段

区划成一个小班。小班最小面积0.1—0.5公顷,一般不超过10公顷。并进行编号。

②小班面积测量:利用森林罗盘仪进行闭合导线测量,测量精度1/200。

③小班调查及其计算:小班调查的内容应包括每木调查、砍伐木调查。调查因子有小班

树种组成、平均高、平均直径、平均年龄、郁闭度、公顷株数、起源、植被、土壤、更新等

项目。

④间伐木的调查: 间伐木调查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

a.砍伐木的确定原则:要掌握“四看四留”的原则。一看树冠,二看树干,三看树种,

四看株距;砍劣留优,砍弯留直,砍密留稀,砍病腐留健壮。

b.砍伐木的检尺和挂号:凡选定的砍伐木桉树种检尺,检尺的砍伐木于胸径处挂号或涂

铅油作标志。检尺后,通过计算达到规定强度,超过者应现地抹号,直至符合要求为止。

⑤确定抚育种类和方法:根据对林分的调查资料,对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和不同林分,应

采取不同的抚育措施。

a.对人工林透光抚育,一般在10—15年以前凡目的树种受到压抑和排挤时,均需进行

透光抚育;依培育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和所处林层,按规程中规定的透光方法选择适宜的透光

措施。

b.人工林生长抚育,一般从Ⅱ龄级开始,即林分胸径已达5—6厘米,单位面积上的株

数已超过经营密度表;抚育方法多为下层疏伐。

c.天然林的透光、生长抚育,透光起始期、方法与人工林透光方法相同;生长抚育实生

林从Ⅲ龄级开始,萌生林从Ⅱ龄级开始,胸径达到6厘米,林分密度超过经营密度表的。如

培育木分布于各林层中,可采取综合抚育法,如分布于林层下,采用上层疏伐法。

⑥调查设计强度的计算:按规程要求的经营密度确定,其公式如下:

抚育强度(p)=n×100% N

n—现时林分单位面积株数减去经营密度表应保留的株数之差。

N—现时林分单位面积的株数。

根据调查设计质量检查情况,填写“抚育间伐作业设计质量检查卡”(见下表4-1),并

以县为单位,编写检查情况报告。

表4-1 中幼林抚育间伐作业设计质量检查卡

乡(镇、场) 村(工区) 地名

抚育间伐申请单位 二类调查林班号 作业区林班、

大班、小班号 差

1 作业区区划 ±10% 10

2 林分郁闭度 ±0.1 10

23 林分密度(株/hm) ±5% 10

4 林分平均胸径 ±10% 10

(cm)

5 林分平均树高(m) ±5% 10

6 间伐木平均胸径 ±10% 10

(cm)

间伐木平均树高 ±5% 10

(m)

8 间伐株数 ±5% 10

39 间伐出材量(m) ±10% 10

10 综合得分

作业设计综合评价及等级评定:

检查验收组(签章): 调查设计人员(签章)

检查验收时间:

(2)作业质量检查验收

检查验收工作在县(市、区)林业主管部门组织自查基础上,由省林业主管部门统一组织

核查。以县为单位,抽查间伐施工总面积的4%,每个县抽取1/3以上乡(镇、场),对于抽中的乡(镇、场)选取一个村(工区)进行全查。检查时,分别作业设计小班,不同抚育类型利用1:10000或1:25000地形图、实测图逐个核实面积。选设标准地,采取图上定点,现地取样的方法。林分因子采用机械抽样法,实测样地的最小面积不得小于0.02ha。每小班的实测样地数3块以上,在小班内顺山设置标准地,面积为20×50平方米,标准地面积不小于小班面积的1%。南方一些省份有的采用3.26样园随机抽样。检查内容有:

①天窗:保留木与保留木营养面积之外出现25平方米的林间空地叫天窗。抚育时不准

出现人为天窗,无目的树种可保留非目的树种。

②清林:抚育作业后的地面清理,包括抚育砍伐剩余物和割灌:按调查设计要求进行。

合格率=7 合格清割面积×100% 标准地面积

③丢件子:即作业小号遗弃材。在标准地内凡小头直径6厘米,材长2米以上的件子视

为丢弃材。其公式:

标准地丢弃木材合计m3

2每公顷丢弃材=×10000(m) 2标准地面积m

④伐根:森林抚育作业伐根高度不超过10厘米为合格。

伐根合格率=合格伐根数×100% 伐根总数

⑤应伐木:包括秃头、站杆、病腐木、霸王树、砸伤木,以及无培育前途的有害木。每

公顷应砍伐而未伐的计算公式如下:

标准地应株伐木未伐数蓄积株) 应伐木未伐(/公顷=×100% (蓄积)标准地面积

抚育强度=⑥抚育间伐强度:指实际砍伐林木数量占原林分数量的百分比。 实采株数蓄积×100% 采前实有株数蓄积规程中规定抚育强度不准超过设计强度的±5%为准。

⑦伐木:要合理砍伐,严格按选木挂号的林木砍伐。

⑧打枝、造材:树倒后,从根部往稍部打,不准逆砍或用斧背砸,应贴树干砍,打出白

眼圈。上锯前要量好树干总长度,然后桉树干形状特点根据木材规格、材质标准进行造材,做到长材不短造、优材不劣造。

⑨通道、吊卯:指开设集材支、岔道交接处是人字形,不能有硬弯。畜力集材不能有迎

门树、马耳楂子、门坎子、偏脸子。同时注意保护好幼苗、幼树。即把零散的木材集中到一起。吊卯时木材大头朝集出方向,楞木要粗些,机械集材时卯底要畅通。

⑩清林:不妨碍保留木生长和作业为准,尽量堆放在伐根处。

根据施工质量检查验收情况,填写“抚育间伐施工质量检查卡”(见下表4-2),并以县

为单位,编写检查情况报告。

表4-2 中幼林抚育间伐施工质量检查卡

乡(镇、场) 村(工区) 林班号 作业区

小班号 地名 ;山权所有者 ;林权所

有者 作业面积 ±10% 10

间伐方法 无误 15 间伐强度

郁闭度 >0.6 20

间伐出材量 ±10% 15

伐根高度

林地清理 合理 10

综合得分

施工质量综合评价及等级评定:

检查验收组(签章): 施工负责人(签章): 检查验收时间:

3.检查综合评分

抚育间伐检查验收标准综合评分见表4—3。

表4—3 森林抚育间伐质量检查验收标准

标准 项目 评分标准 得分

伐区分类:总分95分以上为一等伐区;90—94分为二等伐区。85总分数 100 分以上为合格伐区,84分以下为不合格伐区。

按规程要求的抚育间伐设计材料填写完整并有平面图的得满

一、调查设计 30 分,缺一项不得分。

材料完整 5 按规程要求,抚育种类、方法、强度设计合理的得满分,一项设计合格 10 不合格不得分。

选木标号 10 应伐木全部挂号,而且准确率达到98%以上的得满分,97%以下,审批手续 5 每低1%扣2分,不计负分。

按规定上级正式文件审批得满分,否则不得分。

不超过设计指定经营密度的±5%得满分,每差1%扣4分,不计

负分。 二、作业质量 50 按规定得满分,每公顷有2株应留未留木扣1分,超过10株不间伐强度 20 得分。 保 留 木 20 无漏伐应伐木得满分,人工林每公顷有10株漏伐木扣1分,超漏 伐 木 5 过50株不得分。天然林每公顷漏伐木材积0.2立方米扣1分,漏伐天 窗 5 木达1.0立方米不得分。

出现天窗不得分。

按规程规定清理得满分,清理面积合格率低于85%不得分,高三、林地清理 10 于85%者按比例得分。 迹地清理 5 按规程规定割灌得满分,未达到规定标准的不得分,应注意保割 灌 5 留有经济价值的有益于改良土壤的灌木。

无丢弃木材得满分,每公顷丢弃0.1立方米扣1分。检尺从小四、资源利用 10 头直径4厘米、长2米计算。 丢弃木材 5 合格率达85%以上得满分,低于85%者得分为标准分乘以合格伐 根 5 率。

检查合格的单位要发给检查合格证书。检验不合格的单位要限期返工,直到合格方能发

证。无合格的单位不能继续施工。检查验收的实施细则及奖惩制度由林业部门另行制订。

(二)抚育间伐技术档案

国有林场、林业采育场、乡(镇)林业站必须建立以作业区(或经营小班)为单位的抚

育间伐技术档案,建立档案管理制度,搞好档案管理工作。技术档案的主要内容有:抚育间伐总体规划、作业设计文件、图表、林业部门审批文件、施工报告单和检查验收报告等资料。

技能训练部分

技能训练题目: 抚育间伐管理程序摸拟训练

1.实训目标:了解抚育间伐管理程序,熟悉设计呈报书有关内容;掌握抚育间伐设计书编制。

2.实训场所:实验室。

3.实训形式:每人根据教师所提供的外业资料,独立完成各种成果的编制工作。

4.实训备品与材料:各种表格、计算器、报呈批件、技术规程等。

5.实训内容与方法;

(1)熟悉抚育间伐林分基本情况:搜集或现场调查抚育间伐林分基本情况、技术资料、文件等。

(2)整理统计:对有关的外业资料及数据整理、分析、统计等。

(3)编制有关成果:编写设计说明书,编制各种上报表,绘制设计图及完成其他上报材料等。

6.注意事项:严格按照技术规程及核定的指标进行编制。

7.实训成果要求:每人提供一份完整的设计呈报书,要求字迹工整、内容填写准确,图面绘制清楚美观。

第2节 抚育间伐施工

理论知识部分

一、施工前准备工作

准备工作内容如下:

(一)学习抚育采伐文件和作业设计

应该组织间伐生产人员学习有关森林抚育间伐的政策、技术文件、设计原则。要求明确任务和技术要求,掌握作业区的情况,做到标准统一,质量达标。

(二)组织专业队

要组成专业队,通过培训才能从事间伐施工生产。打号员由技术员担任。在大规模生产中,培训技术骨干是保证间伐质量的重要方法。伐木、打枝、造材、归楞等专业人员,落实质量、任务承包。

(三)工具、物资准备

根据生产任务,做好生产工具、生活物品、医务、后勤方面的准备工作。生产作业开始前,完成工棚、房舍的维修和重建。

(四)安全教育

职工、专业队都要进行劳动保护教育,生产安全教育,制定安全公约和奖惩制度,严格执行,保证生产任务完成。

二、采伐木确定

(一)采伐木确定原则

选定采伐木是否得当,它决定着林分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速度,对整个抚育间伐的质量和效果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只有正确选定采伐木,才能保证达到抚育间伐的预期目的。

1.淘汰低价值的树种

天然混交林中,首先应该淘汰低价值的非目的树种,保留经济价值高的目的树种。但有符合下列条件者应酌情保留非目的树种:

(1)如果生长不好的主要树种或实生树和生长好的非目的树种或萌芽树两株距离较近彼此影响发育,则应伐去前者,而保留后者;

(2)如伐去非目的树种,而造成林间空地,引起禾本科杂草的滋生和土壤干燥,导致

育间伐技术档案,建立档案管理制度,搞好档案管理工作。技术档案的主要内容有:抚育间伐总体规划、作业设计文件、图表、林业部门审批文件、施工报告单和检查验收报告等资料。

技能训练部分

技能训练题目: 抚育间伐管理程序摸拟训练

1.实训目标:了解抚育间伐管理程序,熟悉设计呈报书有关内容;掌握抚育间伐设计书编制。

2.实训场所:实验室。

3.实训形式:每人根据教师所提供的外业资料,独立完成各种成果的编制工作。

4.实训备品与材料:各种表格、计算器、报呈批件、技术规程等。

5.实训内容与方法;

(1)熟悉抚育间伐林分基本情况:搜集或现场调查抚育间伐林分基本情况、技术资料、文件等。

(2)整理统计:对有关的外业资料及数据整理、分析、统计等。

(3)编制有关成果:编写设计说明书,编制各种上报表,绘制设计图及完成其他上报材料等。

6.注意事项:严格按照技术规程及核定的指标进行编制。

7.实训成果要求:每人提供一份完整的设计呈报书,要求字迹工整、内容填写准确,图面绘制清楚美观。

第2节 抚育间伐施工

理论知识部分

一、施工前准备工作

准备工作内容如下:

(一)学习抚育采伐文件和作业设计

应该组织间伐生产人员学习有关森林抚育间伐的政策、技术文件、设计原则。要求明确任务和技术要求,掌握作业区的情况,做到标准统一,质量达标。

(二)组织专业队

要组成专业队,通过培训才能从事间伐施工生产。打号员由技术员担任。在大规模生产中,培训技术骨干是保证间伐质量的重要方法。伐木、打枝、造材、归楞等专业人员,落实质量、任务承包。

(三)工具、物资准备

根据生产任务,做好生产工具、生活物品、医务、后勤方面的准备工作。生产作业开始前,完成工棚、房舍的维修和重建。

(四)安全教育

职工、专业队都要进行劳动保护教育,生产安全教育,制定安全公约和奖惩制度,严格执行,保证生产任务完成。

二、采伐木确定

(一)采伐木确定原则

选定采伐木是否得当,它决定着林分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速度,对整个抚育间伐的质量和效果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只有正确选定采伐木,才能保证达到抚育间伐的预期目的。

1.淘汰低价值的树种

天然混交林中,首先应该淘汰低价值的非目的树种,保留经济价值高的目的树种。但有符合下列条件者应酌情保留非目的树种:

(1)如果生长不好的主要树种或实生树和生长好的非目的树种或萌芽树两株距离较近彼此影响发育,则应伐去前者,而保留后者;

(2)如伐去非目的树种,而造成林间空地,引起禾本科杂草的滋生和土壤干燥,导致

林地生产力降低时,应适当保留;

(3)为了改良土壤,立地条件较差的纯林中的阔叶,应该保留,力求维持混交林状态;

(4)对促进培育木干形生长有利的辅助木,应保留,如橡林中的槭、榆等混生树种。

2.砍去品质低劣和生长落后的林木

保留生长快、高大、圆满通直、无节或少节、树冠发育好的林木,而应砍去双杈木、多梢木、大肚木、老狼木,以及弯曲、多节、尖削度大、生长弱、偏冠等品质低劣和生长势弱的林木,提高森林生产率和改善林木品质。

3.改善森林卫生环境

将已感染病虫害的林木尽快除去。枯梢或凋落、树干表面有羽化孔及因病虫害而引起树皮表面有异常的植株,也应酌情砍掉。如果林分受病虫害危害较重,一次采伐的强度应控制在郁闭度不低于0.6。

4.维护森林生态系统的平衡

为了给在森林中生活的益鸟和益兽的饲料基地和栖息繁殖场所创造有利的条件,应该保留一些有洞穴但没有感染病害的林木,以及筑有巢穴的林木。对于林下的下木也应尽量保留,为鸟兽提供丰富的饲料来源和栖息的场所。

5.根据不同林种,实现培育目的

林种不同选木对象不同。例如,为了增加林分的多样化和美化,奇形树木,双叉木、弯曲木、偏冠木等应加以保留。防护林中,主要是清除枯立木、病腐木。兼顾抚育间伐的经济利益

(二)选木的方法、步骤

1. 用材林树种选木

不同用材林树种选木的具体标准不同。

(1)落叶松林的间伐选木

具体选木标准:通过抚育间伐应尽量增加阔叶树种的比例,形成落叶松为主的针阔混交林。

①砍伐落叶Ⅳ、Ⅴ级木;

②砍伐雪压、雪折的弯弓、折损木(不管什么树种);

③砍伐密集处的白桦次要树种;

④砍伐分叉、折顶的落叶松;

⑤看强度是否达到,如未达到,还可砍去部分落叶松Ⅲ级木。

(2)杉木林的选木

选择砍伐木的标准和顺序是:

①砍去Ⅴ级木和Ⅳ级木;

②砍去感染了病虫害的立木;

③砍去干形不良和受各种损害的立木;

④受强度的要求砍去部分Ⅲ级木。

2.其他林种的选木

(1)农田防护林的选木

①上、中、下层都选砍伐木,但多砍些中、下层林木;

②砍伐木包括下层灌木,创造半透风结构的合理透风系数;

③“保优去劣”仍然适用在防护林的选木中;

④以砍小留大为主,病害木、风害木、雪害木等最先伐除;

⑤不同树种有砍伐争议时,砍伐寿命短和更新力弱的树种;

⑥护牧林的结构紧密一些为好,所以中、下层应少砍伐。

(2)水土保持林的选木

①最先砍伐出现在各层的枯立木,维持林冠郁闭度不减小;

②砍伐出现在各层的病害木、虫害木、风害和雪害木;

③砍伐过密处的Ⅳ、Ⅴ级木和落后木,不能产生林窗;

④对分叉木、弯曲木以及低价值树种,只在不降低郁闭度时才能砍伐。

(3)薪炭林的选木

①根据需要的小径材规格决定砍伐对象,如用于农具;

②根据需要的小径材径级决定砍伐数量、砍伐次数;

③属于无性起源的树种,在伐椿上定株时,砍伐上部萌条。

④讲究平茬技术,保护更新能力,一般只砍伐1—3次。

3.不同抚育间伐种类的选木

(1)透光伐的选木

①砍伐对象首先是杂灌木和高草类;

②其次砍伐次要树种和遮光林木,但要控制郁闭度;

③往往不是单株砍伐,以带状、块状、穴状割除;

④非目的树种有时全部伐除(压抑下层目的树种时)。

(2)疏伐、生长伐的选木

①砍伐木只限定在乔木层,多用于用材林;

②只在经过竞争分化后的林分进行,要利用有益竞争;

③注意干形培育,讲究疏伐方法和林木分级;

④追求林木高产,控制郁闭度严格,砍伐次数多。

(3)特种抚育间伐的选木

特种抚育间伐包括卫生伐和解放伐。卫生伐已如前述。解放伐是除伐性质的抚育间伐,它与除伐的区别仅在于;解放伐的林分不受林龄的限制,凡砍伐非目的树种,解救下层目的树种的抚育间伐,就属于解放伐。

4.不同抚育间伐方法的选木

(1)下层疏伐的选木

①人工林中多用克拉夫特林木分级,砍伐Ⅳ、Ⅴ级木为主;

②天然林中多用生长分级分为三级,砍伐Ⅲ级木为主;

③“砍小留大”是下层疏伐中的重要标准,不能变动;

④阔叶林中的下层疏伐,采用什瓦帕哈的林木分级法为好,也是砍弱、小木;

⑤砍伐枯立木、病害木、虫害木、风害木和雪害木;

⑥纯林中,尤其在针叶纯林中,不砍混生(混交)树种。

(2)上层疏伐的选木

①将林木分为优良木、有益木和有害木三类,砍伐对象主要是有害木;

②砍伐站杆、病害木、风害木、雪压、雪折木;

③砍伐次要树种,下层为进展种时,多砍衰退种;

④砍伐散生木、残留母树(可分几次砍伐);

⑤砍伐霸王木,这类林分多为外力干扰下形成的,往往有残留霸王木;

⑥在郁闭度的控制下,砍伐分叉木、弯曲木、折顶木等。

(3)综合疏伐的选木

①先把林分分为植生组,在植生组内再分为优良木、有益木、有害木;

②砍伐对象、砍伐顺序近似上层疏伐,只是砍伐木均匀分布在各层;

③在纯林中,尤其针叶纯林中采用综合疏伐时,不要砍除阔叶散生树。

(4)机械疏伐的选木

机械疏伐是隔行或隔株机械地砍除林木,是机械选木,实质上没有选木问题。

三、采伐木标定

标定采伐木是施工前完成的技术性工作,不允许不打号采伐,不允许非打号员打号。这项工作是以标准地采伐中确定下来的采伐木标准,由确定的间伐强度,在生产作业区全面进行的。生产作业中属临时打号,用色笔、粉笔、砍号、号印都可以。砍号只能刮破树皮,不能砍伤木质部

四、采伐作业

(一)伐木

采伐前先选好树倒方向,除掉被伐木基部妨碍作业的灌木,打出安全道。打号林木按预定的方向伐倒,不要伤害保留木。

伐木时,端平锯,先锯下口,后锯上口,尽量降低伐根,以不高于基径的1/3为原则。

(二)打枝

树干基端向梢头打枝。人站在树左侧打右面的枝,站在右侧打左面的枝。打枝要贴近树

干,打出平滑的“白眼圈”。不允许逆砍和用斧背砸。

(三)造材

坚持合理造材,节约木材,增加出材量。下锯前量出长度、看好弯曲、分叉处,按材种规格造材。这项工作由造材员进行。

(四)集材、归楞

间伐生产中我国多用人力、畜力集材;集材平车是南方林区常用的集材工具;山区坡陡,间伐中有时人力集材造短材背下山,

归楞要分别树种、材种,将大小头分开整齐堆放,为检尺、装车创造方便。

五、间伐场地清理

抚育间伐以后,对留在伐区上的枝桠、梢头、树皮以及病腐木等所有剩余物,加以清理的工作称为伐区清理。采伐剩余物如果不及时清除而留在伐区上,时间长了,会引起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并且给伐区周围的林分也带来严重危害。同时,这些采伐剩余物干燥后,又增加了森林火灾的危险。所以及时清理伐区,可以改善迹地的卫生状况,减免火险性,同时通过伐区清理的一些措施,还可以改善土壤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清理方法主要有运出利用法和腐烂法。大量的采伐剩余物,在有条件的地区,运出林外加以利用,是提高森林资源利用率和节约木材的重要途径之一。除作薪炭材、交手架、小木椿和各种原料外,用机械压碎、干燥、压缩和物理化学综合加工等方法造成块状燃料,不仅发热力高,而且体积小,便于运输并节省运费。

腐烂法是将采伐剩余物截成段置于林地任其腐烂。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可改善土壤结构和提高土壤肥力;减弱林地土壤水分的蒸发和阻拦地表迳流。具体操作有堆腐法、平铺法、带腐法等。

以上介绍几种方法各有优缺点。为了把迹地清理这一工作搞好,清理工人就应固定下来,使其专业化,以便熟中生巧,既省钱又达到较好效果。假定清理工人不能全部固定,也应做到小组长固定或主力队员固定。

技能训练部分

技能训练题目: 采伐木确定、标志

1.实训目标:熟悉采伐木确定原则;掌握下层疏伐确定采伐木的方法。

2.实训场所:抚育间伐同龄林分。

3.实训形式:以3人为一小组,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林分因子调查及采伐木确定、标志。

4.实训备品与材料:每组配备:皮尺、围尺、测高器、应用图表、彩粉笔等。

5.实训内容与方法:

2(1)标准地设置:在林分中有代表性地设置20×20m样地。

(2)林分各因子调查:量测样地内各株树木的胸径、树高。量测方法正确。

(3)林木分级:根据克拉夫特林木分级法,对标准地内的林木进行分级。要求分级合理。

(4)确定下层疏伐法的采伐木对象:根据确定采伐木的原则及设计强度现场确定采伐木并用彩粉笔标志。

6.注意事项:正确进行量测;进行安全生产。

7.实训成果要求:每人完成一份实训报告,要求调查方法准确,分级合理,确定采伐木正确。

第3节 抚育间伐实例

理论知识部分

一、杉木抚育间伐技术

(一)树种特性

杉木是我国亚热带地区特有的珍贵用材树种,材质好,用途广,生长快,产量高;它喜温、喜湿,怕风、怕旱;在深厚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上生长良好。杉木中性偏阳,对光照要求比较敏感,幼树稍耐庇荫,壮林速生阶段要求有充足的光照,主干发达、顶端优势明显,分枝细小,树冠呈尖塔形。浅根性,萌芽力强,在杉木采伐后,伐根处能萌发大量新条,形成萌芽林,萌芽更新可以持续几代。杉木高生长旺盛期在4-10年,胸径生长旺盛期在5-15年;二者的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一般在8-15年相交,此后逐年下降,一般30年以后,生长逐渐平稳,达到木材利用工艺成熟,生产上多在此期进行主伐。在生产上,根据杉木生长特性,采用抚育间伐措施,以达到林木速生丰产的目的。

(二)抚育间伐实施

1.确定适宜的抚育间伐技术要素

(1)开始期。杉木在不同立地条件及造林密度下,林分郁闭早晚、郁闭强度有一定的差异。一般在造林后2-4年进入速生阶段,树冠、树高和直径都急剧增加,造林密度较大的林分(每公顷4500株左右)至3-5年生时林分开始郁闭。5-7年生时树冠充分郁闭,其郁闭度达0.8-0.9,此时处于群体生活阶段,树冠发育受阻,下部枝条枯死,直径生长下降,枝下高为树高1/3左右,被压木占林木总株数20%-30%,此时应开始第一次间伐。造林密度较小的林分(每公顷2505株以下)大约在10-11年进行首次抚育间伐。

(2)间伐强度。间伐强度的确定以适量为原则,一般在立地条件中、上等,造林密度在每公顷4500株左右的林分,常伐去总株数的30%-50%或蓄积量的15%-30%为宜。造林密度在每公顷2505株数左右的林分,可伐去总株数的20%-30%或蓄积量的10%-20%。抚育间伐后保留木应控制在郁闭度0.6和疏密度0.7。

表4-4杉木间伐后保留株数参考表

地区

山区 立地条件 第一次间伐后每公顷保留株数 I 类 1800-2250 Ⅱ 类

Ⅲ 类

较好 2250-2700 3000-3300 2250-2700 第二次间伐后每公顷保留株数 1200-1800 1800-2250 2250-2700 1800-2250 丘陵

一般 3000-3600 2250-3000

第一次间伐后的4—6年,当林木出现互相挤压时可进行第二次间伐。如立地条件好的,造林密度在每公顷3000株以下的,间伐可一次完成,留下主伐株数。

(3)间隔期。不同的密度、立地条件及抚育间伐强度其间隔期也不同。弱度抚育间伐的间隔期为2年,中度抚育间伐的间隔期为3-4年,强度抚育间伐的间隔期为4-6年。间伐次数可达2-3次。

间隔期总的趋势是:低密度种植,少次数间伐。如初植密度为1111株/hm2-1667株/hm2,间伐次数1-2次。而初植密度为3000株/hm2,间伐2一3次是技术和经济指标都较高的方案。

(4)选木原则。杉木多纯林,纯林多用克拉夫特法给林木分级,因此砍伐木为Ⅳ、Ⅴ级木。并保持一定的均匀度,在过密的地方,就是没有Ⅳ、Ⅴ时,可以适当砍去少量Ⅲ级木;过稀的地方,可以保留部分Ⅳ级木。在混交林中有时用上层疏伐或综合疏伐,具体砍伐木由混交树种的经济价值决定。混交林中要在划分植生组以后再决定砍伐木。

(5)抚育间伐季节。杉木林生长休眠期为最佳抚育间伐季节,即11月至翌年2月。

2.采取正确的抚育间伐方法

杉木为单轴分枝,树干通直,分枝纤弱,树冠匀称,自然整枝良好,根据杉木生长特性,使用抚育间伐的方法有:

(1)下层疏伐法。此法特点是基本遵循林木自然稀疏进程,砍伐时以抚为主,并结合

小径材利用,将杉木林内生长落后、被压、生长级低的枯死木、被压木、病虫害木、断梢木、弯曲木、双杈木以及部分正常生长的过密林木伐除。实施时,依据克拉夫特生长分级来确定砍留标准和间伐强度。杉木多采用此法进行间伐。

(2)上层疏伐。主要伐除居于上层林冠的林木,即位于杉木林上层的干形不良、多分叉、多节、树冠过于庞大及有病虫害等经济价值低的林木。保留中、下层优良木、有益木。此法多适用混交林,对杉木纯林不适用。其技术要求高、不容易掌握,同时间伐后1-2年易受风灾雪压等自然灾害。

(3)综合疏伐。具有下层疏伐与上层疏伐的特点,在选择杉木林分的砍伐木时,既从林冠上层选,又从林冠下层选。在实施间伐时,可将林木分为三类:第一类为优良木,第二类为辅佐木(有益木);第三类为有害木。一般是保留优良木和辅佐木,砍除有害木。此法多用于混交林,在杉木纯林间伐尚未采用此法。

但有人对杉木进行不同抚育间伐方法效果研究认为,机械疏伐法的生产量、蓄积量最高,效果最好,林分结构也较合理,下层疏伐法其次,综合疏伐和上层疏伐效果最差(福建林学院学报,2000年20卷2期)。

杉木生长最快时期为5-15年,以后生长逐渐减慢,经几次间伐后可停止间伐。一般主伐前一个龄级(即主伐前5年)为抚育间伐的终止年限。 二、落叶松林的抚育间伐 (一)树种特性

落叶松为落叶乔木,是优良速生树种。它耐寒,分布于寒温带及温带,喜光,强阳性,树冠稀疏,透光度较大,自然稀疏和天然整枝迅速。落叶松林自然稀疏进程比较快,如表4-5。

表4-5 落叶松林自然稀疏进程表

年 龄

2

Ⅰ地位级(株数/hm)

Ⅱ地位级 Ⅲ地位级 年 龄

2

Ⅰ地位级(株数/hm)

Ⅱ地位级 Ⅲ地位级 20 30 40 6476 3896 2525 8510 5190 3 424 10000 5766 5083 120 130 140 486 454 429 605 560 523 789 717 659 50 60 70 80 90 100

1752 1283 1006 819 676 589 2417 1716 1346 1082 892 761 3077 2338 1833 1477 1230 1045 150 160 170 180 190 200 408 391 376 365 365 347 497 473 455 440 426 414 611 576 550 527 503 489 110 528 670 903 210 339 405 477

11

据上表,天然落叶松林自然稀疏最强烈的时期是20-40年之问,40年后自然稀疏进程趋于和缓。根据落叶松的林学特性和自然稀疏规律,抚育间伐应当按落叶松纯林和混交林分别对待。

(二)抚育间伐实施

落叶松在我国分布广、种类多,是我国北方的主要造林树种,有大面积人工林、天然林和混交林。落叶松的间伐可根据纯林和混交林分别进行。

1. 落叶松纯林抚育间伐

(1)人工落叶松林的抚育间伐技术

①抚育间伐开始期。当林分中优势木的冠高比处于快接近1/3左右时,连年生长量(胸径、断面积或材积)明显下降时即说明生长受到抑制,即应开始间伐。

②抚育间伐强度。通常间伐强度按株数计算以30%为宜。40年则可作间伐终止期,因其自然稀疏在40年后趋于平缓,最终每公顷保留株数在1800-2200株/公顷之间。

常用的有利用胸径控制经营密度编制《径阶-经营密度度》法,见表4-6。

表4-6 落叶松人工林经营密度管理指标表

胸径 最大密度(cm(1.0)(株/) 公顷)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3940 3392 2980 2670 2404 2195 2020 1873 1746 1636

经营密

(0.7-0.8)

株/公顷

2758-3152 2374-2714 2086-2384 1869-2136 1683-1923 1537-1756 1414-1616 1311-1498 1222-1397 1145-1309

最大密度经营密度

胸径

(1.0) (0.7-0.8)

(cm)

(株/公顷) 株/公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1540 1456 1380 1311 1252 1198 1148 1102 1060 1022

1078-1232 1019-1165 966-1104 901-1050 876-1002 839-958 804-918 771-882 742-848 715-818

利用此表,能够确定林分平均胸径所要求的合理密度,能够控制间伐强度和间隔期,为

合理经营密度提供依据。

在人工落叶松林间伐方面,各地多年来取得不少经验,如日本落叶松,在造林密度3300-4400株/公顷的林分内,首次抚育间伐在13-14年,间伐株数强度为20%-30%,间隔期5-7年;第二次间伐保留株数在1500株/公顷左右;第三次间伐保留株数不得少于1200株/公顷。东北落叶松由于初植密度不同,各林分生长量下降期不同,因此首次间伐的时期也不同。如初植密度为:

2500-3000株/公顷,首次间伐在14年左右。 3000-4800株/公顷,首次间伐应在13年。

4800-6600株/公顷,首次间伐应在12年。 6600~8400株/公顷,首次间伐应在11年

8400-10200株/公顷,首次间伐在10年左右。

③抚育间伐方法。人工落叶松主要采用下层疏伐法。此法是以克拉夫特的生长分级法为选木基础的。采伐强度因要求不同而异,决定于砍伐林木的级别。一般下层抚育的强度可分成三种。

弱度间伐—伐去Ⅴ级木;中度间伐—伐去Ⅴ级木和Ⅳ级木;强度间伐—伐去全部的Ⅴ级木、Ⅳ级木和少量Ⅲ级木。在进行下层疏伐时还适当地伐去一些树冠庞大、干形不良的优势

木或亚优势木。这不但在经济上,而且在生物学上也有着较好的效果。 (2)天然落叶松林抚育间伐技术

根据天然落叶松林自然稀疏规律,稀疏最强烈时期是20-40年,所以一般抚育间伐开始期在15-25年,间隔期5-10年,间伐强度控制在20%-40%之间。40年生使每公顷保留2500-3500 株,40年后,为培育大径材可每10-15年进行一次疏伐。

2.落叶松混交林抚育间伐技术

①天然落叶松、桦树混交林抚育间伐。如在较密的混交林内,部分先期更新起来的桦树比落叶松生长更迅速,使落叶松常处于桦树的树冠之下,生长显著受阻,且桦树枝条对落叶松下部嫩枝发育有明显的机械损伤,因此,在这类林分内应早期进行透光伐,伐除有害于落叶松生长的桦树,而处于下层的其他阔叶树应按情况保留,促进落叶松自然整枝,并不使林地空旷而滋生杂草。

②云、冷杉、落叶松混交林,因云、冷杉生长较落叶松缓慢,林分结构稳定并且比较合理。这类混交林间伐技术要素和间伐种类要有别于其它林分。如开始期要晚,间隔期要长,多采用综合疏伐法抚育。有时由于这类林分卫生状况不良,应间伐处于上层的落叶松和已染病、虫害的云、冷杉,以便更好地培育云、冷杉,促进林分趋于稳定。

三、混交林的抚育间伐

(一)杉木、马尾松的抚育间伐 1.混交林树种特性

马尾松、杉木混交林是我国南方省份常见的混交林。有人工栽培,也有杉木林下马尾松天然更新下种或在马尾松天然更新幼林中人工补种杉木而形成的半人工混交林。马尾松是强阳性、深根性树种,对立地条件要求不严,耐干旱贫瘠,天然更新能力强。树冠开展,较稀疏,高大林木常居林冠上层。杉木幼年耐庇阴,浅根性树种,幼林阶段常在马尾松树冠下生长,种间关系比较缓和,混交效果好。

2.抚育间伐实施

在杉木、马尾松混交林中,初期杉木较耐庇阴,不会出现较大的竞争,但在密度较大的林分中,仍需要进行及时的透光伐,特别对于在杉木林下天然下种形成的分布不均、疏密不一的马尾松幼林,应进行短间隔期的透光伐,以增加林内的光照,促进杉木、马尾松的正常生长。以后,随着杉木、马尾松需光量的增加,根据林分生长状况,进行下层疏伐法(人工营造混交林)和综合疏伐法(半人工混交林)。对上层生长过于高大严重影响周围杉木生长的马尾松“霸王树”必须及时砍除。下层疏伐法应根据立地条件好坏确定保留木的合理比例,立地中等以上,杉木比例大些;立地差些马尾松比例大些。间伐强度(下层疏伐)可采用30%(按株数计),间伐后林分保留郁闭度在0.6-0.7之间。抚育间伐间隔期一般在5年左右,经过2-3次抚育间伐,即可主伐利用。

(二)杨、桦林的抚育间伐 1.混交林树种特性

杨树、桦树是我国速生树种,特别是杨树,分布极广,生长迅速,成材快。杨、桦树是强阳性树种,萌芽力强,无性繁殖林多,一般寿命短,疏密不均匀,工艺成熟早,约30-50年。天然更新能力也强,常能成为先锋树种在采伐迹地、火烧迹地上发育成林。在原始林区,常混有云杉、冷杉、落叶松等。在次生林中常混有硬阔叶树种,因此抚育间伐工作较复杂。 2.抚育间伐实施

(1)人工杨、桦林混交林。在密林条件下,分化明显,一般实行下层疏伐。如小叶杨,造林5-7年林木郁闭后,进行首次间伐,根据各林分不同情况确定间伐强度,一般间伐后保留株数每公顷1250-1666株。间隔5-6年后进行第二次间伐,间伐后保留株数每公顷625-835株。间伐原则是:砍劣留优、砍小留大、砍密留稀。密度大,生长好的人工林,可实行隔行隔株间伐,伐后林分郁闭度宜在0.7左右。其他生长快的杨树,如加杨,3-4年进行第一次间伐、6-7年进行第二次间伐。

(2)在天然杨、桦林和针叶树种混交林内。间伐分别情况进行:①在白桦、落叶松混交林内,实行综合疏伐,以培育落叶松,使落叶松成为优势树种。有人研究间伐后使桦树、落叶松树种组成以1.5:8.5为最好。②杨、桦混交林内进行间伐也宜采用综合疏伐。其间伐原则是,砍除已成熟的杨、桦树的大径木和没有培育前途的濒死的、弯曲木和小径木,而保留生长旺盛的中径木和其他经济价值大的树种及天然更新的针叶树种。

(三)松、桦林的抚育间伐 1.混交林树种特性

松、桦混交林是常见的次生林之一。此类林分中,桦树生长快,树冠较大,天然更新良好,根株萌芽力强;松属树种多是喜光树种,能天然更新,在环境条件好的林分中能较好地生长。桦树多居上层,在林层下、林中空地多有松属不同树龄的林木。这类混交林呈群团状分布,应根据其生长发育特点进行抚育间伐。

2.抚育间伐实施

在松、桦混交林中,由于桦树生长迅速且成熟早,寿命短,常居林冠之上,在林分较密的情况下应及早进行透光伐,且间隔期要短,以后应以综合疏伐为主。伐除成熟上层木,使保留木充分得到光照.快速生长。进行间伐时应选好保留木,保留木必须是目的树种和经济价值较高、有培育前途的林木,并且要林木分布均匀,生长健壮,材质优良。根据林分生长发育特征,在间伐时对松、桦树种的保留木比例要以松类为主,经过人为措施使林分逐渐稳定。经过间伐,林分中保留一定比例的桦树,对提高土壤肥力有促进作用。 (四)云、冷杉林的抚育间伐 1.混交林树种特性

大多数云、冷杉是耐荫树种,对气候要求不太严格,在适宜的范围内可更替阳性树种。冷杉较云杉更耐寒,云杉较冷杉能耐较高的相对湿度。天然云、冷杉林常是多世代的复层异龄林,以中、小径木株数占优势,异龄性大的林分,抚育间伐可与择伐相结合进行异龄林作业法。

2.抚育间伐实施

云、冷杉混交林在不同的年龄、不同的阶段,林分生长状况差别较大,应采取不同的抚育间伐技术。

(1)在自然稀疏最强烈时期,20-40年,在较密的云、冷杉林内进行间伐,约为株数的25%-30%,在高地位级土壤上采伐强度可大些。首次间伐从出现Ⅳ级木开始,在混有阔叶树的云、冷杉林内,为保证云、冷杉的绝对优势。伐除一些生长迅速,抑制云、冷杉生长的阔叶树(如桦、杨树),发挥云、冷杉初期生长潜力,锻炼其抗风能力。在云、冷杉、落叶松混交林内,上层为落叶松过熟木,应及早伐除落叶松。对密度大土壤具永冻层的谷地冷杉林,应结合林地抚育措施,同时适当间伐清除径级小、年龄小的小老树。

(2)在进行了第一期疏伐的林分内进行二期疏伐,间伐强度(株数计)可为20%-30%。间伐应根据林木间组成关系选定采伐木。对谷地天然云、冷杉林应从林分具体生态条件及植生组关系入手,确定间伐强度,才能达到目的。在云、冷杉占优势并混有阔叶树的复层混交林内,抚育间伐可在云冷杉优势林龄处于Ⅱ、Ⅲ级时期进行,砍伐强度以30%-40%为宜。

(3)40年以后,云、冷杉林自然稀疏逐渐缓慢,特别是经过系统间伐的林分,林木间的矛盾有所缓和,这时的间伐,主要是培育大径材,可采用较大强度。

四、竹林的抚育间伐 (一)竹子特性

竹林是由地下茎繁殖而成,竹类的地下茎在土中蔓延生长,发笋长竹,形成竹林。竹连鞭,鞭生笋,笋生竹,竹又养鞭,使竹、鞭形成了竹林生长繁殖的完整群体,它具有单子叶植物的发育特点,因而竹林抚育间伐不同于一般森林,它应与竹林培育、护笋养竹,钩梢整枝、采伐利用等交错配合进行。

(二)抚育间伐实施 1.采伐方式 竹林是异龄林,一般除个别老竹需填空而保留和个别新竹因生长不良或受病虫害危害急需砍伐外,原则上只选择达到工艺成熟年龄的竹子采伐,所以竹林的采伐既是成熟竹的采伐利用,又是抚育间伐。

2.采伐年龄

根据竹类发育规律,出笋成竹后,竹杆体积不再变化,但材质变化还在进行,即竹材容积重、力学强度还在增加和变化。竹子材质变化可分为幼龄竹阶段、壮龄竹阶段、中龄竹阶段、老龄竹阶段。其中中龄竹阶段是材质达到最好的阶段,间伐应该在此时进行。不同竹种达到材质成熟的年龄不同。所以,竹子间伐年龄根据不同竹子特性和用途来决定,如大径竹种(毛竹)比小径竹种(刚竹等),间伐年龄应大,杆用竹比篾用竹间伐年龄宜大。

(1)毛竹采伐年龄。毛竹间伐年龄应该是四度以上时期,即三度以下留养,四度抽砍,五度填空,七度以上老竹不应保留,即所谓“存三去四莫留七”的原则。具体说,笋用、两用林定在7年生(或6年生),材用林定在6年生。但有些地方为了造纸,加工子篾需提前采伐。

(2)以生产竹柄和竹杆为目的的竹种,如刚竹、淡竹、挂竹、茶杆竹等。采伐年龄应在三、四年以上;生产竹篾的淡竹、水竹等应在三年左右采伐。

3.采伐强度

竹子采伐一般只采已达到成熟的竹子。通过合理采伐,调整竹林密度,一般竹林保留株数如下:

(1)毛竹林间伐后每公顷保留2250-2700株为好,最好一、二、三、四度竹各占25%。

(2)刚竹、淡竹等中、小型竹林每公顷保留15000-25000株。

(3)茶杆竹、苦竹,每公顷保留22500--37500株。总之,间伐后,使竹林郁闭度为0.7-0.8,并使砍伐量不超过生长量。

4.采伐季节和方法

伐竹季节,对竹林生长和材质影响极大,一般砍伐季节是在出笋当年的晚秋至冬季(即10、11、12、翌年1月份)。因为,此时采伐竹子处于休眠阶段,对周围竹影响小,不会造成大量伤流,且竹材性质好,不易虫蛀。而在生长季节采伐,会引起大量流伤,使退笋增加、新竹矮小,影响竹林生长,且采伐的竹材易腐烂、虫咬、材质差。

砍伐时应本着砍伐量不超过生长量的原则,砍成熟的、受病虫危害的、过密的和老竹,使整个竹林分布均匀,形成合理的群体结构。砍伐技术应做到齐地采,向山倒,伐后竹蔸打洞(大径竹如毛竹,可促进竹头腐烂)。

技能训练部分

技能训练题目: 杉木抚育间伐施工

1.实训目标;熟悉杉木抚育间伐技术规程;掌握杉木林抚育间伐施工技术

2.实训场所:杉木纯林。

3.实训形式:以组为单位,在教师指导下完成杉木林的抚育间伐全过程。

4.实训备品与材料:4-5人一组,每组配备:皮尺、围尺手锯或打枝机、斧子等。

5.实训内容与方法:

(1)准备工具材料:学生自已准备调查及采伐施工所需的工具及材料。

(2)采伐作业:在教师或采伐技术人员指导下,学生独立完成伐木、打枝等工作。

(3)伐后清理:伐后采用正确方法清理采伐迹地的各种剩余物。

6.注意事项:要求作业规范,并做到安全生产。北方地区可用落叶松等。

7.实训成果要求:每人提供一份操作工序报告。

阅读练习篇

一、综述

抚育间伐施工管理新模式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在林业生产中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可大大地提高生产效率,节省生产成本。在抚育间伐施工中采用合理的管理机制,并加强过程管理力度和质量跟综是有效的管理模式。

在全面规划、掌握抚育间伐数量及地块、面积的基础上,可采用以下管理模式:

1.公开招标

(1)制定标书。抚育间伐单位在林业主管部门指导下制定出符合要求和规范的标书,标书明确规定投标的具体条件、要求及各方的权、责、利;

(2)竞标方接到标书后在一定时间内参加竞标,进行公开招标。

(3)确定。抚育间伐单位及林业主管部门根据竞标方所具备的条件和标的进行择优选聘。

(4)签订合同。为了保证质量,使各项技术指标达到要求,确定后的专业队与抚育间伐单位签订间伐承包合同,双方严格按照合同办事。整个招标投标工作在抚育间伐单位和林业部门及招标管理部门监督和参与下进行,保证招投标工作的公开、公正和公平。

2.进行业务培训

抚育间伐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专业队施工前必须进行现场培训,通过从理论到实践的详细讲解和操作示范,让施工人员全面掌握技术要领和操作方法。同时进行安全生产教育。

3.全过程管理和监督

为使抚育间伐工作规范有序进行,保证间伐质量,须建立一套严格的监管机制,实行抚育间伐单位、林业站、林业局三级负责制。选出代表随时检查施工质量,防止出现乱伐和多伐现象;督促施工人员按标准和按正确的操作方法实施间伐;对间伐范围、间伐林分和间伐总量进行监控。

4.竣工验收

间伐工作完成后,由承包方向抚育间伐单位提出竣工验收口头申请,并请林业局、林业站有关技术人员进行实地验收。要求各项指标达到要求,承包方、抚育间伐单位和林业主管部门三方签字认可,验收方为通过。

通过以上抚育间伐施工管理模式,取得了明显有效果:提高了间伐效率,加快了抚育间伐进程;确保了间伐质量,林木生长环境得到优化;节省间伐成本,增加经济效益。

因此,在新的市场经济制度下,抚育间伐施工应进行有效的组织管理形式。主要表现在既能使间伐工作规范、有序,既保证间伐质量,又能达到规定的技术标准和要求。而采用招标方式招聘专业队承包间伐收到了显著成效,既提高了间伐质量又加快了间伐速度。

二、课外阅读文献题录

1.书籍类

(1)David M.Smith著 翟明普译 1990.实用育林学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 李国猷等 1992. 北方次生林经营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3) 黄盛林等 2004.竹资源开发利用技术与竹产业发展策略.北京:银声间像出版社

2.期刊类

(1) 周新年等 我国开展森林认证面临问题与对策 .林业资源管理,2003,6:4-8

(2)景林等 森林采伐运输网络系统模型.福建林学院学报》,2004,24(1):8-11

3.技术标准类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技能鉴定规范 抚育采伐工 ISBN7-5047-1380-5 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劳动部1997-05-08发布

4.法规类

(1) 森林采伐更新管理办法及说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 1987-09-10发布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 2000年1月29日国务院令第278号发布

三、思考与练习

(一)名词解释

天窗;伐根;间伐木。

(二)选择题

1、杉木人工林间伐多用:( )

A植生组 B五级分级法

C寺的林木分级 D三级分级法

2、伐木的安全距离一般是:( )

A 200米 B 一倍树高

C 300米 D 二倍树高

3、抚育间伐后林木的活枝下高:( )

A 降低一些 B 升高一些

C 不变 D 升高很多

4、防风林间伐强度和选木决定于:( )

A 林带宽度 B 透风系数

C 林木高度 D 灌木多少

5.抚育间伐设计书审批期限是: ( )

A 半个月内 B 1个月内

C 2个月内 D 3个月内

6.有商品材产出的抚育间伐设计审批部门是: ( )

A 县(市)林业主管部门 B地(市)林业主管部门

C省级林业主管部门 D本单位

7.规程中规定抚育间伐强度不准超过设计强度的±5%,如某林分设计强度为20%,则允许实际砍伐强度是: ( )

A、18%-20% B、19%-21%

C、15%-25% D、20%-25%

8.杉木首次间伐期确定是以林分郁闭度达到:( )

A、0.7以上 B、0.8以上

C、0.8-0.9 D、0.9以上

9.目前杉木较常采用的抚育间伐方法是: ( )

A、下层疏伐 B、上层疏伐

C、综合疏伐 D、机械疏伐

(三)判断正误(对的在括号内打“√”,错的在括号内打“×”)

1.造林密度大,间伐的次数可少些。 ( )

2.比较速生的树种,抚育间伐间隔期可长些。 ( )

3.云杉、落叶松混交林采用多采用综合疏伐法。 ( )

4.竹林抚育间伐方法宜采用下层疏伐法。 ( )

5.毛竹林抚育间伐木的年龄即为竹子工艺成熟龄。 ( )

6. 杉木、马尾松混交林是我国东北地区常见的林分。 ( )

(四)填空题

1.抚育间伐检查的主要项目是( )、( )。

2.杉木抚育间伐间隔期一般为( )。

3.天然落叶松自然稀疏最强列时期是( )。

4.人工落叶松抚育间伐强度一般为( )。

5.竹林抚育间伐季节一般宜在( )。

6.抚育间伐场地清理主要方法有( )、( )。

(五)简答题

1.竹林的抚育间伐要点是什么?

2.落叶松的抚育间伐要点是什么?

3.杉木的抚育间伐采用何种分级法?

4.检查验收的程序是什么?

5.各检查项目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6.采伐木如何标定?由谁标定?

7.间伐生产为什么要依据间伐设计进行?

8.抚育间伐选木的原则是什么?

本单元主要参考文献:

1.于汝元主编.1996.抚育采伐工.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

2.沈国舫主编.2001.森林培育学.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3.黄云鹏主编.2001.森林培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4.刘进社、姚方主编.2005.抚育间伐工.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5.雷加富主编.2001.全国森林培育实技术指南.北京:中国环境出版社


相关文章

  • 山东省森林抚育作业设计规定
  • 山东省森林抚育作业设计规定(暂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和加强全省森林抚育作业设计管理,更好地指导森林抚育经营工作,进一步改善森林环境,促进林木生长,更好地发挥森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依据<森林抚育规程>(GB/T ...查看


  • 论龙泉市九姑山森林公园景观林建设
  • [摘 要] 本文对龙泉市九姑山森林公园景观林建设目前存在树种单一:林分密度过大:林相结构不合理:对景观林改造力度不大等问题.提出了搞好整体科学规划:对现有马尾松.杉木.麻栎成熟纯林进行改造:营造以阔叶树种为主的针阔混交林:抓好景观林森林抚育 ...查看


  • 关于森林抚育间伐理论的探讨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关于森林抚育间伐理论的探讨 作者:刘焕林 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17期 摘 要:抚育间伐作为森林经营的一种技术措施来说,不仅能促进林木个体的生长发育,而 ...查看


  • 靖边县2011年度森林抚育补贴试点作业设计
  • 靖边县2009年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灌木平茬复壮作业设计 靖边县林业局 靖边县林业规划设计院 二0一二年三月 作业设计单位与设计人员 设计单位名称:靖边县林业规划设计院 法 人 代 表: 设计单位资质:省级乙级 设计负责人: 设计人员: 设 ...查看


  • 11-12学年森林经营试卷答案
  • <森林经营技术>期末考查卷 班级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 1.人工整枝 人为地除去树木下部的枯枝及部分活枝,使其形成良好的干形和无节或少节良才,称之 2.林木分化 由于树木个体差异和生长环境的不同,林分中的林木出现高 ...查看


  • 浅论我国森林抚育现状与对策
  • [摘 要]森林生态系统只有保持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并具有抵抗和恢复能力,才能长期为人类社会服务. [关键词]森林抚育:检查:森林质量:生态 森林抚育是进行科学森林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是优化森林空间结构布局.提高林分质量.促进林木生长.提高 ...查看


  • 次生常绿阔叶林幼龄林培育技术
  • 次生常绿阔叶林幼龄林培育技术 摘要 根据朱溪镇次生常绿阔叶林幼龄林培育实践,对常绿阔叶林幼龄林的间伐抚育.林间空地和无乔木树种的灌木林地补植常绿阔叶树.郁闭度达0.8以上的间伐抚育及择伐利用等方面作初步的总结,并提出近自然森林经营的初步设想 ...查看


  • 杉木丰产林栽培修枝间伐技术研究
  • 摘要:杉木属杉科杉木属的常绿乔木,高达30m,胸径可达2.5-3.0m,是我国南方最重要的速生用材树种.杉木材质优良,用途广泛,生长快,萌芽性强,人工繁殖容易,无论插条.实生苗和萌芽更新都能成林成材.杉木病虫害少,培育人工林较为容易.杉木栽 ...查看


  • 探讨森林抚育
  • 摘要:森林抚育在森林经营管理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个经营单位确定合理的经营措施对于森林向可持续方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森林抚育:问题探讨 1 森林现状 我国现有中幼林面积15.7亿亩,占林分总面积的67%.长期以来,由于没有开展中幼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