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儿童规则意识论文

幼儿园大班儿童规则意识论文

摘要:幼儿园的过渡环节容易被幼儿园和教师忽略。对于“过渡环节”的合理安排应成为一种思路和理念。我们要做到真正关注幼儿、关心幼儿一日生活的每时每刻,将原本过渡环节中的消极等待行为转变为积极行为,充分利用这些“被忘记”的过渡环节,使之能够成为幼儿一日活动中真正不可缺少的环节。

幼儿园大班儿童的规则意识逐步形成,他们开始学习着控制自己的行为,遵守集体的一些共同规则。例如,在教育活动结束后,会有值日生主动地帮助保育员擦桌子,分发餐具和加餐。在活动区开始之前有部分幼儿也会在老师的带领下回忆、与同伴分享自己在活动区中的发现与收获。在但这一时期的儿童对于规则的认识还没有达到自律。对儿童来说还是外在的,因此,部分幼儿在规则的实践方面还会表现出自我中心。他们在“过渡环节”中有时会置规则于不顾。

一、日常活动的组织中容易出现的“过渡环节”的问题

1.大班幼儿有初步的合作意识,但在合作中比较以自我为中心,因此,幼儿在自由松散的过渡环节游戏中,往往发生一些纠纷。我在处理这些问题时认为过渡环节时间短,因此常常针对出现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游戏常规来约束幼儿的行为,使幼儿尽快地投入到下一个环节的活动。实际上,这样做会错过许多教育时机。

2.游戏内容不丰富,加长幼儿等待时间,造成不必要的浪费。有时孩子们是陆续进入过渡环节的,开始时孩子少,我们会与这些孩子一起玩儿一些简单的小游戏。比如孩子们喝完水,准备去户外活动这

个环节,有的孩子动作快一点儿,有的则慢一点儿。由于不在意这些细小的时间,在不知不觉中,加长了孩子的等待时间,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

过渡环节是幼儿一日生活中各项活动之间的衔接转换,是一日个活动中的“驿站”,它是非正式的,是闲散的、自由活泼的。“过渡环节”作为一种独特的教育资源,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因此,我们应将“过度环节”作为一种独特的教育资源加以充分利用,而不是作为一种需要加以消极避免。

二、“过渡环节”问题的解决途径

那么,如何调整“过渡环节”的组织安排,使之更为有效呢?通过聆听专家老师的讲座,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认为合理安排过渡环节,丰富过渡环节的组织形式,对于一日活动的安排,发挥大班幼儿的自我调节功能,培养幼儿的自我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1.发现幼儿兴趣,形成活动主题

过渡环节一般安排比较灵活,幼儿之间的交流比较多。大班的幼儿好学好问,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和认识兴趣,这就有利于我们了解幼儿的兴趣点,并根据幼儿的兴趣点生成我们的主题。例如:在午餐和午睡之间的过渡环节,在带领幼儿进行散步时,就可以有意识地结合幼儿的兴趣点,进行一些谈话活动。如:植物、天气等相关内容,通过幼儿之间的交流、讨论。在此环节中丰富幼儿相关经验。

2.分工合作参与劳动,减少“过渡环节”的等待

在加餐和进餐环节,需要餐前的整理、消毒等准备工作。教师收

拾整活动中的用品,保育员老师对于餐桌进行消毒、分加餐及餐具。大班的幼儿在生活自理方面较前更独立了,能将劳动与游戏分开,对劳动持认真态度,关心劳动结果,在幼儿园里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种植、喂养、值日生劳动等:在劳动中表现出一定的责任感,有了分工合作的意识,在此“过渡环节”中孩子自主分工合作,有帮助老师整理教育活动结束用品的,有帮助保育员整理桌面、分发餐具和加餐的,还有部分幼儿进行盥洗。避免了两个活动之间的过渡环节的等待,也锻炼了了大班幼儿为班级服务的意识。

3.萌发大班幼儿自主、自律的良好品质

大班幼儿情绪体验日益丰富,表现为情绪过程越来越分化以及情感所指向的事物不断增多,幼儿的情绪情感的自我调节逐步加强。因此,在过渡环节中要根据不同幼儿的特点,适当满足幼儿的一些要求。如:在排队和消极等待的时间里,让幼儿根据自己内在动机和愿望从事自由活动,幼儿有了愉快的活动体验,就能够以稳定、良好的状态投入到下次活动中,减少了烦躁情绪和攻击性行为。幼儿宽松、愉悦、自由、安全的环境中,进行自己喜欢的活动,幼儿随时调节自己的行为,摆脱被动受支配地位,变执行纪律、执行任务为幼儿主动参与,学习自我管理的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主体意识和生活自理能力,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

4.培养幼儿同伴间友好、文明交往的能力

幼儿只有在与同伴互相交往的过程中,才学会共同生活、相互合作,交往伙伴在社会化及个性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交往伙伴是幼儿

模仿的榜样和行为的调节者,又是幼儿认识自我的镜子,作为教师应在过渡环节时间里,尽量多地为幼儿提供交往的环境和机会,不断丰富幼儿与同伴交往的环境和内容,如:一起照顾自然角、整理活动区等等。但是在交往中,大班幼儿还会出现一些争执与矛盾,此时,我们也应该抓住“过渡环节”中的教育契机,鼓励幼儿共同解决,让幼儿在交往中学会观察同伴、用语言和行为帮助同伴,形成一种友好、互相帮助的环境,让幼儿在这样的环境中形成良好的个性。

幼儿园的过渡环节容易被幼儿园和教师忽略。对于“过渡环节”的合理安排应成为一种思路和理念。我们要做到真正关注幼儿、关心幼儿一日生活的每时每刻,将原本过渡环节中的消极等待行为转变为积极行为,充分利用这些“被忘记”的过渡环节,使之能够成为幼儿一日活动中真正不可缺少的环节。

幼儿园大班儿童规则意识论文

摘要:幼儿园的过渡环节容易被幼儿园和教师忽略。对于“过渡环节”的合理安排应成为一种思路和理念。我们要做到真正关注幼儿、关心幼儿一日生活的每时每刻,将原本过渡环节中的消极等待行为转变为积极行为,充分利用这些“被忘记”的过渡环节,使之能够成为幼儿一日活动中真正不可缺少的环节。

幼儿园大班儿童的规则意识逐步形成,他们开始学习着控制自己的行为,遵守集体的一些共同规则。例如,在教育活动结束后,会有值日生主动地帮助保育员擦桌子,分发餐具和加餐。在活动区开始之前有部分幼儿也会在老师的带领下回忆、与同伴分享自己在活动区中的发现与收获。在但这一时期的儿童对于规则的认识还没有达到自律。对儿童来说还是外在的,因此,部分幼儿在规则的实践方面还会表现出自我中心。他们在“过渡环节”中有时会置规则于不顾。

一、日常活动的组织中容易出现的“过渡环节”的问题

1.大班幼儿有初步的合作意识,但在合作中比较以自我为中心,因此,幼儿在自由松散的过渡环节游戏中,往往发生一些纠纷。我在处理这些问题时认为过渡环节时间短,因此常常针对出现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游戏常规来约束幼儿的行为,使幼儿尽快地投入到下一个环节的活动。实际上,这样做会错过许多教育时机。

2.游戏内容不丰富,加长幼儿等待时间,造成不必要的浪费。有时孩子们是陆续进入过渡环节的,开始时孩子少,我们会与这些孩子一起玩儿一些简单的小游戏。比如孩子们喝完水,准备去户外活动这

个环节,有的孩子动作快一点儿,有的则慢一点儿。由于不在意这些细小的时间,在不知不觉中,加长了孩子的等待时间,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

过渡环节是幼儿一日生活中各项活动之间的衔接转换,是一日个活动中的“驿站”,它是非正式的,是闲散的、自由活泼的。“过渡环节”作为一种独特的教育资源,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因此,我们应将“过度环节”作为一种独特的教育资源加以充分利用,而不是作为一种需要加以消极避免。

二、“过渡环节”问题的解决途径

那么,如何调整“过渡环节”的组织安排,使之更为有效呢?通过聆听专家老师的讲座,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认为合理安排过渡环节,丰富过渡环节的组织形式,对于一日活动的安排,发挥大班幼儿的自我调节功能,培养幼儿的自我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1.发现幼儿兴趣,形成活动主题

过渡环节一般安排比较灵活,幼儿之间的交流比较多。大班的幼儿好学好问,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和认识兴趣,这就有利于我们了解幼儿的兴趣点,并根据幼儿的兴趣点生成我们的主题。例如:在午餐和午睡之间的过渡环节,在带领幼儿进行散步时,就可以有意识地结合幼儿的兴趣点,进行一些谈话活动。如:植物、天气等相关内容,通过幼儿之间的交流、讨论。在此环节中丰富幼儿相关经验。

2.分工合作参与劳动,减少“过渡环节”的等待

在加餐和进餐环节,需要餐前的整理、消毒等准备工作。教师收

拾整活动中的用品,保育员老师对于餐桌进行消毒、分加餐及餐具。大班的幼儿在生活自理方面较前更独立了,能将劳动与游戏分开,对劳动持认真态度,关心劳动结果,在幼儿园里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种植、喂养、值日生劳动等:在劳动中表现出一定的责任感,有了分工合作的意识,在此“过渡环节”中孩子自主分工合作,有帮助老师整理教育活动结束用品的,有帮助保育员整理桌面、分发餐具和加餐的,还有部分幼儿进行盥洗。避免了两个活动之间的过渡环节的等待,也锻炼了了大班幼儿为班级服务的意识。

3.萌发大班幼儿自主、自律的良好品质

大班幼儿情绪体验日益丰富,表现为情绪过程越来越分化以及情感所指向的事物不断增多,幼儿的情绪情感的自我调节逐步加强。因此,在过渡环节中要根据不同幼儿的特点,适当满足幼儿的一些要求。如:在排队和消极等待的时间里,让幼儿根据自己内在动机和愿望从事自由活动,幼儿有了愉快的活动体验,就能够以稳定、良好的状态投入到下次活动中,减少了烦躁情绪和攻击性行为。幼儿宽松、愉悦、自由、安全的环境中,进行自己喜欢的活动,幼儿随时调节自己的行为,摆脱被动受支配地位,变执行纪律、执行任务为幼儿主动参与,学习自我管理的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主体意识和生活自理能力,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

4.培养幼儿同伴间友好、文明交往的能力

幼儿只有在与同伴互相交往的过程中,才学会共同生活、相互合作,交往伙伴在社会化及个性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交往伙伴是幼儿

模仿的榜样和行为的调节者,又是幼儿认识自我的镜子,作为教师应在过渡环节时间里,尽量多地为幼儿提供交往的环境和机会,不断丰富幼儿与同伴交往的环境和内容,如:一起照顾自然角、整理活动区等等。但是在交往中,大班幼儿还会出现一些争执与矛盾,此时,我们也应该抓住“过渡环节”中的教育契机,鼓励幼儿共同解决,让幼儿在交往中学会观察同伴、用语言和行为帮助同伴,形成一种友好、互相帮助的环境,让幼儿在这样的环境中形成良好的个性。

幼儿园的过渡环节容易被幼儿园和教师忽略。对于“过渡环节”的合理安排应成为一种思路和理念。我们要做到真正关注幼儿、关心幼儿一日生活的每时每刻,将原本过渡环节中的消极等待行为转变为积极行为,充分利用这些“被忘记”的过渡环节,使之能够成为幼儿一日活动中真正不可缺少的环节。


相关文章

  • 关于学前教育的论文
  • 关于学前教育的论文 幼儿园和小学是分属两个学段的教育机构,在教育教学诸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儿童从幼儿园那种以游戏为主导的活动模式转向以课堂教学为主导形式的学习模式,很难一下子适应.20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幼儿教育发展出现的共性之一就是幼 ...查看


  • 研究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特点
  • 研究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特点 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研究: 1.自我评价能力逐步发展 6岁以后,儿童的个性特征有了较明显的表现,其中最突出的是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这一时期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要体现在自我评价的能力上.儿童的自我评价从依从性 ...查看


  • 大班家长会讲稿
  • 大班家长会讲稿 尊敬的各位家长: 大家早上好! 首先我代表大一班老师感谢各位家长能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参加我们今天的家长会.对此,我表示由衷的感谢,谢谢你们的支持和配合!也希望今后能像今天一样继续支持配合我的工作. 今天家长会的内容主要包括 ...查看


  • 幼儿园角色游戏及其材料的研究
  • 本科生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幼儿园角色游戏及其材料的研究 姓 专 年 层 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 幼儿园角色游戏及其材料的研究 [摘 要] 本文主要围绕幼儿园角色游戏及其材料的研究这一中心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维果茨基指出,教育应该 ...查看


  • 大班9月开学家长会
  • 大班9月开学家长会 中班情况分析 大班幼儿的年龄特征 1.自我评价能力逐步发展 他们不再轻信成人的评价,当成人的评价与儿童的自我评价不一致时,他们会提出申辩.同时,儿童的自我评价开始从个别性评价向多面性评价发展,例如:大班儿童在评价自己时会 ...查看


  • 大班年龄特点
  • 大班幼儿年龄特点 ·自我评价能力逐步发展 5岁以后,儿童的个性特征有了较明显的表现,其中最突出的是儿童自 我意识的发展.这一时期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要体现在自我评价的能力上.儿童的自我评价从依从性评价向独立性评价发展,他们不再轻信成人的评价 ...查看


  • 科研论文:浅谈幼儿教育之幼小衔接
  • 科研论文:浅谈幼儿教育之幼小衔接 科研论文:浅谈幼儿教育之幼小衔接 摘要:幼小衔接在幼儿园和家长心目中都是非常重要的课题,经过多年带大班幼儿的经验积累,分析幼儿进入小学后在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不适应现象,探讨如何让幼儿顺利的从学前阶段过渡到 ...查看


  • 开发民间音乐游戏
  • <开发民间音乐游戏 创新幼儿园音乐教育>研究报告 青山区第一幼儿园小牛津分园 课题组 一.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开发民间音乐游戏 创新幼儿园音乐教育"课题研究的目的是充分结合幼儿园音乐教育特点,通过开发民间音 ...查看


  • 促进大班幼儿在儿童剧表演中表现力的发展
  • 摘 要:我园通过"十一五"江苏省重点课题<幼儿园开展家园互动式儿童剧活动的实践研究>的实践与研究,形成了综合艺术教育的园本特色,尤其在儿童剧表演活动方面已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但是,在获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看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