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卡马西平;骨髓抑制 [中图分类号]R551[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6(c)-103-01 笔者近日收治卡马西平致骨髓抑制1例,现报道如下: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33岁,于2006年8月29日因颅内胶质细胞瘤血管破裂在我院手术清除颅内血肿。又于半月前癫痫样发作开始服用“卡马西平”,近4天来自颈部出现轻度瘙痒,继而起红斑,蔓延至躯干、上肢,伴头昏、恶心,高热40℃,曾在附近医院抗感染治疗(头孢曲松钠),体温持续不退,皮疹继续增多,自觉皮肤疼痛,我科以“多形红斑型药疹”收入院。既往身体健康,无药物过敏史。 入院检查:体温38.5℃,心率114次/min,呼吸26次/ min,血压100/60 mmHg,神志清楚,痛苦面容,双肺呼吸音清晰,心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肝脾肋下未及。头颅右侧(手术部位)约8 cm×8 cm隆起。专科检查:面部、上肢弥漫性类圆形暗红色斑、水疱,胸部、背部融合成片,皮肤触痛(+),躯干部皮肤尼氏征(+)。 辅助检查:血白细胞0.61×109/L,红细胞3.28×1012/L,血小板55.00×109/L,总胆红素69.1 μmol/L,谷草转氨酶378 μ/L,谷丙转氨酶373 μ/L,碱性磷酸酶357 μ/L。第2日查血白细胞0.12×109/L,红细胞2.83×1012/L,血小板44.00×109/L。第3日查血白细胞0.18×109/L,红细胞2.76×1012/L,血小板35×109/L,肾功能:尿素氮67.32 mmol/L,肌酐341 μmol/L。尿常规:尿蛋白0.3 g/L,尿胆原266 μmol/L。血培养结果:大肠埃希菌。诊断: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 治疗经过:嘱停用卡马西平,立即给予地塞米松针30 mg/d静脉滴注,抗感染用硫酸依替米星0.2 g/d治疗,瑞血新(升白细胞药)0.125 mg皮下注射 1次/d。纠正电解质紊乱,保肝、补液、预防应激性溃疡等治疗。病情进行性加重,持续高热,采用物理和药物降温,体温短时下降之后再次上升。第3日患者出现头痛、烦躁不安,呕吐咖啡样胃内容物,体温40.3℃,以多巴胺200 mg维持血压,仍持续低于50/40 mmHg,败血症表现,告病危,患者家属放弃救治,于12月19日出院。追踪随防,患者出院当晚11时死亡。 2 讨论 卡马西平引起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较为常见,病情发展迅速,死亡率高。本文根据有卡马西平的用药史,全身出现红斑、水疱及尼氏征阳性等对本病确诊无疑。 卡马西平对肝、肾、骨髓有较强的毒副作用,往往引起严重的损害。本文资料表明,患者入院后3次血液分析,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呈进行性减少,直至三系严重下降,导致肾、胃内脏出血,加速了本病进一步恶化,这些严重反应症状的出现,有力证实了卡马西平的毒副作用导致骨髓受到严重抑制。为此,笔者认为卡马西平虽然是抗癫痫常用药,但它的毒副作用时有发生,应慎重运用,以免带来严重的后果。 患者持续高热,血液培养出大肠埃希菌,病情进行性恶化以及出现败血症的系列症状。由于患者骨髓抑制,机体免疫力低下,在机体反应力衰竭的情况下,最终死亡。 (收稿日期:2007-04-02)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关键词]卡马西平;骨髓抑制 [中图分类号]R551[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6(c)-103-01 笔者近日收治卡马西平致骨髓抑制1例,现报道如下: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33岁,于2006年8月29日因颅内胶质细胞瘤血管破裂在我院手术清除颅内血肿。又于半月前癫痫样发作开始服用“卡马西平”,近4天来自颈部出现轻度瘙痒,继而起红斑,蔓延至躯干、上肢,伴头昏、恶心,高热40℃,曾在附近医院抗感染治疗(头孢曲松钠),体温持续不退,皮疹继续增多,自觉皮肤疼痛,我科以“多形红斑型药疹”收入院。既往身体健康,无药物过敏史。 入院检查:体温38.5℃,心率114次/min,呼吸26次/ min,血压100/60 mmHg,神志清楚,痛苦面容,双肺呼吸音清晰,心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肝脾肋下未及。头颅右侧(手术部位)约8 cm×8 cm隆起。专科检查:面部、上肢弥漫性类圆形暗红色斑、水疱,胸部、背部融合成片,皮肤触痛(+),躯干部皮肤尼氏征(+)。 辅助检查:血白细胞0.61×109/L,红细胞3.28×1012/L,血小板55.00×109/L,总胆红素69.1 μmol/L,谷草转氨酶378 μ/L,谷丙转氨酶373 μ/L,碱性磷酸酶357 μ/L。第2日查血白细胞0.12×109/L,红细胞2.83×1012/L,血小板44.00×109/L。第3日查血白细胞0.18×109/L,红细胞2.76×1012/L,血小板35×109/L,肾功能:尿素氮67.32 mmol/L,肌酐341 μmol/L。尿常规:尿蛋白0.3 g/L,尿胆原266 μmol/L。血培养结果:大肠埃希菌。诊断: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 治疗经过:嘱停用卡马西平,立即给予地塞米松针30 mg/d静脉滴注,抗感染用硫酸依替米星0.2 g/d治疗,瑞血新(升白细胞药)0.125 mg皮下注射 1次/d。纠正电解质紊乱,保肝、补液、预防应激性溃疡等治疗。病情进行性加重,持续高热,采用物理和药物降温,体温短时下降之后再次上升。第3日患者出现头痛、烦躁不安,呕吐咖啡样胃内容物,体温40.3℃,以多巴胺200 mg维持血压,仍持续低于50/40 mmHg,败血症表现,告病危,患者家属放弃救治,于12月19日出院。追踪随防,患者出院当晚11时死亡。 2 讨论 卡马西平引起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较为常见,病情发展迅速,死亡率高。本文根据有卡马西平的用药史,全身出现红斑、水疱及尼氏征阳性等对本病确诊无疑。 卡马西平对肝、肾、骨髓有较强的毒副作用,往往引起严重的损害。本文资料表明,患者入院后3次血液分析,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呈进行性减少,直至三系严重下降,导致肾、胃内脏出血,加速了本病进一步恶化,这些严重反应症状的出现,有力证实了卡马西平的毒副作用导致骨髓受到严重抑制。为此,笔者认为卡马西平虽然是抗癫痫常用药,但它的毒副作用时有发生,应慎重运用,以免带来严重的后果。 患者持续高热,血液培养出大肠埃希菌,病情进行性恶化以及出现败血症的系列症状。由于患者骨髓抑制,机体免疫力低下,在机体反应力衰竭的情况下,最终死亡。 (收稿日期:2007-04-02)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