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抗金名将吴玠怎么死的吴玠的廊庙墓碑在哪里
吴玠(1093年—1139年),字晋卿,生于德顺军陇干(今甘肃省静宁),兴国州永兴(今湖北省阳新县)人,北宋抗金名将。早年从军御边,抗击西夏建功。后领兵抗金,和尚原之战中,大败金兵兀术部,破川陕路金兵进攻。因功官至四川宣抚使。由于长期鞍马之劳,病卒于防地仙人关,享年47岁,谥号武安,作庙于仙人关,号思烈。淳熙中,追封涪王。 是南宋朝一位颇有影响的人物。 北宋抗金名将吴玠怎么死的吴玠与敌对垒数年,尽其毕生精力,率领秦陇、泾原、阶、成诸州和家乡德顺军子弟兵,长期扼守秦凤要塞而牵制金人对东南的压力,使金人始终不敢窥视蜀地。为了减轻民众负担,几次淘汰冗员,紧缩开支,实行屯田,又调戌卒修治褒城(今勉县)废堰,开发水利,发展农业生产,深得陇蜀人民的拥戴。公元1139年(绍兴九年),高宗皇帝因为吴玠功高,授开府仪同三司,晋升为四川宣抚使。但由于长期鞍马之劳,不久吴玠就病卒于防地仙人关,年仅47岁,谥号武安,作庙于仙人关,号思烈。淳熙中,追封涪王。
吴玠的廊庙墓碑在哪里廊庙至今陕陇川仍留有吴氏的庙祠二十余处,战地遗址、遗迹三十余处,共六十余处,如庄浪吴王庙,天水名将庙,徽县忠烈祠,宝鸡吴公祠,凤县涪王祠、阆中锦屏山书刻等。吴玠深知能控扼蜀口、固守东接梁洋水陆冲要,南系四川喉襟要害之地的兴州,皆得益于嘉陵江漕运,故于绍兴六年(1136)冬十月,奏封嘉陵江神为“善济侯”。时为川陕副使吴玠言:“江自凤州之梁泉,历兴、利、阆、果、合、恭以入江。正系饷军,漕运水路,望加封爵。”后获宋廷“从之”,正式允准,始建江神庙于兴州。时吴玠正置司兴州,亲督建此庙。因而,江神庙供奉的原本就是嘉陵江神“善济侯”和奏封嘉陵江神,并主持兴建江神庙的吴玠,因此也称吴王庙。墓碑甘肃徽县城关东北隅横翠一山,古曰钟楼山,今呼吴山。宋故将军吴玠之墓及“宋故开府吴忠烈墓志铭碑”便座落在这里。吴山原有墓葬封土壕两座。一座已没有了墓葬痕迹:另一座在碑之正东约九米处,状呈圆形,高1.4米,底径9.3米,底部用石块筑起约40厘米。“宋故开府吴忠烈墓志碑”座东朝西,高2.96米,宽1.53米,厚0.31米,碑额下面篆刻“宋故开府吴忠烈墓志铭”10个大字,正文楷书共20行,每行70余字,大部已剥落不可辩。据碑文自叙:“吴玠卒归葬于德顺军水洛城北原先荣之地”,但当时(
绍兴
九年三月)宋金和议初成,六月玠卒,原准备归葬故乡就刻了墓碑。而八月金人失盟,次年四月大举入寇。因此,吴玠末及归葬故乡而葬天河池。解放初,墓区建筑毁坏殆尽,仅存封土堆和墓碑,碑亦倾斜,无人管理。1963年2月11日,经甘肃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划定整个吴山及山上古柏皆在保护之列。1978年将墓碑复正,并建碑亭,加强了保护。1985年,由省文物局拨专款对碑亭进行了重修。本文作者:行业报告头条
北宋抗金名将吴玠怎么死的吴玠的廊庙墓碑在哪里
吴玠(1093年—1139年),字晋卿,生于德顺军陇干(今甘肃省静宁),兴国州永兴(今湖北省阳新县)人,北宋抗金名将。早年从军御边,抗击西夏建功。后领兵抗金,和尚原之战中,大败金兵兀术部,破川陕路金兵进攻。因功官至四川宣抚使。由于长期鞍马之劳,病卒于防地仙人关,享年47岁,谥号武安,作庙于仙人关,号思烈。淳熙中,追封涪王。 是南宋朝一位颇有影响的人物。 北宋抗金名将吴玠怎么死的吴玠与敌对垒数年,尽其毕生精力,率领秦陇、泾原、阶、成诸州和家乡德顺军子弟兵,长期扼守秦凤要塞而牵制金人对东南的压力,使金人始终不敢窥视蜀地。为了减轻民众负担,几次淘汰冗员,紧缩开支,实行屯田,又调戌卒修治褒城(今勉县)废堰,开发水利,发展农业生产,深得陇蜀人民的拥戴。公元1139年(绍兴九年),高宗皇帝因为吴玠功高,授开府仪同三司,晋升为四川宣抚使。但由于长期鞍马之劳,不久吴玠就病卒于防地仙人关,年仅47岁,谥号武安,作庙于仙人关,号思烈。淳熙中,追封涪王。
吴玠的廊庙墓碑在哪里廊庙至今陕陇川仍留有吴氏的庙祠二十余处,战地遗址、遗迹三十余处,共六十余处,如庄浪吴王庙,天水名将庙,徽县忠烈祠,宝鸡吴公祠,凤县涪王祠、阆中锦屏山书刻等。吴玠深知能控扼蜀口、固守东接梁洋水陆冲要,南系四川喉襟要害之地的兴州,皆得益于嘉陵江漕运,故于绍兴六年(1136)冬十月,奏封嘉陵江神为“善济侯”。时为川陕副使吴玠言:“江自凤州之梁泉,历兴、利、阆、果、合、恭以入江。正系饷军,漕运水路,望加封爵。”后获宋廷“从之”,正式允准,始建江神庙于兴州。时吴玠正置司兴州,亲督建此庙。因而,江神庙供奉的原本就是嘉陵江神“善济侯”和奏封嘉陵江神,并主持兴建江神庙的吴玠,因此也称吴王庙。墓碑甘肃徽县城关东北隅横翠一山,古曰钟楼山,今呼吴山。宋故将军吴玠之墓及“宋故开府吴忠烈墓志铭碑”便座落在这里。吴山原有墓葬封土壕两座。一座已没有了墓葬痕迹:另一座在碑之正东约九米处,状呈圆形,高1.4米,底径9.3米,底部用石块筑起约40厘米。“宋故开府吴忠烈墓志碑”座东朝西,高2.96米,宽1.53米,厚0.31米,碑额下面篆刻“宋故开府吴忠烈墓志铭”10个大字,正文楷书共20行,每行70余字,大部已剥落不可辩。据碑文自叙:“吴玠卒归葬于德顺军水洛城北原先荣之地”,但当时(
绍兴
九年三月)宋金和议初成,六月玠卒,原准备归葬故乡就刻了墓碑。而八月金人失盟,次年四月大举入寇。因此,吴玠末及归葬故乡而葬天河池。解放初,墓区建筑毁坏殆尽,仅存封土堆和墓碑,碑亦倾斜,无人管理。1963年2月11日,经甘肃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划定整个吴山及山上古柏皆在保护之列。1978年将墓碑复正,并建碑亭,加强了保护。1985年,由省文物局拨专款对碑亭进行了重修。本文作者:行业报告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