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述市政道路建设中附属设施工程的质量通病及防止措施
在宽敞明亮的道路上,附属设施工程起着重要的功能性作用和调节美化环境的作用。在道路竣工后的漫长岁月的使用过程中体现着城市的品位、居民生活的舒适度等重要的生活指标。但它们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往往被忽视,这些被人们踩在脚下不被人注意的设施给人们生活带来了众多欢乐的同时也带来了苦恼。
1. 市政附属设施工程的功能与作用
1.1市政附属设施的范围:雨水过路管道、雨水口、路缘石、人行步道与树池、无障碍盲人通道等;
1.2各自的作用:
①雨水过路管:负责将雨水口收集的雨水排放到市政管道中去; ②雨水口:在道路路缘石内侧,负责收集路面雨水;
③路缘石:负责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步道各行进功能之
间的分界;
④人行步道:满足人们休闲、漫步、行进过程中不受其他车辆所
带来干扰的道路;
⑤树池:为道路上植树按一定距离所设置的位置;
⑥无障碍盲人通道:政府为盲人设置的人性化专用通道。
2. 附属设施工程的施工、质量通病分析与防治
2.1雨水过路管
2.1.1雨水过路管按材质分类有:混凝土管道、钢筋混凝土管道、化
学合成类管道。接口形式有:承插接口、平口抹带、等形式。一般都做在道路基层以下,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道路结构质量。所以在雨水过路管道施工前,一定要了解设计要求,对进场的管材进行检查、验收、必要时要做复试检验。
2.1.2雨水过路管道施工前一定要按图示雨水口位置、就进排入的原则划线开挖沟槽;开挖前作业人员要根据管径的大小了解沟槽的坡度、宽度、和深度;
2.1.3雨水过路管的沟槽宽度应按管道的外皮加两侧包封混凝土厚度确定,管道四周混凝土包裹厚度≮100㎜,当管道上方路结构有加强要求时,适当加厚;
2.1.4雨水过路管包封混凝土的强度等级≥C15;
2.1.5容易出现的质量问题:
2.1.5.1坡度不够或反坡:沟槽开挖时计算有误、路面过宽、雨水口深度不合适、主路外有非机动车道等原因造成。
2.1.5.2沟槽宽度和深度不够:雨水过路管四周包封混凝土起着防止雨水泄漏和保护道路结构安全的功能,如果沟槽宽度和深度不够,造成混凝土包封厚度不够,直接影响道路结构安全,道路在经过一定时间使用后,在雨水管道部位出现开裂,进而漏进雨水,造成路面坍塌。
2.1.6防治措施:开挖沟槽后一定要由施工单位质控部门对沟槽的坡度、宽度、和深度进行检验,合格后报监理验收。铺设管道要直顺,周围留有浇灌混凝土的厚度。浇灌混凝土前要有混凝土浇灌申请单和混凝土浇灌记录,按规定留好试件。
2.2雨水口
2.2.1雨水过路管道施工完成后,就要进行雨水口的砌筑。雨水口的结构尺寸一般以设计人员规定的标准图集为准。开挖雨水口坑槽时,应按雨水口结构外皮外加混凝土灌注的量,一般厚度应≧150㎜,混凝土强度等级应≥C15。雨水口的质量通病为a 砌筑时灰浆不饱满,b 混凝土垫层厚度不够,c 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够,d 四周没有留混凝土的浇筑厚度,e 雨水管与雨水口墙体四周不实,f 勾缝不严等原因造成雨水通过以上等部位的缝隙流入路结构下,使道路下沉。尤其是多幅路上雨水口临近绿化带,四周没有混凝土灌注密实,形成绿化带内的水从雨水口处流入路基内掏空,使道路坍塌。
2.2.2雨水口的上表面高程影响排水效果,造成路面积水:由于道路基层高程不准确、雨水篦安装时不细心、道路面层作业队施工经验不足等原因,造成道路竣工后雨水篦在高点上,遇有下雨时,雨水排不进去,形成积水。尤其表现在路口圆弧处。
2.2.3防治措施:a. 雨水口施工前要向工人或班长进行技术交底,明确施工要点。重点在四周要留有一定宽度的混凝土浇筑量,并应振捣密实。靠近绿化带的一侧更要注意。b. 在铺完底层或中层沥青混凝土后,由技术熟练的工人进行安装雨水篦。雨水篦上平要比路面低下1.0-1.5㎝,雨水口向两侧不少于5米找坡。C. 施工前要有专门测量人员预先给定路面高程。d. 路面作业人员要有熟练的操作人员进行摊铺机的电脑控制,在雨水口部位摊铺部位要专门调整厚度。e. 摊铺机过去后,要有细心人进行收边。
2.3路缘石:一般认为路缘石不会影响道路质量。但通过以往看到或在施工中发生的现象表明,路缘石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到道路的使用功能和美观。一般质量通病表现在以下:
2.3.1路缘石镶砌勾缝不严,受到外力挤压后扭曲变形,影响道路美观。原因是缘石之间留缝宽度不合适,勾缝灰进不去,不能形成整体。
2.3.2路结构层宽度不够,使路缘石镶砌时坐落在土基层上,发生沉陷。
2.3.3路缘石镶砌后没有后背混凝土进行加固形成保护,或者设计了混凝土后背施工时清理不到位,有渣土、干土、没有在混凝土施工前进行浇水湿润基层、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够,遇有外力挤压时变形。
2.3.4缘石施工后其他专业管线二次开挖,并且回填不实,将原已施工的后背混凝土挖除后不给恢复,专业管线遇水沉陷后影响路缘石的稳定。
2.3.5路中央隔离带、或机非隔离带部位路基不实,绿化浇水或有雨水时造成路缘石塌陷、扭曲变形。
2.3.6防治措施:
2.3.6.1自路基开始,一定要整体回填、碾压;
2.3.6.2专业管线埋设要在缘石镶砌之前进行施工,或采取其他保护措施;
2.3.6.3路结构层施工时要给路缘石留出基础层,缘石镶砌后采取灌浆溜缝;
2.3.6.4缘石后背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15,施工时要将残留的
渣土清理干净并浇水湿润;
2.3.6.5施工单位项目部要有专门的技术交底,要有质控人员进行检查验收后向监理报验;
2.4人行步道、树池及无障碍通道:
人行步道是道路工程的组成部分,树池和无障碍通道是人行步道的施工内容。由于人行步道的施工时间一般都在竣工抢工阶段,最容易出现只要工期不要质量的结果,主要表现在以下:
2.4.1步道基层碾压密实度不够、结构层不够设计厚度、结构层强度等级不够、结构层使用材料不合实际要求,造成步道塌陷、沉陷等;
2.4.2步道砖规格尺寸不一致,厚度不一致、颜色不一、缺棱掉角,影响整体效果;
2.4.3步道砖所垫砂浆标号不够,镶铺时没有用橡皮锤敲击稳固,施工完成后没有用细沙扫缝,浇水后再扫缝这道养护工序、上人过早等,造成上人后砖块活动;
2.4.4镶砌树池框下没有基础,直接坐在土上,一经挖树坑换土、植树浇水,树池框就自然下沉,给竣工验收和使用功能造成极大的影响;
2.4.5专业管道检查井四周回填不实,形成步道塌陷;
2.4.6无障碍通道遇有电杆、检查井不通顺,不提早铺设指示砖、路口指示不明确、坡道入口处缘石上平超过路面上平;
2.4.7防治措施
2.4.7.1步道基层要进行整平碾压,符合设计要求的压实度,并进行压实度检验;
2.4.7.2要选择有资质的厂家进行加工生产步道砖,并有权威部门出示的近期检测报告,各项检测指标符合步道砖使用标准;
2.4.7.3严格进厂检验程序。对进场的步道砖的尺寸、颜色、强度进行抽检,发现不合格产品坚决退回;
2.4.7.4步道砖结构层要符合设计要求,不允许使用道路遗弃料作为步道基础用料;
2.4.7.5步道镶砌前技术人员要根据设计要求和砖的规格预先画出排活图,将技术要求、工艺要求做细致的交底,并有专业工长现场指导和检查、验收;
2.4.7.6所镶树池框的外围尺寸必须与步道砖模数符合,尽量减少破活或裁砖;
2.4.7.7树池框下要有与步道砖一起施工的结构层,不至于因没有基础托住树池框造成换土、浇水后树池框下沉;
2.4.7.8要按照设计要求排出无障碍通道,遇有电杆、井室等妨碍通道通过的部位,要提前2-3米进行折返,并在拐角处按盲道要求铺设止步砖和行进砖;路口处的缘石要与路面平,按设计要求铺设提示砖。 3.0监理工作
3.1监理人员要充分理解施工图纸和工艺要求,项目施工前要编制有针对性的实施细则和旁站方案;
3.2分项工程施工前,要求施工单位上报专项施工方案和施工技术交底,方案和交底内容中要有施工细节做法和防止质量通病的措施;
3.3对施工单位进场的构配件、成品半成品、和原材料根据设计要求
进行检验或抽检,各种材料必须有资质证明、产品合格证、检验报告等证明材料,必要时对有关材料要求见证复试;
3.4各分项工程施工时要求施工单位按部位和资料整理要求及时进行报验,监理人员按分项工程质量标准进行检查和验收,发现不合格材料、不合格工序应及时通知施工单位进行处理或返工;
3.5加强事前控制、事中监督、检验、指导手段,避免事后否定的做法,将不合格的做法和工艺消灭在初始阶段。
北京四方工程建设监理有限责任公司
整理人:樊金标
2010-4-7
浅述市政道路建设中附属设施工程的质量通病及防止措施
在宽敞明亮的道路上,附属设施工程起着重要的功能性作用和调节美化环境的作用。在道路竣工后的漫长岁月的使用过程中体现着城市的品位、居民生活的舒适度等重要的生活指标。但它们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往往被忽视,这些被人们踩在脚下不被人注意的设施给人们生活带来了众多欢乐的同时也带来了苦恼。
1. 市政附属设施工程的功能与作用
1.1市政附属设施的范围:雨水过路管道、雨水口、路缘石、人行步道与树池、无障碍盲人通道等;
1.2各自的作用:
①雨水过路管:负责将雨水口收集的雨水排放到市政管道中去; ②雨水口:在道路路缘石内侧,负责收集路面雨水;
③路缘石:负责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步道各行进功能之
间的分界;
④人行步道:满足人们休闲、漫步、行进过程中不受其他车辆所
带来干扰的道路;
⑤树池:为道路上植树按一定距离所设置的位置;
⑥无障碍盲人通道:政府为盲人设置的人性化专用通道。
2. 附属设施工程的施工、质量通病分析与防治
2.1雨水过路管
2.1.1雨水过路管按材质分类有:混凝土管道、钢筋混凝土管道、化
学合成类管道。接口形式有:承插接口、平口抹带、等形式。一般都做在道路基层以下,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道路结构质量。所以在雨水过路管道施工前,一定要了解设计要求,对进场的管材进行检查、验收、必要时要做复试检验。
2.1.2雨水过路管道施工前一定要按图示雨水口位置、就进排入的原则划线开挖沟槽;开挖前作业人员要根据管径的大小了解沟槽的坡度、宽度、和深度;
2.1.3雨水过路管的沟槽宽度应按管道的外皮加两侧包封混凝土厚度确定,管道四周混凝土包裹厚度≮100㎜,当管道上方路结构有加强要求时,适当加厚;
2.1.4雨水过路管包封混凝土的强度等级≥C15;
2.1.5容易出现的质量问题:
2.1.5.1坡度不够或反坡:沟槽开挖时计算有误、路面过宽、雨水口深度不合适、主路外有非机动车道等原因造成。
2.1.5.2沟槽宽度和深度不够:雨水过路管四周包封混凝土起着防止雨水泄漏和保护道路结构安全的功能,如果沟槽宽度和深度不够,造成混凝土包封厚度不够,直接影响道路结构安全,道路在经过一定时间使用后,在雨水管道部位出现开裂,进而漏进雨水,造成路面坍塌。
2.1.6防治措施:开挖沟槽后一定要由施工单位质控部门对沟槽的坡度、宽度、和深度进行检验,合格后报监理验收。铺设管道要直顺,周围留有浇灌混凝土的厚度。浇灌混凝土前要有混凝土浇灌申请单和混凝土浇灌记录,按规定留好试件。
2.2雨水口
2.2.1雨水过路管道施工完成后,就要进行雨水口的砌筑。雨水口的结构尺寸一般以设计人员规定的标准图集为准。开挖雨水口坑槽时,应按雨水口结构外皮外加混凝土灌注的量,一般厚度应≧150㎜,混凝土强度等级应≥C15。雨水口的质量通病为a 砌筑时灰浆不饱满,b 混凝土垫层厚度不够,c 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够,d 四周没有留混凝土的浇筑厚度,e 雨水管与雨水口墙体四周不实,f 勾缝不严等原因造成雨水通过以上等部位的缝隙流入路结构下,使道路下沉。尤其是多幅路上雨水口临近绿化带,四周没有混凝土灌注密实,形成绿化带内的水从雨水口处流入路基内掏空,使道路坍塌。
2.2.2雨水口的上表面高程影响排水效果,造成路面积水:由于道路基层高程不准确、雨水篦安装时不细心、道路面层作业队施工经验不足等原因,造成道路竣工后雨水篦在高点上,遇有下雨时,雨水排不进去,形成积水。尤其表现在路口圆弧处。
2.2.3防治措施:a. 雨水口施工前要向工人或班长进行技术交底,明确施工要点。重点在四周要留有一定宽度的混凝土浇筑量,并应振捣密实。靠近绿化带的一侧更要注意。b. 在铺完底层或中层沥青混凝土后,由技术熟练的工人进行安装雨水篦。雨水篦上平要比路面低下1.0-1.5㎝,雨水口向两侧不少于5米找坡。C. 施工前要有专门测量人员预先给定路面高程。d. 路面作业人员要有熟练的操作人员进行摊铺机的电脑控制,在雨水口部位摊铺部位要专门调整厚度。e. 摊铺机过去后,要有细心人进行收边。
2.3路缘石:一般认为路缘石不会影响道路质量。但通过以往看到或在施工中发生的现象表明,路缘石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到道路的使用功能和美观。一般质量通病表现在以下:
2.3.1路缘石镶砌勾缝不严,受到外力挤压后扭曲变形,影响道路美观。原因是缘石之间留缝宽度不合适,勾缝灰进不去,不能形成整体。
2.3.2路结构层宽度不够,使路缘石镶砌时坐落在土基层上,发生沉陷。
2.3.3路缘石镶砌后没有后背混凝土进行加固形成保护,或者设计了混凝土后背施工时清理不到位,有渣土、干土、没有在混凝土施工前进行浇水湿润基层、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够,遇有外力挤压时变形。
2.3.4缘石施工后其他专业管线二次开挖,并且回填不实,将原已施工的后背混凝土挖除后不给恢复,专业管线遇水沉陷后影响路缘石的稳定。
2.3.5路中央隔离带、或机非隔离带部位路基不实,绿化浇水或有雨水时造成路缘石塌陷、扭曲变形。
2.3.6防治措施:
2.3.6.1自路基开始,一定要整体回填、碾压;
2.3.6.2专业管线埋设要在缘石镶砌之前进行施工,或采取其他保护措施;
2.3.6.3路结构层施工时要给路缘石留出基础层,缘石镶砌后采取灌浆溜缝;
2.3.6.4缘石后背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15,施工时要将残留的
渣土清理干净并浇水湿润;
2.3.6.5施工单位项目部要有专门的技术交底,要有质控人员进行检查验收后向监理报验;
2.4人行步道、树池及无障碍通道:
人行步道是道路工程的组成部分,树池和无障碍通道是人行步道的施工内容。由于人行步道的施工时间一般都在竣工抢工阶段,最容易出现只要工期不要质量的结果,主要表现在以下:
2.4.1步道基层碾压密实度不够、结构层不够设计厚度、结构层强度等级不够、结构层使用材料不合实际要求,造成步道塌陷、沉陷等;
2.4.2步道砖规格尺寸不一致,厚度不一致、颜色不一、缺棱掉角,影响整体效果;
2.4.3步道砖所垫砂浆标号不够,镶铺时没有用橡皮锤敲击稳固,施工完成后没有用细沙扫缝,浇水后再扫缝这道养护工序、上人过早等,造成上人后砖块活动;
2.4.4镶砌树池框下没有基础,直接坐在土上,一经挖树坑换土、植树浇水,树池框就自然下沉,给竣工验收和使用功能造成极大的影响;
2.4.5专业管道检查井四周回填不实,形成步道塌陷;
2.4.6无障碍通道遇有电杆、检查井不通顺,不提早铺设指示砖、路口指示不明确、坡道入口处缘石上平超过路面上平;
2.4.7防治措施
2.4.7.1步道基层要进行整平碾压,符合设计要求的压实度,并进行压实度检验;
2.4.7.2要选择有资质的厂家进行加工生产步道砖,并有权威部门出示的近期检测报告,各项检测指标符合步道砖使用标准;
2.4.7.3严格进厂检验程序。对进场的步道砖的尺寸、颜色、强度进行抽检,发现不合格产品坚决退回;
2.4.7.4步道砖结构层要符合设计要求,不允许使用道路遗弃料作为步道基础用料;
2.4.7.5步道镶砌前技术人员要根据设计要求和砖的规格预先画出排活图,将技术要求、工艺要求做细致的交底,并有专业工长现场指导和检查、验收;
2.4.7.6所镶树池框的外围尺寸必须与步道砖模数符合,尽量减少破活或裁砖;
2.4.7.7树池框下要有与步道砖一起施工的结构层,不至于因没有基础托住树池框造成换土、浇水后树池框下沉;
2.4.7.8要按照设计要求排出无障碍通道,遇有电杆、井室等妨碍通道通过的部位,要提前2-3米进行折返,并在拐角处按盲道要求铺设止步砖和行进砖;路口处的缘石要与路面平,按设计要求铺设提示砖。 3.0监理工作
3.1监理人员要充分理解施工图纸和工艺要求,项目施工前要编制有针对性的实施细则和旁站方案;
3.2分项工程施工前,要求施工单位上报专项施工方案和施工技术交底,方案和交底内容中要有施工细节做法和防止质量通病的措施;
3.3对施工单位进场的构配件、成品半成品、和原材料根据设计要求
进行检验或抽检,各种材料必须有资质证明、产品合格证、检验报告等证明材料,必要时对有关材料要求见证复试;
3.4各分项工程施工时要求施工单位按部位和资料整理要求及时进行报验,监理人员按分项工程质量标准进行检查和验收,发现不合格材料、不合格工序应及时通知施工单位进行处理或返工;
3.5加强事前控制、事中监督、检验、指导手段,避免事后否定的做法,将不合格的做法和工艺消灭在初始阶段。
北京四方工程建设监理有限责任公司
整理人:樊金标
201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