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测试卷
一、积累运用(共4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肇庆(zhào) 拮据(jū) 涸辙(hé) 探骊得珠(lí)
B.绮丽(qǐ) 阴晦(huì) 栈桥(zhàn) 言简意赅(hài)
C.跌宕(dàng) 精髓(suǐ) 褴褛(lǔ) 玲珑剔透(tī)
D.古刹(shà) 涟漪(yī) 惘然(wǎng) 皱缬(xié)
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我的叔叔于勒》是法国作家莫泊桑写的一篇短篇小说,小说中刻画了菲利普夫妇冷酷
自私、唯利是图的形象,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B.《陈涉世家》选自《史记》,作者司马迁,是西汉时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本篇
文章记叙了陈胜起义的原因、经过和起义后的浩大声势。
C.《骆驼祥子》的主人公老实、健壮、坚忍,同时他又自尊好强、吃苦耐劳,尽管他有着
“三起三落”的悲惨遭遇,但他始终没有失去对生活的信心。祥子的奋斗经历和人生结局正
诠释了“好人自有好报”的道理。
D.《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周代诗歌305篇,《蒹葭》和《关雎》这两首
诗均出自《诗经》,诗中歌颂了纯洁的爱情。
3.古诗词积累(21分)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蒹葭苍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道阻且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_______________。
(5)复行数十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屋舍俨然,_______________。
(6)若夫日出而林霏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间之朝暮也。
(7)人知太守游而乐,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离愁。_______________。
(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10)衣带渐宽终不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名著阅读(5分)
(一)
我越往前走,海峡也就越浅。不多一会我已经走近岸边,到了可以听见喊声
的地方。我用手举着拖来舰队的绳索的一端,高声呼喊:“最强大的利里浦特皇
帝万岁!”这位伟大的君王迎接我上岸,对我说不尽地恭维,当场就封我作“那达
克”,这是他们最尊贵的爵位。
(1)这段话出自英国讽刺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的小说《 》。
(2)联系选段前的情节,简述这位伟大的君王“对我说不尽地恭维”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他不知怎么是好了,低着头,拉着车,慢腾腾地往前走,没有主意,没有
目的,昏昏沉沉的,身上挂着一层粘汗,发着馊臭的味儿。走了会儿,脚心跟鞋
袜粘在一块,好像踩着块湿泥,非常难过,本来不想再喝水,可是见了井不由得
又过去灌了一气,不为解渴,似乎专为享受井水那点凉气,从口腔到胃里,忽然
凉了一下,身上的毛孔猛地一收缩,打个冷战,非常舒服。喝完,他连连地打嗝,
水要往上漾。
(1)以上文段节选自,作者是_____________.
(2)下面文字介绍的是该作品中另一个重要人物,请你写出她的名字.
她曾被一个军官抛弃过,后来她与他同住在一个四合院里,两人渐渐产生了感情,最终,
她因难以忍受困苦生活给他的屈辱而自杀了。
她的名字是( )。
5.综合探究(8分)
班级开展“气象物候”专题研究活动,你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参与活动:
⑴【诗海撷趣】从熟悉的诗歌中摘抄一句含有物候现象的诗句,并解释其中的物候规律。(3
分)
[诗句]
[我的解释] ⑵【传统探究】请仿照示例,从二十四节气(如冬至、霜降、芒种)中任选两个解释含义。
(2 分)
示例:清明,表示天气晴朗温暖,草木返青。
⑶【口语交际】你的同学小明认为“黄河远上白云间”一句想象奇特,请你从物候学的角度
对这句话提出不同看法。(3分)
二、阅读理解(共40分)
(一)诗歌赏析。(5分)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千古名句,简析这两句诗好在哪里。(2分)
。
2、你认为晏殊《浣溪沙》中表现的愁和李煜《相见欢》中表现的愁有何不同?(3分)
(二)阅读下面的两段文言文(12分)
(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
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
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
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
(乙)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
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观
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
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
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为清绝:花
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袁宏道
《晚游六桥待月记》,有删节)
注:①罗纨(wán):丝织品。②午未申:指午时、未时、申时三个时辰,相当于现在从上午
十一时至下午五时的这一段时间。③夕舂:夕阳。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奔:
②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作:
③梅花为寒所勒 勒:
④山岚设色之妙 设:
2.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译文:
②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译文:
3.甲、乙描写的对象各不相同,但是两位作者却都流露出相似的思想感情。请从对待风景和对待世俗社会两个角度写出作者的思想感情。(4分)
(三)阅读《人类只剩7年时间拯救地球》一文 (13分)
英国著名自然灾难专家、世界知名环境科学家比尔?麦克古尔在其新书《7年拯救地球》中提出了一个惊人的观点:那就是人类如果不立即采取行动,减少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排放,那么2015年将成为地球命运的转折点。如果地球温室气体排放在这7年时间中无法得到控制,那么地球将在2015年7月进入不可逆转的恶性循环中,人类将被气候变暖引发的一系列大自然灾难所吞噬!
麦克古尔教授在书中称,从现在开始到2015年,人类只剩下有限时间来减少有害温室气体的排放,如果人类的努力失败,那么地球将面临6500万年前小行星撞地球造成恐龙灭绝以来最大的灾害威胁。
麦克古尔教授说:到2050年,全球温室气体的排放必须减少50﹪到80﹪。要做到这一点, 温室气体的排放必须在2015年前就达到稳定状态,然后逐年下降。但这样仍然不够,如果人类不主动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即使温室气体的排放减少90﹪,仍无法阻止危险的气候变暖。
麦克古尔教授称,地球目前的气候距100万年来最暖温度相差大约1摄氏度,如果人类烧光地球上剩下的其他化石燃料,那么地球的温度还将上升13摄氏度,当前的情况表明,自然环境已到了非治理不可的地步,这种治理也将不是一人一国之力可以完成的,是需要世界各国协同一致、共同面对的。
1.麦克古尔认为人类拯救地球应采取什么行动? (3分)
2.第三自然段主要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试举例分析其作用。(3分)
3.最后一段中“地球目前的气候距100万年来最暖温度相差大约1摄氏度”,句中“大约”能删去吗?为什么?(3分)
4.根据麦克古尔的观点,请你提一条拯救地球的具体措施,并简要说明理由。(4分) ①措施
②理由
(四)阅读《绝唱》一文,完成20-25题。(10分)
我每年都要到圆明园去。虽然圆明园一直有荷花池,可我到圆明园看荷花,却既不在三四月间去看它的绿叶,也不在五六月间去看它的红花,我只愿在每年的初冬季节去。 诚然,荷花绿叶的美是无可比拟的。它浅浅的深深的绿叶上凝聚着汪汪点点的水露,在阳光的照射下,宛如透明的翡翠上滚动的几颗珍珠。这是这一塘荷花最美的时候吗?“接天莲叶无穷碧”的名句曾被人无数次地吟咏过。我曾经以为,这是荷花最美的时候,可是我现在却觉得,也许一切并非如此。
诚然,荷花的红、荷花的美是有口皆碑的。它粉粉的、淡淡的、雅雅的,仿佛永远是十五六岁的年纪。不管在明亮的阳光下或是在轻风细雨中,它亭亭于岸畔又隐隐于水底的那些神秘莫测的艳影,都会使人心醉神迷。这是这一塘荷花最美的时候吗?“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句,人们总是不绝于口。我也曾经认为,满塘红艳是荷花最美的时候,可是我现在越来越不这么认为了。
那是十多年前的十一月,我独自一人到圆明园,想去寻找那里的残秋。可是当我徜徉于既找不到一片绿叶也找不到一朵红花的荷花池的石岸上时,无意之间,却被蓦然呈现在面前的另一种景色震撼了:在映满圆明园断石残柱的倒影中间,是一池残荷--有的枯梗还高高地耸立着,有的则已折断在水中;有的叶子早被秋风撕破,有的卷作黑色的一团,却依然在空中高擎;那些曾是翠绿色或者金黄色的莲蓬,有的虽然已变成黑色,却依然在空中高举,有的被风雨摧折,成堆地倒伏在水中,却依然守着它自己的根。看到这些景象,我顿时感到自己走进了一个荷花的神奇世界。
“留得残荷听雨声”吗?不,我感到这满池的荷花没有枯、没有死,那布满池水的断梗残枝,完全是那一池碧绿一池艳红的最高的升华。你从中可以发现一种美,那种不是红红绿绿的俗美,而是蕴藏于残破枯败之中的、充满自信和孤傲的凄美。
它是满池桔梗残叶,它不再以绿叶去使人清心,也不再以红花去使人陶醉,但它却表达了一种精神,一种力量。它和圆明园留给人们的断墙一样,是一种似乎已被摧毁但却永远无法摧毁的象征,是一种不屈的沉默。因此,我想,这满塘残荷才是圆明园荷池的绝美之处,它是远胜于色、远胜于香的一池历尽凄风苦雨的绝唱。何况,隆冬过后,它那散落满地
的莲子,又会吐出新芽,用它青青的绿意,覆盖着这片古老的荷池呢!
不要“留得残荷听雨声”,还是“风雨声中听残荷”吧!去听它的精神,去听它的力量!
1. 联系语境,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亭亭:
2. 第④段运用描写的表达方式,写了残荷的 ,第⑤⑥段运用了 、 的表达方式,赞美了
残荷的精神。(2分)
3.按照要求品读、赏析下面的句子。(2分)
(1)从修辞的角度:(1分)
它浅浅的深深的绿叶上凝聚着汪汪点点的水露,在阳光的照射下,宛如透明的翡翠上滚动的几颗珍珠。
赏析:
(2)从含义的角度:(1分)
有的叶子早被秋风撕破,有的卷作黑色的一团,却依然在空中高擎。
赏析:
4.作者在写残荷时多次提到圆明园的断墙残柱,这两者有何相似之处?(3分)
5.文段⑦中,“留得残荷听雨声”与“风雨声中听残荷”有何不同?结合文意,谈谈你的理解。(3分)
6.根据文章内容,分析本文题目“绝唱”的含义。(3分)
三、作文(40分)
题目:让__________走进心灵。
要求:1、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语,可以是善良,勇敢,感恩,快乐,良好的习惯等,将题目补充完整,写作。
2、文章不少于600字,感情真挚,禁止抄袭,文中人名校名一律用化名。
语文测试卷
一、积累运用(共4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肇庆(zhào) 拮据(jū) 涸辙(hé) 探骊得珠(lí)
B.绮丽(qǐ) 阴晦(huì) 栈桥(zhàn) 言简意赅(hài)
C.跌宕(dàng) 精髓(suǐ) 褴褛(lǔ) 玲珑剔透(tī)
D.古刹(shà) 涟漪(yī) 惘然(wǎng) 皱缬(xié)
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我的叔叔于勒》是法国作家莫泊桑写的一篇短篇小说,小说中刻画了菲利普夫妇冷酷
自私、唯利是图的形象,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B.《陈涉世家》选自《史记》,作者司马迁,是西汉时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本篇
文章记叙了陈胜起义的原因、经过和起义后的浩大声势。
C.《骆驼祥子》的主人公老实、健壮、坚忍,同时他又自尊好强、吃苦耐劳,尽管他有着
“三起三落”的悲惨遭遇,但他始终没有失去对生活的信心。祥子的奋斗经历和人生结局正
诠释了“好人自有好报”的道理。
D.《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周代诗歌305篇,《蒹葭》和《关雎》这两首
诗均出自《诗经》,诗中歌颂了纯洁的爱情。
3.古诗词积累(21分)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蒹葭苍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道阻且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_______________。
(5)复行数十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屋舍俨然,_______________。
(6)若夫日出而林霏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间之朝暮也。
(7)人知太守游而乐,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离愁。_______________。
(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10)衣带渐宽终不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名著阅读(5分)
(一)
我越往前走,海峡也就越浅。不多一会我已经走近岸边,到了可以听见喊声
的地方。我用手举着拖来舰队的绳索的一端,高声呼喊:“最强大的利里浦特皇
帝万岁!”这位伟大的君王迎接我上岸,对我说不尽地恭维,当场就封我作“那达
克”,这是他们最尊贵的爵位。
(1)这段话出自英国讽刺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的小说《 》。
(2)联系选段前的情节,简述这位伟大的君王“对我说不尽地恭维”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他不知怎么是好了,低着头,拉着车,慢腾腾地往前走,没有主意,没有
目的,昏昏沉沉的,身上挂着一层粘汗,发着馊臭的味儿。走了会儿,脚心跟鞋
袜粘在一块,好像踩着块湿泥,非常难过,本来不想再喝水,可是见了井不由得
又过去灌了一气,不为解渴,似乎专为享受井水那点凉气,从口腔到胃里,忽然
凉了一下,身上的毛孔猛地一收缩,打个冷战,非常舒服。喝完,他连连地打嗝,
水要往上漾。
(1)以上文段节选自,作者是_____________.
(2)下面文字介绍的是该作品中另一个重要人物,请你写出她的名字.
她曾被一个军官抛弃过,后来她与他同住在一个四合院里,两人渐渐产生了感情,最终,
她因难以忍受困苦生活给他的屈辱而自杀了。
她的名字是( )。
5.综合探究(8分)
班级开展“气象物候”专题研究活动,你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参与活动:
⑴【诗海撷趣】从熟悉的诗歌中摘抄一句含有物候现象的诗句,并解释其中的物候规律。(3
分)
[诗句]
[我的解释] ⑵【传统探究】请仿照示例,从二十四节气(如冬至、霜降、芒种)中任选两个解释含义。
(2 分)
示例:清明,表示天气晴朗温暖,草木返青。
⑶【口语交际】你的同学小明认为“黄河远上白云间”一句想象奇特,请你从物候学的角度
对这句话提出不同看法。(3分)
二、阅读理解(共40分)
(一)诗歌赏析。(5分)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千古名句,简析这两句诗好在哪里。(2分)
。
2、你认为晏殊《浣溪沙》中表现的愁和李煜《相见欢》中表现的愁有何不同?(3分)
(二)阅读下面的两段文言文(12分)
(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
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
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
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
(乙)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
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观
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
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
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为清绝:花
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袁宏道
《晚游六桥待月记》,有删节)
注:①罗纨(wán):丝织品。②午未申:指午时、未时、申时三个时辰,相当于现在从上午
十一时至下午五时的这一段时间。③夕舂:夕阳。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奔:
②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作:
③梅花为寒所勒 勒:
④山岚设色之妙 设:
2.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译文:
②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译文:
3.甲、乙描写的对象各不相同,但是两位作者却都流露出相似的思想感情。请从对待风景和对待世俗社会两个角度写出作者的思想感情。(4分)
(三)阅读《人类只剩7年时间拯救地球》一文 (13分)
英国著名自然灾难专家、世界知名环境科学家比尔?麦克古尔在其新书《7年拯救地球》中提出了一个惊人的观点:那就是人类如果不立即采取行动,减少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排放,那么2015年将成为地球命运的转折点。如果地球温室气体排放在这7年时间中无法得到控制,那么地球将在2015年7月进入不可逆转的恶性循环中,人类将被气候变暖引发的一系列大自然灾难所吞噬!
麦克古尔教授在书中称,从现在开始到2015年,人类只剩下有限时间来减少有害温室气体的排放,如果人类的努力失败,那么地球将面临6500万年前小行星撞地球造成恐龙灭绝以来最大的灾害威胁。
麦克古尔教授说:到2050年,全球温室气体的排放必须减少50﹪到80﹪。要做到这一点, 温室气体的排放必须在2015年前就达到稳定状态,然后逐年下降。但这样仍然不够,如果人类不主动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即使温室气体的排放减少90﹪,仍无法阻止危险的气候变暖。
麦克古尔教授称,地球目前的气候距100万年来最暖温度相差大约1摄氏度,如果人类烧光地球上剩下的其他化石燃料,那么地球的温度还将上升13摄氏度,当前的情况表明,自然环境已到了非治理不可的地步,这种治理也将不是一人一国之力可以完成的,是需要世界各国协同一致、共同面对的。
1.麦克古尔认为人类拯救地球应采取什么行动? (3分)
2.第三自然段主要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试举例分析其作用。(3分)
3.最后一段中“地球目前的气候距100万年来最暖温度相差大约1摄氏度”,句中“大约”能删去吗?为什么?(3分)
4.根据麦克古尔的观点,请你提一条拯救地球的具体措施,并简要说明理由。(4分) ①措施
②理由
(四)阅读《绝唱》一文,完成20-25题。(10分)
我每年都要到圆明园去。虽然圆明园一直有荷花池,可我到圆明园看荷花,却既不在三四月间去看它的绿叶,也不在五六月间去看它的红花,我只愿在每年的初冬季节去。 诚然,荷花绿叶的美是无可比拟的。它浅浅的深深的绿叶上凝聚着汪汪点点的水露,在阳光的照射下,宛如透明的翡翠上滚动的几颗珍珠。这是这一塘荷花最美的时候吗?“接天莲叶无穷碧”的名句曾被人无数次地吟咏过。我曾经以为,这是荷花最美的时候,可是我现在却觉得,也许一切并非如此。
诚然,荷花的红、荷花的美是有口皆碑的。它粉粉的、淡淡的、雅雅的,仿佛永远是十五六岁的年纪。不管在明亮的阳光下或是在轻风细雨中,它亭亭于岸畔又隐隐于水底的那些神秘莫测的艳影,都会使人心醉神迷。这是这一塘荷花最美的时候吗?“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句,人们总是不绝于口。我也曾经认为,满塘红艳是荷花最美的时候,可是我现在越来越不这么认为了。
那是十多年前的十一月,我独自一人到圆明园,想去寻找那里的残秋。可是当我徜徉于既找不到一片绿叶也找不到一朵红花的荷花池的石岸上时,无意之间,却被蓦然呈现在面前的另一种景色震撼了:在映满圆明园断石残柱的倒影中间,是一池残荷--有的枯梗还高高地耸立着,有的则已折断在水中;有的叶子早被秋风撕破,有的卷作黑色的一团,却依然在空中高擎;那些曾是翠绿色或者金黄色的莲蓬,有的虽然已变成黑色,却依然在空中高举,有的被风雨摧折,成堆地倒伏在水中,却依然守着它自己的根。看到这些景象,我顿时感到自己走进了一个荷花的神奇世界。
“留得残荷听雨声”吗?不,我感到这满池的荷花没有枯、没有死,那布满池水的断梗残枝,完全是那一池碧绿一池艳红的最高的升华。你从中可以发现一种美,那种不是红红绿绿的俗美,而是蕴藏于残破枯败之中的、充满自信和孤傲的凄美。
它是满池桔梗残叶,它不再以绿叶去使人清心,也不再以红花去使人陶醉,但它却表达了一种精神,一种力量。它和圆明园留给人们的断墙一样,是一种似乎已被摧毁但却永远无法摧毁的象征,是一种不屈的沉默。因此,我想,这满塘残荷才是圆明园荷池的绝美之处,它是远胜于色、远胜于香的一池历尽凄风苦雨的绝唱。何况,隆冬过后,它那散落满地
的莲子,又会吐出新芽,用它青青的绿意,覆盖着这片古老的荷池呢!
不要“留得残荷听雨声”,还是“风雨声中听残荷”吧!去听它的精神,去听它的力量!
1. 联系语境,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亭亭:
2. 第④段运用描写的表达方式,写了残荷的 ,第⑤⑥段运用了 、 的表达方式,赞美了
残荷的精神。(2分)
3.按照要求品读、赏析下面的句子。(2分)
(1)从修辞的角度:(1分)
它浅浅的深深的绿叶上凝聚着汪汪点点的水露,在阳光的照射下,宛如透明的翡翠上滚动的几颗珍珠。
赏析:
(2)从含义的角度:(1分)
有的叶子早被秋风撕破,有的卷作黑色的一团,却依然在空中高擎。
赏析:
4.作者在写残荷时多次提到圆明园的断墙残柱,这两者有何相似之处?(3分)
5.文段⑦中,“留得残荷听雨声”与“风雨声中听残荷”有何不同?结合文意,谈谈你的理解。(3分)
6.根据文章内容,分析本文题目“绝唱”的含义。(3分)
三、作文(40分)
题目:让__________走进心灵。
要求:1、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语,可以是善良,勇敢,感恩,快乐,良好的习惯等,将题目补充完整,写作。
2、文章不少于600字,感情真挚,禁止抄袭,文中人名校名一律用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