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农民的收入情况和农村教育
调查时间:2012年7月20日-2012年8月1日
调查地点:郏县李口镇所属自然村
调查对象:村里村民和干部
调查主题:村民的收入和农村教育
调查人员:李亚方
正 文:新时期,我国政府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构想,新农村建设作为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而被摆到了社会前台。然而,近年来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缓慢,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增大。另一方面,教育的费用成倍增长,令多数农民家庭不堪重负。我们还看到,这么高价的教育,对农村发展的促进作用却并不大。农民把血汗钱投到教育上,可农村的面貌却依然如旧。这就提示我们:现阶段农村的教育不符合党和政府发展农村的长远目标,应该进行改革。
一、农村家庭的收入来源
2006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3000元左右(由根据“2007全国大学生回乡大型社会实践活动”调查表格的不完全统计所得)。在农民生产性纯收入中,第一产业的收入结构比重约占60%;第二产业约占8 %;第三产业约占32%。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超过70% 。因此,要实现小康社会,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是关键。
目前农村家庭的收入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粮食作物
由于我国还是传统的农业大国,粮食作物在我国农村种植比例仍然比较大。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直接关系到我国的粮食安全,必须予以重视。但是,目前粮食作物的价格水平不是很高,粮食作物的种植尽管比例很大但是对农民的增收贡献却不是很大。目前我国农民中大约有38%的农民在种植粮食作物(当然在种粮食作物同时还种其他作物)。这其中包括小麦、稻谷、玉米、薯类以及其他地方性粮食作物。
2经济作物
经济作物在我国农民收入结构中占着半壁江山,农民的收入有很大一部分纯收入均来于此。经济作物在单位面积上纯收入比粮食作物高很多,现在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种植经济作物,约有81%。经济作物每年平均给农民家庭带来3000~8000元的收入,占家庭纯收入的67%之多。但同时,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比例太大会挤占粮食作物的比例,从而可能会影响到我国的粮食安全。
3 畜牧养殖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肉禽类、及蛋类、乳品以及其他养殖类食品需求量在增加。畜牧和养殖业已越来越受到广大农民的青睐。以我们当地为例,大约有8%的农民选择养殖业,尤其是奶牛和家禽,更是被大范围地养殖。同时,各地政府保护并支持特种养殖和规模养殖的发展,各地的畜牧养殖呈现较好的发展势头。主要畜产品产量稳定增加、畜产品市场价格基本稳定并有上涨空间,而饲料价格涨幅不是很高,农户养殖效益进一步提高,养殖户农民家庭收入是在农
村收入相对较高的行业。
4乡镇企业
乡镇企业作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国民经济尤其是在农村经济起着不可低估的贡献作用。近几年来,乡镇企业不断创新体制,结构产业结构,提高生产技术,效益在逐步提高; 与此同时,一些新兴行业的崛起给乡镇企业带来新的生机。一些企业逐渐做大做强,这样就保证了农民工人工资性收入的增加。以20008年为例,约有20%左右的农民在乡镇企业工作,这些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和其他农民相比则收入水平好一些。因此,在新农村建设中,应该高度重视乡镇企业的发展。
5外出打工
在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的过程中,涌现出来了一支新型的劳动大军,这就是农民工。他们是我国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时期形成的特殊社会群体,是工业化、城镇化和农村小康建设进程中出现的新事物,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阶段性特征。劳务输出成为农民家庭收入的重要途径,使农民收入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根据志愿者的调查,2010年农民劳务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例已经高达45%。外出打工已逐渐成为农民增收创收的一条重要途径。
6其他收入(包括开发房产、退耕还林、煤矿开发等各种补助)
随着新型城镇的建设,我们这里几年来有很多开发商前来开发,给予很多家庭有不同程度的补助,全国各地退耕还林工程,我们这里的一些离山较近的地都实行了退耕还林,政府给予了相应的补助。由于我们这里离平顶山矿区较近,一些矿开发占地和塌陷给予我们当地有较大的赔款这些款项往往数目较大。
二、 现阶段农民收入存在的问题
现在,农民收入增加存在着许多问题。我们认为,其根本原因在于农业人才的缺乏和农村教育的落后。主要的问题如下:
第一,农业技术人员的缺乏也是限制农民收入的的一大障碍,我自己还有我通过问一些村民,我发现在一个乡镇也没有一个像样的农业技术人员,卖农药和化肥的大多是只管卖他们根本不知道这些东西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如果作物出了毛病也没有人可以咨询只能靠自己的经验。
第二,农民的收入来源仍然较少。目前,农村经济的产业结构还过于单纯。传统的经营方式,其运行周期往往需要两年以上。从种植到出售的一系列环节中,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再加上经营方式、地形、气候和市场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这种经营方式对经济增长和收入水平的提高只起到很有限的作用。 第三,农村人收入差距大。现在农村的人均收入不高,就我调查来看,主要是村里贫富差距较大,有些家庭每年可以有几十万的收入可是有些却只能达到温饱,收入较低的大多是文化程度较低没有技术,做生意没有本钱打工只能做体力活儿。 第四、经济增长方式陈旧。这主要变现在:1政府对先进的生产技术宣传不足,农民不愿采用新技术。耕种方式仍与十年前没有多大的变化。2 先进的管理方法没有人去推广,市场信息闭塞。不少地方仍然是几千年来的小自然经济,农民不懂得随行就市,投资比较盲目。3没有人去担当农民宣传员的工作,农民对党的相关政策法规不了解。
三、 问题重重的农村教育
我国政府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推进农业建设和增加农民收入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目标。然而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发现:近年来,由于教育经费特别是高等教育经费的
节节攀升而农民收入增加缓慢,教育支出在农民总消费支出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已经影响了农民在其他方面的投资,甚至成为一些家庭陷入贫困的原因。此外,由于资金短缺,教师流失等原因,原本基础薄弱的农村教育也面临着深刻的危机。
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义务教育:
一 、经费不足 目前农村教育投资中,中央财政和各级政府的支出只占很少部分,绝大多数还要由农村和农民来承担。亚洲开发银行的报告说,全球190多个国家已经有170多个实现了免费义务教育。其中包括人均GDP 只有中国1/3地老挝,柬埔寨等国。就国内来讲,在经济较发达的东部地区,农村基层资金充足,一点点教育投入当然不算是问题。但在广大的中西部地区,教育投入却往往捉襟见肘。对于一些地方来说,困难确实存在;但对于其他为数不少地方政府来说,投资教育完全是不为也,而非不能也。这一点,看看他们气派的办公楼和豪华轿车就知道了。
二 、教师资源流失 市场经济时代,人们都在追求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连曾经被歌颂为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的教师们也不例外。随着一所所民办中小学的开办,不少经验丰富,认真负责的基层教师离开了农村,从而就导致农村优秀教师奇缺。教师也是凡人,我们不应该苛求他们放弃更好的工资更好的生活条件而一味地无私奉献,只是农村教师的待遇有待于提高。此外,由于基层教师资源长期补充不到新鲜血液,导致现有的农村教师整体年龄偏高,难以与现在的教育形势相适应。又快开学了,在调查中有位老乡说出了这样的话:“到底让我们农民的孩子到那里去念书?国家投资盖得好好的校舍,可是学校垮了。好的老师进了城啦,现在只靠几个初中毕业的小姑娘代课,没老师我们农村学校怎么办?请政府的青天大老爷们想想办法,任用一批安心在农村教书的毕业生当老师。我们这些黑脊背们的子女才能不当睁眼瞎了。”
三 、教学质量悬殊 由于教育投入不公平,在同一地区,城镇学校与乡村学校,城镇普通学校与城镇重点学校之间的教学条件可谓判若霄壤。一边是连个像样的操场都没有,至于音乐和美术更是发了书叠飞机。很多学生中学毕业都分不清足球和排球。而另一边是音体美,计算机,奥数辅导绘画班样样齐全。这样还导致了不少农村家长不顾实际情况盲目把孩子送到城里读书。以某同学所在的村子为例,他读小学时同年级会有30个人左右,而现在,全校人数都不过35个! 这样不仅过早地加重了这些家庭的负担,由于孩子们过小地就没有了家长的看管和约束,这对他们的成长也很不利。
高中和中专教育
一、入学率低 一个学生成绩的好坏在读完初中以后就基本可以看出,因此许多农村家长就放弃了让子女进一步接受高中教育的想法,毕竟一个高中生三年供养下来至少也要一万元。此外,由于现在的高中还是在实行严酷的应试教育,能考上大学的毕竟是少数,这一投资的期望回报并不大。而如果考不上,这些学生又将面临着“种地不如老子,喂猪不如嫂子”的尴尬境地。这也导致了高中入学率的降低。
二 与农村现实脱离 调查发现,初中毕业的学生中,出了一部分外出打工以外,其余大多数都会去读中专,以求学到一技之长。当前的中专教育所设置的专业多为财会,幼师和维修等。我们认为,既然受过高等教育的人都不会回到农村来,那么建设新农村这个神圣的历史使命只能落在这些人身上了。他们接收过九年义务教育,有一定的接收新知识的能力,而且又没有外出打工。然而中专教育所培
养的多数是面向城镇的技工。当然,新农村建设也需要这些类型人才,但我们认为现阶段农村更需要懂得农业技术,能够深入田间地头的科技人才以及熟悉法律和政策的基层民主宣传人员。然而培养这些人才的学校在现实中却少之又少。 高等教育
一、学费昂贵 据统计,10年间,我国大学学费从每年几百元一路飚升至每年5000元—8000元不等,学费猛涨约20倍,而1994年2004年10年间,国民人均收入增长不到4倍。而一个大学生本科四年,相当于城镇居民4.2年纯收入,普通农民家庭13.6年的纯收入。据《中国青年报》报道,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曾在很多场合不止一次说过,现在的大学学费已经超过了老百姓的经济承受能力。他甚至说,“我自己就知道,我和夫人两个人的工资加在一起,也只供得起一个孩子上大学。”教育价格逐年增长的另一面是政府教育投入的停步不前。早在上个世纪国家就制定目标: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要在上世纪末达到GDP 的4%。然而这个目标直到现在也未能实现,几年来一直徘徊在2.5%左右。现在再次提出要在2010年以前实现这个目标。还有个背景需要提一下,现在世界上这一指标的平均水平是5%。
二、心理上的压力 对农村贫困学生们来说,能够在比较艰苦的条件下考取大学已经是很不易了。然而在进入大学以后,他们还不得不面对和承受心理上的压力。这些压力主要来自于:曾经可以引以为自豪的成绩优势开始不复存在;面对丰富多样的课余活动,自己却没有什么文体特长;先进的设备,如城市里的电梯,网络等不会使用;普通话说不好,带有口音等等。这样的压力常常导致贫困学生的两极分化。一部分在艰辛的求学生活中深刻体会到只是改变命运,只有读书才能够摆脱贫困的道理,进而满怀信心,乐观地去面对今后的人生;另一部分则由于精神上的贫困而放弃努力,逃避学业,自暴自弃甚至走向极端。
三、定位上的失误 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目前的农村教育在定位上存在严重问题。现在的农村教育,从根本上讲是在农村为城市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离开农村,农民和农业的人才,而不是基于农村,为了农村而培养人才。 且不论知恩图报和永不忘本是中国的传统美德,光说在目前我国加入WTO ,农村和农业产业结构急需调整的全球经济条件下,这样的教育立足点是有大问题的。试问:有知识有文化的人都离开了,社会主义新农村还由谁来建设?
四、应该采取的措施
一、实行“教育券”制度,通过引进市场来降低教育价格。“教育券”制度是旅美学者薛涌提出的,其基本原则是:
“国家把大学的经费要直接交给学生而不是大学。首先,国家要算一算能拿出多少钱来办大学,再算算有多少经济条件困难的合格大学生需要支持。然而大学的拨款,在考虑到家庭收入格差的情况下,按等级平均分配到每个学生手中。比如最高额是一人一年一万块钱。这笔钱,以教育券的形式支付,保证不被挪为他用。 “这样,一个学生考过了一定的分数线,就可以按家庭收入情况拿到相应的教育券,同时申请几个大学。大学因为没有从国家那里来的直接经费,只能想方设法吸引学生到本校读书。当学生决定到一个大学就读时,把教育券交给大学支付学费,多退少补。大学凭着教育券到国家那里按面值兑换出现金,获得了教育经费。“教育券的方案则改变了以往的游戏规则:你是不是一流,不是自己吹的,不是政府指定的,而是竞争出来的。当学生手里有教育券,拿着你的经费时,你就要想方设法把这个学生吸引过来,否则就揭不开锅。怎么吸引学生?一是提高教育质量,提高教育服务(比如帮学生找工作等等)。你的毕业生就业率低,起薪低,就没有
人来,你就有存亡的危机。二是降低教育成本。学生手里的教育券值一万,你可以把学费压到六千,这样学生还剩四千块的生活费。如果你成本太高,一万学费不够,学生还要再自己贴二千,那你可要三思而后行了。在这种以学生的利益为中心的竞争中,还有哪个学校敢不惜工本地盖大楼,修校门?”。这种制度可以解决高校大兴土木,提高学费,盲目扩招,不注重人才培养质量等问题,应该引起我们重视。
二 、建立农村贫困生“教育互助合作基金”,成立互助金管理委员会,用这样的经费解决农村学生教育学费困难。
互助金具体方案如下: 教育互助金来源:(一)由中央政府注入一部分资金;(二)教育部拨付一定款额;(三)社会各界的资助和捐赠;(四)大学所在省级、市级政府亦拨付一部分;(五)学生所在大学拨付一部分;(六)参加互助金的贫困学生交一部分(每年几百到几千元)(七)银行系统注入一部分资金(八)互助金增值和积累。
使用细则 :学生考上大学之后,如果交学费有困难的话可以在入大学时向所在大学的基金管理分会申请,由基金会先将学费代学生交了。待学生毕业后有还款农力时将大学时借基金会的前如数还清。另外还可以在借基金的时候基金会可以和借款人签个合同或者承诺书:承诺再 毕业以后将会捐款给基金会(数额不论大小)。这样基金会会越来越大,靠基金的利息甚至就可以维持基金会的正常运行。 通过这样的基金,银行亦可以减轻贷款压力,甚至没有学生向银行贷款,降低了银行的风险;也可以是更多的学生完成自己的学业,走向自己人生的辉煌;同时对解决我国教育也是一种全新的尝试.
五、结语
经过十几天的调查和走访,我深有感触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村有了很大的变化,村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现阶段物价的上涨和通货膨胀人们还是不富裕。我总结了一下这些情况得出了这样的结论。目前总体来看,农民的收入虽有增加但速度缓慢,而且来源单一,缺乏新的增长点。在这样的情况下,培养一批扎根于农村,热爱农村,懂技术,懂法律,懂政策的农村人才就显得相当急迫了。然而纵观当今农村教育,义务教育勉强支持,高中和中专教育偏离现实,高等教育完全是在为大城市培养人才。在这样的体制下,农村是无承担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重任的。
和谐社会是所有公民的社会,广大的农民不应该是被党和政府遗忘的对象。国家建设新农村的号召正表现了政府力图让农民过上好日子的决心。然而现实是严峻的,政策更需要切实实施。只有立足实际,大力发展适合农村,直接服务于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村教育,才能早日实现富国强民的宏伟目标。
我们建设的和谐社会,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三者一起并重的,不要忽
略道德力量的调节。在今天,我们把农村作为一个调研区来看待,一定要注意矛盾的解决方法,懂得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做到要自律、尊重别人,做到互敬互爱、互助,这样的话,我们的社会就向和谐社会前进一步了。一个没有社会信任的地方,什么建设都搞不好。让我们相信,美好的明天一直在等我们来建设,也必定由我们来建设
当地农民的收入情况和农村教育
调查时间:2012年7月20日-2012年8月1日
调查地点:郏县李口镇所属自然村
调查对象:村里村民和干部
调查主题:村民的收入和农村教育
调查人员:李亚方
正 文:新时期,我国政府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构想,新农村建设作为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而被摆到了社会前台。然而,近年来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缓慢,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增大。另一方面,教育的费用成倍增长,令多数农民家庭不堪重负。我们还看到,这么高价的教育,对农村发展的促进作用却并不大。农民把血汗钱投到教育上,可农村的面貌却依然如旧。这就提示我们:现阶段农村的教育不符合党和政府发展农村的长远目标,应该进行改革。
一、农村家庭的收入来源
2006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3000元左右(由根据“2007全国大学生回乡大型社会实践活动”调查表格的不完全统计所得)。在农民生产性纯收入中,第一产业的收入结构比重约占60%;第二产业约占8 %;第三产业约占32%。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超过70% 。因此,要实现小康社会,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是关键。
目前农村家庭的收入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粮食作物
由于我国还是传统的农业大国,粮食作物在我国农村种植比例仍然比较大。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直接关系到我国的粮食安全,必须予以重视。但是,目前粮食作物的价格水平不是很高,粮食作物的种植尽管比例很大但是对农民的增收贡献却不是很大。目前我国农民中大约有38%的农民在种植粮食作物(当然在种粮食作物同时还种其他作物)。这其中包括小麦、稻谷、玉米、薯类以及其他地方性粮食作物。
2经济作物
经济作物在我国农民收入结构中占着半壁江山,农民的收入有很大一部分纯收入均来于此。经济作物在单位面积上纯收入比粮食作物高很多,现在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种植经济作物,约有81%。经济作物每年平均给农民家庭带来3000~8000元的收入,占家庭纯收入的67%之多。但同时,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比例太大会挤占粮食作物的比例,从而可能会影响到我国的粮食安全。
3 畜牧养殖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肉禽类、及蛋类、乳品以及其他养殖类食品需求量在增加。畜牧和养殖业已越来越受到广大农民的青睐。以我们当地为例,大约有8%的农民选择养殖业,尤其是奶牛和家禽,更是被大范围地养殖。同时,各地政府保护并支持特种养殖和规模养殖的发展,各地的畜牧养殖呈现较好的发展势头。主要畜产品产量稳定增加、畜产品市场价格基本稳定并有上涨空间,而饲料价格涨幅不是很高,农户养殖效益进一步提高,养殖户农民家庭收入是在农
村收入相对较高的行业。
4乡镇企业
乡镇企业作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国民经济尤其是在农村经济起着不可低估的贡献作用。近几年来,乡镇企业不断创新体制,结构产业结构,提高生产技术,效益在逐步提高; 与此同时,一些新兴行业的崛起给乡镇企业带来新的生机。一些企业逐渐做大做强,这样就保证了农民工人工资性收入的增加。以20008年为例,约有20%左右的农民在乡镇企业工作,这些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和其他农民相比则收入水平好一些。因此,在新农村建设中,应该高度重视乡镇企业的发展。
5外出打工
在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的过程中,涌现出来了一支新型的劳动大军,这就是农民工。他们是我国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时期形成的特殊社会群体,是工业化、城镇化和农村小康建设进程中出现的新事物,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阶段性特征。劳务输出成为农民家庭收入的重要途径,使农民收入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根据志愿者的调查,2010年农民劳务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例已经高达45%。外出打工已逐渐成为农民增收创收的一条重要途径。
6其他收入(包括开发房产、退耕还林、煤矿开发等各种补助)
随着新型城镇的建设,我们这里几年来有很多开发商前来开发,给予很多家庭有不同程度的补助,全国各地退耕还林工程,我们这里的一些离山较近的地都实行了退耕还林,政府给予了相应的补助。由于我们这里离平顶山矿区较近,一些矿开发占地和塌陷给予我们当地有较大的赔款这些款项往往数目较大。
二、 现阶段农民收入存在的问题
现在,农民收入增加存在着许多问题。我们认为,其根本原因在于农业人才的缺乏和农村教育的落后。主要的问题如下:
第一,农业技术人员的缺乏也是限制农民收入的的一大障碍,我自己还有我通过问一些村民,我发现在一个乡镇也没有一个像样的农业技术人员,卖农药和化肥的大多是只管卖他们根本不知道这些东西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如果作物出了毛病也没有人可以咨询只能靠自己的经验。
第二,农民的收入来源仍然较少。目前,农村经济的产业结构还过于单纯。传统的经营方式,其运行周期往往需要两年以上。从种植到出售的一系列环节中,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再加上经营方式、地形、气候和市场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这种经营方式对经济增长和收入水平的提高只起到很有限的作用。 第三,农村人收入差距大。现在农村的人均收入不高,就我调查来看,主要是村里贫富差距较大,有些家庭每年可以有几十万的收入可是有些却只能达到温饱,收入较低的大多是文化程度较低没有技术,做生意没有本钱打工只能做体力活儿。 第四、经济增长方式陈旧。这主要变现在:1政府对先进的生产技术宣传不足,农民不愿采用新技术。耕种方式仍与十年前没有多大的变化。2 先进的管理方法没有人去推广,市场信息闭塞。不少地方仍然是几千年来的小自然经济,农民不懂得随行就市,投资比较盲目。3没有人去担当农民宣传员的工作,农民对党的相关政策法规不了解。
三、 问题重重的农村教育
我国政府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推进农业建设和增加农民收入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目标。然而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发现:近年来,由于教育经费特别是高等教育经费的
节节攀升而农民收入增加缓慢,教育支出在农民总消费支出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已经影响了农民在其他方面的投资,甚至成为一些家庭陷入贫困的原因。此外,由于资金短缺,教师流失等原因,原本基础薄弱的农村教育也面临着深刻的危机。
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义务教育:
一 、经费不足 目前农村教育投资中,中央财政和各级政府的支出只占很少部分,绝大多数还要由农村和农民来承担。亚洲开发银行的报告说,全球190多个国家已经有170多个实现了免费义务教育。其中包括人均GDP 只有中国1/3地老挝,柬埔寨等国。就国内来讲,在经济较发达的东部地区,农村基层资金充足,一点点教育投入当然不算是问题。但在广大的中西部地区,教育投入却往往捉襟见肘。对于一些地方来说,困难确实存在;但对于其他为数不少地方政府来说,投资教育完全是不为也,而非不能也。这一点,看看他们气派的办公楼和豪华轿车就知道了。
二 、教师资源流失 市场经济时代,人们都在追求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连曾经被歌颂为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的教师们也不例外。随着一所所民办中小学的开办,不少经验丰富,认真负责的基层教师离开了农村,从而就导致农村优秀教师奇缺。教师也是凡人,我们不应该苛求他们放弃更好的工资更好的生活条件而一味地无私奉献,只是农村教师的待遇有待于提高。此外,由于基层教师资源长期补充不到新鲜血液,导致现有的农村教师整体年龄偏高,难以与现在的教育形势相适应。又快开学了,在调查中有位老乡说出了这样的话:“到底让我们农民的孩子到那里去念书?国家投资盖得好好的校舍,可是学校垮了。好的老师进了城啦,现在只靠几个初中毕业的小姑娘代课,没老师我们农村学校怎么办?请政府的青天大老爷们想想办法,任用一批安心在农村教书的毕业生当老师。我们这些黑脊背们的子女才能不当睁眼瞎了。”
三 、教学质量悬殊 由于教育投入不公平,在同一地区,城镇学校与乡村学校,城镇普通学校与城镇重点学校之间的教学条件可谓判若霄壤。一边是连个像样的操场都没有,至于音乐和美术更是发了书叠飞机。很多学生中学毕业都分不清足球和排球。而另一边是音体美,计算机,奥数辅导绘画班样样齐全。这样还导致了不少农村家长不顾实际情况盲目把孩子送到城里读书。以某同学所在的村子为例,他读小学时同年级会有30个人左右,而现在,全校人数都不过35个! 这样不仅过早地加重了这些家庭的负担,由于孩子们过小地就没有了家长的看管和约束,这对他们的成长也很不利。
高中和中专教育
一、入学率低 一个学生成绩的好坏在读完初中以后就基本可以看出,因此许多农村家长就放弃了让子女进一步接受高中教育的想法,毕竟一个高中生三年供养下来至少也要一万元。此外,由于现在的高中还是在实行严酷的应试教育,能考上大学的毕竟是少数,这一投资的期望回报并不大。而如果考不上,这些学生又将面临着“种地不如老子,喂猪不如嫂子”的尴尬境地。这也导致了高中入学率的降低。
二 与农村现实脱离 调查发现,初中毕业的学生中,出了一部分外出打工以外,其余大多数都会去读中专,以求学到一技之长。当前的中专教育所设置的专业多为财会,幼师和维修等。我们认为,既然受过高等教育的人都不会回到农村来,那么建设新农村这个神圣的历史使命只能落在这些人身上了。他们接收过九年义务教育,有一定的接收新知识的能力,而且又没有外出打工。然而中专教育所培
养的多数是面向城镇的技工。当然,新农村建设也需要这些类型人才,但我们认为现阶段农村更需要懂得农业技术,能够深入田间地头的科技人才以及熟悉法律和政策的基层民主宣传人员。然而培养这些人才的学校在现实中却少之又少。 高等教育
一、学费昂贵 据统计,10年间,我国大学学费从每年几百元一路飚升至每年5000元—8000元不等,学费猛涨约20倍,而1994年2004年10年间,国民人均收入增长不到4倍。而一个大学生本科四年,相当于城镇居民4.2年纯收入,普通农民家庭13.6年的纯收入。据《中国青年报》报道,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曾在很多场合不止一次说过,现在的大学学费已经超过了老百姓的经济承受能力。他甚至说,“我自己就知道,我和夫人两个人的工资加在一起,也只供得起一个孩子上大学。”教育价格逐年增长的另一面是政府教育投入的停步不前。早在上个世纪国家就制定目标: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要在上世纪末达到GDP 的4%。然而这个目标直到现在也未能实现,几年来一直徘徊在2.5%左右。现在再次提出要在2010年以前实现这个目标。还有个背景需要提一下,现在世界上这一指标的平均水平是5%。
二、心理上的压力 对农村贫困学生们来说,能够在比较艰苦的条件下考取大学已经是很不易了。然而在进入大学以后,他们还不得不面对和承受心理上的压力。这些压力主要来自于:曾经可以引以为自豪的成绩优势开始不复存在;面对丰富多样的课余活动,自己却没有什么文体特长;先进的设备,如城市里的电梯,网络等不会使用;普通话说不好,带有口音等等。这样的压力常常导致贫困学生的两极分化。一部分在艰辛的求学生活中深刻体会到只是改变命运,只有读书才能够摆脱贫困的道理,进而满怀信心,乐观地去面对今后的人生;另一部分则由于精神上的贫困而放弃努力,逃避学业,自暴自弃甚至走向极端。
三、定位上的失误 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目前的农村教育在定位上存在严重问题。现在的农村教育,从根本上讲是在农村为城市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离开农村,农民和农业的人才,而不是基于农村,为了农村而培养人才。 且不论知恩图报和永不忘本是中国的传统美德,光说在目前我国加入WTO ,农村和农业产业结构急需调整的全球经济条件下,这样的教育立足点是有大问题的。试问:有知识有文化的人都离开了,社会主义新农村还由谁来建设?
四、应该采取的措施
一、实行“教育券”制度,通过引进市场来降低教育价格。“教育券”制度是旅美学者薛涌提出的,其基本原则是:
“国家把大学的经费要直接交给学生而不是大学。首先,国家要算一算能拿出多少钱来办大学,再算算有多少经济条件困难的合格大学生需要支持。然而大学的拨款,在考虑到家庭收入格差的情况下,按等级平均分配到每个学生手中。比如最高额是一人一年一万块钱。这笔钱,以教育券的形式支付,保证不被挪为他用。 “这样,一个学生考过了一定的分数线,就可以按家庭收入情况拿到相应的教育券,同时申请几个大学。大学因为没有从国家那里来的直接经费,只能想方设法吸引学生到本校读书。当学生决定到一个大学就读时,把教育券交给大学支付学费,多退少补。大学凭着教育券到国家那里按面值兑换出现金,获得了教育经费。“教育券的方案则改变了以往的游戏规则:你是不是一流,不是自己吹的,不是政府指定的,而是竞争出来的。当学生手里有教育券,拿着你的经费时,你就要想方设法把这个学生吸引过来,否则就揭不开锅。怎么吸引学生?一是提高教育质量,提高教育服务(比如帮学生找工作等等)。你的毕业生就业率低,起薪低,就没有
人来,你就有存亡的危机。二是降低教育成本。学生手里的教育券值一万,你可以把学费压到六千,这样学生还剩四千块的生活费。如果你成本太高,一万学费不够,学生还要再自己贴二千,那你可要三思而后行了。在这种以学生的利益为中心的竞争中,还有哪个学校敢不惜工本地盖大楼,修校门?”。这种制度可以解决高校大兴土木,提高学费,盲目扩招,不注重人才培养质量等问题,应该引起我们重视。
二 、建立农村贫困生“教育互助合作基金”,成立互助金管理委员会,用这样的经费解决农村学生教育学费困难。
互助金具体方案如下: 教育互助金来源:(一)由中央政府注入一部分资金;(二)教育部拨付一定款额;(三)社会各界的资助和捐赠;(四)大学所在省级、市级政府亦拨付一部分;(五)学生所在大学拨付一部分;(六)参加互助金的贫困学生交一部分(每年几百到几千元)(七)银行系统注入一部分资金(八)互助金增值和积累。
使用细则 :学生考上大学之后,如果交学费有困难的话可以在入大学时向所在大学的基金管理分会申请,由基金会先将学费代学生交了。待学生毕业后有还款农力时将大学时借基金会的前如数还清。另外还可以在借基金的时候基金会可以和借款人签个合同或者承诺书:承诺再 毕业以后将会捐款给基金会(数额不论大小)。这样基金会会越来越大,靠基金的利息甚至就可以维持基金会的正常运行。 通过这样的基金,银行亦可以减轻贷款压力,甚至没有学生向银行贷款,降低了银行的风险;也可以是更多的学生完成自己的学业,走向自己人生的辉煌;同时对解决我国教育也是一种全新的尝试.
五、结语
经过十几天的调查和走访,我深有感触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村有了很大的变化,村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现阶段物价的上涨和通货膨胀人们还是不富裕。我总结了一下这些情况得出了这样的结论。目前总体来看,农民的收入虽有增加但速度缓慢,而且来源单一,缺乏新的增长点。在这样的情况下,培养一批扎根于农村,热爱农村,懂技术,懂法律,懂政策的农村人才就显得相当急迫了。然而纵观当今农村教育,义务教育勉强支持,高中和中专教育偏离现实,高等教育完全是在为大城市培养人才。在这样的体制下,农村是无承担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重任的。
和谐社会是所有公民的社会,广大的农民不应该是被党和政府遗忘的对象。国家建设新农村的号召正表现了政府力图让农民过上好日子的决心。然而现实是严峻的,政策更需要切实实施。只有立足实际,大力发展适合农村,直接服务于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村教育,才能早日实现富国强民的宏伟目标。
我们建设的和谐社会,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三者一起并重的,不要忽
略道德力量的调节。在今天,我们把农村作为一个调研区来看待,一定要注意矛盾的解决方法,懂得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做到要自律、尊重别人,做到互敬互爱、互助,这样的话,我们的社会就向和谐社会前进一步了。一个没有社会信任的地方,什么建设都搞不好。让我们相信,美好的明天一直在等我们来建设,也必定由我们来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