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读后感

一种特殊的文体——读后感

读后感最直接的作用就是检验孩子的读书情况。但是这只是很表面的一个因素

我们的孩子一般都是从1年级开始进行写作学习的

一二年级看图写话,三四年级开始写简单的记叙文,五六年级开始讲究篇章结构,尝试写作简单的议论文

这是小学写作教学的一个简单的内容总结。

我们会发现,其实孩子的写作和语言学习一样,有着这样的一个规律

就是从具象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

低年级的孩子主要是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迁移。

因此到了三年级,孩子才会接触作文。要写一篇完整的文章

我们最先接触的文体是什么?

记叙文。这对孩子来说是符合他的认识发展规律的。

首先要把自己看到的写清楚,然后才能把自己想到的写明白

我认为,读后感的主要作用就是在这儿

它在做一个工作,就是帮孩子整理阅读中生发出来的种种思考和想法。 在小学阶段,读后感可以帮助孩子从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到表达自己所感所想 我觉得这就是读后感的意义

我发现对于读后感,我们有一些需要纠正的观点

第一,读后感的核心是什么?是感受。说到底要有自己的感受

为什么大家觉得读后感难写呢?

我觉得有两点:

1 标准太高

我们经常会听到老师要求读后感要有独特的观点

因此人人都想不一样。其实,比起独特,真实更重要。

读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可能人人都会觉得海伦是个很坚强的人

但是,每个人被感动的点可能完全不同。

我觉得这个独特性应该体现在书里面的那个地方让你有了这样的感受。这样就做到了真实,就是你的感受了,就跟别人不一样了。

这个感受就是你的感受了。

这个工作就要家长和老师来帮忙了

2 比较

我觉得读后感是特别不好比较的

因为每个孩子的想法都是独特的

怎么能说是谁好,谁不好呢?

对于读后感我的评价标准是:

低年级,能说出自己的感受(1-2个词,简单一句话就好)

中年级,能结合阅读内容说清楚自己的观点

高年级,文章结构完整,能结合阅读内容和自己的生活说说自己的真情实感

可能在有些家长和老师看来,我的标准有一点儿低,但是我关注的是孩子的实际能力发展。

多比说的没有错,但是我们不能指望每一个孩子都是有多么好的文采,但是要引导他们发现阅读的乐趣和意义

读后感应该是给孩子阅读注入正能量的写作活动,而不是一个让人头疼的工作 其实我自己也是经常要写导读啊,文本解读啊等等类似读后感的东西,从我自己的经验来讲,想写好读后感有一个工作一定要做读书笔记

最简单的就是眉批和旁批,把自己简单的想法随手记在说边上

图书馆的书我就用一个本子做条目式的摘抄加批注,用两种笔,摘抄一种颜色,批注一种颜色。

刚刚的方法适合比较大一点的孩子,我觉得3年级开始比较合适,最一开始要费点儿心,陪孩子一起用这种方式读两三本书

年纪小一点儿的孩子,我觉得比较好的方式就是让他们画画

然后跟孩子聊聊阅读的内容,把他说的精彩语录记录下来

跟他做一个读书笔记

让他觉得读书时是要做记录的,记录感想是一件该做的事儿。

我个人都是用文字帮小朋友记录的

想我自己在做“经典伴读·读后感写作指导”的时候,就特别在每一章的后面加了一个“想一想”的单元,让孩子读完一章之后及时整理自己的想法。

这样最后写读后感的时候,自己想法都历历在目,自己整理一下,条理一下语言,基本的雏形就有了。

不是让您给他解释图画内容。您帮孩子记录的是他的精彩观点,孩子画孩子自己的

说实话,孩子的很多想法都是很独到的,只不过他们不会写,我们大人帮忙记录。但是要培养读书记录的习惯,不能光大人忙活,得给他点儿任务,画画最合适。 所以说写读后感有这么几个步骤:

1 认真读文章

2 随时记想法

3 及时做总结

4 跟别人分享

我觉得能做到这几点,最后的读后感一定会让人眼睛一亮的

读写绘对低年级真的是很不错的方式。

对于刚刚开始起步的孩子来说,选择合适的材料是很重要的。

特别是经典名著,版本太多。

根据自己的阅读需求选择合适的版本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小学的朱兰京老师

我们说,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是输入的过程,写作是输出的过程。语文能力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在小学第三学段进行读后感的训练是很有必要的,它是读写训练的结合体,是阅读成果的呈现,是培养第三学段学生语文读写能力的综合训练。

我认为小学生的读后感大体有以下两种方式。

一、先叙后议

所谓先叙后议,就是文章正文部分除去开头和结尾,主要包含两部分,先是对作品的主要内容进行概括介绍,然后针对整部作品或者是作品中印象最深刻的一个内容进行议论,在议论中要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例如:有同学在一篇读后感中这样写:“四年级时我读了一本书,名叫《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本书写的是海伦·凯勒因发高烧而变成了一个耳聋而且双目失明的人,但她并没有灰心,坚持学习认

字,刻苦努力,最后成为一位伟大的文学家的故事。这本书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遇到不顺心的事、困难的事,一定不要灰心,只要肯于吃苦,肯于努力,肯于付出,就能成功。记得有一次我数学

考试成绩不太理想„„”

这位同学先对《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的内容进行了简介,然后阐明了自己从中懂得的道理,接着联系自己生活实际谈了如何以海伦·凯勒为榜样克服困难,最后取得学业成功。

这种撰写读后感的方式就叫先叙后议。一般来讲,先叙后议的写法“感”点比较少,写起来比较简单,建议初学写读后感的同学从先叙后议练起。

二、边叙边议

所谓边叙边议,也叫夹叙夹议,就是文章正文部分除去开头和结尾,分成几个板块:先是对作品的主要内容进行概括介绍,然后针对作品中印象最深刻的几个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议论,表达

出自己的深刻感受。

例如:有同学在读完《爱的教育》后,在读后感中这样写道“‘小孩的死亡’这五个字如一块不朽的磁铁在密密麻麻的目录中吸引了我的目光;‘住在卖野菜的人家附近的那个二年级的小孩——我弟弟的朋友——死了’,读到这儿我心里咯噔一下,感到很沉重,泪水在眼眶里打转,但我坚持不让它滚落;‘临终的那天还说要做学校的习题’,这时一滴眼泪落在了书上。那是怎样的一种精神呀?都快死了,还一心想着学习,现在又有几个人能做到这一点呢?何况他才读二年级呀!我的泪水中包含的不仅是崇敬,还有一种对自己行为而感到的惭愧。读着、感动着,一个昔日的场景浮现在我的脑海里。暑假期间,妈妈给我报了一个连续十二天的补习班„„”

这位同学先选取了《爱的教育》中的三个感点阐发自己的感受,然后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进一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这种撰写读后感的方式就叫边叙边议。这种方法的特点是“感”点多,而且“感”点不同,要求读者对作品要非常熟悉。边叙边议使文章形式灵活,读者可以有针对性地适时适地地发表感慨。这种方式和读者的情感变化过程相吻合。读者在阅读一部作品时,情感常常随文章中人物变化而变化,和主人公同喜、同悲、同怒、同乐,而边叙边议的写作形式可以及时地将这种情感在读后感中表达出来,做到随

叙随感,有的放矢。

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曾经说过:“一天写几页笔记不嫌多,一天写一句感言不嫌少。深刻的生命、思维就是这样成熟的„„”愿我们能热爱阅读,热爱写作,只

要读书就动笔墨,只有这样,我们的文学

素养才能渐渐形成。

再来看看袁晓峰校长是怎么说的

读后感,首先是要读,读出了感觉,读出了感动,读出了感悟,才写得出读后感。 我小时候写过很多读后感。那时课业负担不重,晚饭后,我常常到区图书馆,我喜欢那白色日光灯下的静谧,我喜欢那一排排图书散发出的芬芳,我更喜欢自由又自在地阅读——取出一本,翻看几页,喜欢便借回家,不喜欢就放回原处。因为是自己喜欢的,所以总能读有所感,于是,就想写出来与人分享。记得第一次写出来后,在还书时我交给了图书馆的阿姨,那位阿姨看后大加赞赏,并把我的读后感

用大字抄写出来,放在了图书馆门前的玻璃橱窗里。这件事极大地鼓舞了我,后来我经常写,在我们区图书馆门前的玻璃橱窗里,总能见到我这个学生写的读后感。

通过自己的经历,我想告诉孩子们——写读后感首先要读进去,如果读了半天还读不进去,建议你换一本读得进去的书来读。你都进不去,怎么能有所感呢?如果是老师规定的书并规定要写这本书的读后感,你也不必急着写,还是要先读进去。既然是老师布置必须完成的,就不要再抱怨,抱怨也不能免去作业呀。我们想,老师规定读这本书,一定会有自己的理由,我们来找找是什么理由吧,哪怕只找到一个理由,也说明你的一只脚迈进这本书里了。

当你读进去了你就会有所感,你就希望把这本书介绍给更多的朋友,那就写吧,写出来贴在班级或学校的读书栏里,还可以发表在博客里、报刊里。怎么写呢? 先想想这本书最打动自己或让自己最受启发的是什么,比如读《如果你想当总统„„》,让我得到的启迪是:“一切皆有可能!”梦想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奔着梦想去,才会离梦想越来越近。于是,我就确定了读后感的题目《向梦想出 发》。

读完一本书得到的感悟感动很多,为自己的读后感确定一个题目,可以帮助你在写的时候不蔓不枝,让读者也容易读得明白。写的时候可以先介绍书的内容和特点,然后就内容和特点写出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我更喜欢按照自己的思路来写,先理清自己的思路,在表达自己的感受时引用书中相关的内容。

在《向梦想出发——读〈如果你想当总统„„〉》中,我的感悟是:一切皆有可能——梦想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激励大家向梦想出发;做什么事情都有好处和坏处——要对自己未来的路负责,就得学会从不同角度去看问题,只有对好处坏处都能接受,才能坚定不移地向前走;要实现梦想应该有强壮的体魄、诚实的品格和相当的文化底蕴——知道了要为实现梦想做哪些努力,才能走得更远,走得更坚

实;要勇于承担责任,为自己从事的工作竭尽全力——明白想成为一个怎样的人就意味要肩负那样的人的责任;每一位总统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每一个人也是独一无二的,不必与别人比,成长为最好的

自己就行。

每一点我都是引用书中的句子来印证,这不就是我的读后感吗?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我想,每个人写读后感的方式也是独一无二的,我们不

必照着一个样子写,只要我们真的读进去,或长或短,或庄或谐,我们写起来一定不难,而且还会写出有自己独特风格和独到见解的读后感呢。孩子们,我期待着。

我们社出版的“经典伴读·读后感写作指导”系列,请到了全国著名教师指导读后感的写作方法,还有全译本的完整原著

目前出版的有《爱的教育》《柳林风声》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西顿动物故事》

《木偶奇遇记》《汤姆索亚历险记》

一种特殊的文体——读后感

读后感最直接的作用就是检验孩子的读书情况。但是这只是很表面的一个因素

我们的孩子一般都是从1年级开始进行写作学习的

一二年级看图写话,三四年级开始写简单的记叙文,五六年级开始讲究篇章结构,尝试写作简单的议论文

这是小学写作教学的一个简单的内容总结。

我们会发现,其实孩子的写作和语言学习一样,有着这样的一个规律

就是从具象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

低年级的孩子主要是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迁移。

因此到了三年级,孩子才会接触作文。要写一篇完整的文章

我们最先接触的文体是什么?

记叙文。这对孩子来说是符合他的认识发展规律的。

首先要把自己看到的写清楚,然后才能把自己想到的写明白

我认为,读后感的主要作用就是在这儿

它在做一个工作,就是帮孩子整理阅读中生发出来的种种思考和想法。 在小学阶段,读后感可以帮助孩子从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到表达自己所感所想 我觉得这就是读后感的意义

我发现对于读后感,我们有一些需要纠正的观点

第一,读后感的核心是什么?是感受。说到底要有自己的感受

为什么大家觉得读后感难写呢?

我觉得有两点:

1 标准太高

我们经常会听到老师要求读后感要有独特的观点

因此人人都想不一样。其实,比起独特,真实更重要。

读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可能人人都会觉得海伦是个很坚强的人

但是,每个人被感动的点可能完全不同。

我觉得这个独特性应该体现在书里面的那个地方让你有了这样的感受。这样就做到了真实,就是你的感受了,就跟别人不一样了。

这个感受就是你的感受了。

这个工作就要家长和老师来帮忙了

2 比较

我觉得读后感是特别不好比较的

因为每个孩子的想法都是独特的

怎么能说是谁好,谁不好呢?

对于读后感我的评价标准是:

低年级,能说出自己的感受(1-2个词,简单一句话就好)

中年级,能结合阅读内容说清楚自己的观点

高年级,文章结构完整,能结合阅读内容和自己的生活说说自己的真情实感

可能在有些家长和老师看来,我的标准有一点儿低,但是我关注的是孩子的实际能力发展。

多比说的没有错,但是我们不能指望每一个孩子都是有多么好的文采,但是要引导他们发现阅读的乐趣和意义

读后感应该是给孩子阅读注入正能量的写作活动,而不是一个让人头疼的工作 其实我自己也是经常要写导读啊,文本解读啊等等类似读后感的东西,从我自己的经验来讲,想写好读后感有一个工作一定要做读书笔记

最简单的就是眉批和旁批,把自己简单的想法随手记在说边上

图书馆的书我就用一个本子做条目式的摘抄加批注,用两种笔,摘抄一种颜色,批注一种颜色。

刚刚的方法适合比较大一点的孩子,我觉得3年级开始比较合适,最一开始要费点儿心,陪孩子一起用这种方式读两三本书

年纪小一点儿的孩子,我觉得比较好的方式就是让他们画画

然后跟孩子聊聊阅读的内容,把他说的精彩语录记录下来

跟他做一个读书笔记

让他觉得读书时是要做记录的,记录感想是一件该做的事儿。

我个人都是用文字帮小朋友记录的

想我自己在做“经典伴读·读后感写作指导”的时候,就特别在每一章的后面加了一个“想一想”的单元,让孩子读完一章之后及时整理自己的想法。

这样最后写读后感的时候,自己想法都历历在目,自己整理一下,条理一下语言,基本的雏形就有了。

不是让您给他解释图画内容。您帮孩子记录的是他的精彩观点,孩子画孩子自己的

说实话,孩子的很多想法都是很独到的,只不过他们不会写,我们大人帮忙记录。但是要培养读书记录的习惯,不能光大人忙活,得给他点儿任务,画画最合适。 所以说写读后感有这么几个步骤:

1 认真读文章

2 随时记想法

3 及时做总结

4 跟别人分享

我觉得能做到这几点,最后的读后感一定会让人眼睛一亮的

读写绘对低年级真的是很不错的方式。

对于刚刚开始起步的孩子来说,选择合适的材料是很重要的。

特别是经典名著,版本太多。

根据自己的阅读需求选择合适的版本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小学的朱兰京老师

我们说,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是输入的过程,写作是输出的过程。语文能力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在小学第三学段进行读后感的训练是很有必要的,它是读写训练的结合体,是阅读成果的呈现,是培养第三学段学生语文读写能力的综合训练。

我认为小学生的读后感大体有以下两种方式。

一、先叙后议

所谓先叙后议,就是文章正文部分除去开头和结尾,主要包含两部分,先是对作品的主要内容进行概括介绍,然后针对整部作品或者是作品中印象最深刻的一个内容进行议论,在议论中要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例如:有同学在一篇读后感中这样写:“四年级时我读了一本书,名叫《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本书写的是海伦·凯勒因发高烧而变成了一个耳聋而且双目失明的人,但她并没有灰心,坚持学习认

字,刻苦努力,最后成为一位伟大的文学家的故事。这本书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遇到不顺心的事、困难的事,一定不要灰心,只要肯于吃苦,肯于努力,肯于付出,就能成功。记得有一次我数学

考试成绩不太理想„„”

这位同学先对《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的内容进行了简介,然后阐明了自己从中懂得的道理,接着联系自己生活实际谈了如何以海伦·凯勒为榜样克服困难,最后取得学业成功。

这种撰写读后感的方式就叫先叙后议。一般来讲,先叙后议的写法“感”点比较少,写起来比较简单,建议初学写读后感的同学从先叙后议练起。

二、边叙边议

所谓边叙边议,也叫夹叙夹议,就是文章正文部分除去开头和结尾,分成几个板块:先是对作品的主要内容进行概括介绍,然后针对作品中印象最深刻的几个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议论,表达

出自己的深刻感受。

例如:有同学在读完《爱的教育》后,在读后感中这样写道“‘小孩的死亡’这五个字如一块不朽的磁铁在密密麻麻的目录中吸引了我的目光;‘住在卖野菜的人家附近的那个二年级的小孩——我弟弟的朋友——死了’,读到这儿我心里咯噔一下,感到很沉重,泪水在眼眶里打转,但我坚持不让它滚落;‘临终的那天还说要做学校的习题’,这时一滴眼泪落在了书上。那是怎样的一种精神呀?都快死了,还一心想着学习,现在又有几个人能做到这一点呢?何况他才读二年级呀!我的泪水中包含的不仅是崇敬,还有一种对自己行为而感到的惭愧。读着、感动着,一个昔日的场景浮现在我的脑海里。暑假期间,妈妈给我报了一个连续十二天的补习班„„”

这位同学先选取了《爱的教育》中的三个感点阐发自己的感受,然后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进一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这种撰写读后感的方式就叫边叙边议。这种方法的特点是“感”点多,而且“感”点不同,要求读者对作品要非常熟悉。边叙边议使文章形式灵活,读者可以有针对性地适时适地地发表感慨。这种方式和读者的情感变化过程相吻合。读者在阅读一部作品时,情感常常随文章中人物变化而变化,和主人公同喜、同悲、同怒、同乐,而边叙边议的写作形式可以及时地将这种情感在读后感中表达出来,做到随

叙随感,有的放矢。

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曾经说过:“一天写几页笔记不嫌多,一天写一句感言不嫌少。深刻的生命、思维就是这样成熟的„„”愿我们能热爱阅读,热爱写作,只

要读书就动笔墨,只有这样,我们的文学

素养才能渐渐形成。

再来看看袁晓峰校长是怎么说的

读后感,首先是要读,读出了感觉,读出了感动,读出了感悟,才写得出读后感。 我小时候写过很多读后感。那时课业负担不重,晚饭后,我常常到区图书馆,我喜欢那白色日光灯下的静谧,我喜欢那一排排图书散发出的芬芳,我更喜欢自由又自在地阅读——取出一本,翻看几页,喜欢便借回家,不喜欢就放回原处。因为是自己喜欢的,所以总能读有所感,于是,就想写出来与人分享。记得第一次写出来后,在还书时我交给了图书馆的阿姨,那位阿姨看后大加赞赏,并把我的读后感

用大字抄写出来,放在了图书馆门前的玻璃橱窗里。这件事极大地鼓舞了我,后来我经常写,在我们区图书馆门前的玻璃橱窗里,总能见到我这个学生写的读后感。

通过自己的经历,我想告诉孩子们——写读后感首先要读进去,如果读了半天还读不进去,建议你换一本读得进去的书来读。你都进不去,怎么能有所感呢?如果是老师规定的书并规定要写这本书的读后感,你也不必急着写,还是要先读进去。既然是老师布置必须完成的,就不要再抱怨,抱怨也不能免去作业呀。我们想,老师规定读这本书,一定会有自己的理由,我们来找找是什么理由吧,哪怕只找到一个理由,也说明你的一只脚迈进这本书里了。

当你读进去了你就会有所感,你就希望把这本书介绍给更多的朋友,那就写吧,写出来贴在班级或学校的读书栏里,还可以发表在博客里、报刊里。怎么写呢? 先想想这本书最打动自己或让自己最受启发的是什么,比如读《如果你想当总统„„》,让我得到的启迪是:“一切皆有可能!”梦想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奔着梦想去,才会离梦想越来越近。于是,我就确定了读后感的题目《向梦想出 发》。

读完一本书得到的感悟感动很多,为自己的读后感确定一个题目,可以帮助你在写的时候不蔓不枝,让读者也容易读得明白。写的时候可以先介绍书的内容和特点,然后就内容和特点写出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我更喜欢按照自己的思路来写,先理清自己的思路,在表达自己的感受时引用书中相关的内容。

在《向梦想出发——读〈如果你想当总统„„〉》中,我的感悟是:一切皆有可能——梦想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激励大家向梦想出发;做什么事情都有好处和坏处——要对自己未来的路负责,就得学会从不同角度去看问题,只有对好处坏处都能接受,才能坚定不移地向前走;要实现梦想应该有强壮的体魄、诚实的品格和相当的文化底蕴——知道了要为实现梦想做哪些努力,才能走得更远,走得更坚

实;要勇于承担责任,为自己从事的工作竭尽全力——明白想成为一个怎样的人就意味要肩负那样的人的责任;每一位总统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每一个人也是独一无二的,不必与别人比,成长为最好的

自己就行。

每一点我都是引用书中的句子来印证,这不就是我的读后感吗?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我想,每个人写读后感的方式也是独一无二的,我们不

必照着一个样子写,只要我们真的读进去,或长或短,或庄或谐,我们写起来一定不难,而且还会写出有自己独特风格和独到见解的读后感呢。孩子们,我期待着。

我们社出版的“经典伴读·读后感写作指导”系列,请到了全国著名教师指导读后感的写作方法,还有全译本的完整原著

目前出版的有《爱的教育》《柳林风声》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西顿动物故事》

《木偶奇遇记》《汤姆索亚历险记》


相关文章

  • 如何指导学生写好读后感
  • 如何指导学生写好读后感 [关键词]作文教学 读后感 教学指导 作文教学是令人头痛的一门学科,因为对学生来说,作文是一个难点,许多学生都很怕写作文,尤其是对"读后感"这类的文章更是"望而生畏,敬而远之" ...查看


  • 如何写读后感 1
  • 读后感教学的几个回合 张苑 开学以来,准备教孩子们尝试写读后感.读后感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要想写得内容扎实,感悟结合,吸引读者,是件挺花心思的事.我采用先写再评,总结发扬+纠正的办法,持续训练,争取每次有收获,每次有改进. 第一回合: 选取 ...查看


  • 初中生如何写读后感
  • 初中生如何写读后感? 读后感是最常用的一种读书笔记,就是把读了书或文章后受到启发而产生的心得体会.收获.感想写下来.顾名思义,要先"读"后"感".怎样才能写好读后感呢? 方法一 一.读懂读透原文.对原 ...查看


  • 如何写好读后感作文
  • 读后感,就是读了一本书或一篇文章,或读了一段话,或读了几句名言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所谓"感",可以是从书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书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读书而激发的决心和 ...查看


  • 读书手抄报:如何写好读后感
  • 所谓"感" 可以是从书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书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读书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读书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讽刺.读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 ...查看


  • 读书手抄报资料:如何写好读后感
  • 所谓"感" 可以是从书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书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读书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读书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讽刺.读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 ...查看


  • [教师如何做课题]读后感
  • <教师如何做课题>读后感 "当其他教师都在申请课题.主持研究课题或参与课题研究时,自己却还没有课题,甚至不懂得课题研究,这种情形是相当不妙的.""能够申请到课题.主持研究.完成课题,是教师具备较高教 ...查看


  • [人是如何学习的]读后感 沈阳阳
  • <人是如何学习的>读后感 查哈阳农场第二小学 沈阳阳 利用假期时间把<人是如何学习的>这本书看完了.要说本书的主要内容,我认为可以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学习科学的发展,第二部分是学习者与学习,第三部分是教师与教学, ...查看


  • 如何把事情做到最好读后感
  • 如何把事情做到最好读后感(一) 阅读了<把事情做到最好>这本书,给了我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这本书通过围绕如何把事情做到最好来进行阐述,给了我个人很大的启示,这本书对于我们青年教师如迷途中的灯塔,指明了我们在航行中前进的方向,履行 ...查看


  • 人是如何学习的读后感
  • <人是如何学习的读后感> 13年成为一名小学科学教师,教研员屠老师给我们几个新教师推荐了<人是如何学习的>这本著作.学习科学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很惭愧,我只汲取了零星的养分,只能谈谈自己微薄的理解. 书本中有这么几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