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安徽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1

2015安徽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项训练

1.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中和反应进行探究,请你参与实验:

实验1:证明酸和碱发生了反应

稀盐酸和NaOH 溶液混合没有明显现象,小丽同学按图1进行实验,证明了

盐酸和NaOH 溶液有发生化学反应,他依据的实验现象是 。

实验2:证明酸和碱反应有水生成

小明同学取变色硅胶(吸水后由蓝色变

红色)、无水醋酸(一种酸,常温下为无色

液体)和氢氧化钠固体进行图2所示的三

个实验。

(1)实验①、②的实验目的是

(2)加入试剂后,要迅速塞紧橡胶塞的原因是

(3)能证明酸和碱反应有水生成的现象是

实验3 测量酸和碱反应过程的pH 、温度变化

取一定量的稀盐酸,逐滴匀速滴加NaOH 溶液,用传感器实时获得溶液的pH 、

温度曲线如图3。

(1)0—t 1时,溶液的酸碱性变化情况是 。

(2)由图3分析,酸和碱有发生反应的依据是 ,

酸和碱的反应是 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2.某化学课外兴趣小组通过查阅资料知道过氧化钠(Na2O 2) 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于是他们做了以下探究实验。

实验1:向包有过氧化钠粉末的脱脂棉上滴水,脱脂棉燃烧起来。

请你对脱脂棉燃烧的原因进行分析_______。

实验2:向盛有过氧化钠粉末的试管中加入水,充分反应后,取试管中的少量溶液放入另一小试管中加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过了一会,红色又褪去了。

【提出问题】溶液为什么先变红,过了一会,红色又褪去了呢?

【猜想】甲同学认为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的缘故。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猜想不正确,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阅资料】①滴加酚酞呈现红色的溶液遇到H 2O 2时,H 2O 2可以破坏酚酞的结构,使酚酞在碱性溶液中不能再显红色;②酚酞在稀碱性溶液中稳定显红色,而在浓氢氧化钠等溶液中显红色后又褪色。

【猜想】通过查阅资料后,该兴趣小组对溶液的红色褪去的主要原因进行了猜想。

猜想A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可能生成了H 2O 2;猜想B :生成的氢氧化钠溶液可能太浓。

【实验探究】请你将下列实验方案填写完整。

【得出结论】根据实验分析,过氧化钠与水反应除了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外,还存在另一反

应,则另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小黄用右图装置测定铜锌合金中锌的质量分数和锌的相对原子质

量。主要实验步骤如下(必要的固定装置已略去):

①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加入药品和水;

③记录C 中液面刻度(C 为带有刻度的玻璃管);

④由A 向B 中滴加试剂至过量;

⑤待B 中不再有气体产生并恢复至室温后,记录C 中液面刻度,

计算得到气体的体积为V mL(经查,该气体密度为ρg/L);

⑥将B 中剩余固体过滤、洗涤、干燥并称重,称得剩余固体质量为W g 。

(1)A 仪器的名称为 ;

(2)B 中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小黄在实验前将块状的铜锌合金磨成粉末状,其目的是: ;

(4)如何检验该装置的气密性:

(5)为使测得的气体体积更精确,记录C 中液面刻度时,除使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

相平外,还应 ;

(6)小黄发现实验中由于缺少某一步骤导致数据缺乏而无法计算,该步骤是: ;

(7)通常实验前须估算药品用量,如果实验过程中,发现盐酸的量不足,应中途加酸

还是重新实验: ;理由是 。

4.同学们在学习碱的化学性质时,进行了如图8所示的实验。

图8

(1)写出甲实验中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乙实验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3)丙实验中观察到试管内有白色沉淀产生。

(4)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甲、乙、丙三个实验的废液倒入同一个干净的废液缸中,最终看

到废液浑浊并呈红色,产生疑问。

【提出问题】 废液中含有哪些物质?

【交流讨论】①一定含有的物质:碳酸钙、指示剂、水和 (写物质名称) 。

②还含有能使废液呈碱性的物质。能使废液呈碱性的物质是什么?同学们有如下猜想。

小云认为:只有碳酸钠 小红认为:只有氢氧化钙 小林认为: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你认为还可能是 。(写一种猜想)

【实验设计】小方想用氯化钙溶液来验证小云、小红、小林的猜想。查阅资料获悉氯化钙溶

液呈中性,并设计如下实验。请你将小方的实验设计补充完整。

【反思拓展】 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

虑 。

5.在高效复习课堂中,同学们利用“硫酸、硝酸钡、氢氧化钠、碳酸钾” 四种物质的溶液

对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进行再探究。

【知识回放】通过判断上述四种溶液两两之间能否发生反应,我能写出其中符合下列条件的

两个化学方程式:

⑴一个中和反应 ;

⑵一个有沉淀生成的反应 。

【挖掘实质】

⑴图26-1是HCl 和NaOH 在水中解离出离子的示意图,小

-丽发现HCl 在水中会解离出H +和Cl ,NaOH 在水中会解

-图26-1 离出Na +和OH ,以此类推硝酸钡在水中会解离出的离子

是 (填离子符号) 。

⑵图26-2是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过

程示意图,该化学反应的实质可以表示为

-H + + OH = H

2O

我也能用同样的方式表示上述四种溶液两两之间发生反应

时有气体生成的反应的实质 。 ...图26-2 【实践运用】

-⑴通过上述探究发现,在溶液中H +和OH 不能大量共存,我还发现在溶液中

(填离子符号,下同)

也不能大量共存。

⑵利用上述四种物质的溶液完成实验后,

将所得物质混合并过滤,得到一种无色溶液。经测

定,该溶液显酸性。则在该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 。为了验证该溶液

【知识升华】

对“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的再探究,我发现在分析多种溶液混合后所得溶液中离子的成

分时,应考虑的因素是 。

6. 我们知道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那么二氧化硫与水是否也能反应生成一种酸呢?某

实验小组对此进行探究,设计的探究过程如下。请你回答其中的有关问题:

(1)作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设计方案:先验证水能否使蓝色石蕊试纸变色,再验证二氧化硫气体能否使干燥的蓝

色石蕊试纸变色,最后验证二氧化硫气体能否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实验装置和药品如下图:

硫酸 蒸馏水

亚硫酸钠 固体 二氧化硫 制取装置 浓硫酸 干燥的蓝色 石蕊试纸 氢氧化钠 溶液

A B

C D E

(3)查阅资料:你认为该实验小组需要掌握的资料内容中应包括_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二氧化硫易溶于水;②酸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③二氧化硫不与浓硫酸反应;

④二氧化硫有毒,能与碱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

(4)实验内容:

①实验过程中装置C 内石蕊试纸的颜色始终没有变化,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装置D 中胶头滴管中的蒸馏水在二氧化硫气体生成之前滴到蓝色石蕊试纸上,未见试

纸颜色发生变化。当有二氧化硫气体通过时,发现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此现象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过程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装置E 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论:原假设_____________(填“成立”或“不成立”)。

7. 实验室中有三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它们是氯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中

的一种。同学们在实验室中设计了各种实验鉴别方案。

⑴ 实验方案一:三支洁净试管,各取待测溶液适量,分别滴入紫色石蕊试液。

请写出实验现象及结论: 。

⑵ 实验方案二:三支洁净的试管,各取待测溶液适量,分别滴入酚酞试液。

此方案可直接鉴别出溶液。 同学们对方案展开了热烈讨论,最后达到人

识:在不用其它试剂的情况下,可以继续完成实验,鉴别出另两种溶液。请你表述继续

进行实验的过程(步骤、现象及结论): 写出实验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⑶ 你若能设计出第三种实验方案,你可获得4分的加分,但卷面总分不超过60分。

请写出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及结论:

8. 小亮对课本中C 和CuO 反应的产物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究,以下是他进行实验的部分流程

(装置气密性良好):

(1)通过以上实验,可知产物中有 气体。

(2)取出反应后的固体,观察呈红色。

【查阅资料】 ① C 也能将CuO 还原为红色固体Cu 2O(氧化亚铜)

② Cu 2O + H2SO 4(稀) = Cu + CuSO4 + H2O

【猜 想】 (a )红色固体只是Cu

(b )

(c )红色固体是Cu 和Cu 2O 的混合物

【实验探究】

9. 甲同学在某食品包装袋内,发现有一个装有白色颗粒状固体A 的小纸袋,上面写着“生石灰干燥剂,请勿食用”。甲同学随手将小纸袋拿出来放在空气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纸袋内的白色颗粒粘在一起成为块状固体B 。请你与甲同学一起对块状固体B 进行探究。

(1)猜想一:块状固体B 中除氧化钙外还可能有: 、 。 写出白色颗粒状固体A 在空气中转化为块状固体B 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猜想二:块状固体B 溶于水可能有 现象(填“放热”或“吸热”)。请设计实

验方案验证你的这一猜想(至少写出两种方案,如果写出三种正确方案奖励1分): ① ②

(3)取适量块状固体B 加入盛有一定量水的试管中,振荡、静置、过滤,得到少量白色固

体C 。就白色固体C 的成分,甲同学与乙同学进行讨论,一起猜想。

甲同学认为,白色固体C 可能是:氢氧化钙;

乙同学认为,白色固体C 可能是:碳酸钙;

你认为,白色固体C 还可能是: 。

10.不少同学都被蚊虫叮咬过,感觉又痛又痒。同学们从化学课上知道:蚊虫叮咬时能在人的皮肤内分泌出蚁酸刺激皮肤。课外兴趣小组同学决定对蚁酸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蚁酸的成分是什么?它有什么性质?

【查阅资料】蚁酸是一种有机酸,化学名称叫做甲酸,化学式为HCOOH ;蚁酸在一定条件下会分解生成两种氧化物。

【实验探究一】探究蚁酸的酸性。

(1)向盛有蚁酸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到溶液颜色变成____色,说明蚁酸溶液显酸性;

(2)将锌粒放入盛有蚁酸溶液的试管中,有气泡产生,该气体是_ ___。

【实验探究二】探究蚁酸分解的两种产物。

(1)小芳同学根据蚁酸中含有________________元素,推测出生成物中含有水;

(2)另一种生成物是气体,小敏提出两种猜想:

猜想①:该气体是CO 2 猜想②:该气体是________________

他们将蚁酸分解产生的气体通过如下装置(铁架台已略去),观察现象。

I .实验时装置A 中无明显变化,则猜想①_______

(填“成立”或“不成立”);

II .若猜想②成立,则装置B 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

装置C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

【讨论交流】从环保角度看,该装置的缺陷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处理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

【拓展延伸】(1)当你被蚊虫叮咬后,在叮咬处涂抹一些物质可减轻痛痒。下列物质中,你不会选择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

A .氨水 B.食醋 C.肥皂水 D.苏打水

(2)向某溶液中加入蚁酸有气泡产生,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该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写一种)。

11. 请你参与下列探究:

【问题情景】在课外活动中,小斌按照课本实验(见图1)探究分子的运动时,闻到了刺激性的氨味,于是,小斌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图2的实验装置,进行同样的实验,结果不再有刺激性的氨味,并且快速出现实验现象,得到了和课本实验同样的结论。

【实验探究与结论】小斌用图2装置进行实验。

(1)滴入少量浓氨水后,湿润的酚酞滤纸条发生的变化是 。从分子运动的角度分析,此现象可说明的结论是 ;从浓氨水化学性质的角度分析,此现象可说明的结论是 。

(2)用初中的化学知识分析,固体氢氧化钠的作用是 。

(3)和课本实验比较,小斌改进后的装置的优点是(写出两点)① ;② 。

【思维拓展】小媚受小斌实验的启发,将图2装置进一步改装成图3装置,用于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

(1)打开活塞K 滴入稀硫酸后,两条用紫色石蕊试液润湿的试纸发生的相同变化

是 ,不同变化是 ,小媚从课本实验中知道,二氧化碳和水本身都不能使石蕊变色,因而她认为以上两个变化验证的二氧化碳的性质依序

是 、 。

(2)小柔认为小媚的装置还可以同时验证:①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 ;②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小柔为完成自己的两个验证实验,对小媚的实验进行的简单改进是: 、 。

12. 在师生联谊晚会上,化学老师表演了“吹气生火”的魔术。用棉花将一种淡黄色的固体包裹其中,将一根长玻璃管插入棉花团中吹气,稍后棉花团剧烈燃烧起来。同学们为了揭开这个魔术的秘密,进行了如下探究。

【相关信息】①淡黄色固体成分是过氧化钠(Na 2O 2)。 ②吹出的气体主要成分有氮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③过氧化钠与氮气不反应。④碳酸钠溶液呈碱性。

【分析讨论】根据棉花团剧烈燃烧的现象分析,反应中除了生成氧气外,还说明过氧化钠发

生的反应是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提出猜想】同学们发现残留固体呈白色,对该固体成分进行猜想:

猜想Ⅰ:固体成分是Na 2CO 3, CO2参加反应。

猜想Ⅱ:固体成分是NaOH , H2O 参加反应。

猜想Ⅲ:固体成分是 ,CO 2和H 2O 均参加反应。

【实验探究】同学们在老师带领下用足量且潮湿CO 2气体通入过氧化钠粉末中,充分反应后,

取白色固体于试管中配成溶液,设计实验对猜想进行验证。

验证Ⅰ:向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发现有气泡产生。有同学认为固体成分仅含有Na 2CO 3。 验证Ⅱ:蘸取少量溶液滴到pH 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比较,pH 大于7,有同学认为固体是NaOH 。请问此结论是否正确? (填“正确”或“错误”),原因是: 。

验证Ⅲ:先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的 溶液,看到白色沉淀产生,写出反应方程式 ;然后向上层清液中加入 溶液,看到溶液呈红色,验证了猜想Ⅲ是正确的。

【实验反思】由验证Ⅲ的结果可知,验证Ⅰ的结论错误,因为它不能排除 的存在。

【拓展延伸】根据探究所获得的知识,有同学认为可以用过氧化钠做“滴水生火”的魔术,

从燃烧的要素考虑,你认为要使魔术成功必须控制 的用量

13. 某化学课外兴趣小组为探究Na 与CO 2的反应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部分装置如右图所示):向盛有Na 的装置A 中通入纯净、干燥的CO 2,当观察到装置B 中刚好出现浑浊时,点燃酒精灯,同时继续缓缓通入CO 2,Na 剧烈燃烧,产生白烟,燃烧结束后装置A 中有黑色固体和白色固体生成。

【资料卡】

(1)K 、Ca 、Na 等活泼金属的氧化物均可与水反应生成对应的碱;

(2)钠为银白色金属,过氧化钠为淡黄色固体。

【提出问题】白色固体含有什么物质?

【猜想与假设】

假设1:白色固体含有 ;

假设2:白色固体含有Na 2O ;

【实验设计】

Na 在CO 2中燃烧存在多个反应、生成多种物质。请你写出其中生成物仅为一种白色固体与一种黑色固体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4. 做完“铁在氧气里燃烧”实验后,小冬同学有两个疑惑不解的问题,于是她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请你一同参与。

[问题1]铁燃烧时溅落下来的黑色物质中还有没有铁呢?

[查阅资料1]

(1)自然界中铁的氧化物主要是Fe 3O 4和Fe 2O 3两种(FeO 极易被氧化为Fe 2O 3);

(2)铁的氧化物均能溶于酸的溶液。

[实验探究]

将冷却后的黑色物质碾碎,装入试管,加入_____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说明铁燃烧时溅落下来的黑色物质中还含有铁。

[问题2]铁燃烧的产物为什么不是Fe 2O 3呢?

[查阅资料2]

(1)Fe 3O 4和Fe 2O 3的分解温度、铁的熔点见表:

(2)Fe 2O 3高温时分解成Fe 3O 4。

[理论探讨]

根据实验现象,并结合表中数据,可推知铁在氧气里燃烧时产生的高温应在_____之间,在此温度范围内Fe 2O 3已分解,所以铁在氧气里燃烧的产生是Fe 3O 4。

[拓展延伸]

(1)实验中为了防止集气瓶炸裂,必须_____;

(2)Fe 2O 3

高温时会分解成Fe 3O 4和一种气体,请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3)有些超市的食品密封包装盒的透明盖内放有黑色的FeO 粉末,若粉末的颜色_____,

就说明包装盒破损进气,这样售货员就能及时发现并处理。

15. 有一实验事实:铁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不但有铜生成,而且有较多的气体产生。为确定气体的成分,进行下列实验探究。

(一)探究:从物质组成元素角度分析,气体可能是SO 2、O 2、H 2中的一种或几种。

(二)实验: (1)甲同学为确定是否含有SO 2,他将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溶液颜色未发生变化,则该气体中 SO2(填“有”或“无”)。

(2)乙同学认为只有O 2,则可用是 来检验。实验证明乙同学的观点不正确

(3)丙同学为判断是否含有O 2,同时确定气体成分,通过查阅资料得知:

O 2+4KI+4HCl=2I2+4KCl+2H2O ,I 2为碘单质。于是他设计了如下的实验装置:

(三)实验现象与结论:A 中观察到 ,证明无O 2;B 中观察

到 ,证明该气体是H 2。

(四)实验反思:

(4)大家认为丙同学在加热之前,应对气体先 以确保安全。

(5)由上述实验可知,硫酸铜溶液显 性(填“酸”或“碱”)。

2015安徽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项训练

1.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中和反应进行探究,请你参与实验:

实验1:证明酸和碱发生了反应

稀盐酸和NaOH 溶液混合没有明显现象,小丽同学按图1进行实验,证明了

盐酸和NaOH 溶液有发生化学反应,他依据的实验现象是 。

实验2:证明酸和碱反应有水生成

小明同学取变色硅胶(吸水后由蓝色变

红色)、无水醋酸(一种酸,常温下为无色

液体)和氢氧化钠固体进行图2所示的三

个实验。

(1)实验①、②的实验目的是

(2)加入试剂后,要迅速塞紧橡胶塞的原因是

(3)能证明酸和碱反应有水生成的现象是

实验3 测量酸和碱反应过程的pH 、温度变化

取一定量的稀盐酸,逐滴匀速滴加NaOH 溶液,用传感器实时获得溶液的pH 、

温度曲线如图3。

(1)0—t 1时,溶液的酸碱性变化情况是 。

(2)由图3分析,酸和碱有发生反应的依据是 ,

酸和碱的反应是 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2.某化学课外兴趣小组通过查阅资料知道过氧化钠(Na2O 2) 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于是他们做了以下探究实验。

实验1:向包有过氧化钠粉末的脱脂棉上滴水,脱脂棉燃烧起来。

请你对脱脂棉燃烧的原因进行分析_______。

实验2:向盛有过氧化钠粉末的试管中加入水,充分反应后,取试管中的少量溶液放入另一小试管中加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过了一会,红色又褪去了。

【提出问题】溶液为什么先变红,过了一会,红色又褪去了呢?

【猜想】甲同学认为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的缘故。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猜想不正确,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阅资料】①滴加酚酞呈现红色的溶液遇到H 2O 2时,H 2O 2可以破坏酚酞的结构,使酚酞在碱性溶液中不能再显红色;②酚酞在稀碱性溶液中稳定显红色,而在浓氢氧化钠等溶液中显红色后又褪色。

【猜想】通过查阅资料后,该兴趣小组对溶液的红色褪去的主要原因进行了猜想。

猜想A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可能生成了H 2O 2;猜想B :生成的氢氧化钠溶液可能太浓。

【实验探究】请你将下列实验方案填写完整。

【得出结论】根据实验分析,过氧化钠与水反应除了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外,还存在另一反

应,则另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小黄用右图装置测定铜锌合金中锌的质量分数和锌的相对原子质

量。主要实验步骤如下(必要的固定装置已略去):

①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加入药品和水;

③记录C 中液面刻度(C 为带有刻度的玻璃管);

④由A 向B 中滴加试剂至过量;

⑤待B 中不再有气体产生并恢复至室温后,记录C 中液面刻度,

计算得到气体的体积为V mL(经查,该气体密度为ρg/L);

⑥将B 中剩余固体过滤、洗涤、干燥并称重,称得剩余固体质量为W g 。

(1)A 仪器的名称为 ;

(2)B 中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小黄在实验前将块状的铜锌合金磨成粉末状,其目的是: ;

(4)如何检验该装置的气密性:

(5)为使测得的气体体积更精确,记录C 中液面刻度时,除使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

相平外,还应 ;

(6)小黄发现实验中由于缺少某一步骤导致数据缺乏而无法计算,该步骤是: ;

(7)通常实验前须估算药品用量,如果实验过程中,发现盐酸的量不足,应中途加酸

还是重新实验: ;理由是 。

4.同学们在学习碱的化学性质时,进行了如图8所示的实验。

图8

(1)写出甲实验中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乙实验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3)丙实验中观察到试管内有白色沉淀产生。

(4)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甲、乙、丙三个实验的废液倒入同一个干净的废液缸中,最终看

到废液浑浊并呈红色,产生疑问。

【提出问题】 废液中含有哪些物质?

【交流讨论】①一定含有的物质:碳酸钙、指示剂、水和 (写物质名称) 。

②还含有能使废液呈碱性的物质。能使废液呈碱性的物质是什么?同学们有如下猜想。

小云认为:只有碳酸钠 小红认为:只有氢氧化钙 小林认为: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你认为还可能是 。(写一种猜想)

【实验设计】小方想用氯化钙溶液来验证小云、小红、小林的猜想。查阅资料获悉氯化钙溶

液呈中性,并设计如下实验。请你将小方的实验设计补充完整。

【反思拓展】 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

虑 。

5.在高效复习课堂中,同学们利用“硫酸、硝酸钡、氢氧化钠、碳酸钾” 四种物质的溶液

对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进行再探究。

【知识回放】通过判断上述四种溶液两两之间能否发生反应,我能写出其中符合下列条件的

两个化学方程式:

⑴一个中和反应 ;

⑵一个有沉淀生成的反应 。

【挖掘实质】

⑴图26-1是HCl 和NaOH 在水中解离出离子的示意图,小

-丽发现HCl 在水中会解离出H +和Cl ,NaOH 在水中会解

-图26-1 离出Na +和OH ,以此类推硝酸钡在水中会解离出的离子

是 (填离子符号) 。

⑵图26-2是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过

程示意图,该化学反应的实质可以表示为

-H + + OH = H

2O

我也能用同样的方式表示上述四种溶液两两之间发生反应

时有气体生成的反应的实质 。 ...图26-2 【实践运用】

-⑴通过上述探究发现,在溶液中H +和OH 不能大量共存,我还发现在溶液中

(填离子符号,下同)

也不能大量共存。

⑵利用上述四种物质的溶液完成实验后,

将所得物质混合并过滤,得到一种无色溶液。经测

定,该溶液显酸性。则在该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 。为了验证该溶液

【知识升华】

对“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的再探究,我发现在分析多种溶液混合后所得溶液中离子的成

分时,应考虑的因素是 。

6. 我们知道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那么二氧化硫与水是否也能反应生成一种酸呢?某

实验小组对此进行探究,设计的探究过程如下。请你回答其中的有关问题:

(1)作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设计方案:先验证水能否使蓝色石蕊试纸变色,再验证二氧化硫气体能否使干燥的蓝

色石蕊试纸变色,最后验证二氧化硫气体能否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实验装置和药品如下图:

硫酸 蒸馏水

亚硫酸钠 固体 二氧化硫 制取装置 浓硫酸 干燥的蓝色 石蕊试纸 氢氧化钠 溶液

A B

C D E

(3)查阅资料:你认为该实验小组需要掌握的资料内容中应包括_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二氧化硫易溶于水;②酸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③二氧化硫不与浓硫酸反应;

④二氧化硫有毒,能与碱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

(4)实验内容:

①实验过程中装置C 内石蕊试纸的颜色始终没有变化,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装置D 中胶头滴管中的蒸馏水在二氧化硫气体生成之前滴到蓝色石蕊试纸上,未见试

纸颜色发生变化。当有二氧化硫气体通过时,发现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此现象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过程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装置E 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论:原假设_____________(填“成立”或“不成立”)。

7. 实验室中有三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它们是氯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中

的一种。同学们在实验室中设计了各种实验鉴别方案。

⑴ 实验方案一:三支洁净试管,各取待测溶液适量,分别滴入紫色石蕊试液。

请写出实验现象及结论: 。

⑵ 实验方案二:三支洁净的试管,各取待测溶液适量,分别滴入酚酞试液。

此方案可直接鉴别出溶液。 同学们对方案展开了热烈讨论,最后达到人

识:在不用其它试剂的情况下,可以继续完成实验,鉴别出另两种溶液。请你表述继续

进行实验的过程(步骤、现象及结论): 写出实验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⑶ 你若能设计出第三种实验方案,你可获得4分的加分,但卷面总分不超过60分。

请写出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及结论:

8. 小亮对课本中C 和CuO 反应的产物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究,以下是他进行实验的部分流程

(装置气密性良好):

(1)通过以上实验,可知产物中有 气体。

(2)取出反应后的固体,观察呈红色。

【查阅资料】 ① C 也能将CuO 还原为红色固体Cu 2O(氧化亚铜)

② Cu 2O + H2SO 4(稀) = Cu + CuSO4 + H2O

【猜 想】 (a )红色固体只是Cu

(b )

(c )红色固体是Cu 和Cu 2O 的混合物

【实验探究】

9. 甲同学在某食品包装袋内,发现有一个装有白色颗粒状固体A 的小纸袋,上面写着“生石灰干燥剂,请勿食用”。甲同学随手将小纸袋拿出来放在空气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纸袋内的白色颗粒粘在一起成为块状固体B 。请你与甲同学一起对块状固体B 进行探究。

(1)猜想一:块状固体B 中除氧化钙外还可能有: 、 。 写出白色颗粒状固体A 在空气中转化为块状固体B 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猜想二:块状固体B 溶于水可能有 现象(填“放热”或“吸热”)。请设计实

验方案验证你的这一猜想(至少写出两种方案,如果写出三种正确方案奖励1分): ① ②

(3)取适量块状固体B 加入盛有一定量水的试管中,振荡、静置、过滤,得到少量白色固

体C 。就白色固体C 的成分,甲同学与乙同学进行讨论,一起猜想。

甲同学认为,白色固体C 可能是:氢氧化钙;

乙同学认为,白色固体C 可能是:碳酸钙;

你认为,白色固体C 还可能是: 。

10.不少同学都被蚊虫叮咬过,感觉又痛又痒。同学们从化学课上知道:蚊虫叮咬时能在人的皮肤内分泌出蚁酸刺激皮肤。课外兴趣小组同学决定对蚁酸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蚁酸的成分是什么?它有什么性质?

【查阅资料】蚁酸是一种有机酸,化学名称叫做甲酸,化学式为HCOOH ;蚁酸在一定条件下会分解生成两种氧化物。

【实验探究一】探究蚁酸的酸性。

(1)向盛有蚁酸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到溶液颜色变成____色,说明蚁酸溶液显酸性;

(2)将锌粒放入盛有蚁酸溶液的试管中,有气泡产生,该气体是_ ___。

【实验探究二】探究蚁酸分解的两种产物。

(1)小芳同学根据蚁酸中含有________________元素,推测出生成物中含有水;

(2)另一种生成物是气体,小敏提出两种猜想:

猜想①:该气体是CO 2 猜想②:该气体是________________

他们将蚁酸分解产生的气体通过如下装置(铁架台已略去),观察现象。

I .实验时装置A 中无明显变化,则猜想①_______

(填“成立”或“不成立”);

II .若猜想②成立,则装置B 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

装置C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

【讨论交流】从环保角度看,该装置的缺陷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处理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

【拓展延伸】(1)当你被蚊虫叮咬后,在叮咬处涂抹一些物质可减轻痛痒。下列物质中,你不会选择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

A .氨水 B.食醋 C.肥皂水 D.苏打水

(2)向某溶液中加入蚁酸有气泡产生,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该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写一种)。

11. 请你参与下列探究:

【问题情景】在课外活动中,小斌按照课本实验(见图1)探究分子的运动时,闻到了刺激性的氨味,于是,小斌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图2的实验装置,进行同样的实验,结果不再有刺激性的氨味,并且快速出现实验现象,得到了和课本实验同样的结论。

【实验探究与结论】小斌用图2装置进行实验。

(1)滴入少量浓氨水后,湿润的酚酞滤纸条发生的变化是 。从分子运动的角度分析,此现象可说明的结论是 ;从浓氨水化学性质的角度分析,此现象可说明的结论是 。

(2)用初中的化学知识分析,固体氢氧化钠的作用是 。

(3)和课本实验比较,小斌改进后的装置的优点是(写出两点)① ;② 。

【思维拓展】小媚受小斌实验的启发,将图2装置进一步改装成图3装置,用于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

(1)打开活塞K 滴入稀硫酸后,两条用紫色石蕊试液润湿的试纸发生的相同变化

是 ,不同变化是 ,小媚从课本实验中知道,二氧化碳和水本身都不能使石蕊变色,因而她认为以上两个变化验证的二氧化碳的性质依序

是 、 。

(2)小柔认为小媚的装置还可以同时验证:①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 ;②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小柔为完成自己的两个验证实验,对小媚的实验进行的简单改进是: 、 。

12. 在师生联谊晚会上,化学老师表演了“吹气生火”的魔术。用棉花将一种淡黄色的固体包裹其中,将一根长玻璃管插入棉花团中吹气,稍后棉花团剧烈燃烧起来。同学们为了揭开这个魔术的秘密,进行了如下探究。

【相关信息】①淡黄色固体成分是过氧化钠(Na 2O 2)。 ②吹出的气体主要成分有氮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③过氧化钠与氮气不反应。④碳酸钠溶液呈碱性。

【分析讨论】根据棉花团剧烈燃烧的现象分析,反应中除了生成氧气外,还说明过氧化钠发

生的反应是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提出猜想】同学们发现残留固体呈白色,对该固体成分进行猜想:

猜想Ⅰ:固体成分是Na 2CO 3, CO2参加反应。

猜想Ⅱ:固体成分是NaOH , H2O 参加反应。

猜想Ⅲ:固体成分是 ,CO 2和H 2O 均参加反应。

【实验探究】同学们在老师带领下用足量且潮湿CO 2气体通入过氧化钠粉末中,充分反应后,

取白色固体于试管中配成溶液,设计实验对猜想进行验证。

验证Ⅰ:向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发现有气泡产生。有同学认为固体成分仅含有Na 2CO 3。 验证Ⅱ:蘸取少量溶液滴到pH 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比较,pH 大于7,有同学认为固体是NaOH 。请问此结论是否正确? (填“正确”或“错误”),原因是: 。

验证Ⅲ:先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的 溶液,看到白色沉淀产生,写出反应方程式 ;然后向上层清液中加入 溶液,看到溶液呈红色,验证了猜想Ⅲ是正确的。

【实验反思】由验证Ⅲ的结果可知,验证Ⅰ的结论错误,因为它不能排除 的存在。

【拓展延伸】根据探究所获得的知识,有同学认为可以用过氧化钠做“滴水生火”的魔术,

从燃烧的要素考虑,你认为要使魔术成功必须控制 的用量

13. 某化学课外兴趣小组为探究Na 与CO 2的反应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部分装置如右图所示):向盛有Na 的装置A 中通入纯净、干燥的CO 2,当观察到装置B 中刚好出现浑浊时,点燃酒精灯,同时继续缓缓通入CO 2,Na 剧烈燃烧,产生白烟,燃烧结束后装置A 中有黑色固体和白色固体生成。

【资料卡】

(1)K 、Ca 、Na 等活泼金属的氧化物均可与水反应生成对应的碱;

(2)钠为银白色金属,过氧化钠为淡黄色固体。

【提出问题】白色固体含有什么物质?

【猜想与假设】

假设1:白色固体含有 ;

假设2:白色固体含有Na 2O ;

【实验设计】

Na 在CO 2中燃烧存在多个反应、生成多种物质。请你写出其中生成物仅为一种白色固体与一种黑色固体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4. 做完“铁在氧气里燃烧”实验后,小冬同学有两个疑惑不解的问题,于是她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请你一同参与。

[问题1]铁燃烧时溅落下来的黑色物质中还有没有铁呢?

[查阅资料1]

(1)自然界中铁的氧化物主要是Fe 3O 4和Fe 2O 3两种(FeO 极易被氧化为Fe 2O 3);

(2)铁的氧化物均能溶于酸的溶液。

[实验探究]

将冷却后的黑色物质碾碎,装入试管,加入_____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说明铁燃烧时溅落下来的黑色物质中还含有铁。

[问题2]铁燃烧的产物为什么不是Fe 2O 3呢?

[查阅资料2]

(1)Fe 3O 4和Fe 2O 3的分解温度、铁的熔点见表:

(2)Fe 2O 3高温时分解成Fe 3O 4。

[理论探讨]

根据实验现象,并结合表中数据,可推知铁在氧气里燃烧时产生的高温应在_____之间,在此温度范围内Fe 2O 3已分解,所以铁在氧气里燃烧的产生是Fe 3O 4。

[拓展延伸]

(1)实验中为了防止集气瓶炸裂,必须_____;

(2)Fe 2O 3

高温时会分解成Fe 3O 4和一种气体,请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3)有些超市的食品密封包装盒的透明盖内放有黑色的FeO 粉末,若粉末的颜色_____,

就说明包装盒破损进气,这样售货员就能及时发现并处理。

15. 有一实验事实:铁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不但有铜生成,而且有较多的气体产生。为确定气体的成分,进行下列实验探究。

(一)探究:从物质组成元素角度分析,气体可能是SO 2、O 2、H 2中的一种或几种。

(二)实验: (1)甲同学为确定是否含有SO 2,他将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溶液颜色未发生变化,则该气体中 SO2(填“有”或“无”)。

(2)乙同学认为只有O 2,则可用是 来检验。实验证明乙同学的观点不正确

(3)丙同学为判断是否含有O 2,同时确定气体成分,通过查阅资料得知:

O 2+4KI+4HCl=2I2+4KCl+2H2O ,I 2为碘单质。于是他设计了如下的实验装置:

(三)实验现象与结论:A 中观察到 ,证明无O 2;B 中观察

到 ,证明该气体是H 2。

(四)实验反思:

(4)大家认为丙同学在加热之前,应对气体先 以确保安全。

(5)由上述实验可知,硫酸铜溶液显 性(填“酸”或“碱”)。


相关文章

  • 2012届五年中考三年模拟立体全新精品模拟试题2
  • 2012届五年中考三年模拟立体全新精品模拟试题二 一.选择题 1.(2010淮安)如图所示,钢制弹簧作为健身拉力器的构件,主要利用钢铁较好的 A.导电性 B.导热性 C.弹性 D.绝缘性 答案:C 2.(08是 B A.人能够听到20HZ- ...查看


  • 安徽省近五年中考语文试卷分析及备考建议
  • 桐城市黄岗中学:舒林 安徽省中考语文一直保持其"以稳为主,稳中求变"的命题原则,大格局照旧,小枝节变化,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和精神,突出语文学习的规律和特点,科学地考查学生的语文基础和应用能力,有明确的导向功能. 安徽省中考 ...查看


  • 2016年安徽省中考化学试卷(word版 含答案)
  • 2016年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化学卷 (满分6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B-11 C-12 O -16 Na -23 S-32 Fe -56 Cu -64 一.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 ...查看


  • 2016年安徽省中考物理考试大纲新
  • 2016年安徽省中考物理考试大纲 及<2016年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纲要•物理>新变化 一.编写说明: 本纲要是依据<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物理课标>)编写而成的.考试内容是 ...查看


  • 2015年安徽(阜阳)中考政治备考研讨会
  • 2015年安徽(阜阳)中考政治备考研讨会 一.安徽2014年中考试题及近三年中考试题分析 (一)2014年中考试卷的总体评价 从总体上看,2014年中考思想品德学科试卷最大的特点是题型全面创新,真正做到了"基础.创新.灵活&quo ...查看


  • 化学中考反思
  • 时间:2014-2-15 地点:国酒门度假村 记录:李凤群 内容:2012年中考化学试题分析 陈伟:全套试题关于化学变化和实验题的考试最多,从考试标准中向化学与社会发展倾斜(从5%--15%),对于死记硬背的知识考得较少,倾向化学知识的应用 ...查看


  • 2013年中考物理--物态变化
  • 2013年全国中考物理试题物态变化汇编 一.选择题 8.(2分)(2013•永州)如图所示是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的示意图,其中温度计使用正确 (2013龙岩)5.天气"回潮"时,教室窗户的玻璃上会出现小水珠,这一现象发生 ...查看


  • 2012年湖北孝感中考化学试卷(附答案)
  • 2012年孝感市中考化学试卷 可能用到的相当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Cl-35.5 Cu-64 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18分) 1.下了现象和应用中,所包含的主要变化与其他 ...查看


  • 2012中考政治试题及答案
  • 2012年苏州市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政 治试卷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5分.其中,第27题7分,第28题8分) 27.我国的水资源状况 参考答案 三.简要回答(本大题共2小题,共15分.其中第27题7分,第28题8分) 27.(1)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