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及其在19世纪的发展(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何公开问世(1841-1848年)《关于费尔巴哈提纲》写于1845年春,全文共11条,篇幅很短,然而却是“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发的第一个文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及其在哲学史上实现革命变革的一个重要标志,以实践为核心,深刻地揭示了新旧唯物主义的本质区别,阐明了马哲的基本观点。主要内容:(1.新旧唯物主义在认识论方面的根本分歧:1.认为客观事物只有首先成为人们实践的创造对象,人们才能认识它,才能有理论活动,实践是主观反映客观的基础或来源2.人的思想是否具有可观的真理性,即思想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必须由实践来检验3.人们认识世界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解释世界,更重要的在于改变世界。 2.新旧唯物主义在历史观方面的根本区别:1.旧唯物主义只是把理论活动看做真正人的活动,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活动的意义,因而不能正确说明社会现象;新唯物主义则认为时间首先是生产劳动实践,它是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2.旧唯物主义离开社会实践,把环境改变和人的改变割裂开来,从而错误的把人分成天生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新唯物主义则认为,人在改造环境的实践中同时改变自身,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改变是一致的。3.旧唯物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把许多个人纯粹自然地联系的同性;新唯物主义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综合。4.旧唯物主义不懂得宗教产生的社会根源,把宗教感情看做是人类生来固有的东西,而新唯物主义则认为宗教感情只是社会的产物,其产生和消灭必须从社会实践中去说明。3.新旧唯物主义在阶级基础和任务方面的根本区别:旧唯物主义立足于市民社会即建立在资本主义社会基础上,是资产阶级的历史观,其任务只是以多种形式说明世界;/而新唯物主义则立足于人类社会或社会化的人类,即以共产主义为基础是为人类解放而斗争的无产阶级世界观,其任务不仅在于发现真理,正确地说明世界,更重要的使用真理性的人失去指导实践,能动的改造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两个显著特点:阶级性和实践性(二)唯物史观在实践中的运用和在经济学上的论证(1848-1871年)《序言》:1.关于经济的社会形态结构的原理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3.社会革命的客观根源及其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4.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三)对唯物辩证法的全面论述(1871-1883年)1.马克思《第一卷第二版跋》的基本观点,纠正了某些人对资本论中辩证法思想的曲解(阐明了马克思的辩证法和黑格尔辩证法的根本区别,阐明了对待黑格尔辩证法的正确态度,阐明了唯物辩证法的革命本质)辩证法的革命性质:它“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世界上没有什么事物是一成不变的。“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2.《反杜林论》的基本观点,阐明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以及唯物辩证法创立的意义(1.世界观和思维方式是一种历史发展的产物,唯物辩证法是现代为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3唯物辩证法创立的意义)(四)恩格斯晚年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1883-1895年)1.《费尔巴哈论》:是恩格斯1886年写作的一部重要著作。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首次明确提出了哲学基本问题的科学原理,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1历史发展具有不以任何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2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3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4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2.《关于历史唯物主义书信》的基本思想:对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作了全部阐述,并强调了上层建筑的相对独立性及其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二、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运用和发展(一)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丰富和发展(俄国建立无产阶级政党时期和1905年革命时期)《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揭露和批判了马赫主义的主观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系统地阐述和发展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原理。主要内容:(1.批判马赫主义的不可知论,阐述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2.批判马赫主义的唯心主义真理观,阐述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观3.批判马赫主义把实践排除在认识论之外的错误观点,阐述实践在认识论中的地位和作用)**“生活,世界的观点,应该是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人们通过实践可以发现真理、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坚持实践标准,就必然导致唯物主义,从而把各种唯心主义谬论抛开。但是,实践也是一个不断运动发展的社会历史过程。所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是确定的,绝对的,又是不确定的、相对的(辩证认识真理观)(二)列宁对唯物辩证法的论述(1914-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和十月革命后1917-1924年)1.《谈谈辩证法问题》阐述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发展观的对立,阐述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阐明辩证法也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分析唯心主义产生的认识论根源。(从认识的抽象性、相对性、直线性走向唯心主义)**为什么说辩证法也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由于自身的矛盾性,无不处在永恒的运动发展之中。而人的认识本身就是一个由浅入深、由低级到高级的不断发展过程。人们对具体事物的每个具体认识,任何一个命题,都包含着偶然与必然、现象与本质、个别与一般的辩证法。所以辩证法本来是人类的全部认识所固有的2.《论战斗唯物主义的意义》阐述战斗唯物主义同自然科学建立联盟的重要意义,强调自然科学家要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出党的理论刊物应该成为辩证唯物主义之友协会。三、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运用和发展(一)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初步形成时期(第一次国民革命战争时期)创造性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辩证法《反对本本主义》:从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告诉阐明了调查研究的重要意义,强调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阐明阶级分析是社会调查研究的重要方法。(二)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系统化时期1.《实践论》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阐述 :实践的含义及其在认识论中的地位,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理论和实践的辩证关系/人类认识发展的总规律)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各种机会主义的认识论根源。2.《矛盾论》对矛盾辩证法的多方论述: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实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关系,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关系**毛泽东指出:“这一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路是关于事物矛盾的问题的精髓,不懂得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三)毛泽东哲学思想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发展1.《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基本思想: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对社会主义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分析,要注意两类社会矛盾的相互转化,社会主义社会存在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这是同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状况分不开的,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社会主义社会政治生活的主题。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统筹兼顾的基本思想是什么?统筹兼顾,适当安排,在于从全体人民出发,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人,并且尽可能地将消极因素转变为积极因素,为建设社会主义社会这个伟大事业服务。2.《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才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深刻阐述了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阐明了实践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物质可以变精神,精神可以变物质的基本观点,论述了学习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伟大意义,并对人的认识过程作出了新的概括: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即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这样多次的反复,才能够完成。四、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运用和发展(一)为什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哲学思想的精髓?(1实事求是是邓小平哲学思想的实质和核心,把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2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3恢复并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照辩证法办事是邓小平哲学的方法论准则。他和毛泽东一样,十分重视对立统一规律,十分重视对现实矛盾的分析和解决,善于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带全局性的重大关系。第一次把党的思想路线概括为: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二)“三个面向”是邓小平在哲学思维方式上的重大变革(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思维方式现代化的标准是坚持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找辩证法办实事邓小平哲学的方法论原则eg:一国两制,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关于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论述是矛盾规律的灵活运用,一般和个别、制度和体制、限负荷功夫、计划和市场等闪耀着唯物辩证法的理性光辉)(三)弘扬实践观点和群众观点,把实践标准与生产力标准统一起来(马克思主义哲学把生产力看做人类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把生产力标准作为检验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是实践基础上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在实践标准和生产力标准的基础上,提出了判断各种人事和各项工作是非得失的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充分体现了尊重客观规律性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以及人民群众作为实践主体和价值主体的统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学说史和经典文选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学说史(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及其在19世纪的发展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来源(历史条件:19世纪40年代机械化大生产引发的阶级对立及其发展趋势,来源: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直接继续,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来源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产生于17世纪中叶完成于19世纪初期的英国法国。英国 创始人:威廉?*配第《赋税论》提出劳动价值论的一些基本观点理论体系建立者:亚当*斯密 《国富论》完成者和最杰出代表:大卫*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法国 创始人:比埃尔*布阿吉尔贝尔 《法兰西详情》重农学派:费朗斯瓦*魁奈 《经济表》完成者,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西斯蒙蒂 《政治经济学新原理》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在政治经济学史上最主要的贡献:1在劳动价值论方面;2在剩余价值理论方面;3在对于社会总资本再生产与流通的研究方面;4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家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分析,还初步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阶级阶构和阶级对立的状况,特别是李嘉图在工资,利润和地租之间是对立的,工人阶级,资本家阶级和地主阶级之间在经济利益方面存在着根本矛盾。2.19世纪50-60年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体系的形成:马克思写出了资本论的三份手稿(《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1863-1865年经济学批判》和1867年9月《资本论》第一卷)标志着在政治经济学史上一个崭新的和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根本不同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体系已经形成。3.19世纪70-9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马克思的《哥达纲领批判》和恩格斯的《共产主义原理》、《反杜林论》、《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二)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列宁和斯大林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进一步发展:1.列宁创立的帝国主义学说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贡献:列宁1916年《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2.斯大林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1952年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论述了经济规律的客观性质。(三)毛泽东、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1.关于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主要内容:1.从国情出发,创造了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2.明确了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方向,3.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出发,论述了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4.论述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运动发展中的人民内部矛盾2.关于中国的改革开放基本思想和理论有:从国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及其本质、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社会主义可以实行市场经济、依靠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等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经典文选(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及其在19世纪的发展1.《资本论》第一卷研究对象:资本的生产过程。研究要点:阐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的历史条件,揭露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剥削本质,论述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历史性质两个理论和一条规律:社会经济本质的理论、社会经济一般的理论、价值规律。社会经济本质的理论:依据所有制基础,对经济制度的社会性质的论述。(七篇五步)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价值的货币表现社会经济一般的理论:对于不同社会经济之间的共同点及其一般规律的论述(市场经济的一般内容、市场经济的一般性质、商品一般、货币一般、人与物的一般关系)市场经济的一般内容: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和商品货币关系及其价值规律市场经济的一般性质:在商品经济形势下通过市场而运行的经济。商品一般、货币一般、人与物的一般关系:1商品二因素和劳动二重性及其相互关系。2商品二因素的统一,为实现效益创造条件。3劳动二重性的统一,为实现效益创造条件。4.货币的本质和职能。5.物的人格化与人格的物化的一般关系,形成商品拜物教。《资本论》第一卷由七篇构成,分为五步,怎么样层层深入的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产生及其剥削本质?1马克思所针对的错误观点:所谓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从来就有的;2马克思所针对的错误观点:所谓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自然生成的;3马克思所针对的错误观点:所谓资本家给工人支付了工资,劳资之间不存在剥削;4马克思所针对的错误观点:所谓资本家向工人购买的是劳动,多支付的工作是劳动报酬,因而资本家对工人不存在剥削;5马克思所针对的错误观点:所谓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永世长存的。价值规律有以下主要作用:第一,调节作用。第二促进作用;第三分化作用2.《资本论》第二卷的研究对象:是资本的流通过程。其研究的要点是:第一从微观经济方面研究生产企业的再生产过程,阐明企业资本的循环和周转的规律性;第二从宏观经济方面研究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过程,阐明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协调运行发展的规律资本循环的正常进行,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并存性和继起性。资本周转速度受以下因素影响:第一生产资本的构成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第二生产时间的长短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第三流通时间的长短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两个基本原理:第一个原理,马克思按产品的最终用途,把社会生产划分为如下两的部类:第一部是生产资料的生产部类;第二部类是消费资料的生产部类。第二个原理,产品价值划分为三个组成部分:一是不变资本价值;二是可变资本价值;三是剩余价值。3.《资本论》第三卷的研究对象是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研究要点:1.研究资本运动过程的各种具体形式,如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银行资本等。2.在生产流通分配的内在联系上,研究产业资本获得产业利润、商业资本获得商业利润、借贷资本获得利息、银行资本获得银行利润、土地所有者获得地租的过程。3.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中的市场调节作用。重点:三个理论:1.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的理论、2.企业利润、利息和地租的理论、3.新创造的价值总分配的利润。所费资本转化为成本价格(商品价值中的不变资本价值和可变资本价值作为生产商品中实际耗费的资本价值成为所费资本,所费资本作为由货币表现得商品成本,转化为成本价格,成本价格在生产经营商品中成为赚钱或赔本的界限),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剩余价值在现象上表现为预付资本的产物时就转化为利润,利润是剩余价值的现象形式,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是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的前提。资本家开办企业着眼于投资的获利程度,这就出现了利润率,从而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在利润率的前提下,剩余价值作为全部投资的增值额就转化为利润。剩余价值率和利润率表示着不同的关系。前者是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比率,它确切地表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后者是剩余价值与不变资本家可变资本的比率,它掩盖资本剥削,表示预付资本的增至程度)利润率转化为平均利润率、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这三个转化是在社会化大生产的条件下,通过市场竞争实现的。1.在部门内的各企业之间的竞争中,一种商品的价值,在劳动耗费上规定为社会必要劳动实践,从而确定市场价值。2在部门之间的竞争中,通过人财物在不同部门之间流动转移,不同部门的不同利润率平均化为平均利润率。3在平均利润率的前提下,等量资本无论投入哪个部门都可以获得灯亮利润,从而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4在平均利润的前提下,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商品价值=不变资本价值+可变资本价值+剩余价值。生产价格=成本价格+平均利润。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是在社会化大生产的基础上机市场经济运行中出现的,这不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独有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中,通过市场竞争,也会形成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这是理顺部门之间的经济关系和研究市场形成价格的根据)商业资本的独立发展与社会的一般经济发展成反比例就是说,商业资本独立发展并操纵生产,从而比生产企业获利多的现象是与社会经济部发达的状态相适应的。因此,社会经济越不发达的国家就越会出现下海经商的热潮。这是因为,一方面生产企业不壮大,部门之间的竞争为开展;另一方面商业企业支配生产企业,控制国内外贸易。只有发展市场经济,在部门之间展开竞争,才能协调商业和产业的关系。掌握新创造的价值(V+M)总分配的理论,指导我们正确处理人与物的关系。(1.在商品经济形式下的市场经济中,新创造的价值总分配关系,使投入生产经营的人财物都获得收益,正象威廉’配第所说,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57页;2.在收入分配中,把人与物统一起来。)社会总产品直接用于社会的生产和消费(保证生产和扩大再生产,保证社会消费。)共产主义社会:劳动者凭劳动证书从社会储存中领取一份与劳动量相当的消费材料。社会主义社会:劳动者按劳去的货币用来购买个人消费品。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所描述的特征:1“迫使个人奴隶般服从分工的情形已经消失,从而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也随之消失”。2“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3“随着个人的全面发展,他们的生产力也增长起来,而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4“各尽所能,按需分配”。21帝国主义及其基本经济特征:1帝国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2帝国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1生产和资本的集中高度发展,造成了在经济生活中去决定作用的垄断组织。2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形成并占统治地位,3资本输出突出。4国际垄断同盟从经济上瓜分世界。5最大资本主义列强分割世界领土。帝国主义的历史地位:1帝国主义是垄断的资本主义,2帝国主义是寄生的或腐朽的资本主义3.帝国主义是垂死的资本主义阐述斯大林的《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1斯大林论述社会主义制度下经济规律的性质;2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生产问题;3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价值规律问题*1斯大林论述社会主义制度下经济规律的性质。1科学规律的客观性质在于,它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人们只能发现、认识、研究和遵循它;不能改变或废除它,更不能制定或创造新的科学规律。2科学规律的客观性质和人们的主观能动性的统一。无论自然科学规律还是政治经济学规律,都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过程的反映。但是,人们可以自觉依据和运用规律使之利于社会,比如对于江河泛滥、洪水横流的客观过程,人们可以通过修筑堤坝和水电站,使水力而有利于社会。这体现着客观规律与人们的主观能动性的统一。*2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生产问题。①、社会主义存在两种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决定了商品生产存在。为了保证城市和乡村、工业和农业的经济结合,要在一定时期内保持商品生产。②、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生产时没有资本家参加的商品生产,它的活动范围只限于个人消费品。③、把商品生产与资本主义生产区别开来。这是斯大林的一大贡献。他明确指出了以下观点:1、不能把商品生产和资本主义生产混为一谈,这是两种不同的东西。2、商品生产既不等于资本主义,也不会无条件的引导到资本主义。3、商品生产可以在不同社会制度下存在,为不同的社会制度服务。4、商品生产可以为社会主义制度服务。*3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价值规律问题。①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生产中,价值规律和存在发生作用。②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价值规律只在流通领域中、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着调节作用;而在生产领域不起调节作用,只起影响作用。斯大林的这种观点是与他不彻底承认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思想相一致的。③斯大林肯定价值规律在现实经济中发生作用和影响,有利于合理组织生产。并强调“这是很好的时间的学校”。毛泽东概括:党在这个国度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人们简明地称之为“一化三改”《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有搞资本主义》的要点:1可以消化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这是因为社会有需要,就发展起来,2可以消化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这是因为急于国化,不利于生产。3要依照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看问题。由于“国营、合营企业不能满足社会需要,那就可以搞国营,也可以搞私营。《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的要点:1.农业关系国计民生极大。农业关系到农村人口、城市和工矿区人口的吃饭问题,农业是轻工业原料的主要来源,农业是轻工业、重工业的重要市场,农产品提供出口物质,是积累的重要来源。2.农业本身的积累和国家从农业取得的积累,以及合作社的积累和社员收入的比例都要适当确定下来。《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强国》的要点:1要改变我国社会经济、技术方面的落后状态,不然,还会被侵略或挨打。2我们不能走世界各国技术发展的老路,跟在别人后面一步一步地爬行。我们必须打破常规,尽量采用先进技术,在一个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吧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上述论断指导我们奋发图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强国而努力。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和经典文选 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三大条件是什么?1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经济条件是欧洲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充分暴露;2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阶级条件是欧洲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3思想条件:马克思和恩格斯通过不同的途径各自完成了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两大转变,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两大学说,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科学。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的过程?1845年他们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创建了共产主义通讯小组,1846年3月又在通讯小组基础上建立了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同时,他们积极改组正义者同盟。1847年6月正义者同盟在伦敦召开代表大会,决定改为共产主义者同盟,以“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取代“人人皆兄弟”的口号,讨论了恩格斯起草的同盟纲领—《共产主义信条草案》10月底11月初,恩格斯为同盟起草了纲领第二稿—《共产主义原理》。同年11月29日至12月8日,同盟召开了第二次代表大会,马克思和恩格斯出席大会,并受委托以宣言形式起草共产主义者同盟纲领。1848年1月,马克思和恩格斯完成了《共产党宣言》,得到同盟中央委员会通过,2月24日《共产党宣言》以单行本出版,它作为第一个国际无产阶级政党纲领的发表,宣告了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共产党宣言》是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第一个周详的理论和实践的党纲,它第一次完整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5个基本原理)试论述一下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的关系?答: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绝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一级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绝不会出现的。两个必然讲的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性和大趋势,2、两个绝不会讲的是长期性和周期性,两个绝不会是两个必然的实现条件,3、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矛盾,决定资本主义必须灭亡的必然性,而只有当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也不能容纳生产力发展的时候,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才会被一种更高的生产方式所代替,社会主义能否取代资本主义,必然性能否变成现实,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及其与此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程度所相适应的。马克思恩格斯总结1848年革命教训得出了哪些阐述?马克思恩格斯亲自领导并参加了这场革命运动,为无产阶级制定了正确的战略和策略,革命失败后,有科学总结其经验教训,写出了一系列著作,阐述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和策略。1阐明了革命对社会发展的巨大历史作用。指出“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2第一次提出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和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论断。3明确提出不断革命的口号和思想。4系统论述了工农联盟的思想。列宁阐述了什么基本原理,为什么? 答:1、到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由平稳的进化变为跳跃式前进一些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迅速的跃进到了前面,使帝国主义各国的经济实力发生了变化2、到帝国主义阶段,世界领土已被瓜分完毕,后来居上的帝国主义国家,为了争夺新的世界市场和原料场地,必然要输注战争3、帝国主义战争使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革命准备了完备的物质条件4、战争削弱了彼此打仗的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力量,造成了帝国主义链条的薄弱环节,使社会主义革命有可能在这些国家首先取得胜利。列宁(新经济政策)的思路和实质是什么?列宁(新经济政策)的思路是1把建设社会主义作为一个长期探索过程。2把大力发展生产力合提高劳动生产率摆在首位;3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在,利用和发展商品交换;4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社会。列宁晚年社会主义的新的构想主要阐述了哪些重要思想?1《论粮食税》列宁阐明了俄国过渡时期的经济结构,可定了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的重大意义;2《论合作制》文章阐明了在新经济政策下通过合作社吸引农民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对农业实行社会怎么改造的正确道路。3《怎么样改组工农检查院》着重讲了改善国家机关,提高工作效率问题;4《论我国革命》文章批评了,苏汉诺夫等人鼓吹俄国生产力水平低,还不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错误观点;5《宁肯少些,但要好些》论述了改革国家机关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了改革国家机关的具体办法;6《日记摘录》阐明了提高全面文化教育水平的必要性和主要措施,分析了俄国文化教育落后的状况。列宁 《国家与革命》国家的本质问题?答、1、国家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会永远存在,所以是历史范畴,2、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地方时候和条件下产生了国家,反过来说,国家的存在证明阶级矛盾不可调和,3、国家是抑制阶级冲突建立阶级秩序的工具,经济利益互相冲突的阶级,始终进行着你死我活的斗争,为了不至于在斗争中把自己和社会消灭,就需要国家这种力量来抑制阶级冲突,把它控制在统治阶级要求的阶级秩序范围之内,4、国家不是被废除的,它是自行消亡的。对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评价?答、1、苏联模式最主要的特点是经济上高度集中,政治上高度集权,文化上专制主义,思想进步2、苏联模式的形成有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根源3、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在特定的条件下,发挥过积极地作用,应当肯定4、苏联模式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和弊端5、克服苏联模式弊端的唯一出路就是改革。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史探索?答、1、通过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2、以苏为鉴,独立探索一条有别于苏联模式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并且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3、重视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提出在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创造新的理论,写出新的著作。邓小平在1978年12月13日召开中央工作会议上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这个讲话实际上成了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作了思想理论上的准备。四、中共党史经典文选和重要文献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是什么?答、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简称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过程中战胜敌人的三个主要法宝,是党在领导革命过程中必须正确解决的三个基本问题;正确的理解了这三个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就等于正确领导了全部的中国革命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之间的关系?他指出: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而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着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毛泽东是如何论述“红色政权”发生发展的原因和条件的?答:1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2中共红色政权首先发生和能够长期存在的地方,是那些受过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影响;3全国革命形势向前发展;4有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5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它的政策的不错误。中国革命“两步走”,这“两步走”之间的关系?毛泽东指出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步走:第一步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这是性质不同的两个革命过程,它们既有区别也有联系,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必要性?答、1、中国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2、战胜日本帝国主义需要全民族的团结3、中国当时的抗日力量尚未组织起来。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可能性?答、1、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正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和策略2、工人、农民坚决要求抗日3、城市小资产阶级也要求抗日4、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在日本侵入我国国土时,他们也会要求抗日5、国民党不是铁板一块,其中的亲英美派也会参加抗日。民主革命时期党的工作重心发生过几次转移?答:说明了在全国胜利的局面下,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农村转移到城市。根据革命形势的发展,毛泽东及时得提出了党的工作重心的转变问题,指出:从一九二七年到现在,由于敌我力量的悬殊,我们的工作重点一直是在农村。三大战役后,敌我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采取这样一种工作方式的时期现在已经完结。从现在起,开塞露由城市到乡村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一文中怎样分析中日两国基本特点,揭示抗战发展中客观规律?毛泽东指出:“中日战争不是任何别的战争,仍是半殖民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之间在20世纪30年代进行的一个决死的战争。全部问题的根据就在这里。第一,日本是一个帝国主义强国;而中国是半殖民半封建弱国,敌强我弱。第二,日本发动的战争是侵略性的,退步和野蛮的;中国进行的战争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并且正处于历史上进步的时代。它已经有了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中国红军,这是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进步因素。第三,日本进行的侵略战争,遭到全世界爱好好平人民的反对,是失道寡助的;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得到世界人民的同情和支持,是得道多助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是如何规定新中国成立后党的经济政策?答:1必须发展社会主义的国营经济;2对私人资本主义,必须利用和限制;3逐步积极地引导个体现代化合集体化的道路。4必须逐步地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毛泽东论人民专政的主要内容?答:阐明了在中国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历史必然性;2论述了各个阶级在人民民主专政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3说明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内容以及民主和专政的关系。4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基本任务;5阐明了新中国对外政策的基本方针。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我国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是什么?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这三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及现实意义?答、毛泽东指出:“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这就是我们的任务。”意义:1、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2、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必须树立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态度和方法3、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和方法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确定我们的工作任务。4.整风运动的内容: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5.整风运动的方针:惩前毖后,治病救人。10、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主要内容及其的重要意义?答:1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社会主义社会也充满着矛盾,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着社会主义社会不断的向前发展。2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3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类矛盾,这就是敌我之间的矛盾和人民内部的矛盾。4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人民内部矛盾处于突出地位。5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要在政治上实行“团结-批评-”的方针,也就是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或斗争使矛盾得到解决,从而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团结,在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关系上,实行“长期共存、相互监督”的方针。党的建设学说史和经典文选第二国际前期恩格斯在这一时期对党的建设理论的新贡献,主要是:提出要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反对吧马克思主义理论当做教条;提出党的领导干部应具备的条件极其成长的道路;提出要同右倾机会主义思潮做斗争,防止党的锐化;提出正确处理各国政党之间关系的原则,强调各国政党之间的关系应建立在独立自主和平等的基础上列宁《怎么办》从思想上如何彻底粉碎了经济主义?答、第一,揭露机会主义者否定马克思主义其本源里的错误观点,阐述了革命理论对工人运动和党的建设的重要作用。第二,批判经济派的自发论,深刻地阐述了党的基本任务是把社会主义意识灌输到工人运动中去。第三,批判经济派反对建立革命家组织的谬论,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极端重要性。《进一步,退两步》所阐述的新型无产阶级党政学说基本组织原理是:第一,党是工人阶级的先进部队。第二,党是有组织的整体,党应该是组织的总和。第三,党是工人阶级和其他一切组织的领导者。第四,党必须同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本阶级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第五,党必须按照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列宁《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关于如何科学的对待马克思主义以及关于党的领导的基本原理?1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必须同各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性结合。2.集中制和极严格的纪律是布尔什维克成功的基本条件之一。3.无产阶级正当时在反对做右倾机会主义的斗争中成长壮大并得到锻炼的。4.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关于领袖政党阶级群众相互关系的学说。(群众是划分为阶级的,阶级通常是由政党来领导的,政党通常是由最有威信、最有影响、最有经验、被选出担任最重要职务而称为领袖的人们所组成的比较稳定的集团来主持的)古田会议决议成为毛泽东建党思想形成标志毛泽东把建党任务称之为伟大工程。毛泽东建党思想的基本内容是:第一,党的建设要密切联系党的政治路线,保证党的政治路线和任务的实现;第二,要着重从思想上建党,把思想教育和思想领导放在首位;第三,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发扬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和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继续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奋斗的作风;第四,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把民主和集中辩证地统一起来;第五,要行德才兼备的干部标准和任人唯贤德干部路线;第六,创造了在全党通过批评进行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的整风形式,提出了正确处理党内矛盾的“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基本方针,第七,执政党要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攻击,警惕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侵袭和腐蚀55年来党执政的主要经验:第一,必须坚持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用发展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第二,必须坚持推进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增强社会主义的的生机和活力。第三,必须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任,把发展作为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第四,必须奖惩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第五,必须奖惩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第六,必须坚持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基本内涵,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本质上具有非马克思主义政党无可比拟的先进性,这种先进性从根本上说,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是靠坚持不懈的开展自身建设来保护和发展的。新世纪新阶级党的建设的总体布局:必须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坚持党要官党、从严治党。贯彻为民、求实、清廉的要求共产党之所以能成为无产阶级的先锋队组织,一方面是由于它是无产阶级先进分子所组织,另一方面是因为它有一个新的科学的世界观即唯物史观。只有以革命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坚强的社会党。因为革命理论能使一切社会党人团结起来,他们从革命理论中能取得一切信念,他们能运用革命理论来确定斗争方法和活动方式。没有革命理论,革命派别就会失去生存的权利,而且不可避免地迟早注定要在政治上遭到破产。因此无产阶级政党要高举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使自己的全部活动建立在自觉的基础之上。毛泽东《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初步形成了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思想路线:一、论述了人民群众的伟大历史作用。(群众是真正的铜墙铁壁)二、揭示了现实党的中心任务与关心群众生活的内在联系。三、提出了党的群众路线的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反对官僚主义,抛弃命令主义)《共产党人》发刊词,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建党学说。它和后来发表的《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一起,形成了中国共产党关于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理论体系。《发刊词》发表于1939年10月,它是毛泽东建党思想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它的主要内容是:正确地提纲挈领地回答了在中国革命全局中“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揭示了党的自身建设的基本规律。第一,提出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的任务。根据抗日战争党所处的复杂环境、党所担负的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任务,以及党的组织状况,毛泽东明确地提出了党的建设的基本任务和共同目标,即建设一个全国范围内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并豪迈地把这一件当任务称之为伟大的工程。第二,揭示了党的建设与党的政治路线密切结合的原理,提出了党的建设过程是同党的政治路线密切联系着的著名论断,强调了党的政治路线是党在一定历史阶段的政治任务和行动纲领,它决定着党的艰涩的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党的建设对党的政治路线的制定和执行起着积极的作用,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因此党的建设必须密切联系党的政治路线进行,这是无产阶级政党发展的一条基本规律。第三,论述了中国革命三大法宝的理论,即“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并认为正确地理解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就等于正确地领到了全部中国革命。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二党的组织则是掌握这两个武器议事项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第四首次一万倍的形式提出了“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这个根本原则。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改革的重要原则:1要以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为目标和检验标准。2必须有利于加强党的领导,而不是削弱党的领导。3必须相信群众,依靠群众。4必须由步骤地进行改革。5要善于从世界各国吸收进步的因素。为了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努力改善党的领导是不矛盾的。(这句话是不矛盾的)强调要好好研究和解决怎样改善党的领导这个重大问题,并提出了改善党的领导的内容要求。1.改善党的领导必须把回复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回复党的战斗力摆在重要地位。2.改善党的领导必须着眼于改善党的组织状况,3.改善党的领导必须重视改善党的领导工作状况和改善党的领导制度。只有发展才能更好的坚持,只有坚持才能更好的发展。共产党求真务实的基本要求是:第一,切身加强思想教育,不断提高党员干部求真务实的自觉性。第二、切身抓好工作落实,把求真务实体现到各项工作中去,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紧密联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坚持讲实话、出实招、办实事、务实效。第三,切实建立健全干部评价、激励、监督制度,为坚持求真务实提供体制保证。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及其在19世纪的发展(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何公开问世(1841-1848年)《关于费尔巴哈提纲》写于1845年春,全文共11条,篇幅很短,然而却是“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发的第一个文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及其在哲学史上实现革命变革的一个重要标志,以实践为核心,深刻地揭示了新旧唯物主义的本质区别,阐明了马哲的基本观点。主要内容:(1.新旧唯物主义在认识论方面的根本分歧:1.认为客观事物只有首先成为人们实践的创造对象,人们才能认识它,才能有理论活动,实践是主观反映客观的基础或来源2.人的思想是否具有可观的真理性,即思想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必须由实践来检验3.人们认识世界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解释世界,更重要的在于改变世界。 2.新旧唯物主义在历史观方面的根本区别:1.旧唯物主义只是把理论活动看做真正人的活动,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活动的意义,因而不能正确说明社会现象;新唯物主义则认为时间首先是生产劳动实践,它是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2.旧唯物主义离开社会实践,把环境改变和人的改变割裂开来,从而错误的把人分成天生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新唯物主义则认为,人在改造环境的实践中同时改变自身,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改变是一致的。3.旧唯物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把许多个人纯粹自然地联系的同性;新唯物主义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综合。4.旧唯物主义不懂得宗教产生的社会根源,把宗教感情看做是人类生来固有的东西,而新唯物主义则认为宗教感情只是社会的产物,其产生和消灭必须从社会实践中去说明。3.新旧唯物主义在阶级基础和任务方面的根本区别:旧唯物主义立足于市民社会即建立在资本主义社会基础上,是资产阶级的历史观,其任务只是以多种形式说明世界;/而新唯物主义则立足于人类社会或社会化的人类,即以共产主义为基础是为人类解放而斗争的无产阶级世界观,其任务不仅在于发现真理,正确地说明世界,更重要的使用真理性的人失去指导实践,能动的改造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两个显著特点:阶级性和实践性(二)唯物史观在实践中的运用和在经济学上的论证(1848-1871年)《序言》:1.关于经济的社会形态结构的原理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3.社会革命的客观根源及其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4.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三)对唯物辩证法的全面论述(1871-1883年)1.马克思《第一卷第二版跋》的基本观点,纠正了某些人对资本论中辩证法思想的曲解(阐明了马克思的辩证法和黑格尔辩证法的根本区别,阐明了对待黑格尔辩证法的正确态度,阐明了唯物辩证法的革命本质)辩证法的革命性质:它“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世界上没有什么事物是一成不变的。“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2.《反杜林论》的基本观点,阐明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以及唯物辩证法创立的意义(1.世界观和思维方式是一种历史发展的产物,唯物辩证法是现代为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3唯物辩证法创立的意义)(四)恩格斯晚年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1883-1895年)1.《费尔巴哈论》:是恩格斯1886年写作的一部重要著作。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首次明确提出了哲学基本问题的科学原理,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1历史发展具有不以任何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2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3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4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2.《关于历史唯物主义书信》的基本思想:对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作了全部阐述,并强调了上层建筑的相对独立性及其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二、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运用和发展(一)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丰富和发展(俄国建立无产阶级政党时期和1905年革命时期)《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揭露和批判了马赫主义的主观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系统地阐述和发展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原理。主要内容:(1.批判马赫主义的不可知论,阐述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2.批判马赫主义的唯心主义真理观,阐述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观3.批判马赫主义把实践排除在认识论之外的错误观点,阐述实践在认识论中的地位和作用)**“生活,世界的观点,应该是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人们通过实践可以发现真理、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坚持实践标准,就必然导致唯物主义,从而把各种唯心主义谬论抛开。但是,实践也是一个不断运动发展的社会历史过程。所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是确定的,绝对的,又是不确定的、相对的(辩证认识真理观)(二)列宁对唯物辩证法的论述(1914-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和十月革命后1917-1924年)1.《谈谈辩证法问题》阐述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发展观的对立,阐述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阐明辩证法也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分析唯心主义产生的认识论根源。(从认识的抽象性、相对性、直线性走向唯心主义)**为什么说辩证法也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由于自身的矛盾性,无不处在永恒的运动发展之中。而人的认识本身就是一个由浅入深、由低级到高级的不断发展过程。人们对具体事物的每个具体认识,任何一个命题,都包含着偶然与必然、现象与本质、个别与一般的辩证法。所以辩证法本来是人类的全部认识所固有的2.《论战斗唯物主义的意义》阐述战斗唯物主义同自然科学建立联盟的重要意义,强调自然科学家要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出党的理论刊物应该成为辩证唯物主义之友协会。三、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运用和发展(一)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初步形成时期(第一次国民革命战争时期)创造性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辩证法《反对本本主义》:从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告诉阐明了调查研究的重要意义,强调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阐明阶级分析是社会调查研究的重要方法。(二)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系统化时期1.《实践论》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阐述 :实践的含义及其在认识论中的地位,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理论和实践的辩证关系/人类认识发展的总规律)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各种机会主义的认识论根源。2.《矛盾论》对矛盾辩证法的多方论述: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实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关系,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关系**毛泽东指出:“这一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路是关于事物矛盾的问题的精髓,不懂得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三)毛泽东哲学思想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发展1.《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基本思想: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对社会主义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分析,要注意两类社会矛盾的相互转化,社会主义社会存在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这是同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状况分不开的,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社会主义社会政治生活的主题。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统筹兼顾的基本思想是什么?统筹兼顾,适当安排,在于从全体人民出发,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人,并且尽可能地将消极因素转变为积极因素,为建设社会主义社会这个伟大事业服务。2.《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才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深刻阐述了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阐明了实践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物质可以变精神,精神可以变物质的基本观点,论述了学习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伟大意义,并对人的认识过程作出了新的概括: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即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这样多次的反复,才能够完成。四、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运用和发展(一)为什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哲学思想的精髓?(1实事求是是邓小平哲学思想的实质和核心,把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2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3恢复并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照辩证法办事是邓小平哲学的方法论准则。他和毛泽东一样,十分重视对立统一规律,十分重视对现实矛盾的分析和解决,善于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带全局性的重大关系。第一次把党的思想路线概括为: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二)“三个面向”是邓小平在哲学思维方式上的重大变革(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思维方式现代化的标准是坚持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找辩证法办实事邓小平哲学的方法论原则eg:一国两制,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关于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论述是矛盾规律的灵活运用,一般和个别、制度和体制、限负荷功夫、计划和市场等闪耀着唯物辩证法的理性光辉)(三)弘扬实践观点和群众观点,把实践标准与生产力标准统一起来(马克思主义哲学把生产力看做人类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把生产力标准作为检验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是实践基础上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在实践标准和生产力标准的基础上,提出了判断各种人事和各项工作是非得失的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充分体现了尊重客观规律性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以及人民群众作为实践主体和价值主体的统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学说史和经典文选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学说史(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及其在19世纪的发展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来源(历史条件:19世纪40年代机械化大生产引发的阶级对立及其发展趋势,来源: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直接继续,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来源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产生于17世纪中叶完成于19世纪初期的英国法国。英国 创始人:威廉?*配第《赋税论》提出劳动价值论的一些基本观点理论体系建立者:亚当*斯密 《国富论》完成者和最杰出代表:大卫*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法国 创始人:比埃尔*布阿吉尔贝尔 《法兰西详情》重农学派:费朗斯瓦*魁奈 《经济表》完成者,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西斯蒙蒂 《政治经济学新原理》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在政治经济学史上最主要的贡献:1在劳动价值论方面;2在剩余价值理论方面;3在对于社会总资本再生产与流通的研究方面;4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家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分析,还初步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阶级阶构和阶级对立的状况,特别是李嘉图在工资,利润和地租之间是对立的,工人阶级,资本家阶级和地主阶级之间在经济利益方面存在着根本矛盾。2.19世纪50-60年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体系的形成:马克思写出了资本论的三份手稿(《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1863-1865年经济学批判》和1867年9月《资本论》第一卷)标志着在政治经济学史上一个崭新的和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根本不同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体系已经形成。3.19世纪70-9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马克思的《哥达纲领批判》和恩格斯的《共产主义原理》、《反杜林论》、《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二)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列宁和斯大林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进一步发展:1.列宁创立的帝国主义学说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贡献:列宁1916年《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2.斯大林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1952年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论述了经济规律的客观性质。(三)毛泽东、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1.关于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主要内容:1.从国情出发,创造了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2.明确了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方向,3.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出发,论述了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4.论述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运动发展中的人民内部矛盾2.关于中国的改革开放基本思想和理论有:从国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及其本质、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社会主义可以实行市场经济、依靠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等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经典文选(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及其在19世纪的发展1.《资本论》第一卷研究对象:资本的生产过程。研究要点:阐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的历史条件,揭露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剥削本质,论述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历史性质两个理论和一条规律:社会经济本质的理论、社会经济一般的理论、价值规律。社会经济本质的理论:依据所有制基础,对经济制度的社会性质的论述。(七篇五步)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价值的货币表现社会经济一般的理论:对于不同社会经济之间的共同点及其一般规律的论述(市场经济的一般内容、市场经济的一般性质、商品一般、货币一般、人与物的一般关系)市场经济的一般内容: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和商品货币关系及其价值规律市场经济的一般性质:在商品经济形势下通过市场而运行的经济。商品一般、货币一般、人与物的一般关系:1商品二因素和劳动二重性及其相互关系。2商品二因素的统一,为实现效益创造条件。3劳动二重性的统一,为实现效益创造条件。4.货币的本质和职能。5.物的人格化与人格的物化的一般关系,形成商品拜物教。《资本论》第一卷由七篇构成,分为五步,怎么样层层深入的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产生及其剥削本质?1马克思所针对的错误观点:所谓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从来就有的;2马克思所针对的错误观点:所谓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自然生成的;3马克思所针对的错误观点:所谓资本家给工人支付了工资,劳资之间不存在剥削;4马克思所针对的错误观点:所谓资本家向工人购买的是劳动,多支付的工作是劳动报酬,因而资本家对工人不存在剥削;5马克思所针对的错误观点:所谓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永世长存的。价值规律有以下主要作用:第一,调节作用。第二促进作用;第三分化作用2.《资本论》第二卷的研究对象:是资本的流通过程。其研究的要点是:第一从微观经济方面研究生产企业的再生产过程,阐明企业资本的循环和周转的规律性;第二从宏观经济方面研究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过程,阐明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协调运行发展的规律资本循环的正常进行,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并存性和继起性。资本周转速度受以下因素影响:第一生产资本的构成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第二生产时间的长短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第三流通时间的长短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两个基本原理:第一个原理,马克思按产品的最终用途,把社会生产划分为如下两的部类:第一部是生产资料的生产部类;第二部类是消费资料的生产部类。第二个原理,产品价值划分为三个组成部分:一是不变资本价值;二是可变资本价值;三是剩余价值。3.《资本论》第三卷的研究对象是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研究要点:1.研究资本运动过程的各种具体形式,如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银行资本等。2.在生产流通分配的内在联系上,研究产业资本获得产业利润、商业资本获得商业利润、借贷资本获得利息、银行资本获得银行利润、土地所有者获得地租的过程。3.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中的市场调节作用。重点:三个理论:1.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的理论、2.企业利润、利息和地租的理论、3.新创造的价值总分配的利润。所费资本转化为成本价格(商品价值中的不变资本价值和可变资本价值作为生产商品中实际耗费的资本价值成为所费资本,所费资本作为由货币表现得商品成本,转化为成本价格,成本价格在生产经营商品中成为赚钱或赔本的界限),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剩余价值在现象上表现为预付资本的产物时就转化为利润,利润是剩余价值的现象形式,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是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的前提。资本家开办企业着眼于投资的获利程度,这就出现了利润率,从而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在利润率的前提下,剩余价值作为全部投资的增值额就转化为利润。剩余价值率和利润率表示着不同的关系。前者是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比率,它确切地表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后者是剩余价值与不变资本家可变资本的比率,它掩盖资本剥削,表示预付资本的增至程度)利润率转化为平均利润率、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这三个转化是在社会化大生产的条件下,通过市场竞争实现的。1.在部门内的各企业之间的竞争中,一种商品的价值,在劳动耗费上规定为社会必要劳动实践,从而确定市场价值。2在部门之间的竞争中,通过人财物在不同部门之间流动转移,不同部门的不同利润率平均化为平均利润率。3在平均利润率的前提下,等量资本无论投入哪个部门都可以获得灯亮利润,从而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4在平均利润的前提下,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商品价值=不变资本价值+可变资本价值+剩余价值。生产价格=成本价格+平均利润。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是在社会化大生产的基础上机市场经济运行中出现的,这不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独有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中,通过市场竞争,也会形成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这是理顺部门之间的经济关系和研究市场形成价格的根据)商业资本的独立发展与社会的一般经济发展成反比例就是说,商业资本独立发展并操纵生产,从而比生产企业获利多的现象是与社会经济部发达的状态相适应的。因此,社会经济越不发达的国家就越会出现下海经商的热潮。这是因为,一方面生产企业不壮大,部门之间的竞争为开展;另一方面商业企业支配生产企业,控制国内外贸易。只有发展市场经济,在部门之间展开竞争,才能协调商业和产业的关系。掌握新创造的价值(V+M)总分配的理论,指导我们正确处理人与物的关系。(1.在商品经济形式下的市场经济中,新创造的价值总分配关系,使投入生产经营的人财物都获得收益,正象威廉’配第所说,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57页;2.在收入分配中,把人与物统一起来。)社会总产品直接用于社会的生产和消费(保证生产和扩大再生产,保证社会消费。)共产主义社会:劳动者凭劳动证书从社会储存中领取一份与劳动量相当的消费材料。社会主义社会:劳动者按劳去的货币用来购买个人消费品。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所描述的特征:1“迫使个人奴隶般服从分工的情形已经消失,从而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也随之消失”。2“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3“随着个人的全面发展,他们的生产力也增长起来,而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4“各尽所能,按需分配”。21帝国主义及其基本经济特征:1帝国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2帝国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1生产和资本的集中高度发展,造成了在经济生活中去决定作用的垄断组织。2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形成并占统治地位,3资本输出突出。4国际垄断同盟从经济上瓜分世界。5最大资本主义列强分割世界领土。帝国主义的历史地位:1帝国主义是垄断的资本主义,2帝国主义是寄生的或腐朽的资本主义3.帝国主义是垂死的资本主义阐述斯大林的《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1斯大林论述社会主义制度下经济规律的性质;2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生产问题;3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价值规律问题*1斯大林论述社会主义制度下经济规律的性质。1科学规律的客观性质在于,它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人们只能发现、认识、研究和遵循它;不能改变或废除它,更不能制定或创造新的科学规律。2科学规律的客观性质和人们的主观能动性的统一。无论自然科学规律还是政治经济学规律,都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过程的反映。但是,人们可以自觉依据和运用规律使之利于社会,比如对于江河泛滥、洪水横流的客观过程,人们可以通过修筑堤坝和水电站,使水力而有利于社会。这体现着客观规律与人们的主观能动性的统一。*2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生产问题。①、社会主义存在两种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决定了商品生产存在。为了保证城市和乡村、工业和农业的经济结合,要在一定时期内保持商品生产。②、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生产时没有资本家参加的商品生产,它的活动范围只限于个人消费品。③、把商品生产与资本主义生产区别开来。这是斯大林的一大贡献。他明确指出了以下观点:1、不能把商品生产和资本主义生产混为一谈,这是两种不同的东西。2、商品生产既不等于资本主义,也不会无条件的引导到资本主义。3、商品生产可以在不同社会制度下存在,为不同的社会制度服务。4、商品生产可以为社会主义制度服务。*3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价值规律问题。①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生产中,价值规律和存在发生作用。②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价值规律只在流通领域中、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着调节作用;而在生产领域不起调节作用,只起影响作用。斯大林的这种观点是与他不彻底承认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思想相一致的。③斯大林肯定价值规律在现实经济中发生作用和影响,有利于合理组织生产。并强调“这是很好的时间的学校”。毛泽东概括:党在这个国度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人们简明地称之为“一化三改”《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有搞资本主义》的要点:1可以消化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这是因为社会有需要,就发展起来,2可以消化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这是因为急于国化,不利于生产。3要依照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看问题。由于“国营、合营企业不能满足社会需要,那就可以搞国营,也可以搞私营。《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的要点:1.农业关系国计民生极大。农业关系到农村人口、城市和工矿区人口的吃饭问题,农业是轻工业原料的主要来源,农业是轻工业、重工业的重要市场,农产品提供出口物质,是积累的重要来源。2.农业本身的积累和国家从农业取得的积累,以及合作社的积累和社员收入的比例都要适当确定下来。《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强国》的要点:1要改变我国社会经济、技术方面的落后状态,不然,还会被侵略或挨打。2我们不能走世界各国技术发展的老路,跟在别人后面一步一步地爬行。我们必须打破常规,尽量采用先进技术,在一个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吧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上述论断指导我们奋发图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强国而努力。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和经典文选 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三大条件是什么?1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经济条件是欧洲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充分暴露;2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阶级条件是欧洲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3思想条件:马克思和恩格斯通过不同的途径各自完成了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两大转变,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两大学说,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科学。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的过程?1845年他们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创建了共产主义通讯小组,1846年3月又在通讯小组基础上建立了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同时,他们积极改组正义者同盟。1847年6月正义者同盟在伦敦召开代表大会,决定改为共产主义者同盟,以“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取代“人人皆兄弟”的口号,讨论了恩格斯起草的同盟纲领—《共产主义信条草案》10月底11月初,恩格斯为同盟起草了纲领第二稿—《共产主义原理》。同年11月29日至12月8日,同盟召开了第二次代表大会,马克思和恩格斯出席大会,并受委托以宣言形式起草共产主义者同盟纲领。1848年1月,马克思和恩格斯完成了《共产党宣言》,得到同盟中央委员会通过,2月24日《共产党宣言》以单行本出版,它作为第一个国际无产阶级政党纲领的发表,宣告了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共产党宣言》是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第一个周详的理论和实践的党纲,它第一次完整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5个基本原理)试论述一下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的关系?答: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绝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一级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绝不会出现的。两个必然讲的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性和大趋势,2、两个绝不会讲的是长期性和周期性,两个绝不会是两个必然的实现条件,3、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矛盾,决定资本主义必须灭亡的必然性,而只有当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也不能容纳生产力发展的时候,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才会被一种更高的生产方式所代替,社会主义能否取代资本主义,必然性能否变成现实,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及其与此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程度所相适应的。马克思恩格斯总结1848年革命教训得出了哪些阐述?马克思恩格斯亲自领导并参加了这场革命运动,为无产阶级制定了正确的战略和策略,革命失败后,有科学总结其经验教训,写出了一系列著作,阐述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和策略。1阐明了革命对社会发展的巨大历史作用。指出“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2第一次提出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和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论断。3明确提出不断革命的口号和思想。4系统论述了工农联盟的思想。列宁阐述了什么基本原理,为什么? 答:1、到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由平稳的进化变为跳跃式前进一些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迅速的跃进到了前面,使帝国主义各国的经济实力发生了变化2、到帝国主义阶段,世界领土已被瓜分完毕,后来居上的帝国主义国家,为了争夺新的世界市场和原料场地,必然要输注战争3、帝国主义战争使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革命准备了完备的物质条件4、战争削弱了彼此打仗的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力量,造成了帝国主义链条的薄弱环节,使社会主义革命有可能在这些国家首先取得胜利。列宁(新经济政策)的思路和实质是什么?列宁(新经济政策)的思路是1把建设社会主义作为一个长期探索过程。2把大力发展生产力合提高劳动生产率摆在首位;3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在,利用和发展商品交换;4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社会。列宁晚年社会主义的新的构想主要阐述了哪些重要思想?1《论粮食税》列宁阐明了俄国过渡时期的经济结构,可定了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的重大意义;2《论合作制》文章阐明了在新经济政策下通过合作社吸引农民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对农业实行社会怎么改造的正确道路。3《怎么样改组工农检查院》着重讲了改善国家机关,提高工作效率问题;4《论我国革命》文章批评了,苏汉诺夫等人鼓吹俄国生产力水平低,还不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错误观点;5《宁肯少些,但要好些》论述了改革国家机关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了改革国家机关的具体办法;6《日记摘录》阐明了提高全面文化教育水平的必要性和主要措施,分析了俄国文化教育落后的状况。列宁 《国家与革命》国家的本质问题?答、1、国家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会永远存在,所以是历史范畴,2、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地方时候和条件下产生了国家,反过来说,国家的存在证明阶级矛盾不可调和,3、国家是抑制阶级冲突建立阶级秩序的工具,经济利益互相冲突的阶级,始终进行着你死我活的斗争,为了不至于在斗争中把自己和社会消灭,就需要国家这种力量来抑制阶级冲突,把它控制在统治阶级要求的阶级秩序范围之内,4、国家不是被废除的,它是自行消亡的。对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评价?答、1、苏联模式最主要的特点是经济上高度集中,政治上高度集权,文化上专制主义,思想进步2、苏联模式的形成有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根源3、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在特定的条件下,发挥过积极地作用,应当肯定4、苏联模式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和弊端5、克服苏联模式弊端的唯一出路就是改革。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史探索?答、1、通过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2、以苏为鉴,独立探索一条有别于苏联模式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并且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3、重视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提出在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创造新的理论,写出新的著作。邓小平在1978年12月13日召开中央工作会议上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这个讲话实际上成了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作了思想理论上的准备。四、中共党史经典文选和重要文献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是什么?答、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简称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过程中战胜敌人的三个主要法宝,是党在领导革命过程中必须正确解决的三个基本问题;正确的理解了这三个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就等于正确领导了全部的中国革命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之间的关系?他指出: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而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着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毛泽东是如何论述“红色政权”发生发展的原因和条件的?答:1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2中共红色政权首先发生和能够长期存在的地方,是那些受过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影响;3全国革命形势向前发展;4有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5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它的政策的不错误。中国革命“两步走”,这“两步走”之间的关系?毛泽东指出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步走:第一步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这是性质不同的两个革命过程,它们既有区别也有联系,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必要性?答、1、中国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2、战胜日本帝国主义需要全民族的团结3、中国当时的抗日力量尚未组织起来。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可能性?答、1、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正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和策略2、工人、农民坚决要求抗日3、城市小资产阶级也要求抗日4、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在日本侵入我国国土时,他们也会要求抗日5、国民党不是铁板一块,其中的亲英美派也会参加抗日。民主革命时期党的工作重心发生过几次转移?答:说明了在全国胜利的局面下,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农村转移到城市。根据革命形势的发展,毛泽东及时得提出了党的工作重心的转变问题,指出:从一九二七年到现在,由于敌我力量的悬殊,我们的工作重点一直是在农村。三大战役后,敌我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采取这样一种工作方式的时期现在已经完结。从现在起,开塞露由城市到乡村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一文中怎样分析中日两国基本特点,揭示抗战发展中客观规律?毛泽东指出:“中日战争不是任何别的战争,仍是半殖民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之间在20世纪30年代进行的一个决死的战争。全部问题的根据就在这里。第一,日本是一个帝国主义强国;而中国是半殖民半封建弱国,敌强我弱。第二,日本发动的战争是侵略性的,退步和野蛮的;中国进行的战争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并且正处于历史上进步的时代。它已经有了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中国红军,这是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进步因素。第三,日本进行的侵略战争,遭到全世界爱好好平人民的反对,是失道寡助的;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得到世界人民的同情和支持,是得道多助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是如何规定新中国成立后党的经济政策?答:1必须发展社会主义的国营经济;2对私人资本主义,必须利用和限制;3逐步积极地引导个体现代化合集体化的道路。4必须逐步地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毛泽东论人民专政的主要内容?答:阐明了在中国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历史必然性;2论述了各个阶级在人民民主专政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3说明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内容以及民主和专政的关系。4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基本任务;5阐明了新中国对外政策的基本方针。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我国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是什么?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这三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及现实意义?答、毛泽东指出:“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这就是我们的任务。”意义:1、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2、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必须树立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态度和方法3、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和方法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确定我们的工作任务。4.整风运动的内容: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5.整风运动的方针:惩前毖后,治病救人。10、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主要内容及其的重要意义?答:1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社会主义社会也充满着矛盾,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着社会主义社会不断的向前发展。2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3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类矛盾,这就是敌我之间的矛盾和人民内部的矛盾。4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人民内部矛盾处于突出地位。5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要在政治上实行“团结-批评-”的方针,也就是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或斗争使矛盾得到解决,从而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团结,在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关系上,实行“长期共存、相互监督”的方针。党的建设学说史和经典文选第二国际前期恩格斯在这一时期对党的建设理论的新贡献,主要是:提出要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反对吧马克思主义理论当做教条;提出党的领导干部应具备的条件极其成长的道路;提出要同右倾机会主义思潮做斗争,防止党的锐化;提出正确处理各国政党之间关系的原则,强调各国政党之间的关系应建立在独立自主和平等的基础上列宁《怎么办》从思想上如何彻底粉碎了经济主义?答、第一,揭露机会主义者否定马克思主义其本源里的错误观点,阐述了革命理论对工人运动和党的建设的重要作用。第二,批判经济派的自发论,深刻地阐述了党的基本任务是把社会主义意识灌输到工人运动中去。第三,批判经济派反对建立革命家组织的谬论,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极端重要性。《进一步,退两步》所阐述的新型无产阶级党政学说基本组织原理是:第一,党是工人阶级的先进部队。第二,党是有组织的整体,党应该是组织的总和。第三,党是工人阶级和其他一切组织的领导者。第四,党必须同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本阶级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第五,党必须按照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列宁《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关于如何科学的对待马克思主义以及关于党的领导的基本原理?1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必须同各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性结合。2.集中制和极严格的纪律是布尔什维克成功的基本条件之一。3.无产阶级正当时在反对做右倾机会主义的斗争中成长壮大并得到锻炼的。4.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关于领袖政党阶级群众相互关系的学说。(群众是划分为阶级的,阶级通常是由政党来领导的,政党通常是由最有威信、最有影响、最有经验、被选出担任最重要职务而称为领袖的人们所组成的比较稳定的集团来主持的)古田会议决议成为毛泽东建党思想形成标志毛泽东把建党任务称之为伟大工程。毛泽东建党思想的基本内容是:第一,党的建设要密切联系党的政治路线,保证党的政治路线和任务的实现;第二,要着重从思想上建党,把思想教育和思想领导放在首位;第三,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发扬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和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继续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奋斗的作风;第四,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把民主和集中辩证地统一起来;第五,要行德才兼备的干部标准和任人唯贤德干部路线;第六,创造了在全党通过批评进行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的整风形式,提出了正确处理党内矛盾的“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基本方针,第七,执政党要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攻击,警惕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侵袭和腐蚀55年来党执政的主要经验:第一,必须坚持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用发展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第二,必须坚持推进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增强社会主义的的生机和活力。第三,必须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任,把发展作为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第四,必须奖惩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第五,必须奖惩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第六,必须坚持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基本内涵,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本质上具有非马克思主义政党无可比拟的先进性,这种先进性从根本上说,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是靠坚持不懈的开展自身建设来保护和发展的。新世纪新阶级党的建设的总体布局:必须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坚持党要官党、从严治党。贯彻为民、求实、清廉的要求共产党之所以能成为无产阶级的先锋队组织,一方面是由于它是无产阶级先进分子所组织,另一方面是因为它有一个新的科学的世界观即唯物史观。只有以革命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坚强的社会党。因为革命理论能使一切社会党人团结起来,他们从革命理论中能取得一切信念,他们能运用革命理论来确定斗争方法和活动方式。没有革命理论,革命派别就会失去生存的权利,而且不可避免地迟早注定要在政治上遭到破产。因此无产阶级政党要高举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使自己的全部活动建立在自觉的基础之上。毛泽东《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初步形成了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思想路线:一、论述了人民群众的伟大历史作用。(群众是真正的铜墙铁壁)二、揭示了现实党的中心任务与关心群众生活的内在联系。三、提出了党的群众路线的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反对官僚主义,抛弃命令主义)《共产党人》发刊词,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建党学说。它和后来发表的《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一起,形成了中国共产党关于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理论体系。《发刊词》发表于1939年10月,它是毛泽东建党思想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它的主要内容是:正确地提纲挈领地回答了在中国革命全局中“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揭示了党的自身建设的基本规律。第一,提出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的任务。根据抗日战争党所处的复杂环境、党所担负的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任务,以及党的组织状况,毛泽东明确地提出了党的建设的基本任务和共同目标,即建设一个全国范围内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并豪迈地把这一件当任务称之为伟大的工程。第二,揭示了党的建设与党的政治路线密切结合的原理,提出了党的建设过程是同党的政治路线密切联系着的著名论断,强调了党的政治路线是党在一定历史阶段的政治任务和行动纲领,它决定着党的艰涩的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党的建设对党的政治路线的制定和执行起着积极的作用,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因此党的建设必须密切联系党的政治路线进行,这是无产阶级政党发展的一条基本规律。第三,论述了中国革命三大法宝的理论,即“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并认为正确地理解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就等于正确地领到了全部中国革命。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二党的组织则是掌握这两个武器议事项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第四首次一万倍的形式提出了“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这个根本原则。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改革的重要原则:1要以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为目标和检验标准。2必须有利于加强党的领导,而不是削弱党的领导。3必须相信群众,依靠群众。4必须由步骤地进行改革。5要善于从世界各国吸收进步的因素。为了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努力改善党的领导是不矛盾的。(这句话是不矛盾的)强调要好好研究和解决怎样改善党的领导这个重大问题,并提出了改善党的领导的内容要求。1.改善党的领导必须把回复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回复党的战斗力摆在重要地位。2.改善党的领导必须着眼于改善党的组织状况,3.改善党的领导必须重视改善党的领导工作状况和改善党的领导制度。只有发展才能更好的坚持,只有坚持才能更好的发展。共产党求真务实的基本要求是:第一,切身加强思想教育,不断提高党员干部求真务实的自觉性。第二、切身抓好工作落实,把求真务实体现到各项工作中去,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紧密联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坚持讲实话、出实招、办实事、务实效。第三,切实建立健全干部评价、激励、监督制度,为坚持求真务实提供体制保证。


相关文章

  • 研读经典原著 夯实看家本领
  • 2015年12月11日.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各级党校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作为理论教育中心内容,把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导读课作为重要课程,抓好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学习教育,抓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 ...查看


  • [人民日报]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领导干部的必修课
  • 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领导干部的必修课 李景田 <人民日报>( 2011年07月28日 08 版) 在建党90周年之际,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中央编译局组织编写的<马列主义经典著作选编(党员干部读本)>(以下简称 ...查看


  • 研读党的经典著作,提升党性修养
  • 研读党的经典著作,提升党性修养 作者:徐丽玉 来源:<文教资料>2015年第05期 摘 要: 党的经典著作是共产党人的智慧结晶,蕴含了共产人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宝贵经验.鉴于当代大学生党员对党的经典著作阅读不积极.阅读量少等情况 ...查看


  • 唱诵红色经典传承红色精神
  • [摘要]红色经典蕴含着广泛而深厚的民族精神,是时代精神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今天中华民族的民族魂,是中国人民不甘沉沦.积极进取.奋发图强的精神境界,是精神风貌.精神力量和精神人格的总写照"[1].沈阳医学院以唱诵红 ...查看


  • 经济学必读经典著作(核心版)
  • 经济学必读经典著作(核心板) 十大经济学名著: 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大卫·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马歇尔<经济学原理>导读 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对于利润.资本.信贷.利息 ...查看


  • 从经典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到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_问题与反思
  • 2010年第3期 哲学 从经典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到国外 马克思主义研究:问题与反思 王雨辰 [摘要]从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到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转换带来了三大问题: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同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的脱节:研究方式的实证化.技术化和学 ...查看


  •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经典著作选读]大纲篇目选择及编写原则等情况的总体介绍
  •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经典著作选读>大纲 篇目选择及编写原则等情况的总体介绍 北京师范大学 韩震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有这个机会见面,就我们课题组的工作以及研究成果给大家做一个汇报.交流.我们从2010年接到这个任务 ...查看


  • 一群人一辈子一件事
  • 一群人 一辈子 一件事 --记奋战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线的中共中央编译局优秀翻译家群体 < 光明日报 >( 2011年06月26日   01 版) 编者按 回首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90年奋斗征程,我们不能忘记马 ...查看


  •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未来社会的构想与中国梦
  • 作者:黄相怀 张晓琴<光明日报>( 2015年07月05日 07版)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未来社会的构想是迄今为止人类最美好的梦想.中国梦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未来社会的构想具有内在的密不可分的联系,它具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渊 ...查看


  • 经典现代化理论的再认识
  • 经典现代化理论的再认识 庞绍堂 内容提要 经典现代化理论发端于帕森斯的结构 -功能分析框架 ,经诸多学者努力 ,形成为基于一系列理论假设的理论体系 .所有这些假设 ,与其说是理论性的 ,不如说是事实 (史实) 性的 ,其成立基础客观可靠 .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