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汉译英中文化因素的翻译策略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 2011年第9期

新闻汉译英中文化因素的翻译策略

o

依涵

(北京语言大学,北京 100083)

[摘 要] 本文以韦努蒂的翻译策略为理论框架,从对新闻文化因素的分析入手,通过探讨中文新闻的英

文翻译在信息传播和文化交流中应发挥的作用,并提出新闻翻译的策略和方法。作者提出中文新闻的英译在语言层次上应以归化为主,以保证新闻的可读性和接受度;在中国特色文化词的处理上,则应尽量采用异化加注释的方法,以达到新闻的趣味性和真实性,与此同时宣传中国文化,抵制西方文化的殖民倾向。

[关键词] 新闻翻译; 汉译英; 归化; 异化; 文化

[中图分类号]H31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10(2011)09-0049-03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新闻产业的不断完善和和创新,新闻的传播速度呈指数增长。新闻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了解他国文化,进行交流的主要途径。继中国日报网站(1995)、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国际在线英文版(1997)、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主办的中国网英文版(1997)和5人民日报6的人民网英文版(1998),2000年央视创办的国际网站英文版(English.CCTV.com),即央视英语频道网络版之后,2010年7月新华社的24小时卫星新闻频道/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0(CNC),开始向全世界播出英语新闻节目。随着我国新闻业的蓬勃发展以及世界对中国的关注度的提高,对我国新闻汉译英在/质0和/量0上提出更高的要求。随着20世纪70年代西方翻译界研究/文化转向0的兴起,学术界认识到翻译不仅是语言的转换,文化交流才是其本质。Chris-tianeNord甚至用跨文化交际(interculturalcommunication)来代替/翻译0这一术语[1]。因此,从跨文化交流角度来讨论中文新闻英译的问题是具有实际意义的。

一、/归化0与/异化0翻译策略之争

美国翻译理论家韦努蒂首先提出两个描述翻译策略的术语:异化翻译法(ForeignizingTranslation)和归化翻译法(DomesticatingTranslation)

[2]

有一些贬义。在归化成为西方主流翻译策略的环境下,韦努蒂提出异化来抗衡归化翻译策略下的政治意图和对弱势文化的边缘化倾向。他认为,主导文化社会/习惯于接受通顺易懂的译文,把外国文本中的价值观隐匿在本国的价值观之中,令读者面对他国文化时,还在自我陶醉地欣赏自己的文化0[2]15。韦努蒂提出的异化翻译是对主导文化的挑战,从文化交流的角度,是实现更充分、平等交流的翻译策略。虽然韦努蒂提出此观点的目的是对以归化作为标准的西方社会翻译策略的修正,但也同样适用于中西文化交流,有利于中国文化/走出去0战略的实施。

二、新闻翻译中的文化差异

(一)意合与形合

正如JuriLotman所说,/没有一种语言不是植根于某种具体的文化之中;也没有一种文化不是以某种自然语言的结构为其中心的0[3]221-232。从广义上说,一种语言的逻辑、叙述方式、语言结构和特点都与一个地区民族文化息息相关。英语是/树0形结构,只能有一个主干,修饰成分以从句,同位语成分,非谓语成分等如枝杈般附着在更重要的信息主干上,信息由能表明语义关系的连词来衔接,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形合0。而汉语是/意合0的语言,呈/竹0形结构,介词、连词往往并不是必不可少的成分,读者可以靠语序、语言的内在逻辑和语境来辨别意群之间的关系。语言结构折射出东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别。英语偏重分析,注重形式;汉语含蓄模糊,重韵律。由文化差异造成的语言结构上的差别是新闻翻译中需要跨越的第一道障碍。

(二)概括与具体

历史和地理环境的差异造就了中西方文化思维的差异。这样的思维差异在中英文新闻语言中有充分的体现。汉语重综合,轻分析;英语则重概念,忌笼统。概括性的语句在汉

。这个观点的提出来源于德国

哲学家、翻译学家施莱尔马赫的翻译论,/翻译只有两种策略,要么译者尽可能不改变作者的原意,让读者靠近作者;要么读者无需作出努力,译者让原文作者更贴近读者0

[2]20

。异

化翻译法是注重源语的表达和文化内涵的传递,努力使译文突破目标语的行文常规,保留原文中的异国情调,也就是Foreignization中的foreign的本意。这种提法与鲁迅早先提出的观点有相似之处。而归化翻译法旨在尽量避免译文中的他文化因素对译文可读性的影响,让目标语读者不用费力,享受一种自然流畅的译文。韦努蒂本人对归化的论述含

[作者简介]依涵,北京语言大学硕士研究生。

)

翻译研究 依涵/新闻汉译英中文化因素的翻译策略

语新闻中是很常见的,如/显著成效0、/做出适当调整0、/审慎灵活0、/基本达到目标0等。但这些语句直接译成英语,则显得苍白空洞,不符合英语读者的心理预期。因此,在汉英翻译中,需要对信息密度和顺序进行调整,或者需要首先解读出中文的具体含义才能翻译出让读者满意的译文。

从1996年9月起开展的江苏与陕西两挂钩扶贫协作,3年多来取得显著成效。

JiangsuhasassisteditssisterprovinceShanxiineighthun-dredandsevenprojectssinceSeptember1996inagricultureandeducation.

[4]

根据对翻译中涉及的各种因素做综合分析。因此中文新闻的文化因素怎样准确地传达给英文读者,中文新闻中哪些文化需要保留,怎样保留,哪些必须做出调整以适应目的语文化,都可在对作者的意图,翻译的目的,文本的类型和读者对象等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做出选择。新闻报道遵循时效性、客观性、准确性和趣味性等原则。作为译者,首要任务是将中文新闻所传达的信息准确地、迅速地、有趣地传达给读者,让读者了解发生了什么,甚至与作者产生共鸣。中英语言、文化的差异以及新闻的文本特点决定了新闻在篇章和句式等语言层面应多采用归化的译法。中国翻译界前辈金堤和美国翻译理论家奈达在他们合著的5论翻译6(OnTranslation)中曾讨论过信息密度的问题:/如果译者不向读者调整信息负荷量,读者就有可能失去信息中的一些关键因素,或觉得译文太难懂而停止阅读,除非他们有很强的动机。0因此,我们不能/忠实0地死译、硬译,把中文新闻中的信息原封不动地译成英文,不顾读者能不能接受,是不是喜欢。这样做势必使译文丢掉其原有的风格,从而损失了新闻的感染力和价值。从跨文化交流的角度,新闻的翻译就是促成并促进文化交流。好的译文也应该是好新闻,也就是具备新闻的特点,能够达到新闻传播的目的。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译者要根据翻译的目的、篇章的结构和语言特点进行适当的调整,以保证译文的可读性和准确性,符合英文读者的阅读习惯和心理需求。归化是新闻传播的前提,尤其是在语篇结构、信息密度、叙事角度以及句式等方面。

虽然新闻翻译的归化多被译界采纳,但对于文化专有名词的翻译笔者认为应该从文化战略的角度重新审视。目前,中文新闻文化专有名词的英译有过度归化的倾向。面对翻译中的拦路虎)))文化意象,不少译者趋向于用英语读者容易接受的意象代替,甚至干脆去除。这样的归化处理,虽然保证了新闻的可读性,但中文蕴含的文化内涵损失殆尽。这样的译法是对西方强势文化的妥协,不利于中国文化的传播,无法真正实现中西方文化交流;同时,从新闻传播的角度,文化信息的传递也不够全面,降低了译文的准确性和趣味性。

越来越多的科技人员正放弃自己的/铁饭碗0,纷纷/下海0。

Agrowingnumberofscientificandtechnicalpersonnelareriskingfortuneintheworldofbusiness,givingupotherwisesta-ble,lifelongjobs.

[6]272

中文新闻往往在导语部分将事件的要素信息概括地传达给读者,这符合中文读者的阅读习惯。但如果按照原文逐字逐句翻译,英语读者会觉得信息量不足,空洞而没有实际内容,从而失去阅读兴趣。译者将具体信息提前在导语中传递给读者,更接近英语读者的心理。

(三)宏观与微观

在报道角度方面,汉语注重宏观的描述,英语新闻报道更关注人作为个体的感受。在汉译英过程中,对信息的顺序进行适当调整可以使译文更利于西方读者接受,产生共鸣。

省中医院3月1号将举行百家名专家大夫义诊。医院所有专科、门诊均由副主任以上的专家亲自坐诊。届时,将对所有前来的患者免收挂号费和处方费。

Peopleseekingmedicalcarewillbeabletoconsultexper-ienceddoctorsforfreeonedaynextweek.ProvincialHospitalofChineseTraditionalMedicinehassetasideMarchthefirstforthisactivity.Itsrankingphysicianswilldiagnosepatientswithoutchargingforregistrationorprescriptions.

(四)归纳与演绎

以上翻译案例,从另一个角度也反射出中国文化喜好归纳,用事实说话,让读者得出结论。而英语则倾向于使用演绎法,把结果和影响放在显著位置,之后加以拓展和解释。RobertB.Kaplan认为中国人的思维是间接式的,也有学者说成是/螺旋式0的。在语言表达上,首先叙述事情的背景,摆事实讲道理之后,再作结论。英美人的思维方式则更趋向于/线性0的,在语言表达上,更直截了当。语篇和段落结构也是先点明主题,然后再依次说明背景、条件、原因等等。虽然随着新闻事业的发展,对新闻的认识和写作结构,中西方趋于一致,但由于文化思维不同,在文章结构和描述角度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差异。

(五)文化专有名词

除了以上提及的文化思维对语言结构和新闻结构的影响外,由于文化差异,新闻汉译英中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词语经常遇到词汇空缺、词义冲突和语义联想等方面的困难。Nida把翻译中涉及的文化因素分为五类,即:1)生态文化;2)语言文化;3)宗教文化;4)物质文化;5)社会文化[5]91。而新闻中,社会、政治文化内涵丰富的术语如/三个代表0、/经济适用房0、/安居工程0等等往往作为新词和关键词出现在新闻报道中。

三、文化因素的翻译策略

根据目的论理论(Skopotheory),翻译策略的选择往往要

[4]

文化专有名词翻译的过度归化倾向,笔者认为其原因有二:一是译者担心读者对文化的接受度不高,没有把词语中的文化信息作为新闻信息的一部分传达给读者;二是认为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相比仍是弱势文化,多采取向英美国家主流文化顺从的翻译策略。关于英语读者对中国文化意象的接受程度,我们可以从以下西方媒体对中国文化词的翻译中找出答案。

/铁饭碗0

SowiththenearendofChina.ssystemoflifetimeemploy-ment,knownastheironricebow,lwhereistheexpectedbacklash?

Newsweek,specialissue2002

)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 2011年第9期

/胡同0

ThereisonlythedissonantmusicofMandarinvoicesinatraditionalhutong,oneoftheoldalleyways,narrowerthantheshoulderofaturnpike,whichoncemadeupthelabyrin-thineheartofthecentralcity.

/亩0

Evenworse,theyweretoldbyvillageleadersthatcompen-sationpermu-alocalmeasurementequivalentto1/15ofahectare-wouldamounttoaround$100ayear,eventhoughthefactorywaspaying$3,300permu.

TIME,March13,2007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外国媒体对中国文化词的接受度并非想象的那么困难。新闻强调新颖性,而中国特色词汇正是对读者猎奇心的满足,同时增添了新闻的趣味性。比如,/饺子0现在被广泛译作dumplings,而dumpling的本意是蒸的或煮的小面团,与饺子的做法相去甚远。也有人将其译成boiledChineseravioli。ravioli是意大利式的方形饺,用肉﹑乳酪等做馅,通常加调味汁食用。与其用洋名来类比解释饺子,还不如直接翻译成/jiaozi0,随后解释饺子做法。这样既准确又妙趣横生。随着中国文化价值观逐渐被世界人民认同和欣赏,外国读者对发生在中国的事情更加感兴趣,而作为新闻读者,他们希望看到的是原汁原味的中国制造,而不是加上沙拉酱和芝士的中国菜。

从中国文化传播的角度,过度归化是对读者的妥协,而不是真正的文化交流。/新闻翻译是对外传播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思想、信息交流的一种形式0[6]293。交流的前提是对文化差异的认识和弘扬本民族文化的意识。刘泌庆认为,任何国家的翻译事业都不能脱离该国的文化战略;也就是说,我们要从国家和民族的战略高度来审视翻译[7]13。当今正值/文化走出去0战略的关键期,中文新闻英译是达成我国文化目标的重要方面。面对西方强势文化,中文新闻英译过程中,哪些文化因素需要/顺从0,哪些可以/抗拒0是对译者的挑战。在音译、直译、意译和译补结合等翻译方法中,译补结合是笔者最为推崇的新闻翻译的有效方法。这种译法,既保留了源语的语言风格和文化意象,又通过必要的文化注释,保证了信息的准确性与全面性。译者可以从跨文化交际的视角,在展示文化意象的同时,加入适当的解释和观点。如:三八红旗手:March8RedFlaggers-anhonorifictitleforwomenwhohavemadeextraordinaryachievementsandoutstand-ingcontributionstothecountry.陕西:Shaanx,ithenorthwesternprovinceofterrocottawarriorsandhorses;

acoal-richnorth

Chinaprovince.原本在英语中空缺的汉语词汇,因为在新闻报道中经常出现,也会逐渐融入英语之中,如/武术0、/阴0、/阳0、/太极拳0和/风水0等拼音已经被收入权威字典。/雷锋0现在已经成为西方人比较熟悉的中国形象,美国曾开展学雷锋活动,甚至在文化衫上印有雷锋的形象。同样,中华民族历史上有很多代表民族传统美德的人物形象,如夸父、愚公、孔融等,都将通过新闻介绍给西方读者,将中国的传统文化通过新闻故事的形式植入英文读者的心中。

四、结 语

新闻报道的内容涉及并反映社会的方方面面,从跨文化

Newsweek,May1,2007

交际的角度来说,新闻是对文化的阐释和传播,是跨文化交际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这就需要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具有跨文化意识,即了解中西方的文化差异,提高对文化差异性的敏感度,从语言层面了解文化信息传递的技巧和方法等。新闻的汉译英不能简单地停留是应该/归化0还是/异化0的问题,新闻中的文化因素由于其可译性不同,文化特点不同以及被西方读者接受的程度不同,而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因此,译者应具备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创造性地、有明确目的地、有文化责任意识地将中国新闻传递给西方读者。同时,我们有责任从翻译入手,发起一场/非边缘化0(de-margin-alization)和/非领地化0(de-territorialization)的运动,有助于推进中国文化,进而消解单一中心的神话,使之与西方文化达到共存共处、相互交流对话的境地[8]。

=参考文献>

[1]Nord,Christiane.1991.TextAnalysisinTranslation[M].

AmsterdamAtlanta,GA.

[2]Venut,iL.1995.TheTranslator.sInvisibility[M].Lundon

andNewYork:Routledge.[3]Lotman,

Jur.i,Uspensky,B.A.1978.OntheSemiotic

MechanismofCulture[M].NewYorkHistory,LX(2).[4]于航.英文新闻导语语篇结构差异分析[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2).

[5]Nida,EugeneA.1964.LanguageinCultureandSociety

[M].DellHymesAlliedPublisherspvt.,Ltd.

[6]张健.英语新闻业务研究[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10.

[7]刘宓庆.文化翻译论纲[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7.

[8]王宁.文化研究语境下的翻译研究[J].外语与翻译,1998

(2).

[9]许明武.新闻英语与翻译[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3.

[10]钱维蕃.英语外宣报道的准确性[J].外宣报道,1990

(1).

[11]朱天文.美国新闻期刊中汉英翻译的策略和方法[J].上海科技翻译,2003(3).

[12]金堤.论翻译[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1984.[13]陈宏薇.新实用汉英教程[M].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14]陈宏薇.从文化角度论汉译英中的变形与求信[C]//郭建中.文化与翻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2000.

[15]郭建中.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异化与归化[J].外国语,

1998(2).[16]郭建中.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异化和归化[C]//郭建中.文化与翻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2000.[17]Bassnett,Susan.1990.Translation,HistoryandCulture

[M].London:PrinterPublishers.

[18]Nord,Christiane.2001.TranslatingasaPurposefulActiv-ity:FuntionalistApproachesExplained[M].ShanghaiFor-eignLanguageEducationPress.

)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 2011年第9期

新闻汉译英中文化因素的翻译策略

o

依涵

(北京语言大学,北京 100083)

[摘 要] 本文以韦努蒂的翻译策略为理论框架,从对新闻文化因素的分析入手,通过探讨中文新闻的英

文翻译在信息传播和文化交流中应发挥的作用,并提出新闻翻译的策略和方法。作者提出中文新闻的英译在语言层次上应以归化为主,以保证新闻的可读性和接受度;在中国特色文化词的处理上,则应尽量采用异化加注释的方法,以达到新闻的趣味性和真实性,与此同时宣传中国文化,抵制西方文化的殖民倾向。

[关键词] 新闻翻译; 汉译英; 归化; 异化; 文化

[中图分类号]H31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10(2011)09-0049-03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新闻产业的不断完善和和创新,新闻的传播速度呈指数增长。新闻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了解他国文化,进行交流的主要途径。继中国日报网站(1995)、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国际在线英文版(1997)、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主办的中国网英文版(1997)和5人民日报6的人民网英文版(1998),2000年央视创办的国际网站英文版(English.CCTV.com),即央视英语频道网络版之后,2010年7月新华社的24小时卫星新闻频道/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0(CNC),开始向全世界播出英语新闻节目。随着我国新闻业的蓬勃发展以及世界对中国的关注度的提高,对我国新闻汉译英在/质0和/量0上提出更高的要求。随着20世纪70年代西方翻译界研究/文化转向0的兴起,学术界认识到翻译不仅是语言的转换,文化交流才是其本质。Chris-tianeNord甚至用跨文化交际(interculturalcommunication)来代替/翻译0这一术语[1]。因此,从跨文化交流角度来讨论中文新闻英译的问题是具有实际意义的。

一、/归化0与/异化0翻译策略之争

美国翻译理论家韦努蒂首先提出两个描述翻译策略的术语:异化翻译法(ForeignizingTranslation)和归化翻译法(DomesticatingTranslation)

[2]

有一些贬义。在归化成为西方主流翻译策略的环境下,韦努蒂提出异化来抗衡归化翻译策略下的政治意图和对弱势文化的边缘化倾向。他认为,主导文化社会/习惯于接受通顺易懂的译文,把外国文本中的价值观隐匿在本国的价值观之中,令读者面对他国文化时,还在自我陶醉地欣赏自己的文化0[2]15。韦努蒂提出的异化翻译是对主导文化的挑战,从文化交流的角度,是实现更充分、平等交流的翻译策略。虽然韦努蒂提出此观点的目的是对以归化作为标准的西方社会翻译策略的修正,但也同样适用于中西文化交流,有利于中国文化/走出去0战略的实施。

二、新闻翻译中的文化差异

(一)意合与形合

正如JuriLotman所说,/没有一种语言不是植根于某种具体的文化之中;也没有一种文化不是以某种自然语言的结构为其中心的0[3]221-232。从广义上说,一种语言的逻辑、叙述方式、语言结构和特点都与一个地区民族文化息息相关。英语是/树0形结构,只能有一个主干,修饰成分以从句,同位语成分,非谓语成分等如枝杈般附着在更重要的信息主干上,信息由能表明语义关系的连词来衔接,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形合0。而汉语是/意合0的语言,呈/竹0形结构,介词、连词往往并不是必不可少的成分,读者可以靠语序、语言的内在逻辑和语境来辨别意群之间的关系。语言结构折射出东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别。英语偏重分析,注重形式;汉语含蓄模糊,重韵律。由文化差异造成的语言结构上的差别是新闻翻译中需要跨越的第一道障碍。

(二)概括与具体

历史和地理环境的差异造就了中西方文化思维的差异。这样的思维差异在中英文新闻语言中有充分的体现。汉语重综合,轻分析;英语则重概念,忌笼统。概括性的语句在汉

。这个观点的提出来源于德国

哲学家、翻译学家施莱尔马赫的翻译论,/翻译只有两种策略,要么译者尽可能不改变作者的原意,让读者靠近作者;要么读者无需作出努力,译者让原文作者更贴近读者0

[2]20

。异

化翻译法是注重源语的表达和文化内涵的传递,努力使译文突破目标语的行文常规,保留原文中的异国情调,也就是Foreignization中的foreign的本意。这种提法与鲁迅早先提出的观点有相似之处。而归化翻译法旨在尽量避免译文中的他文化因素对译文可读性的影响,让目标语读者不用费力,享受一种自然流畅的译文。韦努蒂本人对归化的论述含

[作者简介]依涵,北京语言大学硕士研究生。

)

翻译研究 依涵/新闻汉译英中文化因素的翻译策略

语新闻中是很常见的,如/显著成效0、/做出适当调整0、/审慎灵活0、/基本达到目标0等。但这些语句直接译成英语,则显得苍白空洞,不符合英语读者的心理预期。因此,在汉英翻译中,需要对信息密度和顺序进行调整,或者需要首先解读出中文的具体含义才能翻译出让读者满意的译文。

从1996年9月起开展的江苏与陕西两挂钩扶贫协作,3年多来取得显著成效。

JiangsuhasassisteditssisterprovinceShanxiineighthun-dredandsevenprojectssinceSeptember1996inagricultureandeducation.

[4]

根据对翻译中涉及的各种因素做综合分析。因此中文新闻的文化因素怎样准确地传达给英文读者,中文新闻中哪些文化需要保留,怎样保留,哪些必须做出调整以适应目的语文化,都可在对作者的意图,翻译的目的,文本的类型和读者对象等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做出选择。新闻报道遵循时效性、客观性、准确性和趣味性等原则。作为译者,首要任务是将中文新闻所传达的信息准确地、迅速地、有趣地传达给读者,让读者了解发生了什么,甚至与作者产生共鸣。中英语言、文化的差异以及新闻的文本特点决定了新闻在篇章和句式等语言层面应多采用归化的译法。中国翻译界前辈金堤和美国翻译理论家奈达在他们合著的5论翻译6(OnTranslation)中曾讨论过信息密度的问题:/如果译者不向读者调整信息负荷量,读者就有可能失去信息中的一些关键因素,或觉得译文太难懂而停止阅读,除非他们有很强的动机。0因此,我们不能/忠实0地死译、硬译,把中文新闻中的信息原封不动地译成英文,不顾读者能不能接受,是不是喜欢。这样做势必使译文丢掉其原有的风格,从而损失了新闻的感染力和价值。从跨文化交流的角度,新闻的翻译就是促成并促进文化交流。好的译文也应该是好新闻,也就是具备新闻的特点,能够达到新闻传播的目的。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译者要根据翻译的目的、篇章的结构和语言特点进行适当的调整,以保证译文的可读性和准确性,符合英文读者的阅读习惯和心理需求。归化是新闻传播的前提,尤其是在语篇结构、信息密度、叙事角度以及句式等方面。

虽然新闻翻译的归化多被译界采纳,但对于文化专有名词的翻译笔者认为应该从文化战略的角度重新审视。目前,中文新闻文化专有名词的英译有过度归化的倾向。面对翻译中的拦路虎)))文化意象,不少译者趋向于用英语读者容易接受的意象代替,甚至干脆去除。这样的归化处理,虽然保证了新闻的可读性,但中文蕴含的文化内涵损失殆尽。这样的译法是对西方强势文化的妥协,不利于中国文化的传播,无法真正实现中西方文化交流;同时,从新闻传播的角度,文化信息的传递也不够全面,降低了译文的准确性和趣味性。

越来越多的科技人员正放弃自己的/铁饭碗0,纷纷/下海0。

Agrowingnumberofscientificandtechnicalpersonnelareriskingfortuneintheworldofbusiness,givingupotherwisesta-ble,lifelongjobs.

[6]272

中文新闻往往在导语部分将事件的要素信息概括地传达给读者,这符合中文读者的阅读习惯。但如果按照原文逐字逐句翻译,英语读者会觉得信息量不足,空洞而没有实际内容,从而失去阅读兴趣。译者将具体信息提前在导语中传递给读者,更接近英语读者的心理。

(三)宏观与微观

在报道角度方面,汉语注重宏观的描述,英语新闻报道更关注人作为个体的感受。在汉译英过程中,对信息的顺序进行适当调整可以使译文更利于西方读者接受,产生共鸣。

省中医院3月1号将举行百家名专家大夫义诊。医院所有专科、门诊均由副主任以上的专家亲自坐诊。届时,将对所有前来的患者免收挂号费和处方费。

Peopleseekingmedicalcarewillbeabletoconsultexper-ienceddoctorsforfreeonedaynextweek.ProvincialHospitalofChineseTraditionalMedicinehassetasideMarchthefirstforthisactivity.Itsrankingphysicianswilldiagnosepatientswithoutchargingforregistrationorprescriptions.

(四)归纳与演绎

以上翻译案例,从另一个角度也反射出中国文化喜好归纳,用事实说话,让读者得出结论。而英语则倾向于使用演绎法,把结果和影响放在显著位置,之后加以拓展和解释。RobertB.Kaplan认为中国人的思维是间接式的,也有学者说成是/螺旋式0的。在语言表达上,首先叙述事情的背景,摆事实讲道理之后,再作结论。英美人的思维方式则更趋向于/线性0的,在语言表达上,更直截了当。语篇和段落结构也是先点明主题,然后再依次说明背景、条件、原因等等。虽然随着新闻事业的发展,对新闻的认识和写作结构,中西方趋于一致,但由于文化思维不同,在文章结构和描述角度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差异。

(五)文化专有名词

除了以上提及的文化思维对语言结构和新闻结构的影响外,由于文化差异,新闻汉译英中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词语经常遇到词汇空缺、词义冲突和语义联想等方面的困难。Nida把翻译中涉及的文化因素分为五类,即:1)生态文化;2)语言文化;3)宗教文化;4)物质文化;5)社会文化[5]91。而新闻中,社会、政治文化内涵丰富的术语如/三个代表0、/经济适用房0、/安居工程0等等往往作为新词和关键词出现在新闻报道中。

三、文化因素的翻译策略

根据目的论理论(Skopotheory),翻译策略的选择往往要

[4]

文化专有名词翻译的过度归化倾向,笔者认为其原因有二:一是译者担心读者对文化的接受度不高,没有把词语中的文化信息作为新闻信息的一部分传达给读者;二是认为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相比仍是弱势文化,多采取向英美国家主流文化顺从的翻译策略。关于英语读者对中国文化意象的接受程度,我们可以从以下西方媒体对中国文化词的翻译中找出答案。

/铁饭碗0

SowiththenearendofChina.ssystemoflifetimeemploy-ment,knownastheironricebow,lwhereistheexpectedbacklash?

Newsweek,specialissue2002

)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 2011年第9期

/胡同0

ThereisonlythedissonantmusicofMandarinvoicesinatraditionalhutong,oneoftheoldalleyways,narrowerthantheshoulderofaturnpike,whichoncemadeupthelabyrin-thineheartofthecentralcity.

/亩0

Evenworse,theyweretoldbyvillageleadersthatcompen-sationpermu-alocalmeasurementequivalentto1/15ofahectare-wouldamounttoaround$100ayear,eventhoughthefactorywaspaying$3,300permu.

TIME,March13,2007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外国媒体对中国文化词的接受度并非想象的那么困难。新闻强调新颖性,而中国特色词汇正是对读者猎奇心的满足,同时增添了新闻的趣味性。比如,/饺子0现在被广泛译作dumplings,而dumpling的本意是蒸的或煮的小面团,与饺子的做法相去甚远。也有人将其译成boiledChineseravioli。ravioli是意大利式的方形饺,用肉﹑乳酪等做馅,通常加调味汁食用。与其用洋名来类比解释饺子,还不如直接翻译成/jiaozi0,随后解释饺子做法。这样既准确又妙趣横生。随着中国文化价值观逐渐被世界人民认同和欣赏,外国读者对发生在中国的事情更加感兴趣,而作为新闻读者,他们希望看到的是原汁原味的中国制造,而不是加上沙拉酱和芝士的中国菜。

从中国文化传播的角度,过度归化是对读者的妥协,而不是真正的文化交流。/新闻翻译是对外传播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思想、信息交流的一种形式0[6]293。交流的前提是对文化差异的认识和弘扬本民族文化的意识。刘泌庆认为,任何国家的翻译事业都不能脱离该国的文化战略;也就是说,我们要从国家和民族的战略高度来审视翻译[7]13。当今正值/文化走出去0战略的关键期,中文新闻英译是达成我国文化目标的重要方面。面对西方强势文化,中文新闻英译过程中,哪些文化因素需要/顺从0,哪些可以/抗拒0是对译者的挑战。在音译、直译、意译和译补结合等翻译方法中,译补结合是笔者最为推崇的新闻翻译的有效方法。这种译法,既保留了源语的语言风格和文化意象,又通过必要的文化注释,保证了信息的准确性与全面性。译者可以从跨文化交际的视角,在展示文化意象的同时,加入适当的解释和观点。如:三八红旗手:March8RedFlaggers-anhonorifictitleforwomenwhohavemadeextraordinaryachievementsandoutstand-ingcontributionstothecountry.陕西:Shaanx,ithenorthwesternprovinceofterrocottawarriorsandhorses;

acoal-richnorth

Chinaprovince.原本在英语中空缺的汉语词汇,因为在新闻报道中经常出现,也会逐渐融入英语之中,如/武术0、/阴0、/阳0、/太极拳0和/风水0等拼音已经被收入权威字典。/雷锋0现在已经成为西方人比较熟悉的中国形象,美国曾开展学雷锋活动,甚至在文化衫上印有雷锋的形象。同样,中华民族历史上有很多代表民族传统美德的人物形象,如夸父、愚公、孔融等,都将通过新闻介绍给西方读者,将中国的传统文化通过新闻故事的形式植入英文读者的心中。

四、结 语

新闻报道的内容涉及并反映社会的方方面面,从跨文化

Newsweek,May1,2007

交际的角度来说,新闻是对文化的阐释和传播,是跨文化交际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这就需要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具有跨文化意识,即了解中西方的文化差异,提高对文化差异性的敏感度,从语言层面了解文化信息传递的技巧和方法等。新闻的汉译英不能简单地停留是应该/归化0还是/异化0的问题,新闻中的文化因素由于其可译性不同,文化特点不同以及被西方读者接受的程度不同,而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因此,译者应具备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创造性地、有明确目的地、有文化责任意识地将中国新闻传递给西方读者。同时,我们有责任从翻译入手,发起一场/非边缘化0(de-margin-alization)和/非领地化0(de-territorialization)的运动,有助于推进中国文化,进而消解单一中心的神话,使之与西方文化达到共存共处、相互交流对话的境地[8]。

=参考文献>

[1]Nord,Christiane.1991.TextAnalysisinTranslation[M].

AmsterdamAtlanta,GA.

[2]Venut,iL.1995.TheTranslator.sInvisibility[M].Lundon

andNewYork:Routledge.[3]Lotman,

Jur.i,Uspensky,B.A.1978.OntheSemiotic

MechanismofCulture[M].NewYorkHistory,LX(2).[4]于航.英文新闻导语语篇结构差异分析[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2).

[5]Nida,EugeneA.1964.LanguageinCultureandSociety

[M].DellHymesAlliedPublisherspvt.,Ltd.

[6]张健.英语新闻业务研究[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10.

[7]刘宓庆.文化翻译论纲[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7.

[8]王宁.文化研究语境下的翻译研究[J].外语与翻译,1998

(2).

[9]许明武.新闻英语与翻译[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3.

[10]钱维蕃.英语外宣报道的准确性[J].外宣报道,1990

(1).

[11]朱天文.美国新闻期刊中汉英翻译的策略和方法[J].上海科技翻译,2003(3).

[12]金堤.论翻译[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1984.[13]陈宏薇.新实用汉英教程[M].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14]陈宏薇.从文化角度论汉译英中的变形与求信[C]//郭建中.文化与翻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2000.

[15]郭建中.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异化与归化[J].外国语,

1998(2).[16]郭建中.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异化和归化[C]//郭建中.文化与翻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2000.[17]Bassnett,Susan.1990.Translation,HistoryandCulture

[M].London:PrinterPublishers.

[18]Nord,Christiane.2001.TranslatingasaPurposefulActiv-ity:FuntionalistApproachesExplained[M].ShanghaiFor-eignLanguageEducationPress.

)


相关文章

  • 英语专业论文选题参考
  • 英美文学 1. 英国文学(选题范围,含各个时期的作家) 2. 美国文学(选题范围,含各个时期的作家) 3女性研究(选题范围) 4. 电影中妇女解放思想探索 5. 浅析女性杂志中的性别现象 6. 歌词中女性解放思想探索 7. 简析广告中的女性 ...查看


  • 英语新闻标题的特点及翻译
  • 新闻大学 XINWEN AIHAOZHE ·201012(下半月 ) 英语新闻标题的特点及翻译 □刘春智 标题通常被视作新闻报道的"眼睛".人们常用"题好一半文"."看报先看题"来 ...查看


  • 从目的论看[生活大爆炸]的字幕翻译
  •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浅谈跨文化交际中的理解障碍 2 论托马斯•哈代诗歌中的死亡意识 3 On Michael Moore's Fahrenheit / From the Rhetoric Perspective ...查看


  • 从功能对等角度看公示语的翻译
  •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查看


  • (英语毕业论文)"有"的用法及其英译研究
  •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封面 ( 2016 届) 论文(设计)题目 作 者 学 院.专 业 班 级 指导教师(职称) 论 文 字 数 论文完成时间 大学教务处制 英语原创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200个) 一.论文说明 本写作团队致力于英语毕业论 ...查看


  • 浅析影视翻译中字幕和配音翻译的差异
  •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从功能翻译理论角度分析<大卫•科波菲尔>三个中译本 2 <理智与情感>中的姐妹情谊 3 A Brief Discussion on Creative Treason i ...查看


  • 论[红字]中的清教主义思想
  •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查看


  • (全英文论文)浅析献给艾米丽的玫瑰
  •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封面 ( 2016 届) 论文(设计)题目 作 者 学 院.专 业 班 级 指导教师(职称) 论 文 字 数 论文完成时间 大学教务处制 英语原创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200个) 一.论文说明 本写作团队致力于英语毕业论 ...查看


  • 功能对等理论下英语俚语的翻译研究
  •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中学英语教师素质提高的途径探索 2 浅谈英语影片名的翻译 3 男权社会下康妮女性身份的诉求--D.H.劳伦斯<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的研究 4 <夜莺颂>的翻译技巧探究 5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