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吃过年夜饭后,晚辈拜年,长辈们要给压岁钱,一是以资鼓励,二是寄托希望。压岁钱习俗始于魏晋盛于唐,是希望晚辈平安幸福,远离灾难。民俗认为孩子血气薄弱,因为“岁”与“祟”谐音,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逢凶化吉,使晚辈平安度过一岁。清人吴曼云《压岁钱》诗云:“百十钱穿彩线长,分来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谈箫价,添得娇儿一夜忙。”有的家庭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家长悄悄把压岁钱放在孩子枕头底下或衣服兜里。古代使用有孔的铜钱,用红线穿成串。现在用红包,按约定俗成的规矩,要给双数。这些压岁钱多被孩子们用来购买图书和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新时尚为压岁钱赋予新内容。
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吃过年夜饭,围炉闲聊,辞旧迎新,以通宵不寐和灯光满室的形式守候新年的到来,就是“守岁”,天津称之“熬夜”。昭示对旧岁的辞别与对新年的守望,象征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在新的一年健康如意。除夕守岁之俗由来已久。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惜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现代人守岁,全家欢聚,开怀畅饮,观看电视节目;同时还有讲故事、猜灯谜、行酒令、打麻将、打扑克等娱乐活动等。围炉守岁,辞旧迎新,窗外烟花绽放,室内温暖如春,思绪掠过沉淀的童年往事,在享受天伦之乐的同时,也令人生出光阴似箭的感慨。此刻老年人的心境,可用清代孔尚任诗作再现:“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旧时天津妈妈例儿是约定俗成的生活禁忌规则,关于春节除夕的各种禁忌流传至今。其一是“出嫁闺女,大年三十不看娘家灯”。传说大年三十晚上,出嫁的女儿看娘家灯,会死娘家人。其实,这条妈妈例儿有利于促进家庭和睦与社会和谐。其二是“大年三十晚上忌人”。所谓“忌人”,其实是忌讳外人。除夕之夜,家家户户大团圆,出远门的亲人也千里迢迢、迎风冒雪往家里赶。为嘛?就是回来跟家人一起吃年三十晚上的团圆饺子。在这个特殊的夜晚,有不成文的规矩:对家鞑子之外的人,一律拒绝。当然,邻居孩子在家里吃完饺子后呼朋引类,互相串门,相约打灯笼者例外。其三是“过节不许摔坏东西”。除夕和春节期间家里都不许摔坏东西,万一摔了人们就赶紧说“碎(岁)碎(岁)平安”。这是提醒人们过年时别得意忘形,应小心翼翼,以求吉利。这种心理暗示以及谐音化解,都是合理而明智的。
(刊于《中老年时报·岁月版》02014年1月27日)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吃过年夜饭后,晚辈拜年,长辈们要给压岁钱,一是以资鼓励,二是寄托希望。压岁钱习俗始于魏晋盛于唐,是希望晚辈平安幸福,远离灾难。民俗认为孩子血气薄弱,因为“岁”与“祟”谐音,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逢凶化吉,使晚辈平安度过一岁。清人吴曼云《压岁钱》诗云:“百十钱穿彩线长,分来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谈箫价,添得娇儿一夜忙。”有的家庭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家长悄悄把压岁钱放在孩子枕头底下或衣服兜里。古代使用有孔的铜钱,用红线穿成串。现在用红包,按约定俗成的规矩,要给双数。这些压岁钱多被孩子们用来购买图书和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新时尚为压岁钱赋予新内容。
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吃过年夜饭,围炉闲聊,辞旧迎新,以通宵不寐和灯光满室的形式守候新年的到来,就是“守岁”,天津称之“熬夜”。昭示对旧岁的辞别与对新年的守望,象征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在新的一年健康如意。除夕守岁之俗由来已久。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惜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现代人守岁,全家欢聚,开怀畅饮,观看电视节目;同时还有讲故事、猜灯谜、行酒令、打麻将、打扑克等娱乐活动等。围炉守岁,辞旧迎新,窗外烟花绽放,室内温暖如春,思绪掠过沉淀的童年往事,在享受天伦之乐的同时,也令人生出光阴似箭的感慨。此刻老年人的心境,可用清代孔尚任诗作再现:“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旧时天津妈妈例儿是约定俗成的生活禁忌规则,关于春节除夕的各种禁忌流传至今。其一是“出嫁闺女,大年三十不看娘家灯”。传说大年三十晚上,出嫁的女儿看娘家灯,会死娘家人。其实,这条妈妈例儿有利于促进家庭和睦与社会和谐。其二是“大年三十晚上忌人”。所谓“忌人”,其实是忌讳外人。除夕之夜,家家户户大团圆,出远门的亲人也千里迢迢、迎风冒雪往家里赶。为嘛?就是回来跟家人一起吃年三十晚上的团圆饺子。在这个特殊的夜晚,有不成文的规矩:对家鞑子之外的人,一律拒绝。当然,邻居孩子在家里吃完饺子后呼朋引类,互相串门,相约打灯笼者例外。其三是“过节不许摔坏东西”。除夕和春节期间家里都不许摔坏东西,万一摔了人们就赶紧说“碎(岁)碎(岁)平安”。这是提醒人们过年时别得意忘形,应小心翼翼,以求吉利。这种心理暗示以及谐音化解,都是合理而明智的。
(刊于《中老年时报·岁月版》02014年1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