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华:解放西藏第一将军

  2008年11月25日是中印战争46周年。1962年,中国军队从东西两线攻入印度境内,重创边境印度守军。中国军人成功后,按毛泽东指示撤军回到原有防线。随着中国国防部长梁光烈上将到西藏南部巡视扫墓,又将人们的视线拉回到中印战争的回忆当中。提起中印战争,就不能提起当时担任前线总指挥的张国华将军。      解放西藏         1950年元月,党中央毛主席发出了“进军西藏,解放藏族人民,驱逐帝国主义势力出西藏,巩固国防”的庄严命令。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八军军长张国华等同志到重庆接受解放西藏的任务后,立即赶回乐山,并立即在乐山召开了“进军西藏动员誓师大会。”张国华军长容光焕发,他在大会上宣誓道:一定完成党中央、毛主席交给的进军西藏、解放西藏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坚决把五星红旗插上喜马拉雅山。   在张国华和谭冠三率领的主力到达拉萨前,以王其梅为司令员兼政委的进藏先遣部队已进入拉萨河谷。那时正值1951年深秋,天高云淡,高原上的阳光分外明媚,河滩上整齐地排列着军用帐篷,与山水相映,构成一幅美丽的画卷。   有一天,噶厦政府派来了一僧一俗两个官员,僧官叫柳霞,俗官叫马旦,他俩是联络官司,经与先遣部队反复协商,最后确定九月九日举行入城仪式。这一天,风和日丽,集中在拉萨街头的人特别多,广大爱国群众异常兴奋,他们欢腾雀跃,奔走相告。先遣部队战士们高举彩旗,奏着军乐,步伐整齐地穿过欢迎的人群,进入拉萨城。然后部队暂时住在原驻藏大臣官邸附近的一座旧兵营里。   住下不久,就发现在部队的驻地周围预先布置了三个代本(藏军团单位)的藏军,恰成犄角之势,包围着先遣部队,并随时可能进行武装挑衅和突然袭击。由此看来,西藏上层统治集团中的亲帝分子仍然是相当猖狂的。   十月二十六日,拉萨河水金光闪闪,张国华军长率领的主力部队到达拉萨,顾不得休息,张国华立即找来先遣部队了解情况。据先遣部队同志反映,拉萨是封建农奴制度严密控制下的古城,等级森严,劳动人民毫无自由可言,加上上层统治阶级不准群众接近我们,我们也难跟群众来往,就像一堵“墙”一样,无形中把我们和群众隔离开来。张国华想:这堵“墙”毕竟是人为的,它无法把群众跟我们之间的阶级感情隔开。      他跟政委谭冠三立即召开军事会议,一致决定派部队开赴日喀则、江孜、亚东等重镇和边防要地。   夜深了,张国华军长面对天空的一轮月亮,想了许多,考虑了很久:我主力部队的到达,在力量对比上发生了有利于藏族人民和我军的变化,它将有力地支持西藏上层统治集团中拥护和赞成十七条协议的爱国人士,也会使一些中间派向我们靠拢,而使那些分裂分子孤立。张国华军长预感到,新的一场政治较量是不可避免的了。   果然不出所料,不久就展开了第一个回合的政治斗争。   有一天,张国华军长去访问当时噶厦的主要负责官员鲁康娃和洛桑扎西两个司曹,一见面,老奸巨猾的鲁康娃就借古喻今地说:“从前有一位张大人(指清朝驻藏帮办大臣张荫棠),他没有带部队来,但是他却为了西藏做了很多好事。你(指张国华军长)也姓张,希望你也不要带很多的部队来。”听到这些,张国华军长竖起两道剑眉,胸中的怒火忿然而生,他睁大两只眼睛瞪着鲁康娃。这时,站在鲁康娃旁边的洛桑扎西却暗中欣喜,走前一步,用威胁的口吻说道:“西藏是个穷地方,粮食很少,部队来多了没有粮吃,饿肚子是不好受的。”   张国华军长听完鲁康娃和洛桑扎西破坏十七条协议的言论,望着他俩洋洋得意的样子,终于爆发出了火山般的怒火,他用宏亮的声音驳斥道:“我们所需的衣、食、住、行诸用具,绝大部分从内地运来,在这里只作少量采购。”接着,张国华军长强压住心头的怒气指出:“你们的议论是违背十七条协议的,是完全错误的!”然后,张国华军长仍语重心长地劝道:“历史的潮流是不可阻挡的,望你们早日觉悟,能站到维护十七条协议的立场上来!”   过了不久,在一次解放军首长和司曹、噶伦的联席会议上,张国华军长提出:对于没有工作的藏军营、连级人员,应当适当安排他们的生活,组织他们学习。话毕,鲁康娃忙站立起来反对:“现在不能组织他们学习,为什么呢?我们西藏有句谚语:即使使用地是金佛像,打到头上也是很痛的;被亲近的人侮辱,仍然是很大侮辱。我们昌都的头上刚被击破,可谓血迹未干,怎么学习?还不如你们先把昌都归还给我们。”   张国华军长立即严正驳斥道:“解放昌都时,我们双方都有伤亡,你们策划的‘伪人民会议’才是破坏团结,违反协议的行动。”   深秋了,红柳叶纷纷飘下,拉萨已有几分寒意。   张国华军长牢记着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指示,和张经武、谭冠三等领导同志一道,积极争取达赖上层集团的大多数,逐步孤立少数分裂主义分子。在抓住鲁康娃和洛桑扎西两司曹策划成立伪“人民会议”阴谋活动的确凿证据后,展开了强烈的反击,致使达赖及其上层集团理屈词穷,被迫撤销了鲁康娃和洛桑扎西两司曹的职务。至此,这场政策较量才告一段落。      开国将军      张国华将军是怀忠镇官山村人,原名张富桂。贫苦的张父张母节衣缩食把张国华送到私塾念了4年多书,但由于家里太穷,年幼的张国华不得不回家帮父母劳动。1929年,土地革命蓬勃发展,年仅15岁的张国华毅然参加了永新西北特区游击队,编人了王佐的部队,并担任了司号班长。在中央苏区反“围剿”作战中,张国华英勇作战,多次负伤,被中央军委授予三等红星奖章。1930年他加入共青团,次年转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他先后担任红四军十二师三十六团连支部书记,红一军团二师五团九连指导员、连长,红一军团政治教导队政委等职。1934年10月,张国华跟随红一方面军长征,于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   1936年春,张国华随红军东渡黄河,讨伐山西军阀阎锡山,建立敌后抗日游击队,在山西南部组建河东岛游击支队,张国华担任政治部主任。1938年8月,张国华随八路军一一五师东渡黄河开赴抗日前线,先后担任师政治部战士剧社社长、教育股长、直属政治处主任,为开展晋西游击战争做了大量宣传鼓动工作。   1945年9月,张国华调任晋冀豫野战军第一纵队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11月任第七纵队副政委。1946年11月,南下开辟豫皖苏,任军区司令员,率领所部配合刘邓大军的战略行动。      1948年6月,豫皖苏军升格为一级军区,粟裕任司令员,张国华任副司令员,负责领导军区的日常军事工作。随后率领部队参加了淮海战役,取得了辉煌的战绩,受到陈毅司令员的表扬。1949年2月18日,中央军委电令组建第二野战军第五兵团第十八军,张国华任军长。他率军参加了“渡江战役”、“衡宝战役”等。7月28日,他带领部队解放了自己的老家永新县。   1950年1月24日,党中央批准成立中共西藏工委,张经武任第一书记,张国华任第二书记,率十八军进藏。1950年10月7日,张国华挥戈打响了昌都战役,歼敌5700人,解放了昌都,迫使西藏地方政府派代表进京谈判,达成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1951年10月,张国华率部进驻拉萨。1952年2月,张国华担任中共西藏工委第一书记、西藏军区司令员、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第一书记。   1959年3月,西藏上层反动集团发动武装叛乱,张国华遵照党中央指示,平定叛乱,使百万农奴翻身得解放。1962年,印度当局挑起边界事端,中央决定自卫还击。张国华受命负责指挥反击战,他运筹帷幄,指挥若定,率部歼敌7000余人,沉重打击了入侵者,保卫了共和国的领土完整。   1955年,张国华被授予中将军衔,1967年调任成都军区第一政委、中共四川省委第一书记、四川省革命委员会主任。1972年2月,张国华因病在四川成都去世。

  2008年11月25日是中印战争46周年。1962年,中国军队从东西两线攻入印度境内,重创边境印度守军。中国军人成功后,按毛泽东指示撤军回到原有防线。随着中国国防部长梁光烈上将到西藏南部巡视扫墓,又将人们的视线拉回到中印战争的回忆当中。提起中印战争,就不能提起当时担任前线总指挥的张国华将军。      解放西藏         1950年元月,党中央毛主席发出了“进军西藏,解放藏族人民,驱逐帝国主义势力出西藏,巩固国防”的庄严命令。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八军军长张国华等同志到重庆接受解放西藏的任务后,立即赶回乐山,并立即在乐山召开了“进军西藏动员誓师大会。”张国华军长容光焕发,他在大会上宣誓道:一定完成党中央、毛主席交给的进军西藏、解放西藏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坚决把五星红旗插上喜马拉雅山。   在张国华和谭冠三率领的主力到达拉萨前,以王其梅为司令员兼政委的进藏先遣部队已进入拉萨河谷。那时正值1951年深秋,天高云淡,高原上的阳光分外明媚,河滩上整齐地排列着军用帐篷,与山水相映,构成一幅美丽的画卷。   有一天,噶厦政府派来了一僧一俗两个官员,僧官叫柳霞,俗官叫马旦,他俩是联络官司,经与先遣部队反复协商,最后确定九月九日举行入城仪式。这一天,风和日丽,集中在拉萨街头的人特别多,广大爱国群众异常兴奋,他们欢腾雀跃,奔走相告。先遣部队战士们高举彩旗,奏着军乐,步伐整齐地穿过欢迎的人群,进入拉萨城。然后部队暂时住在原驻藏大臣官邸附近的一座旧兵营里。   住下不久,就发现在部队的驻地周围预先布置了三个代本(藏军团单位)的藏军,恰成犄角之势,包围着先遣部队,并随时可能进行武装挑衅和突然袭击。由此看来,西藏上层统治集团中的亲帝分子仍然是相当猖狂的。   十月二十六日,拉萨河水金光闪闪,张国华军长率领的主力部队到达拉萨,顾不得休息,张国华立即找来先遣部队了解情况。据先遣部队同志反映,拉萨是封建农奴制度严密控制下的古城,等级森严,劳动人民毫无自由可言,加上上层统治阶级不准群众接近我们,我们也难跟群众来往,就像一堵“墙”一样,无形中把我们和群众隔离开来。张国华想:这堵“墙”毕竟是人为的,它无法把群众跟我们之间的阶级感情隔开。      他跟政委谭冠三立即召开军事会议,一致决定派部队开赴日喀则、江孜、亚东等重镇和边防要地。   夜深了,张国华军长面对天空的一轮月亮,想了许多,考虑了很久:我主力部队的到达,在力量对比上发生了有利于藏族人民和我军的变化,它将有力地支持西藏上层统治集团中拥护和赞成十七条协议的爱国人士,也会使一些中间派向我们靠拢,而使那些分裂分子孤立。张国华军长预感到,新的一场政治较量是不可避免的了。   果然不出所料,不久就展开了第一个回合的政治斗争。   有一天,张国华军长去访问当时噶厦的主要负责官员鲁康娃和洛桑扎西两个司曹,一见面,老奸巨猾的鲁康娃就借古喻今地说:“从前有一位张大人(指清朝驻藏帮办大臣张荫棠),他没有带部队来,但是他却为了西藏做了很多好事。你(指张国华军长)也姓张,希望你也不要带很多的部队来。”听到这些,张国华军长竖起两道剑眉,胸中的怒火忿然而生,他睁大两只眼睛瞪着鲁康娃。这时,站在鲁康娃旁边的洛桑扎西却暗中欣喜,走前一步,用威胁的口吻说道:“西藏是个穷地方,粮食很少,部队来多了没有粮吃,饿肚子是不好受的。”   张国华军长听完鲁康娃和洛桑扎西破坏十七条协议的言论,望着他俩洋洋得意的样子,终于爆发出了火山般的怒火,他用宏亮的声音驳斥道:“我们所需的衣、食、住、行诸用具,绝大部分从内地运来,在这里只作少量采购。”接着,张国华军长强压住心头的怒气指出:“你们的议论是违背十七条协议的,是完全错误的!”然后,张国华军长仍语重心长地劝道:“历史的潮流是不可阻挡的,望你们早日觉悟,能站到维护十七条协议的立场上来!”   过了不久,在一次解放军首长和司曹、噶伦的联席会议上,张国华军长提出:对于没有工作的藏军营、连级人员,应当适当安排他们的生活,组织他们学习。话毕,鲁康娃忙站立起来反对:“现在不能组织他们学习,为什么呢?我们西藏有句谚语:即使使用地是金佛像,打到头上也是很痛的;被亲近的人侮辱,仍然是很大侮辱。我们昌都的头上刚被击破,可谓血迹未干,怎么学习?还不如你们先把昌都归还给我们。”   张国华军长立即严正驳斥道:“解放昌都时,我们双方都有伤亡,你们策划的‘伪人民会议’才是破坏团结,违反协议的行动。”   深秋了,红柳叶纷纷飘下,拉萨已有几分寒意。   张国华军长牢记着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指示,和张经武、谭冠三等领导同志一道,积极争取达赖上层集团的大多数,逐步孤立少数分裂主义分子。在抓住鲁康娃和洛桑扎西两司曹策划成立伪“人民会议”阴谋活动的确凿证据后,展开了强烈的反击,致使达赖及其上层集团理屈词穷,被迫撤销了鲁康娃和洛桑扎西两司曹的职务。至此,这场政策较量才告一段落。      开国将军      张国华将军是怀忠镇官山村人,原名张富桂。贫苦的张父张母节衣缩食把张国华送到私塾念了4年多书,但由于家里太穷,年幼的张国华不得不回家帮父母劳动。1929年,土地革命蓬勃发展,年仅15岁的张国华毅然参加了永新西北特区游击队,编人了王佐的部队,并担任了司号班长。在中央苏区反“围剿”作战中,张国华英勇作战,多次负伤,被中央军委授予三等红星奖章。1930年他加入共青团,次年转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他先后担任红四军十二师三十六团连支部书记,红一军团二师五团九连指导员、连长,红一军团政治教导队政委等职。1934年10月,张国华跟随红一方面军长征,于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   1936年春,张国华随红军东渡黄河,讨伐山西军阀阎锡山,建立敌后抗日游击队,在山西南部组建河东岛游击支队,张国华担任政治部主任。1938年8月,张国华随八路军一一五师东渡黄河开赴抗日前线,先后担任师政治部战士剧社社长、教育股长、直属政治处主任,为开展晋西游击战争做了大量宣传鼓动工作。   1945年9月,张国华调任晋冀豫野战军第一纵队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11月任第七纵队副政委。1946年11月,南下开辟豫皖苏,任军区司令员,率领所部配合刘邓大军的战略行动。      1948年6月,豫皖苏军升格为一级军区,粟裕任司令员,张国华任副司令员,负责领导军区的日常军事工作。随后率领部队参加了淮海战役,取得了辉煌的战绩,受到陈毅司令员的表扬。1949年2月18日,中央军委电令组建第二野战军第五兵团第十八军,张国华任军长。他率军参加了“渡江战役”、“衡宝战役”等。7月28日,他带领部队解放了自己的老家永新县。   1950年1月24日,党中央批准成立中共西藏工委,张经武任第一书记,张国华任第二书记,率十八军进藏。1950年10月7日,张国华挥戈打响了昌都战役,歼敌5700人,解放了昌都,迫使西藏地方政府派代表进京谈判,达成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1951年10月,张国华率部进驻拉萨。1952年2月,张国华担任中共西藏工委第一书记、西藏军区司令员、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第一书记。   1959年3月,西藏上层反动集团发动武装叛乱,张国华遵照党中央指示,平定叛乱,使百万农奴翻身得解放。1962年,印度当局挑起边界事端,中央决定自卫还击。张国华受命负责指挥反击战,他运筹帷幄,指挥若定,率部歼敌7000余人,沉重打击了入侵者,保卫了共和国的领土完整。   1955年,张国华被授予中将军衔,1967年调任成都军区第一政委、中共四川省委第一书记、四川省革命委员会主任。1972年2月,张国华因病在四川成都去世。


相关文章

  • 开国将帅的分类
  • 开国将帅的分类 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 元帅(6人) 朱德元帅起义军第9军副军长 刘伯承元帅中共前敌委员会参谋团参谋长 陈毅元帅起义军11军25师73团指导员 林彪元帅起义军11军25师73团3营7连连长 贺龙元帅起义军总指挥 聂荣 ...查看


  • 历史大视野( 部 集)
  • 决胜 台儿庄战役70周年祭(一) 决胜 台儿庄战役70周年祭(二) 决胜 台儿庄战役70周年祭(三) 决胜 台儿庄战役70周年祭(四) 决胜 台儿庄战役70周年祭(五) 铁马冰河:东北解放战争全纪录(一) 铁马冰河:东北解放战争全纪录(二) ...查看


  •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口号是怎样提出的?
  • 下午看珍宝岛事件经过,听到了一个过去的口号,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这是什么时候提出的,是谁先说出的的呢?查一下资料,得出一个结论. 在成都军区某部师史馆,珍藏着写有"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条幅.2004年12月27日< ...查看


  • 和平解放西藏与中央治藏政策的理论和实践
  • 作者:张云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2012年02期 和平解放西藏已经过去60年时光,当时的主要决策者和主要执行者大多离我们而去,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不仅没有忘怀,而是不断增加着对这一伟大历史事件的关注热情和研究兴趣,有大批关注西藏和平解放的回 ...查看


  • 王树声神射将军的革命人生
  • 从操枪弄炮,到造枪造炮,他秉性难移,依然喜欢"冲锋陷阵",战斗在第一线:从带兵打仗的战场,到从事军事科学研究,他始终坚持务实的工作作风,依然是"战功"卓著--这就是王树声大将留给我们最深刻的记忆. 王 ...查看


  • 歌声唤醒了西藏人民
  • 1938年5月,我来到山东西区人民抗敌自卫团.过了北丘,从边家院传来响亮抗日歌声: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寻声一看,原来是一群青年男女学生在自由地歌唱.他们个个精神抖擞.声音洪亮,让听到歌声的人不由得热血沸腾. 到达自卫团部,哥哥带我见了自卫 ...查看


  • 中印边界问题浅谈
  • 1962年中国对印边境自卫反击战 核心提示 :1962年,面对印度军队在边境地区不断的挑衅和运用蚕食政策强占中国领土,中国军队在中印边境发装备落后的印军被解放军迅速分割围歼,中国军队取得了此次自卫反击战全面的军事胜利,捍卫了中国的尊严. 1 ...查看


  • 中国人民解放军唯一的外籍将军洪水少将
  • 在灿若星河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军队列中,曾有一位特殊的将军,他既是唯一一位经历了人民军队从建军到土地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全过程,并直接致力于新中国国防现代化建设的外国人,又是中国人民解放军1955年授衔时唯一被授予将军军衔的外国人,同时也是世界 ...查看


  • 新中国成立第三年,1951年人民解放军都干了哪些大事?
  • 1951年,抗美援朝战争在继续,新生的政权要巩固,军队现代化正规化建设要进行,这一年人民解放军干了八件大事. 1.志愿军进行了第四次.第五次战役和夏.秋季防御战役,扭转了朝鲜战局. 1951年1月,志愿军完成了第三次战役.这是从1950年1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