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练习题
1. 请给下列句中加点字注音: 又何间( )焉 小惠未徧( ) 牺牲玉帛( ) 辙( ) 乱旗靡( ) 肉食者鄙( )
2. 填空
(1)《曹刿论战》选自《 》,传说是 ______
时期 ______所作,是根据鲁史写的____体史书。
(2)《曹刿论战》中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条件是:_____具
体来说指的是____。文中叙述了开始反攻的时机是____
___开始追击的时机是_______。
3. 下列加点的“以”的含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 何以战 B. 必以情 C. 必以分人 D. 可以一战
4.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义:
(1)又何间焉 古义: 今义:
(2)肉食者鄙 古义: 今义:
(3)牺牲玉帛 古义: 今义:
(4)小大之狱 古义: 今义:
5.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回答问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
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
“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
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1)“十年春,齐师伐我”除了交待战争发生的时间外,还指出了
___和_______,其中的“我”是指 _______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②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③ 曹刿请见 ④ 战则请从
(3)用原文回答
①“忠之属也”所评价的内容是什么?
② 曹刿请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用“‖”把第一段文字分为两层,并写出层意。
一层 。
二层 。
(5)从这一段中,可以看出曹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习题。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①,山门圮②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③十
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④数小舟,曳铁耙,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者设帐寺中,闻之,
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⑤,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
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
⑥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⑦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
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
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
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
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之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
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注:① 干:岸边。
② 圮(pí):倒塌。③ 阅:经历。④ 棹(zhào):船桨,这里作
动词用。⑤ 杮(fèi):木片。⑥ 颠:颠倒、荒唐。⑦ 河兵:治
河的士兵。(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1).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两项是( )( )
A.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面对) B. 二石兽并沉焉(合并)
C. 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毕竟)
D.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停止)
(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
A. 二石兽于水中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B. 以为顺流下矣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C. 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D. 如其言,果得之于数里外 则移其民于河东
(3).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所指代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 是( )
① 一讲学者设帐寺中,闻之 ②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③ 一老河兵闻之 ④ 果得之于数里外
A.①和②句相同,③和④句不同 B.①和③句相同,②和④句相同
C.①和③句不同,②和④句相同 D.①和④句相同,②和③句不同
(4)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 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②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5) 为什么“学者”的结论是荒唐的,而“老河兵”的结论是正
确的?请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答案:
1. jiàn;biàn;bó;zhé;mǐ;bǐ
2.(1)左传 春秋 左丘明 编年(2)取信于民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齐人三鼓后 齐人辙乱旗靡时
3. C4.(1)参与 中间(2)鄙陋,目光短浅 卑鄙(3)指猪、牛、羊等祭品 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4)案件 监狱
5. 语段阅读:
(1)战争的双方 性质 鲁国
(2)① 徧 同“遍”,遍及 ② 动词 赐福 ③ 请求 ④ 请让我
(3)①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②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4)„„乃入见。‖问:“何以战?” „„ 一层:写曹刿请见鲁庄公的背景和原因。二层:写曹刿见鲁庄公后两人的对话,表现曹刿对备战条件的认识。
(5)热爱自己的祖国,深谋远虑。
【试题答案】
1. BC 2. AC 3. C
4. ① 你们不懂得分析事物的特征,这不是木片,怎么会被暴涨的流水带走呢?
② 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其中的一个方面,而不知道另一方面的很多了,怎么可拘泥于一般事理主观推断呢?
5. 因为学者只是拘泥于一般的道理;而“老河兵”则根据石性、沙性和流水反激力等物理属性,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作出正确的判断。(意思符合即可)
《曹刿论战》练习题
1. 请给下列句中加点字注音: 又何间( )焉 小惠未徧( ) 牺牲玉帛( ) 辙( ) 乱旗靡( ) 肉食者鄙( )
2. 填空
(1)《曹刿论战》选自《 》,传说是 ______
时期 ______所作,是根据鲁史写的____体史书。
(2)《曹刿论战》中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条件是:_____具
体来说指的是____。文中叙述了开始反攻的时机是____
___开始追击的时机是_______。
3. 下列加点的“以”的含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 何以战 B. 必以情 C. 必以分人 D. 可以一战
4.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义:
(1)又何间焉 古义: 今义:
(2)肉食者鄙 古义: 今义:
(3)牺牲玉帛 古义: 今义:
(4)小大之狱 古义: 今义:
5.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回答问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
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
“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
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1)“十年春,齐师伐我”除了交待战争发生的时间外,还指出了
___和_______,其中的“我”是指 _______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②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③ 曹刿请见 ④ 战则请从
(3)用原文回答
①“忠之属也”所评价的内容是什么?
② 曹刿请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用“‖”把第一段文字分为两层,并写出层意。
一层 。
二层 。
(5)从这一段中,可以看出曹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习题。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①,山门圮②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③十
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④数小舟,曳铁耙,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者设帐寺中,闻之,
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⑤,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
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
⑥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⑦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
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
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
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
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之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
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注:① 干:岸边。
② 圮(pí):倒塌。③ 阅:经历。④ 棹(zhào):船桨,这里作
动词用。⑤ 杮(fèi):木片。⑥ 颠:颠倒、荒唐。⑦ 河兵:治
河的士兵。(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1).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两项是( )( )
A.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面对) B. 二石兽并沉焉(合并)
C. 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毕竟)
D.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停止)
(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
A. 二石兽于水中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B. 以为顺流下矣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C. 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D. 如其言,果得之于数里外 则移其民于河东
(3).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所指代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 是( )
① 一讲学者设帐寺中,闻之 ②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③ 一老河兵闻之 ④ 果得之于数里外
A.①和②句相同,③和④句不同 B.①和③句相同,②和④句相同
C.①和③句不同,②和④句相同 D.①和④句相同,②和③句不同
(4)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 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②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5) 为什么“学者”的结论是荒唐的,而“老河兵”的结论是正
确的?请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答案:
1. jiàn;biàn;bó;zhé;mǐ;bǐ
2.(1)左传 春秋 左丘明 编年(2)取信于民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齐人三鼓后 齐人辙乱旗靡时
3. C4.(1)参与 中间(2)鄙陋,目光短浅 卑鄙(3)指猪、牛、羊等祭品 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4)案件 监狱
5. 语段阅读:
(1)战争的双方 性质 鲁国
(2)① 徧 同“遍”,遍及 ② 动词 赐福 ③ 请求 ④ 请让我
(3)①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②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4)„„乃入见。‖问:“何以战?” „„ 一层:写曹刿请见鲁庄公的背景和原因。二层:写曹刿见鲁庄公后两人的对话,表现曹刿对备战条件的认识。
(5)热爱自己的祖国,深谋远虑。
【试题答案】
1. BC 2. AC 3. C
4. ① 你们不懂得分析事物的特征,这不是木片,怎么会被暴涨的流水带走呢?
② 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其中的一个方面,而不知道另一方面的很多了,怎么可拘泥于一般事理主观推断呢?
5. 因为学者只是拘泥于一般的道理;而“老河兵”则根据石性、沙性和流水反激力等物理属性,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作出正确的判断。(意思符合即可)