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骨皮的功效与作用

地骨皮的功效与作用:

地骨皮有凉血止血、清热退蒸、清热滋阴的功效,但脾胃虚寒者忌服地骨皮,地骨皮治消渴唇干口燥:地骨皮五升(锉皮),石膏一升,小麦三升。上三味切,以水煮,麦熟汤成,去滓,适寒温饮之。(《医心方》)

地骨皮的功效与作用

1、地骨皮治膀胱移热于小肠,上为口糜,生疮溃烂,心胃壅热,水谷不下:柴胡、地骨皮各三钱。水煎服之。(《兰室秘藏》地骨皮汤)

2、地骨皮治时行目暴肿痒痛:地骨皮(切)三斤。以水三斛,煮取三升,绞去滓,更内盐二两,煎取一升,洗目。(《圣济总录》地骨皮汤)

3、地骨皮治热劳:地骨皮二两,柴胡(去苗)一两。上二味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匕,用麦门冬(去心)煎汤调下。(《圣济总录》地骨皮散)

4、地骨皮治妇人阴肿或生疮:枸杞根煎水频洗。(《永类钤方》)

5、地骨皮治血淋:地骨皮,酒煎服。若新地骨皮加水捣汁,每盏入酒少许,空心温服更妙。(《经验广集》地骨酒)

6、地骨皮治消渴日夜饮水不止,小便利:地骨皮(锉)、土瓜根(锉)、栝楼根(锉)、芦根(锉)各一两半,麦门冬(去心,焙)二两,枣七枚(去核)。上六味锉如麻豆;每服四钱匕,水一盏,煎取八分,去滓温服。(《圣济总录》地骨皮饮)

7、地骨皮治肠风痔漏,下血不止:地骨皮、凤眼根皮各等分(同炒,微黄色)。捣为细末,每服三钱,空心温酒调服。忌油腻。(《经验方》地骨皮散)

8、地骨皮治消渴唇干口燥:枸杞根五升(锉皮),石膏一升,小麦三升。上三味切,以水煮,麦熟汤成,去滓,适寒温饮之。(《医心方》枸杞汤)

9、地骨皮治瘭疽著手足、肩背,忽发累累如赤小豆,剥之汁出者:枸杞根、葵根叶。煮汁,煎如糖服之。(《千金方》)

10、地骨皮治风虫牙痛:枸杞根白皮煎醋漱之。用水煎饮亦可。(《肘后方》)

11、地骨皮治气瘘疳疮,多年不愈:地骨皮不以多少,杵为细末,每用纸燃蘸絍疮口内,频用自然生肉,更用米饮调二钱,无时,日进三服。(《外科精义》应效散)

12、地骨皮治骨蒸肌热,解一切虚烦躁,生津液:地骨皮(洗,去心)、防风(去钗股)各一两,甘草(炙)一分。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生姜三片,竹叶七片,煎服。(《本事方》地仙散)

13、地骨皮治痔疾:枸杞根、地龙(捣)。枸杞根旋取新者,刮去浮赤皮,只取第二重薄白皮,暴干捣罗为末,每秤一两,别入地龙末一钱,和匀,先以热虀汁洗煠患处,用药干掺,日可三次用。(《圣济总录》枸杞散)

14、地骨皮治小儿肺盛,气急喘嗽:地骨皮、桑白皮(炒)各一两,甘草(炙)一钱。上锉散,入粳米一撮,水二小盏,煎七分,食前服。(《小儿药证直诀》泻白散)

15、地骨皮治虚劳口中苦渴,骨节烦热或寒:根白皮(切)五升,麦门冬二升,小麦二升。上三味,以水二斗,煮麦熟,药成去滓,每服一升,日再。(《千金方》枸杞汤)

16、地骨皮治吐、下血:枸杞根皮、子,为散,煎服。(《普济方》)

17、地骨皮治耳聋,有脓水不止:地骨皮半两,五倍子一分。上二味捣为细末,每用少许,掺入耳中。(《圣济总录》地骨皮散)

地骨皮为双子叶植物药茄科植物枸杞等的根皮,地骨皮有凉血止血,清热退蒸,清泄肺热,清热滋阴,清热解毒的功效,地骨皮主治治虚劳潮热盗汗,肺热咳喘,吐血,衄血,血淋,消渴,痈肿,恶疮。

食用方法编辑本段回目录

地骨皮的食用方法:

地骨皮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或入丸、散。外用:煎水含漱、淋洗,研未撒或调敷。

地骨皮用药禁忌:脾胃虚寒者忌服。

地骨皮散1

功效:主治耳聋,流脓水不止。

组成:地骨皮15克 五倍子7.5克

用法:上为细末。每用少许,掺入耳中。

按:本方在原书中无方名,现据《普济方》卷五十五补。

地骨皮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一四。

地骨皮散2

功效:主治脑风,头痛时作,及偏头疼。

组成:地骨皮1分,荆芥穗2两,石膏(研,飞过)2两,白花蛇(酒浸,炙,去皮骨)1两,天南星(浆水煮软,切,焙)1两。

制法:上为散。

用法:每服1钱匕,加腊茶1钱,食后、临卧汤点服。

来源:《圣济总录》卷十五。

地骨皮散3

功效:主治髓黄。身体赤黄,四肢无力,肌肉抖动,两脚酸胀,鼻中衄血,身无大热,喜卧冷处。

组成:地骨皮30克 柴胡30克(去苗) 人参60克(去芦头) 羚羊角屑30克 甘草30克 (炙微赤,锉) 生地黄汁30毫升

用法:上药捣筛为散。每服12克,用水200毫升,煎至100毫升,去滓,人生地黄汁,温服。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五。

地骨皮散4

功效:主治疔肿。

组成:地骨皮(捣末)半两,小麦10粒,麻子10粒(烧灰),绯帛方5寸(烧灰),曲头棘刺2-7枚(烧灰),半夏7枚(炒黄,捣末),乱发1团如鸡子(烧灰)。

制法:上为末。

用法:每服2钱匕,空心温酒调下,至晚再服。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三六。

地骨皮散5

功效:主治阳毒火炽,浑身壮热,脉长而滑,心烦口渴。

组成:地骨皮 茯苓各15克 柴胡 黄芩 生地黄 知母各30克 石膏60克 羌活 麻黄各22.5克

用法:上药哎咀。每服30克,加生姜少许煎服。

加减:有汗者,去羌活、麻黄。

来源:《丹溪心法》卷一。

地骨皮散6

功效:主治虚劳,潮热骨蒸,壮热。

组成:地骨皮(洗)半两,秦艽(洗,去芦)半两,柴胡半两,枳壳(制)半两,知母(生)半两,当归半两,鳖甲(醋炙黄)半两,川芎半两,甘草(炙)1分。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3钱,加桃、柳枝各7寸,生姜3片,乌梅1个,同煎,空心、临卧各1服。

来源:《直指》卷九。

地骨皮散7

功效:主治骨蒸壮热,肌肉减瘦,多困少力,夜多盗汗。

组成:地骨皮(水洗)、秦艽(水洗净)、柴胡(去芦)、枳壳(去白,麸炒香熟用)、知母(生用)、当归(去芦)、鳖甲(去裙襕,醋炙令黄色)各等分。

用法:上为末。每服2大钱,水1大盏,加桃、柳枝头各7个,生姜3片,乌梅1个,同煎至7分,去滓温服,每日空心、临卧各1服。

来源:《博济》卷一。

地骨皮散8

功效:主治小儿寒热更作,肌体羸瘦,烦渴引饮,不思饮食。

组成:人参(去芦头)1两,白术1两,白茯苓(去皮)1两,前胡半两,地骨皮半两,当归(洗,焙)半两,陈橘皮(去白)半两,甘草(炙)半两,半夏曲半两,桔梗(去芦头)半两。

用法:每服2钱,水6分盏,加生姜1片,大枣1枚,同煎至4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来源:《杨氏家藏方》卷十九。

地骨皮散9

功效:主治阳毒浑身壮热,自汗。

组成:地骨皮半两,茯苓半两,柴胡1两,黄芩1两,生地黄1两,知母1两,石膏2两。

用法:加生姜,水煎服。

来源:《云歧子脉诀》。

地骨皮茶

功效:清热凉血,退热,降糖降压。主治①糖尿病。②高血压。③吐血,衄血,血淋。④虚劳咳喘,潮热盗汗。

组成:地骨皮15——30克。

制法:取本品15克(鲜品30克),清水适量煎沸后,代茶频服(忌用铁锅煎煮)。每日1剂。

禁忌:脾胃虚寒、食少、大便溏泄者忌服。

出处《中医学》

地骨皮丸1

功效:主治风袭齿龈,肿痛有血。

处方:地骨皮半两,白芷半两,升麻半两,防风(去叉)半两,赤芍药半两,柴胡(去苗)1两,生干地黄(焙)1两半,大黄(锉,炒)半两,黄芩(去黑心)半两,枳壳(去瓤,麸炒)半两,芎穷半两,知母(焙)半两,萎蕤半两,槟榔(锉)半两,细辛(去苗叶)半两,甘菊花半两,藁本(去苗土)半两,牵牛子(炒)半两,马牙消(研)半两,犀角屑半两,胡黄连1两,甘草(炙)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眼30丸,食后、夜卧熟水送下。以利为度。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二○

地骨皮丸2

功效:主治益气血,乌髭发,坚牙齿,益筋力。

处方:地骨皮5两,生干地黄5两,牛膝3两(去苗),覆盆子3两,黄耆3两(锉),五味子3两,桃仁4两(去皮尖双仁,别研如膏),菟丝子4两(酒浸3日,晒干,别捣为末),蒺藜子4两(微炒去刺)。

制法:上为末,下桃仁,搅使相入,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本方能令髭发终身不白,但黑润而巳;黄者经六十日变黑;已白者服百日如漆。

提示:忌食蒜、牛肉、生葱、萝卜等。

来源:《圣惠》卷四十一

地骨皮丸3

功效:主治骨蒸羸瘦,经久不愈,邪热留连。

处方:地骨皮1两,龙胆1两,枳壳(去瓤,麸炒)1两,黄芩(去黑心)1两,甘草(炙,锉)1两,山栀子(去皮)1两,鳖甲(醋浸,炙黄)1两半,桃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2两。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服20丸,食后米饮送下,1日2次。

来源:《圣济总录》卷九十三

地骨皮丸4

功效:主治补血气。主治风湿。

处方:地骨皮6两,牛膝6两,菟丝子(焙)6两,枳壳(去瓤,麸炒)6两,远志(去心)6两,熟干地黄6两。

用法:每服30丸,空心温酒送下。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八六

地骨皮丸5

功效:主治虚劳咳嗽喘满,食少胁痛,时发寒热。

处方:地骨皮1两半,白槟榔(煨,锉)1两半,桔梗(炒)1两半,麦门冬(去心,焙)1两半,茯神(去木)1两,百合1两,诃黎勒(煨,取皮)1两,人参1两,甘草(炙,锉)1两,熟干地黄(焙)2两,赤芍药2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服20丸,空心煎黄耆汤送下,日3次。

来源:《圣济总录》卷八十八

地骨皮丸6

功效:主治小儿疳泻不定,黄瘦不思食。

处方:地骨皮1分,龙胆1分,黄芩(去黑心)1分,枳壳(去瓤,麸炒)1分,木香1分,赤芍药1分,猪苓(去黑皮)1分,海蛤(研)1分,紫参(研)半两,大黄(锉,炒)半两,郁李仁(炒,研)1两1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

用法:每服5-7丸,温汤送下。微利即止。

来源:《普济方》卷三八三

地骨皮丸7

功效:主治因奶热所致小儿脊疳,渐渐黄瘦,以手指击之,背如鼓响,脊骨高。

处方:地骨皮半两,龙胆2分(去芦头),子芩2分,紫参半两,黄耆半两(锉),枳壳1分(麸炒微黄,去瓤),木香1分,猪苓1分(去黑皮),川大黄半两(锉碎。微炒),郁李仁半两(汤浸,去皮尖,微炒),海蛤1分(细研)。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

用法:每服5丸,以温水送下,日3次。得微利为效。

来源:《圣惠》卷八十七

地骨皮丸8

功效:主治心脏壅滞,或时烦热,频多汗出。

处方:地骨皮3分,柴胡1两(去苗),子芩1两,生干地黄1两,麻黄根1两,麦门冬半两(去心,焙),犀角屑半两,知母1两,川升麻1两,牡蛎粉半两,人参1两(去芦头),赤茯苓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服30丸,煎淡竹叶汤送下,不拘时候。

来源:《圣惠》卷四

地骨皮丸9

功效:主治肺热口臭,口中如胶,舌干发渴,小便多。

处方:地骨皮、黄耆、桑白皮、山栀子、马兜铃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甘草膏为丸,如芡实大。

用法:每服1丸,食后噙化。

来源:《奇效良方》卷六十

地骨皮饮1

功效:主治小儿骨蒸,潮热往来,心膈烦悸,及热病后低热不退。

组成:柴胡(去芦) 地骨皮各90克 知母 甘草(炙) 鳖甲(醋炙黄) 黄芩 人参各7.5克 赤茯苓15克

用法:上药研为粗末。每服6——9克,加生姜1片、乌梅1个,水煎服。

来源:《奇效良方》卷六十四。

地骨皮饮2

功效:主治肾中虚热,虽能食,小便数多,渐加瘦弱。

组成:地骨皮2两,生干地黄1两,人参1两(去芦头),麦门冬2两(去心),白龙骨1两,黄耆1两(锉)。

制法:上锉细。

用法:每服半钱,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小麦半合,煎至5分,去滓,每于食前温服。

来源:《圣惠》卷五十八。

地骨皮饮3

功效:主治小儿潮热,盗汗心忪,及骨蒸劳热。

组成:地骨皮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瞿麦穗1两,赤芍药1两,生干地黄(焙)1两,山栀子仁1两,甘草(炙)1两,大黄(锉,炒)1两半,柴胡(去苗)1两半,木通(锉)1两半,人参半两,木香半两,青橘皮(汤浸,去白,焙)1分。

制法:上为粗末。

用法:每服1钱匕,水7分,加竹茹少许,同煎至4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六八。

地骨皮汤1

功效:主治风瘾疹。

组成:地骨皮半斤,当归4两,盐2两,白矾末1两。

制法:上锉细。

用法:每用药5两,水9升,煎取2升,去滓,再煎至1升,收瓷器中,用绵蘸拭患处5-7次愈。

来源:《准绳·疡医》卷五。

地骨皮汤2

功效:主治虚劳,肢体疼痛,头目昏眩,怠惰少力,饮食无味,心忪烦渴,口苦咽干,夜多盗汗。

组成:地骨皮半两,细辛(去苗叶)半两,柴胡(去苗)1两,甘草(炙,锉)半两,人参半两,白茯苓(去黑皮)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用法: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日3次。

来源:《圣济总录》卷八十九。

地骨皮汤3

功效:主治心肺风热,目干涩痛痒。

组成:地骨皮1两半,甘菊花1两,升麻1两,黄连(去须)1两,防风(去叉)1两,木通(锉)1两,萎蕤,大黄(锉,炒)1两,甘草(炙,锉)1两,蕤仁(去皮)1两。

制法:上为粗末。

用法: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7分,去滓,食后、临卧温服。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七。

地骨皮汤4

组成:地骨皮(切)3斤。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六。

功效:主治时行,目暴肿痒痛。

用法:上以水3斗,煮取3升,绞去滓,更钠盐2两,煎取1升,洗目。或加干姜1两。

甲鱼炖地骨皮

功效:清虚热、止盗汗、更年期潮热汗出症。

材料:甲鱼1只,地骨皮15克,生姜3片,葱花、精盐、香油各适量。

做法:

1、将甲鱼除去内脏,沥干血水,切块;地骨皮洗净。

2、锅置火上,加适量清水,放入甲鱼、地骨皮、生姜片,炖至肉烂熟,加入葱花、精盐、香油调味即成。

地骨皮玉米须茶

功效:适用于阴虚燥热性糖尿病。

材料:地骨皮20克,玉米须30克。

做法:先将地骨皮洗净,切成片,将玉米须拣洗干净,晾干,切成段,与地骨皮片同人沙锅,加水适量,煎成稠汁约300毫升。每日2次,每次150毫升,用沸水冲后,频频饮用。

柴胡地骨皮汤1

功效:口糜生疮。

配方:柴胡(去苗)、地骨皮各30克。

用法:上二味,粗捣筛。每服9克,水150毫升,煎至90毫升,去滓,取少许含咽之。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一七。

柴胡地骨皮汤2

功效:膈痰结实,气不升降。

配方:柴胡(去苗)、地骨皮、赤茯苓(去黑皮)、大黄、川芎、葛根(锉)、茵陈蒿、甘草(炙)、芍药、当归(切,焙)、升麻各等分。

制法:上为粗末。

用法:每服3钱匕,水1盏半,煎至1盏,去滓,食后、临卧服。

加减:心躁,加麦门冬1倍。

来源:《圣济总录》卷六十四。

柴胡地骨皮汤3

功效:小儿潮热,饮食不为肌肉,黄瘁,夜卧不安,时有虚汗。

柴胡(去苗)1两、地骨皮1两、桔梗(炒)1两、甘草(炙)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用法:每服1钱匕,水1小盏,煎至5分,去滓,食后、临卧温服。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六八

地骨皮麦枣消渴茶

功效:清热养阴,生津止渴,降血糖。适用于胃燥津伤、燥热伤肺型糖尿病。

材料:地骨皮15克,麦门冬15克,红枣6枚。

做法:先将地骨皮、麦门冬、红枣分别洗净,红枣去核,一起晒干或烘干,共研为粗末,一分为二,装入绵纸袋中,挂线封口备用。

地骨皮的功效与作用:

地骨皮有凉血止血、清热退蒸、清热滋阴的功效,但脾胃虚寒者忌服地骨皮,地骨皮治消渴唇干口燥:地骨皮五升(锉皮),石膏一升,小麦三升。上三味切,以水煮,麦熟汤成,去滓,适寒温饮之。(《医心方》)

地骨皮的功效与作用

1、地骨皮治膀胱移热于小肠,上为口糜,生疮溃烂,心胃壅热,水谷不下:柴胡、地骨皮各三钱。水煎服之。(《兰室秘藏》地骨皮汤)

2、地骨皮治时行目暴肿痒痛:地骨皮(切)三斤。以水三斛,煮取三升,绞去滓,更内盐二两,煎取一升,洗目。(《圣济总录》地骨皮汤)

3、地骨皮治热劳:地骨皮二两,柴胡(去苗)一两。上二味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匕,用麦门冬(去心)煎汤调下。(《圣济总录》地骨皮散)

4、地骨皮治妇人阴肿或生疮:枸杞根煎水频洗。(《永类钤方》)

5、地骨皮治血淋:地骨皮,酒煎服。若新地骨皮加水捣汁,每盏入酒少许,空心温服更妙。(《经验广集》地骨酒)

6、地骨皮治消渴日夜饮水不止,小便利:地骨皮(锉)、土瓜根(锉)、栝楼根(锉)、芦根(锉)各一两半,麦门冬(去心,焙)二两,枣七枚(去核)。上六味锉如麻豆;每服四钱匕,水一盏,煎取八分,去滓温服。(《圣济总录》地骨皮饮)

7、地骨皮治肠风痔漏,下血不止:地骨皮、凤眼根皮各等分(同炒,微黄色)。捣为细末,每服三钱,空心温酒调服。忌油腻。(《经验方》地骨皮散)

8、地骨皮治消渴唇干口燥:枸杞根五升(锉皮),石膏一升,小麦三升。上三味切,以水煮,麦熟汤成,去滓,适寒温饮之。(《医心方》枸杞汤)

9、地骨皮治瘭疽著手足、肩背,忽发累累如赤小豆,剥之汁出者:枸杞根、葵根叶。煮汁,煎如糖服之。(《千金方》)

10、地骨皮治风虫牙痛:枸杞根白皮煎醋漱之。用水煎饮亦可。(《肘后方》)

11、地骨皮治气瘘疳疮,多年不愈:地骨皮不以多少,杵为细末,每用纸燃蘸絍疮口内,频用自然生肉,更用米饮调二钱,无时,日进三服。(《外科精义》应效散)

12、地骨皮治骨蒸肌热,解一切虚烦躁,生津液:地骨皮(洗,去心)、防风(去钗股)各一两,甘草(炙)一分。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生姜三片,竹叶七片,煎服。(《本事方》地仙散)

13、地骨皮治痔疾:枸杞根、地龙(捣)。枸杞根旋取新者,刮去浮赤皮,只取第二重薄白皮,暴干捣罗为末,每秤一两,别入地龙末一钱,和匀,先以热虀汁洗煠患处,用药干掺,日可三次用。(《圣济总录》枸杞散)

14、地骨皮治小儿肺盛,气急喘嗽:地骨皮、桑白皮(炒)各一两,甘草(炙)一钱。上锉散,入粳米一撮,水二小盏,煎七分,食前服。(《小儿药证直诀》泻白散)

15、地骨皮治虚劳口中苦渴,骨节烦热或寒:根白皮(切)五升,麦门冬二升,小麦二升。上三味,以水二斗,煮麦熟,药成去滓,每服一升,日再。(《千金方》枸杞汤)

16、地骨皮治吐、下血:枸杞根皮、子,为散,煎服。(《普济方》)

17、地骨皮治耳聋,有脓水不止:地骨皮半两,五倍子一分。上二味捣为细末,每用少许,掺入耳中。(《圣济总录》地骨皮散)

地骨皮为双子叶植物药茄科植物枸杞等的根皮,地骨皮有凉血止血,清热退蒸,清泄肺热,清热滋阴,清热解毒的功效,地骨皮主治治虚劳潮热盗汗,肺热咳喘,吐血,衄血,血淋,消渴,痈肿,恶疮。

食用方法编辑本段回目录

地骨皮的食用方法:

地骨皮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或入丸、散。外用:煎水含漱、淋洗,研未撒或调敷。

地骨皮用药禁忌:脾胃虚寒者忌服。

地骨皮散1

功效:主治耳聋,流脓水不止。

组成:地骨皮15克 五倍子7.5克

用法:上为细末。每用少许,掺入耳中。

按:本方在原书中无方名,现据《普济方》卷五十五补。

地骨皮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一四。

地骨皮散2

功效:主治脑风,头痛时作,及偏头疼。

组成:地骨皮1分,荆芥穗2两,石膏(研,飞过)2两,白花蛇(酒浸,炙,去皮骨)1两,天南星(浆水煮软,切,焙)1两。

制法:上为散。

用法:每服1钱匕,加腊茶1钱,食后、临卧汤点服。

来源:《圣济总录》卷十五。

地骨皮散3

功效:主治髓黄。身体赤黄,四肢无力,肌肉抖动,两脚酸胀,鼻中衄血,身无大热,喜卧冷处。

组成:地骨皮30克 柴胡30克(去苗) 人参60克(去芦头) 羚羊角屑30克 甘草30克 (炙微赤,锉) 生地黄汁30毫升

用法:上药捣筛为散。每服12克,用水200毫升,煎至100毫升,去滓,人生地黄汁,温服。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五。

地骨皮散4

功效:主治疔肿。

组成:地骨皮(捣末)半两,小麦10粒,麻子10粒(烧灰),绯帛方5寸(烧灰),曲头棘刺2-7枚(烧灰),半夏7枚(炒黄,捣末),乱发1团如鸡子(烧灰)。

制法:上为末。

用法:每服2钱匕,空心温酒调下,至晚再服。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三六。

地骨皮散5

功效:主治阳毒火炽,浑身壮热,脉长而滑,心烦口渴。

组成:地骨皮 茯苓各15克 柴胡 黄芩 生地黄 知母各30克 石膏60克 羌活 麻黄各22.5克

用法:上药哎咀。每服30克,加生姜少许煎服。

加减:有汗者,去羌活、麻黄。

来源:《丹溪心法》卷一。

地骨皮散6

功效:主治虚劳,潮热骨蒸,壮热。

组成:地骨皮(洗)半两,秦艽(洗,去芦)半两,柴胡半两,枳壳(制)半两,知母(生)半两,当归半两,鳖甲(醋炙黄)半两,川芎半两,甘草(炙)1分。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3钱,加桃、柳枝各7寸,生姜3片,乌梅1个,同煎,空心、临卧各1服。

来源:《直指》卷九。

地骨皮散7

功效:主治骨蒸壮热,肌肉减瘦,多困少力,夜多盗汗。

组成:地骨皮(水洗)、秦艽(水洗净)、柴胡(去芦)、枳壳(去白,麸炒香熟用)、知母(生用)、当归(去芦)、鳖甲(去裙襕,醋炙令黄色)各等分。

用法:上为末。每服2大钱,水1大盏,加桃、柳枝头各7个,生姜3片,乌梅1个,同煎至7分,去滓温服,每日空心、临卧各1服。

来源:《博济》卷一。

地骨皮散8

功效:主治小儿寒热更作,肌体羸瘦,烦渴引饮,不思饮食。

组成:人参(去芦头)1两,白术1两,白茯苓(去皮)1两,前胡半两,地骨皮半两,当归(洗,焙)半两,陈橘皮(去白)半两,甘草(炙)半两,半夏曲半两,桔梗(去芦头)半两。

用法:每服2钱,水6分盏,加生姜1片,大枣1枚,同煎至4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来源:《杨氏家藏方》卷十九。

地骨皮散9

功效:主治阳毒浑身壮热,自汗。

组成:地骨皮半两,茯苓半两,柴胡1两,黄芩1两,生地黄1两,知母1两,石膏2两。

用法:加生姜,水煎服。

来源:《云歧子脉诀》。

地骨皮茶

功效:清热凉血,退热,降糖降压。主治①糖尿病。②高血压。③吐血,衄血,血淋。④虚劳咳喘,潮热盗汗。

组成:地骨皮15——30克。

制法:取本品15克(鲜品30克),清水适量煎沸后,代茶频服(忌用铁锅煎煮)。每日1剂。

禁忌:脾胃虚寒、食少、大便溏泄者忌服。

出处《中医学》

地骨皮丸1

功效:主治风袭齿龈,肿痛有血。

处方:地骨皮半两,白芷半两,升麻半两,防风(去叉)半两,赤芍药半两,柴胡(去苗)1两,生干地黄(焙)1两半,大黄(锉,炒)半两,黄芩(去黑心)半两,枳壳(去瓤,麸炒)半两,芎穷半两,知母(焙)半两,萎蕤半两,槟榔(锉)半两,细辛(去苗叶)半两,甘菊花半两,藁本(去苗土)半两,牵牛子(炒)半两,马牙消(研)半两,犀角屑半两,胡黄连1两,甘草(炙)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眼30丸,食后、夜卧熟水送下。以利为度。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二○

地骨皮丸2

功效:主治益气血,乌髭发,坚牙齿,益筋力。

处方:地骨皮5两,生干地黄5两,牛膝3两(去苗),覆盆子3两,黄耆3两(锉),五味子3两,桃仁4两(去皮尖双仁,别研如膏),菟丝子4两(酒浸3日,晒干,别捣为末),蒺藜子4两(微炒去刺)。

制法:上为末,下桃仁,搅使相入,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本方能令髭发终身不白,但黑润而巳;黄者经六十日变黑;已白者服百日如漆。

提示:忌食蒜、牛肉、生葱、萝卜等。

来源:《圣惠》卷四十一

地骨皮丸3

功效:主治骨蒸羸瘦,经久不愈,邪热留连。

处方:地骨皮1两,龙胆1两,枳壳(去瓤,麸炒)1两,黄芩(去黑心)1两,甘草(炙,锉)1两,山栀子(去皮)1两,鳖甲(醋浸,炙黄)1两半,桃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2两。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服20丸,食后米饮送下,1日2次。

来源:《圣济总录》卷九十三

地骨皮丸4

功效:主治补血气。主治风湿。

处方:地骨皮6两,牛膝6两,菟丝子(焙)6两,枳壳(去瓤,麸炒)6两,远志(去心)6两,熟干地黄6两。

用法:每服30丸,空心温酒送下。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八六

地骨皮丸5

功效:主治虚劳咳嗽喘满,食少胁痛,时发寒热。

处方:地骨皮1两半,白槟榔(煨,锉)1两半,桔梗(炒)1两半,麦门冬(去心,焙)1两半,茯神(去木)1两,百合1两,诃黎勒(煨,取皮)1两,人参1两,甘草(炙,锉)1两,熟干地黄(焙)2两,赤芍药2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服20丸,空心煎黄耆汤送下,日3次。

来源:《圣济总录》卷八十八

地骨皮丸6

功效:主治小儿疳泻不定,黄瘦不思食。

处方:地骨皮1分,龙胆1分,黄芩(去黑心)1分,枳壳(去瓤,麸炒)1分,木香1分,赤芍药1分,猪苓(去黑皮)1分,海蛤(研)1分,紫参(研)半两,大黄(锉,炒)半两,郁李仁(炒,研)1两1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

用法:每服5-7丸,温汤送下。微利即止。

来源:《普济方》卷三八三

地骨皮丸7

功效:主治因奶热所致小儿脊疳,渐渐黄瘦,以手指击之,背如鼓响,脊骨高。

处方:地骨皮半两,龙胆2分(去芦头),子芩2分,紫参半两,黄耆半两(锉),枳壳1分(麸炒微黄,去瓤),木香1分,猪苓1分(去黑皮),川大黄半两(锉碎。微炒),郁李仁半两(汤浸,去皮尖,微炒),海蛤1分(细研)。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

用法:每服5丸,以温水送下,日3次。得微利为效。

来源:《圣惠》卷八十七

地骨皮丸8

功效:主治心脏壅滞,或时烦热,频多汗出。

处方:地骨皮3分,柴胡1两(去苗),子芩1两,生干地黄1两,麻黄根1两,麦门冬半两(去心,焙),犀角屑半两,知母1两,川升麻1两,牡蛎粉半两,人参1两(去芦头),赤茯苓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服30丸,煎淡竹叶汤送下,不拘时候。

来源:《圣惠》卷四

地骨皮丸9

功效:主治肺热口臭,口中如胶,舌干发渴,小便多。

处方:地骨皮、黄耆、桑白皮、山栀子、马兜铃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甘草膏为丸,如芡实大。

用法:每服1丸,食后噙化。

来源:《奇效良方》卷六十

地骨皮饮1

功效:主治小儿骨蒸,潮热往来,心膈烦悸,及热病后低热不退。

组成:柴胡(去芦) 地骨皮各90克 知母 甘草(炙) 鳖甲(醋炙黄) 黄芩 人参各7.5克 赤茯苓15克

用法:上药研为粗末。每服6——9克,加生姜1片、乌梅1个,水煎服。

来源:《奇效良方》卷六十四。

地骨皮饮2

功效:主治肾中虚热,虽能食,小便数多,渐加瘦弱。

组成:地骨皮2两,生干地黄1两,人参1两(去芦头),麦门冬2两(去心),白龙骨1两,黄耆1两(锉)。

制法:上锉细。

用法:每服半钱,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小麦半合,煎至5分,去滓,每于食前温服。

来源:《圣惠》卷五十八。

地骨皮饮3

功效:主治小儿潮热,盗汗心忪,及骨蒸劳热。

组成:地骨皮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瞿麦穗1两,赤芍药1两,生干地黄(焙)1两,山栀子仁1两,甘草(炙)1两,大黄(锉,炒)1两半,柴胡(去苗)1两半,木通(锉)1两半,人参半两,木香半两,青橘皮(汤浸,去白,焙)1分。

制法:上为粗末。

用法:每服1钱匕,水7分,加竹茹少许,同煎至4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六八。

地骨皮汤1

功效:主治风瘾疹。

组成:地骨皮半斤,当归4两,盐2两,白矾末1两。

制法:上锉细。

用法:每用药5两,水9升,煎取2升,去滓,再煎至1升,收瓷器中,用绵蘸拭患处5-7次愈。

来源:《准绳·疡医》卷五。

地骨皮汤2

功效:主治虚劳,肢体疼痛,头目昏眩,怠惰少力,饮食无味,心忪烦渴,口苦咽干,夜多盗汗。

组成:地骨皮半两,细辛(去苗叶)半两,柴胡(去苗)1两,甘草(炙,锉)半两,人参半两,白茯苓(去黑皮)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用法: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日3次。

来源:《圣济总录》卷八十九。

地骨皮汤3

功效:主治心肺风热,目干涩痛痒。

组成:地骨皮1两半,甘菊花1两,升麻1两,黄连(去须)1两,防风(去叉)1两,木通(锉)1两,萎蕤,大黄(锉,炒)1两,甘草(炙,锉)1两,蕤仁(去皮)1两。

制法:上为粗末。

用法: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7分,去滓,食后、临卧温服。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七。

地骨皮汤4

组成:地骨皮(切)3斤。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六。

功效:主治时行,目暴肿痒痛。

用法:上以水3斗,煮取3升,绞去滓,更钠盐2两,煎取1升,洗目。或加干姜1两。

甲鱼炖地骨皮

功效:清虚热、止盗汗、更年期潮热汗出症。

材料:甲鱼1只,地骨皮15克,生姜3片,葱花、精盐、香油各适量。

做法:

1、将甲鱼除去内脏,沥干血水,切块;地骨皮洗净。

2、锅置火上,加适量清水,放入甲鱼、地骨皮、生姜片,炖至肉烂熟,加入葱花、精盐、香油调味即成。

地骨皮玉米须茶

功效:适用于阴虚燥热性糖尿病。

材料:地骨皮20克,玉米须30克。

做法:先将地骨皮洗净,切成片,将玉米须拣洗干净,晾干,切成段,与地骨皮片同人沙锅,加水适量,煎成稠汁约300毫升。每日2次,每次150毫升,用沸水冲后,频频饮用。

柴胡地骨皮汤1

功效:口糜生疮。

配方:柴胡(去苗)、地骨皮各30克。

用法:上二味,粗捣筛。每服9克,水150毫升,煎至90毫升,去滓,取少许含咽之。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一七。

柴胡地骨皮汤2

功效:膈痰结实,气不升降。

配方:柴胡(去苗)、地骨皮、赤茯苓(去黑皮)、大黄、川芎、葛根(锉)、茵陈蒿、甘草(炙)、芍药、当归(切,焙)、升麻各等分。

制法:上为粗末。

用法:每服3钱匕,水1盏半,煎至1盏,去滓,食后、临卧服。

加减:心躁,加麦门冬1倍。

来源:《圣济总录》卷六十四。

柴胡地骨皮汤3

功效:小儿潮热,饮食不为肌肉,黄瘁,夜卧不安,时有虚汗。

柴胡(去苗)1两、地骨皮1两、桔梗(炒)1两、甘草(炙)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用法:每服1钱匕,水1小盏,煎至5分,去滓,食后、临卧温服。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六八

地骨皮麦枣消渴茶

功效:清热养阴,生津止渴,降血糖。适用于胃燥津伤、燥热伤肺型糖尿病。

材料:地骨皮15克,麦门冬15克,红枣6枚。

做法:先将地骨皮、麦门冬、红枣分别洗净,红枣去核,一起晒干或烘干,共研为粗末,一分为二,装入绵纸袋中,挂线封口备用。


相关文章

  • 中药材大全名称和图片,常见中药及药效
  • 麻黄的功效与作用 桂枝的功效与作用 紫苏的功效与作用 生姜的功效与作用 香薷的功效与作用 荆芥的功效与作用 防风的功效与作用 羌活的功效与作用 白芷的功效与作用 细辛的功效与作用 藁本的功效与作用 苍耳子的功效与作用 辛夷的功效与作用 葱白 ...查看


  • 常见中药的药效及功效知识大全 中药养生 中药知识
  • ·茴香的功效与作用·如何判断白花蛇舌草的真伪 ·冬虫夏草及其伪品亚香棒虫草的鉴别·关于中药材的规格等级 ·月经期忌服活血化淤中药·用传统的水试火试火试方法鉴别中药材 ·花椒的功效与作用·枇杷的功效与作用 ·怎么分别中药和草药?·木瓜籽的功效 ...查看


  • [转载]中药知识 常见中药的药效及功效知识大全 中药养生
  • ·绞股蓝的功效与作用·如何判断冬虫夏草是真的还是假的 ·芒硝的功效与作用·如何鉴别王不留行的真假 ·罗布麻茶的功效与作用·蒲公英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 ·西洋参的功效与作用·阿胶.猪皮胶.鹿角胶如何鉴别 ·桔梗的功效与作用·中药材市场里的天麻 ...查看


  • 桑叶功效和作用,桑叶副作用=网査目录
  • 桑叶的作用与功效 桑叶:味甘,苦:性寒. 归肺,肝经. 功效: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抑肝阳.清肝明目.凉血止血. 用法用量:煎服5-9g: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眼.本品蜜制能增强润肺止咳的作用,故肺燥咳 嗽多用蜜制桑叶....查看详情> ...查看


  • 03046中药药理学
  • 高纲1042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 03046 中药药理学 南京中医药大学编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 一.课程的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 (一)课程性质和特点 <中药药理学>课程是我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药学专业( ...查看


  • 含羞草的功效与作用 植物界最佳地震预测者
  • 含羞草的功效与作用有什么?大家或许对含羞草这个名字很熟悉但是不知道含羞草的功效与作用,作为植物界的最佳地震预测者含羞草的功效与作用也是不容小觑的,如果你还不知道那就随着编者的脚步一起走入含羞草的功效与作用的知识殿堂吧. 含羞草的功效与作用 ...查看


  • 龙葵草的功效与作用 自然界的解毒神草
  • 龙葵草的功效与作用有很多,龙葵草的功效与作用被很多人熟知,但是龙葵草的功效与作用具体有哪些不是每个人都知道的事情,为了让大家了解到这自然界的神草龙葵草的功效与作用,编者为大家整理了所有龙葵草的功效与作用信息供大家学习分享: 龙葵草的功效与作 ...查看


  • 角鲨烯的作用功效及副作用 =网査目录
  • 为您推荐: 角鲨烯的副作用 角鲨烯胶丸 角鲨烯的服用方法角鲨烯价格 角鲨烯能长期服用 角鲨烯软胶囊 角鲨烯澳大利亚角鲨烯 角鲨烯胶丸(金肽鲨)_说明书_效果_副作用_360健康处方药西药 药品概述不良反应&注意事项同类药品 功能主治 ...查看


  • 海带黄豆排骨汤的做法与功效
  • 海带黄豆排骨汤的做法与功效 海带黄豆排骨汤是一道营养价值很高的食物,海带的保健功能很好,具有长寿菜的称号,黄豆含有大量植物蛋白,而排骨则含有大量的动物蛋白,能够补充人体健康生长所需,除此之外,这道汤菜之中还可以大量补充人体所需的钙元素,铁元 ...查看


  • 鹿衔草的功效与作用 预防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好帮手
  • 很多老年人不清楚鹿衔草的功效与作用,鹿衔草的功效与作用到底有哪些呢?其实鹿衔草的功效与作用很简单,鹿衔草的功效与作用在于抗炎益肾,是帮助老年人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好帮手.今天就和编者一起开启了解鹿衔草的功效与作用的旅程吧! 鹿衔草的功效与作用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